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六(入第八经下半)

△三地面香海者上之大海既是藏识今明心华之内摄诸种子一一种子不离藏海故有多香海然一一具于性德故皆有庄严长行分二初总举数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至)佛刹微尘数香水海

准下刹种及梵本中皆有十不可说今阙十字或是译人之漏或是传写之失下标种处亦然

△二別显庄严准后总结应云一一香海各有若干庄严今文略无若桉文取义一切之言即一切海总以妙宝而为其底等文有二十句前十明海体状一底二岸三网四水五华六垽七声八光九人卫现通十结广无尽

一切妙宝庄严其底(至)所有庄严悉于中

阶陛庄严具众宝(至)悉是如来自在力

初一颂阶陛及栏楯次一颂树林三颂华敷四颂幢相五颂城殊六颂墙阁缭者缠也七颂结严属佛一昔因二现力

△四海间香河即随一一心同时相应功德流注也长行亦三初举数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至)香水河右旋围绕

△二辨严具

一切皆以金刚为岸

岸体诸河并无差別故云一切皆以

净光摩尼以为严饰

以珠严岸

常现诸佛宝色光云

现佛光色

及诸众生所有言音

出异类音

其河所有漩澓之处(至)种种形相皆从中出

漩澓出影

摩尼为网众宝铃铎

网铎垂覆

诸世界海所有庄严悉于中现

总显多严

摩尼宝云以覆其上(至)及一切佛神通之事

宝云覆上现圣依正

复出妙音称扬三世佛菩萨名

澓出妙音

其香水中常出一切宝燄光云相续不绝

水涌光云长劫无尽

△三结广数

若广说者一一河各有世界海微尘数庄严

既绕小海及与小河尚有刹海尘数之严弥显标结非唯约事皆是一多无碍耳

△二偈颂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至)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清净香流满大河(至)炳然显现诸佛影

初半偈颂岸体金刚次一偈半颂摩尼严岸三一颂光云言音次三皆颂漩澓出影七颂网镡垂覆及总现诸严前现事严此说道行八颂现佛依正九颂澓出妙音十颂水出光云

△五河间华林长行有三初总标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至)悉以妙宝种种庄严

△二別显

一一各有四天下微尘数(至)众宝树林次第行列

別显二事谓华及树水陆各一实有多事然此一段文势少异不列十事以显无尽而但举二展转明多初一白莲后一宝树

一一树中恒出一切(至)摩尼宝王充徧其地

□□宝树出五蘂用一出庄严云二宝王照耀三华香盈满四出音演法五雨宝徧地五中有总有別上总下別別有八事通三世间

所谓莲口轮摩尼宝王(至)普垂布光网云摩尼宝王

上六现器

现一切诸佛神变摩尼宝王

此一现正觉

现一切众生业报海摩尼宝王

此一现众生世间如剑叶林等现恶业报天意树等即善业报男女林中朝生暮落皆业报海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且结树之雨宝已有刹海尘数例上出云等四一一皆然一树之中已有多种刹海之严次例芬陀利华亦同于树其华与树各有四天下尘一一皆尔如华树等类复应有刹海尘数之物故为无尽之严也

△三总结

其香水河两间之地一一悉具如是庄严

△二应颂不次文分为三初宝树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至)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其地平坦极清净(至)悉以十力广开演

△二白莲华

摩尼妙宝芬陀利(至)悉现光明无尽歇

△三有三偈颂结严所因

三世所有诸庄严(至)随其意乐悉清净

谓由佛力体用无碍现而常如

然此三偈有多意趣初一偈器世间次一智正觉后一众生欲明一一事中皆现三世间严影略其文耳又初明一果能现次例一切庄严后明尘尘皆尔从略至广从麤至细又初明佛力次彰愿力后随乐力又初果后因愿通因果又初自后他愿通自他又初明即性无性体本不生次明即相无相现无来去后明不坏于相各见不同方显华藏之严皆言亡虑绝非可情求也

△六辨总结庄严上来诸段虽说庄严犹未能尽今总显一一之境若说不说皆具刹海尘数功德庄严是以文云一切境界长行文二初标庄严难测

尔时普贤菩萨(至)世界海庄严不可思议

△二征释所由

何以故诸佛子(至)清净功德之所庄严

清净功德文含二义一谓众多果严即是清净功德二谓一一果严从多清净功德因生以因望果应成四句谓多因一果一因多果等故随一事即曰难思是以颂云但由如来昔所行神通愿力而出生斯即因也若语果严略有五相一者令多周给一切二者令常永无乏绝三者令妙悦可众心四者称性无生无相五者自在镕融无碍偈文具之总斯五义故曰难思况因果相即

△二偈文有十大分为二初果严用胜三初別明严用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至)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此刹海中一切处(至)一切刹海咸周徧

△二结现缘

所有化佛皆如幻(至)一切刹中如是现

△三结多类

如来自在神通事(至)一切皆于宝中见

△二对因果

十方所有诸变化(至)神通愿力而出生

由行愿神通为因故获变化如镜像果

若有能修普贤行(至)普现其身净众刹

以普贤胜智为因故得一尘净众刹果

不可思议亿大劫(至)一刹那中悉能现

由长时近友为因故得刹那顿现之果

诸佛国土如虗空(至)本愿力故住其中

彰净因之意使倣而行之前半智境严即无严谓自受用土周徧无等法性之土体性无生二皆无相后半悲应无严之严严徧法界无住之住常住刹中

△三所持刹网释品目世界之言又前明本刹今辨末界故兼染净文三初告众许说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至)有何等世界住我今当说

△二双标二章

诸佛子此不可说(至)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

标二章者谓种及刹然刹种依刹海诸刹依刹种则宽陿可知名从何得欲明世界无边方便显多故立此名谓积多世界共在一处摄诸流类故名为种如是种类复有众多深广无边故名为海如积多鱼以成一种鱼龙龟鼈山泉岛屿乃有多种并悉摄在一大海中而言世界无边者海外有海海海无穷也若尔种无別体揽界以成何以下文说有形体虽依种类以立种名何妨此种別有其体如多蠭孔共成一窠岂妨此窠別有其体上举鱼龙盖分喻耳即依后义亦得名为种性依于此种能生世界如依一禾有多谷粒旧经云性多取此义恐滥体性故改为种言有不可说者若准下文香海及种皆有十不可说梵本亦有今脱十字多是传写之漏耳

△三广释二章二初通明刹种不同释刹种章二初长行二初列十门

诸佛子彼诸世界种于世界海中

然此十门刹种之异并悉不离所依华藏故云于世界海中所列十事与成就品都望全异彼通诸海此明一海之中所有刹种若別別相望互有互无起具因缘清净佛出劫住转变彼有此无方所分齐行列趣入力持等五彼无此有依住形体庄严无別彼此名同前后互出都有十五皆显十者俱表无尽而或异者彰义多端复有同者恐滥全別何以起具前有此无前段总明成立因果此中正辨何等世界所依住故余可思准然与前同已如前释不同吾事今当说之

各各依住各各形状各各体性

上三同前

各各方所

若圆满方所周徧法界无处不有不即三界不离三界若随宜方所随十方中向背名別

各各趣入

依门趣入约法门者谓三解脱又互相现入而无来去等

各各庄严

同前

各各分齐

约事随宜广陿异故约佛分齐则十方无际

各各行列

即是道路约事可知约法谓大念慧行以为游路

各各无差別

同前

各各力加持

即食能令住约法广大法味喜乐所持又此互出显佛净土十八圆满十五摄故言十八者显色形色分量方所因果及主辅翼眷属任持事业摄益无畏住处游路乘门依持

云何摄耶此具因缘即因圆满依住即是依持形状即当形色体摄二种一摄显色七宝光明为体性故二摄果满随类之果可知约佛大圆镜智相应净识之所变故故上偈云或一念心普示现为体庄严摄三谓一摄住处如来庄严为住处二摄辅翼菩萨严故三摄眷属有余众故清净摄三一摄事业谓作有情之义利故二摄摄益谓现证解脱灭彼烦恼及灾横故三摄无畏谓内无灾横外无怖畏故此中依住摄二圆满一摄主二摄乘或说一乘等故方所分齐二名全同行列即路趣入即门力持谓任持劫住转变十八中无义同于果及事业摄亦可成二十圆满于理无违谓劫住穷未来故转变即如来神通变化世界海普清净转变即圆满义其无差別彼文虽无即由此故方显圆满余皆随宜故云各各无差既同云何各各所无差事有多种故若将此十对成就品十亦得相摄恐厌繁文又上诸文一一段中具多圆满一一融摄故异余宗

△二随门广释但释其三谓依住形状体性余七虽略已上说今初分二初列

诸佛子此世由种(至)依一切佛音声摩尼王海住

△二结

如是等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

△二形状二初列二十种

诸佛子彼一切世界种(至)或作诸庄严具形

回转形者𫌇亵往来之形也坛𫮃形者筑土为坛除地为𫮃佉勒迦者梵音此云竹篅

△后结尘数不同

如是等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

△三体性二初列

诸佛子彼一切世界种(至)清净音声为体

亦二十种前十色相后十是声会释如前

△二结

如是等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

△二应颂有十分为六段初一颂一住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至)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刹种坚固妙庄严(至)或有住于香海等

△二有一颂颂形状及布列安住

须弥城树坛𫮃形(至)各各布列而安住

△三颂体性

或有体是净光明(至)佛功德音亦如是

△四颂三事

刹种一一差別门(至)无等无量悉周徧

谓初二句颂所入门次句方所等四句庄严余二偈中广大刹之本相即是分齐广陿此彼相入亦颂趣入初偈以多入一后偈一多互入皆入而无入入则坏缘起不入坏性用又要由不入方能入耳又约体本空故无来无入约相不坏故如本无差以性融相故得互入

△五颂无差

一切国土微尘中(至)一切众生悉调伏

谓尘容佛海等无差故

△六颂力加持

佛身周徧一切刹(至)普化一切诸含识

主伴皆是神力任持普化之言兼于法味

△二別明种刹香海双释二章者谓香海依刹海刹种依香海诸刹依刹种长行分三初总举诸海所依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至)如天帝网分布而住

上来虽复但标刹种及刹二章而依住中皆云依海故列海数此多香海并在刹海地面故云所依言如帝网者大都分布则似车轮其有別者谓帝释殿网贯天珠成以一大珠当心次以次大珠贯穿帀绕如是展转更递围绕经百千帀若上下四面四角望之皆行伍相当今此香海虽在地面分布相似又有涉入重重之义故云如也

△二次第別显诸海种刹文分为三初辨中间一海次辨右旋十海后明十海所管之海然十海各管不可说佛刹尘数之海总显则有十不可说佛刹尘数次第说者但有一百一十一海余皆略指今初中央一海分二光明香海出华以持刹种三初香海名

诸佛子此最中央香水海(至)摩尼王幢为底

以多华發光故亦由菩萨行华而为因故

△二举华名

出大莲华名一切香摩尼王庄严

谓以香摩尼严此华故又从摩尼底而出生故约法即万行圆明之所成故海能有华故受华名华依于海取海底称

△三刹种名

有世界种而住其上(至)以一切庄严具为体

约事宝光远照故约法其世界种正是所含种子一一皆有大智光明徧照法界义故性德互严故

△二所持世界三初总举大数

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于中布列

△二別辨当中有二十层广大主刹准标及结皆有不可说刹尘之数今文但列十九佛刹尘数为二十层其能绕刹但有二百一十佛刹尘数下当会释二十层即分二十段第一层有七事

其最下方有世界(至)金刚庄严光耀轮为际

辨际谓世界所据之际如金刚际

依众宝摩尼华而住

依住若准此名大同刹种所依莲华而旧释云于前无边香海所出华上更有此华持此一界者以例上诸层別有依住故为此释何妨最下依于总华思之

其状犹如摩尼宝形

状形谓摩尼状有于八楞似方不方似圆不圆故异下八隅

一切宝华庄严云弥覆其上

上覆

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帀围烧种种安住种种庄严

眷属

佛号净眼离垢灯

本界佛名离二障垢智眼清净照世如灯然佛德无边各随一义二层已去或有八事谓加去此远近故或有九事加纯净言故准此若无此言即通染净此上眷属渐加刹数中间诸事可以准知

△第二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师子光胜照

△第三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净光智胜幢

△第四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无量精进力善出现

△第五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至)其形普方而多有隅角

言普方者都望则方而一面之中亦有多角隅即是角

梵音摩尼王云以覆其上(至)佛号香光喜力海

△第六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普光自在幢

△第七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至)欢喜海功德名称自在光

△第八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至)佛号广大名称智海幢

△第九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至)清净月光明相无能摧伏

△第十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至)佛号一切法海最胜王

△第十一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无量功德法

△第十二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超释梵

△第十三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此世界名娑婆

主刹即此娑婆

以金刚庄严为际(至)庄严虗空云而覆其上

言形如虗空者静法云大小乘经并说虗空体无形质不可见相今云有形者回文者误梵本云三曼多(周圆)第嚩皤博曩(天宫)伽伽那(虚空)阿楞迦罗(庄严盖覆)僧塞怛那(形状)回文应以形状置周圆之前虗空安天宫之上然后合缀饰云其形周圆似空居天宫庄严之具而覆其上静法此正深有理致今依经通之亦有理在谓空虽无形随俗说故以俗典指空为天谓天为圆穹其形如𨫼是故书说天势围平野亦如法华云梵王为众生之父亦随俗说耳

十三佛刹微尘数世界(至)毗卢遮那如来世尊

△第十四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徧法界胜音

△第十五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其状犹如卍字之形

形如卍字者静法云室利本非是字乃是德者之相正翻吉祥海云众德深广如海益物如云古来三藏误译洛刹曩为恶刹攞遂以相为字故为谬耳然此相以为吉祥万德之所集成因目为万意在语略义含合云万相耳

摩尼树香水海云(至)佛号不可摧伏力普照幢

△第十六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清净日功德眼

△第十七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无碍智光明徧照十方

△第十八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无量方便最胜幢

△第十九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普照法界虗空光

△第二十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福德相光明

△三类结所余此中非唯结数兼总显上文所依住等文分为四初总结都数

诸佛子此徧照十方(至)佛刹微尘数广大世界

即举本刹种结有若干此所结刹定是主刹以下文指此不可说佛刹更有两重绕故其直上中间有十九佛刹而结有不可说者以旁论故不尔岂一刹种最下唯一主刹故知如向所说主刹横竖共论有不可说故下结其所在云及在香水河中思之

△二结形类三初总列十门

各各所依住各各形状(至)各各力加持周帀围绕

既言周帀围绕明知傍去

△二广说十门

所谓十佛刹微尘数回转形(至)微尘数门闼形世界

世界形状有十八句望前刹种形中阙须弥山形及严具形余皆全同但此约刹为异耳

△三结归都数

如是等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

△三结眷属

此一一世界各有十佛刹(至)广大世界周帀围绕

然有两重主伴此一一者指上不可说尘数也若望前文主刹直上绕数渐增今总相说故云一一各有十刹尘也又是欲显无尽义故

此诸世界一一复有(至)微尘数世界而为眷属

如上之言文含二义一即总指前能绕所绕之数绕一世界不欲繁文故云如上二者如上亦用十佛刹为能绕也依此则似译人文繁理隐何不言一一复有十佛刹尘数耶若依前义则译者之妙

△四彰所在

如是所说一切世界(至)及围绕此海香水河中

即最□香海□言及在香河明知傍去

(入第九经)

△二明右旋十海即绕处□妙华光海有其十也各有刹种十海即为十段初离垢燄藏海二初牒中海以定方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至)妙华光香水海东

即是所绕从东为首

△二明能绕之海二初海华刹种

次有香水海名离垢𦦨藏(至)以菩萨行吼音为体

△二明种所持刹有二十重下九海例然今第一海二十重中各有七事一相去远近二刹名三形状四所依五上覆六眷属七佛号或有说体或说清净即或八或九其第一重无去远近但有最下方言然文并可知有难即释第一重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至)佛号眉间光徧照

△第二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德华藏

刹名

其形周圆依一切宝华蘂(至)佛号一切无边法海慧

△第三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功德相光明普照

△第四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善眷属出兴徧照

△第五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法喜无尽慧

△第六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清净普光明

△第七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功德华清净眼

△第八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慧力无能胜

△第九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广大目如空中净月

△第十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金色须弥灯

△第十一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逈照法界光明智

△第十二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宝灯普照幢

△第十三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莲华𦦨徧照

△第十四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名宝藏庄严状如四洲

水中可居曰洲准俱舍东洲如半月南洲如车西如满月北则畟方四洲形异而云如者似此界也

依宝璎珞须弥住(至)佛号无尽福开敷华

△第十五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甘露音

△第十六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最胜法无等智

△第十七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徧照虗空光明音

△第十八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普现胜光明

△第十九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无边功德称普光明

△第二十重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普照虗空灯

此中文无标结大数准例合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六


校注

现下佚失凡一叶 □□疑一一 由疑界
[A1] 已【CB】巳【卍续】
[A2] 已【CB】巳【卍续】
[A3] 已【CB】巳【卍续】
[A4] 但【CB】伹【卍续】
[A5] 已【CB】巳【卍续】
[A6] 已【CB】巳【卍续】
[A7] 但【CB】伹【卍续】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华严经疏注(卷16)
关闭
华严经疏注(卷16)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