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〇 睒摩贤者本生谭

〔菩萨=仙人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扶养母亲之一比丘所作之谈话然而住于舍卫城之都城有十八俱胝财产之豪商家有一儿子受两亲极为宠爱彼某日登上高建筑物之广间开窗下望街道见诸众人手中持香及花鬘前往祇园精舍闻法[P.69]此事停留于彼眼中彼自思考「自己亦将前往」彼持香及花鬘向精舍出發而行并向僧团布施衣物食物饮物向世尊供养香花鬘等物后坐于傍侧——彼闻法已知爱欲有恶果出家有善果彼于众人离去后向世尊祈求出家「无两亲许可者如来等不使出家」彼被加是言由归家后七日之间發愿绝食渐能使两亲满足同意于是再来愿求出家世尊附以一比丘使彼出家彼出家受非常之所得与尊敬彼受师尊与和尚之中意受具足戒后五年之间会得诸法彼思「自己居于此处颇受烦累此对自己为不相应」彼入森林中住居思欲彻修内观彼由师尊之处得来修行之具赴某边境之村住居于森林之中然彼在其处开始内观之行后十二年虽然专心努力但仍不能使之成就一方两亲依时间经历形成贫穷为其耕种田地參与其商卖诸人谓「此一家无有督促取得支付之子女」各各取得自己入手之物而随意潜逃家中从事奴婢工作之人等捉获黄金与金货而逃亡此夫妇二人遂陷于穷乏即连水瓶亦未残留手中卖家成无家者诚立即至于可怜之状态二人著褴褛之衣物手执磁器之破片巡回于各处乞食

时有一比丘由祇园出發来至彼等儿子之住处彼行客比丘之作法安坐于一处前之比丘问曰「贵君由何处而来」由祇园而来之答覆以后彼询问世尊及大弟子诸人无恙否之后并问其父母之状况「尊者舍卫城之如此豪商一家无恙而居耶」「法友汝勿问其一家之状况为宜」「彼为如何尊者」「法友其一家只有一子然信佛法出家彼出家以来其一家之财产全无今两亲二人陷于最可怜之状态巡回于各处乞食」彼闻此言不能依旧木然无动于衷眼中充满泪水开始哭泣「法友为何哭泣」「尊者此二人乃我之两亲予为此二人之子」「法友[P.70]汝之两亲为汝而到达破灭汝应前往扶养两亲」彼自思考「十二年间虽然专念努力自己终于不能修得道果自己难以胜任出家对自己为何为在家者扶养双亲多行布施可成往天国之人」于是将彼森林之住居委于长老次日出發次第前进距舍卫城不远之处到达祇园之后侧精舍彼处之路二岐一向祇园一通往舍卫城彼立于彼处自思「应于最初会见双亲耶或应见十力尊耶」「自己未尝得见双亲由来已久然今后接近佛之相好则为甚难今日先拜等正觉者闻法明日晨朝再会双亲」如是不采取行往舍卫城之道黄昏时候入祇园而来

是日之晨朝佛观察世界看出此出家子之根机于彼来时说「扶养母亲经」赞叹父母之德彼立于比丘之后端听闻法语彼思「自己如为一在家者思考或能为扶养双亲之事虽然如此而世尊曾言虽为出家之子亦能为救助之事前时自己离世尊而去则如此出家之事即归于有缺然而今不为在家者仍为出家者扶养双亲」于是彼持筹而行得筹食与筹粥彼觉此十二年间于森林中独住实是具有罪恶之感彼晨朝到达舍卫城彼思「如是最初应得粥而来耶抑或先会见双亲耶」在贫穷彻骨之人面前空手而见是为不当彼于得粥之后来至双亲原来家之入口而双亲得粥步行巡回向家之对侧之壁处彼见彼等往坐彼心中悲痛满眼含泪立于距双亲不远之处双亲虽然见彼但未注意彼之母亲思唯「此人必为求食而立」母云「尊者予等无物奉与贵君请往他处而行」彼闻其言胸中满溢悲哀更加增大眼泪充满尚仍立于彼处虽然二次三次言说仍滞立不动于是其父向母亲曰「汝往观察彼为汝子亦未可知」母亲立起前往而彼女判知是彼子仆倒卧于彼之足前而泣父亲亦来彼处一同悲泣诚可怜愍之[P.71]彼亦因见双亲而不能维持平静珠泪滚滚而流然而彼堪忍悲痛安慰双亲云「请勿忧心予扶养双亲」彼使双亲饮粥坐于傍侧后再持所得之物前来使食而后为索自己之食而出發而于两亲之处归来再行进食食事之事一切辛劳而为更在其近处作一住居彼尔来如此情状扶养双亲彼为自己所得每十四日分配之食物分与双亲自己食巡回行乞所得之物为雨安居所得之某种食物亦皆奉养双亲双亲用旧之布缝补修缮染改以为自己使用——然因得之日少而不得之日多彼之下衣上衣皆甚为粗恶

如此彼扶养双亲之后身体瘦细渐次苍白因此朋友与亲知等询问「法友以前贵君之身体色艳美辉今则渐渐苍白究竟是否有病」彼云「非也法友予未有病然而具有障碍」于是使之闻其全部始终之事「法友世尊不许由信者所得布施之物浪费成为无有君由信者取得布施之物与在家者为不适合」彼闻法友等之言满感耻辱彼等虽言如此心犹不足向佛告知「世尊某某比丘将由信者所得布施使至终了以扶养在家者」佛呼豪家之子询问「汝比丘汝真实由信者所得布施使至无有扶养在家者耶」「是为真实世尊」佛思赞赏彼之善行又思闻佛言说自身前生之行为佛问「汝谓扶养在家者究竟扶养谁人」「乃吾双亲世尊」于是佛向彼著力三次而言「是善行善作」而曰「汝履我所行之道而行我于前生亦行此正行扶养两亲」彼比丘恢复元气佛为比丘众所恳望说明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距波罗奈路程不远在河之此岸有一猎师村对岸亦有一村各各住有五百之家族两村猎师之首领各有一人互为朋友二人年少之时互相约束「若我等之中一方生女而一方生男则使其二人结婚」如是此岸之村所住猎师首[P.72]领之家生下一子其子生时彼以黄麻之布包裹故命名为多库罗〔黄麻织之布〕而对岸之家生下一女因其为对岸所生故名之为波利迦〔对岸之意〕男女二人非常美丽且为金色二人虽生于猎师之家但皆不杀生物其后十六岁之时两亲向年幼之多库罗云「吾子汝可伴女方之女前来」然彼乃由梵天世界再生而来者为清净之人彼充塞双耳云「在家生活于予实无意义请勿为如是之言」父母虽云三次彼终不欲为而女方幼女波利迦之父母亦云「吾女予等友人之子十分美丽且为金色予等思欲将汝与以彼人」彼女同样充塞双耳不闻彼女亦为由梵天世界再生而来者多库罗青年密送使书与彼女云「若欲婬事可往其他之家予自己对婬事全然无有欲望」彼女亦同样送来使书如是彼等虽然喜欢但二人仍然行取婚礼二人并未陷入烦恼之海恰如二人在大梵天之状各別住居多库罗少年不杀鱼类兽类运来之肉亦不贩卖于是两亲向彼云「汝生于猎师之家而不望在家之生活不杀生物究欲何为」「吾母吾父如听予言今日予即出家」「如是汝等去亦可也」言毕即送遣二人离家

彼等向两亲作礼而出行沿恒伽河岸入于喜马拉雅山地密伽桑玛达河由喜马拉雅山地流来落入恒伽河处彼等离开恒伽河沿密伽桑玛达河上溯而行彼时帝释之住居出现热之征候帝释知此事情告毘首羯摩云「汝毘首羯摩此二[P.73]伟大之人出家入喜马拉雅山地彼等住之场所实为必要汝由密伽桑玛达河距离半拘卢舍之处为二人前往化作叶之庵及出家之必要品」彼承诺「甚善」彼一如哑躄本生谭话〔第五三八〕所作之状况整备一切之物追逐發出不快声之兽类化作唯一人行通路之小径然后回归自己之住居彼二人發现其径沿此到著仙处多库罗贤者入于叶庵之中见有出家之必需品「此为帝释与我者」彼知为帝释之赠物脱去身上衣物上下均著赤树皮之衣以羚羊之皮披肩结螺髻而为仙人之姿而玻利亦使出家二人修行欲界之慈悲住于此处依二人慈悲之力兽类鸟类亦均互持慈悲心之状无害他之事玻利运来饮物与食物扫除仙处使一切足用二人共同取来种种果物而食各各入住于叶庵行沙门之法帝释助彼等似无不足

某日帝释观察知此二人有眼所不见之危险于是彼来至多库罗贤者之前彼此问候坐于傍侧为如次之言「尊者贵君等现危险之征必须储备一看顾父母之子汝等应从世间之法」「帝释阁下何为如是之言耶我等在家中尚且舍去世间之法如见蛆虫涌现堆积可嫌之状今入森林出家成为仙人者如何能为如此之事」「尊者若不能为如是者可于玻利女月经之时用手揉肚脐」「如是则能为之」伟大之人同意帝释向彼为礼回归自己之住居彼伟大之人将此缘由告知玻利彼女于月经来时彼用手奉操揉肚脐尔时菩萨由神之国消失前来再生彼女之胎[P.74]彼女十个月月满产生黄金色之子名之曰「金色之睒摩」而在山中栖住之紧那罗女等代替玻利而为乳母之工作彼等二人洗浴菩萨后使寝于叶庵之中而彼等出發前往采择种种之果物尔时紧那罗女等抱幼儿往诸洞窟之中使之沐浴或登山顶为之装饰种种花以雄黄及赤砒等于额头涂饰斑点然后伴归使寝叶庵中玻利归来使其子饮乳

其后彼渐长大成十六岁然而两亲仍使彼寝于叶庵之中自己等出發往树根采择种种之果物摩诃萨自思「某种危险之事某时将起」彼注意两亲出發所行之道路如是某日两亲于树根持种种果物黄昏归来时之事距仙处不远之处遭大雷雨二人入于大树之根元登立于蚁穴之上其中为毒蛇所居由二人身体之汗臭混合之水落入蛇之鼻孔之中蛇怒吹出毒气二人之眼目为之成盲彼此不能见物多库罗贤者向玻利云「玻利予之眼被伤不能见汝」彼女亦同样云二人不能见道路为无余生命而悲泣仿徨究竟此为彼等之如何前业所招——昔日曾有医者之家彼医者为某大财主治疗眼病然而彼财主对彼未有任何支报医者愤怒向妻云「应如何为之」彼女亦怒云「由彼人之处请求金钱成何体统与彼人以药或唱咒文使其眼为眇盲」彼云甚善同意彼女之言依言而行为此二人之眼成为盲者之报应——如是摩诃萨思考「自己之两亲他日此时已经归[P.75]今两亲生起何事自己不明前往迎行一观」彼出發往迎大声扬唤两亲判別其声扬声应答而因爱子之情云「汝睒摩此处有危险不可前来」于是彼向两亲云「如此请捉此物」彼伸出长棒两亲捉棒端来至彼处摩诃萨问「因何理由眼目被伤」「吾子因降雨予等立于树之根元蚁穴之上为此而然」彼闻此判明「彼处毒蛇所居触其怒而吹放毒气」彼见两亲而哭泣且笑于是两亲问彼「何以前泣而又笑」「吾母因贵君等尚未至召唤年龄而盲故吾哭泣然今后予思能扶养故吾喜笑请勿心忧予将尽扶养之责」彼伴两亲归于仙处于两亲夜之居处昼之居处经行处叶之庵大便处小便处及一切场所结缚纲绳自此以来彼安置两亲于仙处自己采来树根树实晨朝清扫两亲之住居往密伽桑玛达河持来饮物整备食物用杨枝磨齿造洗面之水使食种种美味果物而于两亲食后洗口终了后自己方食食事终了向两亲为礼后受鹿群围绕往森林中寻求种种果物与栖住山中紧那罗等一同采来种种果物至黄昏归来彼向水瓮加热持来之水其暖水适两亲之所好或沐浴或洗足完了之后持火壶来暖两亲之身体然后坐而令两亲食种种之果物最后自己进食残余者则留著——彼以如是之行事扶养两亲

[P.76]尔时在波罗奈有迦夷王治国彼因对鹿肉贪欲心强委国于母以五种之武器固身进入喜马拉雅山地杀鹿取肉而食来至密伽桑玛达河不久之事睒摩为取饮水到达汲水之场彼处因發现鹿之足迹王用摩尼珠色之小树枝造一小屋取弓搭以毒箭隐匿于彼处摩诃萨于黄昏持种种果物而来将置于仙处之中后向两亲为礼云「浴水之后予往持饮水」彼取瓮由鹿群围绕彼使二鹿结而为一于其背上负载水瓮以手支援往河之汲水之场而来王仍立于小屋之中见彼等如此作为前来王思「予自己十分长久期间步履巡回然未尝遇有人类竟彼为神耶抑为龙耶自己如接近于彼往问如为神则将升腾入于空中如为龙则潜入地中然而自己非任何时常住于喜马拉雅山地之故不久将归波罗奈如是大臣等将向自己询问『大王究竟住于喜马拉雅山地观见某种珍奇之物耶』于是自己回答『予曾见如是之活物』『彼究为何物』彼等如是询问而予如云不知彼等将嘲笑自己因此予射彼使其力弱将为询问以观」如此彼鹿等先下河饮水而上岸菩萨具德行大长老之状缓慢下入水中而心静气爽之后再行上岸著树皮之衣被羚羊之皮于一方之肩持起汲满入水之瓮拭取水滴负载于肩头——彼时王见「今为射时」王竟放射涂毒之箭射中摩诃萨右面肋窝箭向左之肋窝贯通知彼被射之鹿等恐怖而逃然而黄金之睒摩虽然被射但无论如何亦不使水瓮跌落心中坚强忍耐支持徐徐的放下彼取除砂土堆积水瓮之后观定方位头向两亲居住处之方向于银板色之砂上恰如黄金像之形状横卧下去[P.77]心中仍然坚强忍耐支持云「予在此喜马拉雅山地自己无有所谓敌者对其他任何人亦无所谓具有敌意」彼由口中吐血不见王之方位唱偈

尔为何人心狂乱     以箭射吾运水者
刹利婆罗门吠舍     隐匿射吾尔谁人

彼如是云更为指示食肉之不适而唱偈

吾之此肉不得食     吾之皮亦不见利
然而汝有何理由     汝为此思而射吾

彼唱第二之偈希望知其名等而问彼

汝为何人谁之子     吾将如何称名汝
我今问尔尔当语     如何射吾尔隐匿

王闻此语自思「此男为吾涂毒之箭射倒然彼对吾不骂不非难完全以抚慰吾心脏之状对吾亲切谈话予应前往彼处一见」于是王出發而往立于彼前云

吾为迦尸国之王     迦夷王名人能知
吾因欲故弃国政     搜索鹿肉吾仿徨

吾之弓技最优秀     名闻国内臂力优
凡有来吾射程中     那伽遇吾将难免

[P.78]彼如此赞扬自己之力后问菩萨之姓名家世

而尔今为谁家子     吾将如何称名汝
汝自之名父之姓     姓名对吾可善述

摩诃萨闻此自思「若自己言说为神为紧那罗或为刹帝利生者及为其他者则其人必确信无疑然予有言说真实之必要」彼言

使尔幸福猎师子     其名睒摩如是称
活时对吾呼斯名     而吾今日濒临死

吾今如同一只鹿     尔持毒箭以吾射
毒液浸入己血中     大王汝见吾居卧

请见彼箭贯皮肤     吾今为此吐鲜血
病中之吾将问尔     如何隐匿尔射吾

一〇

豹因皮故失生命     象因牙故而被杀
然而汝有何理由     汝竟思唯应射吾

王闻其言不言真实之事诈而云此

一一

在吾箭之射程中     忽见有鹿来出现
睒摩见汝而怖走     若然向尔吾为怒

[P.79]于是摩诃萨云「大王何所云耶在此喜马拉雅山地未有一只见予而逃走之鹿

一二

此身自有知以来     记忆所能及之处
森林之鹿不怖吾     肉食兽类亦复然

一三

树皮之衣缠以来     吾于幼年至今日
森林之鹿不怖吾     肉食兽类亦复然

一四

吾今栖住香醉山     大王紧那罗怯懦
然我彼此互喜悦     山或森林吾等行
然而不知何理由     彼之鹿群将怖吾

王闻此语自思「予今射此无罪之人而又说示虚言予必须说示真实之事」王曰

一五

睒摩鹿群不见汝     如何吾竟使诈术
吾为忿与欲所摧     以此毒箭吾射汝

彼王如此云后自思「此黄金之睒摩必非只一人住此森林之中尚有与彼居住之缘者等予询彼一观」向对方云

一六

吾友汝来由何处     汝为何人所遣者
密伽桑玛达河畔     汝来运水为何人

[P.80]彼闻王语忍耐非常之痛苦由口中吐血云

一七

吾之两亲皆共盲     居深林中吾扶养
吾为二人故运水     来此密伽桑玛达

彼如此云后更关心两亲之事叹息而言曰

一八

彼等如有几许食     将可延长六日命
然若将不得此水     予思彼等果将死

一九

吾之苦痛非为死     此为常人终得事
然吾不得见吾母     此为胜彼之苦痛

二〇

吾之苦痛非为死     此为常人终得事
然吾不得见吾父     此为胜彼之痛苦

二一

我今哀怜吾之母     整夜无眠将悲叹
或于夜半又后夜     双目泪流如河水

二二

我今哀怜吾之父     整夜无眠将悲叹
或于夜半又后夜     双目泪流如河水

二三

有限之力为服侍     吾之足音希得闻
睒摩吾子声叹息     彼等深森将仿徨

二四

盲者两亲不见吾     生命遂之即舍去
此第二箭穿吾胸     使吾胸中成搅乱

[P.81]王闻彼之悲叹自思「此可贵之梵行者立正法扶养两亲今虽陷入如此苦痛尚为两亲叹念予对如此有德之人造下罪业究竟如何安慰此人为宜予陷入地狱之时予之王位又有何益予将如此人扶养之状扶养其两亲如是则彼死而未死」王决心云

二五

吾闻汝言甚悲叹     睒摩尔为美容姿
吾为诸事成办者     扶养彼等于深林

二六

吾之弓技最优秀     名闻国内臂力优
吾为诸事成办者     扶养彼等于深林

二七

鹿之残食树根实     吾将继续索树实
吾为诸事成办者     扶养彼等于深林

二八

睒摩汝之林何处     父母所在彼之林
扶养彼等吾如尔     吾将护养如尔身

如是摩诃萨云「甚善大王如是请扶养予之两亲」彼向王指示道路云

二九

大王吾之头卧方     此之小径通彼处
半拘卢舍沿此行     彼处两亲之住居
为我父母所在地     尔去此处为扶养

[P.82]如此彼告王道路后依对两亲强烈之爱情堪忍如此剧烈之疼痛合掌祈愿请王扶养两亲而又言曰

三〇

迦尸王汝得荣耀     愿汝行汝真实道
吾之父母已成盲     扶养彼等于深林

三一

吾今向尔双合掌     迦尸王尔得荣耀
使吾父母闻吾言     吾今向汝语敬意

王云甚善与以承诺摩诃萨颂送敬意之词后失去意识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三二

语此将终彼睒摩     彼具青年之美姿
毒素之故失意识     彼于此处陷失神

彼既以非常多之话不顾绝息而语今为其毒之力使生存之根本要素意识内脏器官被侵犯为此于向来所云之言终绝闭口瞑目手足硬直全身为血所湿王思「此人于今以前与予交谈现在究竟成何状况」彼窥视彼之呼吸气息早已断绝王见其身体硬直停止呼息悲痛难耐两手击打头上扬大声悲泣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三三

彼者具慈悲     彼王甚叹惜
吾不知老死     今日始得知

三四

吾见睒摩死     知死无不访
彼为毒所侵     吾更将反省

[P.83]三五

当彼今日死     毫无诽谤语
吾将陷奈落     必定陷彼处

三六

此时为恶行     几久亦不善
作恶于居村     人将多难彼
无人林之中     谁将来谤吾

三七

若村少人集     恶业将记忆
无人林之中     谁将记忆吾

尔时神之女巴护索达梨住于香醉山由此七生以前彼女曾为摩诃萨之母因对子之爱情常观察护持菩萨然恰好其日彼女陶醉于神之幸福未曾观护于彼——亦云行诸神之集会——女神于彼失意识之时自思「吾子究为如何之状」观察而得其事「迦夷王用毒箭射吾之子仆倒于密伽桑玛达河岸砂洲彼王正大声哭泣——若自己不往则予子黄金睒摩即原地死于彼处彼王之心脏亦将张裂睒摩之[P.84]两亲亦无持来饮水之人渴尽而死然予如往则彼王持饮水之瓮往两亲之处而闻两亲之言伴二人来其子之处于是予与彼等以为誓言和解睒摩之毒如是则予子生命将为取回两亲之眼将与恢复而王闻睒摩正法之教归后行大布施成再生天国之人是故予将出發往彼处一行」如是彼女飞来至密伽桑玛达河岸立于空中隐其姿与王对话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三八

香醉山之上     女神消姿来
为以怜悯王     此处宣此偈

三九

大王尔犯罪     尔为不应为
无辜父母子     一箭害三人

四〇

如何吾教尔     如尔得善趣
二人之盲者     如法林扶养
如是思与行     汝将有善趣

王闻女神之言「予扶养此者之双亲而必往天国」彼如是信「如王位又有何益予扶养彼等」彼为坚固之决心强烈悲泣之彼其悲痛缓和彼沉思黄金睒摩已死彼以种种之花供养彼之身体降注撒水右绕三次由东西南北礼拜四方后持其供养之水瓮心情沉重依然指向东方之方位而去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四一

彼者具慈悲     彼王甚叹彼
手取盛水瓮     出行往东方

[P.85]彼王原具有强力持水瓮至仙处毅然而行入来至多库罗贤者之庵入口处坐于其中之贤者闻彼之足音「此非睒摩之足音究竟为谁」彼问而唱二偈

四二

此为何人之足音     此处来者为何人
此非睒摩足之响     贵身汝究为谁人

四三

睒摩步履安静进     安静运足入庵门
此非睒摩足之响     贵身汝究为谁人

王闻此言思考「若自己不言是王若言贵君等之子为予所杀此人等怒使予蒙受残酷之言如是予对彼等發怒使彼等受苦此于予不宜——然云予为王则无不怖者——故宁说为王」于是置水瓮于饮水之置场立于叶庵之入口云

四四

吾为迦尸国之王     迦夷王名人能知
吾因欲故弃国政     搜索鹿肉吾仿徨

四五

吾之弓技最优秀     名闻国内臂力优
凡有来吾射程中     那伽遇吾将难免

贤者对彼欢迎云

四六

大王来     尚未将欢待
君王尔到来     徧知此处物

四七

镇头迦与毘雅罗     迦斯玛黎末么迦
诸树果小其数尠     请王食其最优者

四八

由山洞窟水运来     此为清冷洁净水
大王若欲饮用水     可由此水尔受用

[P.86]由彼如此之状被欢迎之王自思「由最初开始即说彼之子为予所杀则不适当予作不知之状由最初谈话」彼王云

四九

森林盲者不见物     谁为尔等运果来
实吾思此正供养     明目之人之所为

贤者闻此语「大王非吾等采来果物乃吾等之子持来者」为显示此事唱次之二偈

五〇

青春年少吾睒摩     身不过巨美容姿
彼发甚长绀青色     其发更为有卷缩

五一

实彼采来诸树实     持水瓮行由此处
彼往河边可运水     予思不久将归来

王闻此云

五二

睒摩已被吾射杀     服侍汝等依彼力
美丽姿容之少年     汝等所语彼睒摩

五三

彼之发长绀青色     其发更为有卷缩
彼之睒摩血涂发     为吾射杀横倒卧

然而由此贤者之处距离不远有玻利迦之庵彼女坐于彼处闻王之言欲知發[P.87]生之事于是依赖纲绳来至多库罗贤者之处云

五四

多库罗汝如何思     予闻睒摩被杀言
睒摩被杀吾闻之     使吾胸襟战栗扰

五五

如彼阿说他幼树     其芽为风所打断
睒摩被杀吾闻之     使吾胸襟战栗扰

于是贤者向彼女教示云

五六

睒摩遭遇迦尸王     密伽桑玛达河畔
王怒之故以箭射     吾等未能纠其恶

玻利云

五七

吾等久望此爱子     扶养森林吾盲等
吾之独子今被杀     如何吾胸不战扰

多库罗贤者云

五八

吾等久望此爱子     扶养森林吾盲者
吾之独子今被杀     贤者等说念无嗔

如斯云已二人两手捶胸赞叹摩诃萨之诸德起大悲痛于是王劝慰彼等云

五九

闻此睒摩被杀言     尔等赞叹彼之德
吾为诸事成办者     扶养汝等于深林

六〇

吾之弓技最优秀     名闻国内臂力优
吾为诸事成办者     扶养汝等于深林

六一

鹿之残食实树根     吾将继续索树实
吾为诸事成办者     扶养汝等于深林

[P.88]二人与彼语云

六二

大王此与法不合     此事我等不相应
尔为吾等之君王     吾等汝足将为礼

王闻此非常喜悦彼思「此实珍奇稀有如此于吾之犯罪而对予不但无有冷酷烦言尚来迎吾」彼唱偈言

六三

猎夫汝等语理法     吾受尔等之敬意
若然尔为吾等父     玻利迦吾等之母

二人合掌祈愿「大王贵君而为予等工作此不合义理但为予等请为取杖之先导伴我等往彼处请会见睒摩」于是唱二之偈

六四

迦尸王汝得荣耀     愿汝得享繁荣果
吾等向尔双合掌     导往吾等睒摩边

六五

卧倒彼之两足转     摩擦彼之清净面
吾等等待自之死     逝时到来将等待

[P.89]彼等如此交谈之中太阳已经西没于是王自思考「若予今伴此人等前往彼处此人等见彼为子之死心脏张裂如此三人死去予必堕入地狱再生因此予不能伴此二人前往彼处」于是唱四之偈

六六

内食巨兽群之林     所见之处如苍穹
彼处睒摩被杀卧     如同月之坠地上

六七

肉食巨兽群之林     所见之处如苍穹
彼处睒摩被杀卧     如同日之坠地上

六八

肉食巨兽群之林     所见之处如苍穹
彼处睒摩被杀卧     尘土涂盖被其身

六九

肉食巨兽群之林     所见之处如苍穹
彼处睒摩被杀卧     尔等仙处且止住

然彼等显示于肉食兽类等不存恐怖而唱偈

七〇

假令彼处有几百     几千几亿将有之
森林虽有肉食兽     吾等毫无恐怖心

王不能阻止彼等执彼之手伴往彼处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七一

如是彼王伴盲等     迦尸王入深林中
王执彼手往彼处     睒摩被射之处行

[P.90]王导引彼等立于睒摩之前教示云「此贵君等之子」于是父抱其头于胸母握其足坐而悲叹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七二

仆卧尘土所涂盖     其子睒摩被弃去
如同月之坠地上     深林之中见彼卧

七三

仆卧尘土所涂盖     其子睒摩被舍弃
如同日之坠地上     深林之中见彼卧

七四

仆卧尘土所涂盖     其子睒摩被舍弃
深林之中见彼卧     悲叹哭泣怜不耐

七五

仆卧尘土所涂盖     其子睒摩被弃去
举腕扬声为呼叫     此实空虚不相应

七六

「睒摩尔之美姿容     尔今甚深入眠耶
今日如斯尔死逝     汝何无语〔卧此方〕

七七

睒摩尔之美姿容     尔今甚深入醉耶
今日如斯尔死逝     汝何无语〔卧此方〕

七八

睒摩尔之美姿容     尔今甚深怠惰耶
今日如斯尔死逝     汝何无语〔卧此方〕

七九

睒摩尔之美姿容     尔今甚深發怒耶
今日如斯尔死逝     汝何无语〔卧此方〕

八〇

睒摩尔之美姿容     尔今甚深骄傲耶
今日如斯尔死逝     汝何无语〔卧此方〕

八一

睒摩尔之美姿容     尔之心炙失去耶
今日如斯尔死逝     汝何无语〔卧此方〕

八二

吾等螺髻绕乱秽     谁人今将为调整
汝侍吾等之盲者     此为睒摩死之果

八三

今后持帚有谁人     吾等仙处将清扫
汝侍吾等之盲者     此为睒摩死之果

八四

今有谁人为冷暖     以水将使吾等浴
汝侍吾等之盲者     此为睒摩死之果

[P.91]八五

树根树果谁人采     今使吾等不得食
汝侍吾等之盲者     此为睒摩死之果」

如是彼之母亲十分悲泣击手于胸上思其临终苦痛之情彼女不断思考「予子甚苦为毒而失去意识予将为誓言使予子之毒消去」彼女为發誓言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八六

仆卧尘土所涂盖     其子睒摩被舍弃
此母见子胸中痛     叹子解毒宣誓言

八七

「睒摩依此真     若前行正法
依此真实言     睒摩毒将灭

八八

睒摩依此真     若前行梵行
依此真实言     睒摩毒将灭

八九

睒摩依此真     若前真实语
依此真实言     睒摩毒将灭

九〇

睒摩依此真     扶养彼父母
依此真实言     睒摩毒将灭

九一

睒摩依此真     族之长上敬
依此真实语     睒摩毒将灭

九二

睒摩依此真     生类为爱护
依此真实言     睒摩毒将灭

九三

吾与父之行     所有一切福
依彼一切善     睒摩毒将灭」

[P.92]如此母亲以七之偈言为誓愿睒摩横卧之方向改变彼之父亲于是亦为誓言「予子能生予亦为子宣發誓言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九四

仆卧尘土所涂盖     其子睒摩被舍弃
此父见子胸中痛     叹子解毒宣誓言

九五

「睒摩依此真     若前行正法
依此真实言     睒摩毒将灭

九六

睒摩依此真     若前行梵行
依此真实言     睒摩毒将灭

九七

若前真实语——

九八

扶养彼父母——

九九

族之长常敬——

一〇〇

生类为爱护——

一〇一

吾与母之行     所有一切福
依彼一切善     睒摩毒将灭」

彼为誓言后摩诃萨变更方向于反对之侧向下横卧于是彼女神为彼作誓言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〇二

香醉山之上     女神消姿来
为怜睒摩故     宣说此誓言

一〇三

香醉山之上     彼处吾久栖
他物将如何     况吾爱睒摩
依此真实言     睒摩毒将灭

一〇四

香醉山之中     诸林由香成
依此真实言     睒摩毒将灭

一〇五

数多怜笼言     能语依序宣
睒摩忽起立     年少美姿颜

如此摩诃萨平安痊愈两亲之眼目恢复原状太阳由东方升起依神之力[P.93]等四人出现于仙处之中——此一切皆为同时两亲因自己之眼目复元而睒摩又平安痊愈二人更是非常欢喜于是睒摩向彼等说偈

一〇六

父母有幸福     吾得安稳起
尔等去悲叹     乐声以迎吾

而又欢迎王云

一〇七

大王善来     尚未被欢待
君王尔到来     善知此间物

一〇八

镇头迦与毘雅罗     未度迦迦斯玛黎
诸树果小其数尠     请王食其最优者

一〇九

由山洞窟水运来     此为清冷洁净水
大王若欲饮用水     可由此水尔受用

王见此稀有之事云

一一〇

吾迷吾亦惑     吾惑诸方位
吾见尔之死     如何尔又生

睒摩自思「此王思惟自己已死今将教彼不死之事」说示偈云

一一一

大王人虽有生命     人受剧烈苦痛时
意识动作若停止     此即思为生命死

一一二

大王人虽有生命     人受剧烈苦痛时
呼吸若已至断灭     此即思为生命死

「如是世人所思惟之生及死王应思判其意义」睒摩说示法后更唱次之二偈

[P.94]一一三

若人对父母     如法扶养者
扶养两亲人     诸神使平愈

一一四

若人对父母     如法扶养者
此世被赞叹     死后生天乐

王闻此思考「实为稀有之事扶养两亲者罹患疾病而诸神前来平愈——彼睒摩益显光辉」而合掌云

一一五

而况吾更迷     吾惑诸方位
睒摩吾归命     尔使吾归依

于是摩诃萨向彼云「大王若思欲往诸神之国又思欲浸润数多诸神之幸福乃是十正法被实行之时」为说实行十正法之偈

一一六

大王汝能如法行     刹帝利汝父汝母
此世如能行正法     大王将往天上行

一一七

大王汝能如法行     刹帝利男子女子
此世如能行正法     大王将往天上行

一一八

大王汝能如法行     刹帝利友或诸臣

一一九

大王汝能如法行     刹帝利骑兽与兵

一二〇

大王汝能如法行     刹帝利村村市市

一二一

大王汝能如法行     刹帝利中国边地

一二二

大王汝能如法行     刹帝利沙门婆罗门

一二三

大王汝能如法行     刹帝利兽鸟之类

一二四

大王汝能如法行     正法行将有幸福

一二五

大王汝能如法行     帝释梵摩有神国
能行正行往天上     大王望正法勿怠

[P.95]如此摩诃萨教以十之王法更与忠告授与五戒王受其教头著于地而礼拜后归往波罗奈而积累布施等之福成为与诸人共赴天国者菩萨亦又与两亲一同修得神通与等至共赴梵天之世界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曰「汝等比丘扶养两亲之事实为贤者所行来之惯例」于是说四谛之教——说四谛之教终了时彼之比丘达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神之女是优钵罗色〔莲华色〕帝释是阿那律父是迦叶母是跋陀迦比罗而黄金之睒摩贤者即是我也

五四一 尼弥王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住于近弥𫄨罗市之摩诃提婆庵婆罗林时对微笑之事所作之谈话某日黄昏佛与众多比丘等于庵婆园中各处散步后观察某一地域思想欲说自己前生之行而微笑尊者阿难长老问其微笑之理由佛说「阿难此地域于我前生为摩调王时住于浸润禅定愉悦之处」彼受请设席而坐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在毘提诃国之弥𫄨罗市有摩调(大天)王彼为王子耽于快乐八万四千年为副王之位八万四千年统治王国亦八万四千年如是王云「尔理发人若予之头出现白发向予申告」其后理发人见有白发告王王〔言〕拔发毛置于[P.96]予手上彼眺望白发感受死之迫来已著于额中彼云「今为自己出家之时」彼授与理发人优越之村落后呼唤年长之王子言曰「汝可继承国政予将出家」王子问曰「父王因何理由耶」王云

吾之头诸发     白发赍来老
死神之使现     为吾出家时

彼如斯云使彼王子灌顶即位「汝亦将如是如是而出家」彼语使闻由市中出行彼出家为乞食步履稳重于八万四千年间修四梵住后再生于梵天世界其子亦为如此之状出家再生于梵天世界同样其子之子亦复如是如是次第继承至八万四千人只二人不足之刹帝利族之王头见白发于此庵婆园出家修四梵住再生于梵天世界

彼等之中最初升天之摩调王立于梵天世界仍在眺望彼之系嗣彼知于八万四千人中只不足二人之刹帝利族王出家之事心甚欢喜彼思「今后将更有出家者耶为如何耶」彼知业已无有如是之人「我之系嗣只有自己可以维系」只此一念彼由彼处没却其姿再生于弥𫄨罗之都城王之第一后妃之胎中在彼出生命名之日占相人等见诸种之吉相而申告曰「大王此王子为维系贵君之系嗣而生来者贵君之系嗣乃出家之系嗣此王子之后已无再来之人」王闻此云「此恰如车轮之毂状为维系自己之系嗣而生来」于是命名为尼弥〔毂〕王子彼由儿童时代非常喜欢布施持戒及布萨行如是彼之父王与前同样见有白发与理发人以优越村落授国与王子后于庵婆园出家再生到达梵天之世界尼弥王思欲布施于四城门之处及市之中央制作五处之布施堂行大布施于一一布施堂布施十万[P.97]合计一日喜舍五十万之金货且常守五戒每半月遵行布萨使人人积累布施等之福德又指示升天之道以地狱之可怖震胁诸人而说法从彼之教积布施等福德由此世没诸人等再生诸神之世界为此诸神之世界充满而地狱成为空虚尔时诸神众于三十三天集合于善法会堂云「实则我等之师尊乃尼弥王以王之恩荫如佛之智慧我等乃得能享受如此神之幸福」彼等称赞摩诃萨之德而在人间世界众人亦如向大海注油之状扩展彼之德语

佛为说明此事向比丘众曰

彼时尼弥王在世     贤明治国冀成善
慎虑人等诚稀有     数多出现于此世

彼王制敌之胜者     布施毘提诃人等
彼之布施不断行     彼王对此而起思
「成梵行耶布施耶     何者将有大果存」

此时帝释之住居出现热之征候帝释熟考其理由见知王所思考之事彼思[P.98]「予将断彼之疑念」于是彼独自急速而来使王之住居全体成为一色之光辉彼入于王之寝室其身充满光辉立于空中于王所问之事与以说明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天之龙象摩佉婆     得知彼王之意图
帝释以彼千眼光     消除黑暗而出现

身毛逆竖尼尔王     彼向婆娑婆而云
「尔为神耶乾闼婆     富兰陀罗或帝释
如斯光明予未见     吾亦从未闻此事」

知彼身毛皆逆竖     婆娑婆向尼弥言
「吾为神王天帝释     吾今有意来尔前
人王身毛勿逆竖     尔可随意向吾问」

尼尔由彼得机会     云言彼向婆娑婆
「吾言将问大臂力     一切生物之长上
为梵行耶布施耶     何者将有大果存」

婆娑婆被人主问     回答彼之尼弥王
彼所知之梵行果     告彼尚未知之者

「依据卑值梵行者     再生可为刹帝利
依中位者得成神     最上位者将清净

无家而住苦行者     再生将为清净身
力行布施虽可贵     欲得真实却不易」

[P.99]天帝以此等偈说明住梵行者有大果报后并指示出昔日之王等虽行大布施然亦不能越欲界

一〇

都帝婆与萨迦罗     穆洽林达与塞罗
巴吉罗萨阿塔伽     乌西那罗阿萨迦
除去以上八王外     还有普脱伽纳王

一一

彼等其他诸王等     刹帝利与婆罗门
彼等各各为施舍     然仍不免为饿鬼

如此显示梵行之果报实较布施之果报为大今再指示出住梵行而能超越饿鬼之世界再生于梵天世界之苦行者等曰

一二

真实此等无家人     苦行人等超越行
雅马哈努七人仙     苏马雅伽与马伽

一三

萨姆兹达巴拉陀     玛诺迦瓦为第六
加利加拉茨奇雅     〔以上共为七仙者
以下再说四位仙〕     安吉罗萨迦萨婆
还有奇萨瓦洽仙     阿奇提仙〔共为四〕

[P.100]如此住梵行者有大果作从传承而来之叙述后今再续说以前自己所见之事

一四

北方有河名西达     此河极深渡过难
岸边金山常辉映     芦苇形成焰之色

一五

森林及山草延伸     香具之树有诸树
昔日古仙有一万     彼处仙人为常住

一六

布施持戒与自制     吾对彼等最优敬
修持吾为无上行     舍众而去修净行

一七

出生为高或为卑     吾等族姓有上下
最上之人可归依     诸人皆为业所缚

一八

一切非法之族姓     行将趣下堕地狱
若为清净之法行     一切族姓能最上

[P.102]彼如是云更教示谓「大王假令虽云梵行较布施有大果然此二者皆伟大人物之思考故勿懈怠应为布施与守戒」帝释语毕归往自己之住居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九

诸神之王语如斯     摩佉婆舍脂钵低
说谕毘提诃之王     诸神之国出發去

于是诸神群众向帝释云

「大王先前贵君姿态未见出现往何处而去耶」「诸神弥𫄨罗之尼弥王曾起一疑念予往答其问拂清彼王之疑念而前往」彼如斯云更以偈说明其理由

二〇

来集尊者御身等     吾说之言倾耳听
世间之人为正行     数多高下之族姓

二一

其中贤明冀善者     如彼现世尼弥王
彼王制敌之胜者     布施毘提诃人等

二二

彼之布施行不断     彼王忽尔浮起思
为梵行耶布施耶     何者将为存大果

[P.103]尔后彼则一无省略说示王之特质诸神闻此欲往会王「大王尼弥王为吾等之师尊从彼王之教以其恩荫使吾等能得神之幸福吾等欲与相会或由大王呼唤彼王请与吾等会面

帝释允诺「甚善」即唤摩多梨云「摩多梨汝系结皮禅延多车赴弥𫄨罗载尼弥王于神之乘物伴其来此」摩多梨承应而系车出發前往然而帝释与诸神互语命摩多梨系车之间依人间之数算已过一个月之久如此尼弥王于满月之夜续行布萨开东窗坐于殿上大广间中受大臣等围绕熟考戒事之时由东方天空满圆之月升起之同时其车出现诸人夕食完毕坐于各家之门口而为喜乐言语时云「今日有两个月亮升起」然后彼等于交谈之中判知车来之事诸人相互谓云「彼非为月乃是马车」渐渐清晰见来千头之信度马驭者摩多梨及皮禅延多车辆诸人思考「神之乘物前来往谁处耶」「此非任何其他之处乃我等之王为所相应处此向王处而来之皮禅延多车必为帝释所遣送而来为对我等之王相应之事」于是非常欢喜而说偈

二三

诚为此世之奇迹     身毛逆竖吾等喜
神之御车今到来     王现高名毘提诃

然于此等人互语之间摩多梨如风速而来而将车转至窗之槛处著于后端预为能使乘车之状向王招唤请乘之意

[P.104]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二四

具大神力神之子     神之驭者摩多梨
毘提诃国弥𫄨罗     招唤彼之尼弥王

二五

速请登车王乘驾     四海之王更秀优
天帝现在忉利天     诸神希冀见尔面
想与汝会诸天神     于今坐集善法堂

王自思考「予未尝得见之事于天之世界将见而摩多梨对自己显示好意予将前往」于是向宫中女官等与一般民众告示曰「予不久归来诸人勿懈怠可积布施等之福德」而后登车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二六

毘提诃国弥𫄨罗     是为尼弥王住处
彼王速由玉座起     欲往天庭向车乘

二七

向彼乘坐神车王     驭者摩多利云斯
四海之王最秀优     尔以何道吾将导
作恶之人所住道     积福者之所在处

于王自思考「此二处任何一处予尚未见二者予皆欲见」彼云

二八

摩多梨神之驭者     善恶两道汝导吾
作恶之人所住道     积福者之所在处

如是摩多梨问「二者不能一次得见因此予询问欲见」更唱偈曰

二九

四海之王最秀优     任何吾先将导汝
作恶之人所住道     积福者之所在处

[P.105]于是王自思考「自己当然往诸神之世界故宁作见地狱之事」彼唱次之偈

三〇

吾宁将见地狱界     此为恶人所住处
彼处诸多残忍行     犯非德业之世界

于是使见威塔拉尼〔灰河地狱〕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三一

摩多利向王示彼     难涉威塔拉尼河
满溢灰汁煮立沸     灰汁高热等火焰

如是王见于威塔拉尼受大苦被压碎之生物为恐怖所袭彼向摩多梨询问「究竟此等之生物犯如何之恶耶」彼对此说明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三二

实彼王问摩多梨     「吾见诸人陷苦患
[P.106]御者见此吾恐怖     神之驭者将问尔
此诸人等堕灰河     诸人究竟犯何恶」

三三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予知是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三四

「人世强者欺弱者     害之恼之更为恶
彼等生恶无法业     此诸人等堕灰河」

如斯摩多梨答彼询问而王见灰河地狱已毕彼不再见彼地狱驱车前进而此次则示现犬之啮食之处王见此恐怖战栗而讯问彼即为作答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三五

「黑色杂色之鹫犬     大鸦之群亦贪食
御者见此吾恐怖     神之驭者将问尔
大鸦贪食此人等     此诸人等犯何恶」

三六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予知是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三七

「贪婪鄙吝此人等     谗谤沙门婆罗门
害之恼之更为恶     彼等生恶无法业
死后生入恶狗道     大鸦贪食此人等」

[P.107]三八

焰包地上跄踉者     赤热铁棒被打叩
御者见此吾恐怖     神之驭者将问尔
铁棒打卧此人等     究竟彼等犯何恶」

三九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予知是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四〇

「彼等人世更行恶     作恶无分男与女
害之恼之更为恶     彼等生恶无法业
〔死后生入此地狱〕     今被铁棒打卧地」

四一

「他者人等坠火坑     全身焦烂呻吟泣
[P.108]御者见此吾恐怖     神之驭者将问尔
此诸人等坠火坑     究竟彼等犯何恶」

四二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予知是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四三

「合作求财此人等     作证债务使无效
人王彼等欺人眼     彼等生恶无法业
〔死后生入此地狱〕     坠入火坑成呻吟」

四四

「火燃身焦为焰包     吾见赤铜大釜烧
御者见此吾恐怖     神之驭者将问尔
此诸人等落铜釜     究竟彼等犯何恶」

四五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予知是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四六

「有德沙门婆罗门     害之恼之更为恶
彼等生恶无法业     倒身落入赤铜釜」

[P.109]四七

「捵拔其首又扭曲     浸沸烧者热汤中
御者见此吾恐怖     神之驭者将问尔
头破摧卧滚釜中     究竟彼等犯何恶」

四八

神之驭者摩多利     彼被询问说明斯
予知此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四九

「彼等人世更为恶     捕获诸鸟紧勒首
人王彼更害人群     彼等生恶无法业
〔死后生入此地狱〕     头破摧卧滚釜中」

五〇

「岸边不深水又丰     渡津更善此河流
热火焦烧将饮水     将饮之水成谷壳

五一

御者见此吾恐怖     神之驭者将问尔
将饮之水成谷壳     究竟彼等犯何恶」

[P.110]五二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予知此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五三

「清净谷类混谷壳     不正之事与买者
今斯热火焦乾喉     将饮之水成谷壳」

五四

「以箭或剑并用枪     穿刺两脇哀声唤
御者见此吾恐怖     神之驭者将问尔
以剑刺卧此人等     究竟彼等犯何恶」

五五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予知此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五六

「彼等人世无礼行     盗取人物立生计
谷类财货与金银     牛马水牛与羊类
彼等生恶无法业     为剑刺卧此人等」

[P.111]五七

「或者头首被缚捆     将身拆散被堆积
御者见此吾恐怖     神之驭者将问尔
此等人体堆积卧     究竟彼等犯何恶」

五八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五九

屠羊屠猪捕鱼者     牛马水牛与羊类
横被屠宰列屠肆     彼等生恶无法业
〔死后生入此地狱〕     拆体积卧此人等」

六〇

「此为充满粪尿池     恶臭不洁腐杇殠
饥渴不堪人食此     御者见此吾恐怖
神之驭者将问尔     此诸人等食粪尿
〔死后生入此地狱〕     究竟彼等犯何恶」

六一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予知此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六二

「执行刑法虐待友     常为嗔念耽杀人
[P.112]彼等生恶无法业     害友愚人粪尿食」

六三

「此池充满血与脓     恶臭不洁腐杇殠
热火焦烧人食此     御者见此吾恐怖
神之驭者将问尔     此诸人等食血脓
〔死后生入此地狱〕     究竟彼等犯何恶」

六四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予知此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六五

「彼等在世杀父母     及杀应供重罪者
彼等生恶无法业     今食血脓此人等」

六六

「如以百鎗坏之盾     汝见以鈎刺其舌
[P.113]恰如投鱼地上颤     出痰叫唤何缘故

六七

御者见此吾恐怖     神之驭者将问尔
此诸人等咽钩卧     究竟彼等犯何恶」

六八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予知此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六九

「此诸人等来市场     无视以值正买卖
贪财枉法弄奸策     隐蔽行如鈎鱼鈎

七〇

随从自所为之业     奸策诚然无逃处
彼等生恶无法业     今咽鈎卧此人等」

七一

「身体被割此女等     彼女叫唤泣伸腕
满身血污涂秽脓     有如屠家拆解牛
女等常被埋地下     上身出地火包熔」

[P.114]七二

御者见此吾恐怖     神之驭者将问尔
「被埋地中此人等     上身出地火包熔
〔死后生入此地狱〕     究竟彼等犯何恶」

七三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七四

「彼女人世贵家生     多为不正不善行
弃主而去为奸妇     爱乐之故他家行
此等诸女乐于世     上身出地火包熔」

七五

「如何或者足被捉     脚上头下坠火坑
御者见此吾恐怖     神之驭者将问尔
[P.115]此诸人等坠火坑     究竟彼等犯何恶」

七六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七七

「彼等人世行无礼     征服他人之少妻
斯者夺取优财物     脚上头下坠火坑

七八

彼等彼处几多年     倍尝苦患入地狱
自为之业随顺者     恶业诚然无逃处
彼等恶生无法业     今此人等坠火坑」

驭者摩多梨如是云毕地狱亦即不见更驱车前进使见怀邪见者之苦地狱而彼仍被询问加以说明

七九

「此等高低数多样     地狱中见可怖者
御者见此吾恐布     神之驭者将问尔
彼等受苦甚强烈     酷锐苦患今受之
〔死后生入此地狱〕     究竟彼等犯何恶」

八〇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恶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八一

「彼等人世怀邪见     赖此作恶彼等愚
[P.116]己引他人入邪见     数多生恶怀邪思
彼等受苦甚强烈     酷锐苦患今受之」

在神之世界诸神眺望王之到来群集坐于善法会堂帝释自思「究竟为何摩多梨迎迟」彼熟考得见知有如斯之理由「摩多梨可显示为卓越之使者『大王如是云说地狱是苦』彼乃教示地狱之道然而尼弥王命尽之前虽然前往但亦不能到著全部地狱所未现之处」于是天帝疾向一神遣命「急遽伴王前来」彼急往告知摩多梨闻言云事不宜迟四方诸狱一次使王得见而唱偈言

八二

大王尔速见     恶业者住家
在家无法者     趣不德之国
王仙速赴会     诸神之王前

如斯云毕摩多梨驱车向神之世界方向前进王往神之世界首先第一所见之物——有十二由旬用摩尼珠与黄金所作之圆形屋顶以一切之饰物装饰具有园池[P.117]采取劫树围绕此乃女神比罗尼之天上宫殿而此女神坐于高层建筑物中之寝床上有千人之天女围绕显示开窗眺望之姿——王问摩多梨唱偈彼亦又向王说明

八三

「天宫见有五圆盖     床之正中饰华鬘
唯一女神彼处坐     示现大小之神力

八四

御者见此吾欢喜     神之驭者将问尔
天宫快乐得天身     彼女究作如何善」

八五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福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八六

「汝闻彼女在世时     生为婆罗门之婢
有客适时来乞食     如母见子女每喜
彼女有德不惜物     而今快乐生天宫」

[P.118]如此云毕摩多梨驱车前进示现苏那奠那神之七处黄金之宫殿王见此天宫及彼神之庄严询彼之前业摩多梨又对此回答

八七

「高耸七天宫     映照辉光明
彼神威力大     一切严粧饰
彼神女群随     游步遍边区

八八

御者见此吾欢喜     神之驭者将问尔
天宫快乐得天身     生前彼作如何善」

八九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福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九〇

「苏那奠那彼居士     彼为布施行之人
彼为出家之人等     曾造七处之住居

九一

住于彼处出家者     彼均施舍以敬待
或施衣服与食物     或施寝具点火具
向此诸人行正行     彼以净心作布施

九二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或亦又于其他日     具守八戒无改移

九三

常常住于布萨行     严守诸戒不达犯
彼男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乐生天宫」

[P.119]彼如此语苏那殿那之前业后更驱车前进见水晶之宫殿——其高二十五由旬七宝所造之柱具有不知几百为几百之高层建筑物所装饰为铃铎鸣响之网所围绕金银之幢柱高高建立又有种种花彩之苑林所装饰具有快乐之莲池为奏巧妙歌曲之天女等所围绕——王见彼天宫询问彼天女等之前业摩多梨向彼回答

九四

「天宫水晶成     造立善映照
中有美女群     优美高阁集
饮食与歌舞     二者皆共具

九五

御者见此吾欢喜     神之驭者将问尔
天宫快乐得天身     彼女究为如何善」

九六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福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九七

「此处此世彼女等     布施持戒优婆夷
彼等心中常清净     布萨不怠立真理
女等有德不惜物     快乐今世生天宫」

更又驱车前进见一摩尼珠之宫殿安全高耸立于平坦之地上恰如摩尼珠之山相互辉映而立之状闻神歌与音乐由数多之诸神围绕——见此天宫王询问彼等诸神之作业摩多梨回答

[P.120]九八

「天宫琉璃成     造立善映照
配置具好地     均整被计量

九九

大鼓小鼓呜     歌舞奏伎乐
天音响快耳     音色使心乐

一〇〇

实吾闻斯响     如斯美物音
昔尝吾不知     未见亦未闻

一〇一

御者见此吾欢喜     神之驭者将问尔
天宫快乐得天身     彼等究作如何善」

一〇二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福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〇三

「彼等诸人在此世     布施守戒优婆塞
或修苑林与井户     开辟给水道几条

一〇四

高洁之人应供者     更对此等与尊敬
或施衣服与食物     坐卧之具必需品

一〇五

向此诸人行正行     彼以净心作布施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一〇六

或亦又于其他日     具守八戒无改移
常常住于布萨行     严守诸戒不违犯
彼等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乐生天宫」

如斯向王语彼等之前业后更驱车前进又见其他之水晶宫殿——为数多之高层建筑物所庄严由种种之花遮蔽优美诸树装饰流水不浊之河环绕岸上种种之[P.121]鸟啭呜天女之群围绕一有福德者之家——王见此天宫询问彼之前业摩多梨对此言说

一〇七

「天宫水晶成     造立善映照
美丽天女群     优美高阁集

一〇八

饮食与歌舞     二者皆共具
河流围绕岸     种种花树生

一〇九

御者见此吾欢喜     神之驭者将问尔
天宫快乐得天身     彼者究作如何善」

一一〇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福业界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一一

「彼在金毘罗之市     彼为居士成施主
或修苑林及水井     开辟给水道几条

一一二

高洁之人应供者     更对此等与尊敬
或施衣服与食物     坐卧之具必需品

一一三

向此诸人行正行     彼以净心作布施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或亦又于其他日     具守八戒无改移

一一四

常常住于布萨行     严守诸戒不违犯
彼男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乐生天宫」

如此向王语前业后更驱车前进又见其他水晶之宫殿比较前之天宫只多为种种之花与果物所被数多之树木丛生——王见此天宫询问具此幸福神之前业摩多梨答此

一一五

「天宫成水晶     造立善映照
美丽天女群     优美高阁集

[P.122]一一六

饮食与歌舞     二者皆共具
河流围绕岸     种种花树生

一一七

罗阇那树劫比他     庵婆娑罗阎浮树
镇头迦与毘雅罗     此诸多树常结果

一一八

御者见此吾欢喜     神之驭者将问尔
天宫快乐得天身     彼者究为如何善」

一一九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福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二〇

「彼在弥𫄨罗之市     彼为居士成施主
或修苑林与水井     开辟给水道几条

一二一

高洁之人应供者     更对此等与尊敬
或施衣服与食物     坐卧之具必需品

一二二

向此诸人行正行     彼以净心作布施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一二三

或亦又于其他日     具守八戒无改移
常常住于布萨行     严守诸戒不违犯
彼为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乐生天宫」

如此向王语前业后更驱车前进见与前同样之琉璃宫殿而仍询问彼处享受幸福神前业之语

一二四

「天宫琉璃成     造立善映照
配置具好地     均整被计量

一二五

大鼓小鼓鸣     歌舞奏伎乐
天音响快耳     音色使心乐

一二六

实吾闻斯响     如斯美物音
昔尝吾不知     未见亦未闻

一二七

御者见此吾欢喜     神之驭者将问尔
[P.123]天宫快乐得天身     彼者究作如何善」

一二八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福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二九

「彼在波罗奈之市     彼为居士成施主
或修苑林与水井     开辟给水道几条

一三〇

高洁之人应供者     更对此等与尊敬
或施衣服与食物     坐卧之具必需品

一三一

向此等人行正行     彼以净心作布施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一三二

或亦又于其他日     具守八戒无改移
常常住于布萨行     严守诸戒不违犯
彼为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乐生天宫」

更驱车前进见似朝日之黄金宫殿仍问住于彼处神幸福之语

一三三

「恰似升朝日     如燃大真红
天宫黄金成     彼似朝日姿

一三四

御者见此吾欢喜     神之驭者将问尔
天宫快乐得天身     彼者究作如何善」

一三五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讯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福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三六

「彼在舍卫城之市     彼为居士成施主
或修苑林与水井     开辟给水道几条

一三七

高洁之人应供者     更对此等与尊敬
或施衣服与食物     坐卧之具必需品

一三八

向此等人行正行     彼以净心作布施
第十四日十五日     及至半月第八日

一三九

或亦又于其他日     具守八戒无改移
常常住于布萨行     严守诸戒不违犯
彼为有德不惜物     今得快乐生天宫」

[P.124]如此彼对语此等八天宫时诸神之王帝释云「摩多梨太为迟慢」更疾遣其他之神摩多梨闻此言语业已不能犹豫一次使见诸多天宫而对王询问于彼处享受幸福者等之前业仍与以教示

一四〇

「数多耸立在空中     此等天宫黄金成
如在云间光闪耀     光辉映照徧大空

一四一

御者见此吾欢喜     神之驭者将问尔
天宫快乐得天身     彼等究作如何善」

一四二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福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四三

「坚确受持以净心     彼等修学诸善法
履行师尊之言论     等正觉者之教说
大王尔今之所见     为此等者之住居」

如此说示空中天宫之后出力往帝释之前继续云

一四四

大王尔已见     恶业者住家
积福业之人     尔已见住居
王仙速赴往     诸神之王前

[P.125]如此语毕驱车前进使见围绕须弥山存在之七带山——佛为说明王见此询问摩多梨之事而言曰

一四五

千头马系曳     王立神车上
于西达内海     眺见诸耸山
彼向御者问     此等云何山

如此由尼弥王所询问神之子摩多梨云

一四六

须陀苏那迦罗毘拘     伊沙陀罗由犍陀罗
尼民陀罗毘那多迦     阿沙干那巨大七山

一四七

西达内海此等山     顺次耸立诸高山
大王汝今见诸山     四大天王之住居

如此教示四天王天后更驱车前进环绕三十三天质达库达楼门使见帝释之像王见此询问摩多梨回答

一四八

「多样之形更为美     种种之色汝亲见
以虎守卫如彼状     帝释之像满威严

[P.126]一四九

御者见此吾欢喜     神之驭者将问尔
实则此门如何呼     吾今问尔请答吾」

一五〇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福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一五一

「此为神王之入口     质达库达被称呼
须陀罗那之山顶     此城门位有光辉

一五二

多样之形更为美     种种之色汝亲见
以虎守卫如彼状     帝释之像满威严
王仙请由此门入     请汝进入无秽地」

摩多梨如斯云毕使王入于诸神都城之中——于是作如下之言

一五三

「千头马系曳     王立神车上
大王驱车见     诸神集会堂」

王立于神马车之上更进而认別善法会堂彼询问摩多梨对此加以说明

一五四

「恰如秋日之苍穹     如见绀碧之色彩
此天宫由琉璃成     彼亦拟似之姿容

一五五

御者见此吾欢喜     神之驭者将问尔
实则此宫如何呼     吾今问尔请答吾」

一五六

神之驭者摩多梨     彼被询问说明斯
吾知此为福业果     然尚未能教彼知

[P.127]一五七

「善法被言苏丹玛     见此会堂之外观
琉璃之美多彩色     造立更为善木支

一五八

更为善作八角柱     一切皆为琉璃造
彼处皆为三天神     中以帝释为上首

一五九

继思人天诸神事     而今彼等在共坐
王仙请由此处入     诸神对尔将满悦」

诸神坐而眺望彼王之来诸神闻王来手中持天之香料香水及花向质达库达楼门之处往迎而供养香等导王入善法会堂王由车降下入会堂之中诸神劝彼就坐帝释亦劝王就座且以爱乐之态行止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六〇

乍见彼王来     诸神出欢迎
「大王汝善来     尚未将欢待
王仙汝请进     神王之前坐」

一六一

帝释致欢迎     弥𫄨罗之主
座席与爱乐     婆娑婆劝进

一六二

「吾之住居尔统世     尔之到来亦善哉
一切爱乐皆完具     此之天上且暂住
此非人世之爱乐     此为三天所享受」

如此王由帝释劝受爱乐而答谢云

一六三

恰似请得乘天舆     如同冀望获财物
由此将能得幸福     此为依据他人施

[P.128]一六四

吾将不求他人施     依据他人得幸福
自求积德有幸福     此吾特异之财物

一六五

如是吾行于人世     数多善事吾将行
或以静住行布施     或依摄根持诸戒
如此诸行有幸福     坚持将无后悔生

如是摩诃萨向诸神以美妙之声说法彼继续说法依人世之计算滞在七日之间使诸神欢喜彼于诸神真实之中叙述摩多梨之德状

一六六

神之驭者摩多梨     御身诚多数不尽
世间人行善恶业     对吾说示诸世界

于是王向帝释云「大王予欲往人间之世界」帝释吩咐「如是汝摩多梨汝伴尼弥王往弥𫄨罗」「谨遵台命」彼即准备车辆王与诸神之群交互为告別礼后与诸神告別乘车摩多梨驱车向东方到达弥𫄨罗诸人望见神车喜云「我等之王归来」摩多梨右绕弥𫄨罗市后由彼之窗处降下向摩诃萨云「大王予归矣」彼告別后归往自己之住居诸人围绕彼王询问「诸神世界为如何者」王即叙述诸神及诸神王帝释之幸福使听闻后云「汝等积累布施等福业如此则再生于诸神之世界[P.129]而为诸人说法其后彼由理发人告以彼生白发时拔去白发授与理发人优良之村自己希望出家使王子继承治国于是王子询问「父王何故欲出家耶」于是彼语前偈「吾之头诸发白发赍来老死神之使现为吾出家时」彼如先王等出家住此庵婆园而修四梵住再生梵天界

佛为说明彼出家之事唱最后之偈

一六七

毘提诃国弥𫄨罗     尼弥王事斯云终
彼行数多之布施     自制持戒得其德

然而继续之王子伽拉罗佳那迦破其系嗣而不出家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云「汝等比丘彼非只为今者前生如来亦敢行大出离事」佛作本生之今昔结语「尔时之帝释是阿那律摩多梨是阿难八万四千之诸王佛之是随从人等而尼弥王则是我也

五四二 康达哈罗司祭官本生谭

〔菩萨=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耆阇崛山时对提婆达多所作之谈话彼事演出教团破坏之章彼由出家至频毘娑罗王之死其演出之事乃众所周知

但提婆达多于王被杀后往阿阇世之处云「大王贵君之希望终于达到然予之希望尚未到达」「尊者究竟为何希望耶」「杀害十力尊予成为佛之事」「然则我等宜如何为之为」「请王集合射手」「尊者予敬知如命」王于瞬间集合射手[P.130]五百人由其中选出三十一人王云「如长老之言为之」将彼等遣送至提婆达多之前彼向其中最优秀者云「沙门瞿昙住耆阇崛多彼于昼居如此如此时间经行汝等往彼处以涂毒之箭射彼而其生命亡故可通行如此如此之道路归来」彼派遣后于其道上使二人之射手站立云「于汝等站立之道上必有一人之男前来如此则夺取彼者之生命可由如此如此之道路归来」于其道上使四人站立而又云「汝等站立之道上必有二人之男前来汝等夺取彼二人之生命可由如此如此之道路归来」于其道上使八人站立而又云「汝等站立之道上必有四人之男前来汝等夺取彼者等之生命可由如此如此之道路归来」于其路上置十六人而又云「汝等站立之场所必有八人之男前来夺取彼者等之生命而须由如此如此之道路归来」彼何以如斯之状而为耶乃为隐蔽自己所作之行为于是彼射手之首领左腰佩剑背上结著箭筒手持牡羊角所作之大弓彼来至如来所在之处而只思「速射」取弓搭箭拉满扬起欲射然彼不能射放全身僵硬完全成为被压溃之状彼一面如受死之威胁而立佛见此而以美妙之音声而言曰「汝勿恐怖可由此道路归来」彼于瞬间放下凶器压低其头于世尊足下云「予完全为一愚人迷者不善人之所为尊者予犯罪恶予不知贵君之德依提婆达多之言欲来夺取贵君之生命伏乞尊者赦我」彼请求宽恕坐于傍侧于是佛向彼说示真理使彼获得预流果佛言「吾友由提婆达多所教之道不通可由其他之道而行」佛遣送彼离去之后由经行处下行坐于某树之根元处如是其他二人因彼射手尚未归来「究竟彼为何故」彼等逆道前行见出十力世尊近前为礼后坐于傍侧佛向二人说示真理使彼等获得预流果而佛言「吾友提婆达多所说之道不通可行此道」佛遣彼等归去如此情状其他人等亦均前来坐定皆使得预流果由其他之道遣送而归如是[P.131]彼最初归来之射手行近提婆达多告云「提婆达多尊者予不能夺取等正觉者之生命彼之世尊有大神力有大威力」其他诸人等全部云「予等依等正觉者之恩荫得以救助予等之生命」而彼等均在佛前出家达阿罗汉位

此事件比丘众彼此皆知比丘等集合于法堂开始谈话「诸法友等实际提婆达多对如来一人怀有害意为此企图欲杀多人然彼人等依佛之恩荫得救助生命」于是佛出现而问曰「汝等比丘汝等共同而坐互为何语耶」「如是如是」「汝等比丘彼不限于今生前生提婆达多因唯对我一人害意而企图欲取得诸人之生命」于是佛言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此波罗奈被呼为布泊瓦提彼处为瓦萨瓦提王之子艾迦王统治其子战达罗王子在副王之位康达哈罗婆罗门为司祭官因彼向王有俗事与教圣法之差役王思彼为贤者使坐负法廷之责然彼因贿赂而成为财富之人彼受赠贿赂以非业主使为业主将所有主判决为非所有主如是某日一男因裁判败诉忿忿不平由法廷出来彼见到正欲向王问候奉伺出發前往之战达罗王子彼向王子足前投身作礼「汝有何故」「康达哈罗司祭在法廷夺物为生王子予虽行彼贿赂但被败诉」「汝勿忧心」战达罗王子如是对彼安慰伴彼往法廷将系争之物交付原所有主诸人大声扬声喝采国王闻知此事询问「此为何物之音耶」答云「战达罗王子将康达哈罗不正之裁判事件与以正当之裁判因此而有喝采之音声」王闻此于王子前来问候站立时问曰「汝认真裁判一事耶」「唯然大王」「若然今后汝为处理裁判者」如是云已将法廷与王子康达哈罗之收入杜绝彼尔来对王子心怀怨恨而窥伺机会而彼王暗愚乃无信仰之人某日晨朝彼在梦[P.132]中见有楼门美丽之装饰城壁用七宝制造有六十由旬之广通有黄金之大道为高千由旬之皮阇延多宫殿等建筑物所庄严有心神愉快之难陀那林等苑林具有心神愉快之难陀池等莲池诸神群集于其处——彼见此三十三天之世界彼思「康达哈罗阿阇梨来时予询往诸神世界之道请彼教导可往诸神之世界」康达哈罗晨朝入王宫来询问王安眠与否于是王与彼椅子坐后發问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布哈瓦提市     惨忍艾迦王
卑劣司祭官     婆罗门族出
堪达哈拉名     愚王询问彼

「指示天之道     尔对法律优
善趣积福业     语赴彼之道」

然此问因一切知之佛与彼之弟子等皆不在只可询问菩萨然此王恰如七日间之迷道者向半月程迷道之其他人询问同样彼向康达哈罗询问康达哈罗思考「今正为得见自己之敌与之对决之时予将使战达罗王子到达死地以达自己之愿望」于是告王唱第三之偈

过多布施不杀者     吾王使彼等到死
如斯始得积福业     人人将得赴善趣

王再询问此问答之意义

过多布施为何物     世之不杀有谁人
实汝将彼示知吾     吾将牺牲布施祭

[P.133]彼对此解明

吾王可为牺牲祭     后妃豪商王子等
血统优良四牡牛     各为四组牺牲祭

如此之说明彼王询问至诸神世界之道而彼则教以向地狱之道彼如是思「若自己仅使王捕战达罗王子一人则曝露心怀害意」彼将王子放入许多诸人之中然诸人传闻得其语宫殿中之女等恐怖战栗大声张扬

佛为说明此事唱偈云

可杀王子后妃等     如斯宫女等耳闻
一种畏怖呼叫声     更高举扬齐声唤

王之一家一切恰如世界终了为吹风击打娑罗树林之状彼婆罗门向王云「大王究竟能行杀生牺牲祭耶抑或不能耶」「是何言耶阿阇梨牺牲祭乃使予往神之世界」「大王心怯意志薄弱之人等不能为杀生牺牲祭请王集合所有被牺牲者予可在牺牲之穴为之」如此彼率自己必要之军队由市内出發挖掘牺牲之穴使穴底平坦然后围起四周围绕——何故如此为虑及正直之沙门婆罗门前来妨害围起牺牲之穴四周围绕之事乃依昔日之婆罗门所试行之事一方[P.134]王使人呼唤云「予杀王子王女后妃等以供牺牲往神之世界汝等前往向彼等申述使闻此由皆将彼等伴来此处」于是而为伴使王子前来而说偈

汝等往语王子等     战达罗与苏梨耶
还有婆陀先苏拉     积累福业为牺牲

诸人先往战达罗王子之处云「王子贵君之父王杀贵君欲令往神之世界为捕贵君而派遣我等」「吾王从谁之言使自己被捕」「康达哈罗之言王子」「彼只使捕自己耶抑有其他之人耶」「其他之人亦被捕捉每四人为奉献牺牲」王子自思「按彼对其他诸人并无害意彼在法廷因不能夺物而对自己一人兴起害意而欲使杀多人因此自己面见父王使诸人得到解放乃自己之义务」因此向诸人云「如是依父王之言而为」诸人伴彼立于王宫宫廷之傍侧其他一组之三人亦一同伴来置于同处后向王申述「大王予等伴王子前来」王闻彼等之言云「此次伴予之女等前来向王子等之处安置」唱次之偈

乌婆赛尼王女等     拘耆罗与姆第陀
更有难陀吾王女     为作牺牲积福德

诸人云「如王所云」前往彼女等处而伴悲叹之王女等来置于兄弟等之居处王更为捕捉自己宠爱之夫人等唱次之偈

艾迦婆提毘阇耶     凯西尼与苏难多
优美相具彼女等     为作牺牲积福德

[P.135]诸人伴悲叹之彼女等来置于王子等之居处于是王为使伴四豪商来唱次之偈

一〇

喷那姆迦商主等     跋提长者辛伽罗
更有商主瓦兹大     为作牺牲积福德

王之臣下等往伴彼等前来——王捕捉王子与后妃之时都中人等无人言语然而豪商之家广结亲戚关系于彼四人被捕都中起大骚动彼等云「国王杀豪商等作奉献牺牲我等不能见而沉默」于是围绕豪商等与亲族之一团共同拥向王宫而受亲戚包围之彼等豪商向王求乞自己之生命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一

同来妻子等围绕     彼商主等彼处云
「大王吾等有髻者     或为奴仆换取命」

彼等虽如此求乞生命亦未能得到许可王之家臣等退去其他诸人只将捕捉四人使坐于王子等之居处王更为使伴象等来發出命令

一二

阿巴扬迦拉     拉迦吉利象
瓦鲁纳旦陀     第四阿周陀
速疾伴牵来     将为牺牲祭

一三

良马只尸一     苏蓝姆迦二
富兰那迦三     温达迦马四
速疾伴牵来     将为牺牲祭

[P.136]一四

家畜之上首     牡牛牝牛主
彼等侍伴吾     将为牺牲祭

一五

其他皆准备     阳出将牲祭
可告王子等     今宵尚可乐

一六

此等依时计     阳出将牲祭
速语王子等     今为最后夜

彼王之两亲尚在存命于世于是诸人往彼处告知母后云「母后贵女之子将杀妻子以供牺牲」彼女闻此云「是为何言」两手抚胸悲痛而来向王询问「汝真如此行牺牲祭耶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七

母泣御所来     向彼云此事
「汝以四王子     将行牺牲耶」

王云

一八

战达罗之被杀时     一切吾子将失去
吾以子等为牲祭     天上吾将往善趣

于是彼母云

一九

吾子汝勿信斯语     牺牲子等非善趣
彼为堕落地狱道     汝将不能到天道

[P.137]二〇

憍陈如多行布施     勿害〔一切〕诸有情
此为天道往善趣     牺牲子等不得道

王云

二一

吾以阿阇梨之言     杀战达罗苏梨耶
难失子等牺牲祭     天道吾将往善趣

因此彼母因彼不能听入彼母之言而归还其父闻其始终而来询问

佛为说此事而言曰

二二

其父瓦萨瓦提至     向己嫡出之子云
「吾子汝以四王子     将行牺牲之祭耶」

王云

二三

战达罗之被杀时     一切吾子将失去
吾以子等为牲祭     天上吾将往善趣

于是父向彼云

二四

吾子汝勿信斯语     牺牲子等非善趣
彼为堕落地狱道     汝将不能到天道

二五

憍陈如多行布施     勿害一切诸有情
此为天道往善趣     牺牲子等不得道

王云

二六

吾以阿阇梨之言     杀战达罗苏梨耶
难失子等牺牲祭     天道吾将往善趣

于是父又云

[P.138]二七

憍陈如多行布施     勿害一切诸有情
尔为子等所围绕     能护王位与国土

彼亦仍不能听入父之言语如是战达罗王子自思「如此多人受苦实只因自己一人之故而起自己必须请求父王使此等多人由死之苦中逃出」彼与王商议云

二八

大王请勿杀吾等     送与司祭为奴仆
虽用锁缚吾等足     象马吾等将看守

二九

大王请勿杀吾等     送与司祭为奴仆
虽用锁缚吾等足     象之粪尿吾等扫

三〇

大王请勿杀吾等     送与司祭为奴仆
虽用锁缚吾等足     马之粪尿吾等扫

三一

大王请勿杀吾等     与欲之人为奴仆
虽然由国将逐出     吾等将为乞食行

王闻王子种种悲叹之语心脏顿呈张裂之状眼泪充满云「任谁均将不能杀自己之子神之世界对予又何为乎」王云使彼等全部解放

三二

彼等哭泣惜生命     实为对吾将生苦
迅速解放吾子等     牺牲子等吾何为

诸人闻王之此言由王子开始乃至一切鸟类之生物均与以解放一方康达哈[P.139]罗司祭正在牺牲穴之处进行准备尔时有一男人前来向彼云「喂心黑之康达哈罗王子等均已被解放贵君可杀自己之子用其喉血为牺牲祭」彼闻此言「王为何事」彼至急前来向王云

三三

吾尝闻尔言     遂行难行事
牺牲之准备     如何汝扰乱

三四

诸人往善趣     将为牺牲祭
如斯牺牲人     喜者大牺牲

暗愚之王又采纳此發怒司祭之言以唯彼为知正法者再将王子等逮捕于是战达罗王子向父王教示云

三五

彼婆罗门如何人     尝为吾等祝福者
大王牺牲无理由     彼使汝杀吾等耶

三六

尝于吾等幼年时     不杀不斩于吾等
吾等今为青壮者     吾父无辜杀吾等

三七

坐乘象背跨马背     大王吾等武具严
或于战斗励吾等     吾等如为勇健者
护卫王位与国土     不能供为牺牲者

三八

边地森林有扰乱     派遣争战如吾等
然无理由无根据     吾父将欲杀吾等

三九

草之巢中有善鸟     善作彼处有住居
彼鸟宠爱有子鸟     大王汝将善杀耶

[P.140]四〇

司祭不能杀吾等     王勿寄彼以信赖
彼实无间思杀吾     大王不久将杀尔

四一

良村都市与财物     大王诸王将授与
彼等受取优赐物     彼等食尽诸王家

四二

彼等如斯食尽者     希冀成为将害者
大凡背恩之彼等     大王是等婆罗门

四三

大王请勿杀吾等     送与司祭为奴仆
虽用锁缚吾等足     象马吾等将看守

四四

大王请勿杀吾等     送与司祭为奴仆
虽用锁缚吾等足     象之粪尿吾等扫

四五

大王请勿杀吾等     送与司祭为奴仆
虽用锁缚吾等足     马之粪尿吾等扫

四六

大王请勿杀吾等     与欲之人为奴仆
虽然由国将逐出     吾等将为乞食行

[P.141]王闻王子悲叹之言伤叹而云

四七

彼等哭泣惜生命     实为对吾将生苦
迅速解放吾子等     牺牲子等吾何为

唱此偈毕再行解放康达哈罗又复来此

四八

吾尝闻尔言     遂行难行事
牺牲之准备     如何汝扰乱

四九

诸人往善趣     将为牺牲祭
如斯牺牲人     喜者大牺牲

又如斯言而被捕王子向王诉言

五〇

若以己子奉牺牲     死后将到天上耶
婆罗门先牺牲祭     其后王再祭牺牲

五一

若以己子奉牺牲     死后将到天上耶
康达哈罗己子等     请先作为牺牲祭

五二

既知如斯往天界     康达哈罗不杀子
如何不杀其亲族     乃至自己亦不死

五三

人行杀人入地狱     牺牲祭者使祭者
牺牲之人既如是     喜者大牺牲亦然

王子虽继如斯语但不能使其父王听取自己之言辞彼向围绕国王而立之家臣者云

[P.142]五四

此世宠子者     商主与家妇
未向王唤耶     勿杀嫡出子

五五

此世宠子者     商主与家妇
未向王唤耶     勿杀其产子

五六

为王为国人     常冀彼幸福
国人谁为吾     向王宣嫌恶

王子虽如此云但无任何一人發言于是王子向自己之夫人等使其發愿云

五七

速行吾家之妇等     语请父王与司祭
希冀实似如狮子     勿杀无罪等王子

五八

速行吾家之妇等     语请父王与司祭
对一切人怀慈念     希冀勿杀王子等

彼女等往为王子等乞求生命然王不作回顾于是已成无助之王子悲叹而言曰

五九

终吾之一生     作车之一族
贱族扫粪秽     或为竹细工
若然今日事     王不杀吾等

王子如斯云毕再遣夫人等云

六〇

一切诸女可往行     主君司祭之足前
投身可向彼等语     不见吾等有罪愆

[P.143]六一

一切诸女可往行     主君司祭之足前
投身可向彼等语     吾等如何害王身

如是战达罗王子之妹世罗王女悲痛不堪投身父王之足前哭泣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六二

伴去见诸兄     悲叹女世罗
「为父冀天国     实将行牲祭」

然王不能听入彼女之言于是战达罗王子之子瓦苏罗见父之苦继续于祖父之足前哭泣「祖父愿汝保得父王之生命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六三

辗转瓦苏罗     来王眼前云
勿杀吾等父     吾等幼未成

王闻其悲叹之言心脏张裂之状满眼含泪曲身抱起其孙「汝安心予放汝父」王唱偈云

六四

瓦苏罗尔见汝父     此时战达罗王子
彼在宫内悲叹息     尔实对吾将生苦
速行解放吾子等     牺牲子等吾何为

然而康达哈罗再度前来云

六五

吾尝闻尔言     遂行难行事
牺牲之准备     如何尔扰乱

[P.144]六六

诸人往善趣     将为牺牲祭
如斯牺牲人     喜大牺牲者

王为暗愚又从其言逮捕王子等然康达哈罗自思「此王心弱之人某时拘捕某时解放此次又听儿童之言放王子等因此先伴此王往牺牲之穴」于是向王请来彼处而唱偈

六七

牺牲之祭一切宝     艾迦王离尔宫殿
吾王前往牺牲穴     尔到天上将享乐

于是彼强制引伴菩萨来至牺牲之穴时宫女等结为一体出發前来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六八

年少此等七百女     彼羌达迦夫人等
扰乱发髻哭泣叫     尾随前来彼之道

六九

鸡陀那园天空样     其他女等跟随来
扰乱发髻哭泣叫     尾随前来彼之道

如是彼女等续有悲叹

七〇

著清迦尸衣     涂香涂耳环
战达罗王子     苏梨耶等同
为王作牺牲     被牵往穴行

七一

著清迦尸衣     涂香涂耳环
战达罗王子     苏梨耶等同
心痛与其母     被牵往穴行

七二

著清迦尸衣     涂香涂耳环
战达罗王子     苏梨耶等同
心痛与诸人     被牵往穴行

七三

居食美味肉     侍者善洗浴
涂香涂耳环     王子乐天年
为王作牺牲     被牵往穴行

[P.145]七四

尝跨优象背     徒步者后随
今日四王子     徒步往穴行

七五

尝跨优马背     徒步者后随
今日四王子     徒步往穴行

七六

尝乘优美车     徒步者后随
今日四王子     徒步往穴行

七七

尝著辉装具     骏足马乘行
今日四王子     徒步往穴行

彼女等如是悲泣之时诸人将菩萨等由市内牵出而行都中起大骚动诸人由市内开始出城一时多人出發之状城门十分拥塞不堪行进彼婆罗门见此诸多人众「将起何变故亦未可知」于是将城门紧闭诸人不能出城——由城门内侧近处有王苑——众人在其前大声哭泣叫唤鸟群为此大声所骚扰均飞往空中诸人向彼鸟说起悲叹之语

七八

诸鸟若将欲食肉     布泊瓦提东方飞
彼处艾迦王心乱     以四子等奉牺牲

七九

诸鸟若将欲食肉     布泊瓦提东方飞
彼处艾迦王心乱     以四王女奉牺牲

八〇

诸鸟若将欲食肉     布泊瓦提东方飞
彼处艾迦王心乱     以四后妃奉牺牲

八一

诸鸟若将欲食肉     布泊瓦提东方飞
彼处艾迦王心乱     四人商主奉牺牲

[P.146]八二

诸鸟若将欲食肉     布泊瓦提东方飞
彼处艾迦王心乱     以四头象奉牺牲

八三

诸鸟若将欲食肉     布泊瓦提东方飞
彼处艾迦王心乱     以四头马奉牺牲

八四

诸鸟若将欲食肉     布泊瓦提东方飞
彼处艾迦王心乱     四头牡牛奉牺牲

八五

诸鸟若将欲食肉     布泊瓦提东方飞
彼处艾迦王心乱     一切四组奉牺牲

如是在彼场处诸人悲叹之后菩萨往彼住居之处右绕宫殿不断眺望后宫高阁及苑囿等以偈悲叹叙述云

八六

实则此为彼宫殿     更为快乐彼后宫
今此四人贵子等     牵往墓穴将被杀

八七

实则此为彼高阁     花鬘多撒黄金造
今此四人贵子等     牵往墓穴将被杀

八八

实则此为彼苑囿     任何季节美花放
今此四人贵子等     牵往墓穴将被杀

八九

实此阿输迦树林     任何季节美花放
今此四人贵子等     牵往墓穴将被杀

九〇

实此伽尼伽拉林     任何季节美花放
今此四人贵子等     牵往墓穴将被杀

九一

实此波咤罗树林     任何季节美花放
今此四人贵子等     牵往墓穴将被杀

九二

实此庵婆之树林     任何季节美花放
今此四人贵子等     牵往墓穴将被杀

[P.147]九三

实则此为彼莲池     上为红白莲华被
还有舟船黄金造     花纽色美更心欢
今此四人贵子等     牵往墓穴将被杀

彼于此场所悲叹后诸人更近至象之小屋等云

九四

实则此为彼象宝     伊罗婆那强靭牙
今此四人贵子等     牵往墓穴将被杀

九五

实则此为彼马宝     唯一快速马宝蹄
今此四人贵子等     牵往墓穴将被杀

九六

此为彼之骏马车     如舍罗鸟出好音
车宝光辉饰美饰     难陀那园天人样
车上贵子等光辉     而今已然不复见
今此四人贵子等     牵往墓穴将被杀

九七

黄金色美实如何     此等之身涂栴檀
迷王以此四人子     将为奉献作牺牲

九八

黄金色美实如何     此等之身涂栴檀
迷王以此四王女     将为奉献作牺牲

九九

黄金色美为如何     此等之身涂栴檀
迷王以此四后妃     将为奉献作牺牲

一〇〇

黄金色美为如何     此等之身涂栴檀
迷王以此四商主     将为奉献作牺牲

一〇一

恰如空虚之村市     又如无人之森林
布泊瓦提成斯果     战达罗等牺牲时

[P.148]诸多之人不能向城外出在市内到处巡回行走悲叹最后伴随菩萨往牺牲之穴处于是彼母乔答弥后妃向王之足前投身悲叹云「大王请与予之生命以救王子

一〇二

杀生为狂者     吾将涂尘秽
优美战达罗     为吾生活者
若有杀彼者     大王彼将灭

一〇三

杀生为狂者     吾将涂尘秽
优美苏利耶     为吾生活者
若有杀彼者     大王彼将灭

彼女虽如此叹泣然在王前不能得任何之回答彼女云「予之王子恨贵君之事而死逝——何以王不折回」四人王子之夫人等互相拥抱叹泣而云曰

一〇四

女等已无得乐者     互为爱语相慰借
欧婆拉奇伽提雅     婆迦拉奇伽维佳
战达罗与苏梨耶     彼等之前起歌舞
轻歌曼舞心悲叹     不见彼女等较者

彼女与夫者王子等虽共同叹泣然对彼王已无何物可得听入于是彼等唱非难康达哈罗之八偈

一〇五

此吾心之悲     汝见其母到
牵杀战达罗     吾此心悲痛

[P.149]一〇六

此吾心之悲     汝见其母到
牵杀苏梨耶     吾此心悲痛

一〇七

此吾心之悲     汝见其妻到
牵杀战达罗     吾此心悲痛

一〇八

此吾心之悲     汝见其妻到
牵杀苏梨耶     吾此心悲痛

一〇九

子等与夫等     尔勿见其母
王子如狮子     尔将杀无辜

一一〇

子等与夫等     尔勿见其母
慈爱王子等     尔将杀无辜

一一一

子等与夫等     尔勿见其妻
王子如狮子     尔将杀无辜

一一二

子等与夫等     尔勿见其妻
慈爱王子等     尔将杀无辜

菩萨于牺牲之穴处向父王祈愿云

一一三

大王请勿杀吾等     送与司祭为奴仆
虽用锁缚吾等足     象马吾等将看守

一一四

大王请勿杀吾等     送与司祭为奴仆
虽用锁缚吾等足     象之粪尿吾等扫

一一五

大王请勿杀吾等     送与司祭为奴仆
虽用锁缚吾等足     马之粪尿吾等扫

一一六

大王请勿杀吾等     送与司祭为奴仆
虽然由国将逐出     吾等将为乞食行

[P.150]一一七

冀子人等虽贫穷     亦向诸神祈其子
然对妊妇望不适     实有使子无储者

一一八

一切诸人皆希冀     子等亦欲生子等
然杀吾等无理由     大王为尔作牺牲

一一九

世人尚祈储子等     吾父请勿杀吾等
以此子等甚难蓄     勿使吾等为牺牲

一二〇

世人尚祈储子等     吾父勿令杀吾等
以此渐蓄此子等     勿使吾等离別母

彼如此云但在父王之前不能得任何之回答于是仆卧母之足前涕泣云

一二一

多经苦难育尔子     吾母将失战达罗
吾今为礼尔足下     父将获给他世界

一二二

吾母迅速紧抱持     使得礼拜尔足下
吾为艾迦王牺牲     吾今将赴他世住

一二三

吾母迅速紧抱持     使得礼拜尔足下
对母继续与心痛     吾今将赴他世住

一二四

吾母迅速紧抱持     使得礼拜尔足下
对诸人等与心痛     吾今将赴他世住

[P.151]于是母续悲叹向彼语四偈

一二五

吾以莲叶冠     乔答弥子结
瞻波羊角樵     古人之习惯

一二六

身上涂涂香     最新之旃檀
善涂汝之身     辉互扈从中

一二七

汝著柔软衣     最新迦尸衣
善著汝之身     辉互扈从中

一二八

摩尼黄金饰     著与汝腕饰
腕饰善著与     辉互扈从中

此次阐达王子之第一后妃仆卧于国王之足下悲叹云

一二九

此者实非卫国耶     地主非国后嗣耶
伟大世之统治者     不起子等爱情耶

王闻此唱偈

一三〇

吾爱吾子等     尔等妻亦爱
然吾望天国     以故杀彼等

[P.152]阐达云

一三一

王请先杀吾     勿苦吾胸裂
大王尔子饰     更为美优雅

一三二

君速吾等死     王子与吾共
尔积大福报     吾等往他界

王云

一三三

阐达勿叹死     尔夫兄弟多
吾告大眼者     吾子牺牲耶
彼等往善趣     使尔将更乐

佛更语半偈

一三四(1)

阐达闻斯语     以掌叩其身

复次彼女悲叹云

一三四(2)

生命将何存     吾饮毒死果

一三五

呜呼王之善友耶     又复不见廷臣耶
嫡出之子请勿杀     心美之人将语王

一三六

呜呼王之亲族耶     又复不见善友耶
嫡出之子请勿杀     心美之人将语王

[P.153]一三七

此吾子等花纽饰     彼等手著美腕环
王以彼等牺牲祭     乔答弥子应解放

一三八

请王杀吾为百片     可为七次牺牲祭
然诸王子似狮子     无辜嫡子王勿杀

一三九

请王杀吾为百片     可为七次牺牲祭
然一切人皆有慈     无辜嫡子王勿杀

如此彼女在王前虽以此等之偈悲叹哭泣但不能得安慰彼女往菩萨之处哭泣而立于是菩萨向彼女云

「阐达予于普通生活之时汝于各处说示善言予必授与种种真珠等诸多饰物然而今日作为最后之赠物予身体所著饰之饰物悉皆赠与汝可受取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四〇

种种数多装身具     因善言语吾授汝
真珠摩尼琉璃类     此为最后赠尔物

阐达妃闻此更以九偈悲叹云

一四一

肩上尝乱放     翻转花之纽
肩上今黄色     锐剑将斩落

一四二

肩上尝美丽     翻转花之纽
肩上今黄色     锐剑将斩落

一四三

不久王子等     锐剑落肩上
吾胸不裂耶     吾坚有爱结

[P.154]一四四

著清迦尸衣     涂香涂耳环
战达罗王子     苏梨耶等同
为王作牺牲     被牵往穴行

一四五

清著迦尸衣     涂香涂耳环
战达罗王子     苏利耶等同
心痛与其母     被牵往穴行

一四六

著清迦尸衣     涂香涂耳环
战达罗王子     苏梨耶等同
心痛与人人     被牵往穴行

一四七

居食美味肉     侍者善洗浴
涂香涂耳环     王子乐天年
战达罗王子     苏梨耶等同
为王作牺牲     被牵往穴行

一四八

居食美味肉     侍者善洗浴
涂香涂耳环     王子乐天年
战达罗王子     苏梨耶等同
心痛与其母     被牵往穴行

一四九

居食美味肉     侍者善洗浴
涂香涂耳环     王子乐天年
战达罗王子     苏梨耶等同
心痛与诸人     被牵往穴行

如是彼女悲叹之间牺牲之穴一切准备终了诸人引起王子使首前屈而坐康达哈罗将黄金之钵置近其前取剑云「斩落彼首」阐达妃见此自思「对予已不作归依他处依予真实誓言之力为夫之祝福祈愿」于是合掌步行至王之家臣之间而为真实之誓言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五〇

一切准备为牺牲     战达罗坐彼之时
般遮罗女双合掌     一切扈从中步行

一五一

康达哈罗司祭官     彼实无智为恶业
吾今以此真实语     吾与吾夫将持续

一五二

不住此世非人者     夜叉部众多有存
为此前来请奉仕     吾与吾夫将持续

[P.155]一五三

此处前来有神众     而此部众多有存
吾望归依无庇护     吾愿诸神保卫吾
吾与吾夫将持续     〔吾主使吾将不败〕

诸神之王帝释闻其叹声知此始终彼持盛燃之大斧前来使王惊愕一切诸人均被解放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五四

非人彼神闻知此     扬起铁成之大斧
顿使此处起恐怖     如斯彼向彼王云

一五五

「罪深之王汝觉悟     如此汝头将不碎
汝之王子似狮子     无辜嫡子尔勿杀

一五六

罪深之王汝尝见     汝子及妻富商主
彼等无辜将被杀     何尚有甚此罪行」

一五七

康达哈罗闻此言     王见稀有此之姿
若然彼使如无罪     解除一切诸人缚

一五八

诸人之被解放时     彼时会集在彼处
人皆与彼一土块     康达哈罗被杀害

[P.156]诸人杀彼更对王亦开始欲杀然菩萨抱持父王未被杀害诸人云「此恶王之生命暂时得助然不能享有伞盖与在都城住居被为贱民使住于都城之外」而剥取王之著物使著黄色之衣物头上用郁金染色之褴褛布包裹为贱民而被逐于贱民所住之区城而參与杀家畜为牺牲祭者使为此者喜为此者皆必须堕入地狱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五九

为恶业者如堕者     一切此者堕地狱
实若常为恶业者     此处不得往善趣

彼诸人等将此二人不吉者追逐后于是准备灌顶运作使战达罗王子举行灌顶大典继承王位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六〇

诸人解放时     彼时集彼处
王之随臣等     战达罗灌顶

一六一

诸人解放时     彼时集彼处
宫女群聚集     战达罗灌顶

一六二

诸人解放时     彼时集彼处
诸神之群集     战达罗灌顶

一六三

诸人解放时     彼时集彼处
天女群聚集     战达罗灌顶

一六四

诸人解放时     彼时集彼处
王之随臣等     靡衣为喝采

一六五

诸人解放时     彼时集彼处
宫女群聚集     靡衣为喝采

一六六

诸人解放时     彼时集彼处
诸神之群集     靡之为喝采

一六七

诸人解放时     彼时集彼处
天女群聚集     靡衣为喝采

一六八

诸人解放时     数多种姓喜
喜彼入都城     举扬欢呼声

[P.157]菩萨为父尽其所能而作然不能使彼住于都城之中彼当尽费用菩萨向王苑为游乐而来时往近彼之处彼云「自己为真国主」不为礼然合掌云「国王愿得长生」彼被问及「欲得何物」说明理由王即与彼费用菩萨正当治国寿命尽后可生于天界而升天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云「汝等比丘彼非限于今日前生提婆达多只为我一人而努力欲杀极多之人等」佛为本生之今昔作结语「尔时堪达哈拉提婆达多是乔答尼后妃是摩诃摩耶羌达是罗睺罗之母瓦苏罗是罗睺罗王女世罗是优钵罗色(莲华色)苏拉王子是迦叶阐达阇那是目犍连苏梨耶王子是舍利弗而战达罗王即是我也

五四三 槃达龙本生谭

〔菩萨=龙〕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舍卫城时对行布萨之优婆塞所作之谈话于布萨之日彼等晨朝行布萨作布施食后香及华鬘各各在手向祇园出發于听法语时间坐于傍侧佛向法堂出来坐于装饰之佛座巡回眺望诸比丘众比丘众中有关谁人之法[P.158]语开始时如来即与其人交谈因此是日佛了解有关优婆塞前生之行为关联之法语开始佛与优婆塞等交谈佛问「汝等优婆塞汝等行布萨耶」「我等行之世尊」佛言「善哉善哉优婆塞等汝等修行善事然汝等受如我之佛所教修行布萨之事不足为奇昔日之贤人等无师而尚弃舍绝大之荣誉而行布萨」佛依彼等之请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城梵与王治国授与王子副王之位王见其名声甚大「彼将夺自己之王国耶」生起疑心向王子云「汝且出往所好之处住居而于予死后汝可继承吾一家取得王国」王子「谨遵台命」与父王作礼后离去都城渐次来至耶蒲那河而彼于耶蒲那河与大海之中间建一叶庵食树根之实而生活

时在大海龙之世界有一夫死之青年龙女眺望其他有夫龙女等之幸福不能抑制烦恼离去龙之世界仿徨于大海之岸边而發现彼王子之足迹向前追寻见其叶庵尔时王子往采种种果物不在庵中龙女入叶庵之中见用小枝所作之席及其他道具彼女思「此某出家者之住居首先予将调查此人为信仰深之出家者与否」「若为信仰深之出家者为一专念之出离者则不能乐吾美丽装饰之寝床若仍为喜好爱欲无信仰之出家者则将寝予之寝床如是则为予所俘为予之夫将住于此处」——于是彼女往龙之世界集天华与天香准备花之寝床而来而于叶庵遗花之赠物遍撒香粉美丽装饰后回返龙之世界黄昏王子归来入叶庵中见此状况「究竟谁人准备寝台」彼思考并食种种果物「啊室内清香花实美[P.159]实际此寝床之准备使人精神恍惚」彼如是云实为非有信仰之出家者心中甚喜横卧于花床之上而眠翌日太阳升起之同时起床叶庵亦未清扫出發前往采摘种种树实青年之龙女彼时前来见花枯萎「此男乃喜爱欲之人非是有信仰之出家者此男将被予捕捉」如此判定取去旧花持入其他之花等准备新寝床装饰叶庵之中于经行处撒花后回归龙之世界彼于其日寝于花之寝床翌日思考「究竟谁饰此庵耶」于是作出發采树实之状于由叶庵不远处隐身站立龙女又持许多香花来至仙处王子见此非常美丽龙之少女完全心起爱恋而不使自己之姿使见俟龙女入叶庵准备寝床之时入内「贵女为谁」彼问「少年之龙女贵君」「有无夫婿」「贵君予无夫君乃一寡妇」彼女答覆问曰「然则贵君住于何处之人」「予乃波罗奈王之子名梵与王子贵女舍弃龙之世界为何而仿徨耶」「贵君予在彼处眺望有夫之少年龙女等之幸福心怀烦恼而不满离彼处为索夫而仿徨」王子云「予亦非为信仰而出家由父所逐而来此住居贵女可勿忧心予可为贵女之夫二人一同和睦生活岂非尽善」彼女应诺「甚善」尔来二人和睦一同居住彼女依自己之威神力化作奢华之家持来奢华之寝台准备寝床由此以来已不食树之根食而食诸神饮食之物其后龙女妊娠生出一子取名萨佳罗[P.160]布拉夫玛达陀当彼步行之时彼女又产一女子因在大海之岸边所生取名萨姆茨达佳

然住波罗奈有一猎师时常来此场所彼受欢迎看出王子之事滞留数日之后彼云「王子予将向王之一家申告贵君住于此处之事」彼出往赴都城时王驾崩大臣等于葬礼殡送后第七日一同集合商谈「大王不在国不能立然王子之居所住处究竟生死不能判明应以华车解放获得可为王位之人」恰于此时猎师到达都城闻得此语往大臣等之前云「予为于王子处生活三四日而归来者」并使大臣等闻其一部始终之事大臣等闻此向彼表示敬意依彼之道为引导而往彼处而受欢迎之彼等告以国王驾崩之事「王子请返国统治」彼等申告王子「须知龙女之心」而往龙女之处「贵女予之父王死去大臣等前来促予继承王位尊女前往予二人治理此十二由旬之波罗奈国汝有一万六千之宫女随行」女云「予不能前往」「何以故」「予为持毒者急激發怒者虽仅有小事而發怒而与夫人等一同居住夫人等之相争实甚深酷若予见某事或闻某言而纷乱發怒恰成以大拳撒散诸人之结果以此理由予不能前往」王子翌日亦再恳愿彼女向彼作次样之言「予以此理由无论如何亦不能前往然此二人之予子非是龙子之状而为与贵君同栖之人间儿童若贵君爱予请勿疏待此子女等然此等子女为水生者身体纤弱往陆路之时为太阳之热而易疲困至死因此作独木舟其中满盛以水请伴子女为水游之戏而在都城之中为二人于住居之中[P.161]制作莲池如此则子女不死」如是言毕礼王子右绕之后拥抱子女使寝于乳间接吻其头后交付王子而悲痛由后处消失姿态往龙之世界而去王子亦心为悲痛所塞眼中湛忍满泪由住居出来拭泪后往大臣等处彼等即于当场为灌顶后云「大王请往都城」王云「然须急作独木舟载于车上中满盛水水上可撒种种之花吾之子女水生之人子女等于此中游戏为乐」大臣等依言而作王到达波罗奈入装饰之都城由一万六千善于歌舞之宫女等及诸大臣等围绕坐于殿上之大广间而于七日间连续饮非常之饮物又为其子女制造莲池二人之儿童常于其中游乐

某日向莲池入水之时有一只龟入来彼不能發现逃处乃横卧于莲池之底子女等游戏之时彼露头于水上子女等眺望后又再沈入水中子女等见彼恐怖往父王之处告诉「父王莲池之中有一夜叉威胁予等」王命家臣等「前往捕彼前来」诸人投网取龟抬送王前王子等见此「父王此为鬼也」大声叫唤王对子女爱情向龟發怒命令臣下「往将此龟适当处罚」于是某者云「此为王之仇物用臼杵将其捣碎磨粉」又某者云「三次煮食」有者谓「在炭火之上烧烤」有者谓「置于壶中煮之」然有一人畏怖于水之大臣云「将其投入耶蒲那河之旋涡流中如此则彼在其中将受大苦实再无如此严重之刑罚」龟闻此言出头云[P.162]「噫予对贵君从未作何恶事何以为如此严厉之惩罚其他之处罚予尚堪能忍耐然此实为过酷请勿作此言说」王闻此语云「必须依彼之状而为」将龟投入耶蒲那河中龟于龙之世界落于某一水流乃赴龙之世界然在水流中游戏之提头赖咤龙王之子等看顾年幼之龙女等见龟而言曰「将彼奴隷捕获」龟自思「自己由波罗奈王手中逃来此次再为此惨忍之龙手中之物有何方法能得逃出耶」「有一方法只有虚言」「贵君等往提头赖咤龙王之处何故不申述斯言耶——予名奇托秋罗龟乃波罗奈王之使者派至提头赖咤之处我等之王云欲赠女与提头赖咤派予前来予欲会龙王」龙等欢喜伴彼往龙王之前申述其事王云「伴来」虽然呼彼见之而不喜云「如此猥索不扬身体之物不能当使者之役」龟闻其言云「依王之见须多罗树般大之使者为何必要耶身体之大小并非标准于使往之处完成任务岂非标准耶大王我等之王有诸多使者陆上之事人等为之空中有鸟水中有予为使予名奇托秋罗可为申告受王宠爱被任其役愿王勿谤」彼赞自己之德于是提头赖咤问彼「然以如何目的由王所遣」「大王我王申言『予与全阎浮提之王等结成友好此次为与提头赖咤龙王结好欲赠予女萨姆茨达佳』以故遣予前来请勿迟滞贵君请遣家臣与予一同决定日期受取王女[P.163]龙王甚喜对龟表示敬意龟与四人之幼龙被遣送前往四龙承命捉龟出龙之世界龟见耶蒲那河与波罗奈中间有一莲华池心生一计思欲逃跑作如次云「诸位幼龙我等之王与其一家之人等见予于水中往来归王宫时恳求欲得莲华之莲根及茎予为此诸人等摘取此物请解放我汝等虽不见予总知予已先往王处予于彼处再与贵君等相会」幼龙等信用于彼与以放纵龟于彼处之某处沈没龙等不见彼而思考「我等向国王之处前往」于是循道而进至王之处作婆罗门之姿近前王表欢迎问曰「由何处而来耶」「大王由提头赖咤之前」「有何缘由耶」「大王予等为彼之使者提头赖咤敬讯贵君安泰又对贵君之欲求竭诚奉上我王申愿贵君之王女萨姆茨达佳为我等王之后妃」彼等如斯云已为说明此事唱第一之偈

提头赖咤王住居     如何将成有限宝
贵君吾王授姬事     一切王尔将办到

王闻此唱第二之偈

吾等与龙结婚姻     如何之时未尝有
如此婚姻不适宜     如何吾等得为耶

幼龙等闻此云「若贵君认为与提头赖咤之结合为不适当何以汝自己之从者奇[P.164]陀秋罗龟向我王云『欲赠萨姆茨达佳王女』向我等之王遣彼使者如此派遣而今成如是侮辱我王对贵君等如何作为为适当为我等欲承知之处我等乃是龙身」彼等威胁国王唱次之二偈

汝之生命汝王国     人栖之洲将被弃
实则龙怒如斯者     一切之物不得存

大王尔乃人间主     尔未具有威神力
波留尼子耶蒲那     尔今所为将辱彼

于是王唱二偈

提头赖咤名声高     非吾前能侮辱者
实彼龙族之君主     数多龙族仰尊位

龙蛇将成大威德     吾姬为妃不相应
毘提诃国之王族     尊生萨姆茨达佳

幼龙等思欲以龙之鼻风杀王「我等为决定日期而被遣来者杀王而归为不适当我等往告大王处置」于是由其场所消姿而归龙王问曰「汝等受得王之女耶」「大王贵君实无理由派遣予等前往各处」彼等怒云「若王欲杀予等请即杀之[P.165]彼王谩骂毁谤贵君夸称其生之尊贵使自己之女居于高位」彼等所云言王所未言使龙王激怒爆發彼命令集合自己之家臣云

阿婆罗龙先腾起     阿湿婆多罗龙次
传令一切诸多龙     「前往波罗奈进行
然则任何不为害」     〔若违吾令不得生〕

龙等向龙王云「若任何人亦不可害我等往彼处将如何为之耶」王云「如次之样为之予亦如是为之」彼唱二之偈

王之住居与莲池     或于车道十字路
漫长树稍将身垂     长大梁门伸躯体

吾以纯白大躯体     盘卷宏大此都城
蜷蚼盘旋而不动     一切迦尸人生怖

龙等依令如右状实行

[P.166]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〇

彼闻此言辞     龙蛇等多姿
波罗奈行进     然亦无何害

一一

王之住居与莲池     或于车道十字路
漫长树梢将身垂     长大梁门伸躯体

一二

实见彼长垂     女等甚畏怖
见龙作龙盖     长嘘并叹息

一三

波罗奈诸人     恐怖患战栗
展腕彼等叫     王女赠龙王

王在寝卧先前因曾受四幼龙之威胁为死之恐怖所击闻都中人等及自己之夫人等叹息「予之女萨姆茨达佳将赠与提头赖咤」于是三次反复声言龙王等闻此一切均退后一伽浮他距离而化作出如诸神都城状之一城市住于其中發送[P.167]书信「欲得遣送王女」王接受送来之书信向使者云「贵君等请归原处予经廷臣等之手送女到达」王于使者归后呼王女一同登上宫殿最高之房间王开窗向女云「吾女汝见彼装饰华丽之城市耶汝将于彼处为某王之第一后妃彼城市距此不远若去而不满足即能归来——汝必须前往彼处」王教女后为彼女洗头以一切美饰装饰使乘有棚覆之马车委交廷臣等之手遣送前往龙王等烈热欢迎致以非常之敬意廷臣等入彼都市赠女获得诸多财物而返王女登至殿上横卧于美丽装饰神仙之寝床恰于彼时龙女等扮作佝偻仆妇之状作为人间之侍女模样围绕彼女彼女横卧神之寝床感觉神之感触而入眠提头赖咤抱持彼女与随从之龙等一同由其处消失现姿于龙之世界王女醒觉眺望此龙之住居有美丽装饰神之寝床其他黄金所造之高大建筑物等有游园与莲池恰如装饰为神之住居彼女询问佝偻状之侍女云「此都城过于美饰非予等都城之状此究为何人之都城耶」「后妃夫人此乃贵女主人之都城福德甚小者不能获得如此之幸福依贵女之大福德而得此」提头赖咤亦向其由五百由旬龙之世界以大鼓宣告「对萨姆茨达佳现龙蛇之姿者处以王刑」因此无一人向彼女现龙蛇之姿彼女思为人间世界与彼龙王继续乐享于彼处享受爱之同栖岁月

都城之章终了

其后彼女依提头赖咤而妊娠产子其子为具可爱之姿命名须陀苏那其后[P.168]又产子名达达此即是菩萨更又举一子名苏婆迦最后所生之子名阿梨咤彼女虽然如此生产四子但尚未知此为龙之世界但是某日有向阿梨咤云者「汝母为人非是龙类」阿梨咤思欲查察一见某日彼饮乳时突现蛇身以其尻尾击打母踵彼女见蛇身吃惊仰天大声呼叫将其子摔打地上用手抓裂其眼由彼处流血王闻彼女叫声「后妃因何呼叫耶」经询问知阿梨咤之所为王前来威胁云「将此蠢才逮捕夺其生命」王女知王發怒且对其子爱护云「大王吾子之眼为吾撕裂请王宽恕」王因彼女如此请愿「予不处置」言与宽恕彼女于彼日开始知晓此为龙之世界阿梨咤自此以来名为伽那梨咤〔眇目之阿梨咤〕

四人童子分別渐渐成年于是彼等之父各与百由旬之国彼等甚有声望各有一万六千之龙女为侍父之国亦有百由旬三人之子每一个月来会两亲然而菩萨则每半月前来在龙之世界發生之问题菩萨为之解明彼与其父一同出發奉伺问候毘楼博叉大王以前所發生之问题彼均与以解决某日毘楼博叉与龙之家臣同赴三十三天之都城围绕帝释而坐时诸神之间提起问题任何一人均无能解释然而摩诃萨坐在美观之椅上与以解明于是诸神之王帝释供养神香及花之后云「达达汝具与大地同等之广大智慧今后可称为布理达达〔宏大达达〕」赐与槃达之[P.169]彼尔来奉伺帝释前来眺望美丽装饰之皮阇延多宫殿受诸神及天女等围绕观见极具魅惑的帝释之幸福对诸神世界抱持希望彼自思惟「予等食蛙之状态如何可为予归龙之世界将为住布萨行而累积再生诸神世界之业」彼往龙之世界向两亲發愿「父亲母亲予望为布萨之业」王云「甚善愿汝为之然汝为之可矣但不可往外行之汝可在此龙之世界无住之某宫殿行之龙若外出因有非常之危害」彼云「承知父命」彼于其世界无住之宫殿庭园及苑林等处住布萨行然龙女等手执种种乐器出悲叹之音彼思「自已住于此处不能遂行布萨之业予将往人间世界积累布萨之业」如是恐被拒绝彼对两亲不作任何言辞向自己之夫人等云「予往人间世界于耶蒲那河岸有大尼拘律树予于其近处蚁穴之上卷曲而卧专念有四支之布萨思积布萨之业予于一夜中卷行布萨之业太阳升起之时汝等中各十人每次手执乐器前来予处向予供养香花歌踊舞蹈然后与予同归龙之世界」言毕即赴彼处卷曲于蚁穴之上「予之皮肤腱骨血肉有欲取者请即持往」彼专念有四支之布萨身体现锄柄大小而卧行布萨之业太阳升起时幼年龙女等出發而往依命伴彼归回龙之世界如此情况彼行布萨之[P.170]业期间长年之岁月流转而逝

布萨之章终了

尔时在波罗奈城门近村住一婆罗门与其子名苏玛达达共同制造桩橛器械打坑张网杀鹿用畚箕运卖以维生计某日彼连小蜥蜴亦未能捕获彼向其子云「汝苏玛达达若空手而归汝母必發怒吾等可往捕物归来」彼与其子前往菩萨所卧蚁穴方向而来彼發现鹿往耶蒲那河饮水而行之足迹彼向其子云「汝已判明鹿行之道汝可退后等待予将射杀前来饮水之鹿」彼取弓不断张望立于某大树之根元如是黄昏时分一头之鹿前来饮水彼立即射出鹿当场未曾倒下受箭势所激滴血而逃父子追赶于其倒卧场所取肉而由森林出时已达日没之时彼等来至尼拘律树之处父云「已无时间不能归去在此一晚以待天明」置肉于傍侧二人登树横卧于枝间婆罗门至晨朝醒来倾耳闻鹿等之声洽于此时年幼龙女等前来为菩萨设置花座菩萨消失蛇身以一切庄严饰身为神之姿如帝释之优雅坐于花座幼年之龙女等以香及花鬘供养彼后奏神之乐器演唱歌舞婆罗门闻彼物音自思「此究竟为谁不可不知」彼云「喂吾子」彼虽呼叫而其子不醒「此奴深睡恐甚疲倦予自行往观」彼由树降下来至其前幼年龙女等见彼即持乐器沉入地中往龙之世界而去只余菩萨一人婆罗门立于彼[P.171]之前询问唱次之二偈

一四

赍花森林中     赤眼汝广胸
腕环首环饰     身著华美衣
十人为礼拜     彼女等为谁

一五

尔之臂力优     何人在森中
如火灌酪油     光辉汝为谁
大力有何名     汝为夜叉耶
汝有大威力     汝为大龙耶

摩诃萨闻此自思「若自己如谓为帝释等中之一人则此婆罗门必切信不疑然今日自己必须言说真实」于是自己言说自己为龙王之语

一六

吾为龙类具神力     心持热气难打胜
龙以热气發怒气     荣国亦将被咬灭

一七

吾母萨姆茨达佳     吾父提头赖咤王
须陀苏那为吾弟     吾被赐名为槃达

如斯云已摩诃萨自思「此婆罗门为惨忍暴恶之人或将使吾为蛇戏而对自己布萨之业有所妨害因此今伴彼往龙之世界与大荣誉则自己布萨之业[P.172]能永续」于是对彼云「婆罗门予将与贵君以大荣誉可快乐前来龙之世界如何请往」「然予有子贵君能使子亦前往则予等如命」「如是婆罗门可伴子一同前往」如是言后告以自己之住居云

一八

尔见此处之深渊     常起涡卷恐怖湖
此中几百之侍者     为吾圣洁之住居

一九

孔雀苍鹭之声满     森中流出水绀青
耶蒲那河入勿怖     静和多幸正者住

婆罗门出發往子处说明其事伴子前来摩诃萨率彼二人前往耶蒲那河之河岸彼立于岸边云

二〇

具子之尔到彼处     婆罗门与子共处
吾处以爱被崇敬     婆罗门安渡余年

摩诃萨如是云毕依自己之威力伴彼等父子二人往龙之世界于是于彼处二人得享神之状态摩诃萨授与彼等神之幸福与以四百之龙女使此二人浸润于非常幸福之生活菩萨亦积累布萨之业不怠彼每半月前来奉伺两亲之起居使彼等闻法语后由彼处来至婆罗门处询问康健云「有何所欲之物请语享无不满之乐[P.173]并与苏玛达达交相问候往自己之住居婆罗门一年间滞在于龙之世界因其愚福业之故此处不能满足欲归往人间之世界——龙之世界于彼犹如地狱庄严之宫殿亦若狱舍美饰之龙女等思为夜叉女侍之样彼思「如此予不能满足苏玛达达之心必须得知」彼来至子处「汝不感觉不满耶」「有何不满之处予未感觉不满然父亲不满耶」「唯然吾子」「其尚有何理由耶」「汝母及汝之兄弟姊妹均未得见如是苏玛达达予等不应前往耶」彼虽云不往但经父再三劝说终于承知应许彼思「如是已能得己子之心然予如对槃达云言不满彼将更授予更多之荣誉如是予将更不能归去——将用一方便由赞叹彼之幸福说起『贵君弃如是之幸福因何理由欲往人间世界积累布萨之业耶』予如是问彼答望升天国『贵君将如此之幸福尚能舍弃积累布萨之业为往生天国然如我等杀他之物以立生计将如何为之为宜——予亦往人间世界会见亲戚等后出家行沙门之业』予如是言彼将满意如是彼将许可予往」某日彼前来问曰「如何婆罗门感觉有所不满耶」「予等居于贵君之处何有不满」彼如斯云不稍言欲归之事首先赞叹彼之幸福云

二一

无边无隈地平平     数多香木茂盛生
臙脂之虫覆居上     优美花草绿辉映

二二

美丽林中神树茂     美丽鵞鸟鸣声满
好相诸花纷落瓣     莲华徧满覆莲池

二三

八角亭柱制更善     一切角柱琉璃成
千柱殿堂回廊绕     童女充满映辉光

[P.174]二四

自己依存圣福业     生活于此宫殿中
无忧无碍幸福美     宫殿之中乐无穷

二五

千眼具者之宫殿     何以汝不望思此
实则此汝大荣誉     如同光辉之帝释

摩诃萨闻此云「婆罗门汝勿为如是之言我等之荣誉与帝释之荣誉相较如一芥子粒在须弥山之外而不能得见者我等为其侍者尚且不值也」乃唱偈云

二六

我等心想不能及     光辉如彼之豪华
仕此帝释之家臣     持大力者尚不值

彼如此云更闻婆罗门之赞言「贵君之宫殿为具千眼者〔帝释〕之状」乃又云「自己有如是心自己愿望皮阇延多宫殿故励行布萨之业」彼为述自己之希望乃云

二七

希冀幸福不死者     望住此等之宫殿
吾卧彼之蚁穴顶     而住修习布萨行

[P.175]婆罗门闻此「今上好之机会到来」心甚欢喜对愿归之而唱次之二偈

二八

而此我与子     索鹿入森林
吾等之生死     亲族不得知

二九

荣誉迦尸裔     吾将告槃达
吾等得尔许     将再见亲族

于是菩萨云

三〇

汝卧吾近间     实出吾意志
此处之爱乐     人间不易得

三一

若汝住此处     吾崇以爱乐
尔得吾许可     无恙见亲族

彼语此二偈后自思「此男如依自己之恩荫渡幸福之日则对任何人将不言自己之事予将授与彼获一切爱乐之摩尼宝珠」于是继续授此珠云

三二

持此摩尼圣珠者     得望家畜与诸子
无病无灾有幸福     婆罗门汝持此行

如是婆罗门唱偈云

三三

汝之善言辞     槃达吾喜受
吾老将出家     诸爱吾不冀

菩萨云

三四

若有破梵行     若要诸财物
前来勿踌躇     财宝数多与

[P.176]婆罗门云

三五

汝之善言辞     槃达吾喜受
若有必要事     吾将再来此

摩诃萨知彼不欲住此处乃呼唤幼龙等遣送婆罗门父子二人往人间世界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三六

槃达如斯云     派遣四人者
「速送婆罗门     扬升往人世」

三七

耳闻彼言辞     四人均起立
槃达遣彼等     疾送婆罗门

婆罗门云「吾子苏玛达达此处为我等射鹿之处此处我等捕猪」彼于行路途中向其子闲话见一莲池「汝苏玛达达不浴水耶」其子应之二人脱去神之装饰物及神之衣物将其一束置于池岸下池浴水尔时彼等之饰物等消失归往龙之世界而最初所衣之黄色褴褛衣物则缠著于彼等之身体一切弓箭刀等仍如以前之状苏玛达达泣云「父亲为听贵君之言一切无益」于是父向彼安慰云「汝勿忧心只要鹿在予等于森林中杀鹿岂不为生耶」苏玛达达之母亲闻彼等归来之事于途中迎接伴入家中充分与以食物饮物婆罗门饮食终了后入[P.177]母亲询问其子「汝等长此期间前往何处」「吾母吾等为槃达龙王伴往大龙之住居而因感觉不满由彼处归来」「持有财物归来耶」「未有也別无任何得来财物吾母」「由彼龙未向汝等作何表示耶」「由槃达赠与吾父子与一切爱乐之摩尼宝珠然吾父未加受取」「彼又云何」「父云欲出家之故」彼女甚怒「如此长久期间使予负担子女等生计而彼住于龙之世界今又欲出家」彼女以炒米之大匙击打彼背而威胁云「汝此非道之婆罗门奴汝云出家而未得来摩尼宝珠为何不去出家而无面目归来家中汝速由家出行」于是彼云「汝勿怒森林只要有鹿则予能扶养汝与汝之子女」次日即与其子一同往森林出發而与以前同一方法建立生计

入森之章终了

时在南方大海之方角于喜马拉雅睒婆梨树栖息之一只金翅鸟鼓动其翼搏退大海之水下往龙之世界捕捉一尾龙王之头——尔时金翅鸟尚未知捕捉龙王之时分此在槃达拉本生谭〔第五一八〕中已知——然彼捉龙之头在海水尚未扩来之中升起吊持飞向喜马拉雅山顶尔时在迦尸国住一婆罗门出家为仙人于喜马拉雅地方作叶庵住居彼之经行处端有大尼拘律树彼于昼间于树之根元处住居金翅鸟持龙来至尼拘律树顶龙于吊下之中欲逃以尻尾卷住尼拘律树之枝金翅鸟[P.178]不知以其大力向空中飞起使尼拘律树连根拔起金翅鸟持龙来至睒婆梨树之森林中用嘴啄裂其腹食龙之脂肉身体则投弃于大海之中尼拘律树落下發大音响金翅鸟自思「此何音响」向下见为尼拘律树彼思「此树由何处拔出」「此为苦行者经行处端之尼拘律树」彼正确判明「此树对彼非常有用究竟自己已为恶事耶抑或非为恶事耶」彼思考之后「首先向彼询问一观」于是扮为婆罗门之姿来至其前恰如其时苦行者于彼场所盘腿而坐金翅鸟向苦行者为礼坐于傍侧作一无所知之状问曰「尊者彼为如何之场所」「一只金翅鸟为食食物持龙来此处龙欲脱逃用尻尾卷尼拘律树之枝鸟以自己之大力飞胜而行于是由此处将树拔起此即其拔树之场所」「然则彼金翅鸟有罪耶」「若不知而为亦非故意故无罪」「龙之方面如何尊者」「龙杀此树并非掴拔因此彼亦无罪」金翅鸟喜苦行者之言「予金翅鸟之王尊者贵君对予之问所答甚为可喜请贵君住此林中而予有一『阿兰婆耶那』咒文——应知此为无价尊贵之咒文予以此授君以为谢师之礼请与接受」「咒文对予已经满足无需请贵君行之」彼再三乞愿苦行者接受遂授与咒文并教示药草种类而去

尔时在波罗奈有一贫人之婆罗门彼负债甚多频受债权者催讨彼思「予住此世何为莫如入林中寻死」于是出發渐入彼仙处彼来见苦行者以其勤勉所作之完善使苦行者甚为欢喜苦行者思考「此婆罗门对自己为一有助之人[P.179]将由金翅鸟所得咒文授与彼知」「婆罗门予知『阿兰婆耶那』咒文予授与贵君可为受取」「尊者予已满足咒文对予毫无意义」于是彼再三再四强使彼承知授咒文与彼而对咒文适合之药草及其用法一切说示使闻婆罗门云「如此予已得生活之手段」彼滞在数日之间「尊者予内脏疼痛」彼假作一口实受得离去许可如是彼由苦行者处逃出向彼作礼毕离去森林渐渐来至耶蒲那河岸彼记忆咒文进入街道

尔时槃达之侍女大约千人左右之幼少龙女等持能与一切爱乐之摩尼珠由龙之世界出来而放置宝珠于耶蒲那河岸砂山之顶其光明于一晚之中照耀而为游水之乐在太阳升起之时龙女等用一切饰物装饰自己取摩尼珠收其光辉围绕而坐婆罗门记忆所习咒文继续来至彼处龙女闻咒文之声「此必为金翅鸟」非常惊怖未及持摩尼珠而没入地中回归龙之世界婆罗门见摩尼珠「自己之咒文已然成就」非常欢喜彼取摩尼珠而去恰于此时彼猎师婆罗门与其子苏玛达达一同捕鹿而往入森林途中见彼摩尼珠在此婆罗门之手向其子曰「啊呀彼槃达非与予等之摩尼珠耶」「是也吾父即是彼物」「如是使彼闻知此珠并无何用以欺骗之而将摩尼珠夺入予等之手」「吾父贵君前此不受槃达所云欲行赠与今此婆罗门奴必将骗汝我等沉默勿言」「汝勿多言彼奴能骗予耶予将骗彼汝可观之」彼与阿兰婆耶那交谈

三八

吉祥更美丽     喜持摩尼珠
妙具持宝珠     此珠何处得

[P.180]如此阿兰婆耶那唱偈

三九

赤眼之大龙     一千龙女绕
今朝此摩尼     吾得于行道

猎师欺彼言摩尼珠无用自己欲取而唱三偈

四〇

宝珠用法善     常敬或常尊
善为持与置     一切事适宜

四一

用法为恶者     或置或为持
不法用宝珠     受者将破灭

四二

如为不善者     神珠不值持
而尔取百金     宝珠可与否

于是阿兰婆耶那唱偈

四三

我此摩尼或与牛     或与宝石不得易
我此宝珠妙相具     非吾摩尼可交易

[P.181]婆罗门云

四四

若汝摩尼或与牛     或与宝石不交易
如何交易此摩尼     尔语其故吾问尔

阿兰婆耶那回答

四五

大力难胜此龙王     若能得访此大龙
摩尼光辉如火燃     吾此宝珠将与彼

婆罗门云

四六

诸鸟最优金翅鸟     其身扮变婆罗门
尔已到处为索食     尔望大龙追来耶

阿兰婆耶那答

四七

吾非诸鸟之王者     吾亦未见金翅鸟
以蛇作财为医师     人知吾此婆罗门

婆罗门云

四八

汝持如何之力耶     如何技术能知耶
又以如何之因由     尔对龙蛇不敬耶

彼叙述自己之力云

四九

森林之中亘长住     拘私夜仙为苦行
金翅鸟来唱神咒     教我蛇毒之知识

五〇

吾积善业于人中     住于山端行苦行
夜或昼间无懈怠     修习梵行吾敬侍

五一

敬虔之彼具梵行     尔时为吾所尊崇
彼之尊者言所欲     彼特示吾圣咒文

[P.182]五二

斯吾咒文有所凭     蜷蚼之物吾不怖
吾为人师灭蛇毒     阿兰婆耶那人知

猎师婆罗门闻此自思「此阿兰婆耶那如使之见龙将与彼之摩尼珠如是使彼见槃达将取得摩尼珠」于是彼与其子商谈继续唱偈

五三

摩尼将为吾之物     苏玛达达汝须知
以杖幸福得到物     心志不定勿弃之

苏玛达达云

五四

自己归到己住居     崇汝敬汝彼分离
如何对此为善者     吾等愚痴望不信

五五

吾父若汝将欲财     槃达应允可授与
彼许一切到尔身     尔请将与数多财

婆罗门云

五六

手接受者钵得者     有食优于准备者
苏玛达达须理解     眼前利益勿遁去

[P.183]苏玛达达答

五七

割裂大地应恐怖     坠落地狱被烧煮
弃舍善人背信者     生存亦将陷饥渴

五八

吾父若汝将欲财     槃达应允可授与
吾思尔将不常久     己犯之罪将见果

婆罗门云

五九

予为奉祭大牺牲     婆罗门等斯清净
大牺牲等吾应祭     如斯得免诸罪恶

苏玛达达云

六〇

由今日起吾速去     吾父吾与尔不俱
尔今如斯行恶者     同道已将不可行

虽如此云此贤德之青年见其父不能从己之言云「予不能与如此恶人一同行事」彼大声惊动诸神而在父亲未见之前逃去入喜马拉雅山地出家修得神通及等至成为于禅定无缺者再生于梵天界内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六一

此事向父语终了     苏玛达达彼多闻
诸神不断皆惊异     彼由彼处即离去

猎师婆罗门思考其子苏玛达达离开除自己之家能往何处而去但阿兰婆耶[P.184]那颇感不快彼见此云「阿兰婆耶那汝勿忧心予使贵君得见槃达」与彼一同赴龙王行布萨之场所而见彼于蚁穴之上蜷蚼而卧之龙王彼立于不远之处伸手而唱二偈

六二

汝捕此大龙     摩尼与给我
此龙头赤色     辉如胭脂虫

六三

彼如绵之块     彼身如是见
卧于蚁穴上     婆罗门汝捕

摩诃萨开眼见猎师自思「此男将妨碍自己之布萨」「自己以前伴此男往龙之世界享受非常之幸福而自己虽与彼摩尼珠但彼不受然今引蛇使前来——若自己对此男背叛朋友之事發怒则自己必将破戒实际自己目前第一必须专念者乃为有此四支之布萨只此一点必须仍如以前之行——阿兰婆耶那对自己或断或煮或以木橛穿刺皆可自己对彼不可發怒」于是闭目受持专念波罗蜜在蜷蚼之中入头于身不动而卧

戒之章终了

猎师婆罗门云「阿兰婆耶那汝捕此龙摩尼珠可与我耶」阿兰婆耶那不拂与任何考虑云「汝可取之婆罗门」将摩尼珠投向其手但彼摩尼珠由彼手中滑落地面当即没入地中往龙之世界而去猎师婆罗门将此摩尼珠槃达之友谊及其子三者均皆失去「予已无所寄托予悔不从吾子之言」彼哭泣归家而去阿兰[P.185]婆耶那以神圣之药涂自己之身并食少许强化彼身体口唱咒文接近菩萨掴其尻尾强握其头使之开口将所食之药唾入龙之口中而清净出生之龙王恐怖破戒不稍發怒虽使开眼而己未开眼于是彼唱药之咒文掴住龙之尻尾使头向下巡回振动使吐出食物后长长横卧于地面之上洽如枕中物溃出彼以手压溃使骨如同粉碎之一般更又掴住尻尾如叩布之状击打摩诃萨受如此之苦痛而不稍發怒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六四

以此圣药草     更唱奇咒文
如斯卫自己     收龙入手中

如此摩诃萨完全无力彼已准备以蔓草所作之笼入摩诃萨于其中然因身体大而不能入彼以踵将其踢入而持笼来至某村于村之正中放下蛇笼彼大声云「请来观龙之舞蹈」村中诸人集合前来尔时阿兰婆耶那云「大龙汝出」摩诃萨自思「自己今日使众人欢喜则自己亦快乐如是则阿兰婆耶如能得诸多财物心中欢喜或可将自己解放无论此男对自己之所为自己为之工作」于是彼由笼中取出菩萨彼云「变大」即成大龙彼云「变小」即成圆形平卧则成一龙盖二龙盖三龙盖四龙盖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之龙盖百之龙盖或高或低或见或不见之状或成青黄赤白红出焰出水[P.186]如彼所云使自己变现舞蹈为众观看见者任何人亦不能抑止落泪诸人赠与诸多之黄金金货衣物饰物等等只此一村即储得十万金上下彼于捕得摩诃萨时思考如得千金即与释放然彼见此诸多财物储得彼自思「只此一村自己即储得如此诸多财物如是都城不知更将储得多少财物」彼因贪欲财物而不放龙彼于此村作定住之基础作宝石之笼入摩诃萨于其中彼乘心情快乐之乘物与诸多之从者一同出發沿途于各村各市使龙不断演技来至波罗奈都城彼与龙王以蜜所制谷物杀蛙与食然龙王恐怖不被解放而不取食物仅管不取食物彼仍在四城门外之村开始此处彼处一个月中间使之演技满月布萨之日向王申告「今日向贵君演技请观」王鸣大鼓巡回街市集合诸人人人积累重台作观览之台

演技之章终了

菩萨为阿兰婆耶那所捕时恰于其日摩诃萨之母在梦中见一赤眼黑面之男用剑斩取彼女之腕持血滴之腕而去彼女吃惊坐起触见右腕始知是梦虽然如此彼女思「予见此为一惨酷之恶梦——毕竟必定予四人之子或提头赖咤老王及予有何危险」然而只对有关摩诃萨之事过多思考「何以其他诸子均住于龙之世界而只有彼只望持戒往人间世界行布萨之业因此有某人蛇使或金翅鸟捕予之子而去亦未可知」彼女深为思案担心其后经过半月「予之次子半月生活而[P.187]不能无予——彼确已生起某种危害」彼女悲伤经过一个月后其间彼女悲伤无不落泪之时彼胸涸眼蒙「今将归来今将归来」痛思坐于其子归来之道路前后眺望时值彼女长男须陀苏那经过一月欲见两亲由诸多随侍相伴前来彼向母亲作礼毕立于傍侧彼女悲叹槃达之事与彼无何语交谈彼自思考「自己之母亲以前于自己来时非常欢喜款待然而今日悲痛究竟为何理由」彼向彼女询问云

六五

一切丰富爱     具见吾之来
母感官不喜     尔之面灰暗

六六

手中取莲华     如用掌摧毁
母见吾斯来     尔之面灰暗

彼女虽被其子如斯云问但仍不作语「究竟被谁辱骂或被非难亦未可知」须陀苏那自思于是向彼女询问更唱一偈

六七

有人骂母耶     母有苦恼耶
尔见吾之来     尔之面灰暗

于是彼女向彼语云

六八

去今一月前     吾子吾梦见
[P.188]恰有一人男     斩取吾右腕
手持血之滴     吾唤中走去

六九

由吾见梦日     吾子应理解
整夜日寝时     吾不能安心

彼女如斯云「实无处可见汝弟吾可爱之子彼必生起何等危害」彼女悲叹唱次之偈

七〇

尝见汝等辉     黄金罗网覆
侍者服事彼     今不见槃达

七一

诸人佩美刀     如放黄花树
侍者服事彼     今不见槃达

七二

槃达之住处     吾等今速往
具戒通圣俗     彼将见吾等

如此云后彼之从者及自己自身之从者等一同向彼处出發

另方面槃达之夫人等在蚁穴之顶虽未见彼彼等思「彼必往其母之住居」并未挂心然闻婆母未能得见其子前来心中吃惊往途中迎行彼女见婆母云「母亲贵女之子未见今日已届一月」大声哭泣投身于母之足前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七三

槃达之母君     寻见来此处
槃达之后妃     展腕哭泣叫

七四

尔爱子     槃达名声高
不知生死程     今已逾一月

[P.189]槃达之母与其儿媳一同于道路之当中悲泣而后彼女等一同登上彼之宫殿眺望彼之寝床悲泣云

七五

失子之雌鸟     如眺彼空巢
久不见槃达     苦故吾燃尽

七六

失子之雌鸟     如眺彼空巢
不见吾爱子     诸处将冲走

七七

失雏之雌鸟     如眺彼空巢
久不见槃达     苦故吾燃尽

七八

实彼雌鸳鸯     如入无水沼
久不见槃达     苦故吾燃尽

七九

铁匠鞴内燃     外燃如不见
斯不见槃达     悲故吾燃尽

如此槃达之母悲叹槃达之住居洽如大海内部之状响彻一音无一人不失自己之平静其住居全部洽如世界终了之吹风打击娑罗树林之状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八〇

恰似被风毁     如坏娑罗树
槃达之住居     一切子姬卧

彼之兄弟阿梨咤苏婆迦为奉伺两亲之起居而来闻得其悲声入槃达之住居安慰母亲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八一

槃达之住居     耳中起悲声
三弟与四弟     接踵共驰行

八二

安慰母勿悲     生死实为常
死逝又再生     生者子命运

[P.190]萨姆茨达佳彼女云

八三

吾子吾亦知     生死实为常
而槃达不见     悲故心压碎

八四

今日与今宵     须陀苏那知
槃达不见时     吾思弃生命

子等云

八五

安静母勿悲     吾等伴其来
仿徨索兄弟     何方吾等行

八六

难行峰或山     村市吾等行
不出十夜归     尔见吾兄弟

于是须陀苏那思考「若吾三人指同一方向而行则必迟缓以三人向三场所而行一人往神之世界一人往喜马拉雅山地一人往人间所住之世界然而阿梨咤如往人间世界彼發现槃达则其村其市必被烧毁此诚惨酷之事不能遣彼往人间世界」彼如此思考故向阿梨咤云「汝阿梨咤汝往神之世界若槃达欲听法为诸神伴往天界汝可由彼处伴彼归来」彼遣阿梨咤往神之世界又向苏婆迦云「汝往喜玛拉雅山地沿五大河搜索槃达前来」彼派遣其往喜玛拉雅地方自己则思欲往人间世界「若予扮作婆罗门之姿而行则人间等众将必追返自己因此扮作苦行者之形状而行所以然者出家者受人间等众喜爱之故」于是彼变身姿为[P.191]苦行者向母商谈后出發而去菩萨有一异母之妹名阿奇姆吉彼女非常爱喜菩萨彼女见须陀苏那出發「兄长予亦甚悲苦予与贵君一同前往」「吾妹汝不能行予为出家者姿态之故」「予变为一小青蛙卧于汝之螺发之中前往」「如是可行」彼女变为小蛙卧于彼之螺发之中须陀苏那自思「予由根本处搜索于彼而行」彼由菩萨之夫人等询知彼行布萨之场所首先第一前往彼处彼發现摩诃萨为阿兰婆耶那所捕之处残留血迹与以蔓草作笼之场所彼知菩萨为蛇使之手所捕忽然心起悲痛湛忍满眼之泪彼循从阿兰婆耶那所行之道路来至最初發现演技之村询问诸人「如此如此之龙依某蛇使而被作演技之事耶」「唯然由今一月有之前依阿兰婆耶那被作演技之事」「彼男储金多少」「储金甚多只此一处即储金十万上下」「今往何处而去」「如此如此之多村而行」彼由此以来寻讯渐渐来至王宫之入口洽于此时阿兰婆耶那善为汤浴涂以美丽之油膏身著美好之布衣造宝石之笼使从者抬持洽行来到王宫入口诸人集聚为王设席王立于宫殿之中宣告云「予今參观龙王之演技」阿兰婆耶那于颜色美丽之覆布之上放置宝石所造之笼将其开启「大龙王请出」彼与指示尔时须陀苏那立于群集之先端摩诃萨出头徧见群集——龙者有二理由巡回观见群集一为为见金翅鸟之危害更则为见亲族者之有无如见金翅鸟恐怖则不舞踊见亲族羞耻亦不舞踊摩诃萨徧观群集之间见出其兄彼抑止眼中之泪由笼中出向其兄之处出發而行诸人见其前来恐怖而后退只有须陀苏那一人残留摩诃萨往彼之处向彼足甲〔龙爪〕低头而泣须陀苏那亦泣摩诃萨泣终退入笼中阿兰婆耶那思为「彼苦行者为龙所咬应对彼人加以安慰」彼行近前云

[P.192]八七

吾手脱龙蛇     强落汝足上
彼咬尔身耶     勿恐请安谧

须陀苏那思与彼交谈云

八八

实则此龙蛇     与吾无苦患
一切世蛇师     无有胜吾者

阿兰婆耶那思「此实如是云云」彼不知其事怒云

八九

谁扮婆罗门之姿     沿街呼唤将挑战
此愚痴人来众中     众人请闻吾言

于是须陀苏那以偈呼唤彼云

九〇

尔以龙吊悬     吾将以幼蛙
金额睹五千     此处吾等战

阿兰婆耶那云

九一

实吾财丰富     尔贫婆罗门
谁尔保证人     赌品又为何

九二

吾赌品为此     保证人为彼
金额赌五千     此处吾等战

[P.193]须陀苏那闻彼之言「以五千金我等将赌」彼不稍惊慌往王宫而行而彼立于其舅父国王之前唱偈

九三

大王闻吾言     尔将有幸福
保吾五千额     人中荣誉者

王自思考「此苦行者向自己请求莫大之金竟为何耶」彼唱偈

九四

亲之作负债     自之作负债
婆罗门缘何     向吾请多财

彼如此云须陀苏那唱次之二偈

九五

彼之阿兰婆耶那     欲以龙蛇将胜吾
吾以幼蛙与彼战     蛙将咬彼婆罗门

九六

实则今日汝大王     增国之君观优物
臣下之群所围绕     为将见彼请出驾

「如是予往」王与苦行者一同出發前来阿兰婆耶那见王吃惊「彼苦行者伴王前来彼为王家亲族之出家者」彼附彼王等之后而行唱偈

九七

此吾乃以技术论     婆罗门吾不轻汝
尔夸尔有高技术     以故尔不敬龙蛇

[P.194]于是须陀苏那唱次之二偈

九八

吾等只以技术论     婆罗门族吾不轻
尔以无毒之大龙     驱彼舞踊甚欺人

九九

如斯乃吾善知尔     若人对尔将不知
阿兰婆耶那一握麦     乃至财物汝不得

于是阿兰婆耶那怒彼云

一〇〇

螺髻身秽著粗皮     愚昧无知来众中
尔知此为吾之龙     无毒之物不可轻

一〇一

强烈毒火汝接近     充满彼身汝应知
汝思此龙速离去     使汝将成死灰块

于是须陀苏那戏彼继续唱偈

一〇二

家蛇并水蛇     青蛇可存毒
汝之头赤龙     聊将不见毒

于是阿兰婆耶那以二偈向彼云

一〇三

苦行人等知识广     应供者等吾斯闻
于此世中行布施     布施之人往天界
乃尔如有布施物     命限之内行布施

一〇四

此龙威力大     难胜持毒火
以此将咬尔     使尔将化灰

〔须陀苏那云〕

一〇五

苦行人等知识广     汝之御身吾斯闻
于此世中行布施     布施之人往天界
乃尔如有施药术     命限之内行布施

[P.195]一〇六

今有阿奇姆吉女     彼身强满毒火者
彼女以此将咬尔     将使尔死化灰尘

一〇七

彼为提头赖咤女     异母同父为吾妹
阿奇姆吉彼强者     充满毒火将咬

彼如斯云后「汝阿奇姆吉由螺发之间出来载于掌上」彼于诸多人众当中伸手呼其妹出彼女闻其声卧于螺发之间不动作三次蛙鸣之声而出然后出来坐于肩上跳起于彼之掌上落三滴之毒后再进入彼之螺发之间须陀苏那持毒而立不动「予灭亡此国此国全灭」彼三次宣示彼之声音响过十二由旬之波罗奈于是王询问曰「因何理由灭亡此国」「大王此毒撒得之场所对予实不可测」「此处土地广大可撒于地上一观」彼云不能拒绝王言继续唱偈

一〇八

若将灌地上     梵与应理解
蔓草与药草     枯涸果无疑

王云「若然可投于上方空中」「彼亦不能」如斯云而示以彼事唱偈

一〇九

若将投上方     梵与应理解
此天七年间     雨雪不降落

王云「若然可注入水中」「彼亦不能」为示彼事而唱偈

[P.196]一一〇

若将灌水中     梵与应理解
水中之生物     鱼龟皆死果

于是王向彼云「吾人已失只求请汝讲求勿灭我等国之方法」「如此大王于此处并列请掘三穴」王命诸人掘造须陀苏那于中央穴中满盛种种药草第二之穴中为牛粪第三之穴中满置神之药草然后向正中之穴中滴入毒药如是尔时出烟火焰冲上火焰侵占牛粪之穴由彼处火焰更炽更又波及充满神之药草之穴药草烧尽渐消阿兰婆耶那立于距穴不远之处然毒之热气著付其身全身皮肤完全破坏使彼成为一白癞病患者彼恐怖战栗三次宣示「解放龙王」菩萨闻此由宝石所造之笼出来作出以一切饰物装饰自己之姿俨然诸神王帝释之非常庄严状态站立起来须陀苏那与阿奇姆吉亦同样在傍侍立于是须陀苏那向王云「大王此我等为谁之子汝知之耶」「否予不知也」「贵君不知也未可知然而迦尸王之女阿姆茨达佳赠与提头赖咤之事王当知也」「啊予知彼为吾妹」「予等乃其子也贵君乃予等之舅父」王闻此拥抱彼等接吻其头而泣彼等登入宫殿之上表非常之敬意后王对槃达表示亲爱询问「汝持此强烈之毒如何阿兰婆耶那将汝捕获」槃达详加说明始末之语更又云「大王王者必须以如是方法治国」彼对其舅父说法继而须陀苏那向王云「舅父予等之母未见槃达心中忧虑予等不能在外迟疑」「其善如是汝等可以行矣然予欲见吾妹如何方法始[P.197]能得会耶」「舅父祖父迦尸王现居何处」「汝等祖父以吾妹不在不能生活舍国出家而住于此森林中云云」「舅父予等之母亦思与贵君及祖父相会贵君于规定之某日往予祖父之处予等伴母来祖父之仙处于彼处贵君与吾母相会」如此彼等与舅父约定日期之后退下王宫而去王送其妹之子等哭泣而返回宫中彼等则沉没于地中归回龙之世界

入都城之章终了

当摩诃萨到著之时龙之都城一切诸生充满叹声彼于一月在笼中为疲劳之故卧于病床而向彼处探望之龙等实无限际彼与龙等谈话甚是疲劳阿梨咤往神之世界然未见摩诃萨首先第一归来如是「此者强暴性情粗暴可能阻挡龙之群众」以彼为摩诃萨卧居场所之门卫苏巴迦搜索喜马拉雅地方次又搜索大河及其他之河后继续搜索耶蒲那河前来猎师婆罗门见阿兰婆耶那成为癞病患者彼思「彼奴因使槃达疲弊而成癞病患者然而以自己来说自己受槃达之非常款待而因欲得摩尼珠使阿兰婆耶那得见槃达彼恶果必将来临在尚未来之中往耶蒲那河洗恶运之场所洗濯其恶」洽于此时苏婆迦来至此处彼闻其声「彼恶人只欲得摩尼而将与彼奴非常荣誉之自己兄弟之场所告示阿兰婆耶那此奴已不得保生命」于是彼以尻尾卷其两足拉沉于水中绝息而稍使弛缓如是彼提[P.198]起其头然后再拉沉水中如此几回返复行之疲劳至极之猎师婆罗门扬头唱偈

一一一

波夜伽渡其名高     吾立岸边遭水浸
将吾投入耶蒲那     将作为食汝谁鬼

苏婆迦以偈向彼云

一一二

彼统世界其名高     覆盖徧尽波罗奈
吾为彼之强龙子     苏婆迦名人知吾

于是婆罗门思考「此乃槃达之兄弟自己生命将不可靠吁息自己对其两亲及其自身加以赞美使其心软和平以为之计然后乞保生命」乃唱偈

一一三

实若汝彼强龙子     不死统主堪萨王
尔父持有伟大力     尔母人中世无双
如此威力优胜者     引入水中不相应

[P.199]于是苏已迦向彼云「恶婆罗门奴汝思欺我欲逃予不使汝生」彼说明彼所作之行为云

一一四

树根之下尔射鹿     伊泥延鹿来现前
被射之鹿彼方遥     如箭之疾而逃去

一一五

于此深茂森林中     尔见彼鹿已倒卧
割裂其肉持棒担     黄昏近接尼拘律

一一六

叔迦舍罗歌唱时     黄色树实小枝覆
拘耆罗啭更快乐     彼处常绿之草覆

一一七

彼处槃达有荣耀     彼有荣誉现光辉
有大威力从龙女     吾之兄弟现汝前

一一八

尔受彼之恭侍奉     一切爱乐得满足
不应叛彼汝叛彼     我今前来将复讐

一一九

汝速引颈伸汝首     吾将不使置尔生
对彼所为汝忆罪     吾为兄弟将馘尔

婆罗门思考「此龙将不使予生然予如何努力为可逃之方耶」乃唱偈

一二〇

为婆罗门学吠陀     奉侍祭火牺牲祭
自古以有此三事     婆罗门为不可杀

[P.200]苏婆迦闻此生疑彼思「今将此奴押往龙之世界询问兄弟之后再作判断」唱次之二偈

一二一

耶蒲那河之下建     提头赖咤之都城
黄金山近耶蒲那     一切黄金山映辉

一二二

彼处吾之兄弟住     同腹兄弟似猛虎
依彼兄弟之所言     婆罗门将处置尔

如斯语毕掴彼之首将彼撮起不断骂詈与恶口来至摩诃萨宫殿之入口

摩诃萨搜索之章终了

时为门卫而坐之阿梨咤见拴来之婆罗门形甚疲弊出至途中往迎云「苏婆迦不可使其受苦婆罗门族乃大梵天之子若大梵天知谁使其子受苦梵天發怒将使我龙之世界全部毁灭婆罗门族乃世之中最优而又有非常威力者汝不知其人等之威力予则善知」实际阿梨咤前一生乃为牺牲祭之婆罗门故彼如此云彼如斯云更将前生经验长于作牺牲祭之事彼向苏婆迦及龙众宣告其状「诸君请闻予赞叹婆罗门作牺牲祭之德」如此云毕开始叙述牺牲祭之赞叹

一二三

此世吠陀牺牲祭     卑恶者成非卑恶
彼不可难如诽谤     贤圣繁荣法将舍

[P.201]于是阿梨咤又询问曰「苏婆迦此世依谁而整备汝知之耶」彼答不知「乃婆罗门族之祖父梵天所整备者」彼为示此而唱次偈

一二四

圣者教吠陀     人王领有地
吠舍务农耕     首陀奉侍人
各自为执事     从此之领域
人云此吠陀     有能力者作

如此彼云「此婆罗门族者持有大德此等之人心保清净如行布施则决不再生其他之处必往神之世界」于是更又唱偈

一二五

达达卫达达     留那俱吠罗
苏摩与燄摩     阐第玛苏利
此类等诸神     诚多奉牺牲
崇学吠陀者     彼等有诸乐

一二六

力士同引五百弓     具有强力可怖军
地上无双持千腕     彼与彼神燃祭火

[P.202]彼更赞叹婆罗门而唱偈

一二七

只长亘力婆罗门     饮食之物使彼食
身心清净有满足     苏婆迦彼乃神人

如此婆罗门族者应为受布施之最上人等彼更持来其他理由应如此显示而唱偈

一二八

彼神优色食数多     喜食酥油阿耆神
奉侍牺牲优阿耆     目真邻陀王升天

为说明其意义彼唱次之偈

一二九

千岁寿命威力优     无数军乘皆弃去
[P.203]伟大华丽彼出家     多计波王赴天国

尚又以其他之例云

一三〇

征服海地奢羯罗     建立大柱黄金造
彼亦燃祭火之神     苏婆迦彼为神人

一三一

持大威力恒伽河     转行凝乳流大海
鸯伽毛足崇阿耆     达至千眼帝释都

如此持彼婆罗门昔日之语又唱次之偈

一三二

名高三天神力优     婆娑婆军彼优统
[P.204]尝以神酒洗取秽     苏婆迦彼为神人

为说明其意义如斯云

一三三

巴吉拉西恒伽河     喜马万达吉伽山
梵天之神名声高     彼亦尝为燃火神

一三四

尚有马拉吉利山     喜马万达吉伽山
苏达萨那尼萨巴     克伽奈尔共六山
此等山及他大山     奉牺牲故积高山

彼更云「吾兄此海缘何理由成为不能饮之盐水汝知之耶」「予不知也阿梨咤」「汝除杀婆罗门之事外一无所知可善听之」彼云唱偈

一三五

善学吠陀者     具传古圣书
苦行婆罗门     牺牲祭之人
[P.205]彼人在海边     常为海水浸
大海咽彼人     其理不得饮

彼云「婆罗门乃如是者」更又云

一三六

牺牲报酬地上受     数多彼等现天中
东西南北〔任意行〕     彼处彼等享斯乐

如此阿梨咤以十四偈赞叹婆罗门族牺牲祭及吠陀之事诸多前来看视摩诃萨之龙等闻彼之言皆云「彼云真实之事」彼等成为采用错误见解之状态摩诃萨虽卧病在床而已闻其一切龙等并亦告知于彼于是菩萨思考「阿梨咤赞叹错误之道自己应破其论以正众人之思考」彼起立沐浴以一切饰物饰身后坐于说法之座使全部龙众集合呼阿梨咤近前云「阿梨咤汝语错误之事赞叹吠陀牺牲及婆罗门族婆罗门等依吠陀之作法而为牺牲祭之事不能认为究竟之物并非约束能至天国之物汝应知汝之论断错误」彼于是语破牺牲祭之论云

[P.206]一三七

彼等学吠陀     机智人所设
阿梨咤汝知     愚人入圈套
彼如蜃气楼     自灭不洞见
然此虚幻物     难欺智慧人

一三八

吠陀将如斯     不成人依处
卖友杀生者     恶人亦无依
又彼崇火者     将不为火护
不为圣行者     恶人怀彼人

一三九

人人持财富     烧尽一切物
树木草相混     一切将燃尽
无比此之火     虽燃仍不满
将作多食火     是无思虑者

一四〇

恰如为变异     牛乳使成酪
亦可变生酥     火亦有变异
他物制约火     火方能生起

一四一

以乾薪木柴     入新薪木中
虽然入火中     亦不见火燃
持發火木人     不擦则无火
若人不用火     火无生之理

一四二

实若用火者     住于火之中
乾薪薪木柴     入新薪木中
然若于此世     一切林乾果
虽然乾薪木     亦将自燃出

一四三

若以火光辉     戴烟为所害
以草或以木     若得火作福
烧炭或烧盐     或为厨师人
虽焚死尸者     亦将火作福

[P.207]一四四

此等吠陀人     以火为满足
而又以此火     将不作福时
戴烟火光辉     继续为所害
此世作福者     将亦无一人

一四五

实则为如何     集聚世尊敬
不快且臭秽     数多者不喜
人厌且走避     彼之祭祀火
不得赞扬火     汝喜无思虑

一四六

或有云火者     为诸神之一
他人亦为语     水亦为神祇
此等一切言     皆非真理语
实则火非神     水亦非神祇

一四七

既无一器官     亦不持意识
世间有此火     为人造诸业
虽然崇此火     继续为恶业
如何能成就     将可赴善趣

一四八

为活于此世     彼等如是云
梵天统一切     彼为崇火者
如彼威力优     吾等应如何
能造如彼造     将拜彼造物

一四九

一切皆值笑     虚妄不理解
崇敬期有获     彼等尝撒散
财物与崇敬     然而不得现
彼等使生物     结合寂静法

一五〇

圣者教吠陀     人王领有地
吠舍务农耕     首陀奉侍人
各自为执事     从此之领域
此有能力者     人云作吠陀

[P.208]一五一

〔婆罗门〕此语     将为真理耶
婆罗门所云     若然果如是
不生刹帝利     不能获王位
若非婆罗门     无人通圣书
除去吠舍人     无有从农者
首陀奉仕人     终将不得免

一五二

而无真理言     故吾谓虚语
彼等腹肠肥     故语彼之故
智慧甚少故     始能可信彼
贤者有智慧     自能将看破

一五三

刹帝利吠舍     不行持供物
婆罗门取剑     对此且仿徨
如此被干扰     此世破限界
如此彼梵天     何故不正复

一五四

实若彼梵天     世界之头首
数多诸生物     彼为主宰者
如何此世界     设诸多不幸

一五五

实若彼梵天     世界之头首
数多诸生物     彼为主宰者
虚幻与欺瞒     醉心于过误
持如此非法     如何造此世

一五六

实若彼梵天     世界之头首
数多诸生物     彼为主宰者
正法虽有存     彼为设非法
阿梨咤须知     非正主宰者

一五七

昆虫与蟋蟀     诸蛇与群蛙
杀灭蛆与蝇     以此为清净
实此非圣法     〔亦非梵天道〕
剑蒲阇住人     数多皆非真

[P.210]于是宣示此等之非真理云

一五八

实若婆罗门     杀生为清净
被杀诸众生     皆得赴天国
[P.211]同种婆罗门     亦可互相杀
而此彼等言     诸人将成信

一五九

实则鹿家畜     又如诸牛〔马〕
任何诸生物     无愿自被杀
此世挣活命     难避婆罗门
彼为牺牲祭     强运诸生物

一六〇

愚痴彼家畜     被缚牺牲柱
婆罗门开口     唱念美赞辞
凡此牺牲柱     他世与汝喜
次世生梵天     将为久远物

一六一

若此牺牲柱     摩尼青贝珠
富财多金钱     白银与黄金
又如乾薪木     入于新薪中
若升三天上     将与诸爱乐
通三吠陀者     应自作牺牲
他之婆罗门     将勿牺牲祭

一六二

何处牺牲柱     摩尼青贝珠
富财与金钱     白银与黄金
又如乾薪木     入于新薪中
何处三天上     与汝有爱乐

一六三

狡狯更惨忍     贪欲彼愚等
婆罗门开口     唱念美赞辞
取火为作福     与吾以财物
以此与尔等     将得爱乐幸

一六四

彼之祭火行     来入家之中
婆罗门开口     唱念美赞辞
使彼去须发     并使截指爪
如此以吠陀     财物将灭尽

一六五

恰如一群鸦     密袭一只枭
[P.212]数多集聚食     美食欺瞒人
使彼剃须发     弃于牺牲道

一六六

如斯彼受骗     婆罗门所欺
只彼独居处     婆罗门集来
云云以妖力     继续掠夺彼
不见有幸福     运去诸财物

一六七

恰如以王命     征税官运物
取得诸财物     如官家运去
彼等似剽盗     为不善之辈
此世阿梨咤     不杀可杀物

一六八

彼云此右腕     乃属因陀罗
然在牺牲场     彼等折其杖
若然属真实     摩佉婆腕折
如斯因陀罗     何得胜修罗

一六九

然彼为虚构     摩佉婆具腕
帝释能杀者     彼乃最优神
此等古圣书     婆罗门虚构
彼等于世间     明白欺瞒人

一七〇

马拉吉利山     喜马万达山
吉伽尼萨巴     苏达萨那山
克伽奈尔山     其他诸大山
奉献牺牲故     云积此高山

一七一

彼云积砖瓦     以此同一法
奉献牺牲故     积累此高山
如斯彼所云     非为成山故
大山非所然     不摇耸立岩

一七二

砖瓦经长时     亦不能成石
[P.213]彼处不生铁     亦无铜矿生
然彼牺牲赞     云山积累成

一七三

荣习吠陀者     具传古圣书
苦行婆罗门     牺牲祭之人
彼人在海边     为水所浸润
大海咽其身     不得饮理由

一七四

婆罗门精通     吠陀传古书
彼等越一千     将沿诸河流
故云知水味     无有污染事
然彼未测海     亦未得饮水

一七五

此处人之世     若有所有穴
穿穴者穿穴     穴中咸水满
其中婆罗门     为水咽没故
无思虑者知     彼非不得饮

一七六

昔日创世时     谁为谁人妻
尝使人知觉     此即为意识
旨此因缘故     生无卑劣者
弛缓生差异     斯为人所云

一七七

生为阐陀罗     亦通晓吠陀
优异智能者     将诵古圣书
然彼之头脑     不能破「七」分
此等古圣书     为杀已而作

一七八

圣书缀空语     欲故难自由
宫廷诸诗人     从其词法作
愚者纵其心     停滞于恶趣
甚少智慧者     一切将信此

一七九

狮子与虎豹     具有雄壮力
人力之所持     不见与其等
人将成如是     可见之如牛
实则如彼等     生来不等故

[P.214]一八〇

若其为王者     征服国土后
臣下群围绕     亲自借人耳
唯彼能如此     自己得胜敌
其国之人民     永住于安泰

一八一

刹帝利之学     等诸三吠陀
任何此等意     其义皆相等
然不寻其义     恰道如流水
为阻塞所蔽     而不知其义

一八二

刹帝利之学     等诸三吠陀
任何其等意     其义皆相等
所得之有无     荣誉之有无
一切四种姓     皆得徧其法

一八三

恰如富财人     金银财宝故
彼等在地上     为数多之业
只此三吠陀     通达之人群
今日在地上     为数多之业

一八四

此人等富者     欲缚常励者
〔今日〕于地上     为数多之业
彼等智慧少     远法无思虑

[P.217]如此摩诃萨破彼等婆罗门等之论在此确立自己之论龙众闻彼之法语皆大欢喜摩诃萨将猎师婆罗门由龙之世界逐出但尚不诽谤于彼

王子萨佳罗布拉夫玛达陀不违约束之日由四军之兵围绕向父住居之处而来摩诃萨亦巡回鸣击大鼓「我等前往会见舅父及祖父」而非常华丽装饰由耶蒲那河向上前行向彼仙处出發彼之其他兄弟等亦继续于彼等两亲之后萨佳罗布拉夫玛达陀见摩诃萨由许多人随从而来不与理会而询问其父云

一八五

彼为何人耶     振动鸣大鼓
小鼓与螺贝     铜鼓与锣鼓
此为御者主     鼓乐以为乐
彼由彼远方     前进来此处

一八六

数多光辉色     黄金头著被
箭袋结于身     此青年为谁
来者诸人等     华丽有光辉

一八七

铁匠鞴之口     锤打如黄金
又如朅地罗     燃树之光辉
美面辉光耀     此人来者谁

[P.218]一八八

何人之伞盖     阎浮檀金作
其中有伞骨     快速遮阳光
华丽有光辉     来者之人谁

一八九

此为何人耶     手中持钩拂
最上之拂子     其中有智慧
胜智者头上     不断有风靡

一九〇

此为何人耶     手执孔雀尾
杂色持柔媚     黄金与摩尼
光辉饰杖端     面之两侧行

一九一

朅地罗树燃     木色有光辉
铁匠鞴之口     锤打黄金色
此为何人耶     美丽戴耳环
于面之两侧     照耀有光辉

一九二

此为何人耶     不断触风靡
柔软漆黑发     前额缘光辉
恰似云间月     如月生光辉

一九三

此为何人耶     彼等之眼眉
个个诸器官     阔眼有光辉
彼为何人子     完颜如斯美

一九四

此为何人耶     此等生巨口
清净最优美     牙齿如螺贝
如以物相比     其齿如玉辉
恰似库匹拉     如彼树之花

一九五

此为何人耶     赤勒叉之素
酷似彼手足     安乐立彼处
〔红光〕如太阳     赤色频婆果
彼唇持此色     慢语者为谁

一九六

雪之季节过     喜马拉雅热
如大娑罗树     美丽花开放
真白外被著     彼如因陀罗
如得胜利辉     彼之人为谁

一九七

黄金小隆起     满著摩尼束
种种之色映     拔剑如主侯
跳入诸众中     彼人其为谁

一九八

彼有黄金饰     制作甚美丽
美丽线缝靴     归命于大仙
由足脱其靴     彼人其为谁

[P.219]如此由其子苏佳罗布拉夫玛达陀所问而获得神通力之苦行者答云「此提头赖咤王之子等乃汝之甥为龙者也」然而唱偈云

一九九

提头赖咤之子龙     具有神力有荣誉
萨姆达佳生彼等     诸龙各各神力优

如此二人共语之间龙众到著于苦行者之足前作礼后坐于旁侧萨姆茨达佳亦向其父问候后不胜悲痛哭泣与龙众一同归往龙之世界国王苏佳罗布拉夫玛达陀于彼处滞在数日间后归往波罗奈萨姆茨达佳于龙之世界死去菩萨则在生命之限内守戒行布萨之业后与龙众共同满登天道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言「汝优婆塞等如此昔日之贤者等于佛尚未出现时尚能舍弃龙之幸福行布萨之行」于是佛为作本生之结语「尔时之两亲是今大王之一家猎师之婆罗门是提婆达多苏玛达达是阿难阿奇姆吉是优钵罗色须陀苏那是舍利弗苏婆迦是目犍连阿梨咤是须那呵多槃达则即是我也

五四四 大那罗陀迦叶梵天本生谭

〔菩萨=梵天〕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杖林时对教化郁鞞罗迦叶所作之谈话然而佛转最[P.220]优法轮教化郁鞞罗迦叶等之螺髻外道后为完成与摩揭陀王之约束有以前千人之螺髻外道等相随前来至杖林尔时摩揭陀王与十二那庾多之扈从前往向十力尊敬礼而坐彼之扈从之中有婆罗门与居士者之间生起议论所谓「究竟郁鞞罗迦叶于大沙门之处修习梵行耶抑为大沙门于郁鞞罗迦叶之前修习耶」于是世尊自思「必须使之知此迦叶在自己之前出家」乃唱次之偈

郁鞞罗汝见为何     弃火尔为枯瘦者
迦叶吾今问尔义     如何尔弃祭火事

上座忖度世尊之意唱偈

我弃色声与诸味     种种欲乐与女人
垢秽根本吾鉴定     牺牲供物吾不喜

彼唱此偈后为显示自己为弟子彼向如来之足甲著头云「诸位予之尊师为世尊予为彼之弟子」而为一多罗二多罗三多罗乃至七多罗止七次于空中腾降表现后向如来作礼坐于旁侧见此奇迹诸人云「佛实为持大威神力者如此有势力之迦叶外道自己思已得成为阿罗汉者而郁鞞罗迦叶打破邪见之网为如来教化所成就之处」彼等对佛之德交谈于是佛言「我现今到达一切知教化此等者并不为珍奇我于前生尚未得离欲之时我尚为那罗陀梵天打破邪见之网温顺此者」佛受众人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毘提诃国之弥𫄨罗都有名安佳提之王治国彼为规法正直之王王女卢佳非常美丽可爱彼女因十万劫间之誓愿得非常之福德来王之第一后妃之胎再生而来但其他一万六千之宫女等皆石女不能生育是故王对此王女特別欢喜疼爱王为彼女以种种之花入满二十五个花笼与精密之织锦著物王云「以[P.221]此可为自己最美之装饰」每日赠与其女又云「一切食物有无限际之多每半月须布施一次」赠与千金此王有毘阇耶苏那玛阿拉陀三位大臣如是于四月满月之日催开祭祀王使其街市与宫中装饰为诸神都城之状时王充分施行热水之浴身体充分涂以涂膏以一切庄严之具饰身开放天窗在殿上之大广间中受廷臣等环绕眺望于澄澈之大空中升起之月轮王向大臣询问「实为如何愉快之月夜然则今宵应如何耽醉于欢娱之中耶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毘提诃国王     人呼刹帝利
富财车乘多     无限军势具

彼王安佳提     四月望月〔十五〕夜
初更未过时     诸臣皆共集

贤明学识具     慎虑微笑语
大臣毘阇耶     次为苏那玛
还有大将军     阿拉陀伽名

毘提诃王问     「自知如思语
今宵四月望     月光暗夜消
此夜应如何     吾等可过乐」

彼等如此被问各各如自己所思者语之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将军阿拉陀     如斯向王语
「车乘与军势     一切军武装

[P.222]

无限军势具     吾等赴战斗
不从王势者     使从王势力
吾等征未征     此为吾私见」

闻其言语毕     苏那玛斯言
「抗王诸仇敌     将集于此处

彼等弃武器     各各誓服从
无上今宵祭     将不喜战斗

咀啖饮食物     疾疾赍彼等
王浸与诸爱     歌舞音典戏」

一〇

闻其言语毕     毘阇耶斯语
「大王诸爱欲     常为尔所具

一一

诸爱将浸乐     尔亦诚不难
常得满诸爱     此非吾心思

一二

沙门婆罗门     吾等侍多闻
彼等通圣俗     今望攘怀疑」

一三

闻其言语毕     彼王如斯云
「毘阇耶所云     实为吾所喜

一四

沙门婆罗门     吾等侍多闻
彼等通圣俗     今望攘怀疑

一五

实行此诸意     如何侍贤者
谁通圣俗者     今望攘怀疑」

一六

闻王之言已     阿拉陀斯云
「鹿苑有贤人     裸形受尊崇

一七

古纳迦叶姓     聪言有从众
王与彼尊重     将攘吾怀疑」

一八

闻彼之言已     王命彼驭者
「吾等赴鹿苑     系车来此处」

[P.223]一九

王车被准备     象牙银装饰
白净附属物     实似月面轮

二〇

系此拘物头     信度四名马
疾走如风吹     善驯著华鬘

二一

马车白伞盖     马扇皆为白
王与诸臣行     如月轮之辉

二二

其后数多随     兵等佩辉剑
乘骑马背者     优者随主后

二三

车行如一瞬     车到王降立
王与诸臣共     徒步近古纳

二四

尔时集彼处     婆罗门富商
来无立锥处     王使彼等退

[P.224]王为彼等众多从臣等环绕坐于一面为礼问讯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二五

柔软之褥上     敷物柔且美
柔软敷物上     王到一面坐

二六

王于落坐后     亲切互交谈
「尊者养身物     健康无扰耶

二七

如何生活安     托钵得食耶
如何却少病     眼无减损耶」

二八

专念道规毘提诃     古纳交谈返回应
「大王予有养身物     最后二者亦相宜

二九

毘提诃王尔如何     边境扰攘不强耶
汝之健康可相应     车乘装饰善运汝
其身将生病苦痛     于尔一切皆无耶」

三〇

彼王接受问讯礼     终于王直起讯问
受法调御者之主     事理圣法与正行

三一

「迦叶如何行人法     对于父母应可行
如何阿阇梨行道     如何妻子应可行

三二

如何老者应可行     沙门婆罗门如何
又对军事应如何     又对民众应如何

三三

如何履行此人法     死后应得赴善趣
或者如何立非法     下方地狱将堕行」

[P.225]此王于一切知之佛辟支佛佛弟子摩诃萨之中未能索得最初之者(佛)又未能向最后之者(菩萨)相应处之大权威质问然王却向全裸一无所知亦无任何权威之邪命外道加以询问彼虽受如此询问而不能对其问与以相应之说明恰如叩击步行牛之人又如投弃尘埃于食物钵中之人彼云「大王请听」彼以只此良好机会教示自己之邪见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三四

彼闻毘提诃王言     古纳迦叶如斯云
「大王吾今云真理     请闻吾之真言语

三五

世间行法彼之人     此非有关善恶果
此亦非他世     某由彼处将来此

三六

此亦非祖先     某处有母将有父
亦无能言阿阇梨     某非驯者将被驯

三七

一切之物皆等量     无有可敬之年长
此非臂力与精力     何处将有勇敢人
一切之物有命运     如同舻网之从船

三八

应得之物人可得     彼处何有布施果
布施无果报     施者无力亦无势

三九

愚者之人宣布施     贤者之人得受此
愚者不断夸己贤     彼等无力施贤者

[P.226]如此叙述布施之无果后现又叙述恶之无果云

四〇

是等七聚常住身     不受损伤不断灭
火与地与水与风     此之乐苦与炙魂
是等七聚常住身     其为断者甚不见

四一

无有切者与杀者     无论何物亦无杀
实则各身之间隙     只为彼身为刃过

四二

他者之头以手执     利剑将此将斩却
彼之此身非为断     彼处恶果在何处

四三

轮回八十四大劫     一切之物皆清净
彼之时期尚未到     虽为知者不净化

四四

虽行数多之善事     时期未到不净化
纵然虽犯数多恶     劫末刹那无超者

四五

吾等八十四劫间     次第次第成清净
如海不越岸之边     吾等不超此命运」

[P.227]如是此断见论者非常热心各別语其自论

四六

闻彼迦叶之言已     彼阿拉陀如斯云
「诚如尊者之所语     吾亦欢喜彼之事

四七

吾今想起吾前生     自己轮回吾曾在
吾尝云为宾伽罗     市为残酷屠牛者

四八

繁荣之市波罗奈     数多恶业吾曾为
数多生物吾屠宰     水牛豚类与牡羊

四九

彼处死没今再生     生于荣耀将军家
吾今已无恶之果     吾将不堕入地狱」

五〇

此处有名毕伽克     彼为贫者一奴仆
彼为住于布萨者     古纳之前彼近来

五一

彼今闻此迦叶言     又闻阿拉陀之语
暂时心热呼大息     潸然流泪不能已

五二

毘提诃王询问彼     「汝今如何生叹息
耳闻何耶目见何     如何感受使吾知」

[P.228]五三

彼闻毘提诃王言     彼毕伽克如斯云
「吾今无有苦感受     王吾因闻彼语

五四

吾又想起吾前生     吾之自身有幸福
娑祇多街吾居住     富商巴瓦喜美德

五五

富商崇敬婆罗门     欢喜布施为清净
而吾回忆吾自身     此非所为之恶业

五六

彼处死没吾生此     毘提诃王吾贫穷
汲水婢女之胎生     生于此方更悲惨

五七

此为吾之悲惨事     吾今仍行平等行
吾曾将有乞者时     以食之半行布施

五八

月之十四十五日     按时吾常住布萨
而吾决不害生物     又吾努力避盗行

五九

然实如此一切行     虽行善业无果报
诚如阿拉陀之语     似此戒德将无益

六〇

然如未熟欺骗者     吾今掴捉恶骰子
恰如熟练瞒著者     阿拉陀握善骰子

六一

吾今应赴吾善趣     然此之门吾不见
故此迦叶语     吾今闻之生叹息」

[P.229]六二

闻毕伽克之言已     安佳提王开始语
「此非前往善趣门     毕伽克汝待命运

六三

或为乐耶或为苦     依然命运将得成
一切之物轮回净     未来之事勿急行

六四

吾亦尝行为善人     富商敬侍婆罗门
统行一切吾裁判     其间欢喜更勿急」

彼如斯云已而又云「尊者迦叶予等长久期间心地朦胧唯今予等能得尊师今后将从汝之教唯耽爱欲之乐将不闻只成为予等障碍之法尊师可居于此处予等将归去矣

六五(一)

「尊者吾等有机会     吾等可再来相见」

六五(二)

毘提诃王为此语     彼王归去彼宫城

[P.230]王于最初至古纳之前问候而發质问然其归去则未作礼而去此乃古纳之不德所致尚且未受礼遇开始施食亦未受如何尊敬一方王过其夜后翌日呼集大臣云「为予准备一切爱乐今后予将只耽于爱欲之乐此外任何之事无须向予申告作裁判之事可由某与某理执行」彼王即沈湎于爱乐之中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六六

其夜过后至夜明     安佳提王奉伺室
室前呼集廷臣等     彼王宣布次言语

六七

「羌达佳宫为予设     常期准备为爱乐
秘密非密诸文件     一切外用勿近吾

六八

阇耶与苏那玛     还有将军阿拉陀
此之三人巧裁判     事件办理坐裁决」

六九

毘提诃王如是云     彼王只思爱欲乐
而于富商婆罗门     如何事亦不向意

七〇

二七之日过之夜     毘提诃王有爱女
王女卢佳为其名     彼向乳母如斯云

七一

乳母速为吾装饰     吾侍女等亦著饰
明日神圣十五日     君王之前吾将赴

七二

女等为姬运转来     华鬘高价之栴檀
摩尼螺贝真珠宝     尚有种种色染衣

七三

黄金椅子彼女坐     美丽姿态彼之姬
王女卢佳受围绕     数多侍女有光辉

[P.231]七四

而于侍女之正中     一切庄严饰其身
王女羌达佳宫入     恰如彼入电云中

七五

道规专念毘诃提     彼女近前为敬礼
黄金造之椅子上     彼女近著傍边坐

[P.232]七六

恰如仙女等集来     侍女当中彼卢佳
毘提诃王眺望见     彼为其次之言辞

七七

「宫内居住汝将乐     尔于莲华池下浴
种种数多贵食物     常常为尔输运去

七八

种种数多侍女等     汝以彼等摘花来
彼等各自思造家     不久浸润于戏乐

七九

或者对尔有缺失     汝言将可速持来
吾心不出美饰尔     吾望吾女等月亮

八〇

女闻毘提诃王言     卢佳向父作谦语
「王一切吾之物     君王之前始能得

八一

明日神圣十五日     大王为吾赠千金
而吾如能受王与     将向乞人行布施」

八二

王闻卢佳之言已     安佳提王如斯云
「数多富财为汝消     一切无酬无利益

八三

吾女尔常住布萨     饮食之物勿绝摄
彼不食者乃命运     幸福非由不食生

[P.233]八四

彼时迦叶曾言道     彼毕伽克亦曾闻
暂时热情呼大息     潜然流泪不能已

八五

卢佳只尔存在限     虽行布萨勿远食
唯今此世非他世     如何无利而受苦」

八六

如闻毘提诃王言     美姿卢佳姬〔思惟〕
予知过去未来法     如此将向父王语

八七

「实则吾尝思此事     耳闻眼见〔诸多人〕
曾见有人侍愚者     终究自己亦成愚

八八

人之善迷为迷者     愚痴更增为愚痴
彼阿拉陀痴化事     对毕伽克将相应

[P.234]八九

而吾王汝有智慧     诸事优秀且怜眦
然而如何适愚者     近此卑劣之识见

九〇

实若净化轮回道     古纳出家将无义
恰如虫落燃火中     成为愚人裸形仙

九一

轮回清净确心人     数多彼等不知业
鱼咽钓针不得逃     尝投恶骰难偿还

九二

大王为尔之事故     吾将为王说譬喻
依某贤者之譬喻     将可判定知其义

九三

恰如商贾彼之船     超量积荷过重时
因其过重积荷物     终归沉没大海中

九四

人之为恶实如斯     少之又少积重恶
过重为恶积太多     将成坠堕入地狱

九五

阿拉陀为恶重荷     地之君吾言不过限
彼为过重积此恶     以此将赴恶趣所

九六

地之君彼阿拉陀     前生尝作有福业
吾王因其果之故     彼于今世享此乐

九七

然彼福业行将尽     实而如斯喜不德
彼今遗弃正道去     随从不正之邪道

[P.235]九八

恰如手执衡器棒     为使衡器皿合均
荷物将被卸之时     如衡器头向上扬

九九

人之福报实如斯     少之又少积众恶
望天国之彼奴仆     喜善果如毕伽克」

又彼女说明此意义云

一〇〇

「今日奴仆毕伽克     见出自己之苦果
前生彼尝行恶业     其果今生彼将受

一〇一

然彼之恶应将尽     如实欢喜斯道规
而王近于迦叶前     诚实决勿行邪道」

于是今再示告从恶友之恶结果从善友之善结果

一〇二

「实则有王从正人     或有相从不正人
然从有德或不德     实受彼等之影响

一〇三

彼造如是之友时     彼将随从此之友
彼或成为如此人     实将此者结亲交

[P.236]一〇四

从者依附于从者     触者依附于触者
涂毒之箭入箭束     诸箭有秽如涂污
恐惧污秽实贤者     彼将不与恶友俱

一〇五

人持姑尸之叶尖     使触恶臭之鱼时
姑尸亦發恶臭气     随从愚者将如是

一〇六

人持波罗奢树叶     使触多伽罗树
其叶亦应發香气     随从贤者亦如是

一〇七

然如盛装果实笼     自知自业之成熟
贤者不从不正者     彼从正者获正义
不正之人赴地狱     正直人等到善趣」

如此王女以六偈为父王说法后于是彼女自身昔尝蒙受苦楚而示云其状

一〇八

「吾忆昔日吾轮回     吾尝七次转生世
又由此处死去后     将赴未来之七生

一〇九

国之统主吾七生     距今七生之昔年
摩揭陀之罗阅祗     于彼都市铁工职

一一〇

因吾接近诸恶友     数多恶业吾曾为
吾使他人之妻苦     行为如成不死身

一一一

其业收置且不论     身被灰烬如炭火
然因其他业之故     跋嗟国土吾转生

[P.237]一一二

憍赏弥国之富荣     有数多财富商家
大王吾为彼家子     常受尊崇之供养

一一三

彼处吾从吾友志     彼之吾友喜善业
向诸贤人通诸识     如是使吾立善业

一一四

月之十四十五日     数多之夜住布萨
积累取置其善业     恰如水中之伏藏

一一五

然吾摩揭陀所为     彼之恶业果遂现
凶恶之毒吾食受     如彼向吾直迫来

一一六

父王彼处吾死没     长住地狱噜罗婆
因业之故吾受苦     而今忆之亦不乐

一一七

数多岁月于彼处     数多之苦继受过
父王喷那卡他街     吾为无根牡羊生」

[P.238]为说明彼事而唱偈

一一八

「吾运转为贵显子     吾之背后或有车
此世吾尝通他妻     业之所生受酬报」

——更又由此死没再生于森林中之猿胎出生之日使会见兽群之王彼兽群之王云伴来自己之处彼紧强抱彼不闻予大声哭泣呼唤以齿拔去予之睪丸——彼女为说明此事云

一一九

「父王彼处予死没     深林之中吾为猿
然为惨忍之兽王     用齿拔去吾睪丸
此因吾尝通他妻     业之所生受酬报」

更又说示他生云

一二〇

「父王彼处予死没     生为达桑那国牛
去根然速为工作     长久劳力运车行
此吾尝通他之妻     业之所生受酬报

一二一

父王彼处吾死没     吾生跋耆之大家
吾生非男亦非女     不许吾生为男人
此因吾尝通他妻     业之所生受酬报

一二二

父王彼处吾死没     吾于难陀之园生
三十三天之世界     美丽爱姿为天女

一二三

数多之色为布粧     装饰摩尼之耳环
舞踊歌唱更为秀     吾为帝释之侍女

一二四

父王吾在彼处时     吾忆此等之诸生
由今死去将何赴     彼为七生之未来

一二五

憍赏弥国吾为善     善业之果已到达
父王吾由此没后     吾将生为神与人

一二六

父王今后彼七生     将常尊敬被供养
然今由此至六生     为女之事将不免

[P.239]一二七

而至今后第七生     我为神子威力优
父王吾于天上界     将为最上男天人

一二八

今日己至难陀园     桑达那树结华鬘
名唤佳瓦神之子     天人使吾受华鬘

一二九

此世居留十六年     彼之天界如瞬时
而在天上一昼夜     可当人之一百秋

一三〇

无数重重无数生     善恶之业乃如此
诸人从人所行者     实则诸业不消失」

[P.240]其次彼如宣示最优之法

一三一

依次依次重几生     皆望生为男子身
如同洗足避泥污     务应远避他人妻

一三二

依次依次重几生     皆望生为男子身
如天女等崇帝释     吾等应当尊敬友

一三三

天之寿命天之乐     希望荣誉幸福者
邪恶事等应避弃     应行由三所成法

一三四

〔三法〕身口意三业     若为慎重勿懈怠
如吾自利之所思     女人可生为男子

一三五

于此世间不问谁     持财满足具荣誉
尝为善业彼无疑     凡物皆据己之业

一三六

父王自应速熟虑     彼女等有何因由
尔侍女等拟天女     彼等不过美粧饰
黄金罗网被彼等     〔民之主慎勿受欺〕

[P.241]如此彼女教其父王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三七

王女卢佳如此言     父王安佳提所喜
女说迷者向道教     有德之女为说法

如此由晨朝开始晚间一夜向父王说法后云「父王请勿听信持有错误思想之裸形者言辞此世界有他世界有善恶之业有果报请听语予之状善友之言请决勿向不正之作法前进」虽然如此而彼女并未能使父王之错误思想脱除实际彼闻王女美丽之音声不过只此欢喜而已何以故两亲者虽爱可爱子女之言然不放弃其自己之思想在市中则云王女卢佳向父王说法使其放弃错误思想而起骚动「唯今彼贤德王女除去父王错误思想使市中人等得到安稳不违」大众皆大欢喜彼女虽然未能使父王觉悟然决不失去精神「予将构想某等方法给与父王安泰」彼女在头上合掌向十方礼拜不断「在此世界中支持世界之正当沙门婆罗门世界之守护神大梵天王俱应存在切望诸方前来请以贵君等自身之力使予之父亲放弃[P.242]错误思想此之父君虽然无德然呈予之德呈予之力呈予之真实切望前来使彼放弃错误之思想使世界中之人人安泰」彼女如是云言礼拜尔时菩萨为那罗陀大梵天——所谓诸菩萨者依自身之慈行依慈爱依大行时时巡回眺望世间之正行者不正行者彼于彼日巡回眺望世界中见彼王女为除去父王错误思想祈请世界诸神支持彼思「除自己之外无有得使放弃其错误思想者今日予自己向彼王女表示亲切必须前来为使王与其家臣安稳然予将以何种姿态前往耶」「人世之中唯有出家者深受敬爱尊敬与欢迎是故予以出家者之姿态前往」彼如是决心作出黄金色人间之姿态结人间之螺发螺发之间刺入黄金之针在身之表里著赤色树皮之衣以黄金之星美饰以白银完成羚羊之皮披挂于片面之肩上持垂真珠之纽所作之黄金乞食之钵肩担三处弯曲之黄金担棒持用真珠纽之珊瑚水瓶作如此所谓仙人之姿恰如悬于大空之月光辉绵徧于空中而来入于美饰之羌达宫殿之大广间中立于王前方之空中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三八

那罗陀由梵天界     王女之处彼前来
阎浮提下彼遍观     认知国王安佳提

一三九

那罗陀于宫殿中     毘提诃王之前立
见彼仙人之到来     卢佳对彼为敬礼

[P.243]王亦见彼惊愕梵天之光辉彼不能于自己之席上直立不动彼由席上下来立于地面之上彼询问彼由何处而来姓名为何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四〇

此处彼之王惊怖     由彼玉座下来立
如此探询那罗仙     彼發如次之言语

一四一

神姿之汝何处来     恰似月之照夜辉
汝之名姓问尔语     人世如何得知尔

于是彼思「此王思无他之世界是故向王语他世界之事使之闻得」遂唱偈云

一四二

恰如月之照夜辉     吾今诚由天上来
吾之名姓被汝问     人知那罗陀迦叶

如是王思「以后再问他世界之事彼如何得神通耶向彼一问试观」于是唱偈

一四三

步行大空立大空     此实极不可思议
那罗陀吾问此义     尔实如何得神通

[P.244]那罗陀云

一四四

真谛正法摄根行     此等诸德吾昔为
此等诸法实善作     依欲得行速如意

王虽然闻梵天如此之言但仍强图把持谬思因此彼不信有他之世界「究竟善业之果报为实有耶」彼唱偈云

一四五

尔之福业不思议     将有此者如汝言
那罗陀吾问尔义     问尔宜向吾说明

那罗陀云

一四六

汝询吾汝王有益     地之卫者尔怀疑
吾为尔扫其疑惑     因明方法立正道

王云

[P.245]一四七

那罗陀吾问尔义     问尔不可云妄语
实则有神有祖先     有他之世如人语

那罗陀答

一四八

实则有神有祖先     有他之世如人言
人等迷惘贪诸爱     他世不见愚钝者

王闻此爆笑而续唱偈

一四九

若有他世汝将信     死者他世有栖家
此世汝与五百金     吾于他世授千金

于是摩诃萨于众人当中继续对王非难云

一五〇

若知有德不惜物     吾与汝身五百金
然汝之身在地狱     任谁他世促千金

[P.246]一五一

此世为所不应为     怠惰惨忍作恶者
贤者对其不信债     因由斯人无返债

一五二

贤人善知巧作人     精力有德不惜物
自以财力奖贷人     业未终时转生利

如此由摩诃萨所非难之王无能返言相对大众非常欢喜「此神仙持有非常之威力今日将使国王放弃错误之思想」市中欣起一阵之骚动依摩诃萨之威力尔时经七由旬弥𫄨罗之市街无一人不闻彼之法语如是摩诃萨思考「此王把持特强之谬见且以地狱之恐怖吓王使其放弃谬见后再以诸神世界之事安慰于彼」彼云「大王若贵君不放弃谬见将堕往无限苦之地狱」开始地狱之语

一五三

由此尔见死往处     大鸦之群住地狱
撕裂尔身群啮食     鸦与兀鹰小鹰群
汝自身裂血喷流     任谁他世促千金

[P.247]摩诃萨对彼述大鸦地狱使之闻后「若不向彼处再生则将再生于世界之边涯地狱」于是宣唱彼地狱之偈

一五四

晦冥暗暗无日月     地狱喧骚常恐怖
夜或与昼无识別     此处索财谁将步

彼向王详述世界边涯地狱使闻「大王如不放弃谬见不单只止于此而已更将受其他另外之苦」于是唱次之偈

一五五

萨巴拉萨玛恶犬     怪幸力强身巨大
此世被逐堕他世     铁齿啮碎人身体

彼就其他之地狱亦用此同样之方法说示故此用以前所说之方法就此等一切之场所详细一同说示彼地狱狱卒之行为而对各各之偈与〔散文之说明〕未说者一一向被说述

一五六

住于地狱之中者     凶惨野兽所食啮
身体裂断血喷流     任谁他世促千金

[P.248]一五七

狱卒卡鲁巴卡拉     打击贯穿可怖畏
昔日尝作恶业人     身受利剑头箭穿

一五八

凡堕地狱被杀者     破胎胴腹被裂割
身体截断血喷流     任谁他世促千金

一五九

刀剑箭矢枪与战     数多凶器降如雨
如彼燃辉炭火落     为凶恶业降烧石

一六〇

地狱难耐有热风     彼处不得些少乐
病患仿徨不寄边     任谁他世促千金

一六一

此世系车任奔驰     盛燃奔驰地上走
[P.249]被促突棒甚巨痛     任谁他世促千金

一六二

盛燃彼更怖战栗     锋铓积累攀登山
身形裂断血喷流     任谁他世促千金

一六三

盛燃彼更可战栗     积累如山登炭火
哀泣叫唤身烧焦     任谁他世促千金

一六四

其高如同雷云顶     树上积累有刺棘
锐利成作铁刺棘     吸饮人之血盐尽

一六五

通他人妻贪淫者     诸男女等攀此树
狱卒等听燄摩命     持剑追逐此人等

一六六

睒婆梨树彼地狱     血染肌肤续攀登
身伤皮裂非不苦     病患疼痛更惨烈

一六七

绝气不久吐热息     彼昔造业罪所负
身伤皮裂至树顶     任谁向彼求财货

[P.250]一六八

其高如同雷云顶     积累登上剑叶树
锐利成作铁剑叶     吸饮人之血盐尽

一六九

将至此之剑叶树     身体切裂以锐剑
裂断之身血喷流     任谁他世促千金

一七〇

由此剑叶地狱苦     忽然奔驰走出来
落入威达拉尼河     任谁向彼求财货

一七一

威达拉尼河难渡     粗恶之水更热满
上为铁作莲叶覆     锐利莲叶被覆流

一七二

彼处其身被断裂     身被运行染血盐
威达拉尼无支持     任谁向彼求财货

王闻摩诃萨语此地狱之言心巡回搅乱彼向摩诃萨请求归依而云

一七三

如伐倒树吾打颤     意迷行方吾不知
仙人恐怖故吾悔     闻汝之偈大恐怖

一七四

彼立水中如避燃     如于河海得岛生
又似暗黑得灯明     仙人吾将归依汝

[P.251]一七五

请为吾说俗圣事     诚于昔日吾行恶
使吾将不堕地狱     为吾教示清净道

于是摩诃萨教示应行清净之道并以入于正道昔日国王等之事为例而教示云

一七六

如人言说有诸王     清净王者入正道
提头赖咤居首位     次王毘奢蜜哆罗
还有頞瑟搩迦王     耶婆提伽居第四
还有乌新纳罗王     最后还有尸毘王
此等诸王〔行正法〕     随顺沙门婆罗门

一七七

此等王又他之王     帝释世界彼等行
如此王能弃非法     大地之主正法行

一七八

汝使宣布命持食     于汝宫中都城中
任谁饥饿与乾渴     任谁华鬘欲涂膏
以种种色染衣服     任谁裸形人将著

一七九

任谁道行持伞盖     柔美屣履任谁持
都城之中勤宣布     朝夕如是行正法

一八〇

年老之人或牛马     如尝使为勿酷使
而应对之表尊敬     有力之日须善为

[P.252]如此摩诃萨向王说布施之语持戒之语后见此王若以车来比较阐述对彼说法彼王将喜故与一切爱欲以车之比喻说法教示云

一八一

尔以身体看做车     意识应视为驭者
友爱作为车有轴     车有覆盖作施心

一八二

足之制御有车轮     手之制御有车饰
胎腹制御有车毂     言语制御轹辘声

一八三

真理之言完各部     善制御者不两舌
友爱之言各部强     中庸之言善结合

一八四

善能造作信无贪     谦让合掌有车辕
以不顽迷作棚竿     持戒即为系纲绳

一八五

无嗔不摇步行路     大白伞盖十善法
数多真成制动器     安定之心成座席

一八六

车最胜部知适时     以自觉作三支捧
由谦让行成系纲     无骄慢成轻便轭

一八七

意无执著为敷物     仕老年者拂尘垢
善思贤者为突棒     勇气努力为手纲

一八八

调训得宜诸马同     心能历练将行道
欲望贪心为恶道     而能自制立成道

[P.253]一八九

色声香味置诸后     曳车逐马向前行
王者自须为驭者     智慧叩马可驭御

一九〇

意力中正须坚确     如此马车将进行
王者一切皆适望     断然不堕地狱行

[P.254]「大王贵君对予为如是云『此吾将不堕入地狱那罗陀为吾教示清净之道』予已为汝说示种种方法」如此摩诃萨向王说示正法使王放弃谬思紧守诸戒并与忠告「今后弃恶友近善友为宜常努力不懈」而并赞叹王女之德与王[P.255]之家臣及宫中之诸女等忠告后在彼等之观仰中以非常之威力往归梵天界而去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言曰「汝等比丘彼不只今生彼于前生郁鞞罗迦叶依我断除邪见而被调伏」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唱次之结尾之偈

一九一

阿拉陀提婆达多     苏那玛为跋陀罗
毘阇耶为舍利弗     毕伽克为目犍连

一九二

㚲毘族子谤佛     须那呵多是其名
彼为裸形之外道     自号称为古纳仙
卢佳王女今阿难     安静国土彼女贤

一九三

国王郁鞞罗迦叶     彼时彼持邪恶见
我为大梵天菩萨     如是忆持本生缘

五四五 比豆梨贤者本生谭

〔菩萨=贤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智慧波罗蜜所作之谈话如是某日比丘等于法堂一同坐定相互谈话「诸位法友佛有大智广智明智有敏捷之智慧锐利之智慧透彻之智慧打破他派之说以自己智慧之力破刹帝利贤者等所准备之微妙质问与以调伏确实把握归依与诸戒导与不死之道」佛来彼处问曰「汝等比丘一同坐于彼处相互所为何语」答云「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得无上等正觉之如来破他人之说导引刹帝利等并非稀有所谓如来前生索正觉智时即为有智慧打破他说者事实我为比豆梨时于六十由旬高之迦罗树山顶以智慧之力调伏不那奇之夜叉将军使之温顺安稳向自己布施使之愿与生命」于是佛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俱卢王国之因陀罗波罗萨多市达难伽雅高罗婆王治国有大臣比豆梨教王俗事与圣事彼为美妙音声说伟大法之人洽如以琵琶之音色魅惑醉[P.256]象之状使阎浮提(印度)中之诸王为其美妙之音声法语离去魅惑彼等诸王不愿归往自己之国而彼以佛之善巧为大众说法在市内住居受得非常之荣誉

一方波罗奈之居士相互为友之四位婆罗门富豪彼等看破爱之危险入雪山出家而成仙人修得神通与等至食树根之实长栖于山中彼等为得盐醋之物下山托钵来至鸯伽国入于瞻波之都求食在此市内亦有互为友等之四人富豪彼等对彼仙人等之正当行状生起信仰礼拜之后执乞食之钵于各各自己之家各为一人飨宴饮物食物后得其承诺使彼等住于王苑之中四位之行者于四位富豪之家摄取食事之后为昼间生活一人往三十三天一人往龙之世界一人往金翅鸟之世界而一人则往俱卢王之蜜佳奇拉园其中往神之世界度昼间者见帝释之荣誉归来向奉仕自己之富豪交谈使闻往龙之世界度昼间者见龙王之幸福归来谈话往金翅鸟之世界者则见金翅鸟王之豪华而在俱卢王之御苑度昼间归来者则见达难佳雅王之繁荣与光辉向奉仕自己之富豪语此使闻于是此四位之人等望欲往生神等之世界积累布施等之福德生命尽后一人再生成为帝释一人与其妻子一同生于龙之世界一人生为住睒婆梨湖宫殿之金翅鸟王最后一人再生于达难佳雅王第一后妃之胎又彼四人行者等则再生于梵天界中

俱卢国之王子年长于父王死后即王之位正确统治其国然彼好赌胜负[P.257]把握比豆梨贤者之教行布施守戒律住于布萨某日彼执行布萨之时欲精修独住出發至王苑坐于精神愉快场所实行沙门之法尔时帝释亦行住于布萨彼云「于神之世界颇有障碍」于是来至人间世界彼王之王苑坐于精神愉快之场所实行沙门之法龙王波留尼亦行住于布萨谓龙之世界颇有障碍来至同一王苑坐于精神愉快之处实行沙门之法金翅鸟王亦住于布萨谓金翅鸟之世界颇有障碍来至同一之处坐于某一精神愉快场所实行沙门之法此四人至黄昏之时各自由自己之场所离去来集于吉祥莲池之岸然而彼等互见因为昔日之友爱互相和合互相喜悦彼此互相坚定慈悲之心以柔声坐而交谈帝释坐于吉祥之平面石上其他诸人各自坐于自己认为相应场所尔时帝释向彼等云「我等四人俱为王者我等之中谁之戒德最大耶」于是龙王波留尼云「比较君等三人之戒德予之戒德最大」「其为何理由」「其乃如是此金翅鸟王对我等龙之既生者与未生者均视为仇敌然予虽见夺我生命之仇敌亦不起何等愤怒此为予之戒德最大之理由」乃作偈云

可嗔恚者不嗔恚     何时不怒性善良
怒与嗔恚不外现     斯者人言世沙门

在见所断之四布萨誓愿本生谭〔第四四一〕曾唱此第一之偈「予有如此之德[P.258]因此予之戒德最大」金翅鸟王闻此云「此龙为予最先所食之物然予见此最易食之物耐饥而不犯欲食恶之故是故予之戒德乃一等之大」于是唱次之偈

腹饥难耐能堪饿     摄根行者量饮食
不稍犯恶以食故     人称沙门将如斯

于是诸神之王帝释云「予舍弃最为接近安乐之因种种神之世界幸福为守戒来至人间世界故予之戒德为最大」乃唱次偈

弃去游戏喜乐世     此世虚偽语不语
身无装饰禁淫欲     人称沙门将如斯

如是帝释亦称赞自己之德达难佳王云「予今日舍弃莫大财宝一万六千舞姬[P.259]充满之宫中在此王园行沙门之法故此予之戒德为最大」乃唱次之偈

一切了解依诚正     种种财物贪爱弃
无欲制心确立公     人称沙门将如斯

如斯彼等全部大事赞誉自己之德帝释等向达难佳雅云言「大王有否任谁于贵君之处居有贤者请其解明此一问题之人耶」「有者诸位大王有对予教示俗事圣事之无比之人名为比豆梨贤者彼者必可解明此一问题可否相宜请至彼者之处耶」「甚善」其他诸人承诺于是皆出王苑来至法堂此处装饰美丽使菩萨坐于椅子当中问候作礼坐于傍侧云「贤者予等生起问题望得解明

持秀智慧汝辅相     吾等叙偈起争论
今起疑惑将问汝     一切依汝请断疑

[P.260]贤者闻彼等之语云「大王等予对贵君等有关戒律所起争论之偈汝等能否善巧述说吾则加以判断」乃唱次之偈言

贤明通达诸事者     适时相应可以明
其偈尚未述     如何论义将适合

实则龙王如何述     威那陀子迦楼罗
乾闼婆王如何云     俱卢之秀王如何

于是彼等唱次之偈

实则龙王述忍辱     威那陀子说断食
乾闼婆王语离乐     俱卢秀王语无贪

摩诃萨闻彼等之所云唱次之偈云

此等一切能善述     任何彼处无拙语
[P.261]此等一切善把持     如同车辐被结毂
一人如具此四法     人称沙门将如斯

如此摩诃萨使彼四德平等四人闻此非常喜欢赞彼语次之偈

一〇

汝为最优汝无上     知法通法汝甚贤
克服质疑以智慧     尔以聪慧断怀疑
打破疑惑与怀疑     如同以锯断象牙

如此彼四人对摩诃萨之解答非常欢喜而帝释以神之美衣供养于彼迦楼罗以黄金之华鬘龙王波留尼以摩尼珠达难佳雅以千头之牛分別供养王如次云

一一

千头牝牛牡牛象     骏马系缚十马车
将与最优十六村     汝解质疑吾欢喜

[P.262]帝释等供养摩诃萨后各各返回自己之住居

四人行布萨之章终了

彼等之中龙王之后妃名毗摩罗者彼女不见龙王之首装饰之摩尼珠而问曰「大王彼摩尼珠往何处去」「后妃羌达婆罗门之子比豆梨贤者之法语吾闻起信心予以摩尼珠供养彼者此不仅予也帝释供养神之美衣金翅鸟王则以黄金之华鬘达难佳雅王则供养千头之牛」「诚然彼乃说法之人」「后妃汝将云何彼乃完全与佛之出世者同样阎浮提(印度)中百人之王者为彼美丽之音声法语所引付宛如象之魅惑于琵琶之音色醉象魅惑之状而不归于自己之国彼者乃为说示如此美妙法语之人」龙王之后妃闻比豆梨贤者之德与法语急欲见彼彼女自思「若予言欲闻彼者之法语向王乞愿请伴其来但总将不能伴来若以心中起剧烈之欲望为疾病状之女求之如何」彼女如状实行向侍女等合谋卧于床上龙王来访彼女之时不见其姿向侍女等询问毘摩罗之去处答曰「身患疾病」于是往彼女处坐于寝床之傍继续按 其身体而唱第一之偈

「尔身苍瘦细无力     今见容色不如昔
问尔毘摩罗请述     汝之身痛为如何」

如是彼女告王唱第二之偈

[P.263]

「人中之女常一事     龙王欲望为妊妇
如法比豆梨心脏     龙主吾望汝携来」

龙王闻此唱第三之偈

「实则尔乃望宝月     或欲捉日与捕风
比豆梨姿诚难见     任谁将得伴彼来」

彼女闻彼之言「如若不能如此予将死去」彼女返寝以背向彼以著物之角匿其颜面龙王往自己寝室坐于寝床之上彼知毘摩罗欲使持来比豆梨心脏之肉彼思「予如不能得贤者之心脏则毘摩罗之生命将失然则究竟如何取来其心脏之肉」尔时彼之女伊兰达提梨龙女美容装饰以非常豪势之姿态奉仕父王之起居前来问候之后立于傍侧彼女见父王之颜色变化彼女询问「父王颜面不佳究有何事」而唱偈曰

「父王尔何斯憔瘁     汝面似手推莲华
[P.264]尔有如何之心病     强人勿忧破摧敌」

龙王闻女之言言明其意义云

「伊兰达提实汝母     欲取比豆梨心脏
比豆梨姿诚难见     任谁将得伴彼来」

「吾女在予之处无有能伴比豆梨来者汝为汝母投出生命能寻得伴比豆梨来之夫耶」彼云欲遣其女而唱半偈

六(1)

「携比豆梨来此处     索此之夫尔巡回」

如此彼于烦恼中生出喜悦向女说出不相应之言

六(2)

而闻父语彼龙女     仿徨欲求夜出去

[P.265]彼女仿徨来至雪山摘取色味皆佳之华以高价摩尼珠之状美饰全山于山顶平地设华之座席而以感兴之状舞踊歌唱美歌唱第七之偈

乾闼婆或罗刹娑     人间那伽紧那罗
任谁贤明奉诸爱     长久可为吾夫者

恰于其时毘沙门大王之甥不那奇夜叉将军跨乘大有三伽浮他之不可思议之信度马前往迦罗树山顶砒石平岩之上举行夜叉之集会途中闻彼女之歌声彼因于前生曾经有所体会彼女之歌声穿透彼皮肤达到骨中彼起恋心回返坐于信度马之背上云「贵妇人以予之智慧正法寂心能取来比豆梨贤者之心脏汝勿担心忧虑」彼安慰彼女唱第八之偈

安堵吾将为尔夫     汝夫将具无谬眼
吾诚如斯有智慧     安堵尔为吾之妻

伊兰达提时答彼     依其心意忆前世
[P.266]「如是吾等赴父前     父应向尔明其义」

一〇

彼女粧身美衣缠     旃檀香涂结华鬘
执夜叉手彼龙女     彼等行进往父前

夜叉不那奇伴彼女回返往龙王之前请求与伊兰达提结婚彼云

一一

「优龙请闻吾之言     适宜代价吾将与
伊兰达提吾所望     彼女作为吾之妻

一二

百头之象百头马     种种宝物皆充满
马车百荷将如斯     龙王希尔善受之
伊兰达提可授予」

如是龙王向彼云

一三

「亲族朋友良知人     告议之前尔且待
无议之事若行为     我等将有后悔事」

[P.267]一四

如斯龙王波留尼     自己入来彼住居
继续向其妻告议     次之言辞彼云说

一五

「此有夜叉不那奇     伊兰达提向吾请
能得数多财物事     吾之爱女送与彼」

毘摩罗答云

一六

「依有富财或财物     伊兰达提不可获
若人贤者其心藏     如法得来携此处
以彼财物可换女     其他财物吾不欲」

一七

如此龙王波留尼     由彼住居彼来出
继续告知不那奇     次之言辞彼言说

一八

「依有富财或财物     伊兰达提不可获
若汝贤者之心脏     如法得来携此处
以彼财物换与姬     吾等不欲他财富」

不那奇云

一九

「或人此世云贤者     他人或将谓为愚
语吾彼处有诤否     龙王任谁为贤者」

[P.268]龙王答曰

二〇

「达难佳雅俱卢王     辅相比豆梨云者
如法得彼贤者来     伊兰达提将侍汝」

二一

彼闻波留尼之言     最欢夜叉由座起
彼命彼处随侍者     准备马匹来此处

二二

彼之马耳白银作     以赤玻璃作其蹄
阎浮河产精炼金     黄金当胸为装饰

彼之侍者立即将信度马引来不那奇跨马来骑奔驰于空中往毗沙门之前而行而述说龙世界之事言其始终——为说明此事而如次云

二三

精神之车被牵走     跨乘神马不那奇
装饰其身刈须发     驰行地空虚空间

二四

恋心焦虑不那奇     欲得伊兰达提女
[P.269]彼赴名声高主前     语毘沙门俱吠罗

二五

勃伽瓦底名宫殿     亦云毘兰伽瓦提
黄金都市更善造     为成龙蛇卷蜷蚼

二六

龙唇龙首有望楼     猫晴石与红玉造
宫殿宝石黄金造     上覆宝玉黄金缕

二七

龙之世界有诸树     庵婆树与提拉迦
萨陀攀那与阎浮     目真邻陀凯陀伽
乌达拉伽皮雅迦     乌婆利巴兹达伽
还有信度瓦利陀     羌培兹牙佳诸树

二八

那伽玛利伽     巴吉尼玛罗
还有蔻利雅     为数十六树
树树互交枝     龙蛇宫殿辉

二九

伽兹究拉树     彼为宝石作
常开黄金花     数多住化生
龙王波留尼     彼之神力大

三〇

年青后妃毘摩罗     姿容恰如积黄金
身长宛似迦罗树     乳房魅惑曼陀果

三一

彼女肤似勒叉素     又如羯尼迦树花
或天住居似天女     由云射出如电光

[P.270]三二

彼女迷惑怀欲望     欲得比豆梨心藏
吾主吾将与彼等     伊兰达提授与吾

如此彼不得毘沙门之许可不敢出發前往为使毘沙门之认可彼唱如此甚多[P.271]之偈然而毘沙门不听彼语而去裁决有关两神子宫殿事件不那奇知自己之言辞不被采纳彼往裁决胜方神子之处站立毘沙门裁决事件终了后对败诉一方之神不与一顾而向胜方者云「汝往可住汝之宫殿」而不那奇于毘沙门云「汝往」之时云「汝等为证予乃由叔父所派遣者」使某几人神子以为证人而彼则如前述之状命其快如风之信度马打马乘骑而去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三三

名声高主毘沙门     不那奇告俱吠罗
彼于彼处命侍者     准备快马来此处

三四

彼之马耳白银作     以赤玻璃作其蹄
阎浮河产精练金     黄金当胸为装饰

三五

精神之车被牵走     打乘神马不那奇
装饰其身剃须发     驰行地空虚空间

彼驰骋空中思考「比豆梨贤者有甚多之从者不能夺彼而行然俱卢王达难佳雅好赌胜负王赌胜负如负则可往取比豆梨贤者然彼王之仓中有莫大之财宝若仅以一般赌物以赌胜负或许不为亦未可知必须以非常高价之财宝行之此外之财宝王将不取——罗阅祇(王舍城)之近郊毘富罗山之山中有转轮圣王之物摩尼宝珠具有非常之威力予持此前往使彼王欲得如是而使王负」彼如其状而为

佛为示此事而言曰

三六

彼心乐赴罗阅祇     鸯伽王都攻略难
诸物丰富数多食     宛似帝释之帝宫

[P.272]三七

孔雀苍鹭之群啭     几鸟群游他鸟歌
各种鸟声庭苑美     花饰其市如雪山

三八

毘富罗山彼登临     岩垒紧那罗追来
继续搜索摩尼宝     山巅正中其宝现

三九

光辉绵亘更优美     财宝摩尼彼见出
摩尼映照更秀丽     如在空中辉电光

四〇

最高价值魅其意     具大神力手执珠
映彼面色乘骏马     驰骋地空虚空间

四一

彼赴因陀巴达市     到著俱卢之令堂
[P.273]百人和合正集会     夜叉不惧呼樗蒲

四二

「任谁此世诸王王     任谁胜吾善财宝
无上财宝吾得胜     谁能优胜吾财宝」

如此彼以四句嗤笑俱卢王于是王自思考「前此予从未见有云此之豪者究竟彼为何人」王询问而唱偈

四三

「何处之国汝出生     汝非俱卢之民等
色辉一切胜吾等     语吾汝名与亲族」

不那奇闻此思考对方「此王询问予之名不那奇乃仆役之名若予云『予名不那奇』彼必加以轻蔑『此乃仆役如何为此大胆之言』因此予立即以予前生之名向王言说」遂唱偈云

四四

迦多衍那吾青年     人呼阿努那那玛
[P.274]亲族至友鸯伽国     大王博戏吾来此

王问「青年汝赌胜负若汝负汝以何物寄予耶汝有何物耶」王唱偈云

四五

博戏者胜取青年     如何财宝彼持有
王有数多之财宝     汝贫如何挑诸王

于是不那奇唱次之偈

四六

吾持魅意摩尼珠     此大摩尼赍财宝
吾此骏马摧破敌     吾得胜取博戏者

王闻此唱偈云

四七

持一摩尼将何为     骏马一头将何用
王有数多摩尼宝     疾风骏马吾不少

妊妇欲望之章终了

[P.275]彼闻王之所云而言「大王何以申述如左之言耶此一头之马赌值千头一个摩尼珠可赌千个何故如此因一切之马无一能与此一头成双相比者此马之速疾请观之」于是打马跨乘驰往城壁之顶经七由旬之地区仅如诸多之马首与首相结合围绕不久马与夜叉完全不见唯彼之腹下所缚之布只出现一圜彼由马身跃下云「大王马之疾速王已观看耶」「唔予已见到」「大王再请观看」使马奔驰于市中王苑之水面马之蹄端不濡跳跃而行其次使其步行于莲叶之上叩拳伸手使马奔来立于掌上「人民之王马宝乃为如斯之行」「诚为青年」「大王马宝为如此程度而置之请观摩尼宝之威力」于是彼说明其威力云

四八

「此吾摩尼之宝珠     尔见人中之尤者
此处女等之身体     或为男者之身体

四九

此处诸兽之身体     乃至诸鸟之身体
龙与金翅鸟等物     此由摩尼所创造

五〇

彼之象群车之列     马与徒步者旌旗
由此四种成军势     此由摩尼所创造

五一

骑象者与仪卫兵     车兵徒步之军兵
军势群集诸兵团     此由摩尼所创造

[P.276]五二

都城具有坚城基     城壁城门数多处
交路广场具都城     此由摩尼所创造

五三

彼城门之柱与沟     或有横木或有闩
望楼之下有门扇     此由摩尼所创造

五四

汝见城门之道傍     数多种种之鸟群
白鵞苍鹭与孔雀     或有赤鵞与雕鹰

五五

数多色美郭公鸟     顶毛竖立有鹧鸪
种种鸟群居城道     此由摩尼所创造

五六

彼之都城城壁坚     望之恐惧身毛立
幢柱耸立彫刻美     都城墙壁撒金沙

五七

汝见层层诸叶屋     均衡善建有区㓰
更有家屋与住宅     车马往来繁街路

五八

或有酒肆饮醉人     又有厨房屠宰场
贱妇娼妇等活业     此由摩尼所创造

五九

作华鬘者染色人     即兴诗人卖布商
宝石细工金细工     此由摩尼所创造

六〇

还有厨宰与厨人     舞蹈者与歌咏者
击打小鼓大鼓人     此由摩尼所创造

[P.277]六一

汝见大鼓与小鼓     螺贝铜鼓与锣鼓
更有一切鼓之类     此由摩尼所创造

六二

铙钲鼓锣与琵琶     歌舞巧妙善演出
或以奇妙乐器奏     此是摩尼所创造

六三

还有相扑轻业师     或有幻术道化师
妖术者与力技者     此是摩尼所创造

六四

彼处演艺观世物     男女大众观满溢
台与台积乐观处     此是摩尼所创造

六五

观世物之力士等     叩击两腕用拳力
有被击者有击者     此是摩尼所创造

六六

汝见诸山之山麓     数多种种兽类群
狮子老虎与野猪     还有熊狼与鬣狗

六七

更有犀牛与野牛     水牛赤鹿陆陆鹿
伊泥延鹿与野猪     大鹿认可鹿与豚

六八

佳达里鹿数多美     长耳之兔与山猫
诸兽之群充满山     此是摩尼所创造

[P.278]六九

诸河位置更甚善     黄金之砂振撒底
清澄水流终不息     几种鱼群乐泳游

七〇

此处宫毘罗摩竭     其中尚有彼鳄龟
帕蒂那与帕乌萨     瓦拉迦与罗希陀
再加猛伽多种鱼     此是摩尼所创造

七一

山中种种树群满     具有种种禽鸟群
毘琉璃作之树林     此是摩尼所创造

七二

汝观此处之莲池     池之四边均衡作
池边种种鸟群满     数多鱼类乐泳游

七三

普徧池水皆丰满     大海围绕此大地
树林整齐具行列     此是摩尼所创造

七四

汝观东有毘提诃     而西又有俱耶尼
阎浮提又与俱卢     此是摩尼所创造

七五

汝观彼月与彼日     四方光明耀光辉
须弥山周此月日     此是摩尼所创造

七六

彼须弥山与雪山     有大威力之大海
更有四方大天王     此是摩尼所创造

七七

彼之苑林与森林     岩山尚有山岳峰
紧那罗等满快乐     此是摩尼所创造

七八

波娄沙迦心萝苑     眉沙苑与难陀苑
还有皮阇延多宫     此是摩尼所创造

七九

三十三天善法堂     或有花开昼度树
伊罗婆那彼象王     此是摩尼所创造

八〇

汝见彼处神女等     如同云间电光闪
彼等逍遥难陀苑     此是摩尼所创造

[P.279]八一

汝见彼处神女等     诱惑迷恋诸神等
或有神子等逍遥     此是摩尼所创造

八二

彼之宫殿超一千     上面皆被毘琉璃
光辉美丽颜色照     此是摩尼所创造

八三

三十三天夜摩天     又有兜率天生者
他化自在天快乐     此是摩尼所创造

八四

汝见彼处之莲池     池水清净且洁白
水生之草白莲华     更有青莲华覆被

八五

此处十条之白线     又有美丽十绀青
六与十五褐色线     更有十四郁金线

八六

彼处二十之金色     亦有二十之银线
臙脂色辉有三十     如是诸色得分別

八七

彼处十六之黑线     深红之线二十五
斑多迦之花入交     数多色美青莲华

八八

如此一切诸部具     光辉映照满天空
大王请汝赌此物     汝见人中之尤者」

摩尼珠之章终了

[P.280]不那奇如斯云「大王赌之胜负如我负将奉上摩尼宝珠然贵君以何为赠」「除予之身体及伞盖(王位)之外予处所有之物皆可作为赌物」「如此请王勿迟予由远方而来请准备赌一胜负之圆台」王命群臣廷臣等急速准备赌之胜负房间为王设置贵重布之敷物为其他之王等设置座席为不那奇亦作适当之座席向王申述准备妥当尔时不那奇向王招呼唱偈云

八九

「大王请近入赌场     王无如此摩尼宝
勿用暴力吾得胜     汝败疾授吾等物」

于是王向彼云「青年汝勿畏怖予为王者公平不用暴力以决胜负」不那奇闻此云「我等公平以决胜负予望得有证人」请其他诸王以为证人而唱偈云

九〇

「杰出般遮罗国王     其次首罗先那王
玛洽王与摩达王     还有开佳佳国王
不用狡诈吾等斗     会堂何事不得为」

[P.281]如此王随百人之王伴不那奇入于赌博胜负之屋皆坐各各适当之座席每人于银台之上载有金骰子不那奇立即云「大王骰子游戏之方法有马利伽萨瓦陀巴夫罗巴都拉等二十四种其中贵君可选择合乎自己手势之方法」王云甚善采用巴夫罗之作法不那奇则采用萨瓦陀之作法于是王向彼云「如是青年请汝投扔骰子」「大王最初不为予參加之次序请贵君先投」王云甚善依其所言然王于距今三生以前彼王之母亲现今为彼守护之神依彼女神之神力彼赌常胜彼女立于不远之处王思女神之事唱赌戏之歌手上转动骰子投向空中不那奇依神力使王之骰子落于负数王赌胜负之技甚为优越今见此骰子成为自己之负数落来时于是为此为在空中订正掴捉骰子再向空中投出第二次彼知仍落[P.282]来为自己之负数同样再事掴捉不那奇于是思考「此王与自己之为夜叉者一赌胜负然将落下骰子一再订正掴捉究竟是何理由」于是彼知有守护神之神力忽然睁眼怒目睨视彼女女神吃惊急跳逃往铁围山顶上颤抖不已王第三次投掷骰子虽然已知自己落来成负但此次依不那奇之神力彼手扩展不能再掴捉骰子终究落为王之负数于是此次为不那奇投出骰子落为彼之胜数彼知王已负拍手大声叫喊「予已胜矣予已胜矣」三次叫喊其声震撼全阎浮提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九一

俱卢王与不那奇     彼等入来耽赌戏
王选骰子掴目恶     夜叉善掴骰子目

九二

彼处二人斗赌戏     诸王见前中证人
夜叉打胜最强王     彼处喧骚起欢声

国王赌负心不愉快于是不那奇安慰彼王唱偈

[P.283]九三

「大王斗者有胜负     两者相互可分合
汝优财宝而负败     汝败速疾与吾物」

王言「汝可取彼」而唱偈云

九四

「摩尼耳环象牛马     吾国土中诸财宝
迦多衍那取最优     汝欲之物可执去」

不那奇云

九五

摩尼耳环象牛马     汝国土中诸财宝
最优辅相比豆梨     彼为吾物尔与吾

王云

九六

彼使吾身吾归依     吾岛寄边吾支援
财宝依吾不成量     等吾生命彼辅相

不那奇

九七

诤论吾汝将不尽     欲到彼处吾等询
[P.284]此义向彼将阐明     彼言将为二人据

九八

汝言诚实为真理     青年希尔勿暴言
吾等将问到彼处     以此二人将满足

如此言毕王与百人之王伴不那奇非常欢喜急往法堂而行贤者下席向王敬礼立于傍侧于是不那奇向摩诃萨告云其状「贤者贵君把握正法为国生计不为虚言其佳评扩及于世界之中今日贵君是否把握正法欲为证明」乃唱偈曰

九九

「俱卢大臣比豆梨     认此精神握正法
尔为奴隷或亲族     比豆梨名汝住世」

摩诃萨自思「彼男如是云者对自己询问然自己不能云为王之亲戚或较王[P.285]优越或云于王无关紧要此世之中无有过于依据真理者自己必须语以真实」「青年人予非王者亲戚亦非较王优越予乃王之四种奴隷之一人」彼为示此唱二之偈

一〇〇

「人有生来为奴隷     有以财宝买来者
或有自身成奴隷     亦有畏怖被逐者

一〇一

四种奴隷此等人     吾实生来为奴隷
吾之利益王所定     假令他去仍为奴
王若如法转售吾     吾可授汝为汝属」

不那奇闻此大喜拍手而言曰

一〇二

第二胜利今日得     吾问辅相得问答
此诚最胜王不法     彼言如何不与吾

王闻此言「汝不顾如予之与荣誉者汝今见此青年而从去耶」王对摩诃萨發怒向不那奇云「若此奴欲为奴隷可伴汝而行」乃唱偈云

[P.286]一〇三

若彼今将答斯问     「吾为奴隷非彼亲」
最优财宝汝可取     取汝欲者汝行去

王如斯云又复思考「彼青年伴贤者将往喜好之处彼去之后予不再闻优美之法语如是今使彼者立于自己之席予将询问有关在家之问题」于是王向彼云「贤者汝行后予将不闻优美之法语今坐美饰之法座如汝自身之座席请向予说示有关在家者之问题」「谨遵王命」彼承诺坐于美饰之法座答覆王所询问之质询此处有其问答

一〇四

比豆梨贤者     住俗己在家
如何安生活     如何有友爱

一〇五

如何无苦恼     真实语青年
死逝往他世     如何无悲恼

一〇六

彼之比豆梨     聪明有贤智
诸法具深智     通晓彼斯云

一〇七

「勿他共通妻     勿独食美食
勿从诡辩者     智慧须增养

一〇八

持戒守体制     慎虑勿懈怠
谦虚勿心顽     亲爱温和情

[P.287]一〇九

厚友有好意     辨用勿惜物
沙门婆罗门     满施以饮食

一一〇

所闻忆好法     成物质问者
具戒多闻者     应予侍深尊

一一一

己家吾在家     住家在俗者
如此安生活     如此有友爱

一一二

如斯无苦恼     真实语青年
死逝往他世     如斯无悲恼」

如此摩诃萨向王说有关在家者问题后由椅子下来向王敬礼王亦对被表以非常之敬意而后随从百人之王回往自己之住居

[P.288]摩诃萨回返前来不那奇云

一一三

吾等将行今迅速     汝已由王被授吾
如是吾将办诸事     汝须依从古之法

比豆梨贤者答

一一四

青年吾知为汝物     吾已由王被授汝
使吾三日滞吾家     其间吾将教子等

不那奇闻此自思「此贤者语其真实为自己非常有用之人虽然彼请七日即半月亦请居住须承知应允

一一五

汝云将滞三日间     家之所用汝应办
由今可教妻子等     如汝去后彼不忧

如此云已不那奇与摩诃萨入往彼之住居

[P.289]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一六

彼之夜叉数多望     与比豆梨俱出行
彼从象与骏马进     导入优美圣者街

然摩诃萨有三时殿其一谓为苍鹭其一谓为孔雀又其一谓为比雅开陀就此等处云次之偈

一一七

苍鹭与孔雀     比雅开陀殿
形美近彼处     数多饮食物
彼处如天宫     婆娑婆所居

彼往其处而来命令准备美丽装饰宫殿第七阶之寝室与大广间设置上等之寝床预备一切种类之饮食物彼云「此女等以为贵君之侍女使贵君十分满足滞在于此处」彼向不那奇提供如神女之状五百人后往自己之住居而去彼于去后此妇人等执种种之乐器歌踊奉侍布那奇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一八

彼如天上神女等     女等美丽之装饰
彼处舞蹈且歌诵     彼此相互呼唤声

一一九

丹玛波罗与夜叉     女与饮食物具足
[P.290]世俗之事为熟虑     己妻之前彼入来

一二〇

彼妻身涂栴檀香     阎浮檀金拟首饰
彼向妻云汝速闻     赤铜色眼呼子等

一二一

阿努茨佳闻主言     美眼媳妇赤铜爪
「呼彼著铠吾子等     黝色且达如睡运」

彼女受命承知于宫殿中巡回步履「汝父将与贵君等教言仰言呼唤汝等此将见汝父最后一面」如斯云毕集合一切友人与子女等丹玛波罗库玛罗(比豆梨之子)闻此言语不禁泣下彼随弟弟等往父处而行父见彼等自己亦不能持忍满眼含泪拥抱其头而接吻而以最长之子暂时握于自己之胸其子由胸降落已彼由寝室出来坐于大广间椅子当中教授千人之子等

[P.291]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二二

丹玛波罗待子来     接吻其头不踌躇
呼唤彼等作此言     今王以吾与少者

一二三

吾今从顺持己乐     彼欲伴吾往远行
为教尔等吾前来     汝等不安如何去

一二四

尔等若住俱虑地     结民王者数多问
「昔日如何汝等知     汝等之父尝何教」

一二五

「任谁即得王之位     彼措汝等与吾等」
汝等合掌为斯语     勿向吾王云非法
「卑贱豺狼如何成     猛虎之王等地位」

[P.292]然闻此言之诸子亲族友人仆役等一切自己不能持忍大声扬泣悲痛摩诃萨安慰彼等

赌物之章终了

比豆梨见彼等亲族等来彼之处默然不语乃言曰「汝等勿行悲叹须知诸行无常有荣誉者常不幸终了然予向汝等言说得王住荣誉之手段使闻应入心听之」彼以佛之善巧说王住之语使闻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二六

彼向其友亦向敌     又向亲族与朋友
心无执善持意志     贤者斯云比豆梨

一二七

「而况御身等王住     吾说之事且坐闻
如何得成王族人     如何将至得荣誉

一二八

实际得成王族者     不得荣誉不能知
无有勇气无智慧     亦不努力某时得

一二九

王德智慧与净心     彼者将为所持时
如是王对彼信赖     对彼将不持秘密

一三〇

恰如扬上秤之竿     如同钓合衡水平
被受命时勿踌躇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三一

恰如扬上秤之竿     如同钓合衡水平
一切之事将随意     如是得住于王宫

[P.293]一三二

无分昼亦无分夜     王为诸事甚贤明
被受命时勿躇踌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三三

无分昼亦无分夜     王为诸事甚贤明
一切之事遂意愿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三四

王行之道被善作     为王善能作准备
云行此道酒落行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三五

如何之时有爱乐     与王同等不欢乐
于任何处王后行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三六

不著如王之衣服     华鬘涂香亦不用
容姿或者诸音色     勿作与王为相等
可作其他之容姿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三七

王与诸臣等娱乐     其夫人等相园居
贤臣与彼夫人等     不可成寄思慕者

一三八

心持静和不动摇     慎虑又善制诸根
心意坚定不摇摆     如是得住于王宫

[P.294]一三九

不与王夫人娱乐     独处不与彼等语
勿夺王之藏财宝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四〇

勿多思想睡眠事     为恐酖醉勿饮酒
王之森林勿杀鹿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四一

王之床机与椅子     王之座席象马车
思欲登临勿乘坐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四二

位置由王不远距     亦不相近拂注意
只有立于王前居     在于与主交见处

一四三

不为王之计量者     亦不成为淫堕者
诸王如有易怒者     似触彼眼之锋芒

一四四

智慧深者之贤人     勿思为王所恭敬
如向王有怀疑处     勿作粗俗之谈论

一四五

如遇得此有机会     向王抱有信思想
如于火中不迟疑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四六

或以村落与都邑     或以王国之州郡
己之兄弟己之子     受王恩惠将赠与
默然不得持关心     是非善恶皆不语

[P.295]一四七

骑象者或仪卫兵     车兵乃至徒步兵
闻彼等之业绩语     王将与彼增给养
勿作彼等之妨碍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四八

贤者腹中空如弓     然如竹之为颤居
勿向王意作背驰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四九

彼之腹空如一弓     彼不持舌如彼鱼
知食之量知勇气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五〇

思己年迈精力尽     于女之前频不通
无智慧者咳喘息     疼痛羸瘦病将至

一五一

一切言语勿多辩     然亦不可常沈默
简洁如有节度言     适时言语勿失机

一五二

勿發怒亦勿击他     诚实稳和勿诽谤
谨慎勿作愚痴言     如是得住于王宫

[P.296]一五三

诸艺熟练有教养     温和作具心不惑
清净巧技不懈怠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五四

对老者等多谦让     敬意扶养持尊敬
乐安共住于一家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五五

探知他国将来人     复往仲介不遥远
只可眺望其主君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五六

更有沙门婆罗门     有戒之人多闻者
甚深恭敬多奉仕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五七

更有沙门婆罗门     有戒之人多闻者
甚深恭敬可使住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五八

更有沙门婆罗门     有戒之人多闻者
应与满足以饮食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五九

更有沙门婆罗门     有戒之人多闻者
智慧之人多近侍     己之繁荣始有望

一六〇

尝向沙门婆罗门     与以布施勿夺取
而于彼时行布施     切勿妨碍乞食者

一六一

有德之人具觉智     善巧知法辨诸事
为事知期知物时     如是得住于王宫

[P.297]一六二

应为之事须奋励     紧张注意勿懈怠
善为准备其业务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六三

仓廪牛舍打谷场     屡屡勤劳赴耕田
藏入数多货财量     衡量屋内善调理

一六四

诸戒把持不坚定     诸子兄弟不即位
愚痴彼等非一支     彼等乾枯如死鬼
彼等只知坐享受     衣食之物可供应

一六五

坚定把握持诸戒     诸事善巧具能力
努力劳者如从仆     使著王候之地位

一六六

有德贤者无贪心     且向王者为忠实
为求其利不离彼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六七

王之意欲甚知悉     王之心意善把握
对此善用勿背反     如是得住于王宫

[P.298]一六八

为王涂香使洗浴     低头搓背洗其足
虽被击打亦不怒     如是得住于王宫

一六九

向彼水瓮双合掌     向鸦右绕作礼者
如何一切成爱授     贤向尤者不非礼

一七〇

彼王寝具与著衣     车乘住家授屋舍
一切生物如雨云     财物之雨时降临

一七一

此为御身等王住     如予所云如能行
王之宠爱得克受     主之尊崇将获得」

如斯无能较者先导者比豆梨以佛之善巧说王住之语

王住之章终了

如此向妻子朋友说教之中三日已过彼知期日已满之事早晨早起吃食种种美味彼思「先须向王告別申述后与青年一同前行」随从亲族一群出發向王宫而行向王敬礼立于傍侧彼向王申诉适当之忠言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七二

彼向亲族之诸人     彼之教谕思虑深
亲族知己齐围绕     彼等前往王前行

[P.299]一七三

向王足下彼叩头     且向王为右绕礼
两手合掌行參拜     彼向其王如斯云

一七四

「此一青年得遂意     彼将夺吾随其去
吾将说示为亲族     征敌之王请听信

一七五

吾之子等请看护     吾家财宝可授他
王于吾之行去后     吾之亲族请勿失

一七六

恰如地上之踬物     其场如立于地上
此为吾之遗弃踬     此为吾罪吾承认

王闻此言云「贤者汝之行非吾所喜汝可不行青年之人可构筑方法呼其至此与以杀害而为隐蔽之事予以其方法甚佳」为说明此事而唱偈

一七七

此为吾意尔不行     可击杀彼于此处
有此一举吾所好     最上宏智汝勿行

摩诃萨闻此云「大王贵君以上之意旨为不正

一七八

几多非法心勿向     俗事圣事正人行
不善不圣斯耻业     彼行死后堕地狱

[P.300]一七九

不可为者实非法     人王贵为奴隷主
杀戮亡灭诸行为     对吾勿怒吾出發

摩诃萨如斯云已向王作礼后向王之后宫及王之从臣亦有谕示之处彼等均不能持忍自己身大声扬泣悲痛之中由王宫出行都中人等云「贤者与青年一同行去吾等与贤者一会」彼等来至王宫之庭前来见彼摩诃萨对彼等谕示云「汝等无关心之必要诸行无常请勿懈怠布施之行」言已即转向自己之家而去恰于此时丹玛波罗摩玛罗随行其兄弟等为向父逢迎将行出發在家门口之处与父出会摩诃萨见彼悲痛不堪言状抱寝其胸入于家中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八〇

紧抱长子胸     遣心之悲愁
满溢流泪眼     彼入大厦中

在其家中居住千人之子千人之女千人之妻七百之娼妇此诸人等及此外之奴隷用人及亲族知己为此家中洽如世界终了之风所吹倒之娑罗树于此娑罗树林中之状几无足踏入之间隙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八一

恰如被风毁     如坏娑罗树
贤者子女等     横卧其住居

[P.301]一八二

彼妻有千人     七百娼妇等
比豆梨住居     展腕悲泣叫

一八三

后宫之女公子等     吠舍之族婆罗门
贤者比豆梨住居     展腕泣叫悲痛声

一八四

骑象之者仪卫兵     车兵乃至徒步兵

一八五

集来地方诸人众     都市人等亦来集

一八六

彼之妻有千人等     更有七百娼妇群
如何弃置吾等去     展腕泣叫悲痛声

一八七

后宫之女公子等     吠舍之族婆罗门
如何弃置吾等去     展腕泣叫悲痛声

一八八

骑象之者仪卫兵     车兵乃至徒步兵

一八九

集来地方诸人众     都市人等亦来集

摩诃萨抚慰此等一切大众后应为之事所残余者已为终了而谕其家族人等应云适当之事一切宣示之后彼往布那奇之处告以应为之事已终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九〇

家中所用已办遂     从者朋友臣下等
亲近友好妻与子     亲族人众谕已终

一九一

整理更应所为者     一切家财与伏藏
告彼一切负债业     如斯彼语不那奇

一九二

「汝于吾家住三日     家之所用吾为终
吾已教谕妻子等     随汝之意吾等行」

[P.302]不那奇答曰

一九三

「若汝辅相谕子等     妻与从者谨听闻
而今吾等更应急     吾等前行须长路

一九四

此为吾之骏马尾     汝可掴捉勿恐怖
此世之事汝今见     此为汝之最后天」

于是摩诃萨向彼云

一九五

「何处吾将堕地狱     依予身语意三业
平生吾无何罪过     如是吾将畏怖谁」

摩诃萨作如此之狮子吼彼如无怖狮子之状不具任何畏怖之心「此上衣不可因自己未许而脱去」彼受持波罗蜜确切著其衣物而接近马尾两手确切掴捉马尾两足络紧马股彼云「青年予已掴紧马尾请随所好而行」尔时不那奇向具理性之信度马作指示马伴贤者飞向空中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九六

马王亲率比豆梨     高虚青空翔行去
树枝岩角皆勿触     迦罗之山早近彼

[P.303]如此不那奇夺取摩诃萨行去之时贤者之子及其他人等往不那奇住居之处往观不见摩诃萨出来彼等如足被斩之状身体孱弱倒卧地上各处滚转大声泣叫悲痛不已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一九七

彼之妻有千人等     更有七百娼妇群
展腕泣叫同悲痛     彼夜叉扮婆罗门
夺取贤者率行去     率比豆梨而行去

一九八

后宫之女公子等     吠舍之族婆罗门
展腕泣叫同悲痛     夺取贤者率行去

一九九

骑象者与仪卫兵     车兵乃至徒步兵

二〇〇

集来地方诸人等     都市人等亦来集

二〇一

彼之妻有千人等     更有七百娼妇群
展腕泣叫同悲痛     齐云贤者何处行

二〇二

后宫之女公子等     吠舍之族婆罗门
展腕泣叫同悲痛     齐云贤者何处行

二〇三

骑象之者仪卫兵     车兵乃至徒步兵

二〇四

集来地方诸人等     都市人等亦来集

彼等见闻摩诃萨为夜叉掴捉翔行于空中诸人等皆哭泣悲痛彼等与都中人等一同泣行指向王宫之入口而来王开大窗闻大悲叹之声入耳而询问「为何而悲叹耶」于是诸人云「大王彼青年非为婆罗门乃夜叉扮作婆罗门之姿而来夺贤[P.304]者而去无彼贤者予等不能生存若今后贤者七日不归予等将集合几百几千之车木材予等全部投入火中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二〇五

若彼贤者由今数     七夜之中将不归
吾等一切将入火     吾等生存将何为

王闻彼等之言云「美善言辞之贤者必将以法语诱导彼青年平伏于其足下不久即将归来使汝等濡泪之颜有转悲为喜之光辉可勿悲伤」而唱偈云

二〇六

贤者识见深     聪明思虑广
其身将疾免     勿怖彼归来

直后反复不断言说

不那奇使摩诃萨立于迦罗山顶彼自思「此男有生之内予无繁荣杀此男取其心藏之肉往龙之世界授与思毘摩罗获得伊兰达提龙女往神之世界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二〇七

彼思行往龙世界     心意高低起伏时
此男生者将何为     杀彼切取其心脏

[P.305]然又思考「如是此男勿用手杀之使其见恐怖之姿态而绝其生命」彼化作可惧之恐怖罗刹之姿而来而推倒摩诃萨与之少离而对之作欲咬状然而摩诃萨毫不战栗于是再作狮子之形次为大醉象之姿前来现欲以齿牙突刺之状同样彼亦毫不恐惧次又作出圆桶形如舟船之大蛇之姿使为咻咻之音而来使其身体卷曲头上被以龙盖然摩诃萨只此亦不畏怯于是「使此奴立于山顶使彼由山上颠落成为尘粉」彼起猛烈强风然彼菩萨发尖亦不动摇复次使彼立于同一山顶之上恰如大象摇动野生之枣棕榈树之状使山前后摇晃同样彼由站立之处发尖亦不动摇其次「以可怖之音声使彼奴之心脏破裂而杀之」于是彼不那奇入山之内部使天地合一成为轰然一大音响虽然如此作用对彼菩萨只此仍然无畏怯之气——此何以故因摩诃萨知作狮子象龙王之姿而来者起风摇山者入山之内部發大音响者均不外此青年之所为事于是夜叉思考「予以外物袭击不能杀之予将使手杀此奴者」彼使摩诃萨立于山顶自己往山麓而行洽如由摩尼珠之块通过明黄色之丝状作呜呜鸣声由山之内部登上掴捉菩萨倒转头下脚上无何支持吊悬于空中——就此如次云

[P.306]二〇八

彼到彼处之峡间     凶心之彼山内入
有限无限世一面     倒逆将彼吊空间

二〇九

可怖身毛险难立     奈落悬崖吊贤者
优越辅相彼无惧     彼向夜叉如斯云

二一〇

「外见为圣性非圣     心不制御如所见
汝为冷酷惨忍业     尔性如何非善者

二一一

悬崖坠吾汝之望     吾死于汝何利益
尔姿今日非人类     汝为何神对吾语」

不那奇答云

[P.307]二一二

「有夜叉事汝将闻     吾为俱吠啰辅相
支地龙王波留尼     巨大清净强力具

二一三

龙生之女吾甚爱     伊兰达提彼女名
吾因恋女美之故     杀汝贤者吾努力」

摩诃萨闻此自思「彼为不了解此世界何以灭而彼望龙女者何故云须依予之死必须正确知之」而唱偈云

二一四

实汝夜叉汝不迷     世数多人不解灭
汝以吾死恋美女     如何一切予将闻

于是不那奇告彼云

二一五

有大威力彼大龙     恋女吾将结吾缘
吾之恋慕人知晓     舅父对吾如斯云

二一六

「细腰丽眸美微笑     彼姬旃檀涂肢体
若汝贤者之心藏     如法获得赍来时
[P.308]以此结纳汝得姬     其他财宝吾不望」

二一七

如此辅相吾不迷     对吾如何不了解
如法吾得汝心脏     彼之龙女将授吾

二一八

如此吾必须杀尔     尔死于吾有利益
使尔颠落奈落底     杀尔心脏将与吾

闻彼之语摩诃萨自思「予之心脏对毘摩罗并无何用处然波留尼闻予之法语以摩尼珠供养与予彼方归去后必称赞予能说法语之事因此毘摩罗起欲闻予之法语欲望波留尼不了解此意命令不那奇前来此奴自己自身不了解此事因而欲行杀予故蒙受如此惨酷之苦予为贤者之事每次每次皆出现生起对策之力今如杀予此奴将为如何之事如此予对此奴『青年者予知于善人间之法者予于死前之间使予坐于山顶使耳闻得于善人间之法然后汝可为汝欲为之事』使彼得闻善人从法之语后予自身之生命可被夺取」彼头下脚上而唱偈云

二一九

青年速将吾引上     若汝用吾之心脏
[P.309]善人所行有限法     一切今日可说明

不那奇闻此自思「此为此贤者所云之法为神与人间未尝语者今速将其回转引上闻其善人之从法」于是将摩诃萨回转引上使坐于山顶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二二〇

俱虑优辅相     急使立山颠
见坐复气力     夜叉问根源

二二一

「吾由悬崖引上汝     今日吾用汝心脏
善人行此有限法     一切今日向吾说」

摩诃萨云

二二二

「汝由悬崖引上吾     若汝用吾此心脏
善人行此有限法     一切今日可说明」

于是摩诃萨向彼云「予之身体污秽请使吾浴」「甚善」夜叉持浴水来浴毕彼为菩萨与以神之衣物神香及花鬘等彼使菩萨著优美身体之饰物并与彼以神之食物摩诃萨食事终了后夜叉为彼于迦罗山顶设美丽装饰之座位而菩萨坐于装饰之座上以佛之善巧说示善人之从法而唱偈

二二三

青年行过成追者     濡湿之掌紧避火
[P.310]无论何时勿诈友     勿陷不善女之手

夜叉对此简洁所云之四善人法不能会得彼详细询问

二二四

如何行过成追者     如何濡掌应避火
谁女不善谁欺友     问尔对吾说其义

摩诃萨云说此

二二五

非亲又未尝见人     有招待者设座席
应计其人之利益     贤者行过成追者

二二六

某人一夜住其家     其人彼处得饮食
对彼勿起恶意图     欺友濡掌为火烧

二二七

有坐于树荫者     或有卧于树荫者
彼之树枝不可坏     坏则恶人欺友人

二二八

此地充满诸财宝     对其女人应与之
然来机会女蔑彼     勿陷不善女之手

二二九

行过追者实如斯     濡掌被烧亦如斯
欺友之人不善女     正善之人弃非法

[P.311]如此摩诃萨为夜叉以佛之善巧说四善人法使闻

不那奇闻此自思「贤者以此四事乞求生命实际此人予在以前并不相知实应非常尊敬予于此人之住居三日间滞在受非常上好之待遇然予一切对友欺骗若予对此贤者犯此罪恶予为不能实行善人法者龙之幼女为何予应至急陪伴此人回归因陀罗波罗萨多市下降至法堂使市人等濡泪之颜成为欢笑」彼向菩萨云

二三〇

三日吾住于汝家     最佳饮食吾奉受
尔为吾友应解放     贤者如意往家行

[P.312]二三一

龙族利益损其损     龙女于吾将何为
汝言己之善言故     吾不杀害智慧人

于是摩诃萨向彼云「青年人汝不可送予返归予望伴予往龙之世界」彼唱偈云

二三二

汝速前往舅父前     导吾为吾利行动
未尝见到龙世界     龙主龙宫将可观

不那奇云

二三三

对人将有不利者     智慧人往不相应
然汝何故不顾虑     非友之村尔欲行

摩诃萨答云

二三四

诚然吾亦知此事     智慧人见不相应
何处吾均无恶作     纵然至死亦不惑

[P.313]「对彼神之王者贵君之状之强暴者来闻予之法语而成温和而今向予云『龙之幼女为何已经不再需要往自己之家甚好』因此龙王亦必对予温和此乃予之任务因此予望能得伴予前往」不那奇闻此与以承诺彼之言辞云

二三五

「彼乃无比荣耀处     辅相吾等一同见
龙王坐于歌舞中     如在那邻尼之殿

二三六

龙女之群行通处     无分昼夜常戏游
数多华鬘数多花     如同空中电光辉

二三七

时时准备饮食物     歌舞音曲皆具足
美装女等充满居     美衣丽具有光辉」

二三八

不那奇使优辅相     坐彼背后座席上
彼使贤者掴引具     龙王所在彼伴行

二三九

到著无比荣耀处     辅相立于夜叉后
两者和解龙王知     仍如前云己女婿

龙王云

[P.314]二四〇

汝索贤者之心脏     汝往人世行去者
汝将智慧辅相来     尔收成果到此耶

不那奇答云

二四一

汝所欲者彼已来     吾为法护如法得
汝可当面见彼语     与善人交将赍乐

迦罗山之章终了

龙王见摩诃萨唱偈云

二四二

未得见者今见吾     此人死怖所威胁
彼受惊怖不云物     此人非如智慧人

摩诃萨对龙王如此期待彼云「贵君非为由予应可敬礼者」彼不与龙王直接交谈而由自己之智慧自己之方便善巧而言「予为因被杀之事向贵君不致敬礼」唱次之二偈

[P.315]二四三

龙王吾并不惊怖     吾对死怖不受胁
吾被杀者无言语     杀者亦将无所言

二四四

今有其人思杀者     如何彼能再云物
如何能使得云物     若然有业不可得

龙王闻此称赞摩诃萨唱次之二偈

二四五

汝言如汝所云然     贤者汝所言真理
被杀之人无言语     杀者彼亦无所言

二四六

今有其人思杀者     如何彼能再有言
如何使彼得有言     若然有业不可得

于是摩诃萨与龙王互示亲爱之情云

二四七

繁荣庄丽有体力     大力生处不永续
龙王吾问汝此义     汝如何得此龙宫

二四八

季节变化无因得     神与之物或己造
龙王为吾说其义     汝如何得此龙宫

龙王答云

[P.316]二四九

无因得非变化     非神与者非自造
由己所为不恶业     因有福业得龙宫

摩诃萨

二五〇

何圣行与梵行     如何善行此果报
繁荣庄严有体力     大力生处此龙宫

龙王

二五一

与吾妻于人世     两者有信布施主
彼时吾家如泉水     满足沙门婆罗门

二五二

华鬘薰香与涂膏     燃灯之具寝台家
著衣寝具饮食物     岁布施处吾深敬

二五三

如此圣行与梵行     彼之善行此果报
繁荣庄丽有体力     大力生处此龙宫

[P.317]摩诃萨

二五四

若因如此得龙宫     尔知福业果再生
如此行法无懈怠     如此再得住龙宫

龙王

二五五

吾等布施饮食物     此无沙门婆罗门
问尔语吾此之义     如何再得住龙宫

摩诃萨

二五六

数多龙蛇生此处     汝之子女从者等
以汝言行为准则     常应勿得有过事

二五七

如此诸龙对罪过     护持自己之言行
滞龙宫后生命限     汝将由此赴天宫

[P.318]龙王闻摩诃萨之法语自思「对此贤者不能如其他之处颟顸对待使吾妻毘摩罗与之会面使其倾听善语镇定彼女之欲望送还贤者必使达难佳雅王欢喜」彼唱偈言

二五八

诚将悲叹优美王     彼之重臣汝不在
将陷苦痛欲会汝     病居之人出安乐

摩诃萨闻此颂赞龙王唱次之偈

二五九

龙王尔诚语善法     无上利言善行法
于此不幸之事内     如吾之性能认知

龙王闻此更增大喜心唱偈云

二六〇

此者无资得尔耶     此者博戏得胜耶
如法得汝此者云     如何汝落此者手

摩诃萨云

二六一

「彼处吾主吾之王     此者博戏将彼破
[P.319]王败授吾与此者     如法得吾非暴力」

二六二

大龙欢喜更欣悦     彼闻贤者善语后
执彼完全智慧手     尔时入于妻之前

二六三

「毘摩罗汝欲人来     汝之苍颜不乐食
此之赞仰无他者     唯彼可攘汝暗黑

二六四

彼之心脏汝所望     彼来为汝赍光明
彼之言语可倾听     今后恐再相见难」

二六五

彼女见此宏智者     十指合掌为敬礼
其心兴奋甚喜悦     彼向贤者如斯云

二六六

「未得见者今见吾     此人死怖所威胁
彼受惊怖不云物     此人非如智慧人」

二六七

「龙女吾并不惊怖     吾对死怖不受胁
吾被杀者无言语     杀者亦将无所言

二六八

今有其人思杀者     如何彼能再云物
如何能使得云物     若然有业不可得」

二六九

「汝言如汝所云然     贤者汝所言真理
被杀之人无言语     杀者彼亦无所言

[P.320]二七〇

今有其人思杀者     如何彼能再有言
如何使彼得有言     若然有业不可得」

二七一

「繁荣庄丽有体力     大力生处不永续
龙女吾问汝此义     汝如何得此龙宫

二七二

季节变化无因得     神与之物或己造
龙女为吾说其义     汝如何得此龙宫」

二七三

「非无因得非变化     非神与者非自造
由己所为不恶业     因有福业得龙宫」

二七四

「如何圣行与梵行     如何善行此果报
繁荣庄丽有体力     大力生处此龙宫」

二七五

「实则此吾与吾夫     两者有信布施主
彼时吾家如泉水     满足沙门婆罗门

二七六

华鬘薰香与涂膏     燃灯之具寝台家
著衣寝具饮食物     几布施处吾深敬

二七七

如此圣行与梵行     彼之善行此果报
繁荣庄丽有体力     大力生处此龙宫」

[P.321]二七八

「若因如此得龙宫     尔知福业果再生
如此行法无懈怠     如此再得住龙宫」

二七九

「吾等布施饮食物     无有沙门婆罗门
问尔语吾此之义     如何再得住龙宫」

二八〇

「数多龙蛇生此处     汝之子女从者等
以汝言行为准则     常应勿得有过事

二八一

如是诸龙对过事     护持自己之言行
滞龙宫后生命限     汝将由此赴天宫」

二八二

「诚将悲叹优美王     彼之重臣汝不在
将陷苦痛欲会汝     病居之人出安乐」

二八三

「龙女尔诚语善法     无上利言善行法
于此不幸之事内     如吾之性能认知」

二八四

「此者无资得尔耶     此者博戏得胜耶
如法得汝此者云     如何汝落此者手」

二八五

「彼处吾主吾之王     此者博戏将彼破
[P.322]王败授吾与此者     如法得吾非暴力」

二八六

龙王波留尼     斯问向贤者
龙女亦同问     同询向贤者

二八七

被问之贤者     使龙王满足
斯问彼贤者     龙女亦满足

如此彼等皆欢喜满足

二八八

贤者见龙与龙女     彼等二人皆欢喜
毫无惊怖与战栗     如此彼向龙王语

二八九

「龙王勿怖吾于此     吾此身体尔所望
心脏之肉办所用     依汝之意吾将为」

龙王答曰

二九〇

诸贤智慧为心脏     吾等甚喜汝智慧
不那奇得吾女     今日送汝归俱卢

[P.323]如斯云已波留尼龙王将伊兰达提与不那奇不那奇得彼女大喜与摩诃萨交谈

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二九一

获得龙王女     不那奇欢喜
喜悦心跳跃     彼向贤者云

二九二

「吾与妻结合     汝使吾遂意
贤者比豆梨     为汝办所用
与汝摩尼宝     送汝归俱卢」

于是摩诃萨称赞彼而唱偈

二九三

「汝此友爱常不灭     与妻爱情同诸俱
此汝喜悦心欢爽     与吾摩尼导归市」

二九四

尊敬贤者不那奇     使彼贤者坐前席
智慧辅相彼引具     伴往因达波陀市

二九五

人心疾驰行     彼亦增速率
不那奇伴行     因达波陀市

[P.324]于是彼向摩诃萨云

二九六

见彼因达波陀市     庵婆之林乐整然
此吾与妻持身所     著陆汝往己家行

然于是日夜明之时王见一梦如次之状——在王宫之入口有一大树有智慧之干戒之大枝小枝五味之实为覆匿著美丽装饰象与马之场所大众尊敬此树合掌參拜然有一黑色之男身著赤色之著物持赤花之耳环手拿凶器前来彼不顾大众之悲泣伐树之根元拔起而持去然彼再又持来竖立于元来之场所而去王了解其梦「如彼大树除比豆梨贤者之外并无任何之他人而不顾大众悲泣如彼伐根而去之男不外乃为夺贤者而去之彼青年而再以树来竖立于元来处所而去者乃为彼青年人伴贤者来置于御堂之入口而去无讹确切今日必能得见贤者」王如斯确信非常欢喜而于市中装饰法堂整顿准备而于美丽装饰宝玉之屋舍设置法座后王由百人之小王廷臣之群市民及地方诸人围绕云「今日汝等将会贤者可勿悬念」王慰大众贮望贤者归来坐于法堂之上不那奇伴贤者于法堂之入口落地使摩诃萨立于诸人之当中而彼自己则伴随伊兰达提往自己所住之神都而去

[P.325]佛为说明此事而言曰

二九七

不那奇伴优辅相     降落法堂之正中
彼跨最优之骏马     翔行青空高虚空

二九八

最悦之王见彼归     起座两腕相拥抱
法堂当中不踌躇     与彼相对坐玉座

而王与彼交谈宣示美好欢待之意而唱偈

二九九

尔为导师导吾等     俱卢民喜得见尔
问尔此义尔语吾     如何尔免于青年

摩诃萨答

三〇〇

青年之彼者     彼非为人间
夜叉不那奇     俱吠罗辅相

三〇一

有龙支地波留尼     巨大清净具强力
彼爱龙之所生女     伊兰达提是其名

[P.326]三〇二

夜叉迷恋美女故     受命努力将杀吾
而实彼得持其妻     许吾赠吾得摩尼

「大王彼龙王住于布萨四人之问对予之答覆非常欢喜供养摩尼珠与予而彼往龙之世界由彼之后妃毘摩罗询问摩尼珠之下落彼女闻得予为说法语之能者于是彼女欲闻法语不堪对予之心脏生起欲望龙王不能了解其理由向其女伊兰达提發言『汝之母后欲得比豆梨心脏之肉汝可前往搜索能持来心脏肉之夫』彼女于搜索之中见毘沙门天之甥不那奇夜叉知彼夜叉恋慕自己伴往其父处而彼向不那奇云『汝如能持来比豆梨心脏之肉伊兰达提即为汝之妻』于是彼夜叉以由毘富罗山转轮圣王之摩尼珠前来与贵君一赌胜负彼获得予彼三日间住于予家后捉予于马之尻尾欲在雪山之树与山间打杀于予但未得如愿又于第七风层猛风之中跳上六十由旬高之迦罗山顶使予站立以狮子之姿等如此如彼欲行杀予而又未能如愿予询问其欲杀害自己之理由彼即完全告其事实于是予说善人之从法使之听闻彼闻而起信心夜叉伴予欲归回此处然予则与彼一同往龙之世界向龙王及毘摩罗妃说示法语而龙众皆喜予于彼处住宿六日之时龙王将伊兰[P.327]达提其女授与不那奇彼得龙女大欢喜供养摩尼珠与予后从龙王之命令伴予乘不可思议之信度马自己坐于正中之席伊兰达提使坐于后席归还此处而使予降落于众人之当中后彼与伊兰达提一同往自己之都城而去——大王如是不那奇为恋慕美女而为杀予而努力又以如是予之恩荫使之获得其妻而闻予之法语欢喜之龙王放免于予而予获得转轮圣王之物受此一切物之摩尼宝珠大王请王取此摩尼之宝珠」彼云已而与珠于王其后王于夜明之时自己见梦之事欲向都人宣说「噢都中之大众等人今日可闻吾见梦之事」彼如是言

三〇三

宫门之前一树生     干为智慧戒造枝
义法适立非常伸     三味实蔽象牛马

三〇四

歌舞音曲充满院     有男伐树将运去
彼再归来吾住家     汝等此树付尊敬

三〇五

任谁吾故得幸福     一切物事今日现
数多种种作赠品     汝等此树付尊敬

三〇六

任何此国被缚物     一切由缚应解放
恰如此物今放缚     彼等由缚得解放

[P.328]三〇七

今日人人应休业     婆罗门等肉粥食
不饮酒者得饮力     得由容器饮满溢

三〇八

人常呼唤为大道     如此互不为敌对
为国准备严守护     汝等此树付尊敬

最后王如斯云

三〇九

后宫之女公子等     吠舍之族婆罗门
数多种种饮食物     贤者之前往携行

三一〇

骑象之者仪卫兵     车兵乃至徒步兵
数多种种饮食物     贤者之前往携行

[P.329]三一一

集来地方之诸人     都市之人亦来集

三一二

见贤者归来     大众甚欢喜
贤者归著时     风靡衣之波

经一月之祭终了摩诃萨遂行佛陀应为之事向大众说法教王在其有寿限经过之后趣向天界依彼之忠告王劝教俱卢国之诸人一切皆积行布施等等之种种福德尽生命后同满往天界而去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言「汝等比丘彼非只今生前生如来具善巧方便之智慧」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贤者之父母是今大王之一家最上之妻是罗睺罗之母长子是罗睺罗龙王波留尼是舍利弗金翅鸟之王是目犍连帝释是阿那律达难佳雅王是阿难比豆梨贤者即是我也


校注

暹罗本中有 Suvaṇṇasāma-jCP. 33 Suvaṇṇasāma, Mtu. II PP, 309-31 六度集径五〔四三〕(大正藏卷三二四b)菩萨睒子经(大正藏卷三四三六b)睒子经(同卷三四三八b 异本四四〇a四四二a)杂宝藏经一(同卷四四四八b)善见律六(同卷二四七一三b)西域记二(同卷五一八八一b)等參照此图 Sāñcī 为西门左柱(逸见Sāñci诸塔之古代彫刻第二十六图 no. 29)及 JamālGarhi(Faucher, Gandhāra, Fig. 143)所描绘者 ācariya(阿阇梨)轨范师为比丘之师指导经律之高僧又为指授戒入团仪式三师之一教授师 anusāsa-ācariya 及羯磨师 Kamma-ācariya一般称 ācariya 为师 upajjhāya(坞波陀耶)受戒比丘之师又为授戒入团仪式戒和尚(三师之一)之依与师(法腊十年以上者) upasampadā 比丘比丘尼之应守诸戒在巴利律比丘为二二七戒比丘尼三一一戒在四分律各为 二五〇 及三四八又谓之受具指达满二十岁出家者入团为一人之比丘如此受戒之新比丘就前述之 ācariya 或 upajjhāya 五年间修学经律 Mātiposaka-autta. S. VII. 2. 9. mātuposaka(S. VOL. I, P. 181.)对此相当之汉译杂四〔八八〕(大正藏卷二二二b)別杂五〔八八〕(大正藏卷二四〇四a) salākā 以木片又或竹树皮棕榈之叶及其他所作之票据为一种之符卷或为投票之用或属于僧团为比丘众分配食物时之用关于后者依符卷分配食物谓之筹食(Salāka-batta)粥或谓筹粥(Salāka-yāgu)汉译「筹」字音译为合罗 底本为 ko读为 Kho pakkhika-bhatta 僧团于每十四日向比丘众分配食物此为五食之一 dukūla 类似黄麻之植物其纤维能织美丽之布 kosa 又译为俱卢舍声音叫唤等意为距离之单位所谓大牛之吼声又大鼓之音声所能达之距离普通五百弓(dhanu)为一拘卢舍八拘卢舍为一由旬(yojana)约为五华里 在此处为 Pari Kāma-avacara-mettā 为再生六欲天之慈悲行 mahāsatta在此处于一般本生谭显示释尊前生为菩萨(Boadhisatta)之语亦能用与之同义摩诃萨之语 Kinnarī(Kinnara 之女性)译为人非人歌神为人头鸟身之形的一种妖精住于山间之洞窟善为歌舞又亦有马首人身之物 为仙人之标帜 底本之 bhesajjaṁtassa vatvā ekaṁ vogaṁ datvā 读为 bhesajjaṁ tassa datvā ckaṁyogaṁ vatvā 依异本读为 Sāyaṇha piliyakkha(Piliyaksa)mahāvastu 中有 kapila(加毘罗)之王 peliyaksa(毘利雅迦)(II. P. 212)汉译迦夷王 tiṭṭha 渡场河之浅处适于水浴之处 anusumbhitvā 直译修饰整备 Paṭicamma Patibhinna-camma 之省略(Kern) Vihāmi Vijahāmi 之省略注释解为 nitthubhāmi(吐弃)「此为彼尽力维持其心不受干扰由口中吐血而言 底本之 avissaji 读为 avassaji 同偈出自 J. Y, P. 323 及 J. VI. P. 434 girigabbhā 依注释为就 migasammatā 河而言 assattha 又谓为毕波罗树(Pipphala)因释迦牟尼佛在此树下成道又谓为菩提树(bodhirukha) 底本之 Knṇḍitaṁ 读为 guṇḍitaṁ 九五【南传】~一〇〇偈=八七~九二偈 一〇七【南传】~一〇九偈=四六~四八偈 底本之 medisa 读为 me disā 以下之十偈出自 J. V. P. 123更见于 J. IV. 434 一一六~一一八偈就 mtu. I. P. 281 參照 Sa-indadevā 为帝释(Sakka-devānaṁ-inda)支配之天即三十三天(Tāvatiṁsa)(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Sa-brahmakā 大梵天(mahābrahmā)所住之天国 暹罗本有 Nemirāja-jC P. 6. Nimirāja 六度集经八〔八七〕摩调王经(大正藏卷三四八b)M, 83. Makhādeva(M. II. P74)中阿一四〔六七〕大天捺林经(大正藏卷一五一一c)增阿四八〔五〇四〕(大正藏卷二八〇六c). J. 9. Makhādeva(J. I. P. 137)Barāhat. 24. "Maghā-deviya jātaka"(Bharhut. PI. XL VIII. 2)等參照 Yadā 注释及二一偈有 yathā 底本之 Kaṁ, Kham 订正为 Kamkham Maghavā 帝释之异名为此名者据说为出生于摩揭陀国之 Macala 村婆罗门之家积种种之善行再生三十三天成为帝释(Dhp, A. I. P. 265f.) Vāsava 帝释之別名彼前生与诸人住处(Vāsa)之故或以衣(Vāsa)布施之故或为 Vāsu 天之主之故而有此名 再生梵天界之事 依注释中谓欲界之诸神为色等烦恼事之故希冀其他因为可惊之事而成饿鬼 Sīdā 此处指为河(nadī)然恐为内海之意义见以后之 P. 125 依注释中有「何以故彼河水为极精细之质因此即或孔雀尾之羽落于彼处不能浮起沉落于河底因此谓之沈没(Sīdā)之名」 注释于此处详述帝释之前生大意是说在此乐地住有一万仙人等向各处出而行乞其中一人来至 Bārāṇasī 偶遇司祭官之家乞食以此因缘使司祭官出家出家后往见国王由王嘱记应向一万仙人布施彼依神通力率领王及王之军势至雪山随王之欲使行布施王后来于彼处作市从事农业彼时之王即是自己云云 Vetaraṇī(Vaitaraṇī)为在地狱中之河汉译谓之灰河与此相当cf. J. NO. 530 Saṅkicca-J.(V. PP. 261ff.) Sāma(注——夜色)Sabala(注——杂色及白黑黄色)以后在 mahānāradakassapa-jātaka(NO. 544)中以 Sabala 及 Sāma 为在 Lokantarika-niraya(世界之端地狱)中之两只犬(J. VI. P. 247.)然今之场合注释解作以上之五色之犬 「以下其他之讯问被说明均为同样之方法」(注释) 在底本中虽然有 Phunanti而如异本则应读为 thnnanti 就此偈 J. V. P. 270 參照 注释「将如此等等价值之物取为贿赂象马等或金银等——不论生物无生物放置不论将买手与百之物与以五十剩余之五十彼等之间分配取得 naraka 注释为满燃炭火之坑 Kappa-rukkha "wishing-tree" 任何所欲之物皆可授与之神话之树 Yakkha 注释有为 eka-devaputta 布萨日(uposatha divasa)为新月及满月之日及其中间之即依月之大小其新月与满月为半月(pakkha)之第十四日(cātuddasī)与第十五日(pañcadasī)之任何一日中间之日则为由新月满月各各之第八日(aṭṭhami)以上为一个月四回 Pāṭihāriya-pakkha 以上为规定布萨以外之祭日注释中谓为第八日之过与不足则成为第七又第九日十四日十五日之过与不足则成为十三日十四日半月最初之日 aṭṭhaṅga-susamāgata(善具八支)在布萨日一般在家者保持身体清净守八戒(八斋戒)为杀生偷盗邪婬妄语饮酒非时食观听歌舞著华鬘好香涂身之八戒 九二偈并有此之一句出自 J. IV. P. 320 注释谓为迦叶佛 Sineru(or Sumeru, Meru)译为须弥山妙高山为一世界中心之山一世界为围绕此山次示七山重叠各山之间形成内海世界之周围有铁围山于此七山最后者之间之外海中存有人间所住之四大洲以上之山海所谓九山八海 satta paribhaṇḍa-pabbatā 为顺次围绕须弥山之七金山见次之四六偈 Sīdantara 注释作为 Sīdā 大海之间此与前出之一四偈同样其水述为孔雀之羽皆沉之精细度而在一四偈以之为河此处则为大海更再见于注 前出之七山即七金山Sudassana(4 善见)Karavika(3 担木)Īsadhara(2 持轴)Yugandhara(1 持双)Nemindhara(5 持边)Vinataka(6 象鼻)Assakaṇṇa(7马耳)此处所附番号乃示现围绕须弥山之顺序 注释以为在各山中间各有一所谓之内海(Sīdantarasamudda)一般各山中间之内海均附以山之名称例如 Yugandharesāgara(由犍陀罗海) 七金山乃为四天王(Cātumnahārājā)之封邑 注释有须弥山顶三十三天即存在于须弥山顶 一六〇【南传】~一六二偈出自 J. IV. P. 336 一六三【南传】~一六五偈出自 J. IV. P. 338 就此偈 J. II. P. 257 參照 暹罗本为 Candakumāra-j. CP. 7. Candakumāra 參照 Saṅghabheda-khandha CV. VII. 3(Vin. II. P. 180)就同一之传说从略五分二五(大正藏卷二二一六四a)四分五二(大正藏卷二二九〇九b)有部破僧事(大正藏卷二四一六七c)J. I. P. 142增阿含四九(大正藏卷二八〇二b)等參照 由异本补 Laggetvā 底本虽为 Vā 读为 eva 在偈中此 Sūra(苏拉)与 Vamagotta(瓦玛哥达)看作个別之人注释亦如是但最后之本生与今生之结语则为同一之人而此偈必须应为四人之故暂作一人解释 Sikhin(有髻者)在头顶上残留少许之发谓之髻此处则为奴仆之标记 Koṇḍañña 为 Eka(艾迦)王之族名 依异本读为 Veṇesu ayyassa Ca Khaṇḍahālassa Ca 之省略 底本虽为 adūsema 应读为 adusenhā 此一文在底本中入于注释 此处为 Candaka(羌达夫人) Sālikā 玄应音义二一为百舌鸟之雄 七偈之注中为 Canda(阐达)与 Suriya(苏梨耶)之母 就此偈 J. IV. P. 285 之六偈參照 原文为舍弃理智在注释解为 dohala说明其事即为假令妊娠之妊妇不适其欲望则胎儿遂即死亡不得为储子之意 底本之 the 读为 te -amanussa 一切非人间有情之谓即为非人yakkha 药叉世俗之神话民俗之信仰诸神又名 devatā(ordeva)bhūta 鬼类之一种 底本虽为 tassa 应读为 tassā 注释中谓「诸神之王帝释取所谓 Vijayuttara(帝释之法螺贝之名)与诸神之群共同灌顶 在注释中为「Canda(阐达)向王子树立伞盖入都时诸人在市中欢喜巡回鸣击大鼓——我等之 Canda 王子由系缚中解放同样一切诸人均被解放」作如之言 Cp. 12 Bhūridatta 六度集经五(大正藏卷三二八c)及 J. no. 506 Campeyya-j 參照 在底本有 Vimaṁsissā minaṁ 订正为 Vimaṁsissāmi naṁ 见前卷五〇五页注 Varuṇa 龙王之名 注释中有「Yamunā 河之下所生者」提头赖咤龙王 Kambalassatara 在注释中为 Dhataraṭṭha 龙王母方之亲族栖于须弥山弥山麓龙之名此龙名亦出于 D. II. P. 258 gāvuta 距离之单位为一由旬之四分之一 Virukkha = Virupakkha 四天王之一于西方领诸龙所谓广目天 bhoge ābuhuñjitvā 为「于蜷蚼之乐」恐如异本应读为 bhogehi bhujitvā(依蜷而曲「身体」)总之乃由 √bhuj 所出之语非为快乐之意义乃弯曲之意义思为 √bhuj 在底本虽为 ghaṭasitto但如暹罗本则读为 ghatasitto Vana-cetyāni 注释为深森然 Cetiya(caitya)所谓为 devatā 之住所神树之意义或将森林之物视之为神圣之见解 此第一句在 J. VI. P. 127 之前即举出 在底本虽为 Sakkass'eva 但读为 Sakkasscva(Sakkassa iva) -Sa-inda 在注释以帝释(Inda)敬仰为君主而对之亦有动作大力帝释之臣四护世神(即四天王)之荣誉我等生为畜生之荣誉则不值十六分之一 Kāsiputta 为 kāsī 王之王女之子 如原文为在喜马拉雅之睒婆梨树栖息之金翅鸟将南方之大海用翼搏退海水之意异本为「于南方大海之方角睒婆梨树栖息之」或可省略 Himavante汉译则为大海边有睒婆梨树上有金翅鸟等 Ālambāyana-manta 为蛇使之咒文或有关蛇毒之知识或可译为悬垂咒文 持此咒文故则如是称呼婆罗门 此处为 Ālanbāna乃韵律上之短略 底本之 upaccimsu 读为 apaciyiṁsu cakkavāka 玄应音义解为鸳鸯 Pañca mahānadi 1. Gaṇgā(恒伽)2. Yamunā(摇尤那)3. Aciravatī(阿夷罗婆提)4Ṣarabhū(舍牢浮)5ṃahī(摩念) Silutta, deḍḍubha, silābhu以上均注为无毒之蛇 底本虽为 dissatu依异本读为 ḍaṁsati Samuddajā 之兄乃为 Sagara-brahmadatta Payāga 乃 Gangā 与 Yamunā 合流之处 Pakirapari samantato 注释为为欲得捕敌周围普遍围绕(pakiri)一切围绕于其上以龙盖覆盖 Kaṁsa 注释谓「依其他之名而有此名 Kāsī 之王」更加说明「因 Kāsī 王之王女被取Kāsī 国亦为彼之领有加以称赞」然 Kaṁsa 王乃占领 Bārāṇasi Kosalā 王之名被称之为 Kaṁsa Bārāṇasiggaha 等(J. II. P. 403; V. P. 112)故在此处于前之一一二偈中使 Bārāṇasī 完全被覆盖之 Dhataraṭṭha 龙王之事将可准照此之 Kaṁsa 王而言 Suva(suka)迦婆乃是鹦鹉见玄应音义三sāliya = sālikā 玄应音义二一谓为百舌鸟之雄者 Dujipa Dūdipa, Dūdipa 等见异本与 J. VI. P99 Dudipa 王为同一之人 注释中谓昔日 Bārāṇasi 之王 Anga 足(里面)牛毛向婆罗门讯问天道之处入喜马拉雅山地向婆罗门拂以尊敬告以应崇拜阿耆神彼牵来无数之牛与水牛入喜马拉雅山地如其所言彼讯问婆罗门等之食物如残余牛乳与凝乳如何处理婆罗门云可弃去——于是弃舍少量之牛乳而生出小河流大量牛乳弃去成为 Gaṅgā 之河流而彼之牛乳集成凝乳生出大海——如此彼王拂出如此之尊敬依婆罗门等之言崇拜阿耆神得赴千眼者之都城三十三天 Gaṅgā 河之事 注释谓昔日 Bārānasī 之某王欲敬婆罗门向彼等行大布施彼讯问其布施有何不足之物十分充分但婆罗门之座席则不充分如是言之彼积累砖瓦为作座席尔时砖瓦积累之顶端依婆罗门之威力增大生出 mālāgiri 山等诸山如是此等诸山据传此等诸山乃依婆罗门之牺牲祭所为者 注释中谓某日为恶业之彼立于岸上由海取水灌洗自己之身体如是大海将如此造业捕彼吞咽大梵天以「此海使自己之子(婆罗门)被害——使海成为不能饮之盐水」加以咀咒因此海水不能饮用 āyāga-vatthu行牺牲事之报酬财物注释中谓「福田之处应以最上之布施与数多之婆罗门 在底本虽为 asamatthatejo依注释读为 asamatta-tejo(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dirasaññu 注释为「以两舌得知味者」 注释谓如擦木發火火受束缚而生起 底本虽为 santhambhitā但读为 sandambhitā 同于一二四偈 bhovādin dho 为用于高婆罗门之言 同于一三四偈 同于一三五偈 Vossagga-vibhaṅga 注释谓「依自作之工作弛缓在此等有情之中或者成为 bhattiya或者成为 brahmana 等——诸人语此差异云云 底本之 Kattā 依异本解为 Katā 在此处指婆罗门之事 一八五~一八七偈出自 J. V. P. 322一八八一八九偈亦出殆为同形 aṅka 注为挂拂子之钩 Lākhā 由臙脂虫或由树脂所得染料之一种 Uruvela-Kassapa 为事火外道之婆罗门率五百之众与其弟之 Nadī-kassapa(那提迦叶)及 Gayā-Kassapa(伽耶迦叶)共住于 Nerañjarā(尼连禅河)之畔佛成道后不久来至此处以诸多之奇迹教化三迦叶郁鞞罗迦叶为住于 Uruvela 村迦叶之意 此处之 magadha 王乃为 Bimbisāra(频婆娑罗)王之事佛尝出家不久来王舍城向王约定于成道后先来教化之言 三迦叶所率之徒众由其长兄顺次为五百三百二百即合计千人此千人依佛接受教化 nahuta数之单位千万之四乘方或为千亿 此二偈出于 J. I. P. 83 及 Vin. i. p. 36尚有汉译类似之偈见四分律三三(大正藏卷二二七九七c)五分律一六(大正藏卷二二一〇九c) tāla 高度之单位 Komudī Kattika(Kārttika. 迦剌底迦)月(今之十【南传】~十一月)之满月之日通常称为四月 Komudī(K. cātumāsinī)即雨期四个月之最后之日 此处读为 Alātaka 读为 iddha(Stede) 此为贵君之讯问一切之事行之甚佳最后所言疾病及眼目之事亦甚相宜之意 gotavisa 注释中谓为船之后缚(缚束之意)(Pacchimabandha) 注释中说彼在迦叶佛之支提以 anoja 之花环供养后当其死时依然由他业继续轮回再生来至一恶业结果杀牛之家行数多之恶业次又于其死时成为埋灰之火状某时则又成为其福业之果报出现彼为此而来再生于此处得此繁荣云云 注释中云——彼于迦叶佛之时在森林中巡回搜索失去之牛时由一迷失道路之比丘问路彼默然不答又再询问而彼怒言「沙门及奴仆乃多嘴多舌者汝过于多言可作为人之奴仆」彼之业于彼时尚未来熟如埋灰之火彼于死时他之业生起依其业之轮回因某善业之果报而为前述 Sāketa 市之富商而彼积布施等之福德然彼之业如在地中伏藏之状得机会来熟彼骂比丘所作之恶业来熟此业于彼之上彼不知此有他善业之结果来再生于汲水女之胎彼思而作斯言 注释中言——实际彼女每十四日由五百之侍女围绕伴随乳母等由非常美丽光辉之自己之七阶所造之 Rativaddhana 宫殿而下出發前往应见父王之 Candaka 宫殿如是父王见彼女甚为欢悦大为欢喜款待归时言请布施送与千金彼女回归自己住居翌日住于布萨向悲惨之人漂泊之人贫穷之人乞食之人行非常之布施王与彼女一国以彼处所纳之租税一切足用然彼时王由邪命外道之 Guṇa(古纳)言得来邪曲之思使市内起大骚动Rujā(卢佳)之乳母等闻此来告王女「宫主汝父王闻邪命外道之言辞持邪曲之思而在四门之处毁布施堂命令夺来他人所有妇人及闺女不稍治国耽著爱欲」彼女闻言心甚不喜彼女自思「予之父王无丝毫清净之法接近无耻祼形之邪命外道予将行质问今应正说沙门婆罗门之业之人接近往受王之质问然在予观之能与予之父王邪曲之思相远使立于正思之上者竟无一人何以故予于过去七生与未来七生忆及此十四生之故因此予将言说告示予尝为恶业使闻有恶业之果报使予之父王觉悟然若今日前往则父王必言『吾女汝以前每半月前来而今日何故如此早时出發而来耶』而若予言『予因闻贵君成为持邪曲思之状而来探望』父王闻予之言将不被重视是故今日不往由今十四日之黑分第十四日以任何不知之状如平日之样前往言为将行布施要求千金尔时父王向予言及使持恶见之事于是予以自己之力使其弃舍邪曲之思」因此彼女于第十四日之日出發欲往父王之处而为斯言 ratta ambara = rattombararattak'ambalaratta-kambala(染色之钦婆罗衣) 见前之二八偈或读为 Vinaye rata 此可作为卢佳之事 Kuḍḍa-mukhī 注释为用芥子粉(Sāsapa-kuḍḍa = Kuṭṭa, √kot)化粧颜面之故而如是言更就妇人为颜色美丽而为除去颜面之血点及破坏之疙瘩最初以芥子之炼膏涂颜其次为使颜面血色平等然后再以化粧粘土(mattikā)之炼物涂抹为使颜面美丽涂以胡麻之炼物使颜面如生毛之状 candasamamhi 注释解为与旃檀相等「无比旃檀以上难得之物因喜如此之物向自己申述为宜因其适合于自己」 以下之六偈出自 J. IV. PP. 435-6 注中言——从恶事者恶友从己而来之他者又接触恶事者向他者接触时未染恶者与己同一意向而染著 Kusa吉祥草 Palāsa 译为赤花树其树之液供应为赤色染料应为一种恶臭之植物 tagara 音略为伽罗香木之名及由此得香之名沉香古来以为贵重之香 Roruva-niraya 译为叫唤地狱八大地狱之第四见 J. V. P. 266 Jālaroruva Bheṇṇākaṭa 注释为 Peṇṇākaṭa 意义不明 nilicchita 被去势之意 Santāna 为天树 Lokantantara-niraya 世界间之地狱以铁围山为限之一世界为圆形之故此一圆形世界之集合之宇宙为一世界与他世界之间生出间隙此为世界间之地狱 Sabala, Sāma 在以前之 P. 106 依注释虽为黑色与杂色之两头犬但此处则应看作为犬之名称 举为地狱之一 Simbalivana-niraya(睒婆梨林地狱) asipatta 树叶如剑之物十六小地狱之一为剑叶地狱 Asipattavana-niraya Usinuara J. IV. P. 181; vl. 99 中出为 Usīnara 底本虽为 Silāsito依异本读为 Silesito 菩萨本行经下(大正藏卷三一二二b)杂宝藏经八〔九八〕辅相闻法离欲缘(大正藏卷四四八七c)Dāthavaṁsa(Journal of PTS 1884)等參照此图申在 Barāhat 此门双柱描述三段铭文有 "Vitura-Punakiya Jātakam"(Vidhusa 与 Pūrnaka 之本生)(Cunningham, Bharhut. PI. XVIII, 1. 2. 3.) Dhanañjaya-Karabba(or-Koravya)Kuru 国王 Dhanañjaya 之意 Venateyya 为由 Viṇatā 出者之义Vinatā 在 Mahābhārata 等中为 Kā'syapa 之妻Suparṇa, Arvṇa Garuḍa 等之母 Garuḷa 金翅鸟之事 Gandhabba 译为香神位于帝释之下奏伎乐者乾闼婆之王即指诸神之王帝释(Sakka) Puṇṇaka 在菩萨本生经下与此本生史话略同之说为不那奇又在 Ba rahat 之此故事之图中为 Vitura-Punakiya jatakaṁ即可视为与汉译不那奇相当此外此夜叉之名在贤愚经三亦可见有与此相等之语出有分那奇之名 注释中谓为王城 Visaṇā 之王即是将 Vessavaṇa 解释为 Visāṇā 之王其名解释谓为 Kuvera Bhogavatī 注中谓具欢喜之故如斯云 Hiraññavatī 为黄金造之故如斯云 Aṅga 注释谓当时 magadha 国属于 Aṅga 王 masakkasāra 帝释宫殿之名注中谓因在须弥山之顶故如斯云 此节及次偈之第一节出于 J. V. P. 406 Patatihi Pathaddhi注释解为 nibbiddha-vithi 以下六八偈之第一节止出于 J. V. P. 406 心萝苑原文为 cittalata 应音写为质多罗陀苑(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274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修订为之注标 mālika, sāvaṭa, bahvla, bhadra 均意义不明(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修订为之注标 其歌在异本举出六偈(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此处为 Kaccāna(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底本之 Vatti 依异本读为 Vutti(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底本之 Saṁkhātā 依异本读为 Saṁkhato(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lokāyatika 所谓顺世外道然在此处并非指一宗派之团体在注释中谓为据无义不与天道不导天道之诡辩的对话者(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varāvaraṁ 意义不明(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Dhamonapāla 指比豆梨贤者(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niddannaṁ 或应读为 niddan nam(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注释中言「如鱼无舌而无语对愚人之言为无舌」(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在异本加入其次一偈(又一本插入于一五一偈与一五二偈之间)「彼对父母与支持彼对族长之上敬彼时具有惭愧心如是得于住王宫」(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依注释补入者(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依注释补入者(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注释中谓——兄弟于此世为人之一肢(身体之一部分)然无法者其肢不等(身体之一部分)恰如弃墓场之死鬼之状(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注释言望繁荣者如斯(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依注释如次——彼踬仆于地上而如于其场所站立之人之状即为予倾踬于贵君等之上而于贵君等之上站立此青年人问予「王为贵君之何人」予未善见贵君之事予望真实故答「予为奴隷」——予承认此为予之罪业然予非王之奴隷请王怒予此罪此谨存留于心予去之后请勿处罚予妻子等(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殆为同一之偈出于 J. Vl. P. 189(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依注释记为夜叉思欲杀贤者取其心脏胡乱驱使菩萨于树枝之间及岩山之中(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此处为 Kālagiri(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在注释中插入次一段下文等正觉者尚有槃涅槃之时予等将飞投入火中而死而无有一人再能言者摩诃萨诚善住此市(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暹罗本 Pāde gahetvā(掴捉两足)应如斯读(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ṭhatvā Patitvā 读为 ṭhapetvā Pātetvā(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Khajjūri 野生之枣棕榈(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指龙女之父 Varuṇa(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底本 adubbha-Pāniṁ(无害之掌)暹罗本为 allañ Ca Paṇiṁ(濡湿之掌)在注释中烧自己食物之手为欺友者于是此濡湿之手有受火灾之虞故在此处可读为 allaṁPāṇiṁ 或 addañ ca pāṇiṁ(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同偈出于 J. V. P. 240(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此处为尊敬不那奇之言(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Nalini 注释云为 Vessavana 之王城然在汉译之长阿含等中为毘沙门天王之莲池(例如长阿含经三〇大正藏卷一一三〇b)(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最初二节出于 J. V. P. 171(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出于同偈同上(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最初之二节出于同上Sumaṅgala I. P. 177(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同偈 Sumaṅgala I. P. 177(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注释为鸯伽国之瞻波市(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指夜叉不那奇(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底本之 Ca 读为 Ce原文二五四偈參照(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底本之 atthi 读为 santi原文二五五偈參照(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底本之 Karoti 依暹罗本读为 Karohi(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指不那奇(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gorasa 由牛所造之五味即乳酪浆生酥(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底本之 Kaṇṇapūro 依异本读为Kaṇṇadharo(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底本之 Saniṭṭhānaṁ 读为 Sannitthānaṁ(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unnaṅgala 注释释此一节言此月举耕作之锄置于傍侧市内以大鼓巡回宣布人人皆可为大祭(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此节不明原文为 amajjapā majjarahā Pipantu(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注释中谓将装饰之大马车置于王用之道路附近吠舍族之人等(第三阶级之人等)在不断烦恼中(爱欲)继续呼唤叫喊望烦恼之人等(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cela-ukkhepa 为表现欢喜喝采等将布与衣物一切使之风靡飘荡(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对应之注标与章节校注内容不符故今将此处的注标修订成注标
[A1] 竟【CB】意【南传】
[A2] 己【CB】已【南传】
[A3] 丰【CB】豊【南传】
[A4] 栴【CB】梅【南传】
[A5] 已【CB】己【南传】
[A6] 竟【CB】意【南传】
[A7] 阇【CB】暗【南传】
[A8] 潸【CB】潜【南传】
[A9] 阇【CB】暗【南传】
[A10] 㚲【CB】姑【南传】(cf. K35n1257_p0122c10)
[A11] 娑【CB】婆【南传】(cf. 《佛光大辞典》梵语 rāksasa恶鬼之名又作罗刹娑(罗刹婆为误写))
[A12] [-]【CB】【南传】
[A13] 已【CB】巳【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本生经(卷25)
关闭
本生经(卷25)
关闭
本生经(卷25)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