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42]三〇 三十二相经
第一 诵品
如是我闻。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外〕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诸比丘以此奉曰:「世尊」,世尊如次言:
「诸比丘!于大人有三十二大人相;具足此之大人趣处,决定有二而无其他。若居在家者,成为转轮王之正法王,征服四海,安定其国土,七宝具足,其七宝者即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第七为主兵宝也。彼有千以上之王子,皆勇健而雄猛,善摧伏敌军。彼〔转轮王〕于此大地以至海边,不用刑杖、刀兵,唯依正法善征服统治。然者,若彼〔大人〕由俗家而出家为无家者,除去此世间所有之障覆,将成为阿罗汉、等正觉者。
[P.143]二
诸比丘!而大人之此等三十二大人相:具足此之大人趣处,〔决定〕有其二而无其他。若居俗家者,当成为转轮王……乃至……彼若由俗家而出家为无家者。除去此世间之障覆,将成为阿罗汉、等正觉者:者为何耶?
诸比丘!大人〔其〕足平实安立。大人〔其〕足平实安立,诸比丘!此〔即〕为大人之大人相也。(一)
诸比丘!而且大人之两足跖生二轮:有千辐、有辋、有毂,具足一切形相,其等〔一一〕之间,区分整然明了,大人之……乃至……诸比丘!此为大人之大人相。(二)
诸比丘!而且大人〔其〕足跟广长……乃至……(三)
诸指长……乃至……(四)
手足柔软……乃至……(五)
手足有网缦……乃至……(六)
足踝高……乃至……(七)
(阴茎)被覆藏(如马阴藏)……乃至……(十)
色如黄金,有似黄金之皮肤……乃至……(十一)
皮肤细滑,为细滑之皮肤,尘垢不污身上……乃至……(十二)
[P.144]一一毛是由一毛孔生……乃至……(十三)
身毛上靡而生,绀青成为安阇那色如耳珰弯而右旋……乃至……(十四)
身肢直如梵天……乃至……(十五)
有七个隆满处……乃至……(十六)
上躯如狮子……乃至……(十七)
两肩间充满……乃至……(十八)
身围如尼拘律树,是彼身之高度,彼两手左右平伸之长度即是其身之高度……乃至……(十九)
两肩相等圆满……乃至……(二十)
有最上之味觉……乃至……(廿一)
颔如狮子……乃至……(廿二)
有四十齿……乃至……(廿三)
齿齐平……乃至……(廿四)
于齿无间隙……乃至……(廿五)
牙齿纯白……乃至……(廿六)
广长舌……乃至……(廿七)
眼绀碧……乃至……(廿九)
眼睫如牝牛……乃至……(卅十)
眉间生白毫毛而柔软似兜罗绵。大人之眉间生白毫毛而柔软似兜罗绵,诸比丘!此即为大人之大人相。(卅一)
[P.145]诸比丘!而且大人于头上有肉髻。诸比丘!大人头上有肉髻,此即为大人之大人相也。(卅二)
三
诸比丘!于大人有如是三十二之大人相。具足此之大人趣处,决定有二而无其他;若居俗家成为轮王之正法王,征服四海,安定其国土,七宝具足,其七宝者即: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第七为主兵宝。彼有千以上之王子,皆勇健而雄猛,善推伏敌军。彼〔转轮王〕于此大地以至海边,不用刑杖、刀兵,唯依正法而善征服统治。然者,若彼〔大人〕由俗家而出家为无家者,除去此世间所有之障覆,将成为阿罗汉、等正觉者。
诸比丘!大人〔有〕此等三十二之大人相,外道之诸贤亦善忆持此;然,彼等不知:『此乃依业所成而获得此相』也。
四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昔日生存处及生来人间,于诸善法坚固受持不动。于身、口、意之三善行,行布施、持守戒律,于行布萨,对父母、亲族、沙门、婆罗门行虔敬,对族之长老行恭敬,于其他如是优胜之诸善法亦然。彼遂行、积蓄、积[P.146]聚、增大此业,于身坏命终后,再生于善趣天界。彼在彼处,有十事胜越其他诸天,即:天界之寿命、美貌、安乐、名声、威力、姿态、音声、熏香、好味、天触也。彼于彼处命终,生来此世间,获得此大人相。〔谓:〕足安平立,足平踏地、由地举足平,其跖完全平正触地。
五
彼具足此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之正法王,征服四海,安定其国土,具足七宝,七宝者即: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第七主兵宝也。彼有千以上之王子,皆勇健而雄猛,善推伏敌军。彼〔轮王〕于此地以至大海边,无顽凶、无恶者、无碍者,繁荣丰饶,安稳而扰乱者,不用刑杖、刀兵,唯依正法统治。成为〔轮〕王有何得耶?人类之任何怨敌,任何仇敌,皆无能胜彼。成为〔轮〕王,有如是得。
然者,彼若由俗家出家为无家者,除去此世间一切障覆,成为阿罗汉、等正觉者。成为佛陀有何得耶?内外之〔任何〕怨敌、仇敌,或贪、嗔、痴,或沙门、婆[P.147]罗门、天人、魔、梵天〔等〕及于此世界之任何人,皆不能胜彼。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六
对此,如是言:
[P.148]七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昔日之生存处及生来人间,为众人之安乐,以除惊惶、恐怖,正立守护、卫防,次第行布施。彼遂行、积蓄、积聚、增大此等业,身坏命终后,再生善趣天界……乃至……彼于彼处命终,来生此世间,得此大人相。〔谓:〕两足跖生二轮,有千辐、有辋、有毂,具足一切形相,其等〔一一〕之间,区分整然明了。
八
彼具足此相,若居俗家,成为转轮王……乃至……成为〔轮〕王,有何得耶?有众多围绕者,彼有婆罗门、居士、市民、材人、主财者、司政官、卫兵、顾问官、廷臣、副王、富豪、王子等众多围绕者。成为〔轮〕王,有如是得。
然者,彼若由俗家,出家为无家者,除去此世间所有之障覆,成为阿罗汉、等正觉者。成为佛陀有何得耶?有众多之围绕者。于彼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人、阿修罗、龙蛇、乾闼婆等众多之围绕者。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九
对此,如是言:
一〇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昔日之生存处及生来人间,舍离杀害有情,不用刀剑、刑杖而爱悯、怜愍利益一切生物。彼遂行、积蓄、积聚、增大此业,身坏命终后,再生于善趣天界……乃至……彼于彼处命终,来生此世间,得此三种大人相。〔谓:〕跟长广、诸指长、身肢直如梵天。
[P.150]一一
彼具足此等之相,若居在家者,成为转轮王……乃至……成为〔轮〕王,有何得耶?长寿久住。长保寿命,只要生存中,人类之任何怨敌、仇敌皆不可能夺其生命。成为〔轮〕王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长寿久住。长保寿命,只要存命中,人类之任何怨敌、仇敌及任何之沙门、婆罗门、天人、魔、梵天等于此世界,皆不可能夺其生命,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一二
对此,如是言:
一三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昔日之生存处及生来人间,施与美味种种之食物:硬食、软食、尝味、舐食及种种饮物。彼遂行、积蓄、积聚、增大此业,身坏命终后,再生于天界……乃至……彼于彼处命终,生来此世间,得此大人相。〔谓:〕有七隆满处,〔即:〕两手隆满、两足隆满、两肩隆满、项隆满。
一四
彼具足此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乃至……。成为〔轮〕王有何得耶?享受美味种种之食物:硬食、软食、尝味、舐食及种种饮物。成为〔轮〕王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受美味种种之食物:硬食、软食、尝味、舐食及种种饮物,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P.152]世尊说斯义。
一五
对此,如是言:
一六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昔日之生存处及生来人间,以四摄事摄受人,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也。彼遂行、积蓄、积聚、增大此业,身坏命终后,再生善趣天界。彼于彼处命终,生来此世间,得此二种大人相。〔谓:〕手足之柔软及于手足有网缦也。
[P.153]一七
彼具足此等之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乃至……。成为〔轮〕王有何得耶?善摄受随从者。婆罗门、居士、市民、材人、主财官、司政官、卫兵、门卫、顾问官、廷臣、副王、富豪、王子等皆为彼所摄。成为〔轮〕王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善摄受随从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人、人类、阿修罗、龙蛇、乾闼婆等皆为彼所摄,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一八
对此,如是言:
一九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昔日之生存处及生来人间,为无数人说有义有法之语言,对此,无数人得明瞭,济利诸有情而为法施者。彼遂行、积蓄……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二种大人相〔谓:〕足踝高,身毛上靡而生也。
二〇
彼具足此等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乃至……。成为〔轮〕王有何得耶?彼于爱乐财物者中,为最优、最胜、第一者及最上殊胜者。成为〔轮〕王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彼于一切有情中,为最优、最胜第一者及最上殊胜者,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二一
对此,如是言:
二二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昔日生存处及生来此人间,慎重教技术、世学等行业:『人人如何依我,速学、速了知、速前进、长久不疲倦?』彼遂行、积蓄……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大人相,〔谓:〕胫如伊泥延鹿。
二三
彼具足此相。若居在家者,成为转轮王。成为〔轮〕王有何得耶?此等凡于王所适意者,王所乐、王所好、王所欢喜者皆迅速而得。成为〔轮〕王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此等凡沙门所乐,沙门所好、沙门所欢喜者皆迅速而得。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二四
对此,如是言:
二五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昔日生存处及生来此世间,行往某沙门、婆罗门之处而询问:『卿!以何为善?以何为不善?以何为有罪,以何云无罪?何者为可从?何者不可从?又何者我可行,将有长利安乐耶?』彼遂行、积蓄……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大人相。〔谓〕:彼皮肤细滑。因皮肤之细滑,尘垢不污身。
[P.158]二六
彼具足此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乃至……。成为〔轮〕王有何得耶?有大智慧,爱欲财物者,无有一能与彼平肩齐立,何况有越过彼者乎?成为〔转〕王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有大智慧,即:广智慧、敏智慧、聪智慧、锐智慧、彻智慧也。一切之有情、无有一能与彼平肩齐立,何况有越过彼者乎?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二七
对此,如是言:
二八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往昔生存处及生来人间,〔心〕充满无嗔、无恼〔之心〕;被多言〔谤〕时,不忿怒、心不扰、不乱、不顽固;不现出忿怒、嗔恚、不满之颜色,是施与精致敷物、柔软衣类及纤细之麻、木绵、绢类之人。彼以此业……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大人相。〔谓〕:色如黄金,有似黄金之皮肤。
二九
彼具足此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成为〔轮〕有何得耶?得精致敷物、柔软衣类及纤细之麻、木绵、绢类;成为〔轮〕王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得精致敷物、柔软衣类及纤细之麻、木绵、绢类也。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三〇
对此,如是言:
三一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往昔生存处及生来人间,使长久迷失归途,久不相[P.161]见之亲戚、朋友、知己、同辈等,得重逢伴归;即:子与母、母与子,子与父、父与子,兄弟与兄弟,姊妹与兄弟、兄弟与姊妹等重逢伴归之介助自乐。彼遂行此业……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大人相。〔谓:〕布覆阴藏〔阳茎如马阴〕。
三二
彼具足此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成为转轮王有何得耶?得多子;彼实有千以上之王子,强健勇猛,善推伏敌军。成为〔轮〕王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得多子;其弟子数千以上,强健雄猛,善推伏敌军。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三三
对此,如是言:
第二 诵品
一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往昔生存处及生来人间,是善思虑、观察大众群者。知人知自己,了知人间之差別,对此:『彼者相应此,彼者相应此也。』行观人间之差別。云彼行此业……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二大人相。〔谓:〕身围如尼拘律树,正身直立,两手掌能触擵两膝也。
[P.163]二
彼具足此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乃至……。成为〔轮〕王有何得耶?得大富也:有大富、有多财、多金银、多财物、多金钱、有谷物、丰富充满库藏,成为〔轮〕王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得大富也:有多财,彼之财富是信、戒、惭、愧、施与、智慧也。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三
对此,如是言:
四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往昔生存处及生来人间,冀望众多人得利益、安稳、至乐,〔而思惟〕:『彼等依我如何得信增长、多闻、施与、正法、智慧之增长耶?金钱、谷物、耕田、宅地、四足、二足之家畜之增长耶?妻子、奴仆、亲戚、朋友、眷属之增益耶?』彼遂行、积蓄、积聚增大此业,身坏命终后,再生善趣天界……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三大人相。〔谓:〕上身如狮子;两肩间之充实;两肩圆度相等也。
[P.165]五
彼具足此等之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成为〔轮〕王有何得耶?得无减退:金钱、谷物、耕田、宅地、二足、四足之家畜、妻子、奴仆、亲戚、朋友、眷属亦无减退——成就一切而无减退。成为〔轮〕王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得无减退:于信、于戒、于多闻、施与、智慧皆无减退——成就一切而无减退。成为佛陀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六
对此,如是言:
[P.166]七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往昔生存处及生来人间,不用手、石、杖、刀伤害有情,彼遂行积蓄、积聚增大此业;身坏命终后,再生善趣天界……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大人相。〔谓:〕有最上之味觉:于咽喉皆尖锐味感官以传滋味。
八
彼具足此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成为〔轮〕王有何得耶?得无病也。消化器官具足均衡之消化功能,〔体温〕不过冷亦不过热。成为〔轮〕王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得无病也。消化器官具足均衡之消化功能,〔体温〕不过冷不过热,适宜、精勤、无搅乱。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九
对此,如是言:
一〇
「诸比丘!如来……乃至……生来此人间,不偏不斜视,亦瞵盼瞻望,如是以直心、慈眼视诸有情。彼遂行、积蓄、积聚、增大此业,身坏命终后,再生善趣天界……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二大人相。〔谓:〕眼绀碧;眼睫如牝牛。
一一
彼具足此等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成为〔轮〕王有何得耶?诸人所爱[P.168]视也。婆罗门、居士、市民、村人、主财官、司政官、卫兵、门卫、顾问官、副王、富豪、王子所爱且欢喜。成为〔轮〕王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诸人所爱视也。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人、人类、阿修罗、龙蛇、乾闼婆所爱且欢喜。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一二
对此,如是言:
一三
「诸比丘!如来……乃至……生来人间,是诸善法之先行者,〔即〕于身、口、意之三业:行布施,守戒律,行布萨、敬爱父母,虔敬沙门、婆罗门,恭敬同族之长老,如是于其他殊胜诸善法亦然,为善行者中之上首。彼遂行、积蓄、积聚增大此业;身坏命终后,再生于善趣天界……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大人相,〔谓:〕于头有肉髻。
一四
彼具足此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成为〔轮〕王有何得耶?有多扈从:是婆罗门、居士、市民、村人、主财官、司政官、卫兵、门卫、顾问官、副王、富豪、王子也。成为〔轮〕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有多扈从: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人、人、阿修罗、龙蛇、乾闼婆也。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一五
对此,如是言:
一六
「诸比丘!如来……乃至……生来人间,远离妄语、语真实、不离真实、信得应得、不欺凌世间任何人。彼遂行、积蓄、积聚增大此业……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二大人相,〔谓:〕一一毛由一一毛孔生;眉间生白毫毛似兜罗绵。
一七
彼具足此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成为〔轮〕王有何得耶?有甚多人,[P.171]来集彼之处,即:婆罗门、居士、市民、村人、主财官、司政官、卫兵、门卫、顾问官、廷臣、副王、富豪、王子也。成为〔轮〕王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有甚多人,来集彼之处,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人、人、阿修罗、龙蛇、乾闼婆也。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一八
对此,如是言:
一九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乃至……生来人间,舍离间语,不言离间语;于此[P.172]处闻,不于彼处说而离间彼等,亦不彼处闻,不于此处说而破此等之和合;如是使不和者和合,使和合者更紧密,喜悦和合,爱乐和合,语令和合之言。彼遂行、积蓄、积聚增大此业,身坏命终后,再生善趣天界……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二大人相,〔谓:〕有四十齿及齿无间隙。
二〇
彼具足此等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成为〔轮〕王有何得耶?会众无不和,即:婆罗门、居士、市民、村人、主财官、司政官、卫兵、门卫、顾问官、廷臣、副王、富豪、王子等无不和也……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会众无不和,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人、人、阿修罗、龙蛇、乾闼婆等互无不和也。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二一
对此,如是言:
二二
「诸比丘!如来……乃至……生来人间,舍粗恶语,不语粗恶语,其言无过失:乐耳、悦心、可爱、高雅,为众人所爱好,为众人所欢喜——以语如是言。彼遂行、积蓄、积聚增大此业,身坏命终后,再生善趣天界……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二大人相,〔谓〕广长舌及梵音之迦陵频伽声音。
二三
彼具足此等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成为〔轮〕王有何得耶?其言说易接受,即:婆罗门、居士、市民、村人、主财官、司政官、卫兵、门卫、顾问官、廷臣、副王、富豪、王子等亦善接受也;成为〔轮〕王有如是得……乃至……。成[P.174]为佛陀有何得耶?其言说易接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人、人、阿修罗、龙蛇、乾闼婆等亦善接受,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二四
对此,如是言:
二五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往昔生存处及生来人间,舍离绮语,不语绮语;于适时语、语事实、语有义、语法、语律、语宝藏语、具语有时、有理、有节度之义。彼遂行、积蓄、积聚增大此业,身坏命终后,再生善趣天界……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大人相,〔谓:〕颊如狮子颔。
二六
彼具足此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成为〔轮〕王有何得耶?于人间任何怨敌、仇敌皆不能克胜彼;成为〔轮〕王有如是得……乃至……。成为佛陀有何得耶?内外之怨敌、仇敌:贪欲、嗔恚、愚痴、或沙门、婆罗门、天人、魔、梵天及此世界之任何〔事物〕皆不能克胜彼;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二七
对此,如是言:
二八
「诸比丘!如来于前世,其往昔生存处及生来人间,舍邪命,以正法为营生;远离欺斗秤、偽币、假量、赠贿、欺瞒、诈欺、不诚、斩切、杀戮、绳缚、剽掠、[P.177]夺取、强暴。彼遂行、积蓄、积聚增大此业……乃至……。彼于彼处殁,生来此世间,得此二大人相,〔谓:〕齿齐平及齿牙纯白。」
二九
「彼具足此等相,若居在家,成为转轮王之正法王;征服四海,安定国土,具足七宝。其七宝者即:转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第七是主兵(将军)宝也。实有千以上之王子,皆勇健而雄猛,善推伏敌军。彼〔轮〕王于此大地以至海边,不用刑杖、刀兵,唯以正法统治,即无顽凶,无恶无障碍,繁荣丰饶、安稳而无扰乱。成为〔轮〕王有何得耶?彼有清净之随从者,即:婆罗门、居士、市民、村人、主财官、司政官、卫兵、门卫、顾问官、廷臣、副王、王子也;成为〔轮〕王有如是得。
三〇
然者,彼人由俗家而出家为无家者,除去此世间所有之障覆,成为阿罗汉、等正觉者。成为佛陀有何得耶?彼有清净之随从者,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人、人、阿修罗、龙蛇、乾闼婆也;成为佛陀有如是得。」
世尊说斯义。
三一
对此,如是言:
校注
其等一一间之区分(suvibhatt-antara)「其间之区分」之字也。Mahāpadāna-s 不见其他 Pāli 语系,故加注。 安阇那(añjana),眼围之化粧料。 原本梵音和迦陵频伽音,各別而出,为三十二相。Mahāpadāna-s 等为一相,从此而译。 Brahmāyu 不见于 Mahāpadāna 等,故加注。 善持者(sundhara),字义不明,想是由 su-dhara 来的吧!(大地言为 dharaṇī) 广长云云,于原本有 vipula-dīgha-pāṇika,此时 pāṇika 应读为 paṇhī。 其随从者云云,于原本 bhavati parijanassa vo vidheyeyyo.(对随从者,实随从也。)意义不通,今佛音 Buddhaghosa 读为 bhavati parijano assa vo vidheyyo。 此之,于原本虽有 mahimaṁ 注云 mahim-imaṁ。 教言者(vacanappaṭikara),其义不明。 身毛向上生靡状云云,原本虽为 ubbham uppatita-lomavāsaso 依暹罗本,应读为 ubham uppatitalomavā assa。 基相之前兆。原虽有 pubba-nimittamassatam 应读为 pubba-nimittam assitaṁ。 无减退,原本有 asahāna 应读为 aparihāna。 uddhaggassa rasa-haraṇiyo givāya jātā honti samabhivāhiniyo 不见于其他经,故加注,其意义甚不明瞭。补以喉头有味觉神经善味觉,在传中有言:味中得上味,咽中二处律液流出(智度论卷八十八、因果经卷一),佛舌清净故,令诸饮食变成上味(大婆沙卷百七十七)等亦有,參照大毘婆沙论卷百七十七(大正藏二七、八八八c)、大若般卷三百八十一(大正藏六、九六七c),大智度论卷四(大正藏、二五、九〇c~九一a),Burnouf, Lotus, 11. pp. 566-7。 斜视,原本虽有 visa citaṁ 应依暹罗本读为 visāvi。 一一云云,原本为 ekeka-lamūpacit-aṅgavā ahu,aṅgavā 之义不明,此处之意,解成 aṅga-vant。 激强云云,字义为「语激强粗恶语」。 二对之足,dvidu-gama,四足即兽类之意。 忉利天,于原本有 tidiva 意义为 tāvatiṁsa-deva。 唯此偈和其不同,不语有关出家,多少要注意,何故,不明也。 偽币(kaṁsakūṭa)偽造货币,以欺诈。 死殁,原本虽有 caviya 应读为 cavitvā。 而,原本为 na 由別本读为 puna。 二生 dija 之义不明。【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8 册 No. 4 长部经典(第24卷-第34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2-25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