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一

毗卢遮那品第六

此品来意者前品明此因之果今辨前之因答前因问故次来也因是果人之因故标果称若不以人取法知是谁因前品初言毗卢遮那旷劫修因之所严净今方显修因之事释名者略云光明徧照广如前释三宗趣者明因果广大为宗证成前果为趣

此下经文序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修因之时及处并所遇佛先显其时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乃往古世过世界微尘数劫复倍是数

此一品分三段初总明本事之时次有世界下別显本事之处三彼胜音世界最初劫中下別显时中本事今初时言复倍是数者即倍佛刹尘数劫也

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胜音依摩尼华网海住须弥山微尘数世界而为眷属其形正圆其地具有无量庄严三百重众宝树轮围山所共围绕一切宝云而覆其上清净无垢光明照耀城邑宫殿如须弥山衣服饮食随念而至其劫名曰种种庄严

此明处初一句总明刹海次此世界下別指一刹其劫名曰种种庄严明刹中之时立此处此时为修因之始

诸佛子彼胜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净光明其海中有大莲华须弥山出现名华𦦨普庄严幢十宝栏楯周帀围绕于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华枝轮无量华楼阁无量宝台观周回布列无量妙香幢无量宝山幢逈极庄严无量宝芬陀利华处处敷荣无量香摩尼莲华网周帀垂布乐音和悦香云照耀数各无量不可纪极有百万亿那由他城周帀围绕种种众生于中止住诸佛子此林东有一大城名𦦨光明人王所都百万亿那由他城周帀围绕清净妙宝所共成立纵广各有七千由旬七宝为郭楼橹却敌悉皆崇丽七重宝堑香水盈满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悉是众宝处处分布以为严饰宝多罗树七重围绕宫殿楼阁悉宝庄严种种妙网张施其上涂香散华芬莹其中有百万亿那由他门悉宝庄严一一门前各有四十九宝尸罗幢次第行列复有百万亿园林周帀围绕其中皆有种种杂香摩尼树香周流普熏众鸟和鸣听者欢悦此大城中所有居人靡不成就业报神足乘空往来行同诸天心有所欲应念皆至其城次南有一天城名树华庄严其次右旋有大龙城名曰究竟次有夜叉城名金刚胜妙幢次有乾闼婆城名曰妙宫次有阿修罗城名曰宝轮次有迦楼罗城名妙宝庄严次有紧那罗城名游戏快乐次有摩睺罗城名金刚幢次有梵天王城名种种妙庄严如是等百万亿那由他数此一一城各有百万亿那由他楼阁所共围绕一一皆有无量庄严

此彼胜音下別明感应之处初立定香水海名清净光明为处之本次言此海中有须弥山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华枝轮立定此为道场闻法之处次云此林东有大城名𦦨光明乃人王所都此城为昔生处次此城南有一天城言其伴城显不孤也次云此一一城皆有无量庄严

此上约二十五行经通明往昔生处

诸佛子此宝华枝轮大林之中有一道场名宝华徧照以众大宝分布庄严摩尼华轮徧满开敷然以香灯具众宝色𦦨云弥覆光网普照诸庄严具常出妙宝一切乐中恒奏雅音摩尼宝王现菩萨身种种妙华周徧十方其道场前有一大海名香摩尼金刚出大莲华名华𦦨蕋轮其华广大百亿由旬茎叶须台皆是妙宝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莲华所共围绕常放光明恒出妙音周遍十方诸佛子彼胜音世界最初劫中有十须弥山微尘数如来出兴于世其第一佛号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诸佛子应知彼佛将出现时一百年前此摩尼华枝轮大林中一切庄严周徧清净所谓出不思议宝𦦨云發叹佛功德音演无数佛音声舒光布网弥覆十方宫殿楼阁互相照耀宝华光明腾聚成云复出妙音说一切众生前世所行广大善根说三世一切诸佛名号说诸菩萨所修愿行究竟之道说诸如来转妙法轮种种言辞现如是等庄严之相显示如来当出于世其世界中一切诸王见此相故善根成熟悉欲见佛而来道场

此下別明道场之处显为遇佛闻法之处也故云林中有一道场言道场前有一大海者指此海将为莲华之处也次云彼胜音世界最初劫中有十须弥山微尘数如来出兴于世者此別明本事之时言劫中多佛出世界者以经来不尽故无结束言最初劫有如是多佛其义不顺岂有一劫之中有许多佛出耶疏云此最初劫应回文于佛出兴于世下云其劫最初第一佛(云云)此正甚善次云其第一佛号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此正显本事之佛次云彼佛将出现时一百年前此摩尼华大林中庄严周徧者显为佛现之前瑞相也有七行经明其瑞事次其世界中一行余经明其机熟

尔时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于其道场大莲华中忽然出现其身周普等真法界一切佛刹皆示出生一切道场悉诣其所无边妙色具足清净一切世间无能暎夺具众宝相一一分明一切宫殿悉现其像一切众生咸得目见无边化佛从其身出种种色光充满世界如于此清净光明香水海华𦦨庄严幢须弥顶上摩尼华枝轮大林中出现其身而坐于座其胜音世界有六十八千亿须弥山顶悉亦于彼现身而坐尔时彼佛即于眉间放大光明其光明發起一切善根音十佛刹微尘数光明而为眷属充满一切十方国土若有众生应可调伏其光照触即自开悟息诸惑热裂诸盖网摧诸障山净诸垢浊發大信解生胜善根永离一切诸难恐怖灭除一切身心苦恼起见佛心趣一切智

此下正显佛兴言忽然出现言非八相应身乃是顿成之佛即法报同体之佛故次云其身周普等真法界无边化佛从其身出种种色光充满法界法界尘毛重重全遍此显毗卢最初本所师之佛即是顿佛故后闻法亦是普法以其本因广大故今感果亦广大也至下起见佛心趣一切智共九行经明佛出兴光明益生之事

时一切世间主并其眷属无量百千蒙佛光明所开觉故悉诣佛所头面礼足诸佛子彼𦦨光明大城中有王名喜见善慧统领百万亿那由他城夫人采女三万七千人福吉祥为上首王子五百人大威光为上首大威光太子有十千夫人妙见为上首尔时大威光太子见佛光明以昔所修善根力故即时证得十种法门何谓为十所谓证得一切诸佛功德轮三昧证得一切佛法普门陀罗尼证得广大方便藏般若波罗蜜证得调伏一切众生大庄严大慈证得普云音大悲证得生无边功德最胜心大喜证得如实觉悟一切法大舍证得广大方便平等藏大神通证得增长信解力大愿证得普入一切智光明辩才门尔时大威光太子获得如是法光明承佛威力普观大众而说颂言

世尊坐道场  清净大光明  譬如千日出
普照虗空界  无量亿千劫  导师时乃现
佛今出世间  一切所瞻奉  汝观佛光明
化佛难思议  一切宫殿中  寂然而正受
汝观佛神通  毛孔出𦦨云  照耀于世间
光明无有尽  汝应观佛身  光网极清净
现形等一切  遍满于十方  妙音遍世间
间者皆欣乐  随诸众生语  赞叹佛功德
世尊光所照  众生悉安乐  有苦皆灭除
心生大欢喜  观诸菩萨众  十方来萃止
悉放摩尼云  现前称赞佛  道场出妙音
其音极深远  能灭众生苦  此是佛神力
一切咸恭敬  心生大欢喜  共在世尊前
瞻仰于法王

此下明当机云集初一行半经通显诸王云集此即前叙𦦨光城南诸天城之王也次云彼𦦨光明城中有王名喜见王者此正出本事之缘也故次明夫人采女大威光王子而为上首次下大威光王子见佛光明即时证得十种法门第一证得一切佛法普门陀罗尼此未见佛已得总持法门矣初大威光王子见光得益经有长行偈颂有十颂末偈劝云十方萃止宜共瞻仰于法王此引例劝归无远不归固宜往见

诸佛子彼大威光太子说此颂时以佛神力其声普徧胜音世界时喜见善慧王闻此颂心大欢喜观诸眷属而说颂言

汝应速召集  一切诸王众  王子及大臣
城邑宰官等  普告诸城内  疾应击大鼓
共集所有人  俱行往见佛  一切四衢道
悉应鸣宝铎  妻子眷属俱  共往观如来
一切诸城郭  宜令悉清净  普建胜妙幢
摩尼以严饰  宝帐罗众网  技乐如云布
严备在虗空  处处令充满  道路皆严净
普雨妙衣服  巾驭汝宝乘  与我同观佛
各各随自力  普雨庄严具  一切如云布
徧满虗空中  香𦦨莲华盖  半月宝璎珞
及无数妙衣  汝等皆应雨  须弥香水海
上妙摩尼轮  及清净栴檀  悉应雨满空
众宝华璎珞  庄严净无垢  及以摩尼灯
皆令在空住  一切持向佛  心生大欢喜
妻子眷属俱  往见世所尊

尔时喜见善慧王与三万七千夫人采女俱福吉祥为上首五百王子俱大威光为上首六万大臣俱慧力为上首如是等七十七百千亿那由他众前后围绕从𦦨光明大城出以王力故一切大众乘空而往诸供养具徧满虗空至于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复有妙华城善化幢天王与十亿那由他眷属俱复有究竟大城净光龙王与二十五亿眷属俱复有金刚胜幢城猛徤夜叉王与七十七亿眷属俱复有无垢城喜见乾闼婆王与九十七亿眷属俱复有妙轮城净色思惟阿修罗王与五十八亿眷属俱复有妙庄严城十力行迦楼罗王与九十九千眷属俱复有游戏快乐城金刚德紧那罗王与十八亿眷属俱复有金刚幢城宝称幢摩睺罗伽王与三亿百千那由他眷属俱复有净妙庄严城最胜梵王与十八亿眷属俱如是等百万亿那由他大城中所有诸王并其眷属悉共往诣一切功德须弥胜云如来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

此下明父王宣告太子说此颂时彼喜见善慧王心大欢喜即召集诸王王子大臣等一时劝往见佛各令办供时喜见王与夫人采女眷等俱至佛所顶礼佛足复有天城中诸天王及八部等悉共往一切功德须弥胜云如来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上有二十九行经明见佛之仪

时彼如来为欲调伏诸众生故于众会道场海中说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罗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随众生心悉令获益是时大威光菩萨闻是法即获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宿世所集法海光明所谓得一切法聚平等三昧智光明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十方法界普光明藏清净眼智光明观察一切佛法大愿海智光明入无边功德海清净行智光明趣向不退转大力速疾藏智光明法界中无量变化力出离轮智光明决定入无量功德圆满海智光明了知一切佛决定解庄严成就海智光明了知法界无边佛现一切众生前神通海智光明了知一切佛力无所畏法智光明尔时大威光菩萨得如是无量智光明承佛威力而说颂言

我闻佛妙法  而得智光明  以是见世尊
往昔所行事  一切所生处  名号身差別
及供养于佛  如是我咸见  往昔诸佛所
一切皆承事  无量劫修行  严净诸刹海
舍施于自身  广大无涯际  修治最胜行
严净诸刹海  耳鼻头手足  及以诸宫殿
舍之无有量  严净诸刹海  能于一一刹
亿劫不思议  修习菩提行  严净诸刹海
普贤大愿力  一切佛海中  修行无量行
严净诸刹海  如因日光照  还见于日轮
我以佛智光  见佛所行道  我观佛刹海
清净大光明  寂静证菩提  法界悉周徧
我当如世尊  广净诸刹海  以佛威神力
修习菩提行

此时彼如来下广演法门言说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罗者乃彼佛自证之法也故大威光菩萨闻此法即得十二种三昧智光明大威光既得益复说偈赞述上闻法得益长行明得法颂有十偈

诸佛子时大威光菩萨以见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承事供养故于如来所心得悟了为一切世间显示如来往昔行海显示往昔菩萨行方便显示一切佛功德海显示普入一切法界清净智显示一切道场中成佛自在力显示佛力无畏无差別智显示普示现如来身显示不可思议佛神变显示庄严无量清净佛土显示普贤菩萨所有行愿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發菩萨心佛刹微尘数众生成就如来清净国土尔时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大威光  福藏广名称  为利众生故
發趣菩提道  汝获智光明  法界悉充徧
福慧咸广大  当得深智海  一刹中修行
经于刹尘劫  如汝见于我  当获如是智
非诸劣行者  能知此方便  获大精进力
乃能净刹海  一一微尘中  无量劫修行
彼人乃能得  庄严诸佛刹  为一一众生
轮回经劫海  其心不疲懈  当成世导师
供养一一佛  悉尽未来际  心无𫏐疲厌
当成无上道  三世一切佛  当共满汝愿
一切佛会中  汝身安住彼  一切诸如来
誓愿无有边  大智通达者  能知此方便
大光供养我  故获大威力  令尘数众生
成熟向菩提  诸修普贤行  大名称菩萨
庄严佛刹海  法界普周徧

此下明威光得了悟转化众生之事次为一世间下明转悟他显示十种法门令多众生得益次尔时一切功德山下言彼如来亦说偈赞励威光大果当成有十一偈

此上大威光太子初逢一切功德山佛因缘已竟

诸佛子汝等应知彼大庄严劫中有恒河沙数小劫人寿命二小劫诸佛子彼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寿命五十亿岁

此二行余经将明威光遇第二佛故此为结前生后之文然总说劫寿明多小劫者欲显多佛现故说人寿佛寿者由佛寿促而人寿长故得威光一生历事三佛

彼佛灭度后有佛出世名波罗蜜善眼庄严王亦于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而成正觉尔时大威光童子见彼如来成等正觉现神通力即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即得陀罗尼名大智力法渊即得大慈名普随众生调伏度脱即得大悲名徧覆一切境界云即得大喜名一切佛功德海威力藏即得大舍名法性虗空平等清净即得般若波罗蜜名自性离垢法界清净身即得神通名无碍光普随现即得辩才名善入离垢渊即得智光名一切佛法清净藏如是等十千法门皆得通达尔时大威光童子承佛威力为诸眷属而说颂言

不可思议亿劫中  导世明师难一遇
此土众生多善利  而今得见第二佛
佛身普放大光明  色相无边极清净
如云充满一切土  处处称扬佛功德
光明所照咸欢喜  众生有苦悉除灭
各令恭敬起慈心  此是如来自在用
出不思议变化云  放无量色光明网
十方国土皆充满  此佛神通之所现
一一毛孔现光云  普徧虗空發大音
所有幽冥靡不照  地狱众苦咸令灭
如来妙音徧十方  一切言音咸具演
随诸众生宿善力  此是大师神变用
无量无边大海众  佛于其中皆出现
普转无尽妙法轮  调伏一切诸众生
佛神通力无有边  一切刹中皆出现
善逝如是智无碍  为利众生成正觉
汝等应生欢喜心  踊跃爱乐极尊重
我当与汝同诣彼  若见如来众苦灭
發心回向趣菩提  慈念一切诸众生
悉住普贤广大愿  当如法王得自在

诸佛子大威光童子说此颂时以佛神力其声无碍一切世界皆悉得闻无量众生發菩提心时大威光王子与其父母并诸眷属及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生前后围绕宝盖如云徧覆虗空共诣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所其佛为说法界体性清净庄严修多罗世界海微尘等修多罗而为眷属彼诸大众闻此经得清净智名入一切净方便得于地名离垢光明得波罗蜜轮名示现一切世间爱乐庄严得增广行轮名普入一切刹土无边光明清净见得趣向行轮名离垢福德云光明幢得随入证轮名一切法海广大光明得转深發趣行名大智庄严得灌顶智慧海名无功用修极妙见得显了大光明名如来功德海相光影徧照得出生愿力清净智名无量愿力信解藏时彼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功德智慧海  發心趣向大菩提
汝当得佛不思议  普为众生作依处
已出生大智海  悉能徧了一切法
当以难思妙方便  入佛无尽所行境
已见诸佛功德云  已入无尽智慧地
诸波罗蜜方便海  大名称者当满足
已得方便总持门  及以无尽辩才门
种种行愿皆修习  当成无等大智慧
已出生诸愿海  汝已入于三昧海
当具种种大神通  不可思议诸佛法
究竟法界不思议  广大深心已清净
普见十方一切佛  离垢庄严众刹海
已入我菩提行  昔时本事方便海
如我修行所净治  如是妙行汝皆悟
我于无量一一刹  种种供养诸佛海
如彼修行所得果  如是庄严汝咸见
广大劫海无有尽  一切刹中修净行
坚固誓愿不可思  当得如来此神力
诸佛供养尽无余  国土庄严悉清净
一切劫中修妙行  汝当成佛大功德

此彼佛灭下显第二佛出兴文有三段初明先佛已灭次佛出兴次明睹相获益三赞德劝请此初明佛兴即于先佛道场次尔时大威光童子下明威光睹相获益次即得念佛三昧下正明获益次标十种法门后结云如是等十千法门次尔时大威光而说颂言下赞德劝诣意谓幸得见第二佛颂有十偈赞佛三业之德劝众同归次大威光说此颂时一切世界皆悉得闻无量众生發菩提心此威光说颂闻者先已得益次时大威光王子与其父母眷属共诣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所其佛为说法界体性清净庄严修多罗此言法界体性即大方广也清净佛也庄严即华严有多眷属者显此圆教故次下明大众闻此经即得清净智有十种大益疏以此十益如次配十地显法广大故得益殊即如今经顿圆十地之义威光大众既已得益时彼佛说偈赞述文有十偈前六赞其已具胜德当成极果后四偈言行齐佛因当如佛证

此上明大威光逢第二佛因缘竟

诸佛子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入涅槃喜见善慧王寻亦去世大威光童子受转轮王位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第三如来出现于世名最胜功德海时大威光转轮圣王见彼如来见佛之相与其眷属及四兵众城邑聚落一切人民并持七宝俱往佛所以一切香摩尼庄严大楼阁奉上于佛时彼如来于其林中说菩萨普眼光明行修多罗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尔时大威光菩萨闻此法得三昧名大福德普光明得此三昧故悉能了知一切菩萨一切众生过现未来福非福海时彼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福德大威光  汝等今来至我所
愍念一切众生海  發胜菩提大愿心
汝为一切苦众生  起大悲心令解脱
当作群迷所依怙  是名菩萨方便行
若有菩萨能坚固  修诸胜行无厌怠
最胜最上无碍解  如是妙智彼当得
福德光者福幢者  福德处者福海者
普贤菩萨所有愿  是汝大光能趣入
汝能以此广大愿  入不思议诸佛海
诸佛福海无有边  汝以妙解皆能见
汝于十方国土中  悉见无量无边佛
彼佛往昔诸行海  如是一切汝咸见
若有住此方便海  必得入于智地中
此是随顺诸佛学  决定当成一切智
汝于一切刹海中  微尘劫海修诸行
一切如来诸行海  汝皆学已当成佛
如汝所见十方中  一切刹海极严净
汝刹严净亦如是  无边愿者所当得
今此道场众会海  闻汝愿已生欣乐
皆入普贤广大乘  發心回向趣菩提
无边国土一一中  悉入修行经劫海
以诸愿力能圆满  普贤菩萨一切行

此下显大威光逢第三佛出兴也佛名功德海者谓功德已满无加过也时大威光太子已嗣转轮王位故与其眷属及四兵众俱往见佛以香楼阁为供时彼如来为说普眼光明行修多罗以见普法故名为普眼以慧为性故曰光明次尔时大威光菩萨闻此法得大福德普光明三昧言大福德者定也以定为福最大故普光明者慧也寂无不照名普光明言福非福者福乃相也非福性也谓双了性相显定慧圆明之益也然威光遇初佛得十益者自力未胜故遇次佛得十千者道转深故今唯得一者道已满故次时彼如来为大威光而说颂言下乃彼佛记別威光当成妙果也有十一偈初四偈显具菩提心次四偈明上入佛境三有一偈示其果相得同诸佛四有二偈赞其现能利他住普贤行

此上明威光遇第三佛已竟

诸佛子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复有佛出号名称普闻莲华眼幢是时大威光于此命终生须弥山上寂静宝宫天城中为大天王名离垢福德幢共诸天众俱诣佛所雨宝华云以为供养时彼如来为说广大方便普门徧照修多罗世界海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时天王众闻此经得三昧名普门欢喜藏以三昧力能入一切法实相海获是益从道场出还归本处

此下明威光遇第四佛出兴也佛号莲华眼幢者约相目类青莲约德心无所染相德高显名称外彰摧邪众归故曰幢也彼佛出兴时大威光于此命终生须弥山上为大天王名离垢福德幢此明菩萨行道报处天宫此城即品初所列之一时天王闻佛同诸天众俱往供养时彼如来为说广大方便普门徧照修多罗言大方便者谓即实之权权实无滞名大方便事理双照是为普门次云时天王闻此经得三昧名普门欢喜藏以闻上普门正受安住法喜无尽故名曰藏由此证达诸实相海然初标云此劫之中有十须弥山尘数如来出兴于世今但云遇四佛且经文又无结会古今之文亦无现证得益等事是知经来未尽故也若言历事多佛其文多可知况云毗卢遮那旷劫修因所感之果若具述其因不胜之多矣若结会者应云尔时威光菩萨者毗卢遮那是

补义曰此分名举果而言因者乃特举本师旷劫所修之因以感此果者此因单明本师之因非答十句因问也后答十句因问乃教诸菩萨所修之因将契此果故通全经

上毗卢遮那品竟

上举果劝乐生信分通为所信因果周

下十二卷起至五十二卷止通为修因契果生解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一


校注

经无莲字 见经作成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已【CB】巳【卍续】
[A25] 已【CB】巳【卍续】
[A26] 已【CB】巳【卍续】
[A27] 已【CB】巳【卍续】
[A28] 已【CB】巳【卍续】
[A29] 已【CB】巳【卍续】
[A30] 已【CB】巳【卍续】
[A31] 已【CB】巳【卍续】
[A32] 已【CB】巳【卍续】
[A33] 已【CB】巳【卍续】
[A34] 已【CB】巳【卍续】
[A35] 已【CB】巳【卍续】
[A36]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华严纲要(卷11)
关闭
华严纲要(卷1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