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第二十二篇

五三八 哑躄本生谭

〔菩萨=哑躄之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其大出离所作之谈话某日比丘等在法堂共坐彼此相谈世尊绝佳之大出离佛来此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相互为何语耶」「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我为完成诸波罗蜜弃王国而敢行出离决非稀有之事何以故我于智慧未熟之时已有完成波罗蜜舍王国而去敢行出离之事」佛应比丘等之请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迦尸拉迦(迦尸王)王正当治国此王有一万六千之夫人但其中无有一人生产王子王女都中之市民等云「我等之王无有维护王统之王子」此与姑尸王本生谭〔第五三一〕所述相同一同集合向王申述祈祷王子王向一万六千夫人等言说祈得子息夫人等向月光等作种种祈祷然王子终不出生王之第一后妃摩达王之王女羌达妃乃一贞淑夫人王向此后妃云祈王子后妃于满月之日取布萨行卧小寝床就自己之戒熟虑而为誓言「若予不破戒[P.2]依此真实予生王子」帝释之住居为此有德之热而热帝释熟虑知彼女之所业于是彼思「羌达后妃祈祷生子予不能不与」对彼女索求适当之王子帝释發现菩萨菩萨在波罗奈二十年间治国之后而没出生于增盛地狱界在彼处受八万年之苦次则再生三十三天而在有寿之间住于彼处今则由此处没后思欲再生于以上之天界帝释往彼之处云「汝若生于人间之世界满波罗蜜行能为诸人赍造幸福——迦尸王之羌达第一后妃今祈愿生子可生于其胎」菩萨承诺其请与五百之神子等一同由诸神世界而没自己再生于后妃之胎其他神子等则再生于大臣之夫人之胎

后妃之胎如金刚石之充满彼女知已受胎向王告述王对胎儿十分注意而月满之时后妃分娩一有福相之王子同日大臣等之诸家亦产生五百人之男子尔时王为大臣之群围绕坐于殿上之大广间中于是王子出生被通知王闻此通知不知如何对儿童生起可爱之心情如有割破皮肤打断骨髓之思身内生起爱情心脏爽快王问大臣等「予今生子汝等快乐耶」「大王何出此言予等以前未思国之守护者今得世嗣之主予等今能获得未来之领主矣」王命大将军「为予之子办理扈从汝往调查大臣之家今日生子几人」彼见有五百人子出生向王告述王向五百之子赠送王子所用之饰物又送五百人之乳母而对摩诃萨则供[P.3]用完全无过高之缺点乳房不下垂出甘乳六十四人之乳母——究竟坐于女膝过高饮乳则儿童之首长坐于女膝过低饮乳则首之骨缩坐于过瘦者之膝饮乳则儿童之腿痛坐于过肥者女膝饮乳则儿童之脚躄又过黑者则身体过冷过白者则身体过热乳房下垂之女饮乳之子鼻被压扁平或者乳酸或者乳苦等等之不同——是故此等之缺点全无过高等缺点皆为少见乳房不下垂挤出甘乳如此六十四人之乳母付与菩萨表出极为尊敬之一面羌达后妃亦施与惠与后妃亦将感受藏于心中命名之日王对长于占相婆罗门施大崇敬询问王子有无凶难之相彼等见王子之吉相「大王王子具有富财福德之相何止立于一洲之处而能统治四大洲之国凶难之征不见少许」彼等向王申述王甚满悦为王子命名彼因王子生诞之日全迦尸国中降雨因王子润生之事命名为提密耶王子

如是诸人经一月之久美丽装饰王子抱行于王前王对可爱之王子特喜观望拥抱坐于自己膝上以为乐恰于此时有四人盗贼被拴来王命一人以有刺之鞭鞭打千下一人用锁缚之投入狱中其次一人用枪击打最后一人用杙穿刺摩诃萨闻父王此言心满恐怖彼自思考「啊父为王事造作堕地狱之重大恶业」次日诸人以白伞盖之美饰使彼寝卧于其下之美丽床上彼暂时入眠之后开眼眺望[P.4]白伞盖四下观看非常美丽于是常怀恐怖之彼更起强烈之恐怖彼加熟思「予自己究竟由何处生来至此王家」彼依智慧思起前生彼知由诸神世界而来更又知此以前在地狱受苦之事更又知思及以前于都中为王之事「自己只在二十年间治理此国八万年间在小地狱中受苦而今又生此盗贼之家——昨日父王带出四人之盗贼来时曾说出如彼惨酷必堕地狱之言辞自己若治国必将更在此生于地狱受苦」彼如此思惟生起强烈之恐怖而彼黄金色之身体恰如以手揉溃之莲华之状褪色而成真青「予如何能由此盗贼之家脱出尚未可知」彼仍横卧思考尔时于伞盖之中栖一女神——某前生曾为彼之母亲——安慰于彼云「提密耶汝勿怖若汝思欲由此脱出汝非躄而作为躄状汝非聋而作为聋状汝非哑而作任何亦不说之哑状汝实行此三者决不表示为贤者之状」彼女如是云唱最初之偈

勿现贤者梦     一切为愚者
一切人蔑汝     斯尔到利益

彼依此言语得安慰唱次之偈

汝言吾将行     神实行尔语
吾思利益     神吾望幸福

如此彼实行三事国王不使王子寂寞将五百人同日生之子等置于其前子等为求乳而泣然摩诃萨为地狱之恐怖所胁迫彼思「于其为王不如渴死」故[P.5]彼不哭泣乳母等将此缘由向羌达后妃申述后妃将此向王申述王呼占相婆罗门等问故彼等答云「大王请于过时间后向王子授乳如是为之王子将用力捉住乳房自己吸饮」尔后则由常例时间过后授乳而有时过一刻之时间与乳有时一日之中而不与乳然彼为地狱恐怖之威胁虽然喉咙乾渴欲乳亦不哭泣彼虽不哭泣但母之后妃云「予之王子腹空肌饿」母之后妃使之饮乳又乳母等亦复如是其他子等不得乳时必定哭泣而彼不泣亦不眠手足反曲亦不闻声

于是乳母等思考「究竟如云为躄之手足并非如此为哑者之颚端亦非如是谓之聋耳亦非如此者此必有理由应加以一查观看」「以乳试之观看」一日之中不与彼以乳彼虽喉咙乾渴但不云欲求乳而泣声于是母后云「予之王子腹空饥饿请与以乳」使彼饮乳如是时时与乳一年之间加以试验亦不能看出空隙破绽

于是云「幼儿喜好点心糕饼及软食之物可与一试观看」使五百子等坐于王子之前而持来种种食物置于不远之处云「此食物请取喜好者」而乳母自己等隐起其他诸子等喧哗互殴取而食之然而摩诃萨自己所思如是「提密耶汝欲堕地狱可欲想此等点心糕饼之物」彼恐怖堕入地狱对食物不往观看如此以点心糕饼及软食之物于一年间试验亦未能看出间隙破绽

[P.6]更又云「幼儿喜好种种果物」于是持来各种果物加以试验其他诸子争相食取而彼则不往一顾如此依种种果物试验继续一年之间

于是此次云「幼儿喜好玩具」于是以黄金等制造之象人形等物放置于不远之处其他子等完全以掠夺之状捉取但摩诃萨则不往一顾如是依玩具试行一年之间

其次又云「四岁之儿童喜食坚固之食物以彼作试验一观」准备种种食物其他子等切此等食物为小块而食然而摩诃菩萨则向自己云「提密耶汝若不取则汝将无数度之再生」彼恐怖地狱而不往一顾而由心中即不愿行之乳母等不由自己使彼食物母后不堪忍受而与以食物

于是又云「五岁之子恐火以此试验一观」于是造一入口众多之大家以多罗树之叶覆盖使王子坐于当中周围以其他子等围绕然后点火使燃其他子等大声呼叫而逃走摩诃萨自思「此与地狱之苦相比较此犹为胜」彼有如入灭尽定之人身不稍动于是火炽燃前来人们抱彼而外出

于是又云「六岁之儿童恐惧醉象」将善驯之象更善加驯练使菩萨坐于御苑之中由其他诸子等围绕然后将象解放象大声扬叫用其鼻击打地面以恐怖之势而来其他诸子等如受死之恐怖之击打向四面八方而逃然摩诃萨如受地狱恐怖之威胁仍坐于其处象原为善驯之物以鼻卷彼扬起向各处挥回后毫不疲劳置彼于地上而去

七岁之时于王子坐处由诸子等围绕放出几条拔牙缚头之蛇其他诸子等大声喊叫而逃走但摩诃萨思考地狱之恐怖「为可怖之毒蛇所咬尚来到死之时期」彼少许亦不动身于是蛇等卷绕彼之身体于彼头上作一龙盖而坐但彼身[P.7]形不动如是时时试验观察未能见出彼之间隙破绽

于是此次又云「儿童喜好观世间物」使王子与五百人之子等一同坐于王苑之中以观舞踊其他诸子等皆云绝妙而大声欢笑然而摩诃萨思地狱之恐怖「地狱再生之时汝等已无此喜笑之瞬间」彼不动身亦不欲观赏如是时时加以试验亦不能见出彼之间隙破绽

其次「以剑为试验以观」使王子与诸子等坐于王苑之中诸子等各处游玩之时有一男子挥舞水晶状之剑忽叫忽跳突进前来「迦尸王之不吉王子在何处予将轻取其头」其他诸子等见此惊怖大声扬声而逃走然而菩萨思地狱之恐怖如不知状而坐于是彼男将剑触于王子之头上「予斩汝之头去」彼虽出言恐吓但结果无效而去如此时时试验以观但并未能窥见彼之间隙与破绽

十岁之时为试验是否为聋将寝床用麻布包卷其四面开孔使王子不得见状于寝床之下使吹法螺贝壳几人围坐而一次吹奏法螺贝壳——举扬一大音响大臣等立于四方之侧由麻布之孔窥见观察一日之中所见亦未能见出摩诃萨困苦之状手足动摇微小颤动亦未见出现如此经过一年更于次年同样以大鼓之音相试亦未见有间隙与破绽

更又云「以灯火试验一观」于夜间完全黑暗之中为观其手足动作与否于几个壶中置有灯烛其他之灯烛全部消灭于暂时之间置王子坐于完全黑暗之中然后将壶灯持来使之明亮观察其举动如此一年间试验观察亦不能见其聊有举动

[P.8]其次「将彼以糖蜜试验」于身体中涂以糖蜜使其寝卧于蝇虫多居之处搔拨蝇虫蝇等围绕王子身体中如针突刺之状吮食糖蜜然彼如入灭尽定之状身体不稍动作如此一年间试验不能见出彼之间隙破绽

当彼成为十四岁之时据云「彼已长大将喜洁净而嫌污秽以不洁之事试验以观」其后持此说者既不为彼洗浴亦不使之漱口彼大便小便垂下落于寝床而仍横卧恶臭喷喷恰如由内所藏之物排出时之状于是蝇虫集聚而食诸人围绕于四周「提密耶汝已长大谁能任何时见视汝之污秽累赘耶汝不可耻耶为何仍坐于其处汝应起立整齐身体」人们虽对之骂詈谗谤但彼依然落入于粪尿块中如在粪尿地狱之剧烈恶臭立于其中一百由旬者心脏破裂——彼思其恶臭完全成为无关心之状如是一年间虽时时试验亦不能窥见出其间隙与破绽

于是此次于寝床下置一火壶「用几何之热度使彼不堪受苦痛而表现身闷之状」如是思惟彼身体出现水肿之状虽然如此摩诃萨自思「阿鼻地狱之火弥漫一百由旬由其苦与此苦相较实为百倍千倍之乐」于是耐此而身不动如是两亲实为胸中割裂状之思命令诸人折返将王子由火中移出而云「提密耶予等知汝不躄如是之人之足并非如彼之状汝为吾等祈愿之王子因祈愿之故勿使我等毁灭于阎浮提中之王者勿使我等为愚痴之状」彼等如是乞愿然彼对两亲如是之请愿充耳不闻亦不动身于是两亲泪眼蒙然而退去[P.9]时只有父王一人近来祈愿某时只有母后前来祈愿如此一年之间时时试验但亦不能见彼之间隙与破绽

彼达十六岁之时诸人思考「彼既非为躄亦非聋哑依年龄而论见乐事而不喜对恶事而不以为恶绝不得有时来则花开乃自然之法则且使彼观看戏剧以试」于是呼唤集合最美之姿恰如天女之状而富魅惑之女等「谁能使王子笑者或能使起烦恼之心者即可成为第一后妃」如是云之使闻而将王子洗以香水美饰如神子之状设于适合于神之宫殿寝室之中载于极为美丽之床上以香纽花鬘芬芳之物香料酒精等于房间之中具有上好香味人人出入其中于是彼女等围绕王子歌踊喃喃辞语以种种方法努力使之喜悦然彼以最高智慧眺望彼女等「此等诸女不可触及自己之身体」彼抑制呼吸使彼之身体僵直女等不能触及彼之身体「此人身直僵硬此非人间乃为夜叉」彼等向两亲申述如此时时试验两亲亦不能看出彼之间隙与破绽

如此十六年之间十六之大试验及多数之小试验依此试验终不能捕捉彼之本心王深悔呼唤集合占相之贤者等云「汝等于王子诞生之际曾告予彼有富财福德之相无凶难之征然此子生来为躄聋者何以与汝等言辞不相一致耶[P.10]「大王依阿阇梨无不能见者然大王一家所祈愿而得王子如申告为不吉者则知一同之悲叹因此忌惮申告」「然则将如何处理为宜耶」「大王此王子住于宫中有三凶难——于大王之御命伞盖〔王位〕或第一之后妃有难因有此凶难应用不吉之马车系不吉之马使王子寝于其中由西门运出于葬尸骸之处与以埋葬为宜

王闻凶难吃惊承诺建言羌达后妃闻此缘由来至王处「大王请授予惠与予于心中领受今请授予」「予愿授与之后妃」「请授国与王子」「否此不能为后妃王子乃不吉之物」「然则大王王子生活之时间中不说此请只授与七年间之国」「不成后妃」「如是则只授与六年五年一年七个月半个月」「不成后妃」「若然请只授与七日」「甚善只授与七日

后妃美丽装饰王子以大鼓巡回宣布令王子统治之缘由而装饰街市载王子于象背头上覆以白伞盖右绕市中巡回而行归来使卧于美观之床上后妃彻夜恳愿「汝提密耶予为汝十六年间予不眠而叹泣使眼泣肿为心悲痛而胸腔张裂予知汝非躄非聋非哑愿汝勿使予陷于绝望」如此云状次日复次日五日间继续恳愿

第六日王命苏南达驭者「明日晨朝于不吉之马车系不吉之马使王子寝于其中由西门运出往葬尸骸之处掘四角之穴将王子投入其中用锄背裂其头至[P.11]于其上覆以尘土与地面平均善洗自己之身体归来

第六日之夜后妃尚向王子恳愿「吾子迦尸王于葬尸骸之场所命令明日埋汝明日必死王子」摩诃萨闻此自思「提密耶十六年之努力遂至终结」彼心涌起欢喜与彼相反母后之胸今将张裂虽然如此但彼自己希望之目的不能不至终结对其母后之言不予听从

其夜至明晨朝驭者苏南达系马车置于入口之处而来入寝室彼云「后妃殿下汝勿愤吾此乃大王之命令」彼抱起王子以手掌攘退后妃宛如持花束之状持起王子退出宫殿而去羌达后妃击打胸膛大声哭泣残留于殿上大广间中摩诃萨临去之时眺望后妃「自己无语将使彼心脏张裂」思欲向其说话然思及「若自己说话则十六年间自己之努力将归为水泡予虽不讲话自己自身与两亲亦能成为救助之缘」彼思而堪忍驭者载彼于车上本思向西门奔驰但却向东门驭出车轮冲撞门之下端摩诃萨闻其音「自己所望之目的遂至终结」于是心更安适车由街市驰出依神力行至三由旬处彼处有甚深森林驭者思为葬尸骸之处彼思「此一场所恰好」彼将马车由道路乘离置于道路之横处彼由车降下将摩诃萨之装身具完全取去将其束置然后取锄于其近处掘穴

时菩萨自思「此为自己努力终结之时自己十六年间手足虽然不动果然手足有效或无效」于是开始立起于是用左手抚摸右手又用右手抚摸左手又用两方[P.12]之手抚回两足有欲由车降下之意彼以足踏著之场所恰好如同满风所孕育风箱之软革状彼触及到大地所持载上来车之后端〔车为软革所装饰〕彼由车上降下暂立之间此处彼处前行退返彼判別「如此情况有一日行百由旬之力」彼思「若驭者对自己有阻碍之事自己果有抗彼之力尚不可知」彼捉住车之后端恰如儿童等持玩具车之举起于是判定「予有抗彼之力」彼心中生起欲装饰身体之欲望尔时帝释之住居出现热之征候帝释知彼事情言「提密耶王子所望之目的遂告终了今彼生起欲著饰身体之心但如何能使著人间之装饰」彼取神之装身品物向毘首羯摩命令「汝往庄严迦尸王子」彼出發前往以一万之布缠缚王子以神之庄严与人之庄严著饰为帝释之状

王子以诸神王之优雅姿态来至驭者掘穴之处站立于穴之边缘唱第三之偈

调驭者尔欲何为     心急心急尔掘穴
御身请语答吾问     汝掘其穴何所为

驭者闻此依然掘穴未向上见唱第四之偈

王有御子哑且躄     此位生来心不慌
王命使吾掘此穴     林中将埋此王子

于是摩诃萨云

不聋不哑吾不躄     行路不蹇亦不瘫
若汝将吾埋林中     调驭者将犯非法

[P.13]

汝可见吾腿与腕     耳且倾听吾言语
若汝将吾埋林中     调驭者将犯非法

驭者自思「彼由来时只说明自己之事究竟此为谁耶」彼停止掘穴向上观察见出一非常美姿之人「彼为人欤抑为神欤」彼为谁耶不能判定唱次之偈

尔为神耶乾闼婆     富兰陀罗帝释尔
尔为何者谁人子     吾等应知尔为谁

于是摩诃萨向彼说明自己之事说法示彼

吾非神与乾闼婆     吾非帝释富兰陀
吾为迦尸王之子     为尔掘穴将埋者

尔所奉事生涩王     吾为彼王之王子
若汝将吾埋林中     调驭者将犯非法

一〇

树下有荫或可坐     亦或可卧为寝处
其上之枝不可毁     破坏友情实可恶

一一

恰如彼树为王者     吾将比为树之枝
尔如往赴树荫人     调驭者尔可坐卧
若汝将吾埋林中     调驭者将犯非法

[P.14]菩萨虽言此语而彼不能信任于是摩诃萨欲使彼相信而依诸神之喝采及自己之声音鸣响于甚深森林彼为崇敬友人开始唱十偈

一二

食数多食者     吾不居于家
数多人养彼     切勿背友人

一三

何处仿人世     诸市王城行
何处彼受崇     切勿背友人

一四

贼不用暴力     王亦无轻行
彼胜一切仇     切勿背友人

一五

无嗔吾归家     公会为欢迎
亲族中最上     切勿背友人

一六

敬人身被敬     尊人身被尊
赞叹获荣誉     切勿背友人

一七

崇者获人崇     礼者得人礼
名声得荣誉     切勿背友人

一八

恰如焰之燃     恰如神之辉
彼由光不弃     切勿背友人

一九

彼之诸牛殖     彼之舘莳伸
彼将食种实     切勿背友人

二〇

人落洞窟中     由树由山坠
彼没可得救     切勿背友人

二一

尼拘律树根     恰如对风延
敌人不能胜     切勿背友人

[P.15]苏南达对此多偈之说法不顾彼尚未留意「此究为谁」彼言说而步行近至车傍彼处车与装身具之束物两方均已不见再返来向彼眺望驭者始知彼即王子于是向其足前投身合掌唱次之偈

二二

原来尔为吾王子     予将导尔往家行
尔有幸福统治国     汝在森林将何为

摩诃萨答曰

二三

彼之王国吾无用     血族富财亦皆然
彼等对吾行非法     他人取国任取焉

驭者云

二四

王子由此处行     盛满之钵使给得
王子归汝父母     吾将获赐得褒赏

二五

或为宫女公子等     或为吠舍婆罗门
王子汝归彼等喜     彼将对吾施褒赏

二六

骑象之兵骑马兵     或为车兵徒步兵
王子汝归彼等悦     彼将对吾施褒赏

二七

其他数多国人等     更有诸多市民集
王子汝若归国去     数多对吾将授施

[P.16]摩诃萨云

二八

父母与车乘     街市吾能弃
弃一切子等     吾住吾无家

二九

由母许吾去     由父能弃吾
一人林出家     诸爱吾不望

如此摩诃萨想起自己之诸德心悦涌然而踴跃于是由喜悦之冲动如意歌唱愉悦之歌

三〇

不急席位之人者     实现所望之果报
梵行吾已熟成就     驭者应如是知

三一

不急席位之人者     一切正事已成熟
梵行吾已熟成就     出离何处将有怖

驭者云

三二

斯为尔美语     尔语无障碍
如何父母前     彼时尔不语

于是摩诃萨云

三三

吾非关节躄     亦非耳之聋
非因无舌哑     聋哑吾不思

三四

曾忆吾前生     彼处统王国
因统王国故     堕入大地狱

三五

实仅二十年     吾统此王国
八万之年月     地狱吾受苦

[P.17]三六

为王吾恐怖     灌顶吾不为
彼时父母前     无言吾不语

三七

使吾坐膝上     父为命令事
一斩一人缚     拷问具乱罪
更一人剌杙     此为吾父命

三八

闻彼之酷言     数多言辞出
不哑为哑状     非躄示为躄
自出之粪尿     吾浸坐其中

三九

更此惨易过     苦恼结此生
谁来生此生     聊将得罪犯

四〇

且不获智慧     且不见正法
谁来生此生     聊将得罪犯

四一

不急席位之人者     实现所望之果报
梵行吾已熟成就     驭者应如是知

四二

不急席位之人者     一切正事已成就
梵行吾已熟成就     出离何处将有怖

[P.18]苏南达闻此「此王子将如斯之王位如弃尸骸之状弃舍不破自己出家之决心而入森林对予自己而言如此痛苦之生活将有何意义自己亦与王子一同出家」彼如此思惟而唱偈

四三

王子吾亦愿出家     于尔之前将出家
尔有幸福可呼吾     出家之事吾喜悦

对彼如此之愿摩诃萨思惟「若自己使此男出家为彼之两亲损失又马与马车装饰之束物均将无有而其两亲对自己将起非难云『彼乃夜叉驭者为彼所食』」彼自己为免除非难并考虑两亲之财物将马与马车及装饰之束物交付驭者更示以此事而唱偈

四四

将此马车汝返还     驭者汝为无债者
无债之者将出家     彼为仙者等之说

驭者闻此思惟「若予自己往市中之时彼往其他之场所而彼父王闻彼之事情欲来见王子而彼不得见——王必处罚于予因此予将说明自己之立场与彼约束彼不往其他之处」于是彼唱二偈

四五

吾可果汝言     愿尔有幸福
吾有请求言     汝亦应为果

四六

尔今停此处     至吾伴王来
愿尔见汝父     相与为悦乐

[P.19]于是摩诃萨云

四七

汝言语吾者     驭者吾果汝之言
吾父来此处     吾希相见事

四八

吾友无恙返     可向亲族语
吾语之言辞     将传吾父母

驭者得此教示——

四九

彼握两足礼     右绕为三匝
驭者打车乘     指返宫门行

尔时羌达后妃开窗向驭者归来之道路方向眺望「就予之王子之命令行事彼已如何」彼见只有驭者一人归来后妃哭泣崩溃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五〇

母后见空车     驭者一人归
彼女眼泪溢     感汉注视彼

五一

杀吾之爱子     驭者今返来
实以土杀之     吾子将增土

五二

今彼仇将悦     今敌将娱乐
杀吾爱子者     眺彼驭者归

五三

母见空车来     驭者一人归
后妃眼泪溢     悲叹询问彼

五四

彼哑又躄耶     又叹彼之时
以土将为杀     驭者语吾

五五

如何哑与躄     彼以手足避
以土将为杀     问尔语彼事

[P.20]驭者云

五六

吾语尔后妃     无畏吾将与
吾见王子前     吾闻一切语

于是羌达后妃向彼云

五七

将与吾无畏     勿怖汝语吾
汝见王子前     汝闻一切语

于是驭者语云

五八

彼不哑不躄     彼语无障碍
彼只怖父王     数多为不娱

五九

彼忆彼前生     彼处统王国
统御王国故     随入大地狱

六〇

实仅二十年     彼统此王国
八万之年月     地狱彼受苦

六一

彼怖为王事     勿使彼灌顶
如此彼之时     父母前不语

六二

现彼大小诸肢具     长度周围皆善程
言无障碍智慧具     善趣之道今已立

六三

若汝爱护彼王子     尔将欲为得见彼
而况提密耶所在     吾将伴汝到彼处

[P.21]王子遣送驭者后心起愿为出家者帝释知此之心向毘首羯摩命令「提蜜耶王子思欲出家汝往为彼作叶之庵及出家人必要之物」彼承诺此事至急前来制作于三由旬甚深森林之中建立仙处夜之居处昼之居处池水井使具果树乃至出家之人一切必要之物装作之后向自己之住居归来摩诃萨见此知为帝释所赠之物于是进入叶庵脱去衣物上下皆著赤树皮之衣一方之肩上著羚羊之皮结螺髻肩担持棒取杖而由仙处出来彼运作出家者之光辉各处经行「啊愉快愉快」彼云叙其喜乐然后再入叶庵之中坐于以小枝所作之席上修得五种神通夕方黄昏之时彼由家中出来取彼处所生之迦罗树叶于入帝释赠物之容器中浸入无盐气酪气之无臭水中彼如甘露之状食后修四梵住于彼处整顿住居一方迦尸王闻苏南达之言唤来大将军准备出發云

六四

马系于马车     为象善著饰
击鼓鸣螺贝     或打片小鼓

六五

悬打鸣大鼓     击鼓發好音
市民随吾来     语子吾将行

六六

宫女公子等     吠舍婆罗门
可急系车乘     语子吾将行

六七

象兵骑马兵     车兵徒步兵
可急系车乘     语子吾将行

六八

国人亦共集     市人亦共集
可急系车乘     语子吾将行

[P.22]如是受王命之驭者等系马于车置于王宫之门向王告述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六九

信度最疾马     驭者等系车
来到王宫门     大王车马系

于是王云

七〇

速故弃暴戾     有力弃瘦瘠
对一般驭者     云勿取此马
暴戾瘦瘠弃     须系驯良马

当王往王子之前行时集合四种之阶级十八之组合又一切之军队军队全部集合须要三日第四日王持适当出發之日彼持此日前往仙处彼受王子之欢迎自己也显示欢待之意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七一

于是彼王急     整备诸车乘
其后云后宫     一切随吾后

七二

拂子与头巾     宝剑真白伞
彼乘装饰车     彼王饰黄金

七三

于是王出發     调驭者在前
实则更疾速     接近王子处

[P.23]七四

恰如焰之燃     眺望彼王来
围绕多侍者     王子见此云

七五

如何王身宜     父王无恙耶
如何宫女等     吾母无患耶

七六

吾子吾身宜     王子吾无恙
宫内诸女等     母等皆无患

七七

父王饮强酒     不饮弱酒耶
真理法布施     王心快乐耶

七八

吾子吾强酒     弱酒吾不饮
真理法布施     五心甚快乐

七九

乘车无损伤     骑兽善运耶
如何王无病     身体无患耶

八〇

乘车吾无伤     骑兽善运用
或者吾无病     吾身更无患

八一

国境人富耶     国中人密耶
仓廪与藏库     防卫坚固耶

八二

大王实善来     吾父善哉来
王坐于吾处     诸人置椅子

[P.24]然王为敬摩诃萨不坐椅子于是摩诃萨云「若不坐椅子请敷叶席」敷彼而唱偈

八三

然为御身坐     敬展树叶席
彼处取水来     人人浴身足

然王为尊敬不坐叶席坐于地面之上摩诃萨入于庵中取迦罗树叶招待于王而唱偈

八四

吾之菜饭无盐味     吾王此为树之叶
大王屈尊请品嗜     吾来客人皆食此

于是王向彼云

八五

吾不食树叶     此非吾之食
吾食米之饭     肉隐清净酱

此时羌达后妃受宫女等围绕而来而把握爱子之足为礼眼中满湛泪水坐于一傍王向后妃云「后妃请观王子之食物」以少许置后妃手上对其他妇人等亦与少许彼女等云「如此之食物贵君食之耶」「贵君实为不易为之事」取此而坐王曰「对自己而言此实未曾有之事」而唱偈云

八六

诚吾稀有事     离住尔一人
尔今食如此     如何尔光辉

[P.25]于是彼向王说云

八七

吾王吾一人     展卧树叶席
一人卧床上     大王吾美辉

八八

吾腰中带剑     不立守护者
安然卧床上     大王吾美辉

八九

过去吾不悲     未来吾不冀
只吾现在行     如是吾美辉

九〇

冀见未来事     是故叹过去
痴者虑干乾     如切绿之芦

王自思惟「使彼灌顶即位伴归」以王位劝彼云

九一

象库骑马兵     步兵甲胄固
诸美之住居     吾子吾授汝

九二

一切饰庄严     可授彼后宫
彼女等引诱     尔为吾等王

九三

歌舞音曲秀     巧女有四人
诸爱尔娱乐     尔有森何益

九四

为尔由敌王     吾领美处女
彼等生王子     然后尔出家

九五

年青又年少     年龄尔尚弱
即位尔幸福     尔于林何益

由此以下为菩萨之法语

九六

年幼应可行梵行     为梵行者有年幼
幼者实际有出家     此为诸仙之所赞

[P.26]九七

年幼应可行梵行     为梵行者有年幼
吾行梵行应可行     如王位者无意义

九八

实吾得见幼年子     彼之父母善能语
如同老死不来迫     仅爱其子常厮守

九九

实吾得见年少女     眉目生来甚美丽
如同芦竹嫩芽摧     终究不免命寿坏

一〇〇

虽云年幼人亦死     不论男人或女人
有谁描绘吾年幼     将可置信常生存

一〇一

彼之命寿夜明果     或更成为命短者
命如喘息少水鱼     对彼年幼将何为

一〇二

如何世界常受袭     每每世界被包围
勿将此生空逝过     为吾灌顶将何为

一〇三

如何世界常受袭     如何世界被包围
勿空逝过为何物     王今问我吾为说

一〇四

世界常为死所袭     世界为老所包围
勿空逝过诸长夜     刹帝利能知如是

一〇五

人生恰似如展丝     神在机织复机织
余处仅如丝少许     人之命寿如斯然

一〇六

恰似满流之河水     如彼逝去不再返
如斯人人之命寿     逝去即不再归来

一〇七

恰如满流之河水     如运岸边之生树
如斯为老亦为死     此生皆如水运树

[P.27]王闻摩诃萨法语嫌厌住家欲愿出家「自己已不再归返都城在此处将欲出家若吾王子为归都之状予将与彼白之伞盖」彼试图以王位劝彼

一〇八

象车骑马     兵步兵甲胄固
诸美之住居     吾子吾授尔

一〇九

一切饰庄严     可授彼后宫
彼女等引诱     尔为吾等王

一一〇

歌舞音曲秀     巧女有四人
诸爱尔娱乐     尔森林何益

一一一

为尔由敌王     吾领美处女
彼等生王子     然后尔出家

一一二

仓廪或藏库     或又强骑兽
诸美之住居     吾子吾授汝

一一三

宫女环包围     受敬仆婢群
即位尔幸福     尔于林何为

于是摩诃萨说示王位之无意义

一一四

行为有损财何为     死之将至妻何用
人生为老所征服     回味幼年将何为

一一五

如斯有者求欢乐     愉悦贪财将何用
子女于吾将何为     吾由系缚成解脱

一一六

如斯此吾吾自知     死之于吾勿疏忽
死之手中被捕捉     愉悦贪财成何用

[P.28]一一七

恰如诸树成熟实     如斯常常畏怖落
人皆如是为生活     如斯常常畏怖死

一一八

夕有几人许不见     次朝又复见数多
朝有几人许不见     夕时又复见数多

一一九

今日应为须努力     明日谁死将不知
彼之死魔大将军     勿与结约是为智

一二〇

贼人希冀获财宝     大王吾脱此系缚
吾王应须速折返     实无意义如王位

摩诃萨之结论教示宣告终了王闻此与羌达后妃开始一万六千宫女均愿出家王于市中以大鼓巡回宣告「凡于我王子之前愿欲希望出家者均可出家」于是[P.29]将黄金宝藏一切之扉开放后「于如斯如斯之场所于如斯如斯之场所有大伏藏之壶可与取出」彼将所云之事刻于黄金板上结附于殿上大广间之柱上市中诸人亦恰如公开市场之状各自开放自己之家扉弃家来至王处王与此众多人等一同在摩诃萨之前出家帝释赠物之仙处绵经三由旬摩诃萨善调诸多之叶庵正中之叶庵交与诸妇人等因彼女等怖畏之故而与男人等以外侧之叶庵于布萨日彼等在毗首羯磨作出之果树之下立于地上取树实而食行沙门法其中有观爱欲观嗔恚观害恶观者摩诃萨知彼等之心中坐于空中为之说法彼等闻此速得神通与等至

邻国之某王闻迦尸王出家欲取波罗奈之国入来市中然彼见街市完全装饰之原状眺望宫殿之上有七种优良之财宝彼思「此财宝之周围必有某种之危险」彼呼出泥醉汉问王由何门出行答由东门彼由其门出沿河岸而行摩诃萨知彼前来往其处坐于空中说法彼与附随而来者等一同至摩诃萨之前出家如此一人之王出家舍弃三之王国象成野生之象马成野生之马马车于森林中腐朽原状宝藏之货币撒布为仙处之砂此诸人等皆获得八等至死后被约束生于梵天界中诸兽类——象与马——亦对仙人之群保持清净之心再生于六欲天中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言「汝等比丘不只今生我前生亦有弃国出离之事」而为本生今昔之结语「彼时栖于伞盖之女神是优钵罗色(莲华色)驭者是舍利弗[P.30]父母是今大王之一家从者是佛之弟子等而哑躄之贤者实即是我也

锡哈拉岛而来住于曼伽那之库兹达迦提萨长老大般萨迦长老住于伽塔堪达迦拉之普萨德拔长老住于鸟帕利曼达伽玛拉之大拉气陀长老住巴伽利之大提萨长老住拔玛他帕帕拉之大锡拔长老住伽拉卫啦之大玛利亚德拔长老——此等长老为锄贤人本生谭〔第七〇〕哑躄王子本生谭〔第五三八〕铁屋本生谭〔第五一〇〕护象本生谭〔第五〇九〕之各会众又住于玛兹达之大那伽长老与玛利亚大德拔长老于涅槃日时云「吾友哑躄王子本生谭之随从者已于今日命尽何以故因自己彼时为泥醉汉与自己饮酒之其他人等已均不在而自己乃最后出离出家之故

五三九 摩诃伽那迦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大出离事所作之谈话某日比丘等于法堂赞叹如来之大出离事而坐佛于彼处现身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一同坐言何语耶」「如是如是」「汝等比丘此非自今始曾于昔日如来敢行大出离」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毘提诃国弥𫄨罗市有摩诃伽那迦王治国彼有阿利陀伽那迦与波罗伽那迦之二王子王于彼等之中以兄为副王之位弟与将军之地位其后摩诃伽那迦王死去阿利陀伽那迦为王另一人则与副王之位一人之从者于王前进出告曰「大王副王对王持有敌意」王因闻其反复申告遂生疑心将波罗伽那迦锁缚使住于距王宫不远之某家附以看守之人王子誓言「自己若对兄如有敌意则自己之锁不解扉亦不开若非如是则锁解扉开」如是誓言忽然锁解扉开[P.31]彼即外出至边境之村住居边境住人等知彼之事与以服侍使王不能捕捉

王子渐次使边境之国国入手随从者日益增多以前彼对兄无敌意然今则怀有敌意矣彼有多人围绕到达弥𫄨罗于城外宿营市人闻波罗伽那迦到来持象及其他骑兽来至彼前其他各市之人亦前来归附彼送通牒与兄云「以前自己对贵君无有敌意然今已有敌意将伞盖与我否则战争」王应对战争当出發时告第一后妃云「后妃战争之胜败不可知自己若有事汝须注重胎儿」如此言毕出發而去而于战争中波罗伽那迦之军队使王至死

王被杀后市内大起动摇后妃知王之死急将黄金及其他重要之物藏入笼中上面扩入褴褛之布上撒谷皮自己著褴褛之秽衣改变姿态将笼载于头上天明出行任谁一人无有知彼女者彼女由此门出但无所行之处不明道路不能固定方位只听闻有伽拉瞻波市「有无往伽拉瞻波市之人耶」彼女询问而坐

然彼女之胎并非普通之人实为成满波罗蜜摩诃萨再生而来依彼之威力使帝释之住居动摇帝释熟惟知彼之所业「彼女之胎再生之人具大福德自己必须前往」于是化作马车其中敷设寝床彼为老人之姿驭马车而来立于彼女所坐房舍之入口

[P.32]帝释询问「有无往伽拉瞻波市之人」「老爷爷予往」「如是贵妇人请乘车」「老爷爷予将临月不能乘车予随后行然予之笼请借一车位乘笼而行」「贵妇人是何言哉予驭车巧妙无有能与予相较者勿怖请乘」彼于彼女乘时依自己之威力车离地面仅后端触地彼女乘车横卧于床上知此人必是神仙彼女横卧神之寝床立即入眠如是帝释来至三十由旬之处到达某一河边呼彼女醒来「贵妇人请由车降下在河中沐浴寝床之头处有衣著之物请即著用车中有果子点心请即食用」彼女如所云而为然后再事横卧日暮黄昏到达瞻波彼女见城门望楼及城壁「老爷爷此为何市」「贵妇人此即瞻波之市」「老爷爷汝言云何予等由弥𫄨罗市至瞻波市距离为六十由旬」「虽然如此贵妇人然予知直接之道路」如此使彼女于南门之近处卸下「贵妇人予等之村更在对方贵女可自入市较佳」语毕向对方而去于是帝释之姿消失归回自己之住居

后妃坐于某公堂之处彼时住于瞻波有一唱诵圣典之婆罗门由五百之弟子围绕前来沐浴彼由远方观望發现彼女——实为美貌无双美丽大方坐于彼处彼女依胎儿之威力使彼见彼女而發生兄妹之爱情彼留置弟子一人入于公堂之中前往询问「妹现住于何处之村」「予乃弥𫄨罗阿利陀伽那迦王之第一后妃」「为何前来此处」「王为其弟波罗伽那迦所杀予畏怖危险为护胎儿前来此地」「然于此市有谁为贵女之亲戚」「不也予无亲戚敬告贵君」「如此请勿忧心予为北方之婆罗门多有财宝四方闻名之阿阇梨予愿以贵女为妹与以照顾[P.33]「如为吾兄请掴捉予足而泣」彼女于是大声张扬于彼婆罗门足前投身于是二人互相哭泣悲痛弟子等疾驰前来询问「先生因何哭泣」「此为予妹乃予不在之时彼时所生」「先生已与妹相逢可勿心忧」彼持来有覆棚之马车使彼女坐于其中彼向驭者云「向予家内说明予妹之事给与一切必要之物」彼遣驭者送彼女至其家于是婆罗门之妻以热水使之沐浴后敷床而卧婆罗门沐浴后归来食事之时呼其妹与彼女一同进食而于家中善加看顾彼女彼女不久产子彼取其祖父之名命名为摩诃迦那迦王子

彼渐长大与儿童等游玩儿童等任何人皆云自己等为纯粹刹帝利所生怒欺于彼然彼有大力不负嫌厌强打彼等彼等大声哭泣叫唤人问「为谁所打」皆云无父之子王子自思「奴等云自己之事为无父之子一是向母询问」某日问曰「母亲吾父为谁」「汝父为婆罗门」彼女诈言

彼翌日打架被云无父之子时返谓「予之父亲确为婆罗门」「汝为婆罗门为何事者」彼自思「奴等问予婆罗门为何事者母亲未告自己其理由母亲掩饰未对予言予今必得问明」彼于吸乳之时啮母之乳房曰「请对予言明吾父之事母如不言予将咬断乳房」彼女不能诈言「汝乃弥𫄨罗之阿利陀伽那迦王之王子汝父为其弟波罗伽那迦所杀予为护汝始来此市此婆罗门以予为妹与以看顾

自此以来彼被云为无父之子亦不發怒而彼于十六岁前之间获得三吠陀及一[P.34]切之学问十六岁时彼为姿最优美之少年彼自思惟「予将取返父王之王国」彼问母曰「母亲汝手中尚有几何若无则予经商制作财产取返吾父之王国」「子予非空手而来真珠摩尼珠金刚石等贵重物品各各皆有取国之资足额可持往取返己国不可经商」「母亲请与我财宝然予只索半分向苏般纳普密(金地国)出發持甚多之财宝来以取返王国」彼如是云只得半分买入商品而与往苏般纳普密几位商人一同将商品堆积船中后往其母之处行告別之礼「母亲予往苏般纳普密(金地国)」「子海者成功少而危险多不可往行为取回王国予有充分之财宝」然彼云出發不听母言向母作礼出行乘入船中恰于其日波罗伽那迦王之身体患病卧于寝床不能起立

船中乘坐七百余人七日之间船行七百由旬船行过度不能前进船板破坏处处上水于大海之中船正开始沈没诸人泣唤向种种之神祈愿但摩诃萨并不泣唤亦不向诸神祈祷彼知船沈之事彼以酥与砂糖混合食饱满腹将两件著物涂油紧著于身上彼近船樯而立船虽沈而樯直立诸人成为鱼龟之饵食水面成血染之彩摩诃萨在船樯顶上「此方向可达弥𫄨罗」彼固定方向后由樯上跳起越过鱼龟之上以其大力落于隔一乌萨巴之处落下——其日正为波罗伽那迦之死期——由彼处摩诃萨于摩尼珠色之波浪间前进恰似黄金之块状[P.35]海中漂流而行彼如一日间之状漂流达七日之久然彼知其日为布萨日彼用盐水洗面而行布萨

尔时四天王使玛尼昧伽拉神之女立于海中守护「凡具有尊敬母等之德陷入大海而不适合之诸人注意此等之人」彼女七日间未曾见海——彼为陶醉于神之幸福彼女之心可谓为朦胧之状又亦可谓诸神施行集会——彼女思欲巡回眺望「今日已第七日予未曾见海究竟谁将落海不知」彼著眼见摩诃萨彼女自思「若摩诃伽那迦王子亡于海中予将不入诸神集合之中」由摩诃萨不远之空中彼女立庄严之身体而语摩诃萨唱最初之偈

大海之中有谁人     如此努力不见岸
如何力救知汝耶     如此剧烈汝勉励

摩诃萨云「今日漂海已第七日其他生者皆不见究竟谁在说话」彼向上望见空中發现彼女于是唱第二之偈

人应为者已当尽     女神汝观有此事
然我在此大海中     吾虽努力不见岸

女神闻彼法语更唱一偈

更深不可测     何方不见岸
徒将尽人力     不到汝死果

于是摩诃萨云「汝何以所云如是予努力虽死自己须免于非难」唱次之偈

[P.36]

我向亲族之诸人     向诸神父无债务
人应为者我将为     至后永久无后悔

如是女神唱次之偈

汝业所为不得遂     无有酬劳只有疲
然汝努力将何益     死之魔神即将至

摩诃萨据其如是所云知与彼女不容易抗论于是唱次之偈

绝望之为遂不得     断念已终己生命
若予之力不得护     将失命时知其果

或有诸人望其果     可望业企于此世
所望成果有收者     亦有所望无收获

现前即为此业果     他人沉果尔不见
然吾渡过此沉果     吾目四周得见汝

力之限内将尽力     吾将努力不吝惜
海之彼方指岸行     力之限内吾将尽

[P.37]女神闻彼之以强言赞叹而唱偈

一〇

尔今如斯流瀛海     大洋之事难测知
尔尽正当之努力     其业之故尔不沉
尔今可如心之欲     我今助尔到彼处

如斯所云女神问曰「为大努力之贤者予伴贵君往何处耶」「弥𫄨罗之市尔闻之耶」彼女将摩诃萨如持花鬘之束提起把握两腕横于胸部完全如持爱子之行飞上空中摩诃萨七日间为盐水焦泡身体为接触于神陷入睡梦女神送彼至弥𫄨罗放置菩萨右脇横卧于庵婆园之吉祥平石台上向园林诸神取得守护之承诺后返回自己之住居

波罗伽那迦无有王子然有一女名尸婆罗姬非常贤慧王临死卧于床时诸人问曰「大王贵君神去之时我等交付王国于谁人」「可授与能为吾女尸婆罗姬所喜之事者知四角寝床之头者引掣千人力之弓者可取出十六大伏藏者」「大王请教授我等彼等之伏藏之颂文

王云

一一

阳升之时之伏藏     日落之时之伏藏
内伏藏与外伏藏     无内无外之伏藏

[P.38]一二

于乘车时大伏藏     降落车时之伏藏
四大娑罗树之周     其周一由旬伏藏

一三

牙齿之端大伏藏     尾端泉中之伏藏
于树之端大伏藏     此等十六大伏藏
千人力与寝台头     尸婆罗喜之事者

彼与伏藏一同有关其他者之颂文亦与说出

王死之后大臣等为彼完成死者之葬仪而于第七日一同集议「王云向使自己之女喜者授国谁能为使彼欢喜之事者耶」于是诸人云「将军可以中意」向彼遣送使书彼云甚善可得王位来至宫门彼示知王女自己之存在王女知彼前来之理由而自思「彼果有光荣维持伞盖之力耶」彼女为试验于彼云「可来此处」彼闻命令为使彼女欢喜由阶段之入口连续跳跃而上行至彼女之前而立于是彼女试验于彼「请以急速度行走殿上之大广间」彼思为使王女欢喜急速跳跃而行如是彼女云「降下前来」彼又再速归来王女知彼无有能力而云「请揉予之足」彼为使彼女欢喜坐而揉其两足彼女以足蹴彼之胸使彼仰向仆倒王女指示侍女云「彼之眼不能见无何能力之凡庸扑打而掴其首与以放出」侍女等依言而作——「将军如何」有人问彼「不可说彼女非人间之女」回答而去其次司宝藏者往试同样为彼女所耻如此之状有豪商持伞之男持大力者彼女皆使抱耻而去

于是诸人又复相商「此无彼女所喜之人现以能掣千人力之弓者授与」然无任何人能掣引其弓「其次向能知四角之寝床者授与」但亦无谁能知者更云「向[P.39]能取出十六大伏藏者授与」然无人能以取出于是诸人相商「今王不在不能护国究应如何为宜」时司祭官向彼等云「汝等勿须忧心作华车能行之状而發现华车而出者即是国王彼能治全阎浮提中之国」诸人齐云善哉赞同装饰市内于吉祥车上系四匹白莲华色之马使被上等之被载五种王之标帜以四军之兵围绕因若主车之诸种乐器在车前演奏非主车在车后演奏——因此司祭官命令乐器在车后奏乐然后用黄金之水瓮向车之革纽及突棒灌水后向车祝告「若谁有治国福德之人在则往其人之处行

车由右绕王宫触及大鼓之道进行由将军开始诸人自思「华车必定来至自己之处」但车通过一切之家右绕市中后由东门出向王苑之方向进行诸人见车之速度行去过速云「将车拉回」司祭妨止而云「不可拉回依其所欲之处虽百由旬亦须任其行进

车入王苑右绕吉祥平石之台如乘车预备来此之状而停止司祭官见摩诃萨横卧之状向大臣等云「注意平石台上一人横卧然此人适不适于具有就白伞盖(王位)之力于自己不知若为具福德之人则不作目不转瞬回顾之状若为不吉之徒则吃惊坐起抖颤注视——汝等全部急鸣乐器」诸人立即数百之乐器一时齐鸣完全如海啸之状摩诃萨闻其声而醒拂去头上覆物眺望见有诸多之人明了「此为授白伞盖而来」彼再蒙裹头部翻身用左脇而横卧司祭官取下悬被彼足之覆物眺望其吉祥之相彼知「此人能为治理一洲乃至四洲诸国之君」更使[P.40]诸人鸣奏乐器摩诃萨取除颜面之覆物变更方向右脇而横卧巡回眺望诸多之人人司祭官镇静诸人之后合掌低曲腰而云「请起大王王国乃为贵君之物」〔菩萨问〕「贵君之王往何处去」「已崩故矣」「彼王无王子与弟耶」「无王子与弟大王」「甚善予当治国」言毕起立彼于平石台上结跏趺坐如是诸人于其场为彼灌顶称为摩诃伽那迦王

王更乘优美庄严华丽可观之车以示豪华繁荣入市而行而登往王宫彼思而又思「将军等众仍置于原位」于是登往殿上之大广间

王女仍以最初时之状试王命令一男子「汝往王处行近申告尸婆罗姬呼唤贵君请立即前往」贤明之王为完全不入耳之状而云「实为𫄨丽」说赞美宫殿之话彼男因王不能入耳之事空自回返申告王女「姬君予虽向大王申告贵女之言彼则只说称赞宫殿之事贵女之言只为如此而不受取」王女自思「此乃持大思考之人」于是二次三次遣人王亦如自己所欲之状以普通之步法然具狮子之状进登宫殿而行当彼接近来时王女为彼之威光不能止于其席自动前来贷腕与彼王则靠近彼女之手登至殿上之大广间于竖白伞盖之下坐于王座而向大臣等询问「究竟先王临终之际未有某些教言授与君等耶」「有之大王」「请述以观」「向能为尸婆罗姬为所喜之事者授国」「尸婆罗姬前来贷腕与予以此而言予已为彼女所喜之事此外所云之事言之一观」「大王对能知四角寝床头之人授国[P.41]王思「此为难辨之事然以某种方法能知」彼由头上拔下黄金之针以之交付尸婆罗姬之手「请与放置」彼女取之置于寝床床头之方——云已与剑(暗示床头之意)——王以其状判知床头之所在但如未闻彼问「汝何语耶」彼女亦一次如前之状言之王言「知此亦并不难此方为床头也」王再询问「此外更有何言」「大王先王命对能挽引千人力之弓者授与国政」王云「如是持来」持来其弓王坐于座上挽引恰如妇人掣弹绵之小弓同样挽开王问「此外尚有何语」「对能取出十六大伏藏者授国」「有何颂文」「是有也」「阳升时之伏藏」语「云云」之颂文

彼只闻此彼已恰如天穹之月状明瞭其事于是向彼等云「今日确已无时间明日予为取出伏藏」翌日彼集合诸大臣等询问「汝等之王与辟支佛等以食耶」答云「已与」彼自思惟「所谓阳者非是太阳乃是与太阳相等辟支佛等所谓为阳因此与彼等相会之场所必有伏藏」于是王询问「辟支佛等来时与之出会往何场所而行」「如是如是之场所」「掘彼场所可取出伏藏」如王所云而取出又询问「行去之时就此而行立于何处而告別耶」「如是如是之场所」「由彼处可取出财宝」如王所言而取出此时多人大声叫喊以表喜悦彼等云「所谓『阳升之时』彼等于太阳升起之方位掘地而无所见『日落之时』彼等于太阳沉没之方向掘地而无所见」王云「此乃为真正之财宝实际此中有不可思议存在」于是彼叙说彼之喜悦

所谓「内伏藏」乃是王宫大门口之国(音域门限「门坎」)内之财宝[P.42]可与取出「外伏藏」乃是国外之财宝「非内非外」乃是国下面之财宝「于乘车时」乃吉祥之王乘象之时延伸黄金之梯子所立场所之财宝由其所立之处取出「降落车时」乃是由象背降落之场所取出财宝「四大婆罗树」乃是吉祥王之寝床之四脚由婆罗树所作于四脚之下有四个伏藏之瓮与以取出「其周一由旬」由旬乃车之轭吉利王寝床四周一车轭距离之处有几多之瓮伏藏可与取出「牙齿之端大伏藏」乃吉祥王之象所立居之场所在其二齿牙所指向之处可取出两瓮之伏藏「尾端」是指吉祥王之马所居之处由马之尻尾指向场所取出伏藏「泉中」乃为由吉祥王之莲池汲水出而露出伏藏「树端大伏藏」乃在王苑大娑罗树之根元处恰于正午出来圆形树荫之内可取出几多伏藏之瓮

如此十六伏藏取出后彼问「此外尚有未取出者」「大王无有」诸人回答皆大欢喜王云「将此财物依布施与以撒散」于是于市之中央及四门之处共作五布施堂行大布施由伽拉瞻波市将母与婆罗门唤来作无上非常之尊敬

彼于统治之初期称为阿利陀伽那迦王之子摩诃伽那迦王统治毘提诃国全体诸人皆云「王实贤明应与參拜」市内为拜王而大起骚动到处人人持诸多之赠物于市内准备祭拜王之住居展饰各各象之覆被等物悬挂香纽及花鬘之纽为撒散炒谷物香水薰香等物使天空發暗整备各种饮料食物为向王[P.43]赠送物品于金皿银皿中盛满种种固体食物柔软食物饮物果物等等多彩多姿围绕陈列大臣团体坐于一处婆罗门群坐于一处彼处有豪富商人等此处有最美姿态歌诵儿等同坐有歌颂词婆罗门等——有诸人等以吉祥之口吻唱吉祥之歌歌种种之歌奏几百之乐器——王之住居恰如在由犍陀罗海中之状为一大音响在能见限度之处皆大震动摩诃萨坐于白伞盖下之王座表现出似帝释之庄严非常庄严与美丽彼思起于大海中自己努力奋斗「唯有努力可为适当之事若自己在大海中不加努力则必不能得今日之幸福」彼如此思考想起其努力之事心中涌起涌然喜悦彼于感兴之余歌叙感兴之歌

一四

人皆望速辉     贤者勿厌倦
实吾见此吾     如望吾有望

一五

人皆望速辉     贤者勿厌倦
实吾见此吾     泥海吾上陆

一六

人望速奋励     贤者勿厌倦
实吾见此吾     如望吾有望

一七

人望速奋励     贤者勿厌倦
实吾见此吾     泥海吾上陆

一八

若人有智慧     假今沉苦海
梦断勿忧死     希望至乐地
感触实数多     有苦亦有乐
如不加深虑     死魔将来访

一九

不思仍存在     思考尚灭亡
实为男女幸     在人思虑外

[P.44]尔来王不扰乱十王法正确统治王国更奉事辟支佛等其后尸婆罗后妃产一有富德之相王子名之为提伽瓦王子彼成人时王与以副王之位

某日由王苑之园长持来种种之果物与花时王见之非常欢喜向彼褒美受取后云「喂园长予欲观王苑汝应置之为美丽」园长答称谨遵王命彼如命传达王乘优良甚佳象之背上与数多之家臣等一同来至王苑之入口彼处有二株绀青色光辉之庵婆树一株无实一株有实然实之味甚美在王未食之前无人敢食王乘象背之上取其一实食之当果实至于彼舌之际感觉完全如天国之风味彼思「归时将多食之」但诸人已知王食最初之实由副王开始至驭象者为止皆取其实食之而未能取得实者以枝毁枝一叶无存——将树完全糟塌然无实之一株则如摩尼珠山之状美丽光辉而立王由王苑将出时注视此树向大臣等问曰「何以如此」「大王因谓王已最初摘实而食多数之人与以掠取」「然此树之叶色何以[P.45]未毁」「因其无实故未被毁大王」王非常痛心「此树无实而仍为绀青色竖立光辉此为有实则完全被毁今此王位之事亦与此有实之树同样出家之事乃无实树之状具有某种之物者则有恐怖然无有一物者则无此恐怖自己不履此有实树之辙予望与无实之树同样舍弃地上一切之幸福出家予将为出家之事」彼有坚决之决心

王入市内立于宫殿之入口呼唤将军云「将军今日以后运来食物者留置一人侍者为之以水洗颜以杨枝磨齿其他者予一切不见汝率以前之裁判官等可统治国家予今后于殿上之大广间修沙门之法」彼登殿上唯一人修沙门之法如是经过时日诸人集来于王宫之庭而不见摩诃萨皆云「我王非昔日之王状」唱次之二偈

二〇

最近曾统一切地     彼王曾为四方王
今对踊心亦不惹     并对歌心亦不倾

二一

或对兽类与王苑     或将鵞鸟亦不顾
彼如哑者沉默坐     彼对政事不处理

于是诸人运送食物者向侍者问「大王与尔等为何语耶」答曰「无之王不言语」是故如此所云王不执著于爱欲完全持远离之心彼想起其一家之友辟支佛等彼自独白「已具戒等之德而无任何执著者此人等之住处究竟谁得向自己言耶」于是唱次三偈以叙感兴

二二

索寂乐而好寂处     绝系缚而有自制
今日任何之园林     皆为老少圣者住

[P.46]二三

渴爱舍离贤明人     吾将归依彼大仙
吾将住此贫欲世     务使彼等无贫欲

二四

彼等断除死魔网     彼等强断幻师丝
灭却执著彼等行     谁能使予至其域

彼在宫殿修沙门法四个月彼之心愈益向出家方向行进以家庭视为如世中之地狱思三界如火燃之状彼心为向出家之方向彼思「予舍弃如帝释世界之状美丽整饰之弥𫄨罗入雪山为出家者之时究竟何时自己始能成就到来」彼就弥𫄨罗开始叙述

二五

某时吾之繁容市     广火遍辉弥𫄨罗
吾将舍去得出家     实我何时将成事

二六

某时吾之繁容市     配置整齐区㓰限
吾将舍去得出家     实我何时将成事

二七

某时吾之繁荣市     数多城壁城门具云云

二八

某时吾之繁荣市     坚牢楼殿楼门具云云

二九

某时吾之繁荣市     配置良善大道通云云

三〇

某时吾之繁荣市     配置良好有市场云云

三一

某时吾之繁荣市     牛马车驾等杂闹云云

[P.47]三二

某时吾之繁荣市     苑林排列弥𫄨罗云云

三三

某时吾之繁荣市     王苑排列弥𫄨罗云云

三四

某时吾之繁荣市     堂阁罗列弥𫄨罗云云

三五

某时吾之繁荣市     王之亲族满三寨
毘提诃王名声高     苏玛那萨所建市
吾将舍去得出家     实我何时将成事

三六

某时吾之繁荣民     毘提诃民护法人
吾将舍去得出家     实我何时将成事

三七

某时吾之繁荣民     积财无破护法人云云

三八

某时快乐此之处     内里整配区㓰限云云

三九

某时快乐此之处     漆食粘土内里固云云

四〇

某时快乐此之处     内里无杂香恍惚云云

四一

某时吾之整配置     殿堂整配区㓰限云云

四二

某时吾之整配置     殿堂漆食粘土固云云

四三

某时吾之无杂香     殿堂配置香恍惚云云

四四

某时吾之栴檀涂     殿堂散撒栴檀香云云

四五

某时吾之毛布被     黄金寝床被美布云云

四六

某时吾之绵绢衣     亚麻扣头温巴罗云云

四七

某时吾之快乐池     赤鵞鸟之声满时
曼陀罗与白莲华     青莲华覆彼池上云云

四八

某时吾之一切象     粧饰华丽象之群
头上著有黄金饰     黄金装具著象身

四九

象师手持鎗与钩     黄金为梯乘其象
吾将舍去得出家     实我何时将成事

五〇

某时吾之一切马     粧饰华丽马之群
血统优良生信度     彼等皆能善疾驰

五一

马师手持剑与弓     彼等跨马甚疾驰
吾将舍去得出家     实我何时将成事

[P.48]五二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军之车
豹虎之皮覆其上     一切威饰著于车

五三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马乘军车
吾将舍去得出家     实我何时将成事

五四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黄金车
豹虎之皮覆其上     一切感饰著于车

五五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马〕乘军车
吾将舍去得出家     实我何时将成事

五六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白银车
豹虎之皮覆其上     一切威饰著于车

五七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马〕乘其车
吾将舍弃得出家     实我何时将成事

五八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彼马车
豹虎之皮覆其上     一切威饰著于车

五九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马〕乘其车云云

六〇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骆驼车云云

六一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驼〕乘其车云云

六二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彼牛车云云

六三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牛〕乘其车云云

六四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山羊车云云

六五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羊乘其车云云

六六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羊之车云云

六七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羊〕乘其车云云

六八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鹿之车云云

六九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鹿乘其车云云

七〇

某时吾以一切饰     粧饰一切骑象者
勇著绀青之甲胄     吾使彼等持鎗钩
吾将舍弃得出家     实我何时将成事

七一

某时吾以一切饰     粧饰一切骑马者
勇著绀青之甲胄     吾使彼等持鎗钩
吾将舍弃得出家     实我何时将成事

[P.49]七二

某时吾以一切饰     粧饰一切射手者
勇著绀青之甲胄     吾使彼等持弓箙
吾将舍弃得出家     实我何时将成事

七三

某时吾以一切饰     粧饰一切王子等
勇著美丽之甲胄     黄金头饰著彼等云云

七四

某时吾以衣著饰     粧饰彼等圣者群
黄之栴檀涂诸肢     使彼等著迦尸衣云云

七五

某时我以一切饰     粧饰七百宫女等
吾将舍弃得出家     实我何时将成事

七六

某时吾观臀形美     七百宫女身中庸云云

七七

某时忠良使快乐     吾语七百宫女等云云

七八

时舍赤铜百巴罗     以百量重之黄金云云

七九

某时吾以一切饰     粧饰宫中象之群
头上著以黄金饰     黄金装具著象身

八〇

〔象师〕手持鎗与钩     象师乘坐彼之象
行时彼应追吾后     实我何时将成事

八一

某时吾以一切饰     粧饰吾之马之群
血统优良生信度     彼马更能为疾驰

八二

〔马师〕手持剑与弓     马师跨乘彼之马
行时彼应追吾后     实我何时将成事

八三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军之车
豹虎之皮覆其上     一切威饰著于车

八四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乘彼之车
行时彼应追吾后     实我何时将成事

八五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黄金车
豹虎之皮覆其上     一切威饰著于车

八六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乘彼之车
行时彼应追吾彼     实我何时将成事

[P.50]八七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白银车
豹虎之皮覆其上     一切威饰著于车

八八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乘彼之车
行时彼应追吾彼     实我何时将成事

八九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彼马车云云

九〇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乘彼之车云云

九一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骆驼车云云

九二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乘彼之车云云

九三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彼牛车云云

九四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乘彼之车云云

九五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山羊车云云

九六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乘彼之车云云

九七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羊之车云云

九八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乘彼之车云云

九九

某时为吾著装具     挂立幢幡鹿之车云云

一〇〇

车师持弓著甲胄     车师打乘彼之车云云

一〇一

某时吾以一切饰     粧饰一切骑象者
勇著绀青之甲胄     吾使彼等持鎗钩
行时彼应追吾后     实我何时将成事

一〇二

某时吾以一切饰     粧饰一切骑马者
勇著绀青之甲胄     彼等手持剑与弓
行时彼应追吾后     实我何时将成事

一〇三

某时吾以一切饰     粧饰一切射手者
勇著绀青之甲胄     彼等持弓及持箙

一〇四

某时吾以一切饰     粧饰一切王子等
勇著美丽之甲胄     黄金头饰彼等著云云

一〇五

某时吾以衣著饰     粧饰一切圣者群
黄之栴檀涂诸肢     彼等身著迦尸衣云云

一〇六

某时吾以一切饰     粧饰七百宫女等
行时彼应追吾后     实我何时将成事

[P.51]一〇七

某时吾观臀形美     七百宫女身中庸
行时彼应追吾后     实我何时将成事

一〇八

某时忠良使快乐     吾语七百宫女等云云

一〇九

某时吾取钵     剃发缠僧衣
吾得行乞食     何时将成事

一一〇

某时于大道     投弃粪扫衣
得缠僧伽衣     何时将成事

一一一

某时经七日     雨云降衣濡
吾得行乞食     何时将成事

一一二

某时吾常在     森林树多处
得住无欲望     何时将成事

一一三

某时在山中     无怖难行道
得住无从者     何时将成事

一一四

某时心快乐     七弦琵琶弹
得为一直心     何时将成事

一一五

某时吾作草     如舍彼恶草
得断爱系缚     天地无系缚

[P.52]彼于人寿一万岁之时生来七千年间统治其国后其寿命尚余三千年时出家当彼出家之际因见彼之王苑入口之庵婆树而于王宫之中四个月之间过生活彼思「出家之姿胜过如此之姿」彼密向侍者言告「汝勿使任何人知由市场买来数袈裟及土制之钵」侍者依言而为王唤理发人至刈取须发后理发人自去彼以一袈裟为下著其上围挂一另一枚包住肩胛土制之钵藏入囊中吊挂在肩上而后持杖于殿上大广间几次前进回返多次经行彼已味得辟支佛之安乐是日彼虽仍在彼处次日太阳升起同时彼由宫殿开始降下

时尸婆罗后妃呼唤其宠爱之七百宫女云「我等未见大王时间甚久已经过四个月时间今日我等与王见面皆应尽其所能美丽粧饰表现出女人之娇态美容努力显示出为烦恼系缚之状」于是各以美丽之装饰鲜艳之衣物后妃与彼女等一[P.53]同登上与王相会之宫殿在行进途中与王降来相逢彼等并未注意思之以为「此为教王而来之辟支佛」彼等行礼貌辞仪立于一方摩诃萨遂由殿上降下而去

彼女等登上宫殿接近王之寝床见蜜蜂色之发毛及装身之物品「彼非辟支佛乃我等亲爱之主人愿即使之回返」彼等由殿上大广间降下来至王宫之庭中后妃与宫女等全部理解发毛之事背中激扰以手捶胸「大王如何为如此之事耶」彼等非常怜泣悲哀随王之后而行市中生起动摇市内诸人「我等之王现已出家今后如此正直之大王能由何处得来」大众同声泣唤追随王之后而行

佛为说明王舍弃悲泣之后妃宫女等而行之事佛言曰

一一六

而以一切饰     粧饰七百女
伸腕皆泣叫     如何弃吾等

一一七

而观臀形美     宫女身中庸
伸腕皆泣叫     如何弃吾等

一一八

而使忠良乐     语七百宫女
伸腕皆泣叫     如何泣吾等

一一九

而为一切饰     粧饰七百女
彼王索舍家     舍彼女等去

一二〇

而观臀形美     宫女身中庸
彼王索舍家     舍彼女等去

一二一

而使忠良乐     语七百宫女
彼王索舍家     舍彼女等去

[P.54]一二二

百巴罗赤铜     舍百重黄金
以土作持钵     为第二灌顶

尸婆罗后妃悲泣不能劝返大王彼女思考方便之策呼唤大将军命令曰「汝观王所行去之方位在于何处在其前方向破坏旧家及公堂燃火积聚草叶施放黑烟」将军依言实行而后妃前往王处投身于王之足前告以弥𫄨罗燃烧之事而唱次之二偈

一二三

可恐大火焰     宝藏皆燃烧
白银及黄金     真珠与琉璃

一二四

摩尼真珠母     美衣黄栴檀
兽皮与象牙     赤铜与黑铁
吾王如回返     此财决不灭

于是摩诃萨云「后妃汝何言耶有某些人等燃烧其物然予亦一无所有」而为说明唱次之偈

一二五

吾已无一物     实更将安存
弥𫄨罗燃尽     于吾无燃物

[P.55]摩诃萨如是云毕由北门出行宫女等亦随之出行尸婆罗后妃更又思考一方便之策命令「各村施行劫掠表现出国中遭受掠夺之状或将身体敷擦赤色染料以为受伤之状横卧板上为死状运出使王得见」使人人發出非难之声「大王贵君存命之时国中即被劫掠人民即被杀戮」而后妃为恳愿王之回返而唱偈曰

一二六

贼匪之乱今已起     此一王国将覆灭
除非吾王速回返     我等此国决不灭

王自思考「在自己存命之间决不得有起贼匪之乱毁灭国家之事此必为尸婆罗后妃使之所起之事」彼对彼女之言不加信任

一二七

吾已无一物     实更将安存
国中虽掠尽     吾已无灭物

一二八

吾已无一物     实更得安存
如神光音天     吾等将食喜

王虽如是云诸人仍随王之后扈从而行于是王自思考「此诸人不返予将使彼等回归」当彼行来至半伽浮他〔八分之一由旬〕之路程时以踵环绕立于街道[P.56]之上向大臣等云「此为谁人统治之处耶」「大王此为贵君」「如此有越此横线者将与处罚」如斯所云以杖画一横线具有威光之王所㓰之线无人敢能横越诸人于线之限界大声哭泣悲哀后妃亦不能横越其线后妃见王背向而行悲痛难耐捶胸叩首横仆于大道之上而滚越横线而行诸人云「应守线之人已破线而行」于是诸人就后妃之行道而行摩诃萨向北方雪山之山地而去后妃亦与一切兵队及乘物一同从王而行王不能归返诸人如是进行六十由旬之道

尔时有那罗陀苦行者住雪山黄金窟有五神通彼于禅定之安乐中度日经七日后由禅定中起立彼以欢声自叙「啊快乐快乐」彼思「究竟在阎浮提中有谁人希冀安乐者不知」彼以天眼通巡回眺望發现可以成佛之人摩诃伽那迦彼思「此王为敢行大出离者以尸婆罗后妃为首之数多人等不能使之回返然此等诸人实为王之妨害者予将往忠告使王具极坚强之决心」彼以神通力疾行立于王前方之空中而向彼云可激励之言

一二九

因何而有此喧哗     此事宛似游村乐
吾今持向沙门问     因何此等人来集

王答言

一三〇

舍弃一切吾成行     诸人来集于此处
既越烦恼之限界     成就圣者之智慧
人从且喜吾成行     尔既知之如何问

[P.57]于是彼为激励于王更唱偈

一三一

此身虽然如斯保     不思汝已能断去
此业汝尚未能遂     尚有数多诸障碍

于是摩诃萨云

一三二

某物对吾为障碍     一切吾为如斯住
世有可见不可见     吾对爱欲无希冀

如是彼对王说示其障碍唱偈

一三三

倦惫怠惰与懈怠     食后假睡或嫌恶
此等住于身之骨     实有数多诸障碍

[P.58]摩诃萨称颂于彼唱偈

一三四

婆罗门诚解善事     尊者对吾施教言
吾将问汝婆罗门     御身尔究为谁人

于是那罗陀向彼云

一三五

吾名称为那罗陀     吾姓迦叶汝须知
虚空驰来尊者前     诸善人会实为快

一三六

如彼一切欢乐生     尔今出离得永续
如有缺欠须忍耐     以安静心可满足

一三七

如今且舍卑下去     如今且舍倨傲去
善业明智修正法     尊敬一切为行脚

彼如此教示摩诃萨后回归自己之住居彼行去时又有其他一位苦行者名密迦吉那同样由禅定起立巡回眺望见到摩诃萨「予使诸人回返教王运作」同样前来于空中现姿彼云

[P.59]一三八

数多之象与诸马     或有市民与国民
尔今出家皆舍去     持钵之中尔欢喜

于是摩诃萨云

一四〇

密迦吉那吾断然     无论何时不非法
不使亲族使受苦     亲族对吾亦为然

彼对此问回答后更示以成为出家者之理由云

一四一

贪食世人之状态     眺望一切诸秽染
凡愚之人沉污浊     杀戮紧缚遇此世
密迦吉那吾准此     吾愿为一乞食者

[P.60]彼苦行者思欲详闻此理由而唱偈

一四二

何人为汝之尊师     此为何人之净语
规范明慧之沙门     调御之主拒此
如得超苦为此行     不应人言有沙门

于是摩诃萨答曰

一四三

密迦吉那吾断然     无论何时敬沙门
婆罗门我亦尊敬     但非与此为接近

彼如斯云彼由何目的从初即说示出家云

一四四

以大威光吾前进     威严光辉吾前进
数多之歌吾听闻     美丽乐音交响时
诸乐齐弹于王苑     铙钲鼓锣齐鸣时

一四五

密迦吉那此吾见     有果秀实庵婆树
贪果人等之所为     打坏彼树为吾见

一四六

而吾收纳王威严     密迦吉那吾降立
吾近庵婆之根元     有果无果为两株

一四七

有果庵婆被摧打     吾见摧打被破坏
此方庵婆青且辉     吾见心中甚清爽

[P.61]一四八

如是吾等实如此     君王具有数多敌
敌对吾等日可杀     如被摧毁之庵罗

一四九

豹因皮故失生命     象因牙故而被杀
有财者因财故亡     家无伴侣谁将杀
有果庵罗与无果     此两树为吾之师

密迦吉那闻此与王忠告「勿懈勿怠」后归往自己之住居彼去之时尸婆罗后妃投身王之足下云

一五〇

诸人皆战栗     因王欲出家
骑象骑马兵     车兵徒步兵

一五一

众人王镇抚     确立此覆护
王子即位终     然后再出家

于是菩萨答曰

一五二

国人朋友与大臣     一切亲族吾舍去
[P.62]毘提诃王诸子多     长寿国之增养者
将使彼等统治国     弥𫄨罗国尔女王

后妃云「王出家后予将如何而为」王回答曰「依予之教而工作依予所云而实行即可」即说偈曰

一五三(1)

速依吾言辞     应学者有喜
尔王子即位     数多为不善
身口意三业     其恶陷恶趣

一五三(2)

对他多行施     对他作整备
处世以施食     贤者法如是

摩诃萨如是忠告后妃彼等相互行会话之内太阳已西沉后妃于适当场所张幕野营摩诃萨亦近坐于某一树之根元于彼处一夜至天明次日修饰身后沿道路进行后妃亦云「军队后续」于王之后行进彼等于行乞行中到达多纳市

恰于此时一人男子由肉屋买一大片肉来彼于炭火之上烧烤炙熟之后思欲使冷置于板端然彼因某外事未曾注意之间一只犬来夺肉而逃彼随后追逐往南门之外而行因疲劳而回返王与后妃各別来至犬前犬甚恐惧舍肉而逃[P.63]摩诃萨见此思惟「此犬吐弃肉不顾而逃去此外亦未见到任何持主如此无有非难者施食之物绝无仅有此予可食之」彼取出土制之钵取肉片善加擦拭放入钵中而往有水心情快乐场所开始食后妃自思「若为值尊治国之人则不应食此秽贱埃涂犬弃之物如此等人已对我等为无价值」于是问曰「大王贵君食用如此可憎之贱物耶」彼如是云「后妃汝为暗愚不明此施食之性质」彼于肉落之处善为检查完全如食甘露之状而食食毕拭口洗浴手足

彼时后妃对彼非难而云

一五四

第四食时尚不食     饥饥之故绝食死
然实沾尘秽之食     善良之人亦不用
然尔食用犬之弃     此事非良不相应

摩诃萨答曰

一五五

家住之人与犬兽     遗弃之物非非食
[P.64]如何能食将如法     其食一切无非难

如是彼此对话来至市之入口彼处儿童等游戏彼时有一小女用小筛笼筛砂其一方之手戴一腕环另一方手戴二腕环有二环者互相碰撞有一环之方则无音声王知此事而思惟「尸婆罗虽由自己之后而来然而女人者乃为秽物诸人对自己难免非难谓彼人虽然出家而不能舍妻若此小女为贤者予将对彼言说使尸婆罗后妃回返之方法由小女闻话使尸婆罗返回」而向小女云

一五六

母之膝下被钟爱     小女汝常著环饰
汝之片腕何作音     他之片腕不作音

小女答曰

一五七

沙门此吾手腕     二只腕环互箝制
互相合击而生音     第二之物将使然

一五八

沙门此吾手腕     一只腕环被箝挂
无第二者不立音     恰如圣者独处然

一五九

有第二者亦有诤     一人如何将有诤
天界所望于彼者     唯有一人成快乐

[P.65]王闻小女之言深持信赖而向后妃言

一六〇

尸婆罗尔闻之耶     此一小女此之偈
婢女尚能难倒吾     第二之物使然也

一六一

羁旅之人皆能通     两者之道有幸者
其中一者尔可取     吾取他道将进行
吾之背面勿言吾     吾亦不呼汝为妻

后妃闻彼之言「大王贵君请取最佳之右道予则选取左道」如此云毕稍向前行悲痛不能忍耐再又归来而彼女与王一同进入市内

为说明此事佛唱半偈

一六二

实则继续语此事     彼等到达多纳市

[P.66]而于入市之后摩诃萨继续行乞来至作箭家之入口处尸婆罗亦立于其傍彼时作箭者于土锅炭火之中热箭而以粥湿之彼闭一只眼目只有一只眼目见物为笔直之一直线观察摩诃萨见此自思「若此男为一贤人则必能对自己说其理由」于是近前而行

为说明此事佛言

一六三

食事之时现已成     彼立作箭之门口
作箭之人一眼闭     只以一眼调曲否

摩诃萨向彼云

一六四

一眼闭而以一眼     汝调曲否一直线
如斯正邪尔见耶     箭作者请闻吾言

于是作箭者向彼言曰

一六五

吾以两眼观物时     所见之物如扩展
曲否之处不能知     不适告箭之直性

一六六

一眼闭而以一眼     彼时吾能调曲否
弯曲之处能得知     适合造箭之直性

一六七

有第二者亦有诤     一人如何将有诤
天界所望于彼者     唯有一人成快乐

[P.67]如斯彼与忠告而沉默不语摩诃萨亦行乞集来种种食物之混合物出来后由市中出坐于有水心情快乐场所而为应为之事终了取钵收入囊中告尸婆罗云

一六八

尸婆罗尔闻之耶     作箭所宣此之偈
奴仆尚能难倒吾     第二之物使然也

一六九

羁旅之人皆能通     两者之道有幸者
其中一者尔可取     吾取他道将进行
吾之背面勿言吾     吾亦不呼汝为妻

后妃「贵君不呼予为妻」彼女虽云仍随摩诃萨之后而行王不能回返于彼诸人亦随后追来但距甚深森林不远摩诃萨见绀青色之林缘思欲进行回返彼女而在道傍见有猛佳之芦苇彼拔此芦苇云「尸婆罗请观此已不能如原状矣与此同样予与汝亦不能如元来之同栖矣」彼唱次之半偈

一七〇

拔茎取芦如猛佳     尸婆罗汝一人住

彼女闻此「自今以后予已不能与人王摩诃伽那迦同住」悲痛不堪两手捶[P.68]打胸膛失去意识仆倒于大道之上摩诃萨知彼女失去意识之事彼消失足迹入于森林之中大臣等赶来以水泼洒彼女之身体摩擦手足恢复意识后妃询问「王往何处耶」「不得而知」「远行搜索」虽然各处巡回奔走终未發现彼女激情悲叹至日暮而于王所立居之场所建造纪念塔用香及华鬘供养后返回弥𫄨罗都市

摩诃萨进入雪山山地七日之中修得五神通及八等至再已不来至人里又后妃于与造箭者谈话之处与小女谈话之处食肉之处与密迦吉那谈话之处与那罗陀谈话之处——在此等一切场所营造纪念塔供养香及华鬘而彼女为军队围绕归弥𫄨罗后于庵婆园为王子灌顶使即王位由军队围绕遣送新王入市后彼女自己出家成为仙人住于王苑之中为徧处定之修业修得禅定成为再生梵天界之人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言曰「汝等比丘此非由今日始我昔日尝有敢行大出离之事」然为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海神优钵罗色是〔莲华色〕那罗陀是舍利弗密迦吉那是目犍连小女是差摩比丘尼箭作者是阿难尸婆是罗罗睺罗之母第迦乌王子是罗睺罗父母是今大王一家而摩诃伽那迦大王实即是我也


校注

本篇为 Mahānipāta(大集) 暹罗本题为 Temiya-jātakaGp. 26, Temiya六度集经四(三八)太子墓魄经(大正藏卷三二〇b)太子墓魄经(大正藏卷三四〇八b 別译四一〇a)此浮彫图存在于 Bharhut(Barāhat)题为 Muga-pakiya(Cunningham, PL. XXV, 4) Pāramī(or pāramitā)度译为到彼岸为菩萨之大行依此行事得度涅槃之彼岸 Uposatga 月之新月满月之日及其中间之日(八日二十三日)为安息日印度古来之习惯作为斋日此日休业持戒断食庆祝以此仪式谓之布萨在佛教出家者普通四人以上共住以为说戒忏悔之仪式在家者受八斋戒终日住于清净 Saccakiriya 真实之所作真实事真实与否为自己衡量而作成誓言 Nātha 守护者领主等之意 依异本读为 pakkhapāda 以须弥山为中心之一世界人间居住之地由四个地方形成在此处为全世界之意 Setachatta 白伞盖为王位之标帜王之上常挂起此一伞盖 在此有苦之世不作几次之轮回再生 此一行乃由异本补足 Pgaṇa 展开龙头部之貌 Gūthaniraya 粪尿地狱 Avīciniraya 无间地狱八热地狱之一极苦之地狱 Jambudīpa 赡部洲须弥山南之一洲说明为我等人间居住之处其形略为三角人寿百岁此即为印度之事 Vissakamma 诸神之大工 Gandhabba 译为食香香阴等亦有香神乐神执乐天之称乃帝释天之音乐神 purindada Sakka 之形容语见 Puraṁ√dṛ 城砦破坏者之意然「在市街布施之故被称为 Purindada」(Vimāna Vatthu-A. P. 171)之说见 pure √dā同样之说明亦见于 Dgp. -A, I. P. 185 此一句见 Petavatthu P. 24 此偈见 J. V, P. 240; Petavatthu. P23 依注释此为就 Sīvalī(比丘尼)之事说明者 Dhp. A. II, P. 196; J. VI, P. 30F(Mahājanaka)參照 注释云为 Sankicca-Sāmaṇera(仙人)之事Dhp. A. II, P. 240F 參照 在注释中为 Jotipāla 之事(司祭之子佛之前生)D. II, P. 230F(mahāgovinda)长阿五(典尊经)(大正藏卷一三〇b)Jotipāla(焰鬘)參照 在注释中为 Citta-gahapati(比丘尼)Dhp. -A. , II. P. 74F 參照 注释为 Anātgapiṇḍika 之事S. 10. 8. 及其注杂阿二二(大正藏卷二一五七b)Vin. CV. VI, A. P. I四分律五〇(大正藏卷二二九三八b)等參照 注释中有说为 Cullapaduma-jātaka no. 193.(J. II. P. 115)(小莲华王本生谭) 依注释 Kuraraggariya-Soṇattgera 之母之家(拘罗罗家)有盗贼侵入之事Dhp. -A. IV, P. 101F(Kuraraghara Soṇakoṭikaṇṇa《摩诃迦旃延弟子》之母參照) ratha 但应读为 raṭṭha 依埋杀而使土增殖之意 assama, or assamapada 在一定之区域内为仙人度日而有适当之种种建筑物(叶庵)场所物等设备之仙处 jaṭāmaṇḍala 螺髻之环螺髻是将顶发结为螺见之形婆罗门称谓结螺髻祭火之隐者之群为 jaṭila译为螺发梵士 Sindhu 西方印度之国产骏马而有名 Seṇi 所谓比拟吉尔持(guild)之一种同业组合在本生谭(jātak a)十八种之中不过举出四种即大工铁工制皮绘书Cambridge History I. P. 206(C. A. F. Rgys. Davids)參照 底本置于注释之最后此应入于本文又为pallaṅke na nisi i P. 24 最初之一行亦为同样 应读为 accgerakam maṁ 注释中有四人之街市姑娘(Caturā nāgaraka ittthiyo) 底本将此文入于注释之最后 二七二八之二偈亦出于 J. IV, P. 127 从异本读为 magātale如此之告示板结附于殿上广间之柱上云云例如在 J. IV, P. 488 所出者 Samāpati 依定力而心得平等身心安和有八种云八等至 Sīgaladipa(SiṁhalaSiṁhakalpa)僧伽罗师子劫为锡兰岛之事 J. IV. P. 490 參照 Mahājanaka-jātaka 參照贤愚经八(大正卷四四〇五b)六度集经一(大正卷三四a), S, B. E. L, P. 300 等有此浮雕图 Barāhat(Bharhut)记铭中在各人物之上有 "usukāra, janako rāja, sivali devi"(Cunningham, PL. XI. IV, 2) Kāla campā Aṅga 与(鸯伽)国之首都 Campā 同 Suvaṇṇabhūmi(Suvarṇabhūmi)普通以此为今之 Burma 然可怀疑(參照 Geiger: Mahāvaṁsa, 英译 P. 86) Usabna(ṛṣabha)长度之单位与 20 yaṭṭhi(yaṣṭi)相当 读为 Loṇodaka 读为 dibba-sampattiṃ(异本)见 text, P 83 读为 Nipajjapetvā Phussa-ratha(Puṣpa. ratha)独自无驭者而行之不思议之马车如意行车 hatthatthara 象之被等马之被(assatthara)车之被(rathatthara)等省略之故(參照 D. I, P. 7; A. I, P. 181)在祭日仪式等宫廷之象车以被装饰 Yugandhara 译为持双为围绕须弥山七金山之第一此山与第二 īsadhara(伊沙陀罗)山之间有内海即 Yugandhara-sāgara(由犍陀罗海) 以上六偈出自 J. IV, P. 369 同一之句出自 J. IV, P. 359 CF. J. V, P. 258 CF. J. V, P. 259 CF. J. V, P. 259 CF. J. IV, P. 172 读为 bhamara-vaṇṇa(异本) 同一之句出自 Dhp. V. 200; mahābhārata, XII, 9917, 529, 6641 同一之句出自 S. I, P. 7 此后之一句出自 J. VI, P. 15 读为 Paribhunjituṁ arabbhi(异本) Dutiya 第二之物为伴倡友之意出家者之原妻谓之 Purāna-dutiyā(故二) 读为 mā vaca(异本) 为食事试口洗手及钵等事终了之意 读为 mā vaca(异本) Cetiya(caitya)音译为支提制底等总云广大礼拜之对象一切塔(stūpa, thūpa)圣树圣处圣物等皆是支提然在狭义则系指特定建造之物即亦可得谓支提堂但在此与 thūpo(Stūpa)混同场合可看作为 CetiyaCetiya 由古代以来即存在于印度民俗信仰之中所谓神词被信为夜叉之住处于佛教内与佛相结合之处一切物皆作为 cetiya 以供养就此后者而言见 J. IV. P 228
[A1] 竟【CB】意【南传】
[A2] 拷【CB】栲【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本生经(卷24)
关闭
本生经(卷24)
关闭
本生经(卷24)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