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婆伽婆住舍婆提。长老优波离问佛:「若男子作女人威仪、女人相、女人服、作女人形制已,如男子法受戒,得戒不?」佛言:「得戒,众僧得罪。」
又问:「若女人作男子威仪,男子相、男子服、作男子形制已如女人法受戒,得戒不?」佛言:「得戒,众僧得罪。」
又问:「若未度出家,便与受具戒,得戒不?」佛言:「得戒,众僧得罪。」
尔时六群比丘,诱他弟子与法与食,诸上座呵责言:「云何得教化弟子如法,六群比丘便诱将去,与法、与食?」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得诱他弟子与法与食。若诱者,得突吉罗。」
又问:「若比丘不欲反戒,便语他言:『汝与我作和上为?受和上即反戒耶?』」佛言:「不也,是戏语耳。」佛知故问阿难:「小儿能食上驱乌不?」答言:「能。」世尊佛言:「从今听沙弥能驱乌乃至七岁得作沙弥。」
尔时瓶沙王,以六岁一闰,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应随王法。」
时王瓶沙,一岁作六月小,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应随王法。春初月大、二月小,三月大、四月小;夏初月大、二月小,三月大、四月小;冬初月大、二月小,三月大、四月小。」又问:「若非比丘住处说戒,是说戒不?」佛言:「若比丘尼说戒者,是说戒。」
又问:「得戒沙弥说戒,是说戒不?」佛言:「不名说戒,得听说戒受岁,不得足数说戒受岁及余羯磨。」
「颇有比丘在地与空中清净不?」佛言:「不得。」「在空中与地清净不?」佛言:「不得。」「二俱在空中得与清净不?」佛言:「不得。」「界内得与界外清净不?」佛言:「不得。」「界外得与界内清净不?」佛言:「不得。合界者,得。共界内者,得。」
又问:「在地者得与空中清净说戒不?」佛言:「不得。」「空中得与地清净说戒不?」佛言:「不得。」又问:「二俱在空中得与清净说戒不?」佛言:「不得。」「界内得与界外清净说戒不?」佛言:「不得。」「界外得与界内清净说戒不?」佛言:「不得。若合界者,得。共在界内者,得。」
又问:「在地得与空中欲不?」佛言:「不得。」「空中得与地欲不?」佛言:「不得。」「二俱在空中得与欲不?」佛言:「不得。」「界内得与界外欲不?」佛言:「不得。」「界外得与界内欲不?」佛言:「不得。合界者,得。共在界内者,得。」
又问:「在地得与空中欲羯磨不?」佛言:「不得。」「空中得与在地欲羯磨不?」佛言:「不得。」「二俱在空中,得与欲羯磨不?」佛言:「不得。」「界内得与界外欲羯磨不?」佛言:「不得。」「界外得与界内欲羯磨不?」佛言:「不得。合界者,得共在界内者,得。」
又问:「在地得与空中欲不?」佛言:「不得。」「在空中得与地欲不?」佛言:「不得。」「二俱在空中,得与欲不?」佛言:「不得。」「界内得与界外欲不?」佛言:「不得。」「界外得与界内欲不?」佛言:「不得。合界者,得。共在界内者,得。」
又问:「在地得与空中欲结界不?」佛言:「不得。」「空中得与地欲结界不?」佛言:「不得。」「二俱在空中,得与欲结界不?」佛言:「不得。」「界内得与界外欲结界不?」佛言:「不得。」「界外得与界内欲结界不?」佛言:「不得。合界者,得。共在界内者,得。」
又问:「若不舍先界,得广界狭界不?」佛言:「不得。」又问:「得并结界不?」佛言:「周匝说内相外相者,得。」又问:「颇有结界不随羯磨舍耶?」佛言:「有,若墙堑内。」又问:「比丘在树上得结界不?」佛言:「若羯磨时众数满者,得。」又问:「若僧破,得结界不?」佛言:「如法者结界得。」
又问:「过去佛法几时住世?」佛言:「随清净比丘不坏法说戒时,名法住世。」又问:「未来佛法几时住世?」佛言:「随清净比丘不坏法说戒时,名法住世。」又问:「今世尊法几时住世?」佛言:「随清净比丘不坏法说戒时,名法住世。」
又问:「若比丘聚落中初作僧坊,齐几许作界?」佛言:「随聚落,随聚落界,齐行来处。」又问:「若比丘,阿练若住处初作僧坊,齐几许作界?」佛言:「面各一拘卢舍。一拘卢舍此内诸比丘,皆共一处布萨作羯磨。不得別众说戒作羯磨。別作者,得罪。」又问:「法灭时结界,名结界不?」佛言:「不名结界。法灭时一切结界、一切受戒、一切戒、一切羯磨皆灭。」
又问:「若作羯磨比丘死,余比丘不知界相,得舍界不?」佛言:「得舍。」又问:「比丘山上作僧坊,山下十拘卢舍得安居不?」佛言:「得。」又问:「何处与安居物?」佛言:「安居处应与。」又问:「比丘山下作僧坊山上十拘卢舍得安居不?」佛言「得。」「何处应与安居物?」佛言:「随安居处与。」
又问:「僧破作二分,若一分中有比丘出界,至地了时,是名破安居。失衣得自违言罪不?」佛言:「不破安居不失衣,但得自违言罪。」
又问:「何处受七日法?」佛言:「界内受。」「从谁受?」佛言:「从五众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又问:「心念得受七日法不?」佛言:「不得。除五种人:所谓阿练儿、独住人、远行人、长病人、饥饿时亲里边住人。」
又问:「有外道亲里,遣使唤比丘:『大德来,今祠摩醯首罗天、揵陀天、摩尼跋陀天。』得破安居去不?」佛言:「得去,为彼清净故。」
又问:「若比丘诵《阿含》不通利,欲更诵利、欲问、欲更从他受,得破安居去不?」佛言:「得。」又问:「若未得者求得、未解者求解、未证者求证故,得破安居去不?」佛言:「得去。」
比丘白佛:「用何皮作革屣?」如先说。又问:「云何名坐皮上?」佛言:「身著者,名为坐。」又问:「云何名为卧皮上?」佛言:「脇著者,名为卧。」「云何名著?」佛言:「从足至脐,是名为著。」
又问:「师子皮肉血筋,得食不?」佛言:「一切不得啖食。」又问:「黑鹿皮肉血筋。得食不?」佛言:「除皮,余者得食。」又问:「佛先说不得食生肉血,若病余药不能治者,得食不?」佛言:「得食。若余药能治差者,不得食。食者,得偷兰遮。」
有比丘病痔,往语耆域言:「治我此病。」耆域言:「应刀割。」比丘言:「佛不听刀割。」是事白佛,佛言:「以指爪掐。」掐时不能断,佛言:「用𫁳竹签竹割。」割又不能断,是事白佛,佛言:「应屏处刀割。」
瓶沙王死时,诸比丘互相谓言:「瓶沙王死,我等将不内宿耶?」佛言:「比丘!汝谓瓶沙王死故内宿耶?阿阇世王代处故,不名内宿。」
有比丘为沙弥净人担食共道行,食时净人持食与比丘,比丘不食:「将非残宿食耶?」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为他担者无犯。」
又问:「不割截衣得受持不?」佛言:「得受。」又问:「得著入聚落不?」佛言:「不得。」「云何应割截?」佛言:「长五肘广三肘。」有衣不满五肘,佛言:「听畜三种衣:上、中、下。上者长五肘广三肘,下者长四肘广二肘半,此二中间名为中。」
以绳系泥洹僧故破,佛言:「应作俱修罗著。」有软体比丘揩膊伤破,是事白佛,佛言:「下开五寸许。」又问:「比丘应受俱修罗不?」佛言:「不应受;得坏所受衣作俱修罗。」
憍萨罗国有人施僧衣,诸比丘不知云何分?是事白佛,佛言:「分作四分。三分与比丘、一分与沙弥。」
憍萨罗国有一比丘死,不知云何分衣钵?是事白佛,佛言:「分作四分。三分与比丘、一分与沙弥。」
新作祇桓竟,多有比丘集,千二百五十人。诸居士见大众集,施比丘僧衣,诸比丘不受:「佛未听我等受僧施衣。」是事白佛,佛言:「得受施僧衣。」有人施比丘尼僧衣,诸比丘尼不受:「佛未听我等受比丘尼僧施衣。」是事白佛,佛言:「听受比丘尼僧施衣。」有人施二部僧衣,是二部僧不受:「佛未听我等受二部僧衣。」是事白佛,佛言:「听受二部僧衣。」不知云何分?是事白佛,佛言:「作四分。三分与比丘、比丘尼,一分与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
有居士见大众集,施比丘僧衣。居士心念:「一比丘与我等唱说者善。」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言:「听唱。」唱者在地不得远闻,佛言:「听在埵上。」埵上亦不得远闻,佛言:「应在高处,令远处得见亦闻。」
有诸居士,见大众集施衣,作是念:「听我安衣架上入僧者善。」以是事白佛,佛言:「听。」
有居士见大众集施僧衣,作是念:「听一人赞叹僧者善。」以是事白佛,佛言:「听赞叹。」赞叹僧者作是言:「僧持戒具足、念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度知见具足、学无学、俱解脱、向果得果。」是中有未得道者,疑不受分:「我非学无学、非俱解脱、非向果得果故,不应受分。」以是事白佛佛言:「应受。若持戒与僧和合,求解脱离生死,向泥洹不求后生,行三业:坐禅、诵经、佐助众事。如是行者,得清净受分。」
尔时世尊与五百阿罗汉入首波城,到长者蛆毘揵挐舍受食已,至阿耨达池上食。鹿子母闻,今日世尊与五百阿罗汉入首波城,诣长者蛆毘揵挐舍受食已,到阿耨达池上食。闻已生信净心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今日与五百阿罗汉入首波城,诣长者蛆毘揵挐舍受食已,至阿耨达池上食。世尊!我今请佛及別请五百阿罗汉明日食。」佛默然受。知佛默然受已,头面作礼右绕而去,到舍竟夜办种种多美饮食,晨朝敷坐处,阿难与佛迎食分。时鹿子母,先唤阿难入舍已闭门,往白:「时到,饮食已办,佛自知时。」时五百阿罗汉各以神力,从窓孔入者,或从空中下者,或从地出者,有座上出者。鹿子母见僧坐已开门,自手行食。时阿难先自食已送佛食分,往到佛所行水授食。佛食已行澡水摄钵摄钵已,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日鹿子母,別请五百阿罗汉食。」佛知故问阿难:「僧中请一比丘不?」答言:「无。」佛言:「是鹿子母无知不善,不僧中请一人。」佛语阿难:「鹿子母若僧中请一人者,因是后身得大功德、得大果报、得大利益。」一切远近遍闻佛语:「僧中请一人得大福,胜別请五百阿罗汉。」
有信婆罗门居士,与僧作小食中食怛钵那,作是念:「佛听请一人赞叹僧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赞叹。」赞叹者作是言:「持戒具足、念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度知见具足、学无学具足、俱解脱、向果得果。」是中有未得道者,心疑不受:「我非学非无学、非俱解脱、非向果得果故不食。」是事白佛,佛言:「听食。若持戒与僧和合,求解脱离生死,向泥洹不求后生,行三业:坐禅、诵经、佐助众事。如是行者,得清净受食。」
又问:「若僧受迦𫄨那衣时,有比丘在中,不名受耶?」佛言:「有。」如杂诵中说。「颇有比丘,受迦𫄨那衣时不在中,得名受耶?」佛言:「有。」如杂诵中说。「颇有比丘,舍迦𫄨那衣时在中,不名舍耶?」佛言:「有。」如杂诵中说。「颇有比丘,不舍迦𫄨那衣,得名舍耶?」佛言:「有。」如杂诵中说。
又问:「得戒沙弥得遮他不?」佛言:「不得。」又问:「得受嘱受遮他不?」佛言:「不得。」又问:「得遮羯磨不?」佛言:「不得。」又问:「白衣得遮不?」佛言:「不得。」又问:「沙弥得遮不?」佛言:「不得。」又问:「非比丘外道、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不共住、种种不共住、自言犯重罪、本白衣污比丘尼、不能男、越济人、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如是等人得遮不?」佛言:「不得。」
又问:「若在地空中、空中在地、二俱在空中、界内界外、界外界内、不到僧中、不白众僧、破戒人,心念欲遮,得遮不?」佛言:「不得。」又问:「得戒沙弥,得说羯磨不?」佛言:「不得。」
「如先说,先犯重罪人、贼诈作比丘、本白衣时破戒人、若先言我破戒,后作羯磨,得名羯磨不?」佛言:「不得。」「若先作羯磨,后言我破戒,得名羯磨不?」佛言:「得。」
又问:「颇有受戒时作羯磨,受戒已舍羯磨耶?」佛言:「有。」「舍何羯磨?」答言:「大戒羯磨是。」「颇有受戒人作羯磨,未受大戒人舍耶?」佛言:「有。」「云何有?」答言:「我是白衣,即舍一切羯磨。」「颇有摈比丘心悔下意,界外与舍摈,得舍不?」佛言:「得舍,诸比丘得罪。」
又问:「犯何罪与苦切羯磨?」佛言:「鬪诤。」又问:「犯何罪作依止羯磨?」佛言:「数数犯戒。」又问:「犯何罪作驱出羯磨?」佛言:「污他家。」又问:「犯何罪作下意羯磨?」佛言:「骂白衣。」又问:「若比丘骂比丘,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骂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比丘尼骂比丘尼,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骂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比丘,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式叉摩尼骂式叉摩尼,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骂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沙弥骂沙弥,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骂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沙弥尼骂沙弥尼,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骂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
又问:「沙弥自言作婬,与灭摈不?」佛言:「与灭摈。」
又问:「颇有比丘减五岁尽形不依止他,不得罪耶?」佛言:「有。若比丘未满五岁便死、若尽形和上边住。」
又问:「颇有比丘犯僧伽婆尸沙不相似罪,犯故出精一夜覆藏,犯故触女身二夜覆藏,犯恶口三夜覆藏,犯赞叹以身供养四夜覆藏,犯媒嫁五夜覆藏;五夜別住,六夜摩那埵,得与出罪羯磨不?」佛言:「得。」又问:「如佛所说犯相似罪、不相似罪。云何名相似?」佛言:「波罗夷、波罗夷相似,僧伽婆尸沙、僧伽婆尸沙相似,波夜提、波夜提相似,波罗提提舍尼、波罗提提舍尼相似,突吉罗、突吉罗相似,是名犯相似。」「云何不相似?」「波罗夷与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不相似,僧伽婆尸沙与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波罗夷不相似。波夜提与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波罗夷、僧伽婆尸沙不相似。波罗提提舍尼与突吉罗、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不相似,突吉罗与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不相似。」
又问:「如佛说有犯可量、犯不可量。云何可量犯?」佛言:「可得说数。」「云何不可量犯?」佛言:「不可说数。」
又问:「如佛说犯覆藏、犯不覆藏。云何犯覆藏?」佛言:「须臾顷不發露。」「云何名不覆藏?」「须臾顷不覆藏。」
佛语优波离:「有一种犯性各各异,波罗夷性各各异、僧伽婆尸沙性各各异、波夜提性各各异、波罗提提舍尼性各各异、突吉罗性各各异。」
诸比丘与他別住已,遣使扫余房舍,处处出入多有人见。佛言:「与他別住已,应使扫住处房内,不得遣使扫余房舍。」时在屏处住,客比丘来不见。佛言:「不应在屏处住,客比丘来时应见。」尔时自唤客比丘,唤已扰乱。佛言:「不得唤他,但语令知。」有客比丘去便走逐,佛言:「如常行法不应走逐。」时逐出界,佛言:「不应出界。若前人出界自齐界住。从今语汝等別住法,应扫洒佛塔涂地,布萨处亦应扫洒涂地,食处亦应扫洒涂地。次第敷床座,应办洗脚水、净水瓶、常用水瓶盛满水。应语客比丘令知,应拭富罗拭脚,一切別住法应作,不应屏处住,不应现处住。」
又问:「得別住已,得与他作別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不?」佛言:「不得。」又问:「得戒沙弥得与他作別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不?」佛言:「不得。」又问:「得就別住人边行別住不?」佛言:「不得。」又问:「得就得戒沙弥行別住、摩那埵不?」佛言:「不得。」又问:「得与別住人欲、清净、受岁、出罪不?」佛言:「不得。」又问:「得与得戒沙弥清净、欲、受岁、出罪不?」佛言:「不得。」又问:「得受別住人清净、欲、受岁、出罪不?」佛言:「不得。」又问:「得受得戒沙弥清净、欲、受岁、出罪不?」佛言:「是大比丘故得受。」
又问:「用何物作户纽?」佛言:「以铜、铁、木、羊毛、刍摩、劫贝、龙须麻、婆婆草皮等作。」又问:「用何物作络?」佛言:「以羊毛、刍摩、劫贝、龙须麻、婆婆草皮等作。」又问:「用何物作禅带?」佛言:「用羊毛、刍摩、劫贝、龙须麻、婆婆草皮等作。」又问:「用何物作雀目。」佛言:「用木竹作。」
尔时瓶沙王,请佛及僧百岁供养,所供给人少信,作食不如法,诸比丘求食时恼乱多人见。是王信心清净问:「诸比丘恼乱耶?」答言:「恼乱。」王言:「我亦知大德恼乱,我当供给田宅具足随意。」诸比丘言:「佛未听我等受田宅。」是事白佛,佛言:「听受。」
又居士祇洹中作房舍已,供养衣食卧具医药。是房舍主比丘,后日往到居士舍索所须。到已就坐问讯时,居士妇头面礼足在前坐,即为种种说法,善软说法辩才说法。以如是说妙法,居士妇闻法已信心清净,白言:「大德!此衣为大德故,施僧房中僧,是男女儿妇等,亦施僧房内僧。」是比丘作是念:「我正须一衣,今此衣多,不知云何?」以是事向佛广说,佛言:「若居士作僧房,若为一比丘施僧房内僧者,房内僧应共分。」
时阿罗毘僧房坏,佛见已知而故问阿难:「此房何以坏?」阿难答言:「六群比丘所护故,无人敢治。」佛言:「是六群比丘房舍坏不能治者,应与他治。」余人得已少治便止,若著一团泥、一把草涂少地、少塞壁孔、少治土埵。佛言:「少治者不应与,多治者与。」又尽形与,佛言:「不应尽形与,不应少时与。若坏房舍者六岁与,若新房舍十二岁与。」
阿罗毘巧匠比丘,日日从他索作具,诸居士言:「大德何不自作?」答言:「佛未听畜。」是事白佛,佛言:「应畜作具。」阿罗毘新作僧房,时有半月客作人、或一月或一岁作、若天雨时索食薪草灯。比丘与时,心疑畏罪不与。若不与便不作,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若知早晚唤来便作者应与。」
有比丘著新染衣,天雨时露地洗脚,污衣失色,斑駮如白癞病。是事白佛,佛言:「应作舍。」作已不覆故,雨时漏,佛言:「应覆。」覆已脊上漏,佛言:「应厚覆脊上。」
王舍城大僧坊,常多有客比丘来,初夜、中夜、后夜来。时上座比丘,驱下座起扰乱。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若打犍搥唱时,然灯分坐具敷卧具,见星宿出时,著禅镇头上,若上座来不应驱起。若驱起者,突吉罗。」
又下座在上座处坐,上座呵责:「云何下座在上座处坐?」是事白佛,佛言:「下座不得坐上座处。若坐者,突吉罗。下座比丘,应看坐处看腊数,应可坐处坐。」
阿罗毘上座,初夜坐禅、中夜还房,时弟子送上座去,后下坐比丘沙弥从地起、或从板上起,就床上卧。上座还来,次第驱去不肯,与起鬪诤。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若中夜敷卧具竟,不得次第起他。若起他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大小便处、取水处,随上座次第驱起恼乱,有比丘得恼。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从今大小便处、取水处,不得次第驱起。驱起者,突吉罗罪。」
六群比丘洗脚处次第驱他起恼乱。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洗脚处,他已著水,不得次第驱他起。」
僧拭脚物,有比丘先取浣捩展拭富罗,时六群比丘次第夺取,他不与鬪诤。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前取者用,后来者应待用竟。」
众僧煮粥釜杓朼,有比丘已取洗,六群比丘次第夺取,他不与鬪诤。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先取者用,后来者应待竟。」
僧有木盔、木盂,有比丘取洗欲用,六群比丘次第夺取,他不与鬪诤。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先取者用,后来者应待竟。」
僧有钵瓫子、杅子、键瓷,有比丘已取澡豆洗用,六群比丘次第夺取,他不与鬪诤。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先取者用,后来者应待竟。」
僧有剃刀、镊、截甲刀,有比丘先取磨用,六群比丘次第夺取,他不与鬪诤。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先取者用,后来者应待竟。」
僧有衣床、絣衣、绳、针、刀、木灌、指㧺,有比丘先取张衣、缀衣、缝衣。六群比丘次第夺取破裂坏衣,他不与鬪诤。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不应与。先用者用,后来者待竟。从今如是种种事,不得次第夺他取。若夺取者,突吉罗。」
尔时长老毕陵伽婆蹉患眼痛,往到医所,医言:「应灌鼻。」答言:「佛未听灌鼻。」是事白佛,佛言:「听灌。」时或以指著、或以物著,流入眼更增痛。是事白佛,佛言:「应作灌鼻筒。」大不可用,又小作亦不可用,是事白佛,佛言:「莫大作、莫小作,可受一波罗半波罗许。」
僧有香炉、香奁、针筒,有比丘先取用,六群比丘次第夺取,他不与鬪诤。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先取者用。后来者待竟。」
尔时六群比丘浴室中相谓言:「是揩某甲、是揩某甲。」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浴室中不得言揩某甲揩某甲。犯者,突吉罗。」
有比丘共白衣浴室中洗,有下座比丘、沙弥揩上座,是白衣共相谓言:「但揩是耶?更作如是如是事。」诸比丘闻已心不喜,以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得共白衣浴室中洗。犯者,得突吉罗罪。」
有优婆塞病,欲入浴室中洗,佛言:「应白比丘已入洗。」时白比丘,比丘不听,佛言:「诸比丘若知是优婆塞善好无口过者,听入。」
有比丘浴室中揩白衣,佛言:「浴室中不得揩白衣。犯者,得突吉罗。」
阿罗毘国分卧具,多有客比丘暮来。卧具少,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随上座次与,不得者与草叶。各敷敷具、各著衬身衣。」
六群比丘以浮石揩身毛落,佛言:「不得以浮石揩身。犯者,得突吉罗。」
维耶离庵罗树园,有好果黄色在地,佛见是已,知而故问阿难:「诸比丘,何不啖此果?」阿难言:「世尊!佛先结戒,四种物僧不应分;三人、二人、一人亦尔。不应分僧坊地、僧坊舍、僧园林、僧卧具。」佛言:「果应分。」分时一人取,二人、三人分,有多得者有不得者,时共鬪诤。佛言:「果不应分,使净人作五种净已受啖。」
有比丘共比丘鬪,是比丘后更共余比丘鬪,即捉是人耳作证,失声大唤。多有比丘来问:「何故大唤?」答言:「是比丘打我。」问言:「实打不?」答言:「我不打,但捉耳作证。是比丘先共我鬪,欲谤我故大唤。」佛言:「从今不得捉他耳作证。犯者,突吉罗罪。若有如是事,应语傍人言:『是比丘骂我打我。』」
时六群比丘诱他弟子,诸上座呵责言:「我等云何得教化弟子如法,是六群比丘便诱将去?」佛言:「从今不得诱他弟子。犯者,得突吉罗罪。」
有诸比丘舍僧坊去,作是言:「我不复还是处,是名舍界不?」佛言:「舍。」
又问:「用何物作锥?」佛言:「用铜铁作。」又问:「用何物作刀?」佛言:「用铜铁作。」又问:「用何物作熨斗?」佛言:「用铜铁泥作。」又问:「用何物作瓮?」佛言:「用铜铁泥木作。」又问:「用何物作釜?」佛言:「用铜铁泥作。」又问:「用何物作澡豆?」如先说。
憍萨罗国父子共出家,父语子言:「何不与我衣食?」答言:「俱共出家,无物可用与。」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有者应与,无者不得强索。」
尔时六群比丘,有大沙弥,隐处毛生。小违逆师意,师即剥衣。裸身可羞,人所不喜,是事白佛。佛言:「不应以小事折伏沙弥。若折伏时应留一衣。」
诸比丘不能得簁药物,佛言:「应作簁药器。」
给孤独居士施僧褥,诸比丘言:「佛未听我受。」是事白佛,佛言:「僧得受,一人亦得受。」
又问:「佛先说床脚下安高八指榰。云何床脚下著八指榰?」佛言:「若床脚减八指者应著木榰。」
有比丘先取价与他药吐下,是人即死,有比丘谓言:「汝犯波罗夷。」「何以故?」答言:「先取价与他下药。」是比丘心疑:「将不犯波罗夷耶?」是事白佛,佛知故问:「汝以何心与?」答言:「怜愍故与。」佛言:「无罪。」佛言:「从今不得先取价与他药。犯者,得突吉罗。」
有比丘从憍萨罗共估客向舍卫国。时贼来劫,估客才得活命,是估客为贼所剥。才得活命已,诸比丘拾他衣取,心疑将不犯波罗夷耶?是事白佛,佛言:「无罪。」
憍萨罗国有天祠舍,有塚以血污洒,有诸比丘从憍萨罗游行向舍卫国,右绕此塚、左绕祠舍。时天祠主言:「大德!何以右绕塚、左绕祠?」答言:「我谓是佛塔、声闻塔。」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若塚、若天祠,不必右绕、亦不必左绕,但随道行。」
有比丘饥饿时至亲里家,四五日住已言:「我欲还去。」「何故去?」如先说。
六群比丘授无钵人戒,是六群常与十七群共诤,六群次守僧坊。十七群次与迎食,往语六群弟子言:「取钵来,与汝迎食。」答言:「无钵。」语言:「汝无钵受戒耶?」答言:「尔。」又言:「汝是大力势人无钵受戒。」是比丘闻是事心不喜,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得授无钵人戒。犯者,得突吉罗。」
有二比丘共鬪,一比丘书他钵作字,著婬女门前。时有识字婆罗门居士入是舍,见钵有字作是言:「比丘亦入是舍。」比丘闻是语心不喜,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得钵上作字。若钵上作字者,突吉罗。如钵,一切余物亦尔。不犯者,作帜。」
有外道信心欲出家,往到比丘所言:「大德!与我出家。」问言:「有钵无。」答言:「无钵。」「我等不得与无钵人出家。」闻是语已还去,断出家因缘。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先问钵,度出家已求钵。」
给孤独居士施僧被,诸比丘不受:「佛未听我受。」是事白佛,佛言:「僧得受,一人亦受。」
有居士儿出家,是居士得病,语诸亲里:「我若死后财物与我儿。」语已命终。此儿后还家看,坐已共相问讯,诸亲里言:「汝父临死时作是言:『我死后财物与儿。』」比丘答言:「佛未听我受死后布施。」是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我先为比丘故说,不为白衣。应随意取。」
有比丘二月游行,与六群比丘知识,即以衣寄六群。六群问言:「何去?」答言:「我欲二月游行。」如先说。
尔时助调达比丘尼,语白衣言:「我共汝作婚姻。」诸居士言:「汝是出家人,云何共我作婚姻?」诸比丘尼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从今比丘尼,不得语白衣共作婚姻。若语者,突吉罗。」
有一比丘,先与居士衣价,是比丘后命终。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应索物,取与僧分。」
有比丘先取他衣未与价,是比丘后命终,是居士到比丘所言:「大德,是比丘先取我衣,未与我价。」诸比丘答言:「是比丘生时何不来索?」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若是衣故在者应还。若无者应卖衣钵还。」
六群比丘,与白衣作义仲取发、取华。诸白衣呵责言:「汝等出家人,何用此义仲用取发、取华为?」诸比丘闻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得作义仲截发、取华。犯者,突吉罗。」
六群比丘与一比丘作善知识,是比丘寄一比丘钵与六群,是钵中道破。是比丘见六群时,作是念:「我若不疾语者,或多索价。」便言:「某甲比丘寄我钵与汝,是钵中道破。」六群言:「是汝钵不破,破我钵。汝偿我来。」是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若好心捉破者,不应从责偿。」
有比丘用未熏钵食,放地剥落垢生。是事白佛,佛言:「应熏。」时比丘取钵放地,四边著牛屎烧时破。是事白佛,佛言:「应作熏钵炉。」作已放地烧,烧时融坏。是事白佛,佛言:「先下著灰。」著灰已污钵。是事白佛,佛言:「应以石支。」支时不周匝遮,炉风入故皱起。是事白佛,佛言:「应周匝好遮。」
给孤独居士往到佛所,头面作礼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若世尊游行人间教化时,我恒渴仰欲见佛,愿世尊与我少物使得供养。」佛即与发爪甲:「汝供养是。」即白佛言:「世尊!听我以发爪起塔。」佛言:「听起。」又言:「佛听我以赤色、黑色、白色涂壁不?」佛言:「听以赤色、黑色、白色涂壁。」又言:「佛听我画塔者善。」佛言:「除男女和合像,余者听画。」有人作盖供养,无安盖处。佛言:「应钉橛安。」时塔户无扇,牛鹿猕猴狗等入。以是事白佛,佛言:「应作户扇。」「佛听我户前施栏楯者善。」以是事白佛,佛言:「听作。」「佛听我周匝施栏楯者善。」以是事白佛,佛言:「听作。」是中无著华处,是事白佛,佛言:「听作安华物。」著华已器满,佛言:「应施曲橛。」施曲橛亦满,佛言:「应周匝悬绳。」时居士作是念:「佛听我作摩尼珠鬘、新华鬘者善。」以是事白佛,佛言:「听作。」又作是言:「佛听我作窟者善。」佛言:「听作。」又言:「佛听我窟中作塔者善。」佛言:「听窟中起塔。」「佛听我施窟门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作。」「佛听我覆窟中塔者善。」佛言:「听覆。」「佛听我出舍栿头者善。」佛言:「听出。」「佛听我安栌拱者善。」佛言:「听作。」「佛听我施柱作塔者善。」佛言:「听作。」「佛听我以彩色赭土、白灰庄严塔柱者善。」佛言:「听庄严柱。」「佛听我画柱塔上者善。」佛言:「除男女合像,余者听作。」
尔时给孤独居士信心清净,往到佛所头面作礼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如佛身像不应作,愿佛听我作菩萨侍像者善。」佛言:「听作。」又作是言:「佛本在家时,引幡在前。愿佛听我作引幡在前者善。」佛言:「听作。」「佛听我塔前作高垛安师子者善。」佛言:「听作。」「佛听师子四边作栏楯者善。」佛言:「听作。」「佛听我以铜作师子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作。」「佛听铜师子上系幡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系。」「佛听我以香华灯伎乐供养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作。」「佛听我以香华油涂塔地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香华油涂塔地。」「佛听我作安华垛者善。」佛言:「听作。」「佛听我作安灯处者善。」佛言:「听作。」「佛听我作团堂者善。」佛言:「听作。」「佛听堂上安木悬幡者善。」佛言:「听作。」
时给孤独居士,亲里相识举物人,庄严男女,盘案上著华香璎珞,遣至居士家。居士见已作是念:「此物在前行者善。」以是事白佛,佛言:「听。」「佛听我作香炉在前行者善。」佛言:「听在前行。」有诸外道,生嫉妬心,见已呵责言:「如送死人。」是居士作是念:「佛听我像前作伎乐者善。」以是事白佛,佛言:「听作。」
尔时给孤独居士信心清净,作是念:「以何方便,得集大众供给衣食?」往白佛言:「愿佛听我集大众食者善。」佛言:「听集大众食。」作是言:「佛听我供养塔时与大众食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作。」「佛听我作般阇于瑟会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作般阇于瑟会。」「佛听我作六年会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作。」「佛听我正月十六日乃至二月十五日作会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作。」「佛听我寺中作会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作。」时诸比丘不次第入、不次第坐、不次第食、不次第起、不次第去;有前入者、有行食时入者、有食时入者、有食竟入者。佛言:「应唱时至。」唱时至声不远闻,是事白佛,佛言:「应打揵搥。」打揵搥已亦不远闻,是事白佛,佛言:「应打鼓。」打鼓时在地打鼓亦不远闻,是事白佛,佛言:「在垛上打。」垛上打时亦不远闻,佛言:「应在高处打,使远处得闻时。」见大众集多人来看,与供养塔物、与四方僧物、与食物、与应分物。诸比丘不知何者是塔物?何者四方僧物?何者食物?何者应分物?是事白佛,佛言:「与物时使一比丘在彼立看知分別:是塔物、四方僧物、食物、应分物。」长老优波离问佛言:「世尊!是四种物:塔物、四方僧物、食物、应分物,得错互用不?」佛言:「不得。」佛语优波离:「塔物者,不得与四方僧、不得作食、不得分。四方僧物者,不得作食、不得分、不得作塔。食物者,不得分、不得作塔、不得与四方僧。应分物者,随僧用。」
说一语竟,名为舍戒。云何说一语,名为舍戒?谓言:「舍佛。」说是一语,名为舍戒。如是法、僧、和上、阿阇梨、同和上阿阇梨、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知:「我是白衣、我是沙弥、我非比丘、我是外道、非沙门、非释子,我不受汝法。」说是一语,名为舍戒。
若比丘多知识、有力势,所可说者人皆信用,众所知识能供给僧,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毘尼说毘尼、毘尼说非毘尼、犯说不犯、不犯说犯、重说轻、轻说重、无残说残、残说无残、非常所行事说是常所行事、是常所行事说非常所行事、非说言说、说言非说,是人得大罪。若比丘多知识、有力势,所可说者人皆信用,众所知识能供给僧,非法说非法、法说法、非毘尼说非毘尼、毘尼说毘尼、犯说犯、非犯说非犯、重说重、轻说轻、无残说无残、残说残、非常所行事说非常所行事、是常所行事说是常所行事、非说言非说、说言是说,是人得大功德。若比丘多知识、有力势,所可说者人皆信用,众所知识能供给僧,非法说法、法说非法,乃至说言非说、非说言说,是人不能自利亦不利他、不能益多人、不能怜愍众生、不能利益安乐天人。若比丘多知识、有力势,所可说者人皆信用,众所知识能供给僧,非法说非法、法说法,乃至非说言非说、说言是说,是人能自利亦能利他、能益多人、怜愍众生、利安天人。若比丘多知识、有力势,所可说者人皆信用,众所知识能供给僧,非法说法、法说非法,乃至非说言说、说言非说,是人有罪有犯有悔,心恼所作皆生悔心,非清净、非解脱、损减、不增长,自羞退没人所轻毁,造诸罪业。若比丘多所知识有力势,所可说者人皆信用,众所知识能供给僧,非法说非法、法说法,乃至非说言非说、说言说,是人无罪、无犯、无悔、无恼,所作不悔、清净解脱、不损减、得增长,自身所作人所赞叹,造诸善业。
如来出世现毘尼法,不一时说戒,渐渐说。如来出世现毘尼法,不一时破,渐渐破。有比丘多知识、有力势,所可说者人皆信用,众所知识能供给僧,于如来所现毘尼法中,更生异想。于文字中更作相似文句,遮法、覆法、不随顺法、所说不了,是边人下贱人,无益于世,无男子行。若比丘多知识、有力势,所可说者人皆信用,众所知识能供给僧,于如来所现毘尼法中,不生异想,于文字中不作相似文句,不遮法、不覆法、随顺法、所说明了,是非边人、非下贱人、非无利益,有男子行。
佛在释迦国。大爱道往到佛所,在一面立已,白佛言:「世尊!愿寿一劫住世。」以是因缘故,佛语大爱道:「不应如是赞叹如来。汝所赞叹者,非好赞叹。不应以是赞叹如来,是非赞叹如来法。有一法,令法灭亡没,破僧故。
「有一法,法不灭、不亡、不没,和合僧故。
「有一法,法灭亡没,鬪故法灭亡没,如是共诤相骂相言故法灭亡没。有一法,法不灭、不亡、不没,不鬪故法不灭、不亡、不没,如是不共诤不相骂不相言故,法不灭、不亡、不没。
「有一法,法灭亡没,贪故法灭亡没。如是无厌多欲、不知足,恶欲恶见故,法灭亡没。有一法,法不灭、不亡、不没,不贪故法不灭、不亡、不没。如是有厌、少欲知足、不恶欲、不恶见故,法不灭、不亡、不没。
「随何方有比丘鬪,共诤、相骂、相言,如是方不应闻,何况忆念?有如是鬪诤、相骂、相言过故。随何方有比丘鬪诤、相骂、相言,更不应念,何况往到?多有鬪诤、相骂、相言过故。随何方有比丘,不鬪不诤、不相骂、不相言,如是方应闻,何况不忆念?无是鬪诤相骂相言过故。随何方有比丘,不鬪不诤、不相骂、不相言,如是方应更忆念,何况不往?无如是鬪诤相骂相言过故。
「随何方有比丘,鬪诤相骂相言,实知是处舍三法、受三法。舍三法者,舍遮欲觉、舍遮嗔觉、舍遮嫉妬觉,是名舍三法。受三法者,受欲觉、受嗔觉、受嫉妬觉,是名受三法。多有是鬪诤、相骂、相言过故。随何方有比丘不鬪不诤、不相骂、不相言,实知是处舍三法、受三法。舍三法者,舍欲觉、舍嗔觉、舍嫉妬觉。受三法者,受遮欲觉、受遮嗔觉、受遮嫉妬觉。无是鬪诤、相骂、相言过故。
「随何方有比丘,鬪诤、相骂、相言,实知彼处舍三法、受三法。舍三法者,舍遮欲想、舍遮嗔想、舍遮嫉妬想,是名舍三法。受三法者,受欲想、受嗔想、受嫉妬想,是名受三法。有是诸过,鬪诤、相骂、相言故。随何方有比丘不鬪、不共诤、不相骂、不相言,实知彼处舍三法、受三法。舍三法者,舍欲想、舍嗔想、舍嫉妬想,是名舍三法。受三法者,受遮欲想、受遮嗔想、受遮嫉妬想,是名受三法。无是鬪诤、相骂、相言过故。
「随何方有比丘共鬪诤、相骂、相言,实知是处舍三法、受三法。舍三法者,舍遮欲界、舍遮嗔界、舍遮嫉妬界,是名舍三法。受三法者,受欲界、受嗔界、受嫉妬界,是名受三法。有是鬪诤、相骂、相言过故。随何方有比丘不鬪诤、不相骂、不相言,实知是处舍三法、受三法。舍三法者,舍欲界、舍嗔界、舍嫉妬界,是名舍三法。受三法者,受遮欲界、受遮嗔界、受遮嫉妬界,是名受三法。无是鬪诤、相骂、相言过故。」(一法竟)
二法初
「有二法无智犯罪:不自见过、不悔是罪。有二法有智犯罪:见过、见过已能悔是罪。
「有二犯:轻犯、重犯。更有二犯:有残、无残。更有二犯:可向他悔过、可自心悔过。
「有二众:法众、非法众。复有二众:浊众、清净众。
「有二法故僧名苦住:不乐住数数犯、不随顺教随顺恶法。
「有二无智:应悔不悔、不应悔便悔。有二智:应悔便悔:不应悔不悔。
「有二无智:有犯、有覆藏。有二智:不犯、不覆藏。
「无智覆藏者有二果:地狱、饿鬼。有智不覆藏者有二果:人、天。」佛言:「我有所说,不信受故,便覆藏。覆藏者,不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我有所说能信受者,是名不覆藏。不覆藏者,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有二善:知犯、知悔过。
「有二清净:戒清净、见清净。
「有二非法见:非法见法、法见非法。有二法见:非法见非法、法见法。
「有二毘尼:贪欲毘尼、嗔恚毘尼。有二毘尼:比丘毘尼、比丘尼毘尼。有二毘尼:遍毘尼、不遍毘尼。
「有二法多知识人有过:非法作法、法作非法,是名有过。有二法多知识人无过:非法作非法、法作法,是名无过。
「有二法断事人有过:非法作法断、法作非法断,是名有过。有二种断事无过:非法作非法断、法作法断,是名无过。
「有二种说有过:非法说法、法说非法,是名有过。有二说无过:非法说非法、法说法。是名无过。
「有二种法,教化人有过:非法作法教、法作非法教,是名有过。有二法,教化人无过:非法作非法教、法作法教,是名无过。
「有二法,法灭亡没:有比丘疑法、疑毘尼,是名二法法灭亡没。有二法法不灭、不亡、不没:不疑法、不疑毘尼,是名二法法不灭、不亡、不没。
「有二法法灭亡没:有比丘教他非法、教他非毘尼,是名二法法灭亡没。有二法法不灭、不亡、不没:如法教、如毘尼教,是名二法法不灭、不亡、不没。
「有二事故佛断別众食利益檀越:不令恶比丘得力、清净众得安乐。有二事故世尊作苦切羯磨:令恶人不得力、清净人得力。如是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別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令恶人不得力、清净人得力。
「有二法鬪诤:非法言法、法言非法,是名二法鬪诤,相骂相言不止:种种相言、不用毘尼法、僧破僧恼僧別僧异。有二法不鬪诤:非法言非法、法言法。如是不鬪诤、不相骂、不相言,止不种种相言,用毘尼法,僧不破僧不恼僧不別僧不异。
「有二事故,世尊教作和上:现得清净持戒、后得安乐梵行久住。如是阿阇梨、共行弟子、近行弟子沙弥、教诫比尼波罗提木叉、说波罗提木叉、遮波罗提木叉自恣、自恣人遮自恣、证他罪令他忆罪,覉系羯磨、共要羯磨、听听羯磨、听白羯磨,皆现得清净持戒,后得安乐梵行久住。
「有二事故世尊说现前毘尼:现得清净持戒、后得安乐梵行久住。如是忆念毘尼、不痴毘尼、自言毘尼、觅罪相毘尼、多觅毘尼、布草毘尼,是亦现得清净持戒,后得安乐梵行久住。
「有二事故世尊说苦切羯磨:现得清净持戒。后得安乐梵行久住。如是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不见摈、不作摈、恶邪不除摈、別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羯磨,是亦现得清净持戒,后得安乐梵行久住。
「有二谤佛:非法言法、法言非法。有二不谤佛:非法言非法、法言法。
「有二出佛过:非法言法、法言非法。有二不出佛过:非法言非法、法言法。
「有二不随佛语:非法言法、法言非法。有二随佛语:非法言非法、法言法。
「有二不随毘尼:非法言法、法言非法。有二随毘尼:非法言非法、法言法。
「有二罪:非法言法、法言非法。有二无罪:非法言非法、法言法。
「有二弃:自作弃所须、和合僧如法弃所须。有二不弃:自作不弃所须、和合僧如法不弃所须。
「有二不共住:自作不共住、和合僧如法与不共住。有二共住:自作共住、和合僧如法与共住。
「有二不共住有过:自作不共住、和合僧如法与不共住。有二共住无过:自作共住、和合僧如法与共住。
「有二损:自作损、和合僧如法与损。有二不损:自作不损、和合僧如法与不损。
「有二狂人与痴羯磨:有念者,有不念者。有二本先狂、有二呪狂、有二药狂、有二心狂、有二苦痛狂。
「有二白法护世间,有惭、有愧。若是二白法惭愧,不护世间者,则不分別父母、兄弟、姊妹、儿女、亲里,则破人法,如牛羊、鷄狗、野干、鸟兽。若是二白法惭愧,在世间者,则分別父母、兄弟、姊妹、儿女、亲里,不破人法,非如牛羊鸡狗野干鸟兽。无是惭愧,有白法者,终无是处。心无白法,但有生死无有解脱。有是惭愧,白法在心即得清净,则不生死度生死岸,更不受有。」(二法竟)
十诵律卷第四十八
给孤独居士往到佛所,头面作礼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若世尊游行人间教化时,我恒渴仰欲见佛,愿世尊与我少物使得供养。」佛即与发指甲:「汝供养是。」即白佛言:「世尊!听我以发爪起塔。」佛言:「听起。」又言:「佛听我以赤色、黑色、白色涂壁。」佛言:「听以赤色、黑色、白色涂壁。」又言:「佛听我画塔者善。」佛言:「除男女合像,余者听画。」又人作盖供养,无安盖处,佛言:「听打橛安。」时塔户无扉,牛鹿猕猴狗等入。是事白佛,佛言:「应作户扉。」「佛听我户前施栏楯者善。」佛言:「听汝作栏楯。」「佛听我周匝作栏楯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汝作周匝栏楯。」是中无著华处,是事白佛,佛言:「听作安华物。」著华已器满,佛言:「应施曲橛。」亦满,佛言:「应周匝悬绳。」时居士作是念:「佛听我作摩尼珠鬘新华鬘者善。」佛言:「听作摩尼珠鬘、新华鬘。」作是言:「佛听我作窟者善。」佛言:「听作窟。」又言:「佛听我窟中作塔者善。」佛言:「听窟中起塔。」「佛听我施窟门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施窟门。」「佛听我覆窟中塔者善。」佛言:「听覆窟中塔。」「佛听我出舍伏头者善。」佛言:「听出舍伏头。」「佛听我安栌栱者善。」佛言:「听作安栌栱。」「佛听我施柱作塔者善。」佛言:「听施柱作塔。」「佛听我以彩色赭土、白灰庄严塔柱者善。」佛言:「听彩色赭土、白灰庄严柱。」「佛听我画柱上塔上者善。」佛言:「除男女合像,余者听画作。」
尔时给孤独居士,信心清净往到佛所,头面作礼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如佛身像不应作愿,佛听我作菩萨侍像者善。」佛言:「听作菩萨像。」又作是言:「佛本在家时,引幡在前,愿佛听我作引幡在前者善。」佛言:「听作引幡在前。」「佛听我塔前作高垛安师子者善。」佛言:「听作高垛安师子。」「佛听师子四边作栏楯者善。」佛言:「听汝师子四边安栏楯。」「佛听我以铜作师子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汝铜作师子。」「佛听我铜师子上系幡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汝铜师子上系幡。」「佛听我以香华灯妓乐供养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汝香华灯妓乐供养。」「佛听我以香华油涂塔地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香华油涂塔地。」「佛听我作安华垛者善。」佛言:「听汝作安华垛。」「佛听我作安灯处者善。」佛言:「听汝作安灯处。」「佛听我作团堂者善。」佛言:「听汝作团堂。」「佛听我堂上安木悬幡者善。」佛言:「听汝堂上安木悬幡。」
尔时给孤独居士,亲里相识举物人,庄严男女,盘桉上著华香璎珞,遣至居士家。居士见已作是念:「此物在前行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汝盘桉上著华香璎珞在前行。」「佛听我作香炉在前行者善。」佛言:「听汝香炉在前行。」有诸外道,生嫉妬心,见已呵责言:「如送死人。」是居士作是念:「佛听我像前作妓乐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作妓乐。」
尔时给孤独居士,信心清净作是念:「以何方便得集大众供给衣食?」往白佛言:「愿佛听我集大众食者善。」佛言:「听集大众食。」作是言:「佛听我供养塔时,与大众食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供养塔时与大众食。」「佛听我作般阇于瑟会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作般阇于瑟会。」「佛听作六岁会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作六岁会。」「佛听我正月十五日至二月十五日作会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作。」「佛听我寺中作会者善。」是事白佛,佛言:「听汝寺中作会。」时诸比丘,不次第入、不次第坐、不次第食、不次第起、不次第去、有前入者、有行食时入者、有食时入者、有食竟入者,佛言:「应唱时至。」唱时至声不远闻,是事白佛,佛言:「应打犍椎。」打犍椎已亦不远闻,是事白佛,佛言:「应打鼓。」打时在地打鼓亦不远闻,是事白佛,佛言:「在垛上打。」垛上打时亦不远闻,佛言:「应在高处打,使远处得闻见。」时大众集,多人来看,与供养塔物、与四方僧物、与食物、与应分物。诸比丘不知何者是塔物?何者四方僧物?何者食物?何者应分物?是事白佛,佛言:「与物时使一比丘在彼立看知分別:是塔物、四方僧物、食物、应分物。」长老优波离问佛言:「世尊!是四种物:塔物、四方僧物、食物、应分物,得错互用不?」佛言:「不得。」佛语优波离:「塔物者,不得与四方僧、不得作食、不得分。四方僧物者,不得作食、不得分、不得作塔。作食物者,不得分、不得作塔、不得与四方僧。应分物者,随僧用。」
校注
第四十八【大】,第四十七【宋】【元】【宫】,第五十一【明】 第八诵之一【大】,〔-〕【宋】【元】【明】【宫】 增一法之一【大】,增一法第八诵之一增一法【宋】【元】【宫】,增一法第八诵之一【明】,但第十一字法宫本作序 佛婆伽婆住舍婆提【大】,佛在舍卫国【宋】【元】【明】【宫】 具戒【大】,大戒【宋】【元】【明】【宫】 以【大】*,〔-〕【宋】【元】【明】【宫】* 和上【大】*,和尚【元】【明】* 即【大】,耶【宋】【元】【明】【宫】 耳【大】,〔-〕【宋】【元】【明】【宫】 者【大】,〔-〕【宋】【元】【明】【宫】 说戒【大】,布萨【宋】【元】【明】【宫】 在【大】,〔-〕【宋】【元】【明】【宫】 得【大】*,〔-〕【宋】【元】【明】【宫】* 又【大】,人【元】 结界【大】,结界羯磨【宋】【元】【明】【宫】 作【大】*,造【宋】【元】【明】【宫】* 住【大】,〔-〕【宋】【元】【明】【宫】 面各【大】,各面【宋】【元】【明】【宫】 作【大】,〔-〕【宋】【元】【明】【宫】 结界【大】,结戒【明】 若【大】,〔-〕【宫】 安居【大】,安居不【宋】【元】【明】 阿练儿【大】,阿练若【宋】【元】【明】 揵陀天【大】,建陀天【元】【明】 未【大】,未能【宋】【元】【明】【宫】 去【大】,五【宫】 为【大】,〔-〕【宋】【元】【明】【宫】 脐【大】,斋【宋】【元】【宫】 食【大】*,啖【宋】【元】【明】【宫】* 食【大】,〔-〕【宋】【元】【明】【宫】 差【大】,瘥【明】 得【大】,〔-〕【宋】【元】【明】【宫】 爪【大】,抓【宫】 签【大】,箭【宋】【元】【明】【宫】 死【大】*,命终【宋】【元】【明】【宫】* 不【大】,不犯【宋】【元】【明】【宫】 残【大】,举【宋】【元】【明】【宫】 截【大】,裁【宫】 持【大】,〔-〕【宋】【元】【明】【宫】 三种【大】,二种【明】 俱【大】*,拘【宋】【元】【明】【宫】* 膊【大】,腨【元】【明】 桓【大】,洹【元】【明】 得【大】,〔-〕【宋】【元】【明】【宫】 以【大】*,〔-〕【宋】【元】【明】【宫】* 僧【大】,〔-〕【宋】【元】【明】【宫】 揵挐【大】*,揵拏【宋】【元】【明】【宫】* 至【大】,到【宋】【元】【明】【宫】 达池【大】*,大池【宋】【元】【明】【宫】* 长者【大】,〔-〕【宋】【元】【明】【宫】 请【大】,诣【宋】【元】【明】【宫】 白【大】,白佛【宋】【元】【明】【宫】 者【大】,〔-〕【宋】【元】【明】【宫】 出【大】,坐【宋】【元】【明】【宫】 无知【大】,无智【宋】【元】【明】【宫】 非【大】,〔-〕【宋】【元】【明】【宫】 受【大】,授【宋】【元】【明】【宫】 越济人【大】,破内外道【宋】【元】【明】【宫】 界内【大】,界外【宋】【元】【明】【宫】 界外【大】*,界内【宋】【元】【明】【宫】* 是【大】,〔-〕【宋】【元】【明】【宫】 未受【大】,不受【宋】【元】【明】【宫】 比丘【大】,人【宋】【元】【明】【宫】 和上【大】,和尚【元】【明】 叹以【大】,已【宋】【元】【明】【宫】 波夜提【大】*,波逸提【宋】【元】【明】【宫】* 如【大】,〔-〕【宫】 有【大】,〔-〕【宋】【元】【明】【宫】 令知【大】,〔-〕【宋】【元】【明】【宫】 不【大】,〔-〕【宫】 纽【大】,细【元】 婆婆【大】*,披披【宋】【元】【明】【宫】* 皮【大】,〔-〕【宋】【元】【明】【宫】 未【大】,不【宋】【元】【明】【宫】 祇洹【大】,祇桓【宋】【宫】 舍【大】,〔-〕【宋】【元】【明】【宫】 头面【大】,〔-〕【宋】【元】【明】【宫】 房【大】*,坊【宋】【元】【明】【宫】* 中僧是【大】,内僧【宋】【元】【明】【宫】 向佛【大】,白佛【宋】【元】【明】【宫】 埵【大】,垜【宋】【元】【明】,𭐄【宫】 作【大】,作木作【宋】【元】【明】【宫】 搥【大】,椎【宋】【元】【明】【宫】 坐【大】,卧【宋】【元】【明】【宫】 在【大】,坐【宋】【元】【明】【宫】 坐【大】,〔-〕【宋】【元】【明】【宫】 罪【大】*,〔-〕【宋】【元】【明】【宫】* 朼【大】,七【宋】【元】【明】,枇【宫】 以【大】*,〔-〕【宋】【元】【明】【宫】* 竟【大】,用竟【宋】【元】【明】【宫】 盔【大】,枓【宋】【元】【明】【宫】 瓫【大】,瓶【宋】【元】【明】【宫】 杅【大】,盂【宋】【元】【明】,皿【宫】 键【大】,犍【宋】【元】【明】【宫】 絣【大】,拼【宋】【元】【明】【宫】 灌【大】,锥【宋】【元】【明】【宫】 㧺【大】,沓【宋】【元】【明】【宫】 先用【大】,先取【明】 待【大】,应待【明】 言【大】,教言【宋】【元】【明】【宫】 灌【大】,灌鼻【宋】【元】【明】【宫】 浴【大】,共浴【宋】【元】【明】【宫】 得【大】,〔-〕【宋】【元】【明】【宫】 园【大】,国【明】 已【大】,以【宫】 尔【大】,〔-〕【宋】【元】【明】【宫】 僧坊【大】,房【宋】【元】【明】【宫】 人【大】,〔-〕【宋】【元】【明】【宫】 大【大】,〔-〕【宋】【元】【明】【宫】 今【大】,今日【宋】【元】【明】【宫】 用【大】,以【宋】【元】【明】【宫】 用【大】,〔-〕【宋】【元】【明】【宫】 褥【大】,蓐【宋】【元】【明】【宫】 得【大】,〔-〕【宋】【元】【明】【宫】 榰【大】*,枝【宋】【元】【明】【宫】* 估【大】*,贾【元】【明】* 才【大】*,裁【宋】【元】【明】【宫】* 估【大】,贾【明】 拾【大】,舍【宋】【元】【明】【宫】 血【大】,白【宋】【元】【明】【宫】 罗【大】,罗国【宋】【元】【明】【宫】 国【大】,〔-〕【宋】【元】【明】【宫】 祠【大】,天祠【宋】【元】【明】【宫】 力势【大】,势力【宋】【元】【明】【宫】 书【大】,画【宋】【元】【明】【宫】 帜【大】,式【宫】 不知【大】,不如【明】 六群【大】*,六群比丘【宋】【元】【明】【宫】* 作【大】,〔-〕【宋】【元】【明】【宫】 义【大】*,议【宋】【元】【明】【宫】* 疾【大】,自【宫】 责偿【大】,债偿【元】【明】 熏【大】*,勋【宋】* 熏【大】,勋【宋】【宫】 支【大】,支石【宋】【元】【明】【宫】 给孤独居士乃至随僧用一千二百二十五字与三本大异故今以宋本元本对校明本別附卷末 cf. p. 354 卷第四十七终【宋】【元】【宫】,卷第五十二终【明】 一法初【大】,一法余【宫】,卷第四十八首【宋】【元】【宫】,卷第五十三首【明】,一法初前行宋元明宫四本俱有增一法第八诵之二八字 残【大】,有残【宋】【元】【明】【宫】 是【大】,〔-〕【宋】【元】【明】【宫】 力势【大】,势力【元】【明】【宫】 知识【大】*,识知【宋】【元】【明】【宫】* 利【大】,利益【宋】【元】【明】【宫】 僧【大】,众僧【宋】【元】【明】【宫】 减【大】,〔-〕【宫】 所【大】,〔-〕【宋】【元】【明】【宫】 不悔【大】,不恼【宋】【元】【明】【宫】 寿【大】,久寿【宋】【元】【明】【宫】 叹【大】,〔-〕【宋】【元】【明】【宫】 亡【大】*,忘【宋】【元】【明】【宫】* 不【大】,〔-〕【宋】【元】【明】【宫】 共鬪【大】,鬪共【宋】【元】【明】【宫】 是【大】,是比丘【宋】【元】【明】【宫】 种【大】,〔-〕【宋】【元】【明】【宫】 比丘【大】,人【宋】【元】【明】【宫】 教诫比尼【大】,教戒毘尼【宋】【元】【明】【宫】 听【大】,〔-〕【宋】【元】【明】【宫】 现【大】,现前【宋】【元】【明】 得【大】,〔-〕【宫】 二【大】,一【元】 作不【大】,不作【宋】【元】【明】【宫】 与不【大】,不与【宋】【元】【明】【宫】 次页不分卷【宋】【元】【明】【宫】 给孤独居士乃至随僧用一千三百二十八字明本与宋本元本对校 cf. p. 351 爪【大】,瓜【宋】【元】,抓【宫】 听【大】,应【宋】【元】【宫】 赭【大】*,堵【宫】* 合【大】,〔-〕【宫】 幡【大】下同,幡【宫】下同 垛【大】*,𭐄【宫】* 妓【大】*,伎【宋】【宫】* 香华【大】,华香【宋】 处【大】,〔-〕【宋】【元】【宫】 佛【大】,言【宋】【宫】 十五日【大】,十六日【宋】【元】【宫】 垛【大】*,埵【宫】*【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3 册 No. 1435 十诵律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3-06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会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释本禅法师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