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宗的名义

「慈宗」就是「弥勒宗」梵语弥勒此译为慈氏依据慈氏为宗乃立「慈宗」的名义民国十二年元旦我在武昌佛学院选集瑜伽真实义品以明其境菩萨戒本以轨其行弥勒上生经以明其果叫做慈宗三要在叙文有几句话「远稽乾竺仰慈氏之德风迩征大唐续慈恩之芳燄归宗有在故曰慈宗」是定这个慈宗名义的缘起在平常看起来慈宗似乎就是慈恩宗其实不然慈恩宗是唐高宗皇帝建大慈恩寺于陜西长安时玄奘三藏大宏新译经论高宗请玄奘法师住持大慈恩寺其高足窥基法师继起都称慈恩大师主弘法相唯识教观此慈恩宗之所由立名也但与慈宗虽不无小异亦实有密切关系然慈宗最重要者在宗奉慈氏菩萨以上生内院比如念阿弥陀佛以求生极乐世界专以阿弥陀佛为宗奉持名观想之所念皆在阿弥陀佛此亦如是专在慈氏如来玄奘窥基法师虽亦生兜率然习法相唯识者不一定以上生弥勒内院为宗也有宗慈氏生兜率的不习法相唯识中国净土初祖庐山慧远大师的师父道安法师已竟宗奉慈氏宗以求生兜率内院这是慈恩宗以前早有慈氏宗流行的事实考求生西方弥陀净土的盛行中国在唐朝善导大师以后唐朝以先还是修弥勒宗的特多如中国唐以前的古像以弥勒为多后唐以后才雕刻弥陀或西方三圣像所以现在依慈氏为宗的慈宗渊源甚古

法相唯识教观都依慈氏为根本故慈宗可以包括慈恩宗慈恩宗则不能该括慈宗今慈宗三要乃举其最宗要的三种已备经律论三藏真实义品明教理属论菩萨戒本轨行持属律上生经修证上生果属经再推而广之则唯识宗所依的六经十一论——华严经解深密经厚严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大乘阿毘达摩经十一论谓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论显扬圣教论辨中边论成唯识论百法明门论唯识二十论集论杂集论摄大乘论及观所缘缘等——慈氏菩萨所说金刚经论现观庄严论等法性经论以及经论三藏中之宣说慈氏行果者都是慈宗的法藏然这还不过就慈宗的主体上说若依全体广用来说凡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宏扬的法门教化之生类都付嘱慈氏菩萨在各种经律上也都讲到弥勒菩萨的因缘如无量寿经中佛以弥陀净土付嘱弥勒菩萨宣扬禅宗的初祖迦叶尊者也肩持释迦佛衣入定鸡足山以待弥勒当来下生成佛时候出来交付所以凡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称大小性相显密禅净等法门皆为当来下生弥勒佛所承前启后的慈氏宗之所宗现在一切五乘三乘大乘性相显密的佛法都是弥勒菩萨所担当宣扬的佛法由是融摄各宗派以慈氏为大归依处

观察古今流传世界之佛法在印度流行有三个五百年不同初五百年三乘或小乘的佛法现在流行世上是锡兰缅甸暹罗等处第二五百年龙树马鸣无著天亲等出世将佛灭后隐没的大乘佛法發扬光大出来即现今流行中国日本朝鲜等者皆是笫三五百年显密大乘并行而密宗独盛的时候今流行西藏西康青海蒙古之佛教皆是此诸佛法皆应各时各地之机宜而差別溯其根源都从释迦佛大圆觉海之所流出而皆会于一生补处慈氏菩萨为承前启后之总枢如是观察随机摄化的佛法皆可得证无上菩提之果而向来宗派的区別也可不须执定的是一非余了

由是以观一切佛法可分三类为世出世间共修之五乘法为出世共修之三乘法第三为不共大乘法一大乘法于其偏胜又可分境果三其实仍是互摄互涵的例如真实义门理境其中也有所修法空观及四摄六度等行由行趣证离言法性终得涅槃菩萨妙果菩萨戒本注重于行但是也有境与果的意义先观境發大菩提心才修菩提戒行行满自然得果弥勒上生经属于得果然慈氏之现在一生补处果当来究竟佛果也莫不由自证离言之理境而方便设立教化有情之内院净土使上生者得不退菩萨果位亦由修行以成经云于释迦法中發菩提心者行十善者皆得往生兜率净土依境起行由行趣果虽然互相通摄也有各各特殊处以分齐限大略可分五乘三乘一乘及一乘的境果的区別也有经论可为共不共佛法总纲要之概论者慈宗即以此共不共法总明一切佛法义理浅深之意旨故慈宗就是一切佛法的总枢机也就是从释迦佛大圆觉海中流布于世上以度生成佛之佛法全体大用皆会归宗依于当来下生慈氏佛谓之曰慈宗也

(附注)此文原为「兜率净土与十方净土之比观」的第四节今离出独立题目仍旧


校注

[A1] 陕【CB】陜【太虚】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六编 法相唯识学(卷38)
关闭
第六编 法相唯识学(卷38)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