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二十颂讲要

若识无实境即处时决定相续不决定作用不应成

万法唯识心外无境此唯识宗之说也有难者曰假定祗此内识而心外別无实境则下之四义应不成立处所之决定时间之决定相续不决定——相续者人生之异名人唯见自心中之境物而实与众人有同等之感觉且各人无不见天地之所现不决定唯见一类境焉事物之作用在难者之意以为上之四义确系一般公理故有此难

时定如梦身不定如鬼同见脓河等如梦损有用

答曰梦属唯心所变现之幻境此人人共知者当在梦中确有定处并有定时恒河之水饿鬼见为脓血等类固唯心之境也然众多饿鬼同见之且一一饿鬼亦见脓秽等多物也梦惊心慴梦淫精损亦非实事而生作用如是则上之四义不必实境亦可由心识构成此分释也

一切如地狱同见狱卒等能为逼害事故四义皆成

再印度人普通观念皆信地狱地狱中狱卒等非实有情也然恶人死后同见牛头马面等狱卒相逼为害其中境况则有处所并有时间同类恶人等受痛苦一一恶人遍受逼害且身体上离合冷热起种种作用无异生前如是则上之四义即此一端俱可了解此总释也

如天上傍生地狱中不尔所执傍生鬼不受彼苦故

难者又曰狱卒如天界象鸟等一类傍生不得谓非实有情不知此等傍生由自业力识熟成果至地狱中之狱卒则并无自体业识不过地狱中恶众生公共恶业构成之恶报何以言之盖天上傍生以乐因而受乐果狱卒虽与恶人同处于火山冰窖之中然并无苦境可受所执鬼如傍生之说无有是处

若许由业力有异大种生起如是转变于识何不许

外宗谓业力转变现诸境界要有待乎能生各大种子夫既许大种由业力转变境界则谓识由业力而起如是转变有何不可

业熏习余处执余处有果所熏识有果不许有何因

又诘业力不熏习之心外余处——如色根等执能由业力转变而生果而不承认受熏之识有果则又何说

依彼所化生世尊密意趣说有色等处如化生有情

难者闻业识现境不由大种之言即举佛说以难之曰既唯有识何为佛说有根尘等十二处乎答意谓世尊说此乃別有秘密之意趣特说色法等处以为内根外尘均属幻合如幻术中所现之化人令小乘悟人是空耳

识从自种生似境相而转为成内外处佛说彼为十

盖识非外起乃从阿赖耶识所藏之各自种子發生其相分相似外境相而现因而列为内根外尘十处如佛所说乃教人由根尘返求本源而不执著根尘之密意者

依此教能入数取趣无我所执法无我复依余教入

依此密意教人能使未断轮回之数取趣众生脱离我相证人无我真如若欲证法无我真如则非依此余之唯识等了义不能澈悟

以彼境非一亦非多极微又非和合等极微不成故

外教小乘既执识外別有色法而其学说复分多派有谓彼色之境为一大有体者有谓非一体而为多数之极微者有谓由此多数极微可和合或和集者皆无是处盖境有差异即非一体极微不可见闻尝触则非实有故非多数极微至和合和集二义乃依极微而生极微之说既不成立自然上之二义无所根据矣

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

兹先發挥亦非多极微之义有反证二极微之义乃不可再分之原子然有四围上下等方每方合一极微则一极微而成六分矣是仍可分不成为极微若此极微与他之六可同在一处不占方分则虽聚集无数极微仍各一极微也纵使和合和集亦不能成现象之境

极微既无合聚有合者谁或相合不成不由无方分

难者转计曰极微是无方分故无集合然极微而下之聚色如子微等固可和合和集成为宇宙间形形色色之物也诘曰所云聚色如子微等非极微之所合成耶既云极微无合又安有聚色能合哉若又转计聚色亦复无合则聚色有方分既亦无合又何须计极微以无方分故无合哉

极微有方分理不应成一应影障无聚不异无二

盖极微如有方分即可由一而六合不应成一若无方分即无形体对于日光应不成影亦无障蔽如是虽聚诸色亦不成为影障此有分无分均不合理乃明极微之谈不能成立

一应无次行俱时至未至及多有间事并难见细物

再证明彼境非一之义盖境若是一世间万有应可一目了然何以凡观一境目光所接均有先后次第不能一蹴即至又凡一实境均有间隙且多有难见之细物皆可证明境之非一也以上摧破唯物理论已无余地下更就事实问答之

现觉如梦等已起现觉时见及境已无宁许有现量

或以吾人现觉有人物等确缘外境方有此觉不知梦及梦等固无外境如正梦时意识感觉梦境亦何殊醒时现觉乎况吾人于现觉起时唯能觉色触者及所觉之色触同现起于五识中耳本不计为心外之物逮计为心外之境物已落独头意识之非量境早非现觉之现量矣故现量中决无心外之境

如说似境识从此生忆念未觉不能知梦于见非有

或又以事后忆念为过去所受外境之证不知由眼识等所生之相分迷与外境相似即能从此發生忆念何须外境譬如梦境当其未觉竟不知梦中所见皆非实有人生大梦未觉亦复如是

展转增上力二识成决定心由睡眠坏梦觉果不同

或疑谓假如有人遇善恶二友所闻之法或邪或正此二识乃因友教而生仍属外境不知各人自他诸识展转相续久之为正为邪即得决定岂假心外之力或又转计无心外物何以梦中杀人不受罪报醒时则必得杀果乎然梦中之心为睡眠所蔽增上力弱故造业感果不及觉时之殊胜耳

由他识转变有害杀事业如鬼等意力令他失念等

或又以为有识无身不能成杀害事业不知此业仍由屠杀者之意识身识所造如鬼魔等乃能以意念势力令人失念發生种种病狂此即印度人普通心理所承认者也

弹咤迦林空云何由仙忿意罚为大罪此复云何成

再如弹咤迦林为仙人魔法所灭一扫而空忿恚意业世尊说如意罚大罪何云有识无身不能造业

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实如知自心智不知如佛境

或更追进一层以他心智为有自他分別唯识之说仍不成立不知他心智者所知他心亦非真实何以故以知他心如知自心未成佛时自心不能真知自心亦如佛境之不能知也

我已随自能略成唯识义此中一切种难思佛所行

作者只随自具知能略述唯识意义至诸佛世尊所有一切境一切种智广大渊深不可测度则在学者默会焉可耳

唯识之义不过离心无境原不必灭境求心但了境唯心则由境空继得心空自然转识成智上穷佛法下利人生胥在乎是已

(附注)觉刊原题「听太虚法师讲唯识二十颂纪略靖如」记法相唯识学改题「唯识二十颂讲要」今依之靖如乃刘笠青史一如之合名也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六编 法相唯识学(卷14)
关闭
第六编 法相唯识学(卷1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