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经卷第四十四

布施竹园品第四十

尔时世尊经于少时住象头山次第渐欲向王舍城游历而行是时去彼优娄频螺聚落未几至王舍城其间有一旧仙人居林苑处所名曰法雨而其法雨林内有旧仙人草庵其中常有五百苦行道人而住悉得五通并皆年老久修梵行头白少毛齿缺背曲身体皮肤多有黑黡咽喉垂如牛颈𩑶容貌乾枯形骸朽败仰杖方行喘气嗽声欲行即踣向前欲进一步不移羸瘦筋才有皮骨皆悉百岁一切无堪以其往昔种诸善根唯今一生但值佛时即得信行以未闻法不入涅槃皆在窟中各各禅坐尔时世尊欲化彼诸苦行仙人为怜愍故至彼居处在其窟门户颊之外而说此偈语彼仙言

「若人虽说百句义  其名味字不合文
宁说一句胜百千  当令闻者得寂定
若人说于百句偈  既无义理文句乖
说一句为最胜尊  闻已自然得寂定
若人善巧解战鬪  独自伏得百万人
今若能伏自己身  是名世间善鬪战
一月之中千过鬪  一鬪百倍得胜他
若能归信佛世尊  能胜于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过鬪  一鬪百倍得胜人
若能归信法正真  能胜于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过鬪  一鬪百倍得胜他
若能归信一切僧  能胜于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过鬪  一鬪百倍得胜人
若能思惟法性空  能胜于彼十六分
犹如小儿月月学  所食如彼茅草头
若人归信佛如来  能胜于彼十六分
若有能信法僧宝  并及思惟法性如
如是归者信难量  能胜于彼十六分
如彼世间祭祀火  具足满于一百年
若一心归三宝时  彼福百千万倍胜
如是百数不可尽  口业不可说得穷
以彼质直牢固心  能得如是上福报
若人满足一百岁  在林祭祀于火神
若见善调伏人来  能舍暂时供养者
是则胜彼祭祀火  多种具足极一生
若人寿命满百年  破戒心无有寂定
有能坚持忍精进  一日活足胜彼长
若人寿命满百年  愚痴心恒生散乱
有能智慧及禅定  一日活足胜彼长
若人寿命满百年  盲聋惛愦无闻见
其有见佛及闻法  一日活足胜彼
若人寿命满百年  𭟭懵浊乱无觉察
有能谛观生死趣  一日活足胜彼长
若人寿命满百年  不观世间无常句
其有能了身非实  一日活足胜彼长
若人寿命满百年  不观世间甘露处
其有能识甘露者  一日活足胜彼长

尔时世尊说于如是妙偈颂时时彼一切诸苦行人闻此偈已人人皆悉证得六通是时彼等诸苦行人从其窟出出已顶礼佛世尊足各各礼已从彼地方飞腾虚空舍于寿命入般涅槃身出水火以自焚烧既焚烧已彼诸舍利从虚空中各堕地上

尔时世尊收彼五百罗汉舍利持作一聚即起支提是时彼中有诸比丘佐助世尊泥及石垒治为塔世尊神手网缦之指亲自砌垒彼塔成就端正可憙世尊于彼舍利塔上作种种法作已次第与诸比丘行向于彼摩伽陀国徒众弟子足满千人皆是彼旧螺髻梵志所出家者如是渐往诣王舍城

尔时世尊与诸比丘至王舍城居住于彼杖林之内是时彼林別有一塔名善安住而有偈说

「是时大众相围绕  世尊渐至王舍城
在于精妙杖林中  如来向彼欲居住

尔时彼处摩伽陀国有粟散王其王名曰频头娑罗传闻他说「沙门瞿昙甘蔗苗裔从释种姓舍而出家今日来在摩伽陀中游行教化与比丘众足满千人一切皆是耆旧螺髻梵志出家今已至于王舍城侧在杖林中善安住塔相与停止而彼沙门能于世间出大名闻彼婆伽婆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现今在彼教化有缘

「又复世尊能于天人魔梵沙门及婆罗门一切世间以自神通皆能证知知已能作如是宣说生死已断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永更不受于后世有而彼世尊说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微妙唯独具足毕竟清净如是说法而如是等阿罗呵三藐三佛陀若当有人欲得往见其人善哉」「我今亦可至于彼所大沙门边见世尊故

尔时摩伽陀国频头娑罗即遣严驾贤善好车而坐其上共于国内诸婆罗门长者居士前后围绕足满十二那由他人从王舍城导引而出往诣佛所欲见如来

尔时彼国王舍城中有一婬女其女名曰婆罗跋帝可憙端正人所乐见世无有双歌舞作倡音乐洞解所有众六十四能皆悉具足时彼婬女传闻人此有沙门瞿昙释子王种出家乃至彼作如是心念我今可至彼沙门边

尔时彼女如是示现欲出门已复如是思「我今可于频头娑罗大王之前见于世尊」复作是念「又彼频头娑罗大王以多人力打道而行到沙门边又复多人大众杂闹恐其遮我不能得行我今可于崩墙空所无人行处速疾而往先见世尊

尔时彼女作是念已雇取多人而告之言「谁能多拔墙城鹿塼即当与汝如许钱直」是时彼等诸受雇人一念时间破彼墙已而得道除一切瓦石荆棘平正尔时婬女婆罗跋帝即遣庄束妙好车乘坐于其上从自己家出行端直平正好道欲诣杖林善安住塔见佛世尊顶礼恭敬

尔时世尊知彼婬女婆罗跋帝心之所念知已即作如是念言「若彼婬女于先而来见于我者其频头王既在后来见此婬女立于我前则生疑阻」作是念已即作神通令彼婬女即更不能于王前来其频头王欲于先来其车一定即住不行

尔时频头娑罗大王心生恐怖怅怏毛竖作如是念「我今有何鬼神灾祸为我作碍致使如此」是时彼处有一天神知于频头娑罗王心在虚空中隐身不现而告王言「大王汝今莫生恐怖大王汝今亦无灾祸亦无变怪虽然大王汝于某处瞻波城中禁系一人名为某甲速令解放车即得行」尔时频头娑罗大王闻彼天神如是语已速疾遣使教放彼人既散放已可通车处车即得行其不通处步入山林往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却坐一面

尔时彼处摩伽陀国一切人民居士长者或顶礼已却住一面或有共佛对善语言各相慰喻讫已各还却坐一面或复有在佛世尊前说已姓字既自说已却坐一面或复有人向佛合掌却坐一面或复有人对佛默然却坐一面

尔时国中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坐一面已作如是念「今日此中有大沙门复有优娄频螺迦叶我等国师未审今者为当是此瞿昙沙门从迦叶边受学梵行为迦叶等从沙门边学修梵行

尔时世尊知摩伽陀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心之所念以偈告彼长老优娄频螺迦叶作如是言

「迦叶汝见何事情  先在河边修苦行
为我及众说此意  弃彼祭祀事云何

尔时长老优娄频螺梵志迦叶即还以偈奉答佛言

「色声香味及触法  五欲世间人所求
如是染爱满天中  为贪是事我祭祀

尔时彼处摩伽陀国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及婆罗门作如是念「此大沙门自说一偈而彼优娄频螺迦叶复说一偈而是二人竟不知谁何者是师何是弟子」是时世尊知诸人民作是念已还更以偈问彼优娄频螺迦叶作如是言

「色声香味触等法  迦叶是中汝乐何
或有天上人世中  汝心所贪答我问

尔时长老优娄频螺梵志迦叶重还以偈奉答是言

「我见寂静无碍空  无相障碍不能著
不变易处无有诳  是处祭祀乐我心

尔时彼处摩伽陀国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心如是念「此大沙门自说二偈而彼优娄频螺迦叶亦说二偈我等今者犹自不知何者是师何是弟子」如是十方诸佛世尊皆有此法若其不令一切大众生欢喜心及希有想则不说法

尔时世尊欲教大众生于欢喜希有心故告彼优娄频螺迦叶作如是言「迦叶汝今若知时者可为于彼摩伽陀国一切人民长者居士婆罗门等现上人法出于神通」是时优娄频螺迦叶闻佛语已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我不敢违

尔时优娄频螺迦叶从坐而起即出神通飞腾自在于虚空中或复经行或住或坐或复眠卧身出烟或复隐身如是等出种种神通遍显示已从空而下住于地上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实是我教授师我今真是无上世尊声闻弟子」而说偈言

「摄受微妙神通已  顶礼世尊胜足趺
我弟子事既已周  世尊真是我师父

尔时摩伽陀国众婆罗门长者居士及诸人民心生是念「今此优娄频螺迦叶乃是沙门瞿昙弟子从沙门边行梵行耶」作是知已向世尊边生信向心生希有想

尔时世尊知诸大众生于欢喜希有之想即为大众次第说法所谓教行布施持戒说于生天因缘业报说于厌离五欲之事说漏尽因说尽烦恼赞叹出家护助解脱而世尊知摩伽陀国婆罗门等长者居士及诸大众一切已生欢喜之心生柔软心无染著心

尔时世尊知彼大众应当得道又复一切诸佛世尊知诸众生或有赞叹而得道法即为大众如应而说所谓苦集及于灭道世尊为彼大众宣说是法相时彼等大众在于坐中频头娑罗而为上首已外十一那由他人一时领悟

(复有师言「凡有十二那由他人远尘离垢尽烦恼界心得清净于诸法中生净法眼可有集法皆是灭相如实证知譬如净衣无垢无腻无有黑随其所染易受于色如是如是彼摩伽陀诸婆罗门长者居士及以人民坐于彼座远尘离垢乃至一切苦集之法皆是灭相如是证知其中复有一那由他清信士受优婆塞戒」)

尔时摩伽陀王频头娑罗已见法相已知法相已入法相于法相中已度诸疑彻过无碍于诸法中无复碍心已得无畏世尊法中不复随他不复问他一切法中得如是知自在无碍时频头王即白佛言「如来世尊我昔在家作童子时發五种愿我于今日悉得成就何等为五一者我在少年之时早得王位世尊此是我之初愿今已得成

「第二又愿得王位已我治化内有佛出世此即是我第二心愿今已得成第三又愿佛出世已彼世尊边我设供养令得欢喜此是我心第三之愿今亦得成

「第四又愿彼世尊边欢喜心已为我说法此即是我第四心愿今亦得成第五又愿彼世尊所为我说法愿我一切悉得证知此即是我第五心愿今亦得成

「又复世尊我昔在家童子之时發如是心愿有所作我悉得成无上世尊我今遂也善修伽陀我今胜也譬如有人身曲得舒有人逃避藏伏得出迷人得道暗地得明盲眼之人显见诸色无上世尊我今亦然然今世尊种种方便为我说法

「又复世尊我从今去归依世尊归依法宝归依圣僧从今日去一切时行优婆塞行愿世尊知我如是持如来世尊我从今去尽此形寿誓不杀生护众生命犹如已命为诸众生作归依处如是等持五戒十善唯愿世尊及比丘众受我明日饭食供养

尔时世尊为摩伽国频头大王默然受请频头王知佛默然受其请已即白佛言「善哉世尊坐此车上入王舍城我当自行牵于此车」作是语已佛语王言「善哉大王唯愿大王常得安乐我不用车

频头王从坐而起顶礼佛足围绕世尊三匝竟已辞佛而去

其频头王去未久间时诸比丘即白佛言「希有世尊云何今日摩伽陀王布施世尊马车令乘又乞自行此事云何」作是语已默然而住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至心谛听其摩伽陀频头大王非但今日布施于我马车令乘为我牵车往昔亦然已曾施我诸如是事」时诸比丘重白佛言「唯愿世尊为我等说其事云何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我念往昔迦尸国内有一王名善意乐法如法王治天帝释欲见彼王告调御天摩多梨言(隋言无著处)『汝摩多梨至迦尸国将善意王来见于我为我语彼作如是言「仁者善意三十三天及天帝释欲得见汝仁者莫辞要必须来」』

「时调御天摩多梨即白帝释言『如天主教不敢有违』既受教已严驾贤车其车控驭千疋马牵庄严讫已即时飞下阎浮提地诣迦尸国善意王边既到彼已住于虚空以偈白于善意王言

「『仁者今可来上车  天乘庄严无有上
诸天忆念于仁者  是彼三十三天王
尔时善意王既闻  即从东面登车上
此乘最胜无有譬  行诣向于尊胜天
诸天遥见彼王来  各起而迎告于彼
『善来人中法王者  共天帝释坐此处
是时帝释大天王  遥见彼王来即起
迎逆而告王言曰  『善来世间汝大王
于今此处自在天  可住此承天威力
意欲停时随多少  任情所用终不违

「尔时彼王在于忉利三十三天多时住已心意不乐作是念言『我今恐畏寿命减损』作是念已即便以偈白帝释言

「『我昔初来乐天上  此处音乐微妙声
我今恐畏寿命终  所以还不乐天果

「尔时忉利帝释天王即还以偈报答于彼善意王言

「『王今年寿未亏减  命终之日犹尚遥
但以王今善业微  是故不乐于天上
仁者昔来乘自力  彼业今尽无有余
既以罪业迷惑心  故令心不乐天上
今若欲受天威力  即受天乐如旧时
如于微妙车乘中  又如惑乱妙林苑
汝今若作如是想  即得心乐住此天

「时善意王闻此偈已即便咨白天帝释言『大善天王我从此处至人间当作多福业行于布施行于苦行行于善事语言多实受于斋戒我当作是诸善业已还更来上于此天上』时天帝释告彼王言『如是如是如仁者言汝今日从此处已去至于人间当作如是多种功德多作善业乃至布施受于斋戒汝造如是善业竟已还来天上

「时善意王住彼天上经历多时然后还诣向阎浮提至其王宫宫内所有婇女妃后及诸王子大臣百官亲眷属等皆悉死亡无有一在而王不见彼等旧人心中不乐忧愁怅怏而说偈言

「『此是彼之旧衣服  璎珞臂钏及耳珰
生平护惜不施他  今死物留身何在
如是种种庄严具  床褥被枕妙綩𫄧
园林池沼及香山  忽然而舍于此处
一切人民既不见  所有宫殿并虚空
妇儿眷属悉皆无  我意云何乐于此
智慧尊豪甚富贵  如是威德大家生
司命恶鬼不护持  磨灭悉皆使离散
若富若贵若贫贱  若聪若慧若愚痴
或少或壮或老年  若至于此尽时节
其司命鬼不能护  一切捉撮使消亡
诸有刹利婆罗门  毘舍首陀贵贱等
或旃陀罗涂摩类  时至不简择彼留
一切摧折悉无遗  犹如山川疾流𫘝
拔诸险岸所生树  老病死至亦复然
吞啖众类身命根  我亲自于彼处见
四埵所居四镇主  忉利三十三天宫
一戏意喜游历行  七日七夜时不及
我住于彼帝释处  面前恒对瞩天王
彼边所睹余诸天  常见有于如是事
我今唯造作福业  行檀舍施及尸罗
精进忍辱智慧禅  誓更不求王位报』」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欲知彼时善意王者则我身是其摩多梨调御天者即此摩伽频头王是其于彼时将车请我为我牵车今亦如是请我与车亦欲为我躬自驭驾本誓愿然

尔时频头娑罗大王至己宫殿到已彼夜办具种种甘美饮食悉皆丰足所谓啖食唼食𠲿食舐食诸如是等一切并讫过彼夜后扫洒堂殿铺设诸座即遣使人往诣佛所咨请时至作如是言「善哉世尊时节欲至所营饭食已办具

尔时世尊于晨朝时著衣持钵与比丘众左右围绕足满千人皆是宿旧螺髻梵志所出家者羽翼世尊诣王舍城

尔时忉利帝释天王即自变改化作天身为摩那婆形端正可众人乐见头上还以螺髻为冠身著黄衣其左手中执金澡瓶右手挟持杂宝之杖在佛比丘大众前行行时其足离地四指不到尘土尔时帝释摩那婆身说此偈言

「如来自伏能调他  共此一千旧螺髻
如是金色妙身体  无上世尊今入城
自既寂静能寂他  共此一千旧螺髻
如是金色妙身体  无上世尊今入城
自既得度能度他  共此一千旧螺髻
如是金色妙身体  无上世尊今入城
自既得脱能脱他  共此一千旧螺髻
如是金色妙身体  无上世尊今入城
其有能说十法门  十力具足十无胜
一千比丘左右绕  无上世尊今入城

尔时城内一切诸人见天帝释作如是言「希有希有此摩那婆极大端正可憙无双人所乐见此谁侍者此供承谁」尔时忉利帝释天王即以偈报彼诸人言

「诸佛善能伏一切  寂静无上最胜尊
应供天人世间中  我今与彼为侍者
最大丈夫能伏物  无有能胜佛世尊
应供天人世间中  我今与彼为侍者

尔时世尊安庠行至频头娑罗王宫殿中入已即便铺座而坐尔时频头娑罗大王见佛世尊及诸大众安坐已讫自手执持种种肴饍饮食之具施佛及僧并余大众一切充足自恣啖食众杂唼𠲿悉皆讫了佛及众僧饭食竟已净洗手足各将小座坐于佛前频头王坐佛前已作是思惟「今日令佛于何处住莫令去城过近过远出家之人使得安如法行道」时频头王复作是念「此之竹园近于城隍还往稳便来去不疲平坦易行众人所乐欲求利益易得不难兼少蚊虻毒蛇蝮昼日寂静无人去来夜里少声兰若亦得欲近城来去无碍堪为善人修道之处我今应用此之竹林奉施世尊以为坐处

频头王作是念已而白佛言「大圣世尊此竹园林去王舍城不近不远乃至堪为善人修道唯愿世尊教我何法以此竹林布施世尊以为坐处

尔时佛告频头王言「如是大王若欲布施我竹林者听当布施彼招提僧」时频头王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时频头王从坐而起手执金瓶与世尊水复白佛言「善哉世尊此竹林园去城侧近乃至堪为善人修道我今舍施诸佛世尊招提僧等布施以后唯愿世尊纳取受用哀愍我故

尔时世尊即便受取为怜愍故因以此偈而呪愿言

「一切树木杂园林  并及造作诸桥等
渠池井泉以充济  船舫来去度众人
彼等恒于昼夜中  福报日增长无绝
行法持戒人亦尔  信敬坚固即生天

尔时世尊为频头王呪愿讫已从坐而起还至本处至本处已为此事缘集诸大众集已而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从今已后许诸比丘自畜园林」(尼沙塞师作如是说「得竹园缘」)

佛本行集经卷第四十四


校注

隋天竺【大】〔-〕【圣】 阇【大】法师阇【宋】【元】【明】【圣】 六【大】六之一【明】 经【大】*迳【圣】* 亸【大】哆【宋】【元】【明】恀【圣】 燋【大】焦【宋】【元】【明】 足【大】定【宋】 长【大】畏【宋】 𭟭【大】𧄼【元】【明】 泥【大】埿【圣】 精【大】微【宋】【元】【明】 婆【大】*娑【宋】【元】【明】【圣】* 伎【大】技【元】【明】 道【大】导【圣】 雇【大】*顾【明】* 鹿【大】㼾【元】【明】瓦【圣】 山【大】杖【圣】 是【大】佛【圣】 焰【大】炎【宋】【元】【明】 说【大】〔-〕【圣】 坐【大】座【圣】 色【大】毛【圣】 隋【大】此【明】 贤【大】宝【宋】【元】【明】 斋【大】*济【圣】* 婇【大】䌽【圣】 𫘝【大】𩧫【宋】【元】【明】 𠲿【大】味【圣】 讫【大】足【圣】 作【大】〔-〕【圣】 貌【大】〔-〕【宋】【元】【明】【圣】 喜【大】憙【圣】 庠【大】详【明】 止【大】心【宋】【元】【明】【圣】 蝎【大】蝎【明】 池【大】地【圣】 度【大】渡【宋】【元】【明】【圣】 坚【大】牢【宋】【元】【明】【圣】 尼【大】时尼【宋】【元】【明】
[A1] 己【CB】已【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本行集经(卷44)
关闭
佛本行集经(卷44)
关闭
佛本行集经(卷44)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