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72]三四 十上经

第一 诵品

如是我闻

尔时世尊与五百大比丘众俱住瞻婆伽伽池侧

于此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曰「友诸比丘」彼等诸比丘答尊者舍利弗「友

尊者舍利弗如是曰

「十上法我当说
为涅槃之逮得
为作苦之边际
一切系解脱法

一法是应多所作一法是应当修一法是应徧知一法是应断一法是舍分一法是胜分一法是难解一法是应胜知一法是应作证

一 云何一法应多所作〔谓〕于诸善法中不放逸此一法是应多所作

二 云何一法是应当修〔谓〕可意俱行之身念此一法是应当修

三 云何一法是应徧知〔谓〕有漏有取之解此一法是应令徧知

[P.273]四 云何一法是应断〔谓〕有我之慢此一法是应令断

五 云何一法是舍分〔谓〕不正思惟此一法是有舍分

六 云何一法是胜分〔谓〕正思惟此一法是胜分

七 云何一法是难解〔谓〕无间心定此一法是难解

八 云何一法是应令生〔谓〕不动之智此一法是应令生

九 云何一法是应胜知〔谓〕一切有情是依食而住此一法是应胜知

一〇 云何一法是应作证〔谓〕不动心解脱此一法是应作证

此等之十法是实如是而非不如是不依他平等是如来所等觉也

二法是应多所作二法是应当修二法是应徧知二法是应断二法是有舍分二法是有胜分二法是难解二法是应胜知二法是应作证

一 云何二法是应多所作〔谓〕念与正知此等二法是应多所作

二 云何二法是应当修〔谓〕止与观此等二法是应当修

三 云何二法是应徧知〔谓〕名与色此等二法是应徧知

[P.274]四 云何二法是应断〔谓〕无明与有爱此等二法是应断

五 云何二法是舍分〔谓〕恶言与恶友此等二法是有舍分

六 云何二法是胜分〔谓〕善言与善友此等二法是有胜分

七 云何二法是难解〔谓〕诸有情染因及缘与诸有情之清净因及缘此等二法是难解

八 云何二法是应令生〔谓〕尽智与无生智此等二法是应令生

九 云何二法是应胜知〔谓〕二界即无界与无为界此等二法是应胜知

一〇 云何二法是应作证〔谓〕明与解此等二法是应作证

此等二十之诸法是实如是而非不如是无依他平等是如来所等觉也

三法是应多所作三法是应当修乃至三法是应作证

一 云何三法是应多所作〔谓〕与善士交友正法之听闻法随法行此等三法是应多所作

二 云何三法是应当修〔谓〕三定有寻有伺定无寻唯伺定无寻无伺定此等之三法是应当修

[P.275]三 云何三法是应徧知〔谓〕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此等三法是应徧知

四 云何三法是应断〔谓〕三爱欲爱有爱无有爱此等三法是应断

五 云何三法是有舍分〔谓〕三不善根贪不善根嗔不善根痴不善根此等三法是舍分

六 云何三法是胜分〔谓〕三善根无贪善根无嗔善根无痴善根此等三法是胜分

七 云何三法是难解〔谓〕三出离界即出离欲界出离色界出离无色界而彼有有为有缘缘生者由此出离此等三法是难解

八 云何三法是应令生〔谓〕三智过去智未来智现在智也此等三法是应令生

九 云何三法是应胜知〔谓〕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此等三法应胜知

一〇 云何三法是应作证〔谓〕三明随念宿世智明对诸有情之生死智明对诸漏尽之智明此等三法是应作证

[P.276]此等三十之诸法是实如是而非不如是不依他平等是如来所等觉也

四法是应多所作四法是应当修乃至四法是应作证

一 云何四法是应多所作〔谓〕四轮住于中国亲近善士有自正愿及于宿有所作福此等四法是应多所作

二 云何四法是应当修〔谓〕四念处于此有比丘于身随观身而住精勤而有正知正念以断世间之贪于受于心于法随观法而住精勤而有正知正念以断世间之贪此等四法是应当修

三 云何四法是应徧知〔谓〕四食即若麤若细之段食第二是触〔食〕第三是意思〔食〕第四是识〔食〕此等四法是应徧知

四 云何四法是应断〔谓〕四瀑流欲瀑流有瀑流见瀑流无明瀑流此等四法是应断

五 云何四法是有舍分〔谓〕四轭欲轭有轭见轭无明轭也此等四法是舍分

六 云何四法是有胜分〔谓〕四离轭欲轭之离轭有轭之离轭见轭之离轭无明轭之离轭此等四法是有胜分

[P.277]七 云何四法是难解〔谓〕四定舍分定止分定胜分定决择分定此等四法是难解

八 云何四法是应令生〔谓〕四智即法智类智他心智世俗智此等四法是应令生

九 云何四法是应胜知〔谓〕四圣谛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趣苦灭道圣谛此等四法是应胜知

一〇 云何四法应作证〔谓〕四沙门果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此等四法是应作证

此等四十之诸法是实如是而非不如是一依他平等是如来所等觉

五法是应多所作五法是应当修乃至五法是应作证

一 云何五法是多所作〔谓〕五勤支于此有比丘具信而此等五法是应多所作〔參照等上经第二诵品一一六节〕

[P.278]二 云何五法是应当修〔谓〕五正定支喜徧满乐徧满心徧满光明徧满相观察此等五法是应当修

三 云何五法是应徧知〔谓〕五取蕴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此等五法是应徧知

四 云何五法是应断〔谓〕五盖欲贪盖嗔恚盖睡眠惛沈盖掉举恶作盖疑盖此等五法是应断

五 云何五法是有舍分〔谓〕五心芜于此有比丘于大师有疑此等五法是有舍分〔參照等诵经第二诵品一一九节〕

六 云何五法有胜分〔谓〕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此等五法是有胜分

七 云何五法是难解〔谓〕五出离界于此有比丘虽思惟欲时其心不趣入于欲此等五法是难解〔參照等上诵经第二诵品一~二四节〕

[P.279]八 云何五法应令生〔谓〕五正定智『彼定于现乐而于当来亦复有乐异熟』智之自生『彼定是圣是出世』智之自生『彼定是唯贤善士夫所随行』智之自生『彼定是清凉殊妙获寂静辏心一趣而非有行非违戾非有碍』智之自生『我正是以正念入此定』『我正念而出此定』智之自生此等五法是应令生

九 云何五法应胜知〔谓〕五解胜处于此有比丘〔大〕师或有随一尊重之同梵行者而为说法此等五法是应胜知〔參照等诵经第二诵品一二五节〕

一〇 云何五法是应作证〔谓〕五法蕴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此等五法是应作证

此等五十之诸法是实如是而非不如是不依他平等是如来所等觉

六法是应多所作六法是应当修〔乃至〕六法是应作证

一 云何六法是应多所作〔谓〕六和敬法于此有比丘于同梵[P.280]行者间于正于负兴起慈身业此等六法是应多所作〔參照等诵经第二诵品二一四节〕

二 云何六法是应当修〔谓〕六随念处佛随念法随念僧伽随念戒随念施随念天随念此等六法是应当修

三 云何六法是应徧知〔谓〕内六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此等六法是应徧知

四 云何六法是应断〔谓〕六爱身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此等六法是应断

五 云何六法是有舍分〔谓〕六不恭敬于此有比丘于大师不恭敬不恭顺而住于法此等六法是有舍分〔參照等诵经第二诵品二九节〕

六 云何六法是有胜分〔谓〕六恭敬于此有比丘于大师有恭敬恭顺而住于法此等六法是有胜分〔參照等诵经第二诵品一〇节〕

七 云何六法是难解〔谓〕六出离界于此有比丘是如是言『我修习慈心解脱多所作所乘及作此等六法是难解〔參照等诵经第二诵品二一七节〕

[P.281]八 云何六法是应令生〔谓〕六恒住于此有比丘眼见色已而不喜又不忧舍心而住有念有正知耳闻声已此等六法应令生〔參照等诵经第二诵品二〇节〕

九 云何六法是应胜知〔谓〕六无上支见无上闻无上利无上戒无上行无上忆念无上此等六法是应胜知

一〇 云何六法是应作证〔谓〕六通于此有比丘行无量神变乃至虽至梵众天身亦转自在力以清净超人之天耳界具闻天人之或远或近之声依自心谅知其他诸有情其他诸人之心〔谓〕有贪心为有贪心乃至不解脱心为不解脱随念〔自之〕无量宿住一生二生乃至随念如是诸相诸征知自己之无量宿住以清净超人之天眼界乃至谅知如其业受报诸有情于现法中自胜知作证成就诸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住此等六法是应作证

此等六十之诸法是实如是而非不如是不依他平等是如来所等觉也

[P.282]

七法应多所作七法应当修乃至七法应作证

一 云何七法应多所作〔谓〕七财即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施财慧财此等七法应多所作

二 云何七法应当修〔谓〕七觉支念等觉支择法等觉支精进等觉支喜等觉支轻安等觉支定等觉支舍等觉支此等七法是应当修

三 云何七法是应徧知〔谓〕七识住于此有诸有情具种种身具种种想此等七法是应徧知〔參照等诵经第二诵品一〇节〕

四 云何七法应断〔谓〕七睡眠欲贪睡眠嗔随眠见睡眠疑随眠慢随眠有贪随眠无明随眠此等七法是应断

五 云何七法有舍分〔谓〕七非正法于此有比丘不信无惭无愧少闻懈怠多忘无慧此等七法是有舍分

六 云何七法是有胜分〔谓〕七正法于此有比丘有信有惭有愧多闻勤精进念现前具慧此等七法是有胜分

[P.283]七 云何七法是难解〔谓〕七善士法于此有比丘知法知义知自己知量知时知众知人此等七法是难解

八 云何七法应令生〔谓〕七想无常想无我想不净想过患想断想离贪想灭想此等七法是应令生

九 云何七法应胜知〔谓〕七殊妙事于此有比丘于热求护持学处于当来亦此等七法是应胜知〔參照等诵经第二诵品七节〕

一〇 云何七法是应作证〔谓〕七漏尽力于此有比丘于如实正慧正观一切行是无常如是漏尽比丘以如实正慧正观一切行无常者此乃漏尽比丘之力漏尽比丘得此力已『我诸漏之尽』而自知诸漏之尽复次漏尽比丘以如实正慧观诸欲喻〔炎燃〕之炭聚〔乃至〕复次漏尽比丘其心由一切漏处之诸法趣于离倾于离向于离目的于离[P.284]出离为远离性〔乃至〕复次漏尽比丘修四念处善修〔乃至〕复次漏尽比丘修五根善修〔乃至〕复次漏尽比丘修八圣道善修而如此漏尽比丘修八圣道之善修者此乃漏尽比丘之力漏尽比丘得此力已『我诸漏尽』而自知诸漏之尽此等七法是应作证

此等七十之诸法是实如是而非不如是不依他平等是如来所等觉也

第二 诵品

「八法是应多所作八法是应当修乃至八法是应作证

一 云何八法是应多所作〔谓〕有八因八缘根本梵行之慧未得而获得得已而倍增令广大增修而令至圆满〔谓〕友亲近〔大〕师或随一尊重之同梵行者而住而且对彼树立诚恳之惭愧恭敬亦然此为第一因第一缘[P.285]是根本梵行之慧未得而获得已得而倍增令广大增修而令至圆满复次亲近彼〔大〕师或随一尊重之同梵行者而住而且对彼树立诚恳之惭愧恭敬亦然并时时诣彼等之处求教疑义求教疑义『尊者此云何』『云何为此义』而对彼彼等诸尊者蔽者除弃所蔽闭者除弃所闭且于无量疑处之诸法能断之此为第二因第二缘是根本梵行之慧未得而获得已得而倍增令广大增修而令至圆满复次闻彼法已成就二寂静身寂静及心寂静此为第三因第三缘复次于此有比丘具戒能守护別解脱律仪所行乞食具足于微小罪能见怖畏于诸学处能受持修学此为第四因第四缘乃至复次有比丘多闻能持所闻积聚所闻若诸法之初善中善终善而有义具〔文字之〕相宣说纯粹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持如是之诸法依语而搜集以意而观察依见能通达此为第五因第五缘乃至复次有比丘勤[P.286]精进而住为断诸不善法成就诸善法故有势力有精勤于诸善法忍耐不舍此为第六因第六缘乃至复次有比丘具念而具足最上之念明俱能忆念随念久远之所作久远之所说此为第七因第七缘乃至复次有比丘能于五取蕴观察生灭而住『色是如是』『色之集是如是』『色之灭是如是』『受是如是』『想是如是』『行是如是』『识是如是』『识之集是如是』『识之灭是如是』此为第八因第八缘是根本梵行之慧未得而获得已得而倍增令广大增修而令至圆满此等八法是应多所作也

二 云何八法应当修〔谓〕八圣道支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等八法是应当修

三 云何八法是应徧知〔谓〕八世法不得名声恶名声称誉苦也此等八法是应徧知

[P.287]四 云何八法是应断〔谓〕八邪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也此等八法是应断

五 云何八法是有舍分〔谓〕八懈怠事于此有比丘有应作之事业此等八法是有舍分〔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一四节〕

六 云何八法是有胜分〔谓〕八精进事于此有比丘有应作之事业此等八法是有舍分〔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一五节〕

七 云何八法是难解〔谓〕梵行住之八不时不节〔乃至〕此等之八法是难解〔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二四节梵行住之不时不节中除第四阿修罗众中之生〕

八 云何是八法应令生〔谓〕八大人觉此法是少欲者所有此法非是多欲者所有此法是喜足者所有此法非是不喜足者所有此法是独居者所有此法非是乐众居者所有此法是勤精进者何所有此法非是懈怠者所有此法是现念者所有此法非是多忘者所有此法是定者所有此法非是不定者所有此法是具慧者所有此法是无慧者所有此法是乐离戏论者喜离戏论者所有此法非是乐戏论者喜戏论者所有此等八法是应令生

九 云何八法是应胜知〔谓〕八胜处此等八法是应胜知〔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一一〇节〕

[P.288]一〇 云何八法是应作证〔谓〕八解脱此八法是应作证〔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一一〇节〕

此等八十之诸法是实如是而非不如是不依他平等是如来所等觉也

九法应多所作九法应当修乃至九法应作证

一 云何九法应多所作〔谓〕九正思惟根法正思惟者欣生有欣者喜生有喜心者身寂静身寂静者乐生有乐者心定心定者知见如色见如实已而〔起〕厌厌已而离欲由离欲而解脱此等九法是应多所作

二 云何九法应当修〔谓〕九清净勤支戒清净清净勤支心清净清净勤支见清净清净勤支度疑清净清净勤支道非道知见清净清净勤支行知见清净清净勤支见清净清净勤支慧清净清净勤支解脱清净清净勤支此等九法是应当修

三 云何九法是应徧知〔谓〕九有情居此等九法是应正徧知〔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二三节〕

[P.289]四 云何九法是应断〔谓〕九爱根法缘爱而有求缘求而有得缘得而有分別缘分別而有欲贪缘欲贪而有取者缘取著而有执持缘执持而有悭缘悭而有守护缘守护而生起执杖执兵器诤讼争论相违离间语虚诳语等无量罪不善法此等九法是应断

五 云何九法是有舍分〔谓〕九害心事此等九法是有舍分〔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二一节〕

六 云何九法是有胜分〔谓〕九害心调伏此等九法有胜分〔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二四节〕

七 云何九法是难解〔谓〕九种种缘种种界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而生种种受缘种种受而生种种想缘种种想而生种种思缘种种思而生种种欲缘种种欲而生种种热缘种种热而生种种求缘种种求而生种种得此等九法是难解

[P.290]八 云何九法是应令生〔谓〕九想不净想死想食厌忌想一切世间不乐想无常想无常者苦想苦者非我想断想离贪想也此等九法是应令生

九 云何九法应胜知〔谓〕九次第住此等九法应胜知〔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二五节〕

一〇 云何九法应作证〔谓〕九次第灭此等九法应作证〔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二六节〕

此等九十之诸法是实如是而非不如是不依他平等是如来所等觉也

十法是应多所作十法是应当修十法是应徧知十法是应断十法是有舍分十法是有胜分十法是难解十法是应令生十法是应胜知十法是应作证

一 云何十法是应多所作〔谓〕十依因法此等十法应多所作〔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一节〕

二 云何十法应当修〔谓〕十徧处此等十法应当修〔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二节〕

三 云何十法是应徧知〔谓〕十处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此等十法是应徧知

四 云何十法是应断〔谓〕十邪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此等十法是应断

五 云何十法是有舍分〔谓〕十不善业道此等十法是有舍分〔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三三节〕

[P.291]六 云何十法是有胜分〔谓〕十善业道此等十法是有胜分〔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三四节〕

七 云何十法是难解〔谓〕十圣居此等十法是难解〔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三五节〕

八 云何十法是应令生〔谓〕即不净想死想食厌忌想一切世间不乐想无常想无常者苦想苦者非我想断想离贪想灭想此等十法是应令生

九 云何十法是应胜知〔谓〕十尽事由正见而灭尽邪见而且凡缘邪见者无量罪不善法生其等亦由彼而灭尽又缘正见无量之善法趣向于修之圆满由正思而灭尽邪思由正语而灭尽邪语由正业而灭尽邪业由正命而灭尽邪命由正精进而灭尽邪精进由正念而灭尽邪念由正定而灭尽邪定由正智而灭尽邪智由正解脱灭尽邪解脱而且凡缘邪解脱者无量罪不善法生其等亦由彼而灭尽又缘正见无量善法趣向于修之圆满此等十法是应胜知

[P.292]一〇 云何十法是应作证〔谓〕十无学法此等十法是应作证〔參照等诵经第三诵品三六节〕

此等一百法是实如是而非不如是不依他平等是如来所等觉也

尊者舍利弗如是说已欢喜之彼等诸比丘赞叹尊者舍利弗之所说

得断一切苦
得伏一切乐
获不死安稳
唯依大法王

校注

依他等(anaññathā)或译为「不变异」 诸征(sa-uddesṁ=with explanation)集异门足论同上译「言说」现在是示说结果标征之意而译之 所行(ācāra-gocara)玄奘常译为规则所行
[A1] 己【CB】已【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长部经典(卷34)
关闭
长部经典(卷3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