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七(入第七十卷经)

△第四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寄𦦨慧地文但有五二三合故初依教趣求二初修入前法

尔时善财童子(至)心无暂舍诸根不散

△二趣求后友

一心愿得见善知识(至)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

△二闻见法界即合二三谓约善财则是见敬若约夜神所现即是解脱业用便为默授法界若约二文开辨则先明见敬咨问后答因缘方为正授法界今依合科总分为四初现光加持

时彼夜神为善财童子(至)入善财顶充满其身

调伏众生解脱即光所依己法门名体可知

△二蒙光获益谓得三昧见大用故文二初得定

善财尔时即得究竟清净轮三昧

谓三业六根皆悉离障故云究竟清净净智圆满摧障为轮故所见无碍

△二明见大用二初见用所依处

得此三昧已悉见二神(至)如是一切所有微尘

△二明所见事三初所化处二初总明处类

一一尘中各见佛刹(至)各各差別靡不悉见

△二別明尘中之刹

又见一切世界差別(至)或有世界清净

上之二句乃是总明

或有世界趣杂秽或有世界趣清净

转变向染净故

或有世界杂秽清净

染多

或有世界清净杂秽

反上

或有世界一向清净

对上二义故

或有世界其形平正或有覆住或有侧住

△二能化益二初总明

如是等一切世界(至)普现其前随宜化度

△二別显二初化五道

令地狱众生免诸苦毒(至)如是等怖悉令舍离

△二化九类

又见一切众生卵生胎生(至)普现其前常勤救护

△三明化意

为成就菩萨大愿力故(至)令得一切智清净光明故

为成诸法通能所化

△三三业敬赞三初身心敬重

时善财童子见此夜神(至)头面作体一心瞻仰

△二显友自在

时彼夜神即舍菩萨(至)而不舍其自在神力

△三口以偈赞二十偈半分二初偈总

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合掌却住一面以偈赞曰

我善财得见如是大神力其心生欢喜说偈而赞叹

△二余偈別二初有九偈半光用无涯

我见尊妙身众相以庄严(至)王等一切怖

△二述前蒙光获益三初推功归本

我承喜目教今得诣尊所

△二有二偈半明述得三昧

见尊眉间相放大清净光(至)普见十方佛

△三有七偈明述见大用

我于所经处悉见诸微尘(至)普皆往供养

△四问答因缘二初问有三

尔时善财童子说此颂(至)甚深希有其名何等

一问名前来标名集经者言故此方问

得此解脱其已久如

二问得法久近欲显久修德远故

修何等行而得清净

三问修因净治救入路故

△二答文二初叹深难说

夜神言善男子是处难知(至)一切二乘所不能

先标次征

何以故

后释

此是住普贤菩萨行者(至)三世方便海者境界故

深相云何若约得时时久远故非久近故若约修因因行广故若通上二契理甚深故若约名说名如体用故名者实宾难穷实故

△二承力为说二先长行二初标许

我承佛力今为汝说

△二正说二初通答三问三初答得法久近十初总举劫刹佛兴

善男子乃往古世(至)微尘数如来于中出现

已略詶其久近

△二通显刹相

其佛世界以一切香王(至)诸大菩萨之所止住

△三別显生处

此界东际轮围山侧(至)其中众生具行十善

△四明本生父母

有转轮王于中出现(至)常放光明照千由旬

△五明本生身

其有一女名普智𦦨(至)众生见者情无厌足

△六众生起恶为佛现因

尔时众生寿命无量(至)一切乐事悉皆损减

△七佛兴益物三初明得道之场

时彼城北有菩提树(至)一切如来庄严境界云

△二总显佛数

须弥山微尘数佛于中出现

△三別明初佛文七初总明成道

其第一佛名普智宝燄(至)演说正法成熟众生

△二成道前相

其彼如来未成佛时(至)知七日后佛当出现

谓放光调机有十一重一一重中各有光名业用成益以益对名可以思准若约表法则前十为次第十度光后一为圆融十度光以此照心则自智出现

△三动刹集众

满七日已一切世界(至)应见佛者咸诣道场

△四现相显德

尔时彼世界中一切轮围(至)出现世间不思议相

△五明成道依正

善男子此普照三世(至)皆有菩萨结加趺坐

△六始成正觉

善男子彼普智宝𦦨(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成一切成故

△七转正法轮三初总标转法

随众生心悉现其前为转法轮

△二显其成益

于一一世界令无量众生(至)无量众生得生天中

先益凡夫次益二乘

令无众生住于声闻辟支佛地

后益菩萨

令无量众法成就出离(至)清净境界菩提之行

上成行下成位

令无量众生發菩提心

住位

令无量众生住菩萨

行位

令无量众生安住清净波罗蜜道

回向位以大愿海治前度故

令无量众生住菩萨初地(至)安住普贤清净行愿

后二句是等觉位

△三结无间断

善男子彼普智宝燄(至)念念调伏无量众生

△八明善友引导六初知机起恶

时普贤菩萨知宝华灯王(至)而生憍慢陵蔑他人

△二现身超胜

化现妙身端正殊特(至)亦如聚墨对阎浮金

△三物机惊怪

时诸众生或作是言(至)种种思惟无能解了

△四告语佛兴

尔时普贤菩萨在彼轮王(至)法云音幢菩提树下

△五女發大心

时圣王女莲华妙眼(至)常得不离此善知识

亦是入法因

△六父王诣佛四初身处虗空

善男子时转轮王(至)欲令众生俱往见佛

△二以偈赞引十偈分三初总劝

以偈赞曰如来出世间普救诸众生(至)往诣导师所

△二释劝

无量无数劫乃有佛兴世(至)一切无空过

△三结劝

今当共汝等往观调御尊(至)恭敬而供养

胜故应往

△三广兴云供

尔时转轮圣王说偈赞佛(至)于虗空中周徧严饰

△四至彼修敬

已顶礼普智宝𦦨(至)普照十方宝莲华座

△九德女修因三初严具奉佛

时转轮王女普智𦦨(至)诸庄严具持以散佛

表修万行向佛果故

△二见佛现变

时庄严具于虗空中(至)种种如来契经云

表因小果大故

△三睹变获益

既见是已其心清净生大欢喜

△十闻经得益三初佛为说经

普智宝𦦨妙德幢王(至)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

从总相为名

△二正明闻益三初得三昧益

时彼女人闻此经(至)彼三昧心亦复如是

上总下別

所谓现见一切佛三昧(至)普诣一切清净佛刹三昧

△二得大心益

得如是等十千三昧(至)徧缘一切方海心

即悲智等心

△三成大愿益

一心思惟普贤大愿(至)成就普贤所有大愿

上之三益即调伏众生解脱三事皆调伏之法故

△三显發昔因

时彼如来复为其女(至)一心趣向一切智位

△二明發心之始

义男子复于此前

即得法劫之前也显前得法非无因也

过十大劫有世界(至)成熟于我令生欢喜

△三结会古今三初结会得法时身

善男子于意云何(至)时妙德眼童女者即我身是

△二结發心之始

我于彼时身为童女至我于彼时初始發心

△三正结得法

次复引导令我得见(至)听闻说法依教修行

此方詶其名即前三益

△二別答修行净治前有闻法修行是得法之前此是得法之后于中二初別举大光劫三初总明

善男子过彼毗卢遮那(至)我皆承事恭敬供养

△二別显

其最初佛名大悲幢(至)我皆听闻受持不忘

其中经名说者当演

△三显其最后

善男子如是次第(至)名法界方便不退藏

△二总显诸劫三初总标

善男子此世界中(至)我皆承事恭敬供养

△二得法修行

彼诸如来所说正法(至)入一切普贤行

△三见佛成行

善男子我依一切智光明故(至)以得一切智光明故

△二偈颂三初举法诫听

尔时普救众生夜神(至)为善财童子而说颂曰

善财听我说甚深难见法(至)汝今应谛听

即颂前标许

△二颂前正说通颂得法久近及修行清净二初颂最初一劫

我念过去世过刹微尘劫(至)第十贤德佛

上之三十六偈广前长行有一百一十佛表十地等觉各各以初佛为主余九为伴

△二颂前总显诸劫

须弥尘数劫此中所有佛(至)入此解脱门

亦表智满行圆无非佛故

△三有一偈举因劝修

我于无量劫修行得此道汝若能修行不久亦当得

△三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四指示后友

善男子去此不远

亦以证同又禅依进發故云不远

主夜神名寂静音海

禅故寂静入俗演法化物深广故云音海然此神即普救之母表真精进却从定生起心动念是妄非进故

坐摩尼光幢庄严莲华座(至)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五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七


校注

□疑知
[A1] 己【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己【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华严经疏注(卷107)
关闭
华严经疏注(卷107)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