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陈那阿阇黎时代
一 室利诃卢沙王与毘伽摩旃陀罗王父子
约当大阿阇黎世亲之晚年时,深方王崩逝以后,出于西方摩卢国之室利诃卢沙王,权力极大,征服西方一切王国。嗣于佛教生起净信,奉阿阇黎德光为上师。
约于此时,东方部哩苦叉旃陀罗王之孙毘伽摩旃陀罗王,与其子伽摩旃陀罗王二王守护王国。此二王亦权力极强;富于赀财,而喜布施,以法治国。然未皈依三宝;内道外道,两俱供餐,尤信尼犍子离系外道。于罽宾国,亦有一切所贵王出世云。
尔时,于东方阿阇黎安慧与陈那利益众生。于西方则为圣无著弟子佛使利益众生之晚期,与德光利益众生之极盛期也。于罽宾,大德僧使广行利益众生事,阿阇黎法使,则遍行一切国说法。于南方有阿阇黎佛护来锡,约当于清辩(跋毘耶)与解脱军之一生中之前期也。
于欧提毘舍国,有阇隶卢诃王之子那倡舍王,与大臣婆罗那伽计舍者出,约七年间守护王国,权力极盛,毘伽摩旃陀罗王亦礼敬彼。为阿阇黎卢伊波所调伏,弃舍王国,得成就者,为陀利迦波王,与大臣真格波。
阿阇黎三宝使与清辩同时代,于欧提毘舍国有婆罗门贤护者,亦广作佛教之事业。
二 室利诃卢沙王破灭回教
彼等之中,室利诃卢沙王,成为无敌之强王时,欲灭回教,于与摩宇拉斯多那国相近之一小国,建立一回教称为摩尸达者木制之大寺,会集无数回教大师,收集彼教无数经典,悉皆焚之。回教徒被焚而死者,为数一万二千人。因彼王如是之破坏,约百年间,持大食之教法者,尠矣。
三 德光
大阿阇黎德光者,生于末土罗国之婆罗门族,后于彼地一伽蓝出家,受具足戒。于大阿阇黎世亲处,精习声闻三藏与无量大乘经及异部律论,十万律部,常默诵于心。为室利诃卢沙王之上师。
四 安慧
阿阇黎安慧者,南旃陀迦罗拏耶长者之子,七岁时,往阿阇黎世亲处,修学诸明。其后持上座部三藏,通达一切大小乘对法,更造宝积经四十九会与中观本颂之注释。
约于阿阇黎世亲入灭之时,摧破外道吠守多波罗等之敌论,而获称「语自在」。
五 陈那
阿阇黎陈那者,生于南方信诃婆苦多罗城与香至国相近之一地之婆罗门族。外道教理,一切精通。从犊子部堪布龙授出家,通达声闻部三藏。后至阿阇黎世亲处,尽闻大小乘三藏。住欧提毘舍之补罗娑伊罗山洞中,勤修禅定,历时数年。尔时,于圣那烂陀寺,外道与佛徒,大起争辩。迎请陈那,摧伏外道。于彼处阐扬俱舍,并多制作唯识因明之零星诸论,总计造论及百部云。
再回欧提毘舍,造集量论,后往南方之地,摧伏诸国外道甚多,于古昔阿阇黎所建道场之颓败者兴复之,更使欧提毘舍王大臣贤护,趣入佛教。此婆罗门,建立大伽蓝十六处。
如是摧破外敌甚众,称「因明之王」。法之弟子,徧满诸方,长时随侍之沙门,未置一人,少欲知足,尽寿安住十二头陀功德,于欧提毘舍国之一森林间静处示寂。
六 僧使
大德僧使,世亲之弟子也。南方之婆罗门族,为说一切有部之人,彼住金刚座极久。于金刚座建立毘奈耶与阿毘达磨之道场二十四处。
因为土耳其之一切所贵王(三摩多王)所敬重,迎至罽宾,建立罗睹那崛多伽蓝与昆跋衮陀罗伽蓝,弘扬大乘教法,即于彼国示寂。
于罽宾国,其先,大乘教法未有弘传。至无著兄弟时,仅少流布,自此阿阇黎以往,始渐弘扬矣。
七 法使
阿阇黎法使者,生于东方藩伽罗国,为无著二兄弟之弟子,游行四方一切诸国。后建立一圣文殊神殿,而注释全部瑜伽师地云。
八 佛护
阿阇黎佛护者,生于南方坦婆罗国之哈沙苦利陀。即于彼处出家,学极广博,为阿阇黎龙友之弟子。从僧护问龙树宗义,一心修行,得最胜智。住于南方檀多利弗伽蓝说法。于圣父子(龙树提婆)与马鸣等所造之论,多所注释。
九 清辩
阿阇黎清辩者,生于南方摩卢耶罗之最胜王族,即于此国出家,从僧护学大乘经典及龙树之教授。至南方,为南方五十伽蓝之主,广说正法。于阿阇黎佛护入灭后,见彼所造诸论,乃于中论另造释论,破斥前阿阇黎之见,依龙树之教授释经。
此二阿阇黎立中道无自性论。佛护弟子甚少,清辩弟子极众,比丘数千,随侍左右。彼之宗义,广为弘扬矣。
彼二阿阇黎未出世前,诸大乘者,皆住一教。此二阿阇黎始峻別圣龙树与圣无著之宗为二云。无著之宗。非示中道,但为唯识;而龙树之义,乃吾等之义,此外无有也。于是遮破余等一切。故清辩示寂后,大乘内部,分而为二,争论起矣。
此复,阿阇黎安慧造「中观密意了別疏释」,其书出现南方之地,清辩之徒众,不之许也。彼等造那烂陀,与安慧诸弟子辩,清辩之弟子胜,诸无自性论师如是云。月官与月称争论之理趣,亦如是应知也。
西藏多数人,谓:「佛护为龙树前期弟子,清辩为其后期弟子而兴争辩。」「佛护转生为月称」云。此仅臆说耳。
十 解脱军
圣解脱军者,生于中土与南方中间之儒婆罗洞窟附近,为阿阇黎佛使之甥。信解大乘,后来世亲处,听闻般若,尽能忆持般若诸经,然未听受教授也。于此更作僧护之最末弟子,问般若教授于彼。此阿阇黎如西藏所称:「乃阿阇黎世亲之弟子,自通般若波罗密多」云。印度人士虽有谓:「是陈那之弟子,未入世亲之门下,般若波罗密多之现观,问于法使,般若波罗蜜多之教授,则闻于清辩。」但圣地多数人所共许者全不如此。彼乃世亲之最末弟子,此阿阇黎之诸弟子,咸如是云。
复次,此阿阇黎修观般若,心中起殊胜觉受,无有疑义,惟有一处经文与现观庄严论相违,不安于心。尔时梦中,圣弥勒授记曰:「汝其往波罗奈斯之伽蓝,可得大义利也!」翌日天明,遂去彼地,路遇优婆塞寂铠,从南方普陀山请至二万八千颂之经,经句与现观庄严之论文符合,心得宽慰焉。乃以中道无自性论义释八品经与现观庄严论,造般若庄严和杂之论,如是之义,此阿阇黎未出世前之所无也。二万颂出世之前,他人未得寓目之原因,以此故也云。
后为东方一小王之上师,作二十四伽蓝之主,勤说般若,听经比丘,最少时亦有千数。如是历时,殆三十年。
十一 三宝使
阿阇黎三宝使者,从世亲闻对法藏,更多依止一切异国之持藏者,与陈那交谊颇笃,与陈那之关系,乃一听闻般若之弟子,以智慧论,则等同陈那云。复注释八千颂摄义。为赞誉此阿阇黎所造注释之无边功德,陈那亦复造摄义焉。后此阿阇黎去之南方,作多数伽蓝之主,为无量众生说法。至土罗婆梨国,新建立大道场五十,长时弘扬教法。
后往百花山,优婆塞寂铠往普陀山,亦同此时,此优婆塞据二万颂八千品之历史所载,三去普陀山。第一次,为己朝谒。第二次,为断现观庄严与经不同之疑,波罗奈斯之僧众遣彼前往,未曾质疑。唯迎观音至,质疑于观音,答言:「我乃化身,不知也。」第三次,为断彼疑,请还八千品。此优婆塞为盗杀害。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11 册 No. 76 印度佛教史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2-28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