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阿摩昼经

第一 诵品

[P.87]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与五百大比丘众俱游方拘萨罗国至拘萨罗国名为婆罗门村之伊车能伽罗如是世尊住于伊车能伽罗林尔时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住于人畜繁盛草木池水谷类丰富之郁伽罗城此城乃王之领地拘萨罗国王波斯匿赐与净施之地

沸伽罗婆罗门如是闻「由释迦族出家之释子沙门瞿昙与五百大比丘众俱游方拘萨罗国至伊车能伽罗村住于伊车能伽罗林此尊者瞿昙称扬如是美名声『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彼含括天界魔界梵天界此世界沙门婆罗门人等事独自证悟宣示[P.88]彼说初善中善后善文义具备之教法明示完全无缺纯净之梵行善哉得见如是阿罗汉

尔时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之年青婆罗门弟子阿摩昼是读诵者持咒者精通三吠陀仪轨语源论第五之古传说通晓文法论顺世论大人相而无遗漏于己师之三吠陀无不精通得师称「我所知道汝亦知道汝所知道我亦知道

沸伽罗娑罗婆罗门告阿摩昼青年婆罗门言「阿摩昼彼由释迦族出家之释子沙门瞿昙与五百大比丘众俱游方拘萨罗国至伊车能伽罗村住于伊车能伽罗林彼尊者称扬是美名声『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乃至善哉得见如是阿罗汉阿摩昼汝往沙门瞿昙之处当知彼尊者瞿昙是实扬如是名声或不然彼尊者瞿昙有如是或不如是我等当由是知尊者瞿昙

「然者我如何知彼尊者实是如是或不如是耶

「阿摩昼我等神典中所传之三十二大人相俱足此等诸相之大人唯有二趣而[P.89]无其他若在俗即成为转轮王以征服四海令国土安稳身俱七宝有正法之王彼有如次之七宝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第七主兵〔将军〕宝彼有一千以上之子皆豪勇而威武以破灭所有之外敌彼至大地大海周边国境不用刀杖以法征服而统治彼若出家者于现世当灭除烦恼而成为应供等正觉阿摩昼我乃神典之授与者汝是神典之领受者

阿摩昼青年婆罗门答沸伽罗沙罗「唯然尊师」即从座起敬礼沸伽罗娑罗登乘牝马车与众多之青年婆罗门俱诣伊车能伽罗林至乘具能通行处下乘行入园林

尔时有众多比丘于露地经行阿摩昼青年婆罗门至彼诸比丘之处告诸比丘曰「今彼尊者瞿昙在何处耶我等来见彼尊者瞿昙

诸比丘如是思惟「此阿摩昼青年婆罗为名门之出身者著名之婆罗门沸伽罗娑罗之弟子世尊与如是善男子之对语当无不适」彼等告阿摩昼青年婆罗门言「阿摩昼彼闭门之僧房汝寂静慢行入玄关作謦轻敲门闩世尊应为汝开门

阿摩昼青年婆罗门寂静慢行至闭门之僧房入玄关作謦轻敲门闩[P.90]世尊开门阿摩昼青年婆罗门进入〔世尊之僧房〕其他青年婆罗门亦进来与世尊问讯交换友谊之语已坐于一面而阿摩昼青年边走边与在坐之世尊交换某些言辞一边立一边与在坐之世尊交换某些言辞

一〇

世尊告阿摩昼曰「阿摩昼汝究竟与师或师之长老婆罗门相会谈亦如今边行边立与在坐之我交换某些言辞否

「瞿昙确实不然瞿昙婆罗门互相边行边立或一边坐一边卧而对谈始为适当瞿昙秃头之沙门习下劣卑俗之黑法我与彼等之对谈亦当如今与汝瞿昙之对谈

一一

「阿摩昼汝来此处应有所望求来访之目的当善思念阿摩昼青年婆罗门虽缺修养而有修养我慢心此乃缺欠修养之外有何耶

一二

阿摩昼被世尊说缺欠修养而忿怒不喜认为沙门瞿昙对之有恶意则攻击世尊侮蔑世尊诽谤世尊以告世尊曰「瞿昙释迦族者是险恶瞿昙[P.91]迦族者是粗暴瞿昙释迦族者是轻率瞿昙释迦族者是饶舌卑俗者又不敬重婆罗门不尊敬婆罗门不爱好婆罗门不敬奉婆罗门不崇拜婆罗门瞿昙此等释迦族是卑俗者不尊敬供养礼拜婆罗门是甚不适合」阿摩昼如是开始则以卑俗语蔑释迦族

一三

「阿摩昼释迦有何击怒汝耶

「瞿昙一时我师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以前有事往迦毘罗卫城到释迦族之集会堂尔时众多释迦族之诸王与王子坐于高座各自指胳肢之戏弄哄笑必定是在嘲笑我任何人皆不以座招请我瞿昙释迦族是卑俗者又不尊重供养礼拜婆罗门是甚不适合」阿摩昼如是再三以卑俗语蔑释迦族

一四

「阿摩昼犹如小鹑在自己之鸟巢可为所欲为阿摩昼迦毘罗卫城是释迦族之本地阿摩昼之为此琐事而愤怒甚不适当

一五

「瞿昙有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此等之四姓此等四姓之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者正要奉事婆罗门释迦族是卑俗者身又不尊重供养[P.92]拜婆罗门甚是不适合」阿摩昼如是再三以卑俗语蔑释迦族

一六

世尊如是思惟「彼阿摩昼以甚粗暴之卑语诽辱释迦族我当以姓氏询问之」时世尊如是言阿摩昼曰

「阿摩昼汝何姓氏耶

「瞿昙我谓康哈耶那

「阿摩昼由汝母父系之古姓氏想是出自主人之释迦族汝是释迦族之家仆女之子孙阿摩昼释迦族之祖先是甘蔗王阿摩昼往昔甘蔗王欲禅让王位与其宠妃之王子则从年长之王子面炬迦难睹哈提尼耶西尼浮罗等四王子放逐国外彼等被摈出国外则定居于雪山山麓湖岸之大娑迦树林彼等恐畏血统之混乱以偶配自己之姊妹

阿摩昼于是甘蔗王告随从之诸大臣曰『今王子等在何处耶

『王王子等住于雪山山麓湖岸之大娑迦树林恐畏血统之混乱以偶配自己之姊妹

[P.93]阿摩昼其时甘蔗王欢喜之余而言此曰『然真不〔愧〕为释迦王子真是释迦最上之王子

阿摩昼从此以后则称为释迦族彼等乃释迦族之祖先阿摩昼甘蔗王于低沙有婢女生一黑儿生来之康哈(黑)举声言『母亲令洗我令浴我母亲令脱我不清物对汝有利益』阿摩昼今众人呼为恶鬼恶鬼者阿摩昼从此时众人则以称康哈(黑)为恶鬼众人如是言『此生来则能说话生彼康哈是恶鬼』阿摩昼从此以后称为康哈耶那族彼乃康哈耶那族之祖先阿摩昼如是沿此逆算者汝母父系之姓氏是释迦族尊贵之子孙汝是释迦族婢女之子孙

一七

如是言彼等青年婆罗门告世尊曰「尊者瞿昙勿以苛酷之婢女子孙之语诽蔑阿摩昼青年婆罗门瞿昙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生良家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良家子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博闻者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美言者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博学者能与瞿昙共相问答此事

[P.94]一八

世尊告彼阿摩昼青年婆罗门等曰「青年婆罗门若汝等想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恶生者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非良家子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非博闻者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恶言者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无知者阿摩昼青年婆罗门不能与沙门瞿昙共相问答此事者则除退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汝等应与我共相问此事若汝等想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生良家者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良家子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博闻者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美语者阿摩昼青年婆门是博学者阿摩昼青年婆罗门能与沙门瞿昙共相问答此事者则除退汝等阿摩昼青年婆罗门应与我共相问答此事

一九

「瞿昙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生良家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良家子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博闻者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美语者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博学者阿摩昼青年婆罗门能与沙门瞿昙共相问答此事我等可以默然阿摩昼青年婆罗门当与瞿昙共相问答此事

二〇

世尊告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曰「阿摩昼对汝起有理由之询问汝若不愿意亦应明白地解答若不明瞭解答或异答或默然或将回避离去者汝头即座破裂为七分阿摩昼汝意如何汝勿闻婆罗门之大长老阿阇梨又其师等之语[P.95]康哈耶那族由何处来康哈耶那族之祖先是何人耶

如是询问阿摩昼青年婆罗门默然〔不能答〕世尊再问再默然

世尊如是告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曰「阿摩昼今应解答今非汝守默不语之时阿摩昼由如来有理由之问至三次而不解答者汝头即座当破裂为七分

二一

尔时手持金刚杵之帝释天持大赤热之铁块光亮赫灼住于阿摩昼青年婆罗门头上之虚空〔曰〕「由世尊有理由之问至三次阿摩昼青年婆罗门若不解答者其头即座当破裂为七分」世尊及阿摩昼皆见手持金刚杵之帝释天阿摩昼青年婆罗门见此恐怖而身毛竖立近靠世尊以求保护如是告世尊曰

「尊者瞿昙所说如何请尊者瞿昙再说

「阿摩昼汝意如何汝未闻婆罗门大长老阇梨等之说耶康哈耶那族从何处来康哈耶那族之祖先是何人耶

「尊者瞿昙我承如是闻如尊者瞿昙所言康哈耶那族由此而来彼是康哈耶那族之祖先

二二

如是言时青年婆罗门等大呼〔大〕喊「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恶生者阿摩昼青年婆罗门非是良家子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是释迦族婢女之子阿摩昼青年婆罗门之主人是释迦族我等认为沙门瞿昙是正说不以为在毁难他人

[P.96]二三

尔时世尊如是思惟「此等青年婆罗门以婢女之子孙攻击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有过呵酷我令解〔其攻击〕」

世尊告彼等青年婆罗门曰「青年婆罗门等汝等勿以婢女子孙之语攻击阿摩昼青年婆罗门彼康哈(黑)成为伟大之仙人彼往南方民间学习梵天咒后来甘蔗王之处恳求王女库达卢比甘蔗王曰『咄此辈无过是我下婢子孙而敢恳求王女库达卢比〔为妻〕』对彼起愤怒心欲拉马蹄形箭彼箭射不出亦取不下青年婆罗门等诸大臣诸侍臣以近康哈仙人如是曰

『尊者令王平安尊者令王平安

〔仙人曰〕『王当平安王若向下方〔地〕放箭王之领土悉至破裂

〔诸大臣曰〕『尊者令王平安亦令国土平安

〔仙人曰〕『王当平安王若向上方〔天空〕放箭王之领土七年悉不降雨

〔诸大臣曰〕『尊者令王平安令国土平安令降雨

〔仙人曰〕『王当平安国土亦平安亦降雨王应为第一王子立此箭王子平安而身毛不动

青年婆罗门等诸大臣告甘蔗王曰『甘蔗王应向第一王子立箭王子平安而身毛不动

[P.97]甘蔗王向第一王子立箭王子〔真是〕平安身毛不动王怖畏战栗于天罚而与之王女库达卢比青年婆罗门等汝等勿以下婢子孙之语攻击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此有过酷彼康哈是伟大仙人

二四

尔时世尊告阿摩昼青年婆罗门曰

「阿摩昼汝意如何今刹帝利之童子与婆罗门童女同栖同栖之结果而生男子由此刹帝利童子婆罗门童女所生之男子在婆罗门之间得受座席或水否

「瞿昙可得

「又婆罗门对彼于亡者祭祀会或于祝宴或于牺牲祭或于飨宴得给于食事否

「瞿昙得给与食事

「又婆罗门对彼传授咒文否

「瞿昙传授

「又婆罗门女之间不排除彼否

「瞿昙不排除

「又刹帝利为彼行刹帝利即位灌顶否

「瞿昙不为之

「何以故

「瞿昙母系不纯故

二五

「阿摩昼汝意如何今有婆罗门之童子与刹帝利之童女同栖同栖结果而生男子由此婆罗门之童子而刹帝利之童女而生男子于婆罗门之间得受座席或水否

「瞿昙得受

「又婆罗门对彼于亡者祭祀会或于祝宴或于牺牲祭或于飨宴得给与食事否

「瞿昙得给与食事

「又婆罗门对彼传授咒文否

「瞿昙传授

[P.98]「又婆罗门女之间不排除彼否

「瞿昙不排除

「又刹帝利为彼行刹帝即位灌顶否

「瞿昙不为之

「何以故

「瞿昙父系不纯故

二六

「阿摩昼如是不论女与女之比较男与男之比较刹帝利为优而婆罗门为劣阿摩昼汝意如何今或有婆罗门作任何恶事婆罗门之众人剃彼头撒灰〔于头及身〕追放出国土或城市如是彼于婆罗门之间得受座席或水否

「瞿昙不得

「又婆罗门对彼于亡者祭祀会或于祝宴或于牺牲祭或于飨宴得给与食事否

「瞿昙不得给与食事

「又婆罗门对彼传授咒文否

「瞿昙不传授

「又婆罗门女之间无排斥彼否

「瞿昙排斥

二七

「阿摩昼汝意如何今或有刹帝利作任何恶事刹帝利之众人剃彼头撒灰追放出国土或城市如是彼于婆罗门之间得受座席或水否

「瞿昙得受

「又婆罗门对彼于亡者祭祀会或于祝宴或于牺牲祭或于飨宴给与食事否

「瞿昙给与食事

「又婆罗门对彼传授咒文否

「瞿昙传授

「又婆罗门女之间不排斥彼否

「瞿昙不排斥

[P.99]「然者阿摩昼兹有一刹帝利犯最上之罪恶刹帝利之众人剃彼头撤灰追放出国土或城市阿摩昼刹帝利虽犯如是最上罪刹帝利尚为优婆罗门为劣者

二八

阿摩昼梵天常童子言此偈曰

『人人尊种姓
刹帝利最胜
人天之众中
智德人最尊』

阿摩昼梵天常童子善说是偈而不拙善说是偈而不拙具意义而非无意义我亦承认此我亦如是说

『人人尊种姓
刹帝利最胜
人天之众中
智德人最尊』」

第二 诵品

「瞿昙其德〔行〕者何耶其智〔明〕者何耶

「阿摩昼所谓成就此无上智德者生之论议姓之论议慢之论议——不说此等『汝有我程度之资格汝无我程度之资格』阿摩昼有说娶嫁或嫁娶始有生之论议姓之论议慢之论议——谓有说此等『汝有我程度之资格汝无我程度之资格』阿摩昼或被束缚于生之论议或被束缚于姓之论议或被束缚于慢之[P.100]论议或被束缚论嫁娶之众人甚实远离成就无上之智德阿摩昼断除束缚于生之论议姓之论议慢之论议及论嫁娶已则实成就无上之智德

「瞿昙何者为德〔行〕何者为智〔明〕耶

「阿摩昼今如来出现于世〔如来是〕应供等正觉者乃至阿摩昼比丘以戒具足〔沙门果经四〇~六三參照〕

乃至达初禅而住此亦彼德〔行〕之一分乃至达第四禅而住此亦彼德〔行〕之一分阿摩昼此是其德〔行〕〔同经七五~八二參照

乃至心专注于知见乃至此亦彼智〔明〕之一分乃至更不再生此亦彼智〔明〕之一分阿摩昼此是其智〔明〕〔同经八三~九八參照〕

阿摩昼如是之比丘称为智成就德行成就阿摩昼比此智德成就更高超或优胜此智德更成就者皆未曾有

阿摩昼对此无上智德成就之失败因由有四何者为四阿摩昼有沙门或[P.101]婆罗门未到达此智德成就之境地则担捧修道者之资具为食落果实之行者深入空闲之森林彼不过于为智德成就者之侍者而已阿摩昼此为无上智德成就之失败之第一因由

阿摩昼更有沙门或婆罗门未到达此无上智德成就之境地未到达食落果实之境地则取锄『我是食茎果之行者』深入空闲之森林彼不过于为智德成就者之侍者而已阿摩昼此为无上智德成就之失败之第二因由

阿摩昼更有沙门或婆罗门未到达此无上智德成就之境地未到达食[P.102]落果实之境地未到达食根果之境地则于村里市镇作护摩堂而事火彼不过于为智德成就者之侍者而已阿摩昼此为无上智德成就之失败之第三因由

阿摩昼更有沙门或婆罗门未到达此无上智德成就之境地未到达食落果实之境地未到达食根果之境地未到达事火之境地而于四衢大道造四门之家屋『若有由此四方来之沙门或婆罗门者我当尽力供养』彼不过于为智德成就者之侍者而已阿摩昼此为无上智德成就之失败之第四因由

阿摩昼如是此等四种是无上智德成就之失败因由

阿摩昼汝意如何汝与汝师俱承认有此无上智德之资格否

「瞿昙不承认瞿昙我与我师俱如何之资格如何可为无上智德成就者耶瞿昙我与我师俱于远离无上智德成就耶

「阿摩昼汝意如何汝亦达得无上智德成就而担捧修道者之资俱『我与我师俱应食落果实而入空闲之森林』耶

「瞿昙不也

「阿摩昼汝意如何汝不到达此无上智德之境地未到达食落果实之境地而取锄『我与我师俱应食根果〔实〕者』而入空闲之森林耶

「瞿昙不也

「阿摩昼汝意如何汝与汝师俱未到达此无上智德成就之境地未到达食落果实之境地未到达食根果之境地而于村里市镇作护摩堂为事火者耶

[P.103]「瞿昙不也

「阿摩昼汝意如何汝与汝师俱未到达此无上智德成就之境地未到达食落果实之境地未到达食根果之境地未到达事火之境地则于四衢大道造四门之家屋『若有由此四方来之沙门或婆罗门者我当尽力供养』而住耶

「瞿昙不也

「阿摩昼汝与汝师皆俱缺乏无上智德成就之资格者又俱有四种使无上智德成就失败之因汝与汝师亦应皆俱缺乏资格者阿摩昼汝师婆罗门沸伽罗娑罗作是言『秃头沙门卑俗习黑法下劣之彼等是何物敢与精通三明之婆罗门对谈』然而其自己恶劣行者未到达〔智德〕之成就阿摩昼应见师婆罗门沸伽罗娑罗之言令汝受如何程度之灾祸

阿摩昼婆罗门沸伽罗娑罗虽受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之供养向且不许当面与彼若有与彼相谈则于隔幕而谈阿摩昼纯正受施食者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如何不与当面耶阿摩昼应见师婆罗门沸伽罗娑罗之言令汝受如何程度之灾祸

阿摩昼汝意如何今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或坐象首或坐于马背或立车[P.104]之敷物上而〔与〕大臣或诸王子有某些相议若王离其处立于一边时首陀罗族者或首陀罗之下仆来彼〔首陀罗族者或首陀罗之下仆〕立于彼处同议其事而言『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是如是言』语彼王之语咨问彼王之咨问之时得为王或副王否

「瞿昙不也

「阿摩昼汝正如此『昔之婆罗门诸仙人——犹如阿咤摩婆摩婆摩提婆耶婆提伽鸯耆罗跋罗陀皤阇婆摩咤迦叶婆咎——是创造秘典歌诵秘典者今之婆罗门不过是集受彼等古秘典之圣句诵语倣效而诵倣效而语模倣所说而说所语而语所告而告而已如是我〔阿摩昼〕与师俱诵彼等之秘典者』而因此故汝成为仙人或入仙人之道应无是处

阿摩昼汝意如何汝未闻婆罗门长老之师或师师之说耶昔之婆罗门诸仙人——犹如阿咤摩〔乃至〕婆咎——是创造秘典歌诵秘典者今之婆罗门不过是集受彼等古秘典之圣句诵语倣效而诵倣效而语模倣所说而说所语而语所告而告而已汝及汝师为如是彼等(古仙人)善沐浴涂油整发髯华鬘璎珞饰身著白衣耽溺于五欲乐耶

[P.105]「瞿昙不也

一〇

「今汝及汝师为如是食彼等〔仙所食〕之白米饭种种汤种种之加味〔食〕耶

「瞿昙不也

「今汝及汝师为如是彼等〔仙人〕令美装之妇人奉侍耶

「瞿昙不也

「今汝及汝师为如是彼等〔仙人〕装饰尾毛马车以长棒鞭打而运行耶

「瞿昙不也

「今汝及汝师为如是彼等〔仙人〕深掘濠池坚闩高筑城墻由背长剑之丈夫守护耶

「瞿昙不也

「如是阿摩昼汝与汝师皆非为仙人或俱足仙人道之人然者阿摩昼不论任何人凡对我有疑有惑者当问我我为之说明

一一

尔时世尊始出大精舍经行时阿摩昼青年婆罗门随世尊之经行而行[P.106]佛身乞数三十二大人相阿摩昼于佛身除二相尽观到其他之大人相〔然〕二大人相即于马阴藏相及广长舌相生起疑念而心不定不起信心

一二

世尊知此事以示神通力令阿摩昼得见世尊之马阴藏世尊更出舌以舐两耳窍两鼻孔以舌覆全圆之〔面〕额

阿摩昼如是思惟「沙门瞿昙三十二大人相悉无不具备」向世尊如是言

「瞿昙今我等多用多忙应去矣

「阿摩昼当随意

阿摩昼乘马车而去

一三

尔时婆罗门沸伽罗娑罗与婆罗门之大众俱从郁伽罗出于己学园坐待阿摩昼时阿摩昼赴往其学园行至车乘可通行之处而下车乘步行至婆罗门沸伽罗娑罗之处至已问讯沸伽罗娑罗坐于一面沸伽罗娑罗如是告阿摩昼曰

一四

「阿摩昼见彼尊者瞿昙否

「我等见尊者瞿昙

[P.107]「阿摩昼对彼瞿昙之传闻如所扬之名声不相违耶彼尊者瞿昙实如是人而不相违耶

「对尊者瞿昙之传闻如所扬之名声不相违彼尊者瞿昙实如是人而不相违彼实俱备三十二大人相而无所缺

「阿摩昼汝与沙门瞿昙之间有何对谈耶

「我与沙门瞿昙有可对谈

「如何对谈耶

阿摩昼与世尊之对谈尽语告沸伽罗娑罗

一五

如是言时沸伽罗娑罗告阿摩昼言「咄何是我等之似是而非学者如是方法之行动结果其身坏死后当堕地狱阿摩昼汝立语以攻击彼瞿昙却被瞿昙暴露我等之秘事何是我等之似是而非学者如是方法之行动结果其身坏死后当堕地狱」彼忿怒踢阿摩昼足而退欲直往见世尊

[P.108]一六

尔时其他之婆罗门等告沸伽罗娑罗言「今日时既迟矣非可往见沙门瞿昙尊者沸伽罗娑罗应于明日往见沙门瞿昙

如是沸伽罗娑罗于自己家准备嚼食啖食令载于车即由郁伽罗赴往伊车能伽罗林至车乘可通行之处而下车乘步行至世尊之处至已与世尊互相问讯交谈言辞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沸伽罗娑罗如是言曰

一七

「瞿昙我弟子阿摩昼来此处耶

「汝之弟子阿摩昼曾来此处

「瞿昙有与阿摩昼作何对谈耶

「有

「为如何之对谈耶

尔时世尊从对谈之一切语沸伽罗娑罗如是语已沸伽罗娑罗言世尊曰

「瞿昙阿摩昼是愚者愿尊者瞿昙容忍阿摩昼

「婆罗门阿摩昼是为安乐之身

[P.109]一八

尔时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于佛身乞数三十二大人相沸伽罗娑罗于佛之三十二相中除二相外都已承认〔唯〕对马阴相和广长舌二大人相生起疑念而心不定不起信心

一九

世尊知此事世尊示神通力令沸伽罗娑罗得见世尊之马阴藏更出舌以舐两耳之窍两鼻孔以舌覆全圆之〔面〕额

沸伽罗娑罗如是思惟「瞿昙具备三十二之大人相无有所缺」如是白世尊曰「尊者瞿昙从今日与比丘众俱听受我食事」世尊默然承诺

二〇

尔时沸伽罗娑罗知世尊承诺以时告世尊言「尊者瞿昙时至食事准备已成」时世尊于清晨著下衣持上衣及钵与比丘众俱往沸伽罗娑罗之家往已坐于所设之座

尔时沸伽罗娑罗亲手与美食之嚼食啖食供飨世尊以至满足年少婆罗门等以接待诸比丘众沸伽罗娑罗见世尊食竟洗钵与手持一低座坐于一面

[P.110]二一

对坐于一面之沸伽罗娑罗世尊作有顺序之说话即说布施持戒生天诸欲之灾厄邪恶与污秽出离之利益

世尊知沸伽罗娑罗心从顺柔软除障碍跃跳生起信念时即说诸佛证悟之法义即苦苦之集苦之灭苦灭之道恰如无污秽之白布正可染色如是沸伽罗娑罗于其座远离尘垢生如是法眼「凡任何之物集起之法皆是灭尽之法

二二

尔时沸伽罗娑罗见法达法悟法深入法离疑去惑得无畏唯依师〔世尊〕之教不依其他而白世尊曰「善哉瞿昙善哉瞿昙犹如扶倒者开露蔽覆示迷者于道黑暗中持来明灯使具眼者见诸物瞿昙如是以种种方便说法瞿昙此我及妻子弟子眷属等俱归依尊者瞿昙法及比丘众尊者瞿昙摄受我从今日以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尊者瞿昙若来郁伽罗其他优婆塞之家者恳请至沸伽罗娑罗之家兹令青年婆罗门之男女问讯起迎供与座席及水以起信心当为彼等之利益安乐

〔世尊曰〕「婆罗门其言亦善


校注

原语 arahat 前有译为阿罗汉应供应真今译为真人 原语 bandhupādāpacca 是「由亲族之足出生」之意义依觉音注谓 bandhu 是(亲族)brahmā 是(梵天)之意这应由婆罗门族之亲密所言之语若从婆罗门族言者婆罗门是从梵天之口刹帝利是从梵天之胸胁毘舍族是由脐首陀罗族由膝沙门是由足生指沙门谓卑贱之意者以译为「下劣」 原语 sakya 是有「能力」之义故而译为「能」与娑伽树之娑迦 sākka 有关连吧 原文 yakkho(夜叉)于觉音注有 sakko-devarājā 故译为「帝释」 原文 assa-puṭena vadhitvā另一本有 bhassapūṭena vadhitvā 觉音注云 bhasmapūṭena sise chārikaṁ okiritvā(于灰之容器撒灰于头)今从此而译之
[A1] 已【CB】己【南传】
[A2] 青年【CB】青【南传】(cf. N06n0004_p0105a12)
[A3] 诸【CB】储【南传】(cf. T01n0001_p0088a18)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长部经典(卷3)
关闭
长部经典(卷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