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三(入第六经下半)

△七西南方十事初定方所

此华藏世界海西南方

△二明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日光徧照

△三辨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师子日光明

△四彰佛名

佛号普智光明音

△五主菩萨

于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并华光𦦨髻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来诣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众妙庄严宝盖云(至)悉徧虗空而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安坐

即于西南方各化作(至)于其座上结加趺坐

△八西北方十事初定方所

此华藏世界海西北方

△二明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宝光照耀

△三辨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众香庄严

△四彰佛名

佛号无量功德海光明

△五主菩萨

于彼如来大众海中(至)名无尽光摩尼王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来诣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一切宝圆满光云(至)悉徧虗空而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安坐

即于西北方各化作(至)于其座上结加趺坐

△九下方十初定方所

此华藏世界海下方

△二明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莲华香妙德藏

△三辨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宝师子光明照耀

△四彰佛名

佛号法界光明

△五主菩萨

于彼如来大众海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法界光𦦨慧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来诣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一切摩尼藏光明云(至)而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安坐

即于下方各化作宝𦦨灯(至)于其座上结加趺坐

△十上方十初定方所

此华藏世界海上方

△二明土海

次有世界海名摩尼宝照耀庄严

△三辨世界

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无相妙光明

△四彰佛名

佛号无碍功德光明王

△五主菩萨

于彼如来大众海中(至)名无碍力精进慧

△六眷属数

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俱

△七至佛所

来诣佛所

△八兴供云

各现十种无边色相宝光𦦨云(至)而不散灭

△九申礼献供

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

△十化座安坐

即于上方各化作(至)于其座上结加趺坐

十方化座体相各异而皆同名莲华藏师子之座者师子之义已见上文莲华藏言通有三意一约菩萨表含藏开敷故二约所诠将说依报故三约诸会通显华严故上下还于本方坐者佛圆回身皆见面故异于余宗但八方故

△三总结

如是等十亿佛刹微尘数(至)于其座上结加趺坐

△文有其八一略示前文云如是等二总明海数谓十亿刹尘以上来所列是华藏邻次之海口光各照一亿十方故有十也上二段前別中所无三结主四结伴五结来至六结兴供七结礼献八结安坐既为总结故阙定方已至会中故阙初海等三事

△二现自在用即为叹德谓尘尘近佛念念益生文有其八一明诸菩萨毛孔现光

如是坐已其诸菩萨(至)一切宝种种色光明

△二光现菩萨

一一光中悉现十世界海(至)皆坐莲华藏师子之座

△三菩萨入尘

此诸菩萨悉能徧入一切法界诸安立海所有微尘

略有二义一一切施设依正等尘一一称真故二约观心众生意识所缘即是法界例依名相分別而转是谓安立妄故为尘体皆可依是名大刹皆有觉性是曰如来此明菩萨证入众生性海

△四尘含广刹

彼一一尘中皆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诸广大刹

△五刹有如来

一一刹中皆有三世诸佛世尊

随世俗故说有三世全称性故并在尘中

△六菩萨往供

此诸菩萨悉能徧往亲近供养

通财及法

△七助佛扬化

于念念中以梦自在(至)随众生心悉令开悟

△八所化成益

念念中一一国土(至)广大愿海生如来家

于中贤首对前开悟以三义释之初別配释谓以前十法门对后所成十益一门得其一益二三前却余并如次一以梦自在门梦中警觉造恶众生令得断恶免苦益故二以菩萨行门令入正定三以现诸天殁生门令生天受乐以放逸则殁克念便生故上三人天乘四以动刹现无常令厌以叹佛神变令欣成二乘益下皆大乘五以严刹大愿令修福求向六以摄生言辞令發大心以佛音声即同体大悲故七以佛云雨法令入菩萨不退之位已上三位在地前三贤八以照徧满法界土及神变令得初地已上智眼见平等法九以佛普现徧法界解脱力令得八地已上大力大愿无尽智净国土益十以普贤建道场令住佛果大愿海言生如来家者入佛果位故生非是初地已上生佛家也二圆通者此上十法于此十益一一徧通谓或一法成十益或十法成一益如是互徧无所障碍

三各別者谓前十法门各自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此以法无益后十益但言须弥尘数不言刹尘之国则是己身以人为益既各別释则梦自在门亦显一切皆如梦故延促等无碍故云自在余并可知

此上菩萨法化始从放光终于得益顺数八段逆推十二重叠无尽一其十须弥尘数众生得益方在一国余一切土皆尔故云一一国各各令等也二此一切土益在一念时中余一切念时皆尔故云念念中也三如是念念之益方是一法门所开悟一一法门皆尔四彼多法门方是一念所用余念念所用法门亦尔五彼多念法门方论一广刹如一广刹如是十刹尘数广刹皆尔六彼多广刹方论一尘内如一尘一切安立中诸尘亦然七如上诸尘方是一安立海如一安立海徧法界诸安立海亦然八徧法界安立海中业用方是一化菩萨所化如一化菩萨十世界海化菩萨一一皆然九诸化菩萨方是一光所现如一光一一光亦然十彼十刹尘数光明方是一毛孔现如一毛孔徧身一一毛孔皆然十一彼徧身毛孔方是一菩萨如一菩萨有如是十亿佛刹微尘数个世界海微尘数菩萨有如是孔皆尔十二上来所明十一重作用方论来此一会如此一会于余佛会亦复如是此后一段偈文具之

又上十二重一一开之为二便成二十四重且如一念望一切念即是二义类例相似合之为一余十一重准此思之如是重叠无尽各周法界唯智顿观非心识境华严海会大用皆然三光声自述前既光声召命今亦光声自述菩萨位极用穷深广若非自述时众难知

△十颂分二初一总明兼陈说处

尔时诸菩萨光明中同时發声说此颂言

诸光明中出妙音(至)能入菩提之妙道

△二別显德用殊胜三初通显体用自在

劫海修行无厌倦(至)佛子善入斯方便

悲智相导度众生而不疲

尽诸劫海修方便(至)而恒说彼性寂灭

空有双观入法门而常寂

三世诸佛所有愿(至)而为自行清净业

物我无滞故化他而自净

△二別叙前现自在与前影略

一切诸佛众会中(至)入彼如来寂灭法

身徧十方智观寂灭即显不唯来此会也

一一光明无有边(至)见诸菩萨所行境

身光普入智眼徧观

菩萨能住一毛端(至)是其清净方便地

住一毛端徧动诸刹况乎于上处宝莲华

一一尘中无量身(至)获无碍意庄严者

尘尘多身门门化异举一殁生门可以例诸

三世所有一切劫(至)证明法性无碍者

念劫无碍结由证深念劫既融故于念念能作法性无碍者分与无分皆无碍故谓证理不唯无分故在一切处而全在此一法一切法亦然各有四句身等不唯分故常在此而无在思之

△后一偈结广有归

普贤胜行皆能入(至)诸光明中大音吼

普贤胜行皆入非独向来所陈故能光中演斯自在

△四现瑞表说上所现相但召有缘众集将陈故重现斯瑞瑞文有三初光示法主二现华表义三现众表教法籍人弘故先明主义为教本故在教前初文分六初意

尔时世尊欲令一切菩萨(至)无边境界神通力故

△二体

放眉间光

眉间者表离二边故于体不计有无二边于义不著常无常等诸法相边于行不习苦乐二边于道不住邪正二边于人不执因果二边于教不说世出世二边于谛不见真俗二边于化不定权实二边是故为众放眉间光

△三名

此光名一切菩萨智光明普照耀十方藏

上句令得能知智也下句令照所知境也藏有三义一智光含德无尽故二以十方刹海各于尘内重含诸刹故三亦通于五藏以言智光故照初二藏令菩萨证照次二藏令菩萨成证则得于涅槃成则得于菩提照第五藏令化令净三中后二如下业中

△四相

其状犹如宝色灯云

谓色如灯云犹日月洞照周徧润泽雨法雨故如相海品

△五展即光业用五初所照分齐

徧照十方一切佛刹

△二光现依正

其中国土及以众生悉令显现

△三动其刹网

又普震动诸世界网

以诸世界重叠影现交互相当犹如网孔

△四尘现如来

一一尘中现无数佛

△五随机雨法

随诸众生性欲不同(至)普贤菩萨道场众会

略举三法皆下所显初法轮云示其所行二出离云示其所度三大愿云示说法主谓将说普法令知法主大愿普周刹尘内故

△六收

作是事已右绕于佛从足下入

示有终归也证从佛流眉间出光修因顺果故须右绕自下升高故从足入履佛所行方证入故

△二现华表义二初总标华现

尔时佛前有大莲华忽然出现

为座所现中方众故通表所诠佛华严故別表华藏佛所净故故于佛前出此莲华既通表华严亦具同时具足等十门及教义等而其本意正表义耳忽然现者依理起事难测量故

△二显具德严二初标十种

其华具有十种庄严一切莲华所不能及

先标十种显德无尽

△二別列十句初体备众德

所谓众宝间销以为其茎(至)妙网覆上光色清净

莲子住处有含藏之义故名为藏表示法门一含一切华藏之名由此而立

△二妙用自在

于一念中示现无边诸佛(至)一切菩萨所修行愿

一念况多摩尼宝王即前藏体影现佛身即依正无碍既發多声声皆演法

△三现众表教三初现众时

此华生已一念之间

言一念者华生无间表教义相应

△二现众处

于如来白毫相中

表教从所证净法界所流为众教源如白为色本

△三正明众现三初主属齐现

有菩萨摩诃萨名一切法胜音(至)俱时而出

徧诠诸法故云一切所诠圆满是曰胜音圆教法门必摄眷属故下文云世界海微尘数修多罗以为眷属权实无碍故曰俱时

△二申敬就座

右绕如来经无量帀(至)各于其上次第而住

主伴虽殊并修因须果故右绕如来文义相随故依华坐正助不等台须有差上义依理明故忽然而现今教由人立故众从佛流亦如涅槃从牛出乳

△三彰其德业

其一切法胜音菩萨

主教是宗故偏难至文有十句略为二解一竖配十地明比普摄十地功德一句一地

了深法界生大欢喜

初地欢喜得智证如

入佛所行智智无疑滞

二地性戒是佛所行

入不可测佛法身海

三地多闻入法身海

往一切刹诸如来所

四行道品善友是依

身诸毛孔悉现神通

五地双行现通利物

念念普观一切法界

六观法界般若现前

十方诸佛共与其力

七功用已络所佛与力

令普安住一切三昧

八无住无动住三昧心

尽未来劫常见诸佛无边法界功德海身

九为法师见无边法

乃至一切三昧解脱神通变化

十具于大尽三昧等圆初地尚摄诸地功德况于后后不具前前

二横就极位释一理智了真二量智入行三证穷法身四常观受用五毛现神变六念观法门七外感佛加八内安深定九竖见来际十横无不圆故此十句摄为五对若横若竖能诠必具故为二释五称扬佛德既现既至任力称扬自申罔极之情显佛无涯之德文分为二初一眉间菩萨赞后十十方菩萨赞新众才集佛便现瑞文不累书故编成次以赞德相类结集并之一处乘现胜音之次先举胜音之偈后十菩萨即如次十方昔人不晓斯文便将后十为胜音眷属非唯章疏之失亦乃翻译有违何者且眉间出众即主伴皆赞十方来众寂无一言主伴礼仪一何疎索况准法界品例来者皆有赞辞细寻菩萨之名与前十方如次相似但由译人不审致令名小乖差至下文中一一对辨

△今初胜音文分二初说偈仪

即于众中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二正说偈然偈中总相赞佛亦含诸问思之可知十颂分三初直就佛叹皆叹如来体用无碍于中初不动本而周徧

佛身充满于法界(至)而恒处此菩提座

十身圆融徧四法界

△二不坏小相而广容

如来一一毛孔中(至)如是普周于法界

上则事如理故此则事含理故前一偈半一毛摄三世间后半类余谓徧法界内皆有佛身无有一毛不含刹海又一毛表解脱门诸佛菩萨智所住故现多刹海者门门皆见净土因

△二约众叹佛者圣贤辅翼显主胜故六偈总明主伴皆徧二

初二总身总相徧

一一刹中悉安坐(至)乃至法界咸充徧

△二有四偈总身徧別

法界微尘诸刹土(至)法界周流无不徧

既微细难思故唯普智方知普行方立

△三一偈双结主伴

一切刹土微尘(至)各雨法雨称其心

△第二十方菩萨赞德十初东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言众中者大众海中前列名处名观察胜法莲华幢幢相高出王是超胜此喻相似光慧即是所喻幢体

△二正说偈赞佛真应二身密答佛地如来智等摄佛地故十颂分二初三赞真后七赞应赞真必体用双美赞应唯约用明欲显门差实非体外今初分三初一赞智身次一赞法身后一双结智含四智法即法界五法具矣初赞智身

如来甚深智普入于法界能随三世转与世为明导

上半正体证真下半后起随俗又句各一智初句大圆镜智行相深细故次句平等性智自他平等即法界故次句妙观察智于自共相无碍转故末句成所作智成就利他导世事故

△二赞法身

诸佛同法身无依无差別随诸众生意令见佛色形

上半体相皆同同有二义一本性法身体同言无依者无住本故无差別者体无二故已证法身相同力无畏等皆无异故此则无碍慧身不依一切离诸分別是无差別下半用同能现能生身土智影皆无二故即法身无色应物现形

△三双结

具足一切智徧知一切法一切国土中一切无不现

上半结智上句根本下句后得下半结法但举其用体通上下以智契如故金光明说如如及如如智为法身故

△二赞应三初随乐现应

佛身及光明色相不思议众生信乐者随应悉令见

不思议者随缘无边故光明觉云亿那由劫共思量色相威德转无边等

△二身光演法

于一佛身上化为无量佛(至)浅智不能测

初一化身演法望前应身即重化也次二毛光演法后一结叹难量法轮义如別说

△三成道起通

一切世界中现身成正觉(至)普现神通力

上皆圆融亦有十身且从一义耳

△二南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前云集中名普照法海慧会义亦同光明即照法故

△二正说十颂叹佛寂用应机德答前境界法身显现即分齐境无生无体即所观境众生国土皆所化现文三初四依真起应二初一偈显真

佛身常显现法界悉充满恒演广大音普震十方国

佛身常者第一义常出三世故智符于理湛然常照显者离二障故现者常在前故不同众生自体常也法界悉充满者诸根相好一一无边无限福智所庄严故次二句音恒用普恒自受用广大法乐故

△二三偈起用

如来普现身徧入于世间(至)能入能观察

初一普随物乐次一感应道交后一法光无际

△二体用无碍

佛身无有生而能示出生(至)所现皆如影

初二句约相无生现生次二句约性无住而住次一偈约用无去住而普周后偈体用双拂谓无体拂上无生无生为佛法体故今体即非体无住处者拂约性二句亦无生可得拂示生句下半拂前第二偈约用用如影故

△三真应无尽

佛随众生心为兴大法云(至)色相络不尽

一法云无尽二众会无尽三身相无尽无尽相言兼真身故终不尽者全同体故

△三西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前名月光香𦦨普庄严此中光即月光明慧即是智慧庄严

△二正说十颂赞佛身含众海即答加持问由加能入故于中前九谮众海则佛德可知分二初一总

此会诸菩萨入佛难思地一一皆能见一切佛神力

△二八別二初平徧一切入尘现用

智身能徧入一切刹微尘(至)入佛之境界

初一智身入刹尘次一色身普现用后二释成前义一普贤行圆二身心平等

△二微细入于毛孔刹作用

已证如来智等照于法界(至)一念皆能现

△二有一颂结德归佛

一切诸佛土一一诸菩萨普入于佛身无边亦无尽

非唯一会一切菩萨皆入佛身方为赞佛

△四明北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徧观十方而说颂曰

此同本名但加慧字

△二正说十颂叹佛依体起用转大法轮答前佛行佛以转法化生为其行故文三初二句总

毗卢遮那佛能转正法轮

△二有八偈半別赞佛十化

法界诸国土如云悉周徧

现受生化处处受生身云偏故

十方中所有诸大世界海佛神通愿力处处转法轮

赞神通化虽云转法意在通用

一切诸刹土广大众会中名号各不同

赞业果化一切诸刹名号不同者示同趣类业报名字故上三依身

随应演妙法

辨扬化随应则能断彼疑故

如来大威力普贤愿所成一切国土中妙音无不至

劝赞励化妙音赞励故

佛身等刹尘现一切世间普雨于法雨无生无差別

庆慰化普雨法雨令彼进修无生法故上三语业

无数诸亿劫一切尘刹中往昔所行事妙音咸具演

领受意化领问受取演昔行故

十方尘国土光网悉周徧光中悉有佛普化诸群生

决择意化决择有情心行差別及拣诸法性相不同方能普化故

佛身无差別充满于法界能令见色身随机善调伏

發起意化發起众善及三乘大行为善调故

三世一切刹所有众导师种种名号殊为说皆令见

造作意化建立佛法事义种种皆令见故依实起用即是化身故说化身无別心色上之十化与佛地经次第无违但令相融不违经旨

△三结归斯会

过去及现在一切诸如来所转妙法轮此会皆得闻

△五东北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前众集中名最胜光明灯无尽功德藏法海可当最胜光明义与慧同功德藏名前后无別无尽二字前有后无

△二正说偈赞佛摄胜眷属答佛力问寄赞菩萨实由佛力故结云住于力地中文二初一智满得法即为总相

此会诸佛子善修众智慧斯人已能入如是方便门

末句有二意一指前谓具前三轮之化故能周徧一一国土二即下九別为如是方便也

△二別相共赞七事

一一国土中普演广大音说佛所行处周闻十方刹

一赞普演大音有三种大一者处大一一国故二者义大说佛行故三者体大周闻十方故

一一心念中普观一切法安住真如地了达诸法海

二赞时无空过念念观法证真实故

一一佛身中亿劫不思仪修习波罗蜜及严净国土

三能入胜处诸佛身中修净国故

一一微尘中能证一切法如是无所碍周行十方国

四于染无碍尘中证法而周行故

一一佛刹中往诣悉无余见佛神通力入佛所行处

五能入佛境见佛神力入行处故行处有二一智行处谓十力境二佛化处谓器及众生

诸佛广大音法界靡不闻(至)一切皆能了

六善入音声初一入大音次一入妙音后一入一切音

从地而得地住于力地中亿劫勤修行所获法如是

七善知诸地言从地者即出心也而得地者即住入也力地中者即佛地也所获法者结上方便也

△六东南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名全同前

△二正说颂赞诸菩萨悟入深广由三昧力见佛三昧即答三昧问也文四初叹见佛真体

一切诸如来远离于众相(至)自在之体性

一见佛离相二见佛自在言离众相者般若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慈氏论云但离四相即离一切谓名义自性及差別也言自在者由菩萨定慧双运故见佛自在也

△二別明悟法

见佛真实体则悟甚深法(至)一切诸法海

一证深理法愿力而现二悟多行法福智成形三达果法体无不徧四了教法深广难知

△三叹身业普应

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见(至)速令向佛道

一深二广云坚密者齐佛体用坚即金刚之身密谓三密之一即一而多故徧一切即大而小故现尘中无功之应故无相而现若约法门此身即如来藏性也不可破坏故坚深而难见故密众生尘心无不皆具本自有之故曰无生体绝百非故曰无相众生六根是谓诸国

△四叹得佛加持

以佛威神故出现诸菩萨(至)法界悉周徧

一此佛力二余佛力

△七西南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前列名处云普华严髻少同多异

△二正说颂叹佛摄生自在德答前自在问分三初摄生无遗二初能摄

一切国土中普演微妙音(至)令入此法中

谓身语深广前偈语后偈身身中上半体客尘不染故下半用随物见异故亦是释疑为物现相不乖如空

△二所摄

若有深信喜及为佛摄受(至)入于深法海

初偈何人能了内信外摄者次偈以何眼见唯胜非劣次偈了见何法谓一切法地地三心后偈何位究竟菩萨地尽至入佛海

△二寂用无碍

安住佛国土出兴一切处(至)如是见导师

初偈用徧出兴体无来往后偈即用恒寂随解自差

△三大用无涯

一切毛孔中各各现神通(至)思议莫能及

初一一毛皆普现通后一一身各徧转法

△八西北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前名无尽光摩凡王此云威德慧即摩尼王法喻异耳

△二正说偈叹佛出现说法皆周徧德答无畏问说法无畏故分三初总显身光徧应

一一佛刹中处处坐道场(至)色相非一种

△二辨其所作二初光照无遗

一一微尘内光明悉充满(至)种种众形相

△二有四颂演法周徧

法界诸刹土周行无所碍(至)现无尽法间

一徧尘内外法界刹中二徧佛身中一切刹内三明所转性相四即能转圆音

△三结用归本不可得故

一切刹土中见佛坐道场佛身如影现生灭不可得

九下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前名法界光𦦨慧此云普明即前光𦦨

△二正说颂赞佛境胜用菩萨能入答神通问文云各各现故分二初佛境胜用

如来微妙身色相不思议(至)各各现神通

先半偈标其体谓妙身色相后二颂半辨其用

△二菩萨能入谓入佛境界分三初二具德知见

大智诸菩萨深入于法海(至)一切佛神力

△二有三颂智见成益

若人有信解及以诸大愿(至)普摄于法界

△三有二颂结用速疾

佛刹微尘数如是诸国土(至)菩萨力如是

△十上方二初说偈仪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至)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此与前名颠倒而

△二正说颂赞佛圆音现身神变自在答无能摄取问谓此愿力普周无能令不取故分三初叹佛圆音雨法德

佛演一妙音周闻十方刹(至)已趣菩提

然具十义一唯一妙音一梵音故二徧闻一切称法性故三此一即多事理融故四彼一一音雨多法雨五彼法各具一切文辞六各同一切众生之音七此音各各徧一切处八所说各显性净之理九各令一切普得见闻十各各皆得究竟之益上之十义从一妙音展转开之具十无尽方曰圆音文处可见

△二叹佛现身无碍德

法界诸国土一一微尘中(至)平等如虗空

初偈解脱力故现处周细次偈法身力故现相即虗后二偈以般若德發挥前偈初偈释下半言影像者显无方所故谓光东则影西光西则影东质对像生来无所从质谢像亡去无所至故此影像即空无体后偈释上半言如空者不可取等故故虽现形犹如水月平等如空

△三叹佛神变自在德

十方所有佛尽入一毛孔(至)不得其边际

一则毛孔广容二则愿能普徧三则举少况多又上略配十句其中具有四十句意不能繁指

△六结通无穷二初举此

如此四天下道场中(至)诸菩萨众而来集会

言四天下者意在阎浮言总意別既以结通菩萨云集尤显上叹是彼十方

△二类彼

应知一切世界海一一四天下诸道场中悉亦如是

远方便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三


校注

十下疑脱亿字 法字字体不明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已【CB】巳【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已【CB】巳【卍续】
[A8] 已【CB】巳【卍续】
[A9] 已【CB】巳【卍续】
[A10] 已【CB】巳【卍续】
[A11] 已【CB】巳【卍续】
[A12] 己【CB】巳【卍续】
[A13] 已【CB】巳【卍续】
[A14] 已【CB】巳【卍续】
[A15] 已【CB】巳【卍续】
[A16] 已【CB】巳【卍续】
[A17] 已【CB】巳【卍续】
[A18] 已【CB】巳【卍续】
[A19] 已【CB】巳【卍续】
[A20] 已【CB】巳【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华严经疏注(卷13)
关闭
华严经疏注(卷1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