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六

观天品之三十五(夜摩天之二十一)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夜摩天复有地处名曰常乐众生何业而生彼地彼见若人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常离邪婬乃至见画女像不念欲想于彼画女不生胜相见画女时不生念想『似某女人』心亦不生可爱之想不如是观不以欲心观画女像心不迷惑心依正法以正念故舍离欲心远避女人自毁其身既自思念不邪婬己心生欢喜未生欲心常作方便令使不生劝邪婬者令住正道为说欲过不可爱乐若能如是舍离邪婬则是第一清净身业正见不贪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在夜摩天常乐之地彼在中阴乃至天处皆因善业五根受乐色声香味触皆悉具足次第生天于彼天中三处化生一者生于莲花台中二者生于拘婆罗耶须中三者生于曼陀罗花

「若于拘婆罗耶须中生者光明及色亦如其花或赤或青或种种色七宝庄严亦如拘婆罗耶之须云何七宝杂色庄严青毘琉璃以为其发目𥇒眼睑皆亦如是银色爪甲赤白红色齿如真珠其身犹如阎浮檀金脐下毛色如因陀宝自余身分处处杂色心之画师如画所作

「若在莲花台中生者色亦如是如阎浮檀真金之色发青宝色唇色犹如赤莲华宝或车𤦲色其甲犹如莲花宝色脐下毛色如绀车𤦲唯说少分若于曼陀罗花中生者其身衣服有种种色在中生故还似其色谓相似者如现见法随何色其中生物所生之物即同其色在中生故相类亦然随其生处即同其色亦复如是以在花故一切相似天子生已常具众乐不断不绝常受天乐不可譬喻于彼乐中但说少分譬如海中一渧之水此所说乐亦复如是若于人中作善业者闻此天乐心则精勤何以故知业果故望此乐报勤修善业如为解脱勤精进者为破有中无量苦故破坏爱毒彼见有中无有少乐以是因缘说善业果此说天乐不为有果

「尔时天子既生此天常乐地处常于其中五欲功德游戏受乐百千天女歌咏赞叹而供养之于园林中莲华河池在如是处种种歌舞共相娱乐不相妨碍自业受乐在园林处平地山峰莲华林中常受天乐时诸天子为天女众之所围绕于一一处一一园林一一可爱游戏之处一一七宝山峰之中受天欲爱不知厌足见诸可爱妙莲华池闻妙音声食天上味服于细软上妙天衣所爱之香久受五欲共相爱乐

「尔时有鸟名曰觉时为于放逸诸天众故以偈颂曰

「『于三有聚中  一切皆当死
愚者于生死  不能生厌离
一切必有死  皆当勤方便
死怨既来至  无有能救者
能断一切乐  能加众苦恼
离別一切爱  是故名为死
能与众生畏  能与大苦恼
能令意迷惑  是故名为死
能断保命心  能破坏诸根
众生不能  是故名为死
众生不能坏  诸业不能胜
令众生失坏  是故名为死
众生皆悉有  决定能杀害
能令爱別离  是故名为死
天夜叉乐神  鬼龙罗刹等
时轮皆能杀  是故名为死
恼乱难调伏  于一切如火
坚强不可避  是故名为死
能坏于阴入  命气及心意
时法大势力  是故名为死
其行甚骏速  破坏诸众生
当勤修福业  勿得行放逸

「此觉时鸟为放逸天说于死法决定无疑时诸天众以放逸故虽闻此法不生厌离诸根自体性轻动故受乐多者诸根轻动则亦难伏以乐胜故诸根轻动不可调伏以此因缘此诸天众虽闻真实坚固利益然于此义不觉不知设有觉知爱毒所害虽觉不受以此因缘虽闻实语利益真语而不摄受不受法故初著美境受诸欲乐五乐音声嬉笑歌舞种种游戏于园林中莲花池处共诸天女——以善业故——在于无量七宝庄严可爱山峰常受快乐不断不绝一切天欲功德具足共相娱乐种种珍宝庄严之地常受快乐如是游戏种种受乐次第游行到于广池其池纵广一百由旬有一莲华其花柔软七宝间错毘琉璃茎金刚为须其花开敷遍覆大池此诸天众本未曾见既见此花生希有心『今此天中甚为可爱所见之处皆可爱乐』诸天见之百倍欢喜迭互相示皆共瞻仰围绕一面共行游戏心生欢喜观此莲花一切皆生希有之心共相谓言『汝观汝观可爱莲华昔所未见有大光明多有无量七宝众蜂庄严如是大宝莲华』此大莲华遍覆大池周匝绕花少分见水于广池岸真珠间错青因陀宝赤莲华宝白银色宝间错庄严大莲华台高五由旬广十由旬随天所念善业力故于天游戏受乐之时随天心念若大若小如天心念于大池内莲华之心皆悉具足是故此池名随念池其花名为随念莲华如是二事同名随念尔时天众初始见时心生欢喜足一百倍以善业故在彼池岸歌舞戏笑五乐音声一切共受如是天乐

「时诸天众既游戏已复饮诸天上味之离于醉过既饮上味受乐功德如念即得如意念香如意念色如意念味如其忆念种种宝器于彼池中即有宝器上味充满从池而出美妙天酒从池流出此诸天众饮斯上味饮上味已复向异处游戏而行见苏陀聚色香味触皆悉具足意欲食之欢喜往趣既至食所皆共食之或以手食或用宝器如业相似食须陀已随其来处还向广池彼此迭共生欢喜心天众围绕五乐音声歌舞喜笑游戏而行到广池中见大莲华光明殊胜过百千日彼一切天妙宝光明于华光明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尔时天众见大莲华心极欢喜天众围绕五乐音声歌舞游戏围绕大池皆共循行如是如是随其绕池周遍循行复见池中希有之事

「于花池上多有种种可爱妙色七宝众蜂雄雌娱乐而受快乐共饮花汁花汁美味不可譬喻并饮花汁以偈颂曰

「『若作种种业  则生种种果
种种受生者  以业种种故
心杂故种种  造种种依处
种种业尽故  不久则失坏
此所受天乐  不可具足说
无常力自在  不久须臾至
乐如水泡沫  如阳炎非水
诸乐亦如是  一切必破坏
极恶不可遮  众生皆怖畏
死王将欲至  其力不可坏
破坏一切乐  及断于命根
业锁所系缚  将至于余世
若乐已过去  是乐不可念
若乐在未来  亦不名为乐
若乐住现在  与爱境界杂
无常所迁动  一切皆破坏
若乐属三界  智者所不赞
云何诸天众  爱乐如是乐
此身不久停  死火必来至
能烧灭一切  如火焚乾薪
诸乐速迁灭  莫行于放逸
勿于临终时  而生于悔心
无量百千生  业乐皆已过
如梦至何所  如风念不住
愚者乐无厌  如火得乾薪
是故所著乐  则非为常乐
解脱渴爱者  能离于欲过
修禅不放逸  得无垢净乐
得如是乐者  乃可名为乐
诸有虽名乐  犹如杂毒蜜
如是著乐者  心恒求欲乐
欲乐非常乐  是故非寂静

「如是众蜂以善业故为诸天众说如此偈时诸天众虽闻此法而不摄受复观此池心生爱乐共诸天女游戏歌舞处处遍观久于此处游戏受乐复欲观彼池中莲花轻便四大自在力故业势力故莲华池中自在游行或有天众入花叶中游戏受乐或有入于种种妙宝间错华台共诸天女而受快乐于花台中随心所念升花叶上莲华叶如是如是转更增长以善业故莲华增长二百由旬三百由旬乃至千由旬以天善业意念力故台亦如是渐更增长二百由旬其大莲华光明亦尔渐更增长尔时天众各各在于余花叶中共天女众游戏受乐此诸天众既上花叶叶即增长

「尔时天众游戏受乐作如是念『我今于此游戏止住应生酒河及须陀食』即于念时莲花叶中即生酒河及须陀食皆悉具足复作是念『我今饮酒食须陀味』即共天女饮于天酒食须陀味

「尔时天众久受乐已复作是念『我于此处止住游戏此华叶中应生园林』以善业故随其所念即生园林七宝杂树有种种鸟种种音声宝树荫覆犹如宫室花果具足所念花果随时皆得有种种河泉池流水胜妙可爱种种妙声钿地处多有妙花色香相貌皆悉可爱华有三种所谓青色优钵罗华拘物陀花庵摩罗那花苏支罗花香叶花离泥花具足欲花罗婆罗花荼罗花有如是等水生之花于花光中多有众蜂如是等花随念杂色有青宝色周遍皆生如是天花庄严其林复于陆地生种种花其花种种色貌相类甚可爱乐生此林中彼诸天众住在如是莲花叶中所谓乐光明花天子天女唤之即来复有一花名曰见乐复有一花名种种色欢喜开敷柔软叶花一切光明胜庄严花朱多蓝花无厌足花忆念乐花有如是等陆生之花随天念时一切现前于树林中复有诸花所谓曼陀罗花与喜乐花香触爱花香味可爱花吱多罗花五叶之花龙林舌华抹罗花林鬘之华须摩那花光明之花闻香饱花一切爱花山鬘之花山峰鬘花如是等华有生树下有生榛林此诸天等莲花中住游戏之时善业力故生此诸花尔时天众共诸天女住莲花林游戏花叶受种种乐彼大莲花随念广池势力如是

「时诸天众莲花叶中作是思惟『今于此处应有众山种种宝峰从此出生光明具足种种鸟众种种妙声在山峰中岩窟河池平处崄岸宝钿之地如是等处我应游戏』复作是念『我今住此大莲华叶此处若有岩窟河池平地流泉我当于中游戏受乐』善业力故即于念时多有园林花池山峰岩窟平顶皆可爱乐七宝光明而为庄严种种树枝甚可爱乐见之心乐过一百山天花果树枝条荫覆犹如宫室甚可爱乐百千宝窟生在山中以为庄严时诸天众离莲华叶与千天女而自围绕上妙天华色香触等皆悉具足无有萎变庄严天女美妙歌声音曲齐等闻者心乐如天所应五欲具足安详徐步而升大山顾目遍观时诸天众游戏受乐饭于食河饮于流味既食无量诸饮食已即于河边取曼陀罗花俱施耶舍花庄严其身复严天女歌舞游戏于五欲中久受乐已于可爱境界受诸欲乐不知厌足爱河所漂复向广池大莲花中此诸天众或百或千诸天女众而为围绕种种庄严到于大池各至所住莲花叶中各各游戏受于可爱胜妙之乐如印所印各如自业受相似乐

「尔时天众复作是念『此处应有种种山谷种种众鸟种种色貌行食相类见之心乐七宝之身出妙音声一切处行皆无障碍或在水中或在陆地或行空中而无疲惓若有此鸟来至此处我当乘之行虚空中与诸天女游戏空中下观常乐地处诸天欢娱受乐遍观察已共诸天女复受胜乐』时诸天众作是念时有种种山种种山峰种种山谷种种山窟种种树林种种鸟众善业力故随念即来种种相貌种种庄严种种胜妙跋求之声种种七宝杂色众鸟天女见之一切皆生希有之心其音美妙遍满虚空皆来向此莲华叶中天游戏处遍覆虚空尔时天众及诸天女既见彼鸟心转欢喜以欢喜故共天女众欲升虚空尔时诸鸟知天所念来近天众时诸天子共诸天女升于鸟上鸟即飞行遍于虚空手执箜篌歌众妙音笙笛鼓吹甚可爱乐闻之心乐复观自地天众受天欲乐喜爱著心不念退没以善业故唯受天乐

「尔时有鸟名曰实语为调放逸诸天众故以偈颂曰

「『暴风鸟集飞  其行甚速疾
一切众生命  速疾过于此
风行或回旋  鸟去时有返
命根既坏已  则无有还期
以业速尽故  速到于死时
必定离天处  愚者不觉知
大力不可遮  极恶憎众生
死王甚勇健  必定须臾至
天多行放逸  为乐之所诳
不觉必当得  无量大苦恼
一切法无常  毕定当破坏
诸有法如是  是最可怖畏
老能坏壮色  死能丧身命
败坏破资具  相对法如是
于如是大恶  衰恼大怖畏
如犹行放逸  是名无心人
若畏未来世  则名有智眼
若与此相违  是为大愚痴
一切心所诳  令意皆迷乱
业尽则失坏  如油尽灯灭
无量境界乐  此乐皆无常
本作业尽故  必当归磨灭

「是实语鸟以善业力为令诸天心调伏故说如是偈时诸天众以放逸故愚痴不觉心不信解亦不摄受复观如是常乐地处可爱山谷河泉流水花池园林一一花林山峰嵠谷天众充满游戏空中闻诸歌音遍满虚空诸天众复见异处众多天子及天女众在花池岸饮天上味于如意树五乐音声而受快乐复行异处见有宫殿在于虚空天子天女天鬘庄严天之五欲皆悉具足游戏受乐见二天众合为一会在虚空中游戏受乐乘于七宝庄严之鸟那罗林天住于宫殿此二天众一切和合在虚空中共相娱乐于虚空中久游戏已复升山峰久于山峰游戏受乐复向广池念花而去或有乘鸟满虚空中腾跃而行歌天妙音是诸天众念胜乐故复向广池既到池已从鸟而下入于广池莲花叶中如前所说种种游戏而受快乐

「尔时天众在于广池大莲花中久受乐已复作是念『今我此处应生枝叶荫覆宫室俱翅罗声种种妙宝花林庄严种种宝色枝叶荫覆以为宫室我当于中游戏受乐』以善业故即于念时种种妙宝光明庄严第一妙花色香具足以覆其上所谓白银毘琉璃宝大青宝王赤莲华宝颇梨色宝如是乃至金色宝等微妙第一见之悦乐如是种种众宝枝叶荫覆宫室善业力故随念而生尔时天众见此枝叶荫覆宫室心生欢喜入此宫室欢娱受乐一切天女而为围绕天衣天鬘庄严其身一切天欲皆悉具足其心和顺不相妨碍离于妬嫉鬪诤嗔恚而受乐行以善业故受此天乐五乐音声一切齐等于枝叶荫覆宫室之中共诸天女而受欲乐心无厌足爱毒所烧受五欲乐不知厌足不可譬喻枝叶荫覆宫室之中受天胜乐深乐成就如是枝叶荫覆宫室众宝所成毘琉璃树真金为叶赤莲花宝以为其果青因陀宝以为其枝或白银叶颇梨为果或青宝叶赤莲花果或杂宝叶杂宝为果或真金叶白银为果金叶金果亦复如是种种枝叶荫覆宫室以善业故随天所念皆悉具足

「尔时天子共诸天女心生欢喜入于枝叶荫覆宫室閴然而住共众天女游戏受于种种之乐如鱼处水不知厌足于此枝叶荫覆宫室生希有心在宫室中嬉戏歌咏娱乐受乐既受乐已复作是念『我今此处枝叶荫覆宫室之内应生第一色香味触天之上味从叶流出共天女众饮之快乐』以善业故即于念时天上味饮色香味触最为第一从叶流出共诸天女饮之受乐心不知足以爱欲心久时歌舞游戏受乐以放逸地不知厌足——先所作业临欲退时——游戏受乐渴爱境界不知厌足复作是念『今我此处花叶之中应生第一须陀之味具香味触』以善业故即心念时第一须陀具香味触从叶中出出已食之时诸天众久受乐已复作是念『今我此处宝树枝中应生宝珠璎珞庄严胜妙天冠光明具足臂庄严等诸天种种严饰之具光明庄严从树枝出』作是念时善业力故出生种种天庄严具光明严饰

「尔时天众著庄严具久受天乐不知厌足共诸天女受五欲乐不知厌足虽久受乐于境界中转增渴爱以心不复生异念『今于此处应有香风来吹树叶互相𢴤触出妙音声胜于歌音』作是念时以善业故种种香风吹动树叶互相𢴤触出妙音声天女歌音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彼天众共诸天女歌舞游戏久时受乐犹不知足尔时天众复作是念『我今于此所住之处应生种种七宝杂色庄严宫殿一切天欲皆悉具足随念出生如是生已于此广池周匝普遍在虚空中共诸天女歌舞游戏喜笑受乐』作是念时即有种种七宝宫殿杂色庄严真珠璎珞以为庄严其殿四面种种众宝胜妙栏楯观之可爱其栏楯上或有鹅鸟或有孔雀或命命鸟种种众鸟住在其上处处皆有众鸟止住如心所爱种种众鸟而现其前天众见已共诸天女升此宫殿游戏歌舞一切皆往向广大池在宫殿中下观大池见诸莲花生希有心此大莲花种种宝叶种种光明种种妙色以为庄严所谓金刚青因陀宝赤莲花宝毘琉璃宝大青宝金光明叶见之受乐诸天众在于虚空宫殿之中复有余天住于广大莲花叶中共诸天女歌舞游戏互相娱乐或有在于虚空宫殿或有在于大莲花叶是诸天众作无量种不可譬喻游戏受乐如是种种游戏歌音其声遍满五百由旬五欲功德皆悉具足五乐音声受无量乐

「自作胜业所集业尽犹不觉知善业将尽退时欲至行于异处当生何道受何等苦受何等乐善不善业今当将我至何等处示我何道为在地狱为在饿鬼为在畜生为在人中为生畏处为不畏处以没放逸黑暗中故于如是等不觉不知若至觉时善业已尽无常大风吹令坠堕如是天众多行放逸如怨诈亲非实利益诈为利益善业既尽将受异果尔时乃觉作如是念『我作不善多行放逸如是终时尔乃觉知』以多习行此放逸怨不生畏难复于花池游戏歌舞善业力故极生爱乐而复乐观莲花叶中游戏诸天及住虚空宫殿天众彼此和合而共受乐

「尔时有鸟名水波轮以善业力为于放逸诸天众故以偈颂曰

「『众生命不住  犹如水涛波
无坚如水沫  而天不觉知
若无风吹鼓  水沫或久住
无常天福尽  速灭不久停
譬如灯油尽  光明亦皆无
业尽亦如是  天乐则随灭
无有所作业  而不失坏者
如是诸众生  愚痴不觉知
凡诸有生类  有生必归灭
一切有为法  皆亦复如是
众生自业故  流转于生死
云何此世间  放逸所破坏
放逸失善法  放逸为坚缚
以其放逸故  退堕于地狱
若有一因缘  谓从放逸生
是故求乐者  应离放逸行
若离放逸者  则得不死处
以不放逸行  则近于涅槃
以不放逸故  得至涅槃处
是故智者  放逸为苦因
一切放逸者  犹如狂病人
现为他所轻  死则入恶道
一切放逸者  于业果报中
及以生死处  无不颠倒行
放逸火炽然  烧地狱众生
若欲脱地狱  当离放逸行
若欲离放逸  当乐修智慧
则脱烦恼缚  常得安乐处
五根生三垢  心流转三界
已离放逸者  说放逸如是
放逸藏甚苦  不放逸藏乐
是故求乐者  应离放逸行

「如是水波轮鸟为彼天众舍离放逸善调伏故说如是偈时诸天众以放逸故于如是等真语实语虽闻此法不能听受复于虚空广池之内莲花叶中共相娱乐游戏受乐作天伎乐天妙音声及余境界坚著色声香味触等不知足厌如饮醎水虽复数饮不能断渴此诸天众亦复如是虽受无量种种天乐而不知足

「尔时天众于虚空中久受乐已复于广池与彼天子及诸天女于大莲花叶中游戏受乐五乐音声彼此和合一处同心同欲共相娱乐其心坚著六欲境界久于此处歌舞喜笑以无量种无量差別而受天乐如是等乐随心所念具足成就以善业故随其所念一切诸乐随念差別皆得成就是诸天众为无量念觉观波沦大河所漂生欢喜心一切天众久在大池大莲花中成就天乐受天无量放逸之乐

「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知诸天众著放逸乐生怜愍心欲除诸天放逸行故为之现化断除色慢去广池不远化作大山名曰清净犹如善净真毘琉璃无量金银种种杂宝而为庄严遍于彼山有游戏林周匝围绕多有无量百千流泉水皆清凉其山宝峰光明普照一切林树以为庄严多有花池无量种花以为严饰无量千数枝叶荫覆犹如天宫如是胜山周遍庄严夜摩天中常乐地处所住天众皆悉见之

「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复更思惟化作天众如天怨家颜色端正其行速疾歌舞戏笑常乐地过踰十倍或复化作胜妙天女胜常乐地一切天女亦过十倍此地天女一切不如何等一切所谓相貌端正颜色殊妙嬉笑歌舞种种游戏皆悉殊胜其清凉山一切皆是毘琉璃山如前所说

「尔时胜天在于化山住于第一最高山峰于此峰中化作天子及化天女歌咏伎乐音声美妙闻者爱著彼化天众及化天女从化山峰次第而下游戏歌舞来向实天尔时实天闻诸化天歌咏之音如前所说十倍殊胜美妙音声共天女众歌咏游戏时诸化天亦复同作一类歌咏渐渐来下近实天众尔时二种天众既相见已化天歌咏渐增转胜时实天众见胜色故即离色慢既破实天形服色慢尔时化天即出音声而咏歌颂诸实天为于化天歌咏所覆化天香气色量形貌及化天女量色形貌一切皆胜时诸实天五欲境界一切欲乐为彼化天五欲境界欲乐所覆以夜摩天王方便力故令诸实天诸慢渐薄尔时化天与实天众共集一处令实天众威德光明皆悉隐蔽如阎浮提日光既现星宿月光一切皆灭化天威德令实天众光明悉灭亦复如是时化天众出胜歌音令实天音隐蔽不现于化天音如阎浮提人中歌音比于天声量色形貌所有胜相亦复如是如夜摩天胜人色相实天众羞覆心故向广池岸时化天众在彼池中大莲花上歌舞嬉笑天中所有五欲功德皆悉具足乐事成就于广池上大莲花中歌舞戏笑共相娱乐

「时化天众一切乐具皆胜实天以杂歌颂为实天众而说偈言

「『一切业相似  得天中乐报
天命及乐受  业尽则失坏
是故诸未失  天中种种乐
皆由福德因  无福则大苦
命速不暂停  上色亦如是
死来甚迅速  勿行于放逸
放逸能破坏  众生一切乐
命为死所灭  勿得行放逸
诸根不可制  境界不可遮
智者于境界  则能得自在
故应舍愚痴  常修行智慧
常远离诸过  无利之根本
放逸生诸欲  由欲造苦因
生死皆是苦  生灭法如是
若舍离放逸  则不乐境界
能离于诸过  则得解脱乐
放逸是苦树  是大苦之根
放逸能破坏  一切诸众生
是色等无常  非乐非和合
得已而复失  诸有皆如是
随有乐境界  皆是系缚因
随得转增长  如火得乾薪
如是无厌足  则不名为乐
若得离爱乐  乃可名为乐
若离生死乐  尔乃得常乐
若为欲所使  则不名常乐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以方便力坏彼天慢如是歌咏第一妙声昔所未闻诱诸天众欲令实天闻其歌声因得闻法时诸天众既得闻已本修心力之所熏故即便觉知如斯歌义既觉知已心生厌离作如是言『彼天于我一切皆胜自离放逸而说偈颂况我卑劣而行放逸』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以方便力令诸天众生厌离心断除放逸第一方便为作利益以此天众色乐憍慢是故不知天当退没至后退时悔火自烧后为地狱大火所烧夜摩天王以是方便令实天众心生厌离而得利益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六


校注

观【大】*〔-〕【宫】* 之【大】*第六之【宋】【元】【明】【宫】* 邪【大】下同衺【明】下同 于【大】下同于【明】下同 某【大】其【宋】【元】【明】 耶【CB】【丽-CB】【宋】【元】【宫】邪【大】 婆【大】媻【明】 爪【大】抓【宫】 唯【大】下同惟【明】下同 菓【大】草【宋】【元】【明】【宫】 渧【大】滴【宋】【元】【明】【宫】 破【大】救【元】【明】 骏【大】迅【宋】【元】【明】逡【宫】 心【大】中【宋】【元】【明】 饮【大】酒【宋】【元】【明】【宫】 忆【大】亿【宋】【元】【明】 欢喜【CB】【丽-CB】【宋】【元】【明】【宫】欢善【大】 须【大】下同苏【宋】下同【元】下同【明】下同 钿【大】*填【宋】【宫】* 荼【大】茶【宋】【元】【明】 抹【大】株【宋】【元】【明】【宫】 耶【大】邪【明】 天【大】诸【明】 集【大】隼【元】【明】 法【大】治【宋】【元】【明】 如【大】汝【宋】【元】【明】 磨【大】摩【宋】【元】【明】【宫】 园林【CB】【丽-CB】【宋】【元】【明】【宫】围林【大】 深【大】染【宋】【元】【明】【宫】 赤莲花果【大】莲花为果【宋】【元】【明】【宫】 閴【大】晏【元】【明】 定【大】足【宋】【宫】 𢴤【大】*𭣜【宋】【宫】*掁【元】【明】* 王【大】玉【明】 受【大】爱【宋】【元】【明】 住【大】往【宋】【元】【明】【宫】 说【大】身【宋】【元】【明】【宫】 足厌【大】厌足【宋】【元】【明】 沦【大】轮【宋】【元】【明】【宫】 常乐【大】乐常【宋】【元】 踰【大】喻【宫】 歌咏【大】咏歌【宋】【元】【明】【宫】 咏歌【大】歌咏【宋】【元】【明】【宫】 迅【大】*逡【宫】*
[A1] 耶【CB】【丽-CB】邪【大】(cf. K20n0801_p0459a03)
[A2] 耶【CB】【丽-CB】邪【大】(cf. K20n0801_p0459a0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正法念处经(卷56)
关闭
正法念处经(卷56)
关闭
正法念处经(卷56)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