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瞿毘旃陀罗王时代

一 瞿毘旃陀罗王等诸王

此后毘湿纽罗阇逝去顷摩罗婆国未断之旧王统种族中有跋卢达黎王出彼王女弟嫁于毘摩罗旃陀罗王而生瞿毘旃陀罗王于法称入灭时亦彼王即位咸将即位之时彼二王俱为成就者阇烂陀黎与阿阇黎俱黎温那扎隣所调伏

于此顷成就者瞻底波亦出世彼乃摩罗婆国阿流拌底城之织布族

此后瞿昙旃陀罗王之从弟罗黎多旃陀罗王在位多历年所平安守护王国彼复于黑行之晚年受调伏王与大臣皆得成就此罗黎多者乃旃陀罗族诸王之最后出者也

自是而后旃陀罗族之王族虽多然未有得国者而藩伽罗国与欧提毘舍等东方五国中之王族大臣婆罗门大长者等祇于自家称王而已守护国土之王未出也

二 唯识宗之阿阇黎

尔时成就者有俱生游戏王及那烂陀阿阇黎调伏天出彼造七部量论之注释持藏者湿跋密多罗阿阇黎戒护扇抵苏摩等亦出世持唯识宗义以为根本弘扬经律九般若之著者阿阇黎干波罗巴与室利崛多之弟子大阿阇黎智藏等则持无自性中道义于东方藩伽罗国所属诃耻富罗之优婆塞尊者无性出亦弘唯识中道义

又于睹货罗国毘婆沙大持律阿阇黎法友亦出世于东方摩卢国大持律者福称于耻多婆罗国持律者寂光于罽宾国持律者母奴诸人亦出世

三 智藏

阿阇黎智藏者生欧提毘舍国在彼国成为大班支达于藩伽罗国室利崛多处闻持清辩义称为大中道论者

四 无性

优婆塞尊者无性者出商人族

五 法友

法友仅有略传于余处见此之法友与略释显义注作者之法友为同人云以彼为德光之亲炙弟子者则远而又远之言也视为与圣解脱军及师子贤为同时代则近是矣

六 长尖法冠之创制

尔时于东方辩者辈出但如此前有大胜负之大辩论者则未之见低等辩者则时有焉以依法称宗义辩故内道辩论者较前为易但时代日降善巧者少外道论敌日有增加一切小伽蓝中所有内道辩者心怀怖畏藩伽罗国之毘世娑扎底伽屋城之宾陀伽蓝翌晨许与多数外敌辩而心怀「能胜否耶」之疑虑一老女现前曰「如头戴棘刺冠则辩论可胜也」从彼之言乃获胜利余处亦尔同获胜利自是而后诸班支达头戴长尖法冠之风次第盛矣于波罗王统治七传与斯那四传之时代大乘诸班支达皆戴长尖法冠为前此所未有也

七 无上瑜伽部之兴盛

大阿阇黎法称以前佛陀之教光明如日自是以降诸大堪布虽于佛教所作事业极多能等前此诸阿阇黎者则不世出虽或出已因时代日下昌明佛教能如此前者则未之有也

自圣无著住世之时乃至此日真言成就者所在多有而无上瑜伽之法除弘传于堪能者外于诸众人全未传授从此而后无上瑜伽续部渐次弘扬臻于极盛于此中顷瑜伽续部亦极兴盛解释作修二续部并修学者次第衰息矣以此之故真言金刚阿阇黎业与悉地随应成于波罗七世之时出世极多之原因亦以此地

约于此时旃陀罗小王得悉地者之普罗迦舍旃陀罗即极明月出广说瑜伽续部

复次内道成就之阿阇黎八十四人彼中半数以上为法称时代以后如下所说之扎那迦王以前出世六庄严住世之顷大乘之诸阿阇黎皆极善巧诸僧伽众亦复贤良但此之外以数量论惟声闻僧居极多数略从此时南方佛教转形式微旋即息灭于诸余国亦复渐次沦于衰息七波罗时于摩揭陀藩伽罗欧提毘舍等之阿波兰多迦王国及罽宾国却甚兴盛于诸余处亦惟零星散见而已于尼泊尔小国境内弘传转盛于彼等处亦惟密乘与大乘极盛声闻部虽亦盛然所有贤明之王及庶民皆信大乘复次大乘昔日主要为释诸经释论仅附及之而已后此则一反前习除略释般若波罗密多外而主要者则为解释诸阿阇黎之所著书此种风气极为兴盛


校注

密乘共有四部(一)作部(二)修部(三)瑜伽部(四)无上瑜伽部此即作密宗行密宗瑜伽密宗无上密宗也
[A1] 办【CB】辨【补编】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印度佛教史(卷27)
关闭
印度佛教史(卷27)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