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吉祥法称时代
一 动坚王,极明王等诸王
扎罗王崩后,彼弟动坚王(扎罗苏耻罗王)享国二十年,西方大部,皆被征服。其子毘湿笯罗阇王,多年守护王国。
尔时,统治中国及西方之大部者,为底达王之子极明王(般罗底达),与彼子摩诃苏耶尼王。
于北方般罗底达之弟摩诃释迦婆罗王(释迦大力)住诃黎土婆罗城。罽宾全境,皆听命焉。藩伽罗,迦摩流波,与底罗孚抵三国,为婆罗旃陀罗王之子毘摩罗旃陀罗王(无垢月)所统治。
此中,动坚王与毘湿笯罗阇王,平安守土,如法治国,于佛教作何事业,则未见明文记载。余人则皆笃信佛教。
复次,般罗底达王与摩诃苏耶尼王,一心专敬吉祥法称,摩诃释迦婆罗王,则尊崇大对法论师之世友。无垢月王则尊崇班支达阿摩罗信诃,宝称,与散般罗土达之弟子中观论师吉祥密(室利崛多)诸人。
此复,约于此时,整个言之,佛教虽甚發达,但较之无著兄弟与陈那在世时,则于东方及南方之一切处,外道增盛,而佛教衰减矣。
二 商羯罗之对抗佛教
复次,于第五世信诃王之时代,有外道阿阇黎兄弟二人出,长者名陀达渡雷,乐耽三昧,次者名商羯罗阿阇黎,成就大自在天。彼于藩伽罗国,兴起辩论,诸佛教败,约有道场二十五所所有资具,失于外道,使彼诸道场空无所有。优婆塞约五百人被迫入外道。
如是,于欧提毘舍,亦有商羯罗阿阇黎之弟子名跋多阿阇黎者,于彼居地,广与内外道辩。内道有班支达名俱黎舍守裂守达,精通声明及辩术,建立教军,而与之辩,外道获胜,复毁众多内道道场,其尤甚者,夺诸教民与道场焉。
后此之时,乃护法,大德月(月称)灭后之时也。
此时,于南方,有称外道「辩论之王」之婆罗门游戏童子,与大天之信徒,持牛戒者之米齐声二人焉。彼二亦于南方诸国,多兴辩论,佛护、清辩、法使、陈那诸人弟子,及诸所有声闻僧众,未能遮破彼等辩论。内道财富及其教民,多为外道婆罗门掠夺以去。此者,于前所说者,时代较后也。
三 提婆湿摩罗与宝称之注释中论
尔时,阿阇黎护法之弟子提婆湿摩罗,思破月称,造中论白显释,于南方,与一外道辩而胜之。
有一名娑罗婆诃那王者,趣入佛教,兴建无数神殿法塔,并建立道场。
于此王时,成就者瞿罗俱什出。阿阇黎庵摩罗信诃之详细历史,则未之闻焉。宝称造有入中论注释云。
四 世友与十八部之分裂
世友亦曾作阿毘达磨俱舍论注释,异部宗轮论之作者,即彼也。世亲住世以前,十八部皆已完成。此先佛教遇敌之时,即转式微,仅余少分。于此时,由辩论因缘,与时会推移,更沈没矣。
从大众部分裂而成东山部,西山部,雪山住部三部。从说一切有部,分裂而成迦叶部与说分別部二部。从上座部分裂而成大伽蓝部。从一切所贵部分裂而成守护部。彼余诸部,尚弘传也。
此中,诸声闻修持之教者,五百年后,已渐衰退;持声闻之教理者,至今尚多。有少数佛教史学者谓:「大乘弘扬之后不久,声闻诸部,即转衰息。」更谓大乘教部,已既建立,此后声闻,势转微弱,约于此时,持声闻者,当无多也。此乃臆度无识之论也。
五 法称
具吉祥法称者,生于南方主陀末尼国(佛顶末尼)。此以前一切班支达之言也。但至今日,无与彼国相似之名。法称之生地,为睹黎摩罗耶国,内道外道,一切皆通。昔时此地,名至陀末尼,则决定也。
其生时为第五信诃王与底达王即位不久之时代,则甚显然。为婆罗门族之外道遍行者楼卢难陀之子。幼小之时,即擅巧慧,努力研习工巧明处,吠陀与其支分,医药音韵,外道教理等。年约十六或十八时,精通一切外道教理,诸婆罗门,盛为赞誉。约于此时,见一佛典,于焉生起最深信解,乃改著内道之优婆塞服。为众婆罗门所共驱摈。
于是来中国,从阿阇黎护法出家,全部三藏,无余了达。合计契经及陀罗尼真言一切,能持诵者,达五百部。其余众多因明书论,虽曾听闻,意犹未惬。从陈那弟自在军一闻集量,等自在军。二次听闻,已等陈那。三次听闻,知阿阇黎自在军,尚有未达陈那密意之违谬处,因以言于阿阇黎前。阿阇黎最极欣喜,言曰:「汝等陈那矣,可破斥一切违谬,于集量论,別造注释」!得阿阇黎如是开许,乃造赞颂。
六 法称与游戏童子之辩论
或云此后欲习外宗密言,服仆役服,去之南方。询于人曰:有谁善巧外道义耶?告之曰:「通外道义而无敌者,游戏童子也。」即于彼处,了知一切彼宗心要。如何破彼一切理趣,深印于心。
去之嘎迦俱诃具有宫殿之市场,于睹流孚摩黎葡王之所在地,广张告语曰:「欲辩论者,有伊谁耶?」有持米齐仙教理者之婆罗门迦那崛多,复有持六见教理者约五百人,咸来集会。辩论三月,次第折服此五百人,使入佛教。于彼等中,丰于财者,约五十人,使各建立内道道场。游戏童子得闻此讯,极为愤恚,亲与五百婆罗门众,前来论辩。于是与辩。游戏童子不共之宗,有五百数。于彼一切,各以百数吠陀法门而摧破之。于是使游戏童子趣入内道。彼诸五百婆罗门众,知惟佛教,是应理者,乃皆于佛教出家。
七 法称与商羯罗之辩论
复次于离系外道之罗孚部罗填行者之部孚伽罗具孚耶,婆罗门之鸠摩罗难陀,外道辩论之王迦那陀楼卢等住于濒陀耶山窟之一切敌论者,亦悉数摧破之。
此后,更至土罗婆利国,振铃而问,「堪辩者谁?」外道等众,多数避逃,少许自承,不堪兴辩,乃于彼国,修复前时被破坏之一切道场,于诸林园闲静处所,修习禅定。
尔时,于圣那烂陀,商羯罗阿阇黎欲兴辩论,致书彼寺。彼等咸谓:「应俟明年」。乃作后期,因从南方,迎法称至。
辩论时至,婆罗门等及诸外道,一切皆为极明王所召请,群集波罗奈斯。王与臣工众人列坐其外,商羯罗阿阇黎与吉祥法称居中。辩论将兴,商羯罗言曰:「我若获胜,君等诸人,或沈恒河,或入外道,由我裁夺。若君等胜,我宁跳恒河而死」辩论乃兴,法称数数败商羯罗,最终使彼无可置答。商羯罗欲沈恒河,阿阇黎止之,不听,谓其弟子跋多阿阇黎曰:「汝与之辩,胜此薙发者。若不能胜,我将转世,生为汝子,再与彼众辩。」言已自溺而死。彼之弟子,自命遍行梵行者众,胥入佛教,诸余人众,避之远方。
此之明年,跋多阿阇黎生一子。跋多阿阇黎于七年时,重复如前,建立教军,而与之辩。跋多所论皆败,自沈恒河死。于是彼之长子即第二跋多阿阇黎,与商羯罗阿阇黎之转世者,及坚执己教诸婆罗门,皆远逃东方。直心婆罗门约五百人,于佛教出家;五百人皈依三宝。
于摩揭陀有婆罗门富卢那,于末土罗有婆罗门富卢那跋陀罗,彼二俱雄于财。雅擅辩论,次第来辩,阿阇黎以正理伏之使入佛教。二婆罗门各于摩揭陀与末土罗,建立五十内道道场。于是,令闻美誉,遍一切地。
尔时于濒陀耶山中有华王之子广华王,征服村镇,三百余万,殊胜财富,与天相等,彼去此王国中巡行,次第到达王之宫殿。王问:「谁乎?」答曰:
「具智慧者为陈那,月官之说极清净,韦罗佳什善通达,胜一切者非我谁?」问曰:「其法称耶」?曰:「世间如是见称」。彼王亦为广建伽蓝,使法称居之。七部量论,亦造于此地。居此长时,广弘佛教,此国比丘之数达万人,建立道场亦约五十所。
此后至边地具日罗达国,亦使彼处婆罗门众与外道等,多入佛教,建造瞿达富黎佛殿。
八 法称与转世商羯罗之辩论
尔时,商羯罗阿阇黎,已既转世,聪明智慧,过于前生,并善辩论。其年约及十五六时,欲与法称辩,来波罗奈斯,请于摩诃苏耶呢王,振铃诸方。自南方迎请阿阇黎至。婆罗门众,约及五千,王及庶民,数乃无量,皆悉集聚,一如昔日,建立教军,而与之辩,大摧破之,亦复如前,溺死恒河。于时,有众多婆罗门,见己宗义,理应遮破,乃有多人,改信出家,复有多人,作优婆塞。
尔时,有名毘度耶信诃,提婆毘度耶迦罗,提婆信诃之三大婆罗门阿阇黎,自罽宾国,诣法称前,以诚直心,广研教理,法称亦以实智训指,乃于内法,深生净信,因之皈依,受五学处,并闻教理,听七量论,更转善巧。既归北方罽宾国内,于法称之因明论,盛为弘扬。
于此中顷,长时住于波罗奈斯,以后更至南方,于前佛教未弘通处,或衰微处,与诸障损佛教者辩,而摧破之。以法摄伏王与臣众。僧伽大众与诸道场,无边兴盛。此阿阇黎建立神殿,约及百数,劝他建立,数亦无量。因此阿阇黎激勉之力,入佛教者,比丘与优婆塞以上,总计约及十万人。
晚年之时,商羯罗阿阇黎复转生为跋多阿阇黎之孙,智慧之力,较前尤大,乃之南方,与法称辩,法称胜彼,遂入佛教,即于南方,以婆罗门而住优婆塞行,崇信佛教云。彼所建之佛殿,至今尚存。此后,法称欲命终前,于迦隣伽国,建立伽蓝,使众民等,多入正法,遂示寂焉。
此阿阇黎谓与藏王松赞甘普同一时代,此说尚可信据。
九 六庄严
六庄严中:龙树,无著,陈那三人是造论者,而提婆,世亲,法称三人是造释者。各于彼等之时代,随宜明教,事功相等,故称为六庄严也。
十 卢婆波诸人
婆罗门商羯罗难陀,为以后出世者。以之为法称之亲爱弟子,则大误矣。尔时,得成就之瑜伽行者,有大阿阇黎卢婆波,中因陀罗部孚底,顾顾罗阇,阿阇黎莲华金刚(海生金刚)与罗黎多婆日罗。此诸人者,殆同一时代。
此中,阿阇黎顾顾罗阇者,皆称之曰狗王,有少数史传称之为顾达罗阇。于上所举诸瑜伽行者中,彼最著称。
十一 罗黎多婆日罗与黎罗婆日罗
阿阇黎罗黎多婆日罗者,乃那烂陀一班支达,去乌仗那国。自乌仗那,去之陀摩犍阇,为欲利益未来有情,迎请夜魔敌等续部。
彼之弟子黎罗婆日罗,笔录阿阇黎之讲述。
此据圣地所遍传者,瑜伽自在之毘卢波者,修夜魔敌,金刚亥母,为之加持,因得悉地。以成与夜魔敌不二之瑜伽大自在者故,能教授一切续部。迎请红夜魔敌续部。并如薄伽梵所说修法教授,笔之于书。
彼之弟子,昙毘黑卢迦,迎请俱卢俱黎修证法,与阿罗黎二种续部。作无我女成就法,与俱生成就。
其后阿阇黎卢婆波与海生二人,迎请喜金刚续部。卢婆波造名苏婆散吠陀富罗俱黎多,以讲圆满次第为主之论。海生造生起次第修法甚多。喜金刚父部修法之最初者,即海生所造之法也。
东方大阿阇黎中道论派之室利崛多(吉祥密),其历史亦未见闻也。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11 册 No. 76 印度佛教史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2-28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