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五(入第六十八经下半)

△八正趣菩萨寄真如相回向善友文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敬承其教遽即往诣彼菩萨所

△二见敬咨问

顶礼其足合掌而立(至)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三授己法界二初标名体

正趣菩萨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普门速疾行

十方无际故名普门一念超多故云速疾

△二显其业用四初申问

善财言圣者于何佛所(至)去此几何發来久如

虽有三问意在速疾

△二显深

告言善男子此事难知(至)能闻能持能解能说

△三承力请说

善财言圣者我承佛神力(至)能信能受愿为我说

△四正答前问五初答得法处

正趣菩萨言善男子(至)于彼佛所得此法门

谓从自本智如来藏界普生万善本觉而来故行能速徧知一切法不离心性万行顿成

△二答时久近

从彼發来已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

△三答处近远

一一念中举不可说(至)不可说世界微尘数佛刹

以多时發多步则知远矣即是速疾

△四显其成益

一一佛刹我皆徧入(至)教化调伏无有休息

△五类显十方

如从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至)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堕罗钵底

此云有门谓有此无缚无著等微妙法门为法师故

其中有神名曰大天

现大身故无缚无著智净自在故名为天称理普应故名为大妙用难测故名为神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九大天神寄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入菩萨(至)现广大身为众说法

△二见敬咨问

尔时善财至大天所(至)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三授己法界二初授法方便

尔时大天长舒四手(至)持诸金华以散善财

约事则發心难遇净目而观散华而供故约表谓展四无碍解手取所证胜流相应法门先当自净以洗身心后因利他故云华散亦表四摄远展摄取四众故

而告之言善男子(至)于一切时常现在前

现相赞友难遇令欣入故

△二正授所得二初标名体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解脱名为云网

谓以六度大悲如云覆润如网罗摄故

△二问答业用四摄摄生故文中亦二初问

善财言圣者云网解脱境界云何

△二答二初现宝令施教以檀摄

尔时大天于善财前(至)檀波罗蜜能舍难舍

△二类通教余及利行摄

善男子如我为汝示现此物(至)障碍险道到无障处

如是等言亦兼爱语同事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此阎浮提摩竭提国菩提场中

所入法界即得菩提之处故菩提是本前南有所表从本之南今摄末归本之法界故不云南矣又地上证如亦同本故今回向终故摄归此

有主地神其名安住

地为万法所依即所入法界无量安住即入义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礼大天足绕无数帀辞退而去

△十安住地神寄入法界无量回向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游行(至)菩提场内安住神所

△二见敬请法五初友见称赞

百万地神同在其中(至)摧伏一切邪论异道

既云友见已含见友

△二严处摄生以显胜德

时安住等百万地神(至)百千伏藏自然涌现

△三许示昔善引其问端

时安住地神告善财言(至)我为汝现汝欲见不

△四设敬陈请

尔时善财礼地神足(至)白言圣者唯然欲见

△五正示昔因

时安住地神以足按地(至)汝应随意自在受用

△三示己法界四初标名体用

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不可坏智慧藏

谓一念之智冥乎法界则不可坏此中则无所不生故名为藏由贤位既满总会三贤为入地之因故显善财之福常随地神之智不坏是则昔因不失能入证矣

常以此法成就众生

略明其用

△二別显业用

善男子我忆自从然灯佛来(至)皆能领受皆能忆持

由智不坏故常忆等

△三显得法时处

善男子乃往古世过须弥山(至)于彼佛所得此法门

△四总结纯熟

善男子我于此法门(至)所有一切功德善根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此阎浮提摩竭提国迦毗罗城

此云黄色往昔黄头仙人依此处故黄是中色表契中道故又此是佛生之城表初地生佛家故

有主夜神名婆珊婆演底

婆珊此云春也婆演底此云主当以于春时主当苗稼故谓显初入地能生长万行护众生故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礼地神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第五有十善友寄十地位即分十段第一婆珊婆演底夜神寄欢喜地地上多见夜神者证智玄妙离相破暗故下九天神准梵本皆是女神瞿波亦女者地上证于同体慈悲女之状故文六初依教趣求二初依前修证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至)知其无边测其甚深

△二趣求后友

渐次游行至于彼城从东门入

从东门入者开明之初显入证之始故

伫立未久便见日没

见日没者是夜神故表分別见日皆已亡故上辨至时处下生渴仰心

心念随顺诸菩萨教(至)普能明照十方刹海

△二见敬咨问二初见友依正

作是念时见彼夜神于虗空中

于空见者城表教道空表证道宗说兼通如日处空故

处宝楼阁香莲华藏(至)以为严饰身服朱衣

服朱衣者证智明显故

首戴梵冠一切星宿炳然在体

法门星像不离一身如体

于其身上一一毛孔皆现化度无量无数恶道众生

化生作用不离一毛之性

令其免离险难之像(至)如是种种成熟众生

△二设敬咨问

善财童子见闻此(至)我行于中至十力地

△三称赞授法二初称赞

时彼夜神告善财言(至)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二授己法界三初标名体

善男子我得菩萨破一切众生痴暗

即所破二愚

法光明解脱

即是能破二无我智又破众生暗为悲法光明是智悲智具故

△二明业用二初长行二初兴救物之心

善男子我于恶慧众生(至)常与如是心共相应

△二正明对缘救摄十门初一总明为海难有四种

善男子我于夜暗人静(至)并皆昏蔽不见色时

一救时

见诸众生若入于海若行于陆山林旷野诸险难处

二救处

戒遭盗贼或乏资粮(至)慞惶忧怖不能自出

三所救

我时即以种种方便而救济之

四能救

△二有九门別显初救海难众生

为海难者示作船师(至)令免怖畏悉得安隐

先救世苦令得世乐

复作是念以此善根回施众生愿令舍离一切诸苦

后以回向大愿令其究竟离苦得乐此下八段离苦得乐准上有二

△二救陆地众生

为在陆地一切众生(至)悉令除灭诸烦恼暗

△三救求不得及行山险众生

一切众生有惜寿命(至)到无畏处毕竟安乐

△四救乐国土众生

善男子若有众生乐著国土(至)住一切佛萨婆若境

△五救著聚落众生

善男子若有众生乐著聚落(至)究竟安住一切智城

△六救暗夜众生

善男子若有众生行暗夜中(至)以智慧光普皆照了

△七救惑业众生

是诸众生无有智眼(至)平等之处令其安住

△八救八苦众生

善男子一切众生或病所缠(至)住于究竟无变易处

△九救恶见众生

善男子一切众生入见稠林(至)常勤教化一切众生

△二偈颂二十一颂分四初一颂法门名体

尔时婆珊婆演底主夜神(至)为善财童子而说颂言

我此解脱门生净法光明能破愚痴暗待时而演说

△二有四颂举因劝修即四无量

我昔无边劫勤行广大慈(至)汝应入此

△三有十颂显果令入即六处殊胜

我目甚清净普见十方刹(至)而亦不分別

△四有六颂明业用广大

我以大神通震动无量刹(至)成道演妙法

△三得法久近二初兴二问

尔时善财童子白夜神言(至)乃能如是饶益众生

△二还两答答中有二初答發心时节六初总显本事因缘

其神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至)名法慧月夜入眠寐

△二明佛兴世

时彼城东有一大林(至)徧照出生妙宝世界

△三善友劝發

莲华光城内有主夜神(至)普贤菩萨所有行愿

△四正發大心

令王夫人發阿耨多罗(至)及诸菩萨声闻僧众

△五结会古今

善男子时王夫人法慧月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

△六發心成益

我于彼佛所發菩提心(至)而未满足菩萨诸根

△二答得法久近二初总显得法因缘

过此劫已复过万劫(至)引至佛所广兴供养

△二正明得法三初得方便三昧

我才见佛即得三昧(至)于彼佛所听闻妙法

谓上见诸佛下化众生

△二得此解脱

以闻法故即得此破一切众生暗法光明解脱

△三广显业用

得此解脱已即见其身(至)如是乃至充满法界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至)入其境界示其自在

△五诣示后友

善男子此阎浮提摩竭提国菩提场内

得无误犯由契理故理即菩提场

有主夜神名普德净光

普德者最胜法界无德不具故净光者正智证入离误犯之垢故即前净月故次云

我本从其發阿耨多罗(至)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二先以偈赞表恋德之深十偈分四初四赞身心超胜

尔时善财童子向婆珊婆演底神而说颂曰

见汝清净身相好超世间(至)清净无分別

△二有三颂明大用无涯

一一毛孔内悉放无数光(至)种种令清净

△三有二颂明益物不虗

若有诸众生闻名及见身(至)以灭烦恼故

△后有一偈明结德无尽

千刹微尘劫叹汝一毛德劫数犹可穷功德终不尽

△二作礼辞退

时善财童子说此颂(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五


校注

教余疑倒
[A1] 己【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己【CB】巳【卍续】
[A4] 己【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己【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己【CB】巳【卍续】
[A9] 己【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己【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己【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华严经疏注(卷105)
关闭
华严经疏注(卷105)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