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知的地位差別上之所知诸法

  • 一 引言
  • 二 吾人的能知上所知之天地人物
  • 三 五趣有情各类能知上所知之宇宙
  • 四 三乘共慧上之所知蕴等
  • 五 大乘根本智之现证真如
  • 六 大乘后得智之唯识如幻诸法
  • 七 佛智之圆融法界
  • 八 结论

一 引言

今年本定上期讲成唯识论因各处宏法因缘之牵涉遂尔搁置不能在此为大众常讲殊觉不怿虽然善因法师及化声讲师所讲亦多是佛学院学课中重要之课如摄大乘论亦为成立唯识论道理之要典三论亦与唯识义理相贯通以空后方能显诸法唯识如幻故吾虽未讲亦如闻吾之言且善因法师与化声讲师所讲者时间宽裕必能真切详尽而吾此暂来少时实不能详讲经论只提其大要以言之耳

今此讲题曾于南京法相大学及上海国民大学讲过二次当时未有人记录今再提出重讲于此亦可为讲唯识论之总纲也

二 吾人的能知上所知之天地人物

现在且言本题于此先分能所二知来说然后合说所知中复先说所知义次所知诸法此所知一名与常言烦恼障所知障之所知二字相等即为能知所缘之境亦即种种诸法故所知包一切法能知虽与所知相对然能知亦包于所知内以「能知法」亦是所可知之境故所知诸法者如百法明门论观于百法则百法为所知观为能知故所知诸法范围甚宽此连上能知的地位差別上之所知诸法读之即显所知诸法都非离能知而有彼所知可单独存在常人思想上如见此桌即知其为桌故名曰此桌也若不知其为桌而尚谓桌物仍然存在其孰能证知故桌物之存在即存在能知上此桌之能知无故所知之桌亦无在能知地位上有差別则所知亦随异不可谓在此差別地位上所知诸法亦不同此其大意如是喻如眼见讲桌平常见之大概无异或者平常眼识变更则见此桌亦异其物如现在人以「X光」窥物则所见不同平常再用显微镜窥物又大异乎X光之所窥见者即此X光显微镜所显之物固已大异乎吾人平常眼识之所知者天眼慧眼更可比而知矣盖以吾人同类业报上所感之真异熟识上之异熟生眼识以同类故乃相类似然亦已有许多之參差不齐若乎天趣之天眼直可以透视而无碍其他傍生饿鬼所见由其所感业报之根识不同而所见者亦递有等差是以能知之地位如何可确定其所知为何法也对此大意已竟以下分开来研究

比如吾们人类有四大部洲之不同十方世间之分別兹姑不论而就共业所感一地球上之人类言之其能知上由五根發五识见在五根对境發识之时复有同时意识上所变缘之名字言语仰观俯察盈天地间所有同类之人异类之物此皆吾人见闻之所觉知到者在吾人意识上所有观念思想之深浅虽不同而依五根所發之五识大概相同也有人于此为常人之眼根所不能见者而此则能见常人之眼根所能见者而此则不能见则成为病态的眼根识矣此人类五根發五识之见其限量大抵如是人类意识上虽有种种推想思惟不同大都摄持人类相同之五根上所發之五识以为依据唯其人类有相同之限度——中外人见知如是旁生修罗等在其同类亦如是——以所得之异熟识体大概相似因此能知同故所知天地人物亦大致相似遂迷执为实在误认离能知之心识实有物质存在于此展转贪著造业受生盖凡感受得一种异熟业果即落在此业果范围之内堕在天趣则为天趣能知所限堕在人趣则为人趣能知所限堕在余趣则为余趣各各业果能知之所限如五趣有情各观恒河之水于饿鬼中见之则为脓血人则见之为水而人不能见为脓血鬼不能见之为水者何也亦良由能知不同而所知随异耳此第就业果识上讲而人之所以迷为实在执为实有不变者其根本即无明是也无明亦称为愚约有二种一曰真实义愚二曰异熟果愚其异熟果异则见为异同则见为同所以人等迷执于不知不觉之中而不悟也当知吾人所见天地人物以及天文中之日月星宿地理上之山河草木人事上之语言风俗器世间之形形色色是皆人类见闻觉知到者思想到者然以之与诸天及三乘圣者论齐一则不可也何哉以有何类能知方现何类所知法此类能知无故即此类所知亦无吾人凭五根识以见闻觉知此人间世加以语言文字及观察思惟考虑之所知者遂以为天地人物必定如何如何不知实由其能知之如何如何而来也佛法随俗解释随人类见闻觉知语言思虑之所及者以为准乃说为如何如何使其能缘之智应所知之量而得了然于心此盖随情强说而已

若依佛菩萨智慧上之所知境以立言则其实全无此事故如恒河之水在饿鬼之业识上全无此水人类虽见为水而以天人所见之琉璃衡之亦全无其事天人虽见为琉璃而在佛菩萨慧眼观之则唯是虚空真如耳以故『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时照见五蕴皆空』其语为有证也夫世间不外五蕴和合而菩萨观为空无所有则何处更有天地人物若从此处了知则知吾人所知之天地人物宇宙万有皆业报所感五根识之能知与人类言语思想意识之能知大致相似乃觉知了解到之天地人物宇宙万有亦大致相似不致颠迷错觉并能了知人类意识上之能知无时则天地人物宇宙万有亦可刹那消殒此中有教可以引证深密经慈氏问释尊云『世尊若彼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云何此心还见此心』『善男子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换言之即但有如是能知即有如是所知此能知无故则此所知之法亦无关于意识上之观念起伏常人易于了知其不易了知者即业所感之异熟果是故吾人之所知一切诸法皆不出真异熟识及此真异熟识所生之五根识等此若无时余亦随灭是故吾人之异熟报舍时人类所知之一切诸法亦皆随之消殒一人如此一切人亦莫不如此上来就吾人通常之能知地位上有此所知天地人物之异至若修真习禅之士如得色界禅定其定心上之所见已非人间世天地万有彼修得者全异报得又修得神通者其先不能知者至此能知其先不能通者至此能通行无碍矣良以报得之五根识限量至此已为打破而另得一能知之地位故所知亦即不同就人类加以修证已为变移莫测可知吾人同见之天地万物由人类能知之类似而决定理非虚谬

三 五趣有情各类能知上所知之宇宙

五趣有情通摄三界五趣即天道旁生饿鬼地狱及人道是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天趣通欲无色三界欲界包天人等五趣故天狱五趣皆为欲界有情而一趣内亦各有其差別就天而论其在无色界者为四空天与欲色界之六欲天四禅天不同故三界又分九地天既有欲无色之分人亦有四大洲中各类之不同若细分之色界天更有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之等差人有四洲种类之分別前节第就人趣立言此节扩充论点概论三界五趣而其有情各类地位之差別已如上说之庞杂若更为细密之观察则同一无色界天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等之別异同一人趣有转轮圣王及梵志等之不同瑜伽师地论析九有二十五有为六十二有犹未足语其细微其在旁生则有所谓二足多足等动物飞潜蠕动等族类饿鬼有上中下之品类大福德大威力之鬼趣即为修罗罗刹夜叉等地狱亦有八寒八热中边无间孤独等异求其所以致此天地升沈之悬殊福乐罪苦之感受乃由善恶业招別別之异熟识能知的地位有差別而所知之诸法亦随异也色界无色界离人类渐远无大关系唯欲界天趣等有情与人趣界系相同关系亦随之密切人类之业报未失时其与人类之关系亦纠缠不断虽有此相互密切之关系以成其共业所感之依报(各各赖耶识中有共相移变之器世间)还互相共同受用然亦各类各类相參差以营其殊异之业用此实由各各异熟识各变而末由强同也是故蚁命虽微黄黑异族鸴鹏同飞远近殊方斯盖以类相別也若就其五根所發之五识以相测度则在同类未尝不同斯又何哉则其相等业力所感之相类异熟果固大致类似也夫惟如是故五趣有情各类能知上之所知者亦即其各类宇宙万有也傍生如是余可类推此就报得之异熟赖耶识内变根身外变器界之昭示者已若是之不可揣拟是则有情所知之宇宙万有岂非如幻如梦乎

就人类范围内而观察万有以为同一实在若就异类而观之则即知其不如是也以现代哲学家心目中之宇宙观而论亦多能看破此层盖吾人所谓广宇悠宙亦不过一刹一刹时间念之相续与夫一点一点微尘相之和集实则无所谓宇宙万物之存在也庄子有言人见毛嫱西施为美「鱼见之则深入鸟见之则高飞」又人以为美味盛馔安知异类不为恶露奇污哉故曰「海中飞来大鸟人以为祥备大牢三牲祭之鸟忧以死」可见人以为美异类未必以为美也经论上亦常说恒河之喻人见为水天见为琉璃鬼见为猛火脓血水族处之如人处空气中鸟飞天上不自知其在河也是故一类一类之业报不同而所知全异亦复如是夫人见水执水为实在天见为琉璃执琉璃为实在鬼见脓血猛火又执血等为实在然则果谁何为实在哉是故吾所见虽非全无而亦未可遽执为实在而于此可以悟知「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之义矣唯识所变故宇宙为幻有也常人入火则烧而有异类能在火中生活有神通者入火不焚身心不觉其热所以者何由其能知异也诸所知法不离能知此理诚不易悟若从五趣有情各类业报之不同而交互參究则此理复易明白虽各趣有情中之同类者亦可见其所知随能知以相殊之宇宙观也

四 三乘共慧之所知蕴等

三乘共慧即三乘共般若与大乘不共般若异也共般若为悟生空人无我之慧乃佛菩萨辟支声闻之所共同者不共般若为悟法空法无我之智非二乘之所共有者其在三乘共慧上一味平等盖非有高低大小之不同也各类所知不同在人类中以有圣教传承大概可以推知若旁生等则否又人或能推知畜而畜不能推知人又若人类不易推知天道而诸天则能推知人道复次二乘于天则亦如天之能知于人反之人天则难了知二乘佛于菩萨菩萨之于二乘亦复如是此种以上智而能知下愚之能知则为随他类能知之所知而知者非圣者自证智之所知境也在三乘圣人大乘菩萨各有其自证智之所知境非是随他之所知可比其随他五趣等之所知而知者则世俗智也是故三乘圣人自证智之所知其所知行相为何逈非吾人凡愚之所能知而吾人所知之天地万有等亦绝非三乘共慧之证智的所知境也在三乘共慧之证智境实无天地万物唯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诸法耳非常人所见一个一个之天地万物也若人能同此证知即为得生空人无我之般若智者

在此三乘共慧现前则其在人类平常能知上之所知如何此时大非原形所谓「虚空粉粹大地平沈」只是蕴等诸法所谓唯蕴无我是也所以三乘圣者于斯时也第见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而已此出世净智之所证者非凡夫境界之所能实知到也其所见之蕴等和合之假集合物譬如阳焰远疑为水走近则无所见唯有蒸气而已此亦如是凡夫见为天地人物圣者第见蕴等不见人物常言五蕴皆空四大非有此理未免高深难以了知故必三乘亲证唯是蕴等方可进蕴等亦空耳但所谓五蕴和合假此虽三乘证得者然非与恒人所知者异物也乃即于吾人所知之天地人物见为惟是蕴等故三乘所证者实与吾人所见者同物不过能证之慧有异而所知诸法不同耳比如分明红颜如画之美人若以「X光」视之则见白骨一具而常人眼目中固一娇好美人也所对者一而以能见地位差別其所见立异其趣可深长思矣至于生空人无我之境界要圣智现前方能见到吾人无能证知也有之唯修证可得此所以鬼见恒河为血人见恒河为水天见恒河为琉璃也其一得报同则所见亦同如人类同见为水鬼趣同见为血之类也得报异则所见亦异如上可知其一则修得通智者未得通智时见为水固无异乎恒人之所见也一旦得通则彻视无碍或见为莲花藏海或见为琉璃逈异常见矣总之无论修得报得要必改转吾人向来能知之心然后易其境也若人对于五阴等法欲如实了知非有要依种种法门修习禅定观照纯熟得证三乘真无漏慧自然如人饮水冷煖自知正所谓有如是心起即有如是境现前也

五 大乘根本智之现证真如

大乘者唯此一乘更无余乘然不共二乘就因位为菩萨乘就果位为佛乘而通因位与果位名大乘果上不可施设不可安立要依因显果所以华严以普贤行海显毗卢果海故此亦以因位上初地菩萨之根本智以显果位及上地菩萨根本智即证真如之智以真如为一切法之根本故而真如亦即一切法之真实相故根本智亦可云真实智亦云如理者以根本智乃如如空所显之真理故如量智则为证真如后变缘诸法之后得智由能缘心所变变相真如及相分诸法非诸法根本之无相真如所以八识规矩颂之五识云「变相观空唯后得」在根本智上所谓现证真如异于別种就能知心之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三种之心量上变缘所知相分能缘心变所缘相亦随变如镜照像像由镜光中变现而影像显于镜光之中若镜中影像不现则全镜光但显清明镜体根本智证真如亦复如是复次在別种心上比方如手拿物证真如心如手不拿物如镜不照像故证真如必唯此一无所得之根本慧大乘重要者即在得此根本智也若人得此智即为大乘圣位菩萨与佛若未得此智则为二乘及五趣有情之未证真如者

然则如何而方得此智耶惟修二空观可得修此二观又重在法空前言生空人无我乃三乘之所共者此则修法空法无我观修法空观有得自然具足生空人无我智初伏二障至分別所起我法二执断俱生二障亦随断一分如秤低昂同时由法空观断除法执而得根本智在根本智现在前时即证真如实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亦无能证所证然当其亲证真如时非离天地万物外別有真如法即于常人所知之天地万物如实证得其真实常如之妙体消失万有之幻相体即真如在根本智不现在前时虽言真如实为名言假相要待根本智现前方亲证真如离相绝名又所谓真如者非与万法对立之另一法也即此万法离相之体即是真如或有执法外有真如者非也若根本智常现在前是为真如不现在前即是五趣有情二乘等心或菩萨后得智与有漏心之所缘境彼为余心所障不能证得离相真如是以生诸差別一旦根本智现前本来常恒不变清净之体得以全露又此智现时非有诸法相对之种种可得在別种心上有能缘所缘能现所现在证真如心上了无能所由此当能了知法性真如之义矣此从言教上讲明真如乃假设名相如以指指月此以真如名相之诠指指佛菩萨根本智所证离言真如之真月是以真如不能离根本智现在前时妄计另有真如实法彼计一切未有之前一切既无之后另有真如者皆非也在大乘根本智地位上一切全是真如无有少法非真如者所谓离分別绝思虑不可施设不可安立

六 大乘后得智之唯识如幻诸法

云何为后得智要先得根本智断分別我法执所起二障及俱生一分方能如实证得根本智由此转起能知所知圣凡因果等差別心境始成后得智大乘后得智在入初欢喜地时第一刹那引起后得智初地见道位有二一曰真见道即第一刹那根本智现前亲证真如二曰相见道即第二刹那仿照前根本智所证真如变似真如相及种种业果无量差別诸法在此后得智上方有佛有法有净土有众生种种差別可说若未得根本智以前带有我执法执执心外圣凡差別诸法此已离执证如显一切法唯识所现如幻不实虽如幻不实而有种种差別诸法各各不相互混杂各有不同之地位现不同之诸法各有种子所起现行与现行所熏种子之不同在大乘后得智上方能证明诸法如幻唯识所现之真义若细说明非一语可尽即唯识宗诸法唯识之道理也此义在幻有上为赖耶所现眼得之而为色耳遇之而为声乃至意得之而为法等无非此识之所变现也唯识所现如幻不定在未得根本智以前徒依名言意想并非事实上亲证所谓无征不信语良不诬

七 佛智之圆融法界

佛之如实境界唯佛与佛方能了知故只能就因上加以说明若就果上言则不可说不可说也明佛果智之不同菩萨者菩萨后得智变似万法前一刹那根本智现时非后得智后一刹那后得智现时亦非根本智佛智则无如此区別以佛为遍知无一刹那不亲证真如亦无一刹那而不遍知诸法故佛号为正遍觉者以同时圆融故没有无诸法相之根本智真如可指亦没有有诸法相之后得智诸法可说也性相之分亦由能证之智而异根本智所证者为法性后得智所证者为法相而佛智则无法性与法相条然之区別可得故在佛之自证能知上其所知者唯可强名曰圆融法界而已无差別可说亦无无差別可得古德杜顺和尚有偈云『青州牛吃草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人灸猪左膊上』傅大士有偈云『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亦谓此也由此观之则所谓法性法相者唯在俗谛有言可说若至圆明佛智实无法可说无佛可见亦无能所可得也然世有所谓见佛身闻佛法者亦唯在菩萨二乘凡夫心上变现在佛果上毕竟无可见相无可置说亦无所得也唯识如幻诸法有此诸差別地位之不同故说由其能知之深浅高下不同而有所知之诸法不同

八 结论

上来所讲依大乘圣教分三宗第五第六即大乘之性相以大乘依根本智证真如即谓法性而此法性由已空我法分別之无分別慧所证得者实无一法可立于此即遮一切一切皆非故第五可名法性空慧宗以能空我法分別之慧为宗也第六法相唯识宗唯识如幻种种法相是第七段于言教上安立可谓法界净智宗以圆融法界唯佛智证得故

在中国向来流行之大乘法教上言大略如此由能知地位之差別而现所知诸法就安立施设虽分三种广义言之可统名「法相唯识宗」何以故所知诸法不离能知故能知即心心所故然则由上六条言之岂非真能成立诸法唯识乎岂非真能显示诸法如幻乎凡言说所安立皆不能离此诸法唯识等离能知而欲明所知法必不可得也又此所知法可言皆不能成立种种法相一切皆非以皆依能知上而现所知差別故由此义言亦可统名「法性空慧宗」一切皆非一切皆空故合此前来二种言之则一切皆是一切皆非盖除却能知地位差別以言则五趣宇宙与三乘诸蕴可言即大乘所知根本真如又此真如亦可言即佛智之圆融法界而佛智之圆融法界亦即吾人现前所知之天地人物一切皆是而同时一切皆非亦可统名「法界净智宗」此所言大意即明大乘佛法之总要也以此观察可得大乘佛法上之概略亦一以简御繁之一法门欤诸生其自勉于广大深微之佛法藏耳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六编 法相唯识学(卷23)
关闭
第六编 法相唯识学(卷2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