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二(入第五经卷末)

△八叹佛往修十度行满今得果圆十一颂分二初一总明

尔时法界普音菩萨摩诃萨(至)即说颂言

佛威神力徧十方(至)昔所满足皆令见

佛威神力略有三类一者俱生力谓风不动衣等二者圣威力谓通明等种种功德三者法威力谓波罗蜜圆满法力令五根中无诸非净四支百节有无量力故名坚固不可坏身法身常身无边之身言徧十方者即无边身广大示现谓变化身无分別者平等智身大菩提行者波罗蜜身昔所满足者众行先成皆令见者大果今出

△二有十颂別显一颂一度皆上半往修因下半今得果

十度之义十行十地一经始末亦多辨之须粗识其相略启十门一释名二出体三辨相四建立五次第六相摄七修证八约教九观心十释文

今初又二先通名后別称通名波罗蜜多者唯识云要七最胜之所摄受方可建立波罗蜜多一安住最胜谓要安住菩萨种性二依止最胜谓要依止大菩提心三意乐最胜谓要慈愍一切有情四事业最胜谓要具行一切事业五巧便最胜谓要无相智之所摄受六回向最胜谓要回向无上菩提七清净最胜谓要不为二障间杂即三时无悔若七随阙非到彼岸故此十度各四句分別其別称及出体三辨相至文当释

四建立者为十地中对治十障证十真如故但有十为对六蔽渐修佛法渐熟有情但说六六中前三增上生道感大财体及眷属故后三决定胜道能伏烦恼成熟有情及佛法故又前三饶益有情施财不恼忍彼恼故后三对治烦恼勤修加行永伏永灭故又由前三故不住涅槃由后三故不住生死能为无住涅槃资粮后唯四者助六令满方便助前三愿助精进力助静虑智助般若如深密说

五次第者谓由前前引發后后及由后后持净前前又前前麤后后细易难修习次第如是

六相摄者此十一一皆摄一切波罗蜜多互相顺故般若论云檀义摄于六资生畏法等智论云有未庄严波罗蜜即不摄者已庄严波罗蜜即相摄者今此经文必具摄十若但说六六摄后四闻为十第六唯摄无分別智后四皆后得智摄

七修证者五位通修佛方究竟十约因位总有三名谓初无数劫施等势力尚微被烦恼伏但名波罗蜜多第二劫去势力渐增能伏烦恼名近波罗蜜多第三僧祇势力转增能毕竟伏一切烦恼名大波罗蜜多故上下文中屡言广大波罗蜜也

八约教者诸教可思此教要复一一融摄彻果该因

九观心者可以意得

十释文分十初施度

昔于众生起大悲(至)能令见者生欢喜

己人惠名之为施即以无贪及所起三业而为其性

此有三种谓财法无畏上半因中大悲行施已该此三此悲亦是七最胜中前三最胜下半果中财能资身无畏益心法资法身故得果身身最殊妙三皆悦物故见者必喜亦由具七最胜故身殊妙也

△二戒度

昔在无边大劫海(至)普灭世间诸重苦

防非止恶名之为戒即受学菩萨戒时三业为性

戒有三种律仪摄善得净身果摄众生戒能除物苦徧十方者无作戒身等众生故

△三忍度

往昔修行忍清净(至)普放光明照十方

堪受诸法未能忘怀名之为忍此约生忍又忍即忍可忍即是慧双忍事理即以无嗔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为性

忍亦有三谓耐冤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偈云信解真实即谛察法也色相圆满前二忍果放净光明第三忍果

△四精进

往昔勤修多劫海(至)悉现菩提树王下

练心于法名之为精精心务达目之为进以勤及所起三业为性

亦有三种一被甲二摄善三利乐初句通前二以被甲精进瑜伽释云设千大劫为一日夜处于地狱为脱一众生故次句即第三下半通三果也因既离身心相故果能身徧十方

△五禅那

佛久修行无量劫(至)烦恼障垢悉除灭

梵云禅那此云静虑即以等持为性

亦有三种谓安住引發办事既引起神通办利生事故见者深喜现法乐住诸惑不行又资慧断惑故见者惑灭

△六般若

如来往修诸行海(至)克殄一切愚痴暗

般若梵言此翻为慧推求谛理名之慧也此及后四皆择法为体

亦有三种一生空无分別二法空无分別三俱空无分別摄论以加行正体后得为三约六度说璎珞以照有照无及照中道而为三者唯约法空三观之义至下当明

慧导万行故云修诸行海言具足者具上三也因如有目故果获身智二光能灭诸暗

△七方便

种种方便化众生(至)无边际劫不休息

方便即善巧也方谓方法便谓便宜

上四但各二种今初谓回向方便拔济方便文云种种化生即拔济善巧所修成就兼于回向菩提所化无边果得十方横徧为物取果竖穷来际不休

△八愿度

佛昔修行大劫海(至)尽未来际救众生

愿者即希求要誓有义即以欲胜解及信为性亦有二种谓菩提愿利乐他愿由初愿故出现世间由后愿故设生不息

△九力度

佛无量劫广修治(至)普现十方诸国土

力者不可屈伏故随思随修任运成就亦有二种谓思择修习今言法力即思择诸法而修习故摄论云由此二力令前六度无间现前经云成自然力即无师而成不习而无不利何能坏哉

△十智度

佛昔修治普门智(至)舒光普照十方刹

决断名智谓如实觉了亦有二种谓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无性论云由施等六成立此智复由此智成立六种名受法乐由此妙智能正了知此施戒等饶益有情经云普门智总含二智別配初句即成熟有情次句即受用法乐此二无二故成无碍力舒光普照

△九述菩提树摩尼果中叹佛往修十地行果十一颂分二初一总举

尔时云音净月菩萨(至)即说颂言

神通境界等虗空(至)摩尼果中咸具说

谓佛果大用由昔地行及结说处余十次第各述一地地义当品广明今皆略述而

清净勤修无量劫(至)普见十方无量佛

略述四义一加行多劫诸论皆说地前为一僧祇已为无量更有异说恐厌繁文二标入地名三出生广智谓生如来家见法实性得妙观察平等性智故四普见佛海同下愿智果中

一切法中离垢地(至)供养无边诸佛海

一举法标名二別地行相三修行时分四供佛多少

积集福德發光地(至)摩尼果中如是说

一举法标名世间中极云积福德二修诸禅定三忍度偏多四闻持广博

𦦨海慧明无等地(至)如佛所治皆演畅

一叹慧标名世无等故二了道品境异凡夫故三起慈悲异小乘故四成净身土离身见故

普藏等门难胜地(至)如佛所净皆能说

一标入地谓积集福智故云普藏十平等心故曰等门二标地名三真俗极违会令相顺四谛法俗境无平等观

广大修行慧海地(至)树中演畅此法音

一叹行二标名三正显行相即了缘起法四地用得十空三昧

周徧法界虗空身(至)昔所远行今具演

一先标果用二照达群机三双行巧摄四寄行标名

一切愿行所庄严(至)此无等地咸宣说

一別地行相二明净土果三略释地名四叹地结说

无量境界神通力(至)劫海所行皆备阐

一标地作用二善达教法三标示地名四广行多劫

法云广大第十地(至)此声是佛威神力

一标起地名二含藏法雨三能蔽如空麤重四深广难测故云佛境诸偈多有结说文并可知

△十叹佛体用应机自在二初说偈仪

尔时善勇猛光幢菩萨(至)观察十方即说颂言

前文多观众会此观十方者观众表无偏心观方表说周徧二文影略

△二正说十颂一一颂中各有四义文三初一总显

无量众生处会中(至)了达一切庄严境

初总叹佛令物悟入福智有四义者一多众二心异三悟智四了福庄严即福也亦通二严皆佛令尔故显众德即为叹佛

△二八別明

各起净愿修诸行(至)及以一切诸神变

见佛体用亦四义一起愿二具行三见体四见用

或有能见佛法身(至)悉入其身无不尽

见法身一胜故无等二净故无碍三大故周徧四深广故包含

或有见佛妙色身(至)种种变现十方中

见色身一色妙谓如金等二相具十华藏相等三光盛谓常放等四随机变谓三尺无边等

或见无碍智慧身(至)种种差別皆令见

见智身一无碍真俗无碍故二等空称法性故三知四巧现

或有能了佛音声(至)为出言音无障碍

了佛音声一音普徧二说应器三言同类四应无碍

或见如来种种光(至)复见诸佛现神通

见佛光明一多种二徧照三见佛四现变

或有见佛海云光(至)令生深信入佛智

见佛毛光一显光名二明出处三示往因四令信悟

或见佛相福庄严(至)皆佛相中明了见

见佛福相一见福相二了福因三示因体四明见处

△三一结叹

如来功德不可量(至)以佛力故能宣说

结叹德广一数多二深广三用普四结说谓推功归佛己无能

△第九明天地征祥谓地动兴供显证上来佛成正觉众海云集各申庆赞显佛高深而下称机情上叶佛愿故世主为之兴供天地为之呈祥分二先动地三初动处

尔时华藏庄严世界海

自陿之宽且云华藏约下结通实周法界诸天重重并华藏之内故云其地何所不该又染净融故虽标摩竭而地震华藏

△二动因

以佛神力

就主显胜但明佛力感应道交亦由物机然泛明动因总有其十今当转法轮亦兼成道余如別章

△三动相

其地一切六种十八相震动

震即是声动即是形声兼吼击形兼起踊故有六种此六各三成十八相

所谓动徧动普徧动(至)击徧击普徧击

摇飏不安为动自下渐高为起忽然腾举为踊隐隐出声为震雄声郁遏为吼砰磕發响为击十八相者唯一方动直尔名动四方若次第若一时动者名为徧动若八方次第或一时动名普徧动又四方八方十方如次名三相动又一方独动十方次第动十方同时动又为三相余五例之然动何所为依胜思惟梵天经所为有七一令诸魔怖故二为说法时大众心不散乱故三令放逸者生觉知故四令众生知法相故五令众生观说法处故六令成熟者得解脱故七令随顺问正义故此上七缘正是今经所为地论有四非当此文上约外器若心地圣贤地法性地亦有震动等义可以虗求

△二兴供三初标数

此诸世主一一皆现(至)雨于如来道场众海

同生之众亦得称主为物依故

△二略列

所谓一切香华庄严云(至)其数无量不可思议

△三结徧

此诸世主一一皆现(至)道场众海靡不周徧

△第十结通无尽二初结华藏内二初举此界

如此世界中一一世主心生欢喜如是供养

△二类华藏中一切世界三□众海兴供

其华藏庄严世界海中(至)悉亦如是而为供养

一切世界者谓华藏中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一一种中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彼等一切诸世界中悉有世主而为供养

△二类佛坐道场

其一切世界中悉有如来坐于道场

然有二义一彼诸世主各供当处之佛二彼诸世主亦供此佛此佛亦坐彼界道场

△三类结大众得法有十一句

一一世主各各信解(至)各各入如来解脱门

谓闻法得益得益有三一闻益各各信解故谓信其言而解其义二思益谓于所对审缘虑故三修益修益有七一修门谓三昧方便故二修法谓资粮助道故三修果契理成就故四修益随有所得成法喜故五修转各各趣入无量乘门及众生界故六修同悟解脱法门合先圣故七修极修极有三一大悲极入佛神通境但为益生故此成思德二大智极入佛力境如来力境悲智超绝无能及故成佛智德三自在极入如来解脱门尽一切障心境自在成佛断德亦即是前诸解脱门

△二结华藏外

如于此华藏世界界海(至)一切世界海中悉亦如是

谓以华藏例于法界各有此会同为一大法界会方是华严无尽说耳

此下入第六经

○如来现相品第二

△将释此品四门分別一来意二释名三宗趣四释文然下诸品多用此四若有增减至文当辨

今初来意二先分来后品来今初三分之中自下正宗由致既彰正宗宜显故次来也四分之中已明教起因缘次辨说法仪式故次来也

二品来者曲有二义一前辨众集今显疑现相二前明旧众今辨新集故次来也

二释名者一分名正宗者正陈宗旨拣序流通若四分中名举果劝乐生信者举依正果劝物信乐是故亦名所信因果亦名说佛依果会以从多说故

二品名者如来是能现之人相是所现之法现通能所能所合说体用双陈以立其称

然如来现相各有五义以成其十如来五者一就理显谓法性名如出障名来二唯就行瑜伽云言无虗妄故名如来涅槃三十二亦同此说三理智合说转法轮论云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正觉第一义谛故名如来此与成实大同四离相说般若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五融摄说谓一如无二如若理若智若开若合无不皆如故名为如如外无法来亦即如如是来者是真如来

现相五者一现面门光相召十方众二现眉间光相示说法主三振动刹网以警群机四佛前现华表说依果五白毫出众表教从佛流

如是等相是如来现相品中辨此故以为名

三宗趣亦二一分宗三分正宗已如上说四分之宗即以佛果无边刹海具三世间无尽自在故以为宗令诸菩萨發生净信修行涉求以之为趣

二品宗以光相表示为宗令上智玄悟为趣

四释文此下二品说法仪式是当分方便即分为二初现相品为远方便后三昧品为近方便今初一品大分为六一众海同情二光召有缘三所召云奔四现瑞表说五称扬佛德六结通无穷今初先以五门料拣诸会请问之殊一问之有无二所问法异三能问人別四仪式不同五疑之权实

初中前二后二此四有问中五皆无

谓初会标果起因故问第二会寻因至果故问但因有升降寄六会以答之果无差別第七当会答也然诸会更有问者并当会別义以总收之或重明于前非大位问第八会明因果纯熟故须有问诸行修无碍六位顿成故当会答第九会明称性因果故別有问谓俱入法界无差別故亦当会答四处都有三百一十句问谓初及第二各四十问第八二百第九三十中本广本问则难思

二所问异者初两会问果广因略为成信解故第八会问因广果略为成行故第九会问全同初会而因举主佛之因明因是果因显唯证故

三能问人异者初及第九皆同生异生二众齐问以所问法众同依故第二会中唯同生问以所入位同生胜故八唯同生一人自问以造修之行各自成故

四请问仪式复有二义一约言念二约通別初中请有二种一言二念答亦有二一言答二示相交络相望应成九句在文唯四初会之中具二问答谓现相品长行念请供声言请初光示法主现华表义现众表教即示相答三昧品中以言重请下之三品亦以言答第二会唯念请如来示相答菩萨言说答佛心自在不待兴言佛力殊胜现相能答第八会言请言答此显菩萨不同佛故第九会念请示相答显以心传心唯证相应离言说故

二通別者初后二会別问通答二八两会別问別答又初会亦是別问別答次文当明

第五疑之权实者问诸王菩萨位皆圆极何得有疑有云为众生疑故有云希佛果故又显因果悬隔故然上二解初权后实并皆有理可通余教然此经中若实若权无非法界之疑以疑为有力与所说证为缘起故此事旧尔海印顿现疑之与答念念常疑念念常断其犹像模因模之高成像之下因模之下成像之高缘起法界理应尔故

△次正释文二初长行念请二初举人标念

尔时诸菩萨及一切世间主作是思惟

谓尽于众海皆希佛境并欲利生成缘起门故标同念

△二云何下正显问端有四十句且分二別前二十句直尔疑念请后二十句引例举法请准义二文皆应具举互有影略不欲繁辞故下偈中更不引例合二处文直尔请说第二会中亦有此二而引例中问同此直请正欲显于诸佛道同影略之义

又四十句中初二十句问果后十问因中间十句明化用普周通问依正染净因果前是所求后是所行中是所知故分是举果故先问果据斯义类亦可分三今以两段皆有结请故但分二前中亦二先明疑念后明结请今初前十句问德用圆满后十句问体相显著今初十句文唯有八偈有神通及自在二问世界成就品初答中亦同此有今文阙者是或脱漏或是义含无能摄取之中摄此二故故下法界品中阙无能摄取及与神通唯有自在故此三事合则可一开则为三故出没不同

△二正释文

云何是诸佛地

言佛地者即智德分位然此经宗通收万德故广则无量略有十种如上所引同性经说然体不出五谓清净法界及与四智以斯五法摄大觉性具如佛地经及彼论说然要唯有二无所不摄谓真理妙智融而无二是诸佛地并有生成住持功能故名为地此句为总该摄诸德下明佛果皆答斯问

云何是诸佛境界

此下诸句皆別明佛地之德

言境界者悲智所缘故亦分齐故广亦无量略有十种如出现及问明不思议品广说然出现多明体徧不思议品以辨超胜故云十种无比境界问明该其因果体用小有不同至文当知若准瑜伽如来境界谓五界差別一有情界二世界三法界四所调伏界五调伏加行界或说要唯有四一所缘真俗二所住刹海三所起业用四所应摄化并如下说此与瑜伽大同总唯有二谓佛即境约分齐说或佛之境约所观化等今文多显佛之境也

云何是诸佛加持

谓佛胜力任持令有所作

广亦无量略有十种如不思议法品及法云地说离世间中十种佛所摄持亦其例也然不出三类一如加持化身及舍利等二如加耆域入火不烧等三如加非情作佛事等此与神通宽陿不同谓六通中唯神境一有加持故今此加持即是神力

云何是诸佛所行

是佛所作或说十种如不思品云诸佛世尊有十种化不失时等亦是所行之行如出现品谓无碍行是如来行等或大悲摄生或大智造缘无思成事方便善巧所作究竟皆名为行

然约人望行标云所行既是所作实通能所故不同彼境界之中彼智所观所应摄化但就所故况所望不同故不相滥若准瑜伽七十八中引深密经佛答文殊此二別相云所行谓一切种如来共有不思议无量功德庄严净土如来境界谓一切种五界差別五界如前

云何是诸佛力

即佛大自在广有无量略说有十即处非处等又有十种谓广大力等如不思议品

云何是诸佛无所畏

无诸畏惧故离世间品说有十种无畏或说四种如常所明昔云前四是异二乘功德佛力是破魔功德无畏是伏外道功德未必全尔十力无畏亦不共二乘故然上来多明大智功德

云何是诸佛三昧

谓佛果等持数过尘筭如师子嚬申等略说十种如不思议品说佛有无量不思议三昧等

八准答及颂名佛神通者谓依定發起无碍神用或说有十如十通品不思议品云一切诸佛有无边际无碍解脱示现无尽大神通力十通唯局菩萨或说有六如常所辨然名通大小

九准答及颂名佛自在谓所作任意无碍成就故广有无量或说百种谓于众生自在等各有十故略有十种谓命自在等并如离世间品说不思议品亦说有十谓诸佛世尊于一切法皆悉自在等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颂名无能制伏答中名无能毁坏谓佛所作无有天上人中沙门魔梵及诸二乘大菩萨等神力能制是故旧经翻为佛胜法也

略有十种如不思议品诸佛有十种最胜法等若取无能毁坏即十种大那罗延幢勇健法是上之十问多在不思议品至下当知

△二体相显著

云何是诸佛眼(至)云何是诸佛声

谓六根三业于身业中开常光为身光放光为光明故有十句不思议法品说诸佛有十种法普徧无量无边法界谓无边际眼等离世间品一一各以十门辨释又出现品说佛三业各具十义然诸经论说佛常光一寻准不思议品妙光明不可说不可说种种色相以为严好为光明藏出生无量圆满光明普照下方无有障碍然放光则有时不放如诸会面门毫相所放之类然相海品其一一相常放光明斯即放光亦通常光而分別者常则湛徧放则见有去来故

云何是诸佛智

广则无量略说有十体不出五谓清净智及大圆镜等四智要唯有二谓根本后得总摄唯一诸法实相无障碍智此之十句多如相海及随好品

△二明结请

唯愿世尊哀愍我等开示演说

将欲引例故且结请

△二引例举法请二初引例二初十句问化用普周文唯有九阙安立海

又十方世界海一切诸佛皆为诸菩萨说世界海

一世界海者是所化用处如华藏品

众生海

二是所化机即刹中所持三准答及颂名法界安立海如世界成就品通明法界所安立海起具因缘等故若因缘者贤首云所化生法也亦是前二于法界中施设安立故诸经论皆说世谛为安立谛然安立言梵云柰耶而义多含或云理趣或云方便或云法式或云法门或云安立故知即安立法式也

佛海

四能化主也如华藏品广举其名亦如不思议等品

佛波罗蜜海

五化所成行如离世间品

佛解脱海

六化所得果如法界品

佛变化海

七临机神变化难化众生即身业化也如诸会不起而徧光明觉品长行身业阿僧祇等皆是其文

佛演说海

八称根说法语业化也如四谛品

佛名号海

九随机立称如名号品

佛寿量海

十随器所感住世修短如寿量品

△二十句问因德深广

及一切菩萨誓愿海

一创于生死立大誓愿

一切菩萨發趣海

二胜进大心趣求佛果

一切菩萨助道海

三积集菩提福智资粮

一切菩萨乘海

四运诸菩萨从因至果

一切菩萨行海

五慈悲喜舍等四菩萨行

一切菩萨出离海

六谓永背惑业证契真理

一切菩萨神通海(至)一切菩萨智海

上四可知然此十句有通有別別则初二寄十信次二十住次一十行次一十向以向出离故次三登地已上后一等觉此约横论一切菩萨若约通说各通始终即竖论一切菩萨也故此十句文通行位然皆普摄法界深广无边故云海也并如下诸会说

△二结请

愿佛世尊亦为我等如是而说

既是引例故致亦言

此四十句答文在何问有通局答亦如之通即诸会与此相应皆是答此上所引者居然当之谓前众海既是九会常随岂得此问局于初会岂复众海问不尽耶故知初会为总九会同答此问而为分意別故诸分初皆重举诸问则显分分之中皆通因果等故则从此尽光明觉答十海问问明已下答十因问不思议下答二十句身至下当知

又就四十问十海为总九会同答十海一世界成就品答世界安立海二华藏品答世界海遮那但引因释成现相三昧但是说法由致并非別答海问三名号品答如来名号海四四谛品答演说海五光明觉至十忍品別答十句因问通答众生海修因之人即所化生故六阿僧祇品答变化海长行举数欲显化用难量故偈中广明变化重重微细难说七寿量住处皆答寿量海八不思议等五品別答二十句果问总明佛海就德深广以显佛故九第八会答波罗蜜海总摄诸位皆成行故十第九会答解脱海证入法界起大用故

问中为次与答异者问约本有修成自行化他而为次第谓先有世界众生则有佛出修因得果故波罗蜜海是因解脱是果余四皆大用谓临机变化随宜说法称物立名随物修短答中先人后故大用四海居先自利果因二海居后又众生一海亦可通在九海皆为生故种种随宜显生多故

若约局言当会答尽此复有二一现相答下文当示二言说答此亦有二一经来未尽二答二兼余成就品当引

△二供声偈请二初明因缘

尔时诸菩萨威神力故(至)自然出音而说颂言

前请在念佛虽已知今请彰言使大众同晓前既为法兴供今乃以供宣心不因抚击故曰自然非无因缘即菩萨威力同异生众皆菩萨也又表身口为供具故供具皆即法界体故

△二正说偈中十颂分二初三叹德请二初二叹佛明具说因

无量劫中修行满(至)诸佛安乐咸令证

前偈即悲之智已满为物现身后偈即智之悲已圆能断疑除苦有悲必普有智必能故应说也

△后一叹众明具说缘

菩萨无数等刹尘(至)演说妙法除疑惑

前半叹众显无异念后半结请明说则断疑

△二七举法请三初四述前初十句问

云何了知诸佛地(至)为利益故当开演

问小有不次但取文便及余一切广大法者结例所余谓二十句外佛无边德亦愿说之不思议品广说余门诸说果处皆答此也

△次一颂述前体相显著十句

佛眼云何无有量(至)愿示能知此方便

略示可知

△后二颂述化用普周十句之问

如诸刹海众生海(至)此道塲中愿说宣

现文唯七以佛海中含于神变寿量名号以此三海不离佛故不问因者长行明通诸会故列因疑今彰初分请当会答又显此会因略果广第二会果略因广故

△二明光召有缘十初放光意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

以领念故供声易了故略不明念但疑法何以放光现相答故答相云何谓佛三昧力加持放光令菩萨来远远能为此即佛地境界是佛所行无摄无畏故此为总意若別別明者如文思之又召来菩萨亦是言答上之十问至文当知

△二光依处

即于面门众齿之间

面门即口言众齿者表四十问教道遐舒口生真子咀法滋味益法身故总处放者此会总故

△三显光体

放佛刹微尘数光明

随机多演故

△四列光名

所谓众宝华徧照光明(至)称扬一切佛名号光明

略列十名皆从体用立称

△五结光数

如是等佛刹微尘数

△六彰眷属

一一复有佛刹微尘数光明以为眷属

△七辨色相

其光悉具众妙宝色

众宝隐映表教道含容

△八明光应远

普照十方各一亿佛刹微尘数世界海

△九彼众感通

彼世界海诸菩萨众(至)各得见此华藏庄严世界海

△十偈声召命即通举十号示为所归十偈在文且分为五初六偈自彰因果已圆劝同观礼

以佛神力其光于彼一切菩萨众会之前而说颂言

无量劫中修行海(至)今成妙觉徧照尊

总明二利因满成正徧知

毛孔之中出化云(至)令趣菩提净无碍

毛光开觉是明行足

佛昔往来诸趣中(至)一念皆令得解脱

往来诸趣是世间解一念解脱可谓善逝

摩尼妙宝菩提树(至)放大光明普威耀

云成正觉即佛义焉

大音震吼徧十方(至)种种方便令开晓

大音演寂即无上士随心开觉是调御丈夫

往修诸度皆圆满(至)汝等应往同瞻礼

诸力皆圆即天人师也

△二有一颂明众海已集引例劝归

十方佛子等刹尘(至)今在佛前专觐仰

既云已雨诸云为供是应供也为对引例故不当次

△三一颂圆音随机见必蒙益

如来一音无有量(至)彼两足尊宜往见

结云两足尊即世尊也

△四一颂义海顿演宜速及时

三世诸佛所有愿(至)汝可速诸如来所

如三世佛大愿而来故结云如来

△五一颂特命有缘是光本意

毗卢遮那大智海(至)汝可往观闻所说

△三所召云奔三初同会道场三初总明

尔时十方世界海一切众会(至)亲近供养

△二別显中十方即为十段一一方皆有十事初东方十者一定方所

所谓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东

△二明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清净光莲华庄严

△三辨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摩尼璎珞金刚藏

此中应有世界种名略不说耳

△四彰佛名

佛号法水觉虗空无边王

△五主菩萨

于彼如来大众海中(至)名观察胜法莲华幢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诸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菩萨身相云(至)悉徧虗空而不散灭

供云应有十种而但九者涂香烧香二文合故言各现者主伴一一皆现也重重无碍各徧虗空一一可观名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本方

即于东方各化作种种(至)于其座上结加趺坐

△二南方十初定方所

此华藏世界海南

△二明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一切宝月光明庄严藏

△三辨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无边光圆满庄严

△四彰佛名

佛号普智光明德须弥王

△五主菩萨

于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普照法海慧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诸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一切庄严光明藏(至)悉徧虗空而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安坐

即于南方各化作帝青宝(至)于其座上结加趺坐

△三西方十初定方所

此华藏世界海西

△二明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可爱乐宝光明

△三辨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出生上妙资身具

△四彰佛名

佛号香𦦨功德宝庄严

△五主菩萨

于彼如来大众海中(至)名月光香𦦨普庄严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诸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一切宝香(至)悉徧虗空而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安坐

即于西方各化作真金叶(至)于其座上结加趺坐

△四北方十初定方所

此华藏世界海北

△二明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毗瑠璃莲华光圆满藏

△三辨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优钵罗华庄严

△四彰佛名

佛号普智幢音王

△五主菩萨

于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至)名师子奋迅光明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诸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一切香摩尼众妙树云(至)而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安坐

即于北方各化作摩尼灯(至)于其座上结加趺坐

△五东北方十事初定方所

此华藏世界海东北方

△二明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阎浮檀金颇棃色幢

△三辨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众宝庄严

△四彰佛名

佛号一切法无畏灯

△五主菩萨

于彼如来大众海中(至)名最胜光明灯无尽功德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诸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无边色相(至)悉徧虗空而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本方

即于东北方各化作宝莲华(至)于其座上结加趺坐

△六东南方十事初定方所

此华藏世界海东南方

△二明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金庄严瑠璃光普照

△三辨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清净香光明

△四彰佛名

佛号普喜深信王

△五主菩萨

于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慧灯普明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诸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一切如意王摩尼帐云(至)而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安坐

即于东南方各化作宝莲华藏(至)结加趺坐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二


校注

闻疑开 □疑根 □疑类 妙疑放 诸疑诣下同 诸疑诣下同
[A1] 但【CB】伹【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但【CB】伹【卍续】
[A4] 己【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己【CB】巳【卍续】
[A9] 但【CB】伹【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已【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己【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A21] 已【CB】巳【卍续】
[A22] 已【CB】巳【卍续】
[A23] 已【CB】巳【卍续】
[A24] 已【CB】巳【卍续】
[A25] 已【CB】巳【卍续】
[A26]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华严经疏注(卷12)
关闭
华严经疏注(卷1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