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三次结集时代
一 师子善见与迦腻色迦王
其后,于罽宾国,有师子王,彼出家后,名曰善见,得阿罗汉,说法于罽宾。为持焰国(阇兰陀国)之迦腻色迦王所闻,生大信心,北去罽宾,从圣师子善见听法。于北方所有一切法塔,兴大供养。于四方一切僧众,亦多建立大供养会。尔时,有比丘真胜者,(毗阇)称阿罗汉,多所说法,有大势力,从婆罗门与居士处,多取资具。二十万僧众,讨论正法。约于是时,分裂为十八部,而大争论作矣。
二 脇比丘与第三次结集
于罽宾国有婆罗门苏陀罗者,资财无量,彼于毗婆沙师之大德法救及其眷属,与经部最初之师罽宾之大德上座,及眷属比丘五千,常作供养,弘扬三藏。
尔时,东方有名圣脇比丘者出,最多闻之阿罗汉也。为迦腻色迦王所闻,于罽宾国之环林精舍,集会无量比丘,而行第三结集,此罽宾人如是云。诸余人等,则以为于持焰国之俱婆那伽蓝所结集者。多数智者,同意后说。西藏人等之说,则谓为集会五百阿罗汉,五百菩萨,五百异生班支达而结集者,此于大乘宗义,亦无不合。然于彼时,对佛教中诸大智者,除祇称之为大德外,尚未有以班支达之名相称谓者。以故,所谓五百班支达者,为不应理也。廓吉祥童子所译「记付法传承轶事」之一二梵文残简中,有「婆须蜜多罗等大德四百人之一句,此应理也。但如以此婆须蜜多罗为即毗婆沙师之大阿阇黎世友,是则误矣。」
校注
师子善见,为迦腻色迦王第一世之师,名小善见,阿育王时代之善见,名大善见。可參看第七章。 阇兰陀罗国,为近世罽宾之 Panjab 地方也。 付法藏因缘传第五曰:「在昔尊者佛陀蜜多,化缘既讫,将欲舍寿,告一弟子名脇比丘:『汝当于彼,广敷圣教,教化众生,令得解脱。』白言:『大师,敬承尊教,我当至心,守护正法。』」又,西域记卷第二曰:「大窣堵波西,有故伽蓝,迦腻色迦王之所建也。……自建伽蓝,异人间出,诸作论师,及证圣众,清风尚扇,至德无泯。第三重阁,有波栗湿缚(唐言脇)尊者至,久已倾顿,尚立旌表。初尊者之为梵志也,年垂八十,舍家染衣……,而自誓曰,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断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脱,终不以脇而至于席。自尔之后,惟日不足,经行宴坐,住立思维。画则研习理教,夜乃静虑凝神,绵历三载,学通三藏,断三界欲,得三明智。时人敬仰,因号脇尊者。」 同书卷第三曰:「健䭾罗国迦腻色迦王以来如来涅槃之后,第四百年,应期抚运。」又,大毗婆沙第二百卷曰:「佛灭四百年,迦腻色迦王出世。」又,玄奘传二卷(一七二页)以迦腻色迦王之出世,为如来涅槃后四百年。 西域记卷三曰:「……是五百贤圣,先造十万颂邬波第铄论(旧曰优波提舍论,譌也),释素呾缆藏(旧曰修多罗藏,譌也),次造十万颂毗奈耶毗婆沙论,释毗奈耶藏(旧曰毗奈耶藏,譌也),后造十万颂阿毗达磨毗婆沙论,释阿毗达磨(或曰阿毗昙藏,略也)。凡三十万颂,六百六十万言,备释三藏,悬诸千古,莫不窃其枝叶,究其浅深,大义重明,微言再显,广宣流布,后进赖焉。迦腻色迦王,遂以赤铜为鍱,缕写论文,石函缄封,建窣堵波,藏于其中。」又,于锡仑大史,西历纪元前八十八年即位之锡仑之无畏王朝,笔录巴利圣典。【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11 册 No. 76 印度佛教史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2-28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