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80]二七 起世因本经

如是我闻

尔时世尊住舍卫国清信林园之鹿母讲堂婆悉咤与婆罗堕欲修比丘行而入比丘之群时至黄昏世尊由静思起而出其讲堂经行于讲堂户外之荫凉处

婆悉咤于黄昏见世尊由静思起而出其讲堂经行于讲堂户外之荫凉处见已彼告婆罗堕曰「友婆罗堕世尊于黄昏由静思起而出其讲堂经行于讲堂户外之荫凉处婆罗堕往近彼世尊于世尊之处或能得闻法语」婆罗堕答婆悉咤「唯然

如是婆悉咤与婆罗堕诣近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随世尊之后经行

其时世尊言婆悉咤曰

[P.81]「汝等甚为优异生于婆罗门及在婆罗门之系统欲出婆罗门种族之家庭生活而入无家之生活婆悉咤婆罗门对汝等无不非难骂詈耶

「实然尊者婆罗门实以特有之骂詈充分非难我等而不停地骂詈」「然者婆悉咤以如何之言语婆罗门实以特有之骂詈充分非难汝等而不停地骂詈耶

「尊者婆罗门如是言『婆罗门种是至上之种族其他是卑劣之种族也唯婆罗门白皮肤其他是黑皮肤唯婆罗门是纯粹非婆罗门即不然唯婆罗门真正梵天之子由其口生由梵天所生梵天所造梵天之相续人也汝等不得舍弃高贵阶级去亲近彼贱种阶级之断发沙门贱种之黑人是由我等一族之足所生如斯不适宜如斯不适当汝等不得舍弃高贵阶级去亲近贱种阶级之断发沙门贱种之黑人是由我等一族之足所生者』尊者以如斯语婆罗门对我等用婆罗门特有之骂詈充分非难而不停地骂詈

「婆悉咤确实汝等婆罗门完全忘去往昔之事实始作如是言『婆罗门是最上之种族其他是卑劣种族唯婆罗门白皮肤其他是黑皮肤唯婆罗门是纯粹非婆罗门即不然唯婆罗门真正梵天之子由其口生由梵天所生梵天所造[P.82]天之相续人也』然反过来婆悉咤婆罗门之女非有经水怀孕生子之经验耶然而彼等婆罗门实是由胎生却作如斯言『婆罗门是最上之种族乃至梵天之相续人也』彼等婆罗门确实语虚言甚与骂詈而不名誉

婆悉咤有四种姓刹帝利种婆罗门种吠舍种首陀罗种婆悉咤于刹帝利种中亦有伤害有情者有取不与者有淫欲之邪行者有行妄语者有两舌者有恶口者有绮语者有悭贪者有害心者有邪见者婆悉咤如是或为不善性质者或被认为不善性质者应非难或被认为应非难性质者不应模倣或被认为不应模倣性质者于高贵人不适当或被认为高贵人不适当性质者阴险之行为及阴险行为之果报由贤人所摈斥性质者如是者确实于刹帝利种中亦得常见出复次婆悉咤于婆罗门种中乃至见出婆悉咤于吠舍种中乃至见出婆悉咤首陀罗种中〔乃至〕亦常见出

婆悉咤复次于另一面于刹帝利种中亦常有离杀生者离不与取者离淫欲邪行者离妄语者离两舌者离恶口者离绮语者无悭贪者无害心者正见者婆悉咤如是或善性质者或被认为是善性质者不应非难者或被认为不应非难性质者应模倣者或被认为应模倣性质者于高贵人为适当或被认为高贵人适当性质者白净行为及白净行为之果报由贤人所赞赏性质者如是者[P.83]确实于刹帝利种中亦得常见出婆悉咤又婆罗门种中亦乃至又吠舍种中乃至又首陀罗种中〔乃至〕得常见出

婆悉咤于此等四姓中黑恶性质者与白净性质者为贤人所摈斥及所赞赏者可得为二分者彼等婆罗门如是言『婆罗门种是最上之种族其他为卑劣种族〔乃〕梵天之相续人』之主张不为贤人所允许何以故婆悉咤在此等四姓中任何人为比丘成为阿罗汉灭诸漏者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舍负重担正得无再生之位灭有之束缚有完全智为解脱者其人始称为此等四姓之最上者以法之故不以非法故也不论如何婆悉咤于此世或于他世此法于人类为最上也

婆悉咤于此世于他世法为人类最上之理由应了解如次之实例婆悉咤拘萨罗之波斯匿王『沙门瞿昙是由无上之释迦族而出家者』又婆悉咤而释迦族对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行臣下之礼婆悉咤释迦族人从顺于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而行问讯站立合掌等谦逊态度婆悉咤如是释迦族人如对拘萨[P.84]罗国之波斯匿王行从顺问讯站立合掌等谦逊之态度其同时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对如来行从顺问讯站立合掌等谦逊之态度王言『沙门瞿昙岂非高贵之出耶我非高贵之出沙门瞿昙是强力我是薄力彼是美貌我是貌丑沙门瞿昙有大势力我几无势力』其实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对如来行从顺问讯站立合掌等谦逊之态度是彼王尊敬法尊崇法重法尊法视法为神圣故也婆悉咤由此实例应知法是人类之最上者于此世于他世亦〔然〕

婆悉咤生异名异姓异家系异之汝等由家出而入无家之生活若被质问『汝是谁』者汝当答『我等是释迦族之子孙从彼为沙门也』婆悉咤对如来致信根信确立信坚固信或不为沙门婆罗门梵天世间之任何人动摇者甚可如是言『我等实是世尊之真子从彼口生从法生由法所造是法之继承者』何以故婆悉咤此等实为如来之同义语即法身梵身法体梵体

一〇

婆悉咤或经过相当长久时期之后此世界有转起此世界转起之时大部份之有情生于光音天而彼等住于彼处于意所成以喜为食自放光明飞于虚空保其光辉长久时期之间维续〔如是之状态〕婆悉咤又经过相当长久之时期后此世界有转起此世界转回之时大部份之有情舍弃光音天之生存复归[P.85]于此世而彼等于意所成以喜为食自放光明飞于虚空保其光辉长久时期之间维续〔如是之状态〕

一一

婆悉咤其时万物皆成为水黑暗而不见物日月不现星宿不显昼夜不分日月之黑分白分不分明无年之季节无男女之別万物唯是万物而已于彼等万物或经过相当长时期后甘美之地味周徧于水中犹如煮沸之牛乳粥将冷于表面生泡而现出〔大地〕彼地色具香具味具也恰如有完全之醍醐或如呈现纯粹乳酥之色又如混入蜂蜜之味

一二

婆悉咤其时或有贪欲性质者『呜呼此是如何之物』以指尝甘美之地味〔再三〕以指尝甘美之地味转而被甘美所诱于身渗出欲望婆悉咤其他者等亦倣彼以指尝试甘美之地味〔再三〕尝试甘美之地味转而被甘美所诱于身渗出欲望婆悉咤其时彼者等以手掬甘美之地味始恣意食之婆悉咤[P.86]尔来彼等由手掬甘美之地味始恣意食之彼等自放光明渐渐转薄由自放光明渐转薄而日月显现由日月之显现而星宿亦显现由星宿之显现而知昼夜之区別由知昼夜之区別而知日月之黑白由知日月之黑分白分则年及季节显现婆悉咤如是如此世间再转

一三

婆悉咤彼等食甘美之地味以此为食粮以此为滋养〔此状态〕长久继续婆悉咤由彼等食甘美之地味以此为食粮以此为滋养〔此状态〕长久继续之间可见彼等之身渐益坚固而起容貌之变化或者容貌为美或者为丑美者欺侮丑者思惟『我等比彼等美彼等比我等丑』而且彼等恃凭自己之美而生憍慢如是消失甘美之地味由甘美地味之消失彼等集合集合已恸哭而言『呜呼美味呜呼美味今日当众人获得甘美之味『呜呼美味呜呼美味众人只是重复过去之辞句而不知其本义矣

[P.87]一四

婆悉咤其时彼等消失之时甘美之地出现地饼此恰如菌之發生彼地饼具色具香具味其色实如完全之醍醐或纯粹之乳酥其味又实如混蜂蜜婆悉咤其时彼等开始食地饼而且彼等食此以此为食粮以此为滋养〔此状态〕长久继续婆悉咤由彼等食地饼以此为食粮以此为滋养〔此状态〕长久继续之间彼等之身渐益坚固而现起容貌之变化或者容貌美或者容貌丑美者欺侮丑者思惟『我等比彼等美彼等比我等丑』而且恃凭自己之美而生憍慢如是地饼消失由地饼之消失而蔓草出现此恰如竹之出现具色具香具味〔乃至〕如混蜂蜜

[P.88]一五

婆悉咤其时众人开始食蔓草而且彼食此〔乃至〕众人只是重复过去之辞句而不知其本义矣

一六

婆悉咤其时彼蔓草消失之时此等之人不耕作而熟米出现此无糠无壳有佳香肌身细晚上以此为晚食持回家者至早上再生长而熟〔如旧〕早上以此为早餐持回家者至晚上再生长而熟〔如旧〕不见有切痕婆悉咤以其时此等之人不耕作而食熟米以此为食粮以此为滋养〔此状态〕长久继续婆悉咤此等之人由不耕作而食熟米以此为食粮以此为滋养〔此状态〕长久继续之间彼等有情之身体渐益坚固容貌之变化甚显著女子现女子之相男子现男子之相而且女子实积极地思慕男子男子亦同思慕女子各各互相思慕而[P.89]生欲情恋慕而身焦遂由恋慕而行交会婆悉咤其时其他人见彼行交会或者投泥或者提灰或者投牛粪而言『灭矣污秽者灭矣污秽者众人何可对他人作如是事』正如今日当某些地方尚有追放新娘或投泥投灰投牛粪众人只是顺从过去之惯例而不知其本义矣

一七

婆悉咤于其时认为不道德者今认为是道德婆悉咤其时行交会之人于一月或二月之间不许准入村镇婆悉咤其时彼等人因其不道德而招致激烈非难彼众人为隐蔽其不道德而入小屋婆悉咤由此或怠惰之性质者如是思惟『呜呼何故自劳苦晚上为晚餐早上为早餐而持来米谷耶晚餐及早餐份之米一次运来者如何』婆悉咤于此处彼等将早晚餐之米充分地一次持运其时其他者近至彼前近至已如是言彼等曰『来往收集米』『友不必了我已一次运来了早晚餐之米了』婆悉咤于此处彼等倣彼者之例而一次搬运二日份之米『确实如是为妙』婆悉咤其时其他之人来此[P.90]人之处来已而言『来往收集米』『友不必了我已将二日份之米一次搬来』婆悉咤于此处彼等倣彼之例一次将四日份之米搬来『确实如是为妙〔乃至〕一次将八日份之米搬来『确实如是为妙』然婆悉咤其时此等之人开始食蓄积之米如是成为糠包混淆米壳包混淆米收获之后不再生可看到破碎口米之株刈而成束也

一八

婆悉咤其时彼等之人集合集合而后恸哭『呜呼恶法于众人之间出现诸友不管如何我等于过去是意所成以善为食自放光明飞行虚空〔此状态〕长久之间继续不失光辉或经过相当长时之后此对于我等甘美之地味周徧水中具色具香具味我等以手掬甘美之地味而开始食此由手掬甘美之地味而开始食此我等则消失自己之光由消失自己之光而日月出现由日[P.91]月之出现而星宿出现由星宿之出现而显昼夜由显昼夜之分而现月半月由现月半月而现年及季节之分食甘美之地味以此为食粮以此为滋养〔此状态〕长久继续之间于我等恶不善法出现则甘美之地味消失由甘美之地味消失而地饼出现具色具香具味也我等开始食地饼我等食此以此为食粮以此为滋养〔此状态〕长久继续之间于我等恶不善法出现而地饼消失地饼消失而蔓草出现具色具香具味也于我等开始食蔓草我等食此以此为食粮以此为滋养〔此状态〕长久继续之间于我等恶不善法出现时蔓草消失由蔓草之消失而不耕作之熟米出现无糠无壳纯粹而有佳香肌身滑晚上以此为晚餐持回家者至早上再生长而熟早上以此为早餐持回家者至晚上再生而熟不见有切痕我等食不耕作之熟米以此为食粮以此为滋养〔此状态〕长久继续之间于我等恶不善法出现糠包滑米壳包滑米株刈之后不再生长切痕出现米之株刈成束今我等欲分稻田欲造界限

[P.92]婆悉咤其时其有情分割稻田造作界限

一九

婆悉咤其时或贪欲性质者守自己之领域更夺他人之领域而享受之人人捉捕彼捉捕已如是曰『呜呼汝身行恶事为何守自己之领域更夺他人之领域而享受汝不应再作如是事』婆悉咤彼人答言『唯然』婆悉咤彼再度乃至彼三度守自己之领域更夺他人之领域而享受人人捉捕彼捉捕后乃至或者以手打或者以土块打或者以杖打之婆悉咤如是开始窃盗显现非难显现妄语显现刑罚亦显现矣

二〇

婆悉咤此等之人集合集合已恸哭曰『呜呼恶法将出现于众人之间不管如何窃盗将出现非难将出现妄语将出现刑罚将出现也于今我等或选任一人其人对于我等该怒之时则怒该非难之时则非难该驱逐之时则驱逐我等又对其人供与一定之米粮

[P.93]婆悉咤其时此等之人于众多之人中更美丽容貌更优秀更和蔼至更有人气者之处言彼人曰『然汝于该怒者则怒该非难者则非难该驱逐者则驱逐我等可以米分期供给汝』婆悉咤彼人答应彼等『宜然』便于该怒时则怒于该非难时则非难该驱逐时则驱逐彼等便以米分期供给彼

二一

婆悉咤摩诃三摩多是『依全民选出者』之意于是『摩诃三摩多』则被称作第一之惯用语婆悉咤刹帝利是『农场主』之意于是刹帝利则被称作第二之惯用语婆悉咤王是『依法令他人喜悦』之意于是『王』则被称作第三之惯用语婆悉咤如是此刹帝利是依往昔初生之辞句而应用其名此实由彼等之人而生起非依其他者也于彼相应之类而非不相应彼依法而不依非法故婆悉咤不管如何法于此世于他世法是人类最胜者也

二二

婆悉咤彼等之人有某些人如次思惟『实是恶法将出现于众人之间窃盗将出现非难将出现妄语将出现刑罚将出现驱遂将出现也我等应除[P.94]掉恶不善法』而彼等除掉恶不善法婆罗门是『除掉恶不善法』之意于是『婆罗门』则被称作第一之惯用语彼等住于森林作木叶之家于木叶之家而思念于彼燃烧之炭火消失烟绝杵被舍弃晚上为晚餐早上为早餐往市镇求食物彼等获得食物之时再回归阿兰若处木叶之家以凝作静虑人人见此『此等之人住阿兰若处作木叶之家于木叶之家静思彼等燃火消失烟绝杵亦被舍弃晚上为晚餐早上为早餐往市镇求食物彼等获得食物再回归阿兰若处木叶之小屋凝作静虑』静思者是『静虑』之意婆悉咤于是『静虑者』则被称作第二之惯用语

二三

婆悉咤此等人中之某些人不能于阿兰若处木叶之小屋继续静思而移居村镇之郊外作圣典人人见此『彼等之人不堪于阿兰若处木叶小屋作静思而下来村镇之郊外作圣典彼等不静思』婆悉咤学习者是『彼等不静思』[P.95]之意于是『学习者』则被称作第三之惯用语婆悉咤如是尔来婆罗门是依往昔初生之辞句而应用之名此实由彼等之人而生起非依其他者也于彼等相应之类而非不相应也彼依法而不依非法故婆悉咤不管如何法于此世于他世法是人类最胜者也

二四

婆悉咤彼等人之中有某些人行结婚之生活从事种种之商业吠舍是『行结婚生活从事种种事业者』之意由此吠舍成为惯用语婆悉咤吠舍是依往昔初生之辞句而应用之名此实由此等之人而生起非依其他者也于彼等相应之类而非不相应也彼依法而不依非法故婆悉咤不管如何法于此世于他世法是人类最胜者也

二五

婆悉咤彼等人中之残余者皆为狩猎者婆悉咤首陀罗是『以狩猎为业又以杂事为业』之意由此首陀罗成为惯用语婆悉咤首陀罗是乃至不依非法故婆悉咤不管如何法于此世于他世法是人类最胜者也

二六

婆悉咤某时有些一刹帝利轻蔑自己之法由家出而入无家之生活『我是出家者』有一些婆罗门轻蔑自己之法由家出而入无家之生活[P.96]『我是出家者』有一些吠舍亦轻蔑自己之法由家出而入无家之生活『我是出家者』有一些首陀罗轻蔑自己之法由家出而入无家之生活『我是出家者』婆悉咤由此等四种姓出现出家沙门之团体其名实由彼等而起非由其他于彼等相应而非不相应者依法而不依非法故婆悉咤不管如何法于此世于他世法是人类最胜者也

二七

婆悉咤有刹帝利于身口意行恶行有邪见邪见解采取此行为之结果身体坏灭命终后再生于恶生恶趣险难处地狱有婆罗门〔乃至〕有吠舍〔乃至〕有首陀罗〔乃至〕命终之后再生于恶生恶趣险难处地狱

二八

复次婆悉咤有刹帝利于身口意行正行有正见正见解采取此行为之结果身体坏灭命终后再生于善趣天界有婆罗门〔乃至〕有吠舍〔乃至〕有首陀罗〔乃至〕命终之后再生于善趣天界

二九

婆悉咤有刹帝利于身口意行〔善恶〕二行有混合之见混合之见解[P.97]取此行为之结果身体坏灭命终之后受乐苦两受有婆罗门〔乃至〕有吠舍〔乃至〕有首陀罗〔乃至〕命终之后受乐苦两受

三〇

婆悉咤刹帝利之某者防护身口意修七觉支于现世成就涅槃有婆罗门〔乃至〕有吠舍〔乃至〕有首陀罗乃至于现世成就涅槃

三一

婆悉咤不管如何此等四姓之任何人为比丘成为阿罗汉灭尽诸漏者应作已作舍负重担得无再生之位者灭尽有缚者有完全智者为解脱者此人于此等之中称为最上者依法而不依非法故不管如何婆悉咤法于此世于他世法是人类最胜者也

三二

婆悉咤次句之偈乃由常童子梵天所说

以重家系等人中
刹帝利族为最胜
明行完全具足者
于人天为第一人

婆悉咤此句由彼常童子梵天所善歌唱非恶歌是善告而非恶告[P.98]有甚深之利益而非无利益我爱诵之婆悉咤我亦歌之

以重家系等人中
刹帝利族为最胜
明行完全具足者
于人天为第一人」

世尊如是说已婆悉咤与婆罗堕心欢喜踊跃世尊之所说


校注

对于经题之 aggañña于巴利圣典出版协会之巴英辞典分解为 agga+ñña 于志鲁达斯之辞典把 aggañña 分解为 agra+jña同样由此而想虽为 recognised as primitive primeval, jña 非受伤之意勿论aggañña 是 aggaṁ+ja=aggañ+ja 依于类化作用成为 agāñña 为「最初生」之形容词或该译为「原人」或想更妥当者于大事(Mahāvastu I.P1.340)有类同 agrinya 语例如 anya añña, bhanya bhañña, agrinya 等于 agañña 该是不会错吧 地饼(pappaṭaka)或言「地膏」牛乳与米混煮而作如圆子之食物巴利圣典协会之巴英辞典为「芽」「瘤」「树节上之芽」等但不采用此 此上原本缺 vusitavā「梵行已立」一句
[A1] 回【CB】迥【南传】
[A2] 回【CB】迥【南传】
[A3] 己【CB】已【南传】
[A4] 己【CB】已【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长部经典(卷27)
关闭
长部经典(卷27)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