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拘睒弥国。尔时长老阐那用有虫水,诸比丘语阐那言:「莫用有虫水,多少虫死。」阐那言:「我用水,不用虫。」诸比丘言:「汝知水有虫不?」答言:「知。」「若知者何以用?」答言:「我自用水,不用虫。」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于众生中无怜愍心?」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阐那:「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阐那:「云何名比丘,知水有虫故自取用,于众生中无怜愍心?」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知水有虫,用者波逸提。」
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
虫者,若眼所见、若漉水囊所得。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知水有虫用者,随所有虫死,一一波逸提。
若比丘用有虫水煮饭、羹、粥、汤染,随尔所虫死,一一波逸提。若用有虫水洗手、洗脚、洗口、面目、洗身,随尔所虫死,一一波逸提。
若有虫水中有虫想用,波逸提。有虫水中无虫想用,波逸提。有虫水中疑用,波逸提。无虫水中有虫想用,突吉罗。无虫水中疑用,突吉罗。无虫水中无虫想用,不犯。(四十一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跋难陀释子常出入一家。时跋难陀,中前著衣持钵到是家,坐已问讯乐不乐。是居士娶妇未久欲手摩触,妇言:「莫尔!比丘在此。」居士自念:「若我住者,比丘终不时去。」居士语妇:「与比丘食。」答言:「尔。」居士即出,妇语比丘言:「受是饭𪎊。」跋难陀言:「日早,小住,时到当受。」居士意谓比丘已去,入欲近妇。见比丘故在,居士作是念:「若我在者比丘不去。」语妇言:「与比丘食。」答言:「尔。」居士即出,妇复持饭𪎊与语比丘受。跋难陀言:「小住,日时早,时到当受。」居士复念:「比丘必去。」入已故见,即發嗔言:「用是比丘为?我于家中自所欲作不得自在。」跋难陀如是恼居士已,便出去。食后向诸比丘说:「我今日故恼是居士。」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有食家中强坐?」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跋难陀:「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有食家中强坐?」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有食家中强坐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有食家中强坐,波逸提。若起还坐,随得尔所波逸提。
不犯者,若断婬欲家、若受斋家、若更有所尊重人在座、若是舍多人出入,不犯。(四十二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跋难陀释子常出入一家,中前著衣持钵往到其舍,闭门户向,独与一女舍内相近坐。时有一乞食比丘,早起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次到是家门前立弹指。时跋难陀释子见乞食比丘,是乞食比丘不见跋难陀。跋难陀语居士妇:「与是比丘食。」女人作是念:「必是跋难陀相识。」即取钵与满粳米饭,以好羹浇上。乞食比丘得已持去,女人还入。跋难陀问言:「与比丘食耶?」答言:「已与。」跋难陀言:「善!此好比丘。」跋难陀食后还祇桓,见乞食比丘作是念:「莫使我空作恩分。」语彼比丘言:「汝今日至某家乞食不?」答言:「到。」「得好食不?」答言:「得。」「汝知不?我教与汝。」比丘问言:「汝尔时在何处?」答言:「在房内乞食。」比丘以是事向诸比丘说,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有食家独与一女人强坐舍内?」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跋难陀:「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有食家中独与女人强坐舍内?」如是诃已,为说本生因缘。佛语诸比丘:「过去世时有狗,舍自家至他家乞食,入他家时身在门内尾在门外。时主人居士打不与食。狗诣众官言:『是居士我至其家乞食,不与我食反更打我,我不破狗法。』众官问言:『狗有何法?』答言:『我在自家随意坐卧,到他家时,身入门内尾在门外。』众官言:『唤居士来。』时即将来,问言:『汝实打是狗,不与食耶?』答言:『实尔。』众官言:『如是因缘者,由来未有。』即问狗言:『此人应云何治?』狗言:『与此舍卫城内大居士职位。』『何以故?』答言:『我昔在此舍卫城中作大居士,以身口作恶故,受是弊狗身。是人恶甚于我,若令是人有力势者,极当作恶,令入地狱极受苦恼,更以何事治能剧于是?』」佛言:「畜生尚知入他家法有齐限,何况于人而不知法?」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食家中独与一女人舍内强坐,波逸提。」
有食家者,女人名男子食。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有食家中,独与一女人共坐,三事起,一波逸提:一者有食家,二者独共一女人,三者深处坐。若从坐起还坐,更得三事起,一波逸提。随起还坐,随得尔所波逸提。若闭户向,外有作净人者,波逸提。若开户向,外有作净人者,突吉罗。若开户向,内有作净人者,不犯。(四十三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毘罗然国有婆罗门王,名阿耆达,以因缘故,向舍卫国宿一居士舍,问是居士言:「是舍卫城颇有沙门、婆罗门,为大众师,多人所敬,皆言好人耶?我当时时往见亲近,或令我心清净欢喜。」居士言:「有!沙门瞿昙出释种中,以信出家剃除须发著袈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当时时往见亲近,或令汝心清净欢喜。」问言:「瞿昙沙门今在何处?我当往见。」答言:「瞿昙沙门在舍卫城祇桓精舍。」闻已出居士舍,往诣祇桓。尔时佛与无量百千万众围绕说法,阿耆达王遥见佛在林间,端正殊特诸根寂灭,身出无量光焰如真金聚,至小道口下乘步进,前诣佛所问讯毕一面坐。佛见坐已,种种因缘说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默然。时阿耆达闻佛说法示教利喜已,白佛言:「世尊!愿佛及僧受我毘罗然国夏安居一时。」佛作是念:「我先世果报必应当受。」作是念已默然受请。是婆罗门知佛默然受已,即从坐起右绕而去。是婆罗门所有因缘事竟,还毘罗然国到自舍,为佛及僧办夏四月多美饮食。尔时阿耆达王语守门者:「我欲夏四月断外人客安乐自娱,外事好丑一不得白。」时守门者受勅如教。
佛知安居时到,以是因缘集比丘僧,告诸比丘:「今当往诣毘罗然国安居。」诸比丘言:「受教。」于是世尊与五百比丘俱入其国。其国信邪先无精舍,城北有胜叶树林,其树茂好地甚平博,佛与大众止此林中。彼邑狭小人众少信,乞食难得。佛夜过已会僧,会僧已勅诸比丘:「汝等当知,此邑狭小人众少信,乞食难得。若欲此安居者住,不者随意。」是时舍利弗独往不空道山中,受天王释夫人阿须轮女舍脂请,夏四月安居天食供养。时佛与五百比丘少一人在毘罗然国安居。彼诸居士及婆罗门,以少信心,供养佛及僧至五六日便止。诸比丘行乞食时,极苦难得,长老大目揵连白佛言:「世尊!有树名阎浮,因此树故地名阎浮提,欲取此果与大众食。近阎浮树有诃梨勒林、有阿摩勒果、欝单曰有自然粳米、忉利天上有食名修陀,皆欲取来以供大众。有甘地味,我以一手擎诸众生、一手反地,令诸比丘取地味啖。愿皆听许。」佛语目连:「汝虽有大神力,诸比丘恶行报熟,不可移转,皆不听许。」是国清凉水草丰茂。时有波罗奈国诸牧马人,随逐水草来到此国。诸牧马人信佛心净,见诸比丘行乞食时极苦难得,语诸长老言:「极辛苦耶?」答言:「极苦。」皆言:「我等知汝极苦乞食难得,今粮食尽正有马麦,汝能啖不?」诸比丘言:「佛未听我等食马麦。」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马属看马人,若诸看马人能以好草醎水食马令肥,此麦自在应受。」是马有五百匹,比丘有五百少一人。一马食麦二斗,一斗与比丘,一斗与马。中有良马食麦四斗,二斗与佛,二斗与良马。阿难取佛麦分并自分,入聚落中到一女人前赞佛功德:「佛有如是念定智慧解脱知见大慈大悲,有一切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真金色项有圆光,有梵音声,视之无厌。若不出家应作转轮圣王,我与汝等一切皆属。今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度者度,未解者解,未灭者灭,未度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者度,以小因缘在此安居。汝持此麦为佛作饭。」女即答言:「我家多事不能得作。」时有一女,闻佛功德即生敬心,如是人者世未曾有,语阿难言:「我与作饭及作汝分,更有善德持戒比丘,若有力者亦当与作。」女即作饭持与阿难。阿难深心敬佛,如是思惟:「佛为王种常御肴饍,今此麁恶何能益身?」作是念已,行水授饭,见佛食之悲哽情塞。佛知其意,而欲释之曰:「汝能啖此饭不?」答言:「能啖。」受而食之滋味非常,实是诸天以味加之,欣悦无量悲塞即除。佛食已讫,阿难行水浇手摄衣钵,白佛言:「世尊!今倩一女作饭不肯,傍有一女不倩自作。」佛语阿难:「不作饭者所应当得则不能得,若作饭者,应作转轮王第一夫人。自作饭者此福无量,若使不作余福,此德广大乃至解脱。」是时世尊宿行未除,一时之中无有知佛及僧于毘罗然国啖马麦者。尔时魔王化作诸比丘,饭食盈长赍向诸国,道路逢者问言:「汝从何来?」答言:「毘罗然国来。」诸居士言:「佛在彼住有供养不?」答言:「彼常有大会肴饍盈长,我所持者是彼遗余。」
尔时世尊宿行已毕,十六大国咸闻世尊与五百比丘毘罗然国三月食马麦。诸国贵人长者居士大富商人,备众供具种种肴饍车驮充满,来迎世尊如亲远至。时有七日未至自恣,佛知故问阿难:「自恣余有几日?」阿难答言:「余有七日。」佛告阿难:「汝行入城语阿耆达:『佛言:「我于汝国安居已竟,欲游行诸国。」』」诸比丘言:「世尊!是婆罗门于佛众僧有何恩德?在此安居穷乏困极,而与之別。」佛言:「此婆罗门虽无恩德,宾主之法宜应与別。」阿难受教,与一比丘俱到门下,语守门人:「可白汝王。」阿难在外时,守门者思惟念言:「阿难名吉,清旦闻之,不白王者,是为不祥。」时阿耆达早起沐头著白净衣独坐中堂,守门者白:「阿难在外。」婆罗门相法,名吉则喜,即语令前:「谁遮?」阿难即入。与坐相问讯已,问阿难言:「汝何故来?」答言:「佛遣我来语汝:『我夏三月住汝国界,安居已竟当游行余国。』」阿耆达惊言:「阿难!瞿昙沙门在毘罗然国夏住耶?」阿难言:「然。」婆罗门言:「云何得住?谁所供给?」阿难答言:「穷乏困极,佛及众僧三月食马麦。」时阿耆达始自觉悟,忆前请佛及僧夏四月住,供具已备。「云何令佛及僧三月食马麦?如是恶声流布诸国,当言:『阿耆达长夜恶邪,憎嫉佛法,令佛及僧极受苦困。』」即语阿难:「沙门瞿昙可得悔过留不?」阿难言:「不得。」时阿耆达惭愧忧恼、热闷躄地,时宗亲以水洒面扶起乃醒。亲里喻言:「汝莫愁忧,我当与汝忏谢瞿昙强请留住。若不肯住,当赍饮食随后逐送,若有乏时当以供养。」时阿耆达即与宗亲共诣佛所忏悔请住,佛自思惟:「若我不受者,当吐热血死。」佛怜愍故受请七日。时阿耆达作是思惟:「此四月供具,云何七日能尽?」
佛自恣竟欲越祇国二月游行,越祇国人闻佛当来,各设供具,我今日、汝明日,如是次第竟于二月。佛自恣已向越祇去,阿耆达赍诸供具随送佛去,若乏少时当以供养。诸越祇人闻已共作要令:「若佛来者,各自当日办具小食、时食、中后含消浆饮,勿令乏少。莫使异人间错其间。」阿耆达知佛宿处,先往施设言:「我今日供、若明日供。」诸越祇人不听使作,语阿耆达:「汝长夜恶邪,是佛怨家,故恼佛及僧。今欲悦他意故,便作是语:『我今日供、若明日供。』汝有何事,尔许时令佛及僧三月食马麦,今求供日?」阿耆达闻是语已,惭愧愁忧在一面立,看众僧为少何物?我当与之。值时无粥,即作种种粥:酥粥、胡麻粥、油粥、乳粥、小豆粥、摩沙豆粥、麻子粥、清粥,办已奉佛,佛言:「与众僧。」众僧不受:「佛未听我等食八种粥。」以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日听食八种粥。粥有五事益身:一者除饥,二者除渴,三者下气,四者除脐下冷,五者消宿食。」时阿耆达自思惟:「我夏四月安乐自娱,若复二月逐沙门瞿昙者,以我一人废诸国事。今此供具多不可尽,且当布地令佛及僧以足蹈上,即是受用。」即便白佛,愿时受用。佛告阿耆达:「不得如汝所言,此是食物应口受用。」佛欲遣阿耆达故,说偈呪愿:
尔时佛与阿耆达呪愿竟,游行跋耆向舍卫国。尔时有一裸形外道随逐佛后,是外道身体肥大多肉。复有一外道从前逆来,问裸形外道言:「汝于此行为何所得?」答言:「得如是如是食。」问:「何因缘得?」答言:「因是秃居士得。」彼即骂言:「汝弊罪人,因他得如是饮食,云何作恶不善语?若人随所得好食安隐处而诃骂者,不名为人。若瞿昙沙门闻是语者,必当结戒,不听弟子与外道食。」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语诸比丘:「是诸外道长夜邪见,是法怨贼求觅罪过。若为他人刀杖所打、若得毒药、若有杀者,必当言沙门释子所为。」尔时佛但诃责而未结戒。
佛次第游行到舍卫国,尔时众人闻佛三月啖马麦,故犹多供养未息。有卖饼女人,为佛及僧办于饮食。时阿难于中知饮食事,诸佛常法,不尽得食不从坐起。何以故?若食不足佛力令足。尔时佛犹坐未起,有二外道出家女人,从阿难乞饼。阿难不忆念,佛语:「各与一饼。」时有二饼相著故,一人得一,一人得二。得已小远共相问言:「汝得几饼?」答言:「得一。」「汝复得几?」答言:「得二。」时得一者言:「与我半饼,若不与者,我当相辱。」答言:「各随所得,何以与汝?」第二更言:「与我半饼,若不与者,我当相辱。」答言:「各随所得,我不与汝。」得一者言:「阿难必是汝夫、若共私通。若非夫非私通者,与汝一应与我一,如与汝二应与我二。」即便相嗔按头大唤。佛知故问阿难:「谁故大唤?」答言:「外道女。」「何故大唤?」阿难向佛广说是事。时佛食后,以此因缘及先因缘故,集比丘僧语诸比丘:「汝等当知,是诸外道长夜邪见,是法怨贼求觅罪过。若为他人刀杖所打、若得毒药、若有杀者,必当言是沙门释子所作。」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裸形外道、外道女,自手与饮食,波逸提。」
裸形者,名阿耆维道、尼揵子道。尼揵外道者,老子、老弟子。佛言:「略说除佛五众,余残出家人,皆名外道。」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以根食自手与裸形外道、外道女,波逸提。茎、叶、磨、果,饭、𪎊、糒、鱼、肉,糜、粟、穬麦、莠子、加师,自手与裸形外道、外道女,波逸提。若裸形外道乞果者,应言:「我等不遮汝果。」若乞水者,亦言:「不遮汝水。」
不犯者,若裸形外道外道女病、若亲里、若求出家时(出家时者四月试时),与,不犯。(四十四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波斯匿王,有小国反,起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集四兵已,王自往看,铠仗好不?兵人乐不?尔所军众能破敌不?六群比丘共相谓言:「今军欲發,共看去耶?」皆言:「随意。」即往军所一处立看。诸国王眼常喜远视,王遥见比丘,遣人问言:「何因缘来?」六群比丘即答言:「我欲见王。」王作是念,语大臣言:「我于余时难见耶?诸比丘今乃军中见我。佛闻是事必当结戒,不听比丘看军發行。」王唤比丘来,即诣王所。王言:「何因缘来?」答言:「来欲见王。」王言:「我余时难得见耶?乃来军中见。佛闻是事必当结戒,不听比丘看军發行。」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看军發行?」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六群比丘:「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往看军發行?」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故往看军發行,波逸提。」
军發行者,为鬪破贼故,集诸兵人。
军者,一兵军,二、三、四兵军。一兵者,但象兵、但马兵、但车兵、但步兵,是名一兵。二兵者,象兵、马兵;象兵、车兵;象兵、步兵;马兵、车兵;马兵、步兵;车兵、步兵,是名二兵。三兵者,象兵、马兵、车兵;象兵、马兵、步兵;马兵、车兵、步兵,是名三兵。四兵者,象兵、马兵、车兵、步兵,是名四兵。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故往看军發行,得见者波逸提;不见者,突吉罗。从下向高,得见者波逸提;不见者,突吉罗。从高向下,得见者波逸提;不见者,突吉罗。一兵军、二兵、三兵、四兵军亦如是。
不犯者,若不故去、若有因缘道由中过,不犯。
尔时军去至彼,久未破贼,时波斯匿王有二大臣:一名尼师达多,二名富罗那,先在彼军,有亲里比丘,別久忧念欲见比丘。此二大臣遣使往唤,欲军中见比丘。比丘遣使报言:「佛结戒,不得看军。汝莫忧愁,以是因缘我不得往。」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故往看军發行,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若王遣使唤、若王夫人、王子、大臣、大官、诸将,如是人遣使唤,往者不犯。」(四十五竟)
尔时佛听诸比丘有因缘得至军中,诸比丘亲里多,此今日请、彼明日请,如是展转军中久住。军中有不信者,嫉妬嗔言:「我等为聚落官职、人民廪食故在此,是比丘弊恶不吉,何因缘复来在此?是比丘久住此者,或作细作,我等或因是比丘故破失退堕。」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因缘诃责诸比丘:「云何名比丘,往军中宿过二夜?」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有因缘往军中宿过二夜,波逸提。」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往军中过二夜宿,波逸提。若在军中至三夜地了时,波逸提。(四十六竟)
佛在王舍城。尔时六群比丘二夜军中宿,时往看军阵、看著器仗、牙旗、幢幡、两阵合战。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军中二夜宿,时往看军阵、看著器仗、牙旗、幢幡、两阵合战?」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六群比丘:「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军中二夜宿,时往看军阵、看著器仗、牙旗、幡幢、两阵合战?」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二夜军中宿,时往看军阵、看著器仗、牙旗、幢幡、两阵合战,波逸提。」
著器仗者,庄严欲鬪。
军者,象军、马军、车军、步军。
阵者,作阵如弓、有如半月、有阵如日、有如锋头。两阵对时看者,波逸提。
是中犯者,若比丘往看军阵、著器仗时,得见者,波逸提;不见者,突吉罗。若从下向高,得见者,波逸提;不见者,突吉罗。若从高向下,得见者,波逸提;不见者,突吉罗。一军、二军、三军、四军皆如是。若看幢幡两阵鬪时亦尔。
佛在王舍城。尔时六群比丘与十七群比丘共鬪诤,嗔恚發不喜心,打十七群比丘。十七群比丘啼泣,诸比丘问:「何故啼耶?」答言:「六群比丘打我。」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共余比丘鬪诤,嗔恚發不喜心,打余比丘?」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六群比丘:「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共余比丘鬪诤,嗔恚發不喜心,打余比丘?」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嗔恚發不喜心,打余比丘,波逸提。」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以手打,波逸提。若以脚打,波逸提。若以余身分打,突吉罗。若为呪故、若食噎故,打拍不犯。(四十八竟)
佛在王舍城。尔时六群比丘与十七群比丘共鬪诤,嗔恚發不喜心,六群比丘举掌向十七群比丘。十七群比丘作是念:「六群比丘壮健多力,若掌著我,我等便死。」即便啼唤。诸比丘问:「何故啼唤?」答言:「六群比丘壮健多力,举掌向我,怖故啼唤。」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诃责言:「云何名比丘,共比丘鬪诤,嗔恚發不喜心,举掌向他?」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六群比丘:「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共余比丘鬪诤,嗔恚發不喜心,举掌向他?」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嗔恚發不喜心,举掌向他,波逸提。」
举掌者,有二种:手掌、脚掌。
是中犯者,若比丘举手掌,波逸提。若举脚掌,波逸提。除手脚,举余身分向他,突吉罗。
不犯者,若比丘举掌遮恶兽、若遮恶人,不犯。(四十九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跋难陀释子有兄比丘,名曰难徒。跋难陀有弟子,名达摩,亦善持戒,是弟子不随师行。难徒作是念:「此是我弟弟子,不随我行,又不随我弟行,应当治之令随我等。」尔时难徒以女人著一房中,往语达摩言:「汝到某处来。」达摩言:「往何所作?」答言:「但来。」达摩作是念:「此是我师兄,云何不随语?」即便随往。难徒知立此处得见女人,即教此中立待我。难徒即往女人所,除却三疮抱捺余身和合相触,作如是已语达摩言:「汝见不?」答言:「见。」「汝莫语余人。」答言:「我不能覆藏,必以是事白佛,当向比丘、比丘尼说。」难徒言:「我亦见汝和上作如是事,复见剧是,尚不语人,汝何以语人?」答言:「汝意自欲不语,我不能覆藏,必当白佛,向比丘、比丘尼说。」时达摩即以是事向诸比丘说。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知比丘有重罪,故覆藏不说?」种种因缘诃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难徒:「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云何名比丘,知比丘有重罪故覆藏?」种种因缘诃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知他比丘有重罪,覆藏乃至一夜,波逸提。」
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若彼比丘自说。
重罪者,波罗夷,僧伽婆尸沙。
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地了时,见余比丘犯波罗夷,是比丘波罗夷中生波罗夷想,竟日覆藏至地了时,波逸提。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若僧解摈、若苦痛止,是时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地了已日出时、日出已中前、日中日昳、晡时日没,日没已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有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僧伽婆尸沙,僧伽婆尸沙中生僧伽婆尸沙想,竟日覆藏至地了时,波逸提。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若僧解摈、若苦痛止,是时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地了已日出时,日出已中前、日中日昳、晡时日没时,日没已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有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是比丘突吉罗中生突吉罗想,竟日覆藏至地了时,突吉罗。是比丘,若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若僧解摈、若苦痛止,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突吉罗。地了已日出时,日出已中前、日中日昳、晡时日没时,日没已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后夜后分,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突吉罗。
若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波罗夷,谓僧伽婆尸沙、谓波逸提、谓波逸提提舍尼、谓突吉罗,是比丘波罗夷中生突吉罗想,竟日覆藏至地了时,波逸提。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若僧解摈、若苦痛止,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皆波逸提。
又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僧伽婆尸沙,是僧伽婆尸沙中谓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波罗夷,是比丘于僧伽婆尸沙中生波罗夷想、若突吉罗想,竟日覆藏至地了时,皆波逸提。若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若僧解摈、若苦痛止,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又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是比丘突吉罗中谓波罗夷、谓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是比丘突吉罗中生波罗提提舍尼想、若波罗夷想,竟日覆藏至地了时,皆突吉罗。若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若僧解摈、若苦痛止,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突吉罗。从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突吉罗。
若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波罗夷,是比丘于波罗夷中生疑,是波罗夷非波罗夷?后时断疑,于波罗夷中生波罗夷想,竟日覆藏至地了时,波逸提。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若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
若僧解摈、若苦痛止,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又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僧伽婆尸沙生疑,是僧伽婆尸沙非僧伽婆尸沙?后时断疑,于僧伽婆尸沙中生僧伽婆尸沙想,竟日覆藏至地了时,波逸提。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若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若僧解摈、若苦痛止,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又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是比丘于突吉罗中生疑,是突吉罗非突吉罗?后时断疑,于突吉罗中生突吉罗想,竟日覆藏至地了时,突吉罗。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若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若僧解摈、若苦痛止,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突吉罗。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突吉罗。
又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波罗夷生疑,为波罗夷为僧伽婆尸沙、为波罗夷为波逸提、为波罗夷为波罗提提舍尼、为波罗夷为突吉罗?是比丘后时断疑,于波罗夷中生突吉罗想,竟日覆藏至地了时,波逸提。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若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若僧解摈、若苦痛止,竟日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从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又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僧伽婆尸沙生疑,为僧伽婆尸沙为波逸提、为僧伽婆尸沙为波罗提提舍尼、为僧伽婆尸沙为突吉罗、为僧伽婆尸沙为波罗夷?是比丘后时断疑,于僧伽婆尸沙中生波罗夷想,竟日覆藏至地了时,波逸提。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若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若僧解摈、若苦痛止,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覆藏他罪至地了时,波逸提。
又比丘见余比丘地了时犯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是比丘突吉罗中生疑,为突吉罗为波罗夷、为突吉罗为僧伽婆尸沙、为突吉罗为波逸提、为突吉罗为波罗提提舍尼?是比丘后时断疑,于突吉罗中生波罗提提舍尼想、若波罗夷想,竟日覆藏至地了时,皆突吉罗。若是比丘,僧与作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若狂心、乱心、病坏心,不犯。若僧解摈、若苦痛止,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突吉罗。日出时乃至后夜后分覆藏他罪至地了时,突吉罗(见他罪向一人说便止,若疑不须说)。(五十竟)
校注
律【大】*,律第三诵【圣】【圣乙】* 第三诵之一【大】*,〔-〕【圣】【圣乙】* 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大】,姚秦三藏弗若多罗共三藏鸠摩罗什译【宋】【元】【明】【宫】,〔-〕【圣】,圣异本译号缺 (九十…六)七字【大】,〔-〕【圣乙】 拘睒弥【大】,俱舍弥【宋】【元】【明】【宫】【圣】【圣乙】 用【大】*,取【圣】【圣乙】* 诸【大】,用诸【圣】【圣乙】 多【大】,用多【圣】【圣乙】 水【大】,〔-〕【宫】 知【大】,知有【圣乙】 知【大】,知有【圣】【圣乙】 是中【大】,尔时【宫】【圣】【圣乙】 有【大】,〔-〕【宫】 比丘【大】,诸比丘【宫】【圣】【圣乙】 (少欲…头陀)七字【大】,〔-〕【宫】 闻是事心不喜【大】,〔-〕【宫】【圣】【圣乙】 怜愍【大】*,慈愍【圣】【圣乙】* 因缘【大】*,〔-〕【圣】【圣乙】* 阐那【大】,事匿【圣】【圣乙】 自【大】,〔-〕【圣】【圣乙】 诸【大】,〔-〕【圣乙】 用者【大】*,取用【圣】【圣乙】* 波逸提【大】下同,波夜提【宋】【元】【宫】下同 尔【大】*,〔-〕【圣】【圣乙】* 若【大】,若比丘【圣】【圣乙】 洗【大】,浇【宫】 洗【大】,〔-〕【宋】【元】【明】【宫】 用【大】,取用【圣】,亦【圣乙】 用【大】,亦【圣】,〔-〕【圣乙】 竟【大】,事竟【元】【明】,事【圣】【圣乙】 坐已【大】,与坐处【圣】【圣乙】 娶【大】,取【宋】【元】【明】【宫】【圣乙】 未【大】,不【圣乙】 摩【大】,磨【宫】 妇【大】,妇妇【圣乙】 者【大】,此【圣】【圣乙】 妇【大】,妇言【圣乙】 已【大】,出【宫】【圣】【圣乙】 若我【大】,我若【宋】【元】【明】【宫】 复【大】,〔-〕【圣乙】 时【大】,〔-〕【圣】【圣乙】 受【大】,食【圣】【圣乙】 复【大】,又【圣乙】 去【大】,出【圣】【圣乙】 坐【大】,作【圣】【圣乙】 诸【大】*,〔-〕【圣】【圣乙】* 者【大】,〔-〕【圣】【圣乙】 名【大】,若【圣乙】 舍【大】,舍名家【圣】【圣乙】 竟【大】*,事竟【元】【明】【圣】【圣乙】* 女【大】,女人【宋】【元】【明】【宫】【圣】【圣乙】 释子【大】,〔-〕【圣】【圣乙】 言【大】,〔-〕【圣】【圣乙】 比丘【大】,是比丘【圣乙】 此【大】,此是【圣】【圣乙】 祇桓【大】下同,祇洹【宋】【元】【明】【宫】【圣乙】下同 某家【大】,其舍【圣乙】 房【大】,舍【圣】【圣乙】 强【大】*,相近【圣】【圣乙】* 有【大】,行【宫】 女【大】,一女【宋】【元】【明】【宫】【圣】【圣乙】 时【大】,〔-〕【圣】【圣乙】 其【大】,某【宋】【元】【明】【宫】,是【圣乙】 在自【大】,自在【宋】【元】【明】【宫】 到【大】,至【圣乙】 时即【大】,即时【圣】【圣乙】 城内【大】,〔-〕【圣乙】 位【大】,〔-〕【圣】 极当作恶【大】,极作大恶【圣】【圣乙】 有【大】,〔-〕【宫】 食【大】,有食【圣】【圣乙】 深处【大】,相近【圣】【圣乙】 中【大】,〔-〕【宫】 共【大】,深处【圣】【圣乙】 三事起一【大】,〔-〕【圣】【圣乙】 尔所【大】,〔-〕【圣】【圣乙】 作【大】,〔-〕【圣】 人【大】,〔-〕【宋】【元】【明】【宫】 人【大】,〔-〕【圣】【圣乙】 开【大】,闭【宫】【圣】【圣乙】 作净人者【大】,净人【宋】【元】【明】【宫】,作净者坐【圣】【圣乙】 一【大】,〔-〕【宫】【圣】【圣乙】 众【大】,众之【圣】【圣乙】 耶【大】,〔-〕【圣】【圣乙】 近【大】,近时【圣乙】 言【大】,答言【圣】【圣乙】 城【大】,〔-〕【宋】【元】【明】【宫】【圣乙】 王【大】,〔-〕【圣】【圣乙】 乘【大】,车【圣】【圣乙】 已【大】,〔-〕【宋】【元】【明】【宫】【圣乙】 已【大】*,〔-〕【圣乙】* 事【大】,事作【圣】【圣乙】 安【大】,女【宫】【圣】【圣乙】 诸【大】,请诸【圣】【圣乙】 言【大】,〔-〕【圣】【圣乙】 脂【大】,之【圣】【圣乙】 揵【大】*,犍【宋】【元】【明】【宫】* 阎浮【大】,阎浮提【圣】【圣乙】 阿摩【大】,诃梨【宋】【元】【明】【宫】 果【大】,林【圣乙】 曰【大】,越【明】 有【大】,〔-〕【圣】【圣乙】 修【大】,须【圣】【圣乙】 味【大】*,肥【圣】【圣乙】* 许【大】,取【圣】【圣乙】 茂【大】,美【圣】【圣乙】 水【大】,〔-〕【圣】【圣乙】 正【大】,止【宋】【元】【明】【宫】 未【大】,不【圣】【圣乙】 以【大】,〔-〕【宋】【元】【明】【宫】【圣】 白佛【大】,白佛白佛【圣乙】 以【大】,与【圣】【圣乙】 人【大】,〔-〕【宫】 斗【大】*,升【宋】【元】【明】【宫】【圣乙】* 自【大】,自取【圣乙】 项【大】,顶【圣】【圣乙】 灭【大】,灭度【宋】【元】【明】【宫】 未度【大】,度无【宋】【元】【明】,度【宫】 者度【大】,〔-〕【宋】【元】【明】【宫】 小【大】,少【圣】【圣乙】 女【大】,受【宫】 与【大】*,为【圣乙】* 及【大】,并【圣】【圣乙】 肴【CB】【丽-CB】,肴【大】,修【圣】【圣乙】 哽【大】,咽【圣】【圣乙】 欲【大】,〔-〕【圣】【圣乙】 曰【大】,〔-〕【宫】 浇【大】,洗【圣】【圣乙】 衣【大】,〔-〕【宫】【圣】【圣乙】 者【大】,若【元】 当得【大】,得福【宋】【元】【明】【宫】【圣乙】,当得福【圣】 若【大】,〔-〕【宫】,其【圣】【圣乙】 饭【大】,饭持【宫】 王【大】,圣王【圣】【圣乙】 余【大】,饭【圣】【圣乙】 乃至解脱【大】,〔-〕【圣】【圣乙】 于【大】,〔-〕【宋】【元】【明】【宫】 饭食【大】,饮食【宋】【元】【明】【宫】 逢【大】,相逢【圣】【圣乙】 彼【大】,〔-〕【圣】【圣乙】 长【大】,积【圣】【圣乙】 与五百比丘【大】,于【圣】【圣乙】 驮【大】,驷【圣】【圣乙】 至【大】,归【宋】【元】【明】【宫】 恣【大】*,岁【圣】*,受岁【圣乙】 自恣余有几日【大】,受岁几日在【圣】【圣乙】 佛【大】,王【宋】【元】【明】【宫】 而与之別【大】,宾主之法宜应尔不而与之別【圣】【圣乙】 (无恩…別)十一字【大】,复无恩而与之別【圣】【圣乙】 守【大】,〔-〕【圣乙】 早起【大】,王清旦【圣乙】 白【大】,白言【圣乙】 入与【大】,与入【圣】【圣乙】 当【大】,欲【圣】【圣乙】 供给【大】,供养【圣】【圣乙】 邪【大】,耶【宋】【元】【宫】 苦困【大】,困苦【圣】【圣乙】 即【大】,阿耆达即【圣】【圣乙】 宗【大】,诸宗【圣】【圣乙】 扶【大】,得【圣】【圣乙】 住【大】,留【圣】【圣乙】 若我【大】,我若【宋】【元】【明】【宫】 七日【大】,〔-〕【圣】【圣乙】 自恣【大】*,受岁【圣】【圣乙】* 向【大】,行脂【圣】【圣乙】 去【大】,国【圣】【圣乙】 自【大】,〔-〕【圣】【圣乙】 小食时食中后【大】,前食后食【圣】【圣乙】 往【大】,住【圣乙】 若【大】,汝【宋】【元】【明】【宫】【圣】【圣乙】 祇【大】,耆【圣】【圣乙】 使作语【大】,使作作是语【圣乙】 恶邪【大】,邪见【圣乙】 有【大】,以【圣】【圣乙】 食【大】,啖【圣】【圣乙】 今【大】,今方【圣】【圣乙】 愁忧【大】,忧愁【圣乙】 (我当…粥)八字【大】,〔-〕【圣】【圣乙】 酥【大】,苏粥酪【圣】【圣乙】 小豆粥【大】,〔-〕【圣】【圣乙】 安【大】,女【圣乙】 人废【大】,人故發【圣】【圣乙】 时【大】,佛【圣乙】 祠中【大】,中祠【宋】【元】【明】【宫】 人中【大】,天人【圣】【圣乙】 为上【大】,上为【宋】【元】【明】【宫】【圣】【圣乙】 肉【大】,脂肉血【圣】【圣乙】 言【大】,语【宫】 于【大】,在【圣】【圣乙】 (若人…人)十八字【大】,〔-〕【圣】【圣乙】 行【大】,行诸国【圣】【圣乙】 马【大】,〔-〕【圣乙】 饮食【大】,饭食【宋】【元】【明】【宫】【圣】【圣乙】 何以故【大】,所以者何【圣】【圣乙】 人【大】,〔-〕【圣乙】 (得已…二)二十四字【大】,〔-〕【圣】【圣乙】 者【大】,者如【圣】【圣乙】 汝【大】,我【圣】【圣乙】 我【大】,汝【圣】【圣乙】 罪过【大】,过罪【圣乙】 是【大】,〔-〕【宫】【圣】【圣乙】 诸【大】,〔-〕【圣乙】 饮【大】,〔-〕【圣】【圣乙】 名【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揵【大】*,犍【宋】【元】【明】【宫】* 道【大】,〔-〕【圣】【圣乙】 尼揵外道者老子老弟子【大】,〔-〕【宫】,外道者老子老弟子【圣】【圣乙】 老子老弟子【大】,上道上弟子道【圣】【圣乙】 残【大】,〔-〕【圣】【圣乙】 食【大】,饮食【圣】【圣乙】 五【大】,五种【宋】【元】【明】【宫】 蒲【大】,菩【宋】【元】【明】【圣】【圣乙】,蒲【宫】 磨果【大】,果磨【宋】【元】【明】【宫】 糒【大】,䵃【圣】【圣乙】 莠子加师【大】,加师莠子【圣乙】 汝【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出家时者四月试时【大】∞与不犯【宋】【元】【明】【宫】【圣】【圣乙】 时【大】,时也【宫】【圣乙】 与不犯【大】∞出家时者四月试时【宋】【元】【明】【宫】【圣】【圣乙】 兵【大】,〔-〕【圣乙】 四【大】,四种【圣乙】 仗【大】,矟【宋】【元】【明】【宫】,鎻【圣】【圣乙】 耶【大】,来【圣】【圣乙】 言【大】,云【宋】【元】【明】【宫】 一【大】,〔-〕【圣乙】 眼【大】,相【圣】【圣乙】 六群比丘即【大】,比丘【宋】【元】【明】【宫】【圣】【圣乙】 见【大】,看【圣】【圣乙】 语大臣言【大】,〔-〕【圣】【圣乙】 于【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见【大】,得见【圣】【圣乙】 乃【大】,乃来【圣】【圣乙】 见【大】,〔-〕【宫】,求见【圣】【圣乙】 因缘【大】*,〔-〕【圣乙】* 实【大】,〔-〕【圣乙】 以【大】,以是【宋】【元】【明】【宫】 六群比丘【大】,〔-〕【圣】【圣乙】 诃【大】,诃责【宋】【元】【明】【宫】【圣乙】 马兵车兵步兵【大】,〔-〕【圣】【圣乙】 往【大】,〔-〕【圣】【圣乙】 兵【大】*,兵军【圣】【圣乙】* 彼【大】,被【明】 未【大】,〔-〕【圣乙】 比丘【大】,〔-〕【圣】【圣乙】 往【大】,来【圣】【圣乙】 遣使【大】,〔-〕【圣乙】 我【大】,〔-〕【宋】【元】【明】【宫】 赞【大】,赞【圣乙】 除因缘波逸提【大】,波逸提除因缘【圣】【圣乙】 若【大】,〔-〕【圣】【圣乙】 唤往【大】,往唤【圣】【圣乙】 信【大】,敬信【圣】【圣乙】 嫉妬【大】,妬嫉【宋】【元】【明】【宫】 或【大】,〔-〕【圣】【圣乙】 是【大】,此【宋】【元】【明】【宫】 破【大】,或破【圣】【圣乙】 今【大】*,今日【圣】【圣乙】* 著【大】,〔-〕【圣】【圣乙】 军【大】,〔-〕【圣乙】 以【大】,以是事【宋】【元】【明】【宫】 幡幢【大】,幢幡【宋】【元】【明】【宫】 对【大】,相对【圣乙】 煮烧【大】*,烧煮【宋】【元】【明】【宫】* 者【大】,〔-〕【圣乙】 (若从…罗)十七字【大】,〔-〕【宋】【元】【明】【宫】【圣】 见【大】,去【宋】【元】【明】【宫】【圣乙】 比丘【大】*,〔-〕【宋】【元】【明】【宫】* 泣【大】,唤【圣】【圣乙】 何【大】,何以【圣】【圣乙】 有【大】,〔-〕【圣乙】 若【大】,若比丘【圣乙】 逸【大】,夜【圣乙】 以【大】,〔-〕【宋】【元】【明】【宫】【圣乙】 我【大】,者【宋】【元】【明】【宫】【圣乙】 便【大】,〔-〕【宋】【元】【明】【宫】【圣乙】 我【大】,我我【圣】【圣乙】 言【大】,〔-〕【宋】【元】【明】【宫】 共【大】,共余【圣】【圣乙】 喜【大】,善【圣乙】 种种【大】,比丘种种【圣乙】 比丘【大】*,诸比丘【宋】*【元】*【明】* 煮烧【大】*,烧煮【宋】【元】【明】【宫】【圣乙】* 举【大】,掌举【圣乙】 捺【大】,呜【宋】【元】【明】【宫】【圣】【圣乙】 和上【大】,和尚【宋】【元】【明】【宫】 欲【大】,欲使【圣】【圣乙】 比丘【大】,他【圣】【圣乙】 他【大】,〔-〕【宫】【圣】【圣乙】 时【大】,〔-〕【宋】【元】【明】【宫】【圣乙】 日【大】,日没【圣乙】 僧【大】*,〔-〕【宫】【圣】【圣乙】* 痛止【大】,病上【圣乙】 日【大】,时日【宋】【元】【明】【宫】 没【大】,没时【宋】【元】【明】【宫】【圣乙】 有【大】*,又【宋】【元】【明】【宫】【圣】【圣乙】* 见余比丘地了时【大】,地了时见余比丘【圣】【圣乙】 藏【大】*,藏他罪【宋】【元】【明】【宫】* 作【大】,〔-〕【宋】【元】【明】【宫】 (日出…时)十一字【大】,乃至【圣】【圣乙】 (初夜…分)八字【大】,乃至【圣】【圣乙】 后【大】,初【圣乙】 (中夜…分)二十字【大】,乃至【圣】【圣乙】 覆【大】,处【圣乙】 僧【大】*,〔-〕【宋】【元】【明】【宫】【圣乙】* 地了已日出时【大】,〔-〕【圣】【圣乙】 (初夜…分)二十八字【大】,乃至【圣】【圣乙】 藏【大】,藏他罪【圣】【圣乙】 是【大】,〔-〕【宋】【元】【明】【宫】 乃至【大】*,日出已中前日中日昳晡时日没时日没已初夜初分初夜中分初夜后分中夜初分中夜中分中夜后分后夜初分后夜中分【宋】【元】【明】【宫】*,日出已中前日中日佚晡时日没时日没已初夜初分乃至【圣】【圣乙】 皆【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波【大】,谓波【宋】【元】【明】【宫】 病【大】,痛【宋】【元】【明】【宫】 时【大】*,时乃至日没时日没已初夜初分【圣】【圣乙】* 作【大】*,〔-〕【宋】【元】【明】【宫】* 从【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是【大】*,〔-〕【圣乙】* 若【大】,〔-〕【宫】【圣乙】 了【大】,晓【圣】【圣乙】 (日出…提)二十字【大】,〔-〕【圣】【圣乙】 于【大】,〔-〕【圣乙】 是【大】,〔-〕【圣】【圣乙】 吉【大】,世【宫】 又【大】,若【宫】【圣】【圣乙】 从【大】,〔-〕【圣乙】 藏【大】,藏他罪【宋】【元】【明】 若【大】,若谓【圣】,〔-〕【圣乙】 突【大】,于突【宋】【元】【明】【宫】 止【大】,至【明】 若【大】,若闻若【宋】【元】【明】【宫】 说【大】,复说也【圣】【圣乙】 此下圣本有光明皇后愿文【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3 册 No. 1435 十诵律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3-06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会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释本禅法师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