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处经卷第四

生死品之二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彼比丘受阴地分略如六天之所知见又复云何得第五地又彼比丘已谛见受彼六天众既作业已观想阴相分別思量『何者地中我共彼想行于白法』正思惟已一分中行观察彼想行白法相初如是法分分善知云何缘于有见有对生不可见无对之想彼比丘更广观想彼想攀缘十一种色所谓长三角团及青紫等

「依彼长相则起长想如是世间愚痴少智无边生死业果退生爱离寒热饥渴之患为他作使若奴仆等迭互相食如是和集虚妄不实一切所有不饶益事如是无量不可堪忍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一切所作身口意起作苦恼业以为庄严虚妄诳诈愚痴凡夫恒常如是人中则有农作等苦迭相欺诳秤不平言讼诤鬪治生求利參承王等入海远行种种鬪诤田作放牧生夷人中喜生邪见根不具足离闻正法生无佛处无善因缘虽得无难心常憙乐饮酒贪欲嗔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如是之人是长生死缘彼长相则起长想

「又复天中长生死相缘彼相想如是天中不得境界喜乐境界声味色香贪欲嗔痴种种放逸习近妇女欢喜园中种杂庄严间宫殿树林水池有妙莲花游戏快乐天诸花香种种味食食游行贪著喜乐天栴檀末若散若涂曼陀罗花天歌音声心生憙乐离于正法是长生死若生天中有如是事缘彼长相则生长想

「又复饿鬼长生死相缘彼相想恶业行故饥渴乏瘦雨火堕身咽则如针脇状山岩如空破瓮以妬嫉故以刀剑等迭相斫割在黑暗处堕坠崄岸疾走往趣河渠陂池阎魔罗人手执刀杖若利䦆等斫打斲之受大苦恼食人唾吐是等恶食无量百千不可堪忍受种种苦眼中泪出头发蓬乱覆身盖面有百千虫周遍其体担负恶身饶一切病长行生死常有铁乌爪嘴火燃攫啄其眼口如烧树迭互相食于三十六百千亿数尔许由旬旷野中行无主无导饥渴所逼其身火燃入黑暗处如是饿鬼邪见所诳离闻正法是长生死

「缘彼相想又复畜生迭互相食非理婬欲不知所应若生水中水中而行心燥常饥常畏他取鼋龟悭兽及水獭等鱼则堤弥堤弥宜罗有名瓮鱼金毘罗鱼那迦罗鱼名大口鱼蛤䗍等虫常一切时大者食小常畏网等遮障而取又陆地行麞鹿水牛猪象牛马驴及牦牛麋熊犀等种种苦缚刀刃所杀有病老死迭相恼害百千苦恼如空中行乌鸟獯狐鹅及孔雀鸜鹆鷄雉鸠鸽水鴈青鸟护泽百舌鹳雀命命他养是等诸鸟如是无量复有异鸟杀缚饥渴迭相食啖寒热苦恼之所逼切如是畜生水陆空行三处皆畏是长生死缘彼相想

「如活地狱黑绳地狱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呌唤地狱焦热地狱大焦热地狱阿鼻地狱第一苦恼不可思议无量百千畏火刀等堕诸恶池身分血洋入刀叶林入大火中堕在灰河行火燃地受火烧苦䩕相似无量种恶苦恼所逼不可忍耐如是地狱是长生死彼相想

「彼比丘慧聚观察彼见有对缘彼长色业果因缘缘于四谛观察众生种种诸行百千由旬如是道行分分思量观察因缘厌离生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分分思量观彼短相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比丘欲动魔军云何分分思量观察短生死相受戒头陀精勤布施持戒智行恭敬尊长直心欢喜如是正见敬重父母见佛闻法恭敬供养不谄曲行不慢不诳近善知识守信正行直心起业严身口意如是之人生死则短

「缘彼相想若生天中则有放逸欢喜园中间错宝辇种种树林水池莲花有好栴檀胜妙璎珞庄严端正有劫波树河流泉林游食快乐舍如是乐受持禁戒饮食游行如是种种禅思读诵乐见善人教他读诵施调顺正行梵行寂静诸根少语乐法如法饮食若天如是生死则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种种诸苦恼  饥渴口焦乾
火炎烧其身  如被烧枯树
彼苦不可数  若一念静根
暂依佛法僧  彼人生死短

「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常怖畏挝打  若雨及寒热
迭互相食啖  如是等众
彼苦不可数  若一念静心
暂依佛法僧  畜生生死短

「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在活黑绳合  叫唤大叫唤
阿鼻等地狱  种种极苦逼
彼苦不可数  能于一念中
寂静心取戒  地狱生死短

「比丘如是缘于相想彼比丘如是思惟生死短相何者四楞彼正观察欝单越人于一切物无我所心决定上行彼人如是四楞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何者是圆地狱畜生饿鬼等中无智轮转自心行是圆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何者三角若人行善不善无记种种杂业地狱人诸处杂生彼不善业生地狱中善业天中杂业人中若行三业于三处生如是名为三角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何者是团四大天王三十三天夜摩他化自在业相似生于天中退复生天中于人中退复生人中非难处地是团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何者是青不善业摄地狱之人入暗地狱是青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何者是黄黄色业摄生饿鬼中互相加恶迭共破坏如是饿鬼是黄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何者是赤赤业所摄生畜生中迭相食血于血生爱是赤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何者是白白色业摄生于天中彼人白业善道宝价买天人生天欲退时余天语言『汝善道去人世界中』人中欲死亲友知识妻子啼哭泪出覆面而作是言『甚可爱愍今舍我去当好处生生于人中』如是天人是白生死比丘如是缘于相想

「彼比丘如是思惟既得人身若不行善修施戒智彼人自诳流转地狱畜生饿鬼旷野中行如是愚痴凡夫之人具足聚集如是业彼比丘谛观察受观察想阴攀缘而行谛见谛求因眼缘色而生眼识三和合触修多作想历別观察见色好恶若近若远若长若短若方若圆若白三角是色形相历別观察彼诸相想观想因缘观阴界入因缘相想历別观察若恶业报分分正证因相应缘觉因相应然后舍离若有利益若不利益各各异相知过去想『我于此业已得善报已得恶报如前所说』如是知想若有想者犹须忆念彼忆念者缘彼想生如灯光明因灯缘灯因缘于灯故有光明如是如是因想缘想以想势力故有忆念彼比丘得第五地

「比丘如是知想触已于彼天乐不生贪乐于地狱苦不生怖畏彼平等见想如真金彼想比丘破如是想异法观想解脱彼想复观余人虚妄不实『我今观察何因何缘何因缘想』彼观察想因缘和合生如是想若因缘灭彼想则灭如彼月珠譬如月珠缘月缘珠则清水生想亦如是因缘而生如是想者非无因缘非有作者非有受者非自然生比丘如是谛观想阴彼既如是谛观想已谛知生灭复微细观如河激流想亦如是善想生已余因缘力转为不善不善想生余因缘力转为善想彼心猿猴初始破坏无记为记彼观乐想不生贪乐无漏乐中生于乐想乐中苦想如是知乐云何而见善阴界入若生若灭不喜乐受不乐想灭不取想灭然后行生非住非灭心不悕望识生住灭比丘如是谛知此阴是故不住魔之境界贪欲嗔痴所不能缚无有常我等见无明不能于生死中以色声香味触爱羂之所系缚不失忆念彼忆念生能尽诸漏能到涅槃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何等比丘  亲近懈怠人
不常勤精进  如是非比丘
若不乐床敷  佛说是比丘
意乐懈怠  彼不应善法
烦恼根唯一  所谓懈怠是
若有一懈怠  彼人不得法
非唯有法服  而得名比丘
若无读诵心  无禅无漏尽
唯有比丘形  如是非比丘
但憙林中游  不乐道境界
贪意乐酒色  如是非比丘
若能绝魔缚  复能断恶业
佛说彼比丘  不妄食僧食
宁食蛇毒菵  及以洋铜等
终不破禁戒  而食僧饮食
如是则不应  食所不应食
若食烦恼者  则是地狱人
若人舍烦恼  如蛇窟中出
彼比丘应食  非乐见妇女
以自身为质  而心憙乐恶
此人污僧宝  云何是比丘
若贪爱利养  喜乐于境界
见妇女生染  非道非俗人
若能烧烦恼  如火焚树林
名善婆罗门  不贪著饮食
常乐行聚落  憙数数洗浴
愚痴诳自他  悉没于道法
静心空闲处  常行禅不舍
得名婆罗门  入善道境界
好处阿兰若  非其人不住
离欲人能止  悲憙乐欲者
若憙多言语  爱乐于境界
不向涅槃城  不生不死处
近王极美食  常饮酒憙
唯名字比丘  妄语诳檀越
若诈设方便  数到王门所
衰恼他俗人  损败空闲者
若人舍妻子  而依寂静林
犹有系恋意  如吐已还食

「彼比丘此过寂静谛观诸阴如实谛见勤修解脱咨问尊长『若道非道』谛知见故八分圣道求解脱城常勤行道平等正见心无垢染其心寂静于所行道乐修多作彼比丘如是善法无漏业道和合修行减损魔众长正法朋彼地夜叉如是知已转复上闻虚空夜叉虚空夜叉次第复向四大王说彼四大王乃至炎摩兜率陀天弥勒世尊如前所说兜率陀处有一菩萨极大欢喜向化应天如是说言『阎浮提中某善男子剃除须发被服法衣如前所说』彼化应天复欢喜如前所说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得第五地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观十色入十者所谓眼入色入耳入声入鼻入香入舌入味入身入触入云何观察此十色入眼入因缘色入因缘我此想生彼如是观以眼因缘色因缘故而生眼识三和合触触共受想思等俱生彼比丘若受知受若思知思若想知想如此色长如此色短此色可爱此不可爱此色可见此不可见此色有对此色无对如是乃至此意名色有十一种

「如是分別三和合触触共受想思等俱生知彼眼触生受想思彼义云何觉知名受受知时节是名想义是名意转此等法生有异异相有异异体异义则如十大地法如是异相思异相念慧解脱受想思触欲进三昧此一攀缘有异异相如是受如是想相有异非一譬如日光一缘异体如是如是异自体受异自体思谛知眼触生受想思彼正观察眼如是空无物不坚比丘如是实见彼眼谛知于道远离邪见正见现前彼舍如是共痴浊行不净眼想不真实想谛观此眼唯是肉抟脂脓血泪不净物合如是知已则能断欲彼于此眼知无常已则见无常彼知此眼唯有肉抟在骨匡已心得离欲复知此眼筋缠缚已知此眼入自他迭互各不相应此物不坚一切无我

「以要言之如是眼者唯是苦物既观知已离眼入欲既观眼入如是知已次复观色如是色者有爱不爱是无记法不实分別此有何坚何净何常何我何乐如是观色思惟知已知一切色皆悉无坚唯有分別此色如是有爱不爱此爱不爱体不可得此唯世间若爱若憎分別摄取若爱若憎如是忆念

「又彼比丘既如是观眼色入已观耳声入彼观察声云何而生根尘相对而生此声彼如是观以耳因缘念因缘故而生耳识三和合触触共受想思等俱生知触共彼受想思生若以知触共思而生觉知思想所谓长相远等因缘得闻其声厚麁细业若爱不爱彼比丘知如是声思知想知分分思量以意识知思知受知忆念思量彼耳声入思量简择然后觉知如是声者非有自体无爱不爱唯有分別此声如是有爱不爱如是声者非有自体非常非物破坏不坚无乐无我亦无我所唯贪嗔痴爱不爱声如是正观声耳入已若闻声时则不迷惑不生憙乐不取不著不谓有坚如是观察耳声入已不乐耳识离耳识欲耳识非我我非耳识思皆亦如是

「又彼比丘观鼻香入以鼻因缘以香因缘念因缘故而生鼻识若近若远若爱不爱若香若臭风和合来因风而闻鼻为内入香为外入三和合触触共受想思等俱生知彼相已如是观察鼻香入相知内触相则知触相思相平等于如是法一相攀缘异因缘用异者所谓有异异相有异异体异相则如十大地法如前所说此一切法如是异相非是一相一因缘作彼比丘如是谛知彼鼻香入如是谛求此如是物有何物坚有何物常何物不坏此入无常苦空无我彼人如是知鼻香入一切非我非是我所如是正知唯有分別此鼻香入如是唯缚愚痴凡夫非黠慧者比丘如是一种观察

「又彼比丘观舌味入彼念等缘而生舌识三和合触触共受想思等俱生彼随顺觉名为受知是想相对是触相想是思相想缘于相彼如是法各各自相复平等相异因缘生如是一切共成一事譬如因筒因钳因糠因水金师因缘作一指环若作手钏如是法者非一相成此舌味入亦复如是又彼比丘谛观舌入及以味入如是观已彼舌味入无有少法常一切种种深细思惟不得一法如是如是一相相应彼于舌入味一切众生沈没此海憙乐味海迭相障碍是故复于人地狱畜生饿鬼五道大海如是系缚比丘如是于舌味入虽欲解脱『舌入非我我非舌入非常非物亦非不动非不破坏非舌味入』比丘如是得离染欲

「又彼比丘观身触入身触因缘而生身识三和合触触共受想思等俱生如前所说眼根入等此身触入应如是知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比丘如是观察十色入已观察法入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法入中摄三种法谓数缘灭非数缘灭及以虚空所有无法皆法入摄如是观已彼虚空者亦是法入数缘灭者此法名智无量种种证已顺行数缘作已证断烦恼令彼烦恼尽灭失坏一切无漏非数缘者彼非数缘名智非受非知非觉又亦非疑余人之识有百千生一切皆失眼耳鼻舌身意等识彼已破坏不复更生如是名为非数缘灭此非数缘第三虚空知此三法不生是常非三世摄此非今生亦非已生又非当生

「又彼比丘法入二种各各分別谓色无色所言色者谓十色入云何眼识非见非对见对见色如是耳识非见非对云何取声如是鼻识非见非对云何取香如是舌识非见非对云何取味如是身识非见非对云何取触云何如是彼外五入此内五入非见非对与彼见对云何相得彼比丘如是观察眼识生时二种攀缘乃至意识皆有二种如是识生如印印物彼不似印印软物坚则不能印印坚物软印则文生如是如是识非见对缘取见对一切法中第三印生不相似物不相似生如是诸法不相似物不相似生是初居致第二居致二法相似还相似生所谓白缕生成白衣第三居致二不相应不相应生如燧火生木之与火不相应见第四居致见从稀物而生稠物如乳生酪乳稀酪稠彼法如是则不相应如是如是不相似法谓眼识等异因异缘眼识等生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乐觉知法  在林而行禅
正觉知谛相  则得无上处
常乐行慈心  勤于法境界
谛知于身相  则名真比丘
若人正观察  欲恚不能坏
彼得言比丘  异此非比丘
愍一切众生  舍一切贪恋
解脱一切缚  则名真比丘
若人调御心  境界不能坏
无垢如真金  名知足比丘
若人爱不爱  不垢污心意
当知彼行善  舍离一切过
威仪不可嫌  法行调诸根
勇猛清净意  如是名比丘
若人常喜乐  知诸论中义
不贪著饮食  名寂意比丘
林行阿兰若  塚间草为敷
若以此为乐  如是名比丘
谛知罪业过  善达诸业果
深识因与缘  是离恶比丘
破生死旷野  坏恶调诸根
复能善知友  名寂意比丘
于誉心不喜  毁訾心不忧
如大海之深  是修行比丘
坚意隐他恶  不餐软滑语
时语善恭敬  名寂静比丘
知欲界业因  亦知色界因
无色亦谛知  是知论比丘
不喜世俗语  常乐断诸过
于境界如毒  佛说是比丘
若人欲如泥  意常如是行
黠慧开心意  解脱生死缚
若人禅诵业  远离于懈怠
利益诸众生  名兰若比丘
若能答问难  辩才调诸根
当知是法师  不尔如草等
若身行意行  一切不疲倦
僧所有事业  一切皆能作
而不求财物  不为富乐名
唯利益僧意  解脱一切缚
持戒不悕天  亦不求名利
持戒为涅槃  是寂静比丘
常舍离众恶  但乐行善行
不近恶知识  是佛法比丘
常以慈修心  恭敬质直意
学句不缺者  去涅槃不远
常畏老病死  不悕乐世间
修禅不放逸  去涅槃不远
若人以无常  自他空无我
修禅上上  去涅槃不远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得五地已得第六地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比丘解四居致此法云何有相似因得相似果不相似因不相似果因不相似果不相似有半相似半不相似云何名为有相似因得相似果譬如稻因还生于稻如是如是内相似者善业相似如是得果谓天人中是初居致云何名为不相似因不相似果譬如甜乳而生酢酪不可爱乐如是如是内不相似谓于此世爱染声触味色香等而得地狱不可爱果不可乐果犹如酢酪第二居致云何名为因不相似果不相似譬如青等合生异色色不相似如是如是内不相似谓业果报皆不相似非其业果所谓邪见外道斋法杀羊悕天而堕地狱第三居致云何名为有半相似半不相似譬如白缕以成白衣缕细衣麁是不相似如是如是内半相似半不相似细不善业得大地狱不善麁报第四居致

「又彼比丘思惟观已不取业果更复思惟观异业果于有中行犹如轮转有四居致有业未到众人共作而能逼恼此初居致有业已到方能逼恼第二居致有业若到若其未到皆能逼恼第三居致有业非到亦非未到第四居致有业未到众人共作能逼恼者如世间法星虽未到国土得殃若出世间眼识未到业海能逼所谓欲心忧悲等逼此初居致有业已到方能逼者如世间法火到乃烧刀至方割若出世间不善业到地狱畜生饿鬼逼恼第二居致有业若到若其未到能逼恼者如世间法呪毒势力若到未到悉能逼恼若出世间人欲死时有悕望相未到地狱第三居致有业非到非未到者譬如世间种种药子非到生力非未到生若出世间亦复如是罗汉比丘决定受业量如须弥彼阿罗汉若入涅槃若未涅槃此业不能逼阿罗汉第四居致

「有业现受而非生受此初居致有业生受而非现受第二居致有业生受亦现世受第三居致有非现受亦非生受第四居致

「何业现受而非生受若世间者如犯王法王法与罚此业现受而非生受出世间者修行布施善人所赞此业现受非他世受此初居致何业生受而非现受若世间者入火得出世间者此世行善若行不善异世得果此可现见第二居致何业生受亦现世受若世间者所谓现受生世亦受出世间者亦复如是第三居致何业非现亦非生受若世间者如不语戒不语布施出世间者谓无记业非现世受非生世受第四居致

「彼比丘如是一厢处坐如是观察无量种枝业果报罗网遍满地狱饿鬼畜生天之中如是见已随顺法行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比丘知业果报谓知此业知此业果知善不善知此众生成就身恶行成就口恶行成就意恶行毁谤贤圣邪见所摄彼人以是业因缘故身坏命终或堕地狱或堕畜生或堕饿鬼若有众生成就身善行成就口善行成就意善行赞叹贤圣正见所摄彼人以是业因缘故身坏命终则生善道天世界中「彼比丘如是观察自业报法彼比丘如是观已魔界众生不与共行终到涅槃如是法行修厌离行勤行善道终尽生死摄取他人令度生死如自度已及诸檀越彼比丘知业报法观察地狱饿鬼畜生天诸趣业报法数譬如清净毘琉璃珠为庄严故以绳穿之随彼绳色若青若黄赤白紫等如彼色见如是业珠报绳穿之彼比丘于是业中皆见闻知或天眼见清净明了

「又彼比丘若见若闻知业报法犹如彼珠譬如有珠其色极白普清无瑕清净任穿已善修治普门殊胜一切世人之所赞叹任王王等所应畜用如是功德相应净珠唯王王等知此功德清净珠价取此珠已著庄严上如是如是彼比丘十善业道净分宝珠普白善净离过无瑕清净任穿对治法分有大势力是答难法乃是法师法钻所穿善巧修治如是如是愿施戒智如是如是修治十善业道珠已随愿所取转轮圣王若取天王若取魔王若取梵王修无漏禅三昧自在如是如是彼正法珠善修治已名为普门此普门者谓天人门彼正法珠名为普门间城中既得出已入涅槃门一切世人所赞叹者谓正见人学人所赞任王王等所应用者入正法道心王所应若人信彼毘琉璃珠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如是宝珠与正法珠相似相对

「又彼比丘观业报法犹如彼珠譬如有珠其珠有瑕不普清净非一切门而不鲜白不任钻穿不任修治一切人见则不赞叹非王王等所应畜用如是如是彼外道法是相似法如有瑕珠所言瑕者谓身见瑕戒取疑瑕非一切门唯是地狱饿鬼畜生三趣之门非是好法又亦不与无漏相应不任钻穿非答难法非是法师法钻所穿非王王等所应畜用八富伽罗正法道行是心之王彼外道珠非其所应如是等法相似相对非法瑕珠若系人咽如是之人彼相似珠用系咽已在于地狱饿鬼畜生无始以来生死流转彼比丘如是观察珠相似珠譬如世间有琉璃珠似毘琉璃有人见之谓毘琉璃愚痴凡夫亦复如是

「彼比丘如是谛知法非法已得第七地彼地夜叉见彼比丘清净持戒得第七地转复欢喜如是传闻虚空夜叉虚空夜叉闻四大王彼四大王闻四天王彼四天王如是传闻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如是复向帝释王说彼帝释王次第复向炎摩天说彼炎摩天展转复闻兜率陀天兜率陀天如是具白弥勒世尊弥勒世尊告化应天彼化应天复向他化自在天说作如是言『阎浮提中某善男子如是次第如前所说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比丘观业报法第十一者名为无作是色所摄一切法中与色相应若人受戒一發戒已若睡若闷失心癫狂如是善法相续转行譬如河流流常不断如是之人若睡若闷失心癫狂如是无作常流不断无作名色不可见对彼复云何色业所摄此无作色乃是一切善法之柱此如是等十一种色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


校注

品【大】品第二【宋】【元】【明】【宫】 于【大】下同于【明】下同 团【大】围【宋】 相【大】者【宫】 之【大】乏【宋】【元】【明】 秤【大】称【明】 邪【大】下同衺【明】下同 虽【大】难【宋】【元】【明】 间【大】阁【宋】【元】【明】【宫】 食【大】养【宫】 咽【大】烟【宋】【宫】 趣【大】赴【宫】 蓬【大】髼【宋】【元】【明】【宫】 爪【大】瓜【宋】 悭【大】怪【明】 大【大】犬【明】 䩕【大】鞕【宋】【元】【明】【宫】 彼【大】缘【宋】【元】【明】【宫】 死【大】死(饥渴乏患北藏作之患非䦆不成字当作攫同后文怪兽二藏并作悭非)【明】 短【大】*断【宋】【元】【明】【宫】* 璎珞【大】缨络【宫】 施【大】他【宋】【元】【明】 短【大】𮀂【宫】 苦【大】生【宋】【宫】 大【大】[乏-之+犬]【宫】 自【大】目【宋】 乐【大】应【宋】【元】【明】【宫】 买【大】贾【宋】【元】【明】【宫】 生【大】在【宋】【元】【明】【宫】 道【大】道行【宋】【元】【明】【宫】 历【大】应【宋】【元】【明】【宫】 猿【大】猨【宋】【元】【明】 意【大】喜【宋】【元】【明】【宫】 名比丘【大】比丘名【明】 婆【大】媻【明】 洗【大】洒【明】 悉【大】迷【宋】【元】【明】【宫】 悲【大】非【宋】【元】【明】【宫】 嗔【大】眠【元】【明】 复【大】彼【明】 思【大】异【宫】 想【大】相【宋】【元】【明】【宫】 匡【大】眶【元】【明】 相【大】想【宋】【元】【明】【宫】 瓫【大】瓮【宋】【元】【明】【宫】 虽【大】离【宋】【元】【明】【宫】 稀【大】*希【宋】【元】【明】【宫】* 但【大】恒【宋】【元】【明】【宫】 智【大】知【宫】 火【大】天【宋】【元】【明】【宫】 厢【大】相【宋】【元】【明】【宫】 罗【大】〔-〕【宫】 如【大】知【宋】【元】【明】 卷第四终【明】 卷第五生死品第二之三首【明】 业【大】善【宋】【元】【明】【宫】 间【大】门【宫】 王【大】正【宫】 不分卷【明】
[A1] 䦆【CB】【丽-CB】𮣰【大】(cf. K20n0801_p0024b23)
[A2] 设【CB】【丽-CB】说【大】(cf. K20n0801_p0026c24)
[A3] 出【CB】【丽-CB】世【大】(cf. K20n0801_p0030b06)
[A4] 赞【CB】【丽-CB】钻【大】(cf. K20n0801_p0031a1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正法念处经(卷4)
关闭
正法念处经(卷4)
关闭
正法念处经(卷4)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