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二十(入第八十卷经下半)

△三明因深广因深则果厚故文分为三初问答审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至)唯是如来之所能知

△二显因深远三初別明求菩提行二初顺显所行

普贤告言善男子(至)修行佛法护持正教

△二离过成德

善男子我于尔所劫海中(至)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二通明悲智行

善男子我庄严佛土(至)劫海可尽此无有尽

△二別明求法行二初反显无不能舍

善男子我法海中(至)一切所有而求得者

一文尚无所不舍况全部耶以一文即一切之一如海一滴故

△二显求所为结说无尽

善男子我所求法(至)佛刹微尘数劫海说不可尽

△三结因成果二初结因文有十句

是故善男子我以如是助道(至)大志乐力修功德力

上四缘因

如实思惟一切法力智慧眼力

此二了因

佛威神力大慈悲力净神通力善知识力故

后四通于缘了以有成果之功故皆云力也

△二成果

得此究竟三世平等清净法身

由了因故得法身果

复得清净无上色身

由缘因故得色身果

超诸世间随诸众生(至)令其见者靡不欣乐

△四观用无涯三初举益劝观三初标

善男子汝且观我如是色身

△二释二初明难见闻

我此色身无边劫海(至)千亿那由他劫难见难闻

△二见闻皆益三初不退菩提益

善男子若有众生(至)见闻我者皆亦如是

△二善根成熟益

或有众生一日一夜(至)或生欢喜皆得成熟

△三总结多门皆不退成熟

善男子我以如是等(至)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上多门皆不退下种种皆成熟

善男子若有众生(至)必得生我清净身中

净刹可生身云何生此有二义一约法性身刹与刹为体名清净刹与身为体名清净身从能依有殊欲显所依体一故言生身二约相用净刹是所依之刹净身则身内之刹欲显身土互融故言生净身耳

△三总结

善男子汝应观我此清净身

△三观见奇特三初见毛内含三世间

尔时善财童子观普贤(至)如是等事各各不同

△二见普贤身徧诸刹中出生大用

又见普贤于一一世界海中(至)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自见己身等普贤化

时善财童子又见自身(至)诸世界中教化众生

△三校量显胜三初校量善根

又善财童子亲近佛刹(至)筭数譬喻亦不能及

△二校量所入刹海

是善财童子从初發心(至)一切毛孔悉亦如是

△三双结上二超胜之相二初別明横竖深广

善财童子于普贤菩萨毛孔刹中

于中有三世间

行一步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

显横广

如是而行尽未来劫

明竖穷

犹不能知

显其深远

一毛孔中刹海次第刹海藏

藏约包含

刹海差別刹海普入

普入约广徧

刹海成刹海坏刹海庄严所有边际

上器世间下智正觉世间

亦不能知佛海次第(至)集菩萨众海散所有边际

后众生世间

亦不能知入众生界(至)如是等海所有边际

△二总结平等周徧

善财童子于普贤菩萨(至)不于此刹没于彼刹现

不于此没彼现者以没现相如法性故以彼此相相即故也

念念周徧无边刹海(至)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二位满齐佛

当是之时善财童子(至)得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上句明自得余皆等上

与普贤等

等因圆

与诸佛等

等果满此下別显等相

一身充满一切世界(至)解脱自在悉皆同等

此即义当觉因位既满更无所修故但说等不辨更求此则一生顿成行布亦足非唯但约理观初后圆融

△二闻佛胜德难思前长行但显因圆此偈颂方陈果用非颂前文然有二意一对普贤普贤意云上来见我难思之德尚是因位今示汝果尤更甚深二对善财善财等佛但是因圆以果海离言故不说成佛今寄现佛之德以显善财得果之相故长行偈文因果绮互文中有三初有四颂标举佛德诫听许说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即说颂言

汝等应除诸惑垢(至)未曾分別起想念

△二长行举众渴仰欲闻

尔时诸菩萨闻此说(至)作是念已深生渴仰

△三广陈德相令众求满二初长行重诫许说分齐

尔时普贤菩萨(至)今我欲说佛功德海一滴之相

△二偈颂广显佛德难思九十五偈分之为二初九十三偈別叹佛德于中前八十偈法说后十三偈喻明然通赞毗卢遮那十身圆满二十一种殊胜功德实即应分二十一段且为十九后三合故初有二偈即于所知一向无障碍转功德

即说颂言佛智广大同虗空(至)念念示现无边事

谓佛无障碍智于一切事品类差別无著无碍故

△二有一偈明于有无无二相真如最清净能入功德

随众生心种种行(至)而佛本来无动念

谓了真如无二故无动念

△三有三偈即无功用佛事不息休功德

或有处处见佛坐(至)心不净故不闻者

谓住佛无住处作佛事不休息故云或见等

△四有十五偈即于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事无差別功德谓由诸佛所依智同益众生意乐同报化作用同故前经云得佛平等亦同摄论四种意趣中平等意趣故此广列诸佛皆互相徧此释已妙今更以文理证此诸佛皆遮那之身谓此文言此三千界阿閦在中阿閦如来本在东方今云在此明不异此又无量寿佛月觉如来皆徧十方岂容隔此又皆言或见则知一佛随见不同若言別赞余佛直言阿閦在此何成赞德况华藏刹海皆遮那化境无量寿等未出刹种之中岂非是此佛耶法华央堀并说十方分身故知法藏別缘十六王子皆方便说以理推之皆是如来海印所现何缘不说自所现佛而说他耶故知贤首佛等皆本师矣

然此段文亦兼显第十七随其胜解示现差別佛土功德文中有三初八偈主伴严土摄生同

或见清净大菩萨(至)说法除灭众生翳

△二有四颂明微细含容转法同

一一毛端不可说(至)毗卢遮那转法轮

△三有三偈总摄多门结前生后

或见世界不清净(至)我说少分汝当听

△五有三偈即修一切障对治功德

或见释迦成佛道(至)随众生心皆示现

谓一切时常修觉慧治六蔽等故既云已经多劫则不定始成

△六有三偈即降伏一切外道功德

或见究竟波罗蜜(至)犹如幻师现众像

初二即教证二道后一现所摧同类之身

△七即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碍功德于中有四初八相现世无碍

或现兜率始降神(至)或见正修诸妙行

△次三处天宫殿无碍

或见如来清净月(至)莫不于中现其像

△次六随世巧化无碍

于彼然灯世尊所(至)如是展转陪过此

△四有二偈结叹无碍之智能徧随机

佛智通达净无碍(至)随众生心皆示现

△八安立正法功德于中亦四初明立三乘法轮

如来住于无上道(至)不使众生有惊怖

末句之中兼显业用

△二明立六度道品对治法

如来普演广大音(至)无量方便诸法门

△三明一音随类闻法不同乃至无量

龙神八部人非人(至)悉是如来方便力

△四有四偈明平等语业而应一切

涅槃寂静未曾异(至)普照世界除烦恼

△九有三偈明其授记功德

具足清净功德智(至)随所应化示佛道

记別过未如现在故云悉明见

△十有四偈明示现受用变化身功德

究竟虗空十方界(至)现斯苦行摧异道

△十一有二偈明断一切疑功德

或持彼戒为世师(至)方便皆令住佛道

谓于一切境善决定故能断他疑

△十二令入种种行功德

或现上服以严身(至)然后舍去无知者

谓徧了一切有情性行随根令八故

△十三有一偈即当来生妙智功德

如来无碍智所见(至)种种教化令成就

谓佛知久远故

△十四有五偈随其胜解示现功德

譬如幻师善幻术(至)靡不于中现其影

谓随解现身故

△十五有三偈即无量所依调伏有情加行功德

譬如净日放千光(至)普使除灭三毒火

意云佛智为无量菩萨谓伏众生加行之所依故

△十六有二偈明平等法身波罗蜜多成满功德

如来清净妙法身(至)当于佛体如是观

然同摄论法身具五种相初句白法为相以是极果圆满自在故次二句不思议相次一是无二相次一无依相次句常住相次句二喻者空画喻无依梦喻非有无二相余不可喻或略不喻

△十七有一偈明随胜解示现差別佛土功德

三界有无一切法(至)无有依空而住者

既随解而现故不可喻此偈亦总拂前喻如山林等必不依空有等必然不能喻佛

△十八一偈明三种佛身方处无分限功德

大海摩尼无量色(至)随应而现无所住

△十九有一偈摄三种功德

虗空真如及实际(至)可以显示于如来

同法性等即穷生死际常现利乐一切有情功德等虗空即无尽功德等实际即究竟功德以不如实际之际穷未来际故

△二有二偈结德无尽劝信勿疑亦是別显无尽功德虽是总结即当別文初一结德

刹尘心念可数知(至)无能尽说佛功德

△后一劝信

若有闻斯功德海(至)慎勿于此怀疑念

古德亦有将此二偈为一部流通已如前说

△四谦赞回向

法性深广难思议(至)普令含识证菩提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二十


校注

[A1] 己【CB】巳【卍续】
[A2] 但【CB】伹【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华严经疏注(卷120)
关闭
华严经疏注(卷120)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