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略究四部义
一 上座部人之分部意见
以前所说之一切僧伽部,亦惟是从四部与十八部分裂而成者。彼等之建立,得略言其端绪焉。前人于诸十八部每部之见与行之解说,虽无不同,而于分裂理趣,则种种不同之意见生。
诸上座部人之意见:
最初分为二部——
(1)上座部
(2)大众部
大众部复分为八部——
(1)根本大众部
(2)一说部
(3)说出世部
(4)多闻部
(5)说假部
(6)制多耶部
(7)东山部
(8)西山部
上座部复分为十部——
(1)根本上座部
(2)说一切有部
(3)犊子部
(4)法上部
(5)贤道部
(6)一切所贵部
(7)化多部
(8)法藏部
(9)善降雨部
(10)郁多罗部(藏文直译为无上部)
二 大众部人之分部意见
诸大众部人之意见:
最初分为三部——
(1)上座部
(2)大众部
(3)说分別部
上座部复分为二部——
(1)说一切有部
(2)犊子部
说一切有部复分为二部——
(1)根本说一切有部
(2)说经部
犊子部复分为四部——
(1)一切所贵部
(2)法上部
(3)贤道部
(4)六城部
大众部复分为八部——
(1)根本大众部
(2)东山部
(3)西山部
(4)王山部
(5)雪山部
(6)制多耶部
(7)义成部
(8)牛住部(鷄胤部)
说分別部复分为四部——
三 一切所贵部人之分部意见
大众部分为六部——
(1)根本大众部
(2)一说部
(3)牛住部
(4)多闻部
(5)说常部(藏文为说常部,似应为「说假部」)
(6)制多耶部
说一切有部分为七部——
(1)根本说一切有部
(2)说分別部
(3)化多部
(4)法藏部(法护部)
(5)红衣部
(6)迦叶部
(7)说转部
犊子部分为四部——
(1)根本犊子部
(2)法上部
(3)贤道部
(4)一切所贵部
雪山部无分裂。
最初分裂之根本者为四部——
(1)大众部
(2)说一切有部
(3)犊子部
(4)雪山部
四 说一切有部人之分部意见
诸说一切有部人之意见,如阿阇黎调伏天于异部宗轮论中所说:
大众部分为五部——
(1)东山部
(2)西山部
(3)雪山住部
(4)说出世部
(5)说假部
说一切有部分为七部——
(1)根本说一切有部
(2)迦叶部
(3)化地部
(4)护法部(昙无德部)
(5)多闻部
(6)红衣部之弟子
(7)说分別部
上座部分为三部——
(1)祇多林住部
(2)无畏山住部
(3)大伽蓝部
一切所贵部分为三部——
(1)鷄胤部
(2)守护部
(3)犊子部
由地与义及阿阇黎之分別,而成十八异部。此是从根本四部,分裂而成十八部之由来也。
此复于无量续部中,亦言根本四部,而四部之计算法,未举犊子部之意见,而与上说一致,我等应取此主张。此乃采自世亲阿阇黎之说,可为依据也。
五 分部名目之异说
于「比丘年代考」中,根本四部与此相同。大众部作六部,一切所贵部作五部,是等解释,少有不同,但应取前之说法。除不相同之计算法外,名称不同者,亦多有焉。多分义则是一,名称则异,或亦有计算方法不同者。此中迦叶部者,从阿罗汉迦叶后之少数弟子另分裂而成者,此部亦名善降雨部(善岁部)。如是,化地部,护法部,红衣部(铜鍱部),彼之异名,皆上座部分出者也。说转部,无上部,红衣部为一部。制多耶部与东山部亦为一部。彼为遍行者大天之弟子也。从彼分裂为义成部与王山部。据后者之计法,此二不入十八部。出世山部与鷄胤部为一部。一说部,有谓为大众部之总名者。憍屡拘罗部,亦译为鷄胤部。犊子部,法上部,贤道部,六城部等,大体言之,其义一也。
于圣地与诸小洲之一切僧众,四部各持其说,而不相混。十八部教义典籍,虽迄今犹有存者;然持彼之教理,而不相混者,则无多也。于波罗王七代之间,仅有七部传承未断,今之诸声闻,亦唯此数而已。总之,四部为不相混者。此外犊子部与憍屡拘罗部,是一切所贵部之二部。说常部(似说假部之误)与说出世部,是大众部之二部。根本说一切有部与红衣部,是说一切有部之二部,此则可决定者也。以后所谓化喻部者,是自红衣部所分出之诸经部也。此部不计入十八部中。
校注
四分律疏饰宗义记第三本(唐定宾造)遗教三昧经五部僧分服饰品曰:「佛使众僧。分为五部,著五色衣,令其日随一部乞食。于是随其制仪,至于度世,后立号称,各各奉其所著服色。萨婆多部者,传道敏达,智导法化,应著绛袈裟,昙无部者,奉执重戒,断当法律,应著皂袈裟……。」 世亲应为世友之误,世友造异部宗轮论。【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11 册 No. 76 印度佛教史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2-28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