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一

观天品之二十(夜摩天之六)

「尔时天王牟修楼陀须夜摩天共诸天众诸天女众无量百千那由他千诸天大众诸天女众一切皆向山树具足地处之中伽那山所一切天众坐莲花座普遍虚空上彼山上见彼天众有无量种形服庄严无量种色无量功德具足天女而为围绕彼山中天五欲功德受诸快乐尔时天王牟修楼陀如是见已心甚欢喜共天女众即便速向山树具足地处天众彼处天众既见天王牟修楼陀即尔速疾共天女众一切奉迎鼓乐音声种种歌舞生欢喜心迭互相近彼此和合遍山顶上种种歌舞赞叹天王牟修楼陀共到山上于彼山上彼此迭互种种音声娱乐受乐彼诸天众如是受乐于长久时上虚空中见天狗下如是天狗光明等事如前所说尔时天众既见如是希有事已而复更生疑虑之心有大怖畏即尔前近牟修楼陀夜摩天王依止附近有向虚空直视观者有先曾闻彼天狗者离放逸行共彼天主牟修楼陀诚心礼佛复有怖畏入金窟者有依树者二种天无勇无力有天走趣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望归求救此如是见第一希有生疑虑心「尔时天主牟修楼陀见如是已告天众言『汝等天众为知不知如此光明在虚空中临欲堕地汝等皆来』其中有天先不知者则白天王牟修楼陀而作是言『我实不知今见如是希有之事我实不知』尔时天王牟修楼陀唤一切天而告之言『汝等天众一切皆听我今为说以虚空中光炎堕地汝等天众有怖畏者希有心者

「尔时如是一切天众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为之说言『汝等皆听于我此处在上极远复有天众彼一切种量色形相长命业因百倍胜我是菩萨处第一胜净在人中时五种持戒不孔不穿坚固不犯有无量种胜修行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彼天世界名兜率陀兜率陀中若所受乐若诸园林若诸天女若诸光明若色若若利智慧若长寿命若无量乐或身或心若所受用资生之具若天女色彼十六分此夜摩天不及其一彼天功德非我能说彼天光明形我此处夜摩天光如萤火虫于日不异若诸光明若所受用资生之具一切不及彼天久时无量种种受诸快乐彼天之乐第一可爱种种诸物五欲功德种种境界而受快乐胜于此处夜摩天乐于长久时善业乃尽无常金刚打令碎坏彼无常法一切众生必定皆有必定种子不定种子一切众生皆悉具有无常到已其命则尽善业尽故即便退彼兜率天处一切有为流动如灯谓生一切三界无物不动而是常者一切皆动一切终尽非是常法无处是常诸有为法必定退失是故彼处兜率陀天必当退失如灯油尽及炷等尽其灯则灭灯既灭已则有暗生灯生暗灭灯灭暗生如种灭已则有芽生如是如是彼业尽故其命则尽彼处诸天兜率陀中如是退故汝等今见彼天已死以业力故有如是相身是无记虽死而有如是光明何况复有无量善业所化光明第一胜上决定善业所化光明汝夜摩天从今应知彼相如是彼若未死有何光明有何威德有何庄严有何等业彼不可说无有譬喻彼天如是四倍善业之所化作如是终尽何况我此三倍持戒少业所化汝等皆生夜摩天处坏脆无常有为滓浊是故此天与彼殊绝彼天如是犹尚破坏何况汝等而不破坏

「尔时天王牟修楼陀而说偈言

「『无常天狗瞬  烧兜率陀天
不自在故灭  如灯油炷尽
业力之所推  大力十二辐
业轮之所转  上下不停住
取种种境界  无量门庄严
以时满足故  暗退不自在
时节自在故  草木如是生
彼既时到已  还复乾枯燥
天如是时到  则成就天乐
如是复时到  还退不自在
业于时到时  流转于世间
以时自在故  乐者还受苦
若受乐受苦  勿信境界常
此一切因缘  苦乐则差別
一切皆无乐  一切业自在
苦亦尔无常  皆是业因故
异异诸果生  有为法流转
欲知此因缘  应知四圣谛
若知四圣谛  彼必得解脱
痴乐境界者  世间转如轮
善知义知谛  彼则得解脱
不知义谛者  则无解脱期
彼若如是知  世间无常已
则起解脱意  遮不善业心

「彼夜摩天如是怖畏须夜摩天有无量种无量分別彼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与法相应如是说道尔时彼天既闻天王智者语已心各差別有厌离者厌生死者畏生死者又复心转喜乐境界伽那山中种种园林种种戏处多有流水莲花池等庄严之处树枝所覆宝藏庄严有种种鸟音声可爱有莲花池种种庄严有大七宝而庄严山多有无量可爱声触味色香等种种境界共天女众喜乐境界爱乐成就忘前厌离不复忆念

「又诸境界初乐后苦共天女众如是境界而受诸乐彼山处故心之猕猴以自在力于中受乐又复天众皆共天主牟修楼陀相随而还有乘空者坐莲华者有乘无量庄严处者所谓有天乘孔雀者乘白象者有乘鹅者乘鸳鸯者有如是等种种异乘天女围绕若歌若舞种种乐音如天相应在其天主牟修楼陀大王之前向戏乐林牟修楼陀天王住处种种深心生意觉知有厌离者有放逸者如是种种游戏境界而受快乐戏乐林中地处诸天如是差別种种不同若复彼处山树具足地处住天在伽那山顶上而住彼种种意嬉戏受乐其中有天生厌离者如是种种无量分別无量境界而受快乐如是无量境界受乐心不厌足如是乃至善业乐因尽烂坏失于彼天处业尽而退如是退已种种业绳之所系缚生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在乐处诸根具足有善智慧第一大心第一大富为一切人常所供养端正好色若为人王若为大臣以余业故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彼即闻知复有地处名广博行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若善男子近善知识信业果报心意正直随顺法行受持禁戒正见不修正见行常近耆宿于佛法僧生清净信信于生死常一切时善摄诸根不著境界怖畏生死知爱別离生老病死恩爱聚会恩爱离別一切皆知于五聚阴识知其过常勤精进顺行善业离恶知识常一切时乐闻正法闻已思惟思已知义摄持在心知离欲味常不杀生常不偷盗如前所说复舍邪行于妇女眼不乐见于其歌舞庄严音声闻已不味于画妇女若见若闻无不善念梦见妇女觉已不乐不生爱念不多行欲常正观察舍离邪婬弃于欲事如毒无异彼人如是功德相应常行善业恒有善念离垢染心持戒普净善护禁戒彼人如是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在夜摩天广博行处

「彼三功德乐修多作爱乐净戒持戒得果生于彼处才生于彼即闻天鸟种种音声第一可爱如跋求声鼻所嗅香本未曾有第一天香嗅彼香已生第一乐身所觉触本未曾得心意清净而不浊乱如心回转正相应故则生欢喜味亦如是有种种味本未曾得彼天如是六识之身前受乐已如是思念『此何世间我住何处此处一切皆悉可爱皆悉可乐与本皆异此处世间见一切色无量好色』复见自身所有光明胜日光明离肉骨污离诸不净离影离离脉离筋离大小节离于坚触身体柔软普身诸分一切皆软离于疲惓自所念行若来若去皆无障碍离于求索离身伛曲彼此迭互不相憎嫉身体杂毛头发皆旋一一毛旋眼所对瞩无有妨碍境界不劣离于诸障声触味香身不增减不变不老恒常有力天女妬嫉怖畏怯弱一切皆离身自具足离求庄严离求财物于诸天女离摄取过复何所离于园林中处处游行无所怖畏离怨家畏离不净畏离于知足见自己身则生爱乐念念增长天无量种诸境界乐如所悕望有乐皆得

「悕望乐已以少智故心如是疑『我何处来我此身者为是何身此是何处此处何名』彼如是疑心中思量譬如醉人或有睡人夜有四分三分已过从睡而悟于良久时彼心疑念『我是何人我何处住』少时思念尔乃得知如是如是始生天子于良久时心思惟已然后乃知我人中死来生此处彼天如是于人中时持戒熏思如是相似生于天中

「若阎浮提不乐境界在彼天处初生之时亦不喜乐何以故本熏思故彼如是始生天子于良久时如是觉知我在天处以善业故天世间生若人如是于人中死生于天中彼持戒来犹故如是不著境界如是后时天上退已生于人中本天上时所习熏故有相似相如是人中以熏思故后时死已生于天中不乐境界不近婬欲时彼如是始生天子以持戒故虽生彼天不近境界以余业故令心如是不乐境界

「若出地狱生天中者彼生业故在地狱中难可得出余善业故以少愿故得出地狱生于天中以在如是苦恼处来生在天中得乐即著心生欢喜又多嗔恚喜乐园林流水河池种种莲花胜爱乐心嬉戏游行彼于饮食爱乐心强彼意相续之所熏故

「若出饿鬼有余业故生天中者意相续熏乐食心强爱于饮食常处于冷多乐妇女彼熏意故

「若出畜生有余业故生天中者则多饮食如畜生中多食多饮生于天中亦复如是多食多饮少饮多食爱欲心强以意相续熏故如是

「若无色界四处退已生彼天者——以本修得三摩跋提是故生彼无色界中四地处生业尽故退生彼天中——如是本意相续熏故如是爱触味色香等如是得已而复不乐以心寂静不多乱故彼熏心故若于色界依止初禅如是乃至依止四禅彼禅尽故退生欲界如是本意相续熏故有下中上心乐坐禅境界乐心少而不多

「若欲界天欲界中退还生欲界以生业故如是二道作众善业若天若人如是二种欲天中退还生欲天作善业故唯欲界中一切诸天二种业熟除净居天彼净居天非生业熟非余业熟如是业风常吹一切世间众生令其流转心羂所系亦为种种业羂所缚无量百千异心信解无量分別次第相续于五道中流转常行

「尔时如是始生天子如是观察如是思念然后乃知『我于某道退来生此我人中退而来生此受生业故』彼如是知彼业故生若余业生如是亦知以何因缘知此天子非余业生若余业者久时因缘或一百劫能与果报有一千劫或百千劫少天眼者不自见知本过去生久远之业因缘生此生业生者则知来处

「彼如是观生因缘已心生憍慢未久之间善业熏故于境界中生爱著心有无量种彼天尔乃如是念知『我今在于夜摩天中名广博行地处生已』即生心时诸天女众而现在前以善业故彼天女众速来围绕以彼天子善业力故天女来至若彼天女生来久者则不羞耻近欲抱之绕彼天子共园林中而受诸乐以善业价得彼天女种种功德第一可爱而共受乐于彼地处有好山林莲华河池㵎谷流水有好平地有好金窟树枝之舍无量百千种种诸鸟种种音声无量百千天女之众迭相围绕在如是处歌舞游戏彼处园中有七宝鹿处处游行如是种种眼所见者皆悉可爱彼处有山名为广少彼山之峰七宝光明种种庄严种种宝石杂杂间错有莲花林皆是七宝在园林中多有河池如是种种庄严之处以善业故妙色庄严于如是处歌舞游戏种种受乐

「彼天如是同受乐已有于水中而游戏者如是种种欲到地狱饿鬼畜生以善业故戏乐不止彼诸天等自于身中示一切天业相名字若天前世作何善业何心作业于何时作何因缘作何生处作此如是等于下中上福田具足财物具足而作善业彼一切相于自身中见其名字譬如明了善书画者各各別处随其所作历然分明如彼名字此天如是善业画师于业地处一切善业皆悉普画善业彩色善净光明见则极爱画作彼天一切乐见如彼善业巧画之色如是而生彼天之身以有如是画字相现百倍严胜譬如第一百炼真金或复其余赤莲花宝或青色宝于如是等种种胜宝端严可爱彼天身相百倍端严如是画相自眼不见何以故以在颔下咽上相故是以不见若彼天子心未放逸则便更互相见此相又善业因如是更互相见此相彼广博行地处之天如是希有

「彼天复有希有之相如咽之相额上亦尔以善业故有如是相种种业画种种色相所谓相者云何而退于何时退如是退已当生何处彼种种色种种画相彼天额中皆悉具见此希有相是业所作彼天身上如是字鬘种种杂杂如是端严如余异处所有诸天种种华鬘庄严身首端严殊妙此相庄严亦复如是

「又彼诸天复有善业果报成熟自业画身共诸天女种种画身胜庄严者受诸快乐无量种种园林之内于广博行地处之中游戏受乐既受乐已复向一河河名善杂彼河从于杂爱山峰流出而来故名善杂有种种宝庄严彼河无量鸟众种种音声多有无量种种异树庄严彼河有种种花其华杂色有百千分异色不同庄严河岸无量天女近彼河岸游戏受乐又复更有殊妙河水名为杂河此河从于杂色崖岸山峰流出故名杂河如是杂河若天近之于本生处则能忆知彼天若从地狱中来到彼河岸则便忆知既忆知已有极可爱五欲功德皆悉具足有诸天女心甚欢喜游戏受乐

「以心忆知曾受苦恼故于乐事一切皆忘如是厌欲而说偈言

「『地狱炽火中  苦切甚大苦
我等恶业尽  皆来在此处
业善果亦善  诸功德庄严
业恶故果苦  必定如是受
我于苦乐中  轮转生死处
业风吹令转  犹如海中波
若有心作恶  喜乐恶事者
彼不善行故  因缘堕地狱
得脱彼地狱  来生此天处
忘彼处苦已  而复行欲乐
此境界流转  苦乐如梁绳
而心甚坚䩕  受苦不厌惓
此彼岸和合  诸根之所诳
为爱羂所缚  一切流生死
出地狱生鬼  出鬼生畜生
出余畜作龙  出龙生三处
业如是常行  世间转如轮
以久来习故  犹不生疲惓
爱乐龙宫殿  不乐地狱苦
流转于有狱  有乐不乐处
千钵头摩苦  百亿钵头摩
如是时受苦  痴故不厌惓
三界皆无乐  普遍一切苦
众生为痴诳  而不生厌惓
如是受苦已  痴故造苦因
由因故有果  如果从种子
境界所迷心  勇健有大力
众生调彼心  令彼时寂静
彼心调伏已  一切界转行
轮回于三有  不能见真谛
如以风因缘  令海水波动
如是因缘心  令世间常转
众生著妇女  为苦乐所执
不到于善地  无苦恼之处
若忆知苦时  则生厌离心
既忘彼苦恼  还著乐放逸
若有能忆知  地狱苦恼者
如是天中乐  犹如小微尘

「彼天皆忆本曾生处诸有近彼杂色崖岸山峰所出杂河岸者则皆忆知本曾生处若离去者于本生处一切皆忘彼复于苦心既忘已忘本生处忘本生已而复乐著种种境界有无量种无异相似可爱声触味色香等天妙境界如是受乐

「既受乐已而复更向名久欲山彼久欲山普皆可爱有第一河莲花水池其水清净围绕彼山鹅鸭鸳鸯在彼河池而为庄严种种金宝为河两岸水流之声有种种音彼山之中如是等河其数一万种种树林种种众鸟而为庄严彼诸河中四河最胜所谓四者一名速流二名金鬘三名毘琉璃水四名乐漂是名为四尔时天众自业果熟一切如是生欢喜心种种衣服庄严其身游戏受乐向速流河近彼河岸有长妙花极大树林名无量乐其花开敷其枝密覆间无空处无量百千种种色花有流水池种种诸鸟鸟身皆是种种杂宝众鸟音声处处遍满彼速流河第二岸边有莲花池彼池名曰醉蜂巡行如日初出赤色莲花在彼池中以为庄严如是莲花有第一香普覆池水彼河二岸一有树林一有花池彼河长量五百由旬广五由旬其水普清水中生花遍覆其水花叶杂色若干种种有第一香彼如是香遍五由旬尔时彼处如是诸天随心所念有天在于园林中者有天在于莲花中者如心所念游戏受乐与天女众彼此迭共欢喜受乐自有光明以善业力在彼处生彼速流河于两岸边广博行天种种游戏而受快乐如是一河

「彼金鬘河从山峰出彼山名衣又衣山峰复出此河此金鬘河甚为可爱河在衣山犹如金鬘故名此河以为金鬘彼金鬘河如是功德所谓其水悉是天酒远离酒过第一善香味色触等皆如心意一切具足有所忆念不妨不乱尔时彼天共诸天女饮如是酒复受胜乐彼一一天皆有无量诸天女众之所围绕心意乐著五欲境界五乐音声称情美妙共诸天女随心所念如意自在金鬘河边成就无量种种胜乐于境界中心不厌足又复歌舞种种游戏受诸快乐从一山口至一山口从一山峰至一山峰从一河岸至一河岸从莲华池至莲花池从园林处至园林处从树根下至树根下如是种种诸处受乐既受乐已次复往向毘琉璃水第三河所

「毘琉璃水第三河中其水清净如毘琉璃彼处多有毘琉璃树又复多有毘琉璃鸟在彼水中其水波鬘沫如笑净洁清水徐流不急其水极深有妙音声善业力故毘琉璃水如是缓流天欲受乐有心念时到彼河中境界渴故种种爱贪彼天受乐不在一处有在河岸而受乐者有在水中而受乐者共诸天女第一嬉戏而受快乐彼诸天众皆悉乘鸟从一水波到一水波处处游行从一水㳬入一水㳬从一回波入一回波有入水者入已复出更入急处又复彼天从一莲花入一莲花又复从一优钵罗林更入其余优钵罗林如是游行百到千到成就乐受不可譬喻又复彼天善业力故境界寂静毘琉璃水清净之处见业果报若其有天持戒净胜若智慧胜彼则能见本何因缘如是作业得生彼天毘琉璃水清净之处一切皆见以何因缘如是心生忆念往事以前世时于福田中有清净心深生信故

「彼一切天一一各各作如是心『我境界力如是动转欲之水在爱河中如是漂我令我不觉无常退至我于此处必定当退如过去世所作业相生此之因自咽上现』彼天既见如是相故知过去世作如是等善业因缘来生此处如是受乐若彼业尽于此天上必定当退如是念已彼此迭互相向而说

「复见五道怖畏之处见怖畏已彼一切天各生厌离毘琉璃水河岸边处而说偈言

「『若过去修善  为善人所爱
今此天处受  念念向尽去
彼尽已则退  天中善报处
一切乐因缘  皆如是尽灭
既入无常手  一切皆破坏
若法无常者  令一切皆贪
如是无常法  能与一切贪
愚痴少智者  贪著于欲味
痴不觉知过  如今波迦果
色声等系缚  爱故受苦恼
恶业迷众生  令不得自在
以迷恶业故  则受恶业果
诸著欲味者  欲害如毒果
著欲不知足  故堕地狱中
常乐行施戒  施戒福成就
若常如是行  彼则生天上
持戒常修行  舍离不善业
恭敬修威仪  彼则生天上
愍众生安慰  深信于佛法
摄心寂静者  彼则生天上
若于怨家所  慈心离嗔垢
常寂静心者  彼则生天上
若心中无嗔  彼善而无恼
勇善调伏者  彼则生天上
常实语持戒  而不多言说
知坚知不坚  彼则生天上
若不乐世间  厌离老死法
常乐于涅槃  彼则生天上
若树下塚间  如是山谷等
常一心禅者  彼则生天上
知时敬父母  不近恶知识
常行慈心者  彼则生天上
不乐聚落城  及戏处道行
一处住知足  彼则生天上
若善自观身  常见其不净
知自身如是  彼则生天上
若能知法网  种种法网知
不喜乐生死  彼则生天上
若觉知诸法  无量种种生
虽见不喜乐  彼则生天上
心念念如幻  如乾闼婆城
若调伏此心  彼则生天上
若谛知一相  或善知二相
心于欲厌离  彼则生天上
于他妻如母  于一切如父
若如是平等  彼则生天上
若恒离两舌  常乐和合他
心不悭而直  彼则生天上
于他一切物  皆如土块等
自生知足乐  彼则生天上
若于夜于昼  常能离懈怠
勤行精进者  彼则生天上
若离慢贪嗔  复离于懈怠
如是舍离者  彼则生天上
恒不乐五尘  五尘不破戒
常护戒智者  彼则生天上
若能知四取  四谛亦如是
智者如是知  彼则生天上
若知苦苦报  亦复知苦没
如是谛见者  彼则生天上
若得衰恼己  而不舍于法
是摄受法者  彼则生天上
若著坏色衣  及著粪扫衣
善心不行恶  彼则生天上
若一切时禅  常有出世心
恒乐空闲处  彼则生天上
若美若不美  随他之所得
心不喜不嗔  彼则生天上
若著麁鄙  尘土粪扫衣
如是衣知足  彼则生天上
若床若地楼  或复在余处
不生苦乐心  彼则生天上
于眼所见色  青黄赤白等
若如实谛见  彼则生天上
若闻爱不爱  二种声不乐
心正不动乱  彼则生天上
调伏于六根  而不乐境界
摄心不动乱  彼则生天上
如是大饶益  恒常受快乐
若一切皆作  彼则生天上
如一切业  是则为最胜
行无垢法者  彼则生天上
若知于业报  而能作业报
于苦常怖畏  彼则生天上

「彼天如是颔下咽中见诸相已极大怖畏已说此偈于河岸边共诸天众本性放逸以本业故于咽中现若至余处则不复见若有因缘则便见之若无因缘虽有不见何以故以一切法因缘生故

「又复彼天本性放逸性放逸行离久欲山复向余山山名宝欢喜心故种种庄严现在生欲能牵其心不计未来所有诸畏以根摇动不寂静故于彼天中受第一乐歌舞喜笑种种游戏于河岸边种种树枝诸花具足彼处多有常欢喜鸟

「复有宝山胜宝围山无量百千分分之处皆悉具有杂宝间错而彼诸天悕望乐故欲往见之时彼天众遥见彼山光炎围绕如穿虚空光炎上出天不曾见忽尔见之彼山光明青黄赤紫普万由旬又复如是杂宝光明出胜其余无量宝山所有光明如须弥山所有光明能坏一切其余诸山所有光明此宝围山所有光明能坏其余宝山光明亦复如是彼宝围山眼若看者能令眼乐又复第二能与耳乐所谓种种河池之声有孔雀等七宝翅鸟种种音声有如是等无量种鸟种种音声彼有宝树树有铃网风吹出声其声美妙不可譬喻宝围大山以如是声能令耳乐彼宝围山又复能与第三根乐而彼天众犹未至山彼山中从无量华出无量香令天鼻乐彼宝围山如是能令第三根乐彼宝围山又复能与第四根乐所谓能令舌根得乐色香味酒能令丰足种种美果皆令饱满彼宝围山又复能令天身皆得无缕衣触无量衣服皆甚柔软复有冷风随念乐触以吹其身彼大宝山如是能与天之快乐彼天五根如是受乐如五根乐意亦如是得第一乐此宝围山于一切根皆令得乐如是饶益一切天众

「尔时彼天既到如是宝围山已彼宝围山光炎围绕出无量种炎光明围多有无量百千莲花流水河池以为庄严金毘琉璃青色妙宝白银宝等种种杂杂百千庄严彼天既见如是山已本性自乐见彼山故百倍受乐共诸天女迭互各各更相受乐生欢喜心胜胜悕望意甚欲见彼宝围山窟窟谷谷处处皆有莲花池林从一山峰至一山峰从河至河须陀之处从一宝林至一宝林处处遍见种种鸟众复闻其声五乐之音游戏受乐彼天眼耳鼻舌身等五种境界一切可爱彼根声触味色香等各各胜妙如是诸根于境界中一一受乐

「如是境界爱放逸故现在世中若苦若乐过去世时若苦若乐皆悉忘失如前业果种种字画于其咽中先所见者一切皆忘如是游戏种种受乐是故皆忘本所作业

「彼天胜妙宝围山峰名净无垢如是无垢清净之处见行殿尘天在殿行殿所行处有妙宝尘彼清净处尚见殿尘何况其余天身等物种种庄严可爱身色尽所作有异异种若此天众命尽故退何业所作以善业力咽中字画如是皆见彼初见已不生厌离何以故以愚痴故初得欲味即便乐著不生厌心彼愚钝天若为他示或自觉知见彼欲过即便觉知事至怖畏

「彼天如是贪著欲味见其过患则于后时悔火所烧『云何我本不舍此欲如毒刀火此欲乃是地狱饿鬼畜生之因我今以此欲因缘故必堕地狱饿鬼畜生恶趣之中』如是后时悔火所烧若修心者则于欲味不生味乐见欲过患则于彼欲不味不著知欲过故以有智慧见彼过故后则不悔若不悕乐彼欲境界失不忧者本修心故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一


校注

观【大】〔-〕【宫】 品【大】品第六【宋】【元】【明】【宫】 于【大】下同于【明】下同 二【大】一【元】【明】 力【大】乃【元】 芽【大】牙【宋】【宫】 忆【大】*亿【明】* 大【大】天【元】【明】 邪【大】下同𧙃【明】下同 根【大】色【宋】【元】【明】 睒【大】眨【宋】【元】 彼【大】从【元】【明】 不【大】复【宋】【元】【明】 唯【大】惟【明】 吹【大】次【明】 某【大】善【宋】【元】【明】【宫】 鹿【大】窟【元】【明】 炼【大】练【宋】【宫】炼【元】【明】 字【大】华【宋】【元】【明】【宫】 二【大】一【宫】 彼【大】波【明】 沫如笑【大】味甚美【宋】【元】【明】 欲【大】染【宋】【元】【明】深【宫】 今【大】食【宋】【元】【明】【宫】 自生知足乐【大】自心生知足【宋】【元】【明】【宫】 色【大】衣【明】 地【大】池【宋】【元】【明】他【宫】 如一切业行【大】如是功业作【宫】 行【大】作【宋】【元】【明】 围【大】园【宫】 宝【大】杂【宋】【元】【明】【宫】 须【大】苏【宋】【元】【明】【宫】 天【大】大【宋】【元】【明】【宫】 尽【大】画【元】【明】【宫】
[A1] 池【CB】【丽-CB】地【大】(cf. K20n0801_p0344a0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正法念处经(卷41)
关闭
正法念处经(卷41)
关闭
正法念处经(卷41)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