深密纲要

一 繙译经名

繙译经名判为二解先论繙译后释题名然此经译者乃有四人一者南朝刘宋时元嘉年中天竺僧求那跋陀罗在润洲东安寺翻出两本前本名相续解脱地波罗密经一卷后本名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一卷观此两本虽各別行如其次第当今译后之二品焉二者北朝后魏延昌二年菩提流支在洛阳少林寺翻出一本名深密解脱经有其五卷可谓全译此经之始三者陈朝保定年中三藏真谛法师在西京四天王寺翻出一本名佛说解节经仅有一卷正此经今译之第二品也四者唐三藏玄奘法师贞观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于西京弘福寺译出今本五卷名解深密经至七月十三日毕沙门大乘光笔受然释此经题略有同异四本不同如上所列「相续解脱」「深密解脱」「解节」「解深密」此中觉爱玄奘同译深密跋陀罗译相续真谛译节详此三异盖由梵文一名三义之故虽可各标殊胜欲令文义贯通圆足应以今译名义为准兹释如下

约教理解即解释是能诠之教深密是所诠之理谓此经所明义理甚深法相玄密难可通达难可解释唯此无上无容中道了义之教乃能解释之故名解深密经也约智境解是了解之智深密是真实之境谓以智慧解了通达此真实境故说此经名题亦从境智得名也约解缚解即解脱缚谓无始烦恼一切杂染品法坚固结缚凡夫二乘不能全破若由达真实理發真实智便能灭此深染故说所解之缚名为深密如金刚般若经以金刚喻智后译为能断金刚般若经则以金刚转喻所断之妄心能所互通莫可拘泥也约照惑解为能照深密谓所照意谓一切众生心中所有无明习气深惑微细难破如了此经之理依理起观必能照破故说此经乃从照破深密之惑得名亦无不可也以前一二义观之如下文第二品云『我于微细最微细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最难通达遍一切一味等胜义相现正等觉已为他宣说显示照了』以后三四义言之如下文第六品云『譬如有人以其细楔出于粗楔如是菩萨依此以楔出楔方便遣内相故一切随顺杂染分相皆悉除遣乃至证得无上菩提』然则四本译题独解深密文义明净故今释此唐本

二 余经比较

此经与诸经之比较非四本之比较也分齐隐显如金刚般若经等文义囫囵虽经昭明太子释成三十二分后人犹非斥之此经虽文言幽赜密义甚深乃条段晰然如镜眉目叙说事理如法华地藏等经多述本生本事诸部此经则论议方广事少而理多也土众秽净诸经所明大众居处或在净土或在秽土或在秽土而入净土如华严之即娑婆而显华藏非离堪忍別有净土此经亦然虽不离娑婆而法会之众皆住于出过世间之净土至于诸经大众或小或大或大小俱集此经则纯是大机以其声闻众亦为回小向大之不退菩萨故诠旨偏均如来一代时教应病施药有偏有均般若等偏于境华严等偏于行果此经则于境行果三法平均总施理事双显矣总之深密一经木铎沙界玄奘繙文独超众师研究法相舍斯奚归

三 全经大义

深密于教为渐教第三时中道不同华严顿教中道初为發起声闻乘者波罗奈国施鹿林中创开生死涅槃因果此即第一四谛法轮次为發趣菩萨乘者鹫峰山等十六会中说诸般若此即第二无相法轮后为發趣一切乘者莲华藏等净秽土中说深密等此即第三了义大乘言大乘者有共不共此属不共大乘独菩萨法不同法华同教大乘究其大乘境行果法具分为三约大乘境即前除序品次之四品文也第二一品明真空谛如下文云『内证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表示息诸诤论胜义谛超过一切寻思相』第三四两品立世俗谛如下文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別执为我』第五品显中实谛如下文云『所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要之真空不空俗有非有中道圆实即其境也约大乘行即第六品及第七品也意谓第六品为行中之行曰行行如下文云『当知菩萨法假安立及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为依为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毘缽舍那』第七品为带果之行曰果行如下文云『诸地摄想所对治殊胜生愿及诸学由依佛说是大乘于此善修成大觉』如是名为大乘行也约大乘果即第八品也果是如来自受用身方便善巧示现化身故下文云『当知化身相有生起法身之相无有生起』由此法身故说有差別功德无量即其果也统上三法概括全经因果事理罔弗周足

四 经文判释

通常分科必具三分此经五卷有其二分但明其故且示为三序教缘起分即初序品约有二页以证信序为發起序依理广成分谓后七品——一胜义谛相品第二心意识相品第三一切法相品第四无自性相品第五分別瑜伽品第六地波罗密多品第七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总有五卷共八十页或者据此文广故分为几部如刘宋异译是也无流通分者因第五品以下四品各自结属流通不待再结故无流通分经末虽有依教奉行等语实是品中流通非全经流通也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六编 法相唯识学(卷2)
关闭
第六编 法相唯识学(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