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展源居士
来问,不容易解答,只能依自己对佛法所有的理解,略作解说以相报。
佛法怎样解说这些问题?应先了解佛法(释迦佛所开示的)是什么。面对现实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就是苦),佛法是反观自己,从自己身心触对外界所引起的情况去了解。理解到有情(人类)自身、家庭、社会等问题,一切依有情(人类)自身而有,然后得出可能解决有情苦难(相对的改善、彻底解脱)的正道。佛法以有情(人类)为本,有情以业感而生死不已;有情依存的器世界,是多数有情的共业所感。因此,佛法著眼于现实人生,关要在「现生应该怎样行」,而不是离开自己,向外探求,找到问题症结而得到解决的方法;也不想像一神秘实体,怎样的创造、演化,而从神秘信仰中去解决。佛法是这样的,所以提出的问题,大抵是佛法所没有说到的。
植物先于动物问题:有情依自己业力而死生不已,器世界是多数有情的共业所感。佛教也说:世界初成时,是没有有情的。佛法所说的器世间,众多无量,不限于这一地球,所以器世界初成而没有有情,并不等于先有器界而后有有情,世界是相关的世界中有情「共业」所感的。有情的出现,一要有依住的器世界(如地球),二要获得维持生活的食品。经说「一切众生(有情)皆依食住」,所以先有器世间,后有植物,依环境的可能生存,才有有情在这一世界出现。先有植物而后有动物,与佛法(的共业所感)没有明显的矛盾。
动物(如恐龙)绝种问题:绝种,人也是一样,古代某些民族,现在已经消失了。依佛法说,这是外力与自力的相关而造成的。或是器界的变化(如传说水灾、火灾、风灾)而无法生存,或是为另一类有情所摧残而不能自保,这是外力而自身不能适应与抗拒;也有自身不健全而日渐消灭。消灭,并不是某些有情消灭了,是依业力而转化为另一形态,所以经说:「众生界不增,众生界不减。」
人从猿猴演化而来问题:佛法,著眼于在迷应离恶而行善,向悟应化情而为智。对人从那裡来?释尊只是依据当前事实,说人从父母而生,不再作「鸡生蛋、蛋生鸡」式的最初的探求。部派传说世界初成人从光音天来,也只是随顺印度一般的信仰而说。这一问题,只能说佛没有提到这一问题,佛法不是为了解说这类问题而出现世间的。不过佛法也说:器界与人类,有进化、退化、进化、退化——先后的反复过程,永远的进化是没有的。
校注
【经文资讯】《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第 29 册 No. 29 华雨集(五)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2-09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所编辑
【原始资料】印顺文教基金会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