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曾宏净居士

世间是不彻底不圆满的佛法流传在世间也不离「诸行无常」终于要衰灭的所以前佛与后佛间隔著没有佛法的时代现在的佛法是释尊成佛而传出的释尊成佛说法后人可以依法修行究竟解脱正如「只要善用这些定律定理公式即可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如人人如此又怎会出现无师自悟的佛呢科学家也是「做过许多的尝试探讨才获得更精密的结论」释尊在修行时不急求自证而重于为人如「抟土譬喻」(等)所说一切都过去了然业力所感的有漏果报虽归于灭尽而悲愿智慧等流因果却越来越殊胜(等于科学者尝试的错误与失败不只是错误与失败也是经验的累积)这才能无师自悟發见正法而化导人间佛——过去的菩萨心行与声闻弟子是有点不同的《杂阿含经》也说到了菩萨没有菩萨就没有佛又那裡有多闻圣弟子(声闻)如「抟土譬喻」所说就是释尊的「本生」(南传《本生》共五四七则)归纳「本生」的内容不外乎六度菩萨长期修行(六度)而成佛修行以般若为先导是声闻弟子所公认的修菩萨行而成佛是不容易的「难行道」所以《般若经》说无量数人發心修行「难得若一若二住不退转」菩萨行不易所以如来出世如优钵昙华极为难得佛法是「向灭向舍」的灭是苦集灭也就是寂灭(如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阿含经》说有「见灭」而不是证知的如见井中有水而没有尝到水一样菩萨的无生(寂灭的別名)忍如实知而不证也是这样由于悲愿熏心到究竟时才证成佛道《般若经》的都无所得正是离戏论而向于「灭」《中论》所说缘起即空(寂)正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的正观初期大乘的菩萨行与原始佛法是相通的西元三世纪起后期大乘兴起如来藏自性清净心说流行自称不共二乘然修广大行而成佛原则上还是相同的(秘密佛法才说「即身成佛」)

佛法的本质是甚深的所以释尊成佛有「不欲说法」的传说为时众说法如根性不相当即使引起信心也未必能证入所以释尊说法大抵先说「端正法」——布施持戒修慈悲等定如有信解深法可能的再说缘起八正道(综合就是四谛)等能信解而不能证的使他渐渐的养成法器然后能修能入所以释尊说法是有方便的南传说佛法宗趣有「吉祥悦意」(世界悉檀)「破斥犹疑」(对治悉檀)「满足希求」(为人悉檀)「显扬真义」(第一义悉檀)这就是编集为四部阿含的理由「方便」是不能没有的虽说「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而又说「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大乘的异方便(建(佛)塔造佛像供养礼佛念佛)也就是「易行道」是重信的《杂阿含经》也有念佛等方便如念佛念佛念佛天——六念心性怯劣的如独处时荒凉的旅途中疾病而濒临死亡边缘可依念佛等而心有所安不失善念近于一般的宗教作用这是为信强慧弱人说的如于佛能修到信慧相应也有证果的可能就是四证净大乘法中由于菩萨道难行也就有易行方便——礼佛称念佛名供养佛佛前忏悔请佛说法请佛住世随喜佛及圣者等功德(《阿含经》也有「随喜」)回向佛道这是以佛为中心的易行方便依龙树《十住毘婆沙论》易行方便可以培养佛弟子的坚定信心引發悲愿而趋向菩萨广大难行的后来偏颇發展以容易修行为容易成佛这才越来越偏失了方便是应时应机而不能没有的偏向的可以纠正不合时宜的可以不用要有更适合时代的方便(不违背佛法)佛法才能长在世间

修行证果是不限于出家的证得初果二果的在家弟子还是有家庭男女从事正常事业的在家而证三果的才远离淫欲证得四果阿罗汉的才一定出家也有部派说「有在家阿罗汉」在家弟子能证究竟的圣果是释尊时代的事实佛涅槃后弘法以出家的僧伽为中心这才渐渐的误解以为求解脱非出家修行不可佛世的出家弟子是少事少业的每日乞食以后大都在僧团中(依戒律而住)闻法修习禅慧比较上容易修证些但现在缺乏适于专修的寺院有的是「著了袈裟事更多」如出家而独处修行依自己的财物而生活也不合律制佛世的出家生活为自己的生死而精进修行当然是大好事但如出家众过多(未必能真实修行)或寺院过于富有在一般世俗心眼中会引起反感的这也是中国佛教教难(如三武一宗)的部分原因西元前后印度传弘菩萨的难行道以悲济众生(人类为主)为先受到大众的赞扬也正是适应了人心所以我尊重原始「佛法」又赞叹「大乘佛法」因为没有菩萨行是没有佛果的我赞扬如实道也不反对重信的方便道如念佛行人能正信三宝兼重施戒有利于人间(也就有利于佛教)能于佛法中深植善根(佛法不是只说今生的)有的渐渐的转入如实道或修习信戒——近于六念法门不也是很好吗但如废弃如实道只要一句佛号或误解「易行」的意义即使普及到人人如此无边兴盛我也还是不会同情的因为佛法并不如此

我希望佛教的渐渐纯正纯正的佛法能适应现代而复兴


校注

[A1] 抟【CB】搏【印顺】
[A2] 抟【CB】搏【印顺】
[A3] (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1卷-第200卷)》卷103〈30 校量功德品〉「虽有无量无数无边有情發心定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精勤修习趣菩提行而由远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若一若二若三有情得住菩萨不退转地多分退堕声闻独觉下劣地中」(CBETA, T05, no. 220, p. 573, c29-p. 574, a4)(2)《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3 宝塔功德品〉「虽复有如是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發菩提心行菩萨道于其中间若一若二住不退转地」(CBETA, T08, no. 228, p. 596, b25-27)
[A4] 《大般涅槃经》卷3(CBETA, T01, no. 7, p. 204, c24)
[A5] 《长阿含经》卷1(CBETA, T01, no. 1, p. 8, c4)
[A6] 《妙法莲华经》卷1〈2 方便品〉(CBETA, T09, no. 262, p. 10, a19)
[A7] 《妙法莲华经》卷1〈2 方便品〉(CBETA, T09, no. 262, p. 8, c10)
[A8] [-]【CB】六度【印顺】
[A9] (ref yinshun::vol:37;page:p18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华雨集(五)(卷43)
关闭
华雨集(五)(卷4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