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经卷第二十六

向菩提树品

「尔时菩萨于河澡浴食乳糜休身体光仪平复如本威力自在庠面向菩提树时作是行步犹如往昔诸菩萨行所谓渐渐调柔行步意来者随施行步安住犹如须弥山王巍巍而行无恐畏行不浊乱行心知足行不急疾行不迟缓行不蹶失行两足周正不相揩行不相逼行不星速行不摇身行安隐而行清净而行精妙而行无患害行师子王行大龙王行大牛王行如鴈王行如象王行恇怯行无疑滞行无怪悮行广宽博行那罗延行不触地行千辐相轮下地而行以脚足指网缦所罗甲如赤铜色泽而行行步振遍大地而行行步犹如大山谷响出声而行行步之时有坑坎处皆悉平正自然而行地上所有土沙砾石皆除而行以足网缦放光明触罪类众生安住不动善行而行行步清净生妙莲花蹹彼莲花台上而行以往昔行净善行故而得此行往昔诸佛坐于师子高座之上承行而行心意牢固如金刚行闭塞一切诸趣稠林堂堂而行能为一切诸趣众生生安乐行摧折一切魔幢而行破坏一切魔力而行塠压一切魔气而行打碎一切魔威而行减削一切魔业而行消散一切魔众而行堕落一切魔势而行捐舍一切魔行而行杀害一切魔军而行割断一切魔网而行伏诸非法一切邪众如法摄受外道而行照朗烦恼翳暗而行散助烦恼朋友而行威力覆蔽释天梵天大自在天护世诸天无畏而行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唯自一人独尊而行不从他学而自证道分明而行欲证一切种智而行正念正意知足正行行行而行欲灭生老病死而行欲趣向彼常乐我净微妙最胜无畏之处欲入涅槃城门而行有如是行菩萨而行面正向彼菩提之树直视而行

「尔时菩萨复作如是思惟念言『我今至此菩提道场欲作何座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自觉知应坐草上是时净居诸天子等白菩萨言『如是如是大圣仁者所有过去诸佛如来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皆悉坐于铺草之上而取正觉

「尔时菩萨复作如是思惟『谁能与我如是之草』心思惟已左右前后四顾观看是时忉利帝释天王以天智知菩萨心已即化其身为刈草人去于菩萨不近不远右边而立刈取于草其草青绿颜色犹如孔雀王项柔软滑泽而手触时犹如微细迦尸迦衣其状如是色妙而香右旋宛转

「尔时菩萨见于彼人去已不远在右边刈如是等草见已渐渐至彼人边到已宽缓问彼人言『贤善仁者汝名字何』彼人报言『我名吉利』菩萨既闻彼人名已如是思惟『我今欲求自身吉利亦为他人以求吉利此名吉利在于我前我今决当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如是心思惟已更出如是美妙音响语彼人言『其语犹如过去一切诸菩萨等微妙音声所谓实语不虚發言用真正言出清亮声润泽之声妙声喜声闻承奉声闻不违声闻流靡声化声导声謇吃声不缩呻声不麤澁声不双破声软滑泽声甜淡美声分明的的遥入耳声闻心口意皆悉喜声闻已除灭欲痴嗔恚鬪诤忿怒皆悉令得清净之声闻如迦罗频伽鸟声命命鸟声雷隐隐声如诸音乐歌赞咏声深远高声无障碍声非鼻出声清净之声真正之声实语之声如梵天声如海波声如山崩声震动之声如诸天王所赞叹声诸阿修罗歌咏美声深难得底断魔力声降伏一切诸外道声师子之声驶风之声象王之声如云磨声能至十方佛刹土声告诸所化众生之声不急疾声不迟缓声不停住声不缺减声不浊秽声合一切声入诸声声解脱之声无系缚声无染著声合语义声依时语声不过时声巧能宣说八千万亿法门之声无壅塞声不止息声能辩一切诸声之声随心能满一切愿声能生一切安乐之声示现一切解脱之声流通一切诸道路声众中说时不出众外令诸大众欢喜之声声出之时顺于一切诸佛法声

「菩萨以此如是众声告语于彼刈草之人作如是言『仁者汝能与我草不』其化人报言『我能与』是时帝释所化作人即便刈草以奉菩萨其草净妙菩萨即取彼草一把手自执持当菩萨取彼草之时其地即便六种震动是时菩萨将于此草安庠面向菩提树下

「尔时菩萨持草行时中路忽有五百青雀从十方来右绕菩萨三匝讫已随菩萨行又复五百拘翅罗鸟四方而来如前围绕又复五百孔雀而来乃至略说五百白鹅五百鸿鹤五百白鸥五百迦罗频伽之鸟并其五百命命之鸟五百白象皆悉六牙五百白马头耳乌黑𩦲尾悉朱长而披散五百牛王并皆斛领犹如黑云

「是时复有五百童子五百童女各以种种诸妙璎珞庄严其身五百天子五百天女五百宝瓶以诸香花满于其中又盛种种诸妙香水无人执持自然空行

「又世间中所有一切吉祥之事皆从四方云雨而来各在菩萨右边围绕经三匝已随菩萨行

「又世间中所有树木一切药草菩萨行时从根悉伏向于菩萨

「又复四方微妙凉冷调和之风吹诸翳障皆悉清净无云无雾无烟无尘

「上虚空中复有无量千万诸天菩萨当向菩提树时悉随而行皆各一时欢喜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歌唱叫唤或口呼啸作种种声弄其天衣及宝璎珞又复出声作如是言『今此阎浮有佛世尊出现于世

「复有无量净居诸天来在菩萨左右前后顶礼菩萨如是白言『大圣尊者仁昔长夜恒常乞愿今日所愿以得成就世间所有一切诸天堪为仁作吉祥之事能与仁作吉祥之相又复能成仁心愿者彼等悉来在菩萨前』菩萨面向菩提树时相随而进菩萨欲至菩提树下是时其地六种震动

「又复菩萨行步之时如师子步如龙王步如牛王步白鴈王步如象王步无怖畏行无障碍行无染著行除灭一切毛不竖行无人降伏往昔善行禅定真正最胜而行最上最妙伏诸怨行断绝一切不利益行欲取无上法宝故行取无上乐摄受故行欲取最上寂定故行行步之时地上所有一切众生闻地动声地居诸天阿修罗等一切诸龙乾闼婆一切诸鸟四足人等皆悉闻彼震动之声心生疑怪处处观看有何异事有何因缘大地如是涌没摇动

「尔时彼地有一龙王名曰迦茶(隋言黑色)其龙长寿经历劫数曾见往昔多诸佛来又龙日月昼夜甚长睡眠未久见大地动复闻震声即便惊悟悟已忽起速疾从自宫殿而出出外观看四方之时迦茶龙王观四方已见自居处相去不远有一菩萨安庠而行时彼龙王见此菩萨预先瑞相犹如过去诸大菩萨發心欲向菩提树下一种无异见是相已更无疑心决定知此菩萨大士当得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生大欢喜即便说偈一心合掌而赞叹言

「『威德巍巍大仁者  如我曾见过去时
有诸菩萨来此中  仁今亦然无有异
今见仁者到斯处  决定作佛必无疑
世尊徒步甚安庠  先举右脚而行动
观于诸方心谛视  应当定作佛世尊
仁今从此吉祥边  乞一把草手持执
正面趣向于道树  决定今作三佛陀
诸方四面凉冷风  犹如牛王作声
又有诸鸟来翼从  前后左右四面围
世间黑暗昼夜昏  无明愚痴之所覆
仁圣成就丈夫已  必出大光普照明
又复灵异诸兽来  百千万众前后绕
如彼轮回右旋转  仁今决定作世尊
又复象马诸畜生  并诸幢鬘等来至
星速急疾向菩萨  决知当作佛世尊
又复一切净居天  持其清净庄严体
曲躬顶礼于仁者  知仁决作佛世尊
仁今将此有漏心  又为一切烦恼逼
今得除灭彼结惑  必成无上胜菩提
仁今具足微妙法  甚深难测不思议
证已俯仰行步宽  是故我心无疑滞
仁今种种皆如法  所说最上更无过
一切天人无等伦  是故我心无疑滞

「尔时黑色龙王将如是偈叹菩萨已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合十指掌在菩萨前顶礼菩萨是时菩萨语龙王言『大善龙王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我今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说偈言

「『大善龙王如汝言  此为增益我精进
我今必成无上道  一切世间无等双
如余所见相庄严  大吉祥瑞为我助
我今于此烦恼海  必度彼岸无有疑

「尔时黑色龙王有一龙妃名曰金光而彼龙妃复与无量诸龙女等左右围绕其手各执诸妙香花末香涂香杂色衣服宝幢幡盖种种璎珞作天音乐其乐音中各作种种歌赞咏声而叹菩萨随菩萨行歌音声中出如是偈颂菩萨言

「『世尊身意卓不移  无惊无怖而定住
欢喜踊跃离诸欲  嗔痴悉舍无处贪
尊能为世作医师  是故我今头顶礼
世间诸使烦恼厚  无能解脱离彼缠
诸根自伏复伏他  能拔众生诸毒箭
无归护处能归护  世间幽瞑作导师
三界灯明仁独尊  是故我等今顶礼
世尊无人能伏得  以尽贪嗔及无明
离诸烦恼欲染情  是故我今头顶礼
烦恼刺入众生意  无有人能拔出之
世尊今作大医师  能治彼等大苦恼
无依止者作依止  无导师处作导师
黑暗遍于三界中  世尊光明普能照
如我今见诸天众  持妙香花满虚空
舞弄璎珞皆散衣  我见如是预相已
斟量斯事无虚谬  仁今作佛心喜欢
速往菩提德树边  降伏彼等四魔众
掴裂烦恼䩕罗网  疾成无上寂涅槃
犹如往昔诸智人  到于此处取正觉
仁者今已来至此  我知作佛定无疑
世尊昔在因地时  行行劫数千万亿
精苦勤劬不暂息  望取正觉证真如
今时已至愿莫停  速诣于道树下坐
正心依彼树王者  决证菩提无有疑

「尔时菩萨闻是偈已安庠而行向菩提树于其中间心如是念『此欲界内是彼魔王波旬为主自在统领我今应当语彼令知若不告彼而取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我则不成名为大觉所以者何为欲降伏魔波旬故摄受彼故亦兼摄受降伏一切欲界诸天彼之魔众魔宫殿中复有无量无边诸魔眷属诸天已于往昔种诸善根若闻我作师子吼声若见我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则彼悉来向于我边当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菩萨思惟是已从于眉间白毫相中放一光明名能降伏散魔军众放此光已应时即至魔之宫殿翳彼一切诸魔旧宫本业之光又复斯光傍遍三千大千世界作大光明一切皆满时菩萨放彼光明中魔王波旬自然而闻如是偈声

「『世间有一大众生  经历多劫行行满
净饭大王之太子  弃舍王位而出家
彼欲开發甘露门  今来趣向菩提树
汝身若有大气力  可诣树下共试看
其今已达彼岸边  复欲度他令到彼
菩萨既以自觉了  今复更欲觉于他
又自得彼寂定禅  更欲教人令寂静
既自行无系缚路  欲教他趣解脱城
破散三恶悉使空  充溢人天道令满
示现禅定五通力  安置令知甘露宫
其今不久证大明  必当虚空汝境界
愚痴黑暗嗔恚侣  损汝朋党悉无余
既被摧碎走无方  当尔时心作何计
彼若证于甘露法  常乐我净湛然安

「尔时欲界魔王波旬从光明中闻是偈已于睡眠中心忽惊动自然梦见三十二种不吉祥相何等名为三十二梦

「所谓梦见其诸天界自许宫殿悉皆黑暗无有光明

「见自宫中有诸沙砾粪秽盈满

「见自身体恐怖不乐无有心情

「见其自身诸方驰走

「见其自身头上天冠忽然堕落遗失革屣徒跣而行

「见自咽喉唇腭乾燥身体寒热

「见自园中所有树木枝叶花悉皆乾枯

「见诸池泉所有诸花皆悉枯竭

「见自园中所有诸鸟鹦鹉鸜鹆孔雀鸳鸯鸿鹤鸬𪇔及拘翅罗命命鸟等翎羽衣毛悉皆毻落

「见其宫内所有音声乐器之具螺鼓琴瑟箜篌笙所有一切五种音声悉皆破折断坏故败狼借在地

「见其从来所爱左右皆悉自然远离其身忧愁困苦却住一面独卧地上

「见其端正可喜玉女赤露拳挛自举两手以拔头发卧于地上

「见诸魔子巧智辩者悉皆趣向菩提树下顶礼于彼菩萨之足

「见其四个所爱之女各举两手大声号哭作如是言『呜呼呜呼阿耶阿耶

「见其自身所著衣裳垢腻不净

「见其自身为诸尘土之所坌秽周遍满体

「见其自身忽然瘦劣无有精光

「见自宫殿城壁户牖楼橹窓门雀垜天井皆悉崩颓落坏

「见其所有诸大兵将夜叉罗刹鸠槃茶或复龙王彼等悉皆垂于两手或时举臂拍头搥胸各各受于极大苦恼

「见其所有一切欲界诸天主等四镇天王帝释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皆悉号哭沥泪满面走向菩萨观菩萨面立菩萨前

「见其在于鬪场之内刀仗矢刃自许左右及眷属等悉舍魔王诸方驰走

「见其从来吉祥之皆崩破坏

「见那罗陀天仙口唱不吉祥事

「见有一神名为欢喜当门作声如是唱说称不欢喜

「见虚空中尘雾烟云悉皆遍满

「见守魔宫功德大神举声大哭

「见其从来自在之处成不自在

「见自朋友悉成怨仇

「见诸魔宫或成黑暗或复失火悉皆烧尽

「见其一切诸魔宫殿震动不安

「见其所有树木丛林或被他斫或自倒

「见其所有思念判事或作方计竟日筹量不得一口唯有乱心

「尔时欲界魔王波旬见如是等三十二梦不祥相已从睡而悟遍体战栗心意不安内怀恐惧普唤一切魔家眷属皆令集聚及其宫内左右侍臣并大兵将当诸城门守护之人向说夜梦所见之事『汝等诸人我昨夜梦见诸变怪如前所说我见如是不祥梦已甚大恐怖身心不安以是生疑忽然睡觉我应不久必失此处恐畏更有或大威德福力之人来生此处替代于我』而说偈言

「『昨夜光明自然现  光明中说此偈言
释种太子今出家  三十二相庄严体
出家苦行六年满  今渐来向道树间
自觉觉他以菩提  汝若有力共彼试
彼种善根劫千亿  今得菩提证正真
破汝境界悉当空  汝若不能折伏彼
彼证甘露身常住  欲破汝等此魔宫
是故我告汝诸魔  若有强力早向彼
沙门独自在树下  速疾破彼莫令全
汝等若取我爱言  为我办具四兵众
世间多有辟支佛  彼今出已令涅槃
望我独自作法王  不令断绝如来种

「尔时魔王波旬长子名曰商主时彼商主即便以偈白其父言

「『父王何故面无色  心战身体无威光
看此形相似大  未审曾见闻何事
唯愿向子等实说  如所闻见一一论

「时魔波旬还以偈告其子商主作如是言

「『子汝今当善谛听  昨夜我梦甚异常
若我众中具说之  大众闻皆绝倒地

「时魔波旬长子商主复更以偈报其父言

「『大众倒地不敢辞  入阵若退是大苦
若梦见有如是相  宁住莫鬪被他追

「时魔波旬复还以偈告其子言

「『丈夫發意取鬪胜  可以不胜即鬪休
彼独沙门何所能  我到树下当起走

「是时商主复更以偈白其父言

「『有力众力弱力人  独一智慧胜他鬪
萤火虫满三千界  一日出世悉能遮
若人自慢心不思  贡高欺他不广问
诸智人来相开谏  若不取语此难治

「尔时菩萨向菩提树未至彼处其间见一庵罗之树谓言此是菩提之树菩萨至彼树下欲坐意中以为菩提之树是时彼地以菩萨身威德力故重不能禁欲陷向下

「尔时菩萨如是思惟『世有二人行坐之处其地陷没何等为二一者断绝诸善根尽二者福德诸善甚多计我即今应非是断善根尽人此或应非菩提树下

「尔时色界净居诸天幖帜真菩提树故悬妙缯幡置于其上又复彼中所有诸树干悉倾向菩提树是时菩萨即知此是真菩提树便舍于前旧庵罗树回步安庠渐渐而向菩提树边

「尔时菩萨当向菩提树下行时有一夜叉名曰香兽守护于彼菩提之树去树不远停止其中见菩萨来得急即告更一同伴名为赤眼別夜叉言『仁者汝来我今语汝汝须知觉汝速为我往欲界主魔王边咨道如斯语「昔拘留孙及拘那含并迦叶等诸大仙圣于此地中所居之处成大等觉今复更有精进之人功德圆满菩提行备以具足得三十二相侵于魔王境界所住是彼释种净饭王子名悉达多已舍苦行得于正念来至于此最胜地处而欲居停愿大王知时」』赤眼闻香兽夜叉如此语已速往诣于魔波旬所既到彼已如上所语悉具说之

「尔时欲界魔王波旬从彼赤眼夜叉边闻如此语已即便召唤他化自在一切诸天化乐兜率三十三天四天王等并地居天诸龙夜叉诸乾闼婆及阿修罗紧陀罗摩睺罗伽鸠槃茶罗刹毘舍遮等一切大众而勅之言『汝等悉集听我处分有一释迦种姓之子欲取菩提我等相共至于彼处断其如此勇猛之心勿令取证

「尔时魔王长子商主白其父王魔波旬言『父王如是子心不乐何以故而今父王欲共悉达菩萨大士而作怨仇唯恐后时父王内心悔无所及』作是语已时魔波旬告子商主作如是言『咄汝小儿愚暗浅短未曾知我变化神通未曾睹我自在威力

「尔时商主白其父言『父王当知我非父王愚痴之儿亦非不知父王神通威力自在但父王今未知悉达菩萨神通未见悉达菩萨德力其事虽然但愿父王至于彼边应当自见应当自知彼之神通

「尔时欲界魔王波旬不取其子商主之言闻已忽然装束四种精锐兵众悉令聚集带甲持譬如大力最猛健将率领可畏杂种军众人睹之时能令毛竖世未曾见又未曾闻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天神鬼兵所谓一身能现多种百千面孔其一一面能出无量种种蛇身手脚缭戾形容可畏皆执弓箭槊槌棒斧凿刀剑最胜金刚诸器仗等或复身体头目手足众杂异形或复顶上大火炽然或于肚边出极猛火或复语言麤澁叫唤或执犁木或持杵等如是诸物眼孔可畏或眼睛睐视䀎高低或口㖞斜而复多齿其舌广大现多种形或舌下垂或舌拳缩犹如礓石或眼放光犹如黑蛇其中毒满或有颈项缠绕诸蛇或有手执蟒蛇而食犹金翅鸟从海取龙而啖食之或复手执人肉骨血头目支节而啖食之或手执人五脏肠肚粪秽而食或有青眼如师子王喧张可畏或眼凹凸开合放光或复骑于猛火大山乘空而来或两肩头擎于焰火燃如山或于地上两手拔树合根担来其中或有耳如羖羊或如簸箕或如蚌蛤或如象耳或如猪耳或垂朵耳或复有肚如病水人脚胫细弱身体羸瘦或鼻匾𠥶或腹如瓮足如覆钵身体皮乾犹如曝脯其肉枯燥血脉乾竭或复割截手足而悬或复斫头而手中执或身出血更互相饮饮已复吐或吐白沫或饮融铜或吞铁丸刖手足肘膝而行或唯骨身无有皮肉或作猪形或驴骡形象形马形骆驼牛羊羖羝𭕡水牛狐兔𤛆牛𤝙𤡣摩竭鲸鹢师子虎狼熊罴禽㹮猕猴豺豹野干狸狗诸如是等种种形容作大恐怖作大可畏如是军众悉皆整备俨然承奉待命即行

佛本行集经卷第二十六


校注

隋天竺【大】〔-〕【圣】 阇【大】法师阇【宋】【元】【明】【圣】 中【大】第三十之二【明】之二【圣】 庠【大】*详【明】* 喜【大】憙【宋】【圣】 恇【大】匡【圣】 响【大】*向【圣】* 幢【大】*憧【圣】* 塠压【大】磓压【元】【明】 复作【大】〔-〕【宋】【元】【明】【圣】 謇【大】蹇【宋】【元】【明】【圣】 欲【大】*欲【宋】【元】*欲贪【圣】 经【大】迳【宋】 吉祥【大】吉利【宋】【元】【明】【圣】 乾闼婆【大】乾达婆【宋】 迦茶【大】*迦荼【宋】【元】【明】【圣】* 隋【大】此【明】 向【大】响【宋】【元】【明】 之【大】人【宋】【元】【明】 度【大】*渡【宋】【元】【明】【圣】* 幡【大】憣【圣】 颂【大】赞【宋】【元】【明】【圣】 已【大】*以【宋】【元】【明】【圣】* 果【大】菓【圣】 翎【大】零【宋】𣬹【元】【明】𮋔【圣】 簧【大】篁【宋】 喜【大】憙【圣】 阿耶【大】*阿爷【元】【明】*阿邪【圣】* 瘦劣【大】瘦痟【宋】【元】【明】【圣】 敌雀挅【大】敌雀梁【圣】 雀垜【CB】【丽-CB】雀挅【大】摧堕【宋】【元】【明】 大兵【大】天兵【宋】【元】【明】 鸠槃茶【大】*鸠槃荼【宋】【元】【明】【圣】* 搥【大】椎【宋】【元】【明】【圣】 刀仗【大】*刀杖【元】【明】* 矢刃【大】失坏【宋】【元】【明】失刃【圣】 地【大】他【宋】 替【大】𨲙【圣】 劫千亿【大】千亿劫【宋】【元】【明】 父【大】又【圣】 惊【大】敬【圣】 甚【CB】【丽-CB】【圣】深【大】 幖帜【大】标式【宋】摽𢡠【圣】 干【大】檊【圣】 得急即【大】便即急【宋】【元】【明】 咨道【大】咨导【宋】【元】【明】 紧陀罗【大】紧那罗【宋】【元】【明】 仗【大】*杖【元】* 缭【大】了【宋】【圣】 矛【大】牟【宋】【圣】 槌【大】搥【宋】【圣】鎚【元】【明】 顶【大】项【宋】【元】【明】【圣】 麤澁【大】麁恶【宋】【元】【明】 犁【大】梨【圣】 睛睐【大】精膝【圣】精睐【宋】 礓【大】壃【宋】【圣】 燃【大】然【圣】 朵【大】埵【宋】【圣】耷【元】【明】 匾𠥶【大】[目*扁]䏲【圣】 刖【大】肘【圣】 骡【大】赢【圣】 骆驼【CB】【宋】【元】【明】【圣】骆驰【大】 兕【CB】【丽-CB】兜【大】光【圣】 𤛆【大】猫【圣】 禽【大】蠄【宋】【圣】
[A1] 一【CB】【丽-CB】【大】(cf. K20n0802_p0759a07)
[A2] 复【CB】【丽-CB】彼【大】(cf. K20n0802_p0762b05)
[A3] 罗陀【CB】【丽-CB】陀罗【大】(cf. K20n0802_p0763a1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本行集经(卷26)
关闭
佛本行集经(卷26)
关闭
佛本行集经(卷26)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