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十(入第七十二经下半)

△四正显發心本事文类初發心身德

时此会中有长者女名宝光明

有中殊胜行空中方便慧皆宝光义矣

与六十童女俱端正殊妙(至)常见诸佛求一切智

△二正發大心

时宝光明女去王不远(至)随所生处皆随往生

同王心故

△三王發摄言

尔时大王知此童女(至)令诸众生普得满足

△四女赞王德初标心净

时宝光明女信心清净生大欢喜

△二發口言五十二偈分之为二初总显王德四初明王未兴时损

即以偈颂而赞王言

往昔此城邑大王未出时(至)望之如旷野

△二有二偈明王兴世之益

大王升宝位广济诸群生(至)惸独悉安隐

△三有十偈翻损成德即翻十恶

往昔诸众生各各相残害(至)悉从因缘起

△四有七偈明依正难思

大王演妙音闻者皆欣乐(至)回向佛菩提

△二显王本生四初明先王世末

王父净光明王母莲华光(至)草树皆枯槁

△二八偈明王兴先相

王生七日前先现灵瑞相(至)如渴饮美水

△三有七偈正显诞生

时彼光明王眷属无量众(至)汝子应欣庆

△四有八偈生后之益

宝藏皆涌出宝树生妙衣(至)一切悉安乐

△三展身敬

尔时宝光明童女(至)曲躬恭敬却住一面

△五大王述赞

时彼大王告童女言(至)亦当成就如是功德

△六施行摄持

王赞女已以无价宝衣(至)如净夜天星宿庄严

△二结会古今

善男子尔时一切法音(至)处于种种妙法宫殿

△一偈颂但是总相己能知文二初九明能知

尔时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至)而说颂言

我有广大眼普见于十方(至)众生度多少

△后有一偈结劝

我于无量劫修习此法门我今为汝说佛子汝应学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此道场中(至)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

无功用道住大愿风普救护故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至)云何修行一切佛法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已下入第七十三经

△八大愿精进力夜神寄不动地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至)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

略无念法亦表无功离念故

△二见敬咨问然亦含二意若约显说则自此尽偈皆第二段至夜神答言下方属第三授己法界若约密授则此现胜用已为授己法界善财發同善友心便已得益义虽通二为欲顺文且依前判就文分三初见胜用二初总见所依

见彼夜神在大众中(至)摩尼宝网弥覆其上

△二別显身相有二十四身

现日月星宿影像身(至)现常游虗空利益身

上十即应机摄化身

现一切佛所顶礼身(至)现法灯普灭世暗身

此六是应法成行身

现了法如幻净智身(至)现本清净法性身

并是离障契理身多随内德显身差別见身了心

△二设敬证入四初设敬陈礼

时善财童子见如是等(至)良久乃起合掌瞻仰

△二發增胜心

于善知识生十种心(至)得一切佛法故是为十

△三深证悬同有三谓标释结今初标

發是心已得彼夜神与诸菩萨佛刹微尘数同行

由前起同己等十心故得同善友等行通论同有四义一人法无二与一切法界同二因果无二与一切诸佛同三自他无二与一切菩萨同四染净无二与一切众生同今云得彼夜神与诸菩萨同菩萨行则正是第三义兼余三由见初故则不殊余二方为究竟之同良以八地证无生理自他相作皆无碍故偏此明同故下列中有无生忍

△二列释

所谓同念心常忆念(至)成就如来十力智故

八十四同各有标名释义文相自显

△三总结

时善财童子观察大愿(至)佛刹微尘数同菩萨行

△四以偈庆赞三初有八偈颂前發增胜心

既获此已心转清净(至)一心合掌以偈赞曰

我發坚固意志求无上觉(至)圆满白净法

次第颂前十句初之六偈各颂一句第七偈中上之三句颂第七句下句颂第八第八偈中上半颂第九下半颂第十

△二有一偈颂前深证悬同

我以此等故功德悉具足普为诸众生说一切智道

△三有一偈荷恩深重

圣者为我师与我无上法无量无数劫不能报其恩

△三咨问法要

尔时善财说此偈(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来已睹解脱之用是故不问云何修行但直征名文有三问

△三授己法界前即默授今方言授于中有二初答名问后答發心久近所以不答成菩提者有二意故一显悲增如休舍说二显久成示居因位故下所救千佛尚已久成况能救耶前中二初标名

夜神告言善男子此解脱门名教化众生令生善根

谓现身广化令生诸善究竟得佛故名为根

△二显其业用谓契理之用故用而无涯动寂无二于中有三初明内契理事

我以成就此解脱故(至)性皆不实无有差別

△二大用无涯

而恒示现无量色身所谓种种色身

约其类別

非一色身

非一约一类而多下可思准

无边色身清净色身(至)现普贤菩萨像色身

略显九十八种色身并初后标结即成百身起信等论明八地当色自在地故此广辨色身

△三总结深广四初结所作之业

念念中现如是等色相身(至)舍不善业住于善行

△二结能现因

善男子当知此由大愿力故(至)大慈力故作如是事

△三双结寂用无碍

善男子我入此解脱(至)而能示现无量色身

△四结成深广

一一身现无量色相海(至)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二答發心久近二初叹深许说三初牒问许说

善男子如汝所问(至)承佛神力当为汝说

△二叹法甚深二初法说

善男子菩萨智轮(至)如是诸劫分別显示

上标下释先正释

何以故菩萨智论本性清净

本性约理

离一切分別网

离分別约智

超一切障碍山

超障约所断后释妨

随所应化而普照故

既无长短今说长短者为利生故欲长则长显法根深欲短则短显法超胜

△二喻显有五初皎日随时喻

善男子譬如日轮无有昼夜但出时名昼没时名夜

谓日体恒明映山出没喻智无三世心障见殊

菩萨智轮亦复如是(至)言其止住前劫后劫

△二日轮现影喻

善男子譬如日轮(至)而彼净日不来至此

谓白日无来随处隐显喻智轮常寂机见短长

菩萨智轮亦复如是(至)现众生前教化调伏

△三虗舟运物喻

佛子譬如船师常以大船(至)而度众生无有休息

喻于菩萨无住摄生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至)未曾分別劫数长短

△四太虗无碍喻

佛子如太虗空一切世界(至)尽未来劫持一切刹

喻于菩萨无功益物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至)而无忧喜疲厌之心

△五幻化无真喻

善男子如幻化人(至)忧喜生死十种之事

喻即用而寂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至)无取无舍无安无怖

然上诸夜神叹深皆倣斯法喻

△三结承力为说

佛子菩萨智慧虽复如是(至)满足大愿成就诸力

△二正答所问先长行文三初善光劫中行因得法二初明最初佛所修证三初古佛出兴

佛子乃往古世过世界海(至)已成熟者演说正法

△二先王治化

是时国王名曰胜光(至)调伏彼故造立囹圄

囹圄者周之狱名

枷锁禁闭无量众生于中受苦

△三夜神修因三初在家本事十初悲救罪人正答發心之始

王有太子名为善伏(至)或以烟熏或被榜笞

榜笞捶击也

或遭膑割

膑谓刖足之流

倮形乱发饥渴羸瘦(至)愿垂宽宥施以无畏

△二臣议非理

时王即集五百大臣(至)有哀救者罪亦至死

△三请代囚命

时彼太子悲心转切(至)应舍身命而济之

△四臣执令诛

时诸大臣共诣王所(至)不责治者王之宝祚

祚即位也易云圣人之大宝曰位

亦不久立王闻此言赫然大怒令诛太子及诸罪人

△五王后哀祈

王后闻之愁忧号哭(至)唯愿大王赦太子命

△六王夺子志

王即回顾语太子言莫救罪人若救罪人必当杀汝

△七太子确救

尔时太子为欲专求(至)身当受戮王言随意

△八母请修因

尔时王后白言大王(至)然后治罪王即听许

△九正设施场

时都城北有一大园(至)随有所求靡不周给

△十如来亲救六初就戮时临

经半月已于最后日(至)及诸外道悉来集会

△二如来降德

时法轮音虗空灯王(至)一心瞻仰来入彼会

△三敬神礼请

尔时太子及诸大众(至)摄受于我处于此座

△四就座谈经

以佛神力净居诸天(至)令诸众生随类各解

普照因轮者谓令知善恶各自有因罪人恶因所招太子善因当满故

△五广益当机

时彼会中有八十那由他(至)免离恶趣生于天上

△六太子得法

善伏太子即于此时(至)令生善根解脱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


校注

[A1] 已【CB】巳【卍续】
[A2] 己【CB】巳【卍续】
[A3] 己【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己【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己【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己【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但【CB】伹【卍续】
[A15] 己【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华严经疏注(卷110)
关闭
华严经疏注(卷110)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