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

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山河石壁百草五谷皆依于地而得长大然复此地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诸善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使诸善法而得长大

无放逸比丘修四意断多修四意断云何为四于是比丘未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已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求方便令增多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比丘修四意断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四意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当知诸有粟散国王及诸大王皆来附近于转轮转轮王于彼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诸善三十七道品之法无放逸之法最为第一

「无放逸比丘修四意断于是比丘未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已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重令增多终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诸比丘修四意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有星宿之光月光最为第一此亦如是诸善功德三十七品之法无放逸行最为第一最尊最贵

「无放逸比丘修四意断云何为四于是比丘若未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若已生弊恶法求方便令灭若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若已生善法求方便重令增多终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比丘修四意断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四意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有华之属瞻卜之华须摩那华天上人中婆师华最为第一此亦如是诸善功德三十七道品之法无放逸行为第一

「若无放逸比丘修四意断云何为四于是比丘若未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已生弊恶法求方便令灭若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求方便令增多终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比丘修四意断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四意断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王波斯匿乘宝羽之车出舍卫城祇洹精舍欲觐世尊诸王常法有五威容舍著一面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告大王曰「大王当知世间有四种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或有一人先暗而后明或有一人先明而后暗或有一人先暗而后暗或有一人先明而后明

「彼人云何先暗而后明于是或有一人生卑贱家旃陀罗种或啖人种或工师种婬泆家生或无或无手足或时裸跣或诸根错乱然复身口行善法意念善法彼若见沙门婆罗门诸尊长者恒念礼拜不失时节迎来起送先笑后语随时供给若复有时见乞儿者若沙门婆罗门若路行者若贫匮者若有钱财便持施与设无财货者便往至长者家乞求施与若复见彼施者便还欢喜踊跃不能自胜身行善法口修善法意念善法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犹如有人从地至床从床乘马从马乘象从象乘讲堂由是故我今说此人先暗而后明如是大王此人名曰先暗而后明

「彼人云何先明而后暗于是或有一人在大家生若刹利种若长者种若婆罗门种饶财多宝珍宝车𤦲马碯水精琉璃仆从奴婢不可称计羊皆悉具足然复此人颜貌端政如桃华色彼人恒怀邪见边见相应彼便有此见无施无受亦无前人何所施物亦无善恶之亦无今世后世亦无得道者世无阿罗汉可承敬者于今世后世可作证者彼若见沙门婆罗门便起嗔恚无恭敬心若见人惠施者心不喜乐意所作行而不平均以行非法之行身坏命终生地狱中犹如有人从讲堂至象从象至马从马至床从床至地由是故我今说此人如是大王所谓此人先明而后暗

「彼云何有人从暗至暗若复有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家或啖人家或极下穷家此人必生此中或复有时诸根不具颜色麁恶然复彼人恒怀邪见彼便有此见无今世后世无沙门婆罗门亦无得道者亦无阿罗汉可承敬者亦无今世后世可作证者彼若见沙门婆罗门便起嗔恚无恭敬心若见人来惠施者心不喜乐意所作行而不平等诽谤圣人毁辱三尊彼既自不施又见他施甚怀嗔恚以行嗔恚身坏命终生地狱中犹如有人从暗至暗从火焰至火焰舍智就愚由是而言此人可谓先暗而后暗大王当知故名此人从暗至暗

「彼名何等人从明至明或有一人生豪族家或刹利种或国王家或大臣家饶财多宝不可称计然复彼人颜色端政如桃华色彼人恒有正见无错乱彼有此正见有施有福有受者有善恶之报有今世有沙门婆罗门设复彼人若见沙门婆罗门起恭敬心和颜悦色己身恒喜布施亦复劝人使行布施设布施之日心怀踊跃不能自胜彼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身坏命终生善处犹如有人从讲堂至讲堂从宫至宫由是而言我今说此人从明至明是为大王世间有此四人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王当知贫人  有信好布施
见沙门婆罗  及诸可施者
能复起迎逆  而教于正见
施时极欢喜  所求不逆人
彼人是良友  终不为恶行
恒喜行正见  常念求善法
大王如彼人  死时有所适
必生兜术天  先暗而后明
如人极为富  不信好喜恚
悭贪心怯弱  邪见而不改
见沙门梵志  及诸乞求者
恒喜呵骂詈  邪见言无有
见施起嗔恚  不令有施人
彼人行极弊  造诸恶元本
如是彼人者  临欲命终时
当生地狱中  先明而后暗
如有贫贱人  无信好嗔恚
造诸不善行  邪见不信正
设见沙门士  及诸可事者
取轻毁之  悭贪无有信
施时而不喜  见他施亦然
彼人所造行  所适无安处
如此彼之人  必当取命终
当生地狱中  先暗而后暗
如人极有财  有信好布施
正见不他念  恒喜求善法
设见诸道士  及诸可施者
恭迎敬之  而学于正见
与时极和悦  常念于平均
惠施无悋惜  不逆于人心
彼人受命  不造诸非法
当知彼之人  临欲命终时
必生好善处  先明而后明

「是故大王当学先明而后明莫学先明而后暗如是大王当作是学

尔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斯须复以两手摩如来足已复以口呜如来足上而作是说「天尊之体何故乃尔身极缓如来之身不如本故

世尊告曰「如是阿难如汝所言今如来身皮肉已缓今日之体不如本故所以然者夫受形体为病所逼若应病众生为病所困应死众生为死所逼今日如来年已衰微年过八十

是时阿难闻此语已悲泣哽噎不能自胜并作是语「咄嗟老至乃至于斯

是时世尊到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是时世尊渐渐乞食至王波斯匿舍当于尔时波斯匿门前有故坏车数十乘舍在一面

是时尊者阿难以见车弃在一面见已白世尊曰「此车王波斯匿车昔日作时极为精妙如今日观之与瓦石同色

世尊告曰「如是阿难如汝所言如今观所有车昔日之时极为精妙金银所造今日坏败不可复用如是外物尚坏败况复内者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咄此老病死  坏人极盛色
初时甚悦意  今为死使逼
虽当寿百岁  皆当归于死
免此患苦  尽当归此道
如内身所有  为死之所驱
外诸四大者  悉趣于本无
是故求无死  唯有涅槃耳
彼无死无生  都无此诸行

尔时世尊即就波斯匿王坐

是时王波斯匿与世尊办种种饮食观世尊食竟王更取一小座在如来前坐白世尊曰「云何世尊诸佛形体皆金刚数亦当有老死乎

世尊告曰「如是大王如大王语如来亦当有此生我今亦是人数父名真净母名摩耶出转轮圣王种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诸佛出于人  父名曰真净
母名极清妙  豪族刹利种
死径为极困  都不观尊卑
诸佛尚不免  况复余凡俗

尔时世尊与波斯匿王而说此偈

「祠祀火为上  诗书颂为尊
人中王为贵  众流海为首
众星月为上  光明日为先
八方上下中  世界之所载
天及世人民  如来最为尊
其欲求福禄  当供养三佛

是时世尊说此偈已便从座起而去还祇洹精舍就座而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法在世间人所爱敬云何为四少壮之年世间人民之所爱敬无有病痛人所爱敬寿命人所爱敬恩爱集聚人所爱敬是谓比丘有此四法世间人民之所爱敬

「复次比丘复有四法世间人民所不爱敬云何为四比丘当知少壮之年时老病世人所不喜若无病者后便得病世人所不喜若有得寿命后便命终世人所不喜恩爱得集后复別离是世人所不喜是谓比丘有此四法与世回转诸天世人乃至转轮圣王诸佛世尊共有此法是为比丘世间有此四法与世回转

「若不觉此四法时便流转生死周旋五道云何为四圣贤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贤圣解脱比丘有此四法而不觉知者则受上四法我今及汝等以觉知此贤圣四法断生死根不复受有如今如来形体衰老当受此衰耗之报是故诸比丘当求此永寂涅槃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恩爱別离常念无常之变如是比丘当作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王波斯匿即勅臣佐严宝羽之车欲出舍卫城观地讲堂当于尔时波斯匿王母命过年极衰老垂向百岁王甚尊敬念未曾离目是时波斯匿王边有大臣名不奢蜜高才盖世世人尊重大臣便作是念「此波斯匿王母年向百岁今日命终设当闻者王甚愁忧不能饮食而得重病我今当设方便使王不愁忧亦使不病

是时大臣即严驾五百白象亦严驾五百疋马严五百步兵复严驾五百妓女复严驾五百老母复严驾五百婆罗门复有五百沙门复严驾五百衣裳复严驾五百珍宝与亡者作好大棺彩画极令使妙悬缯幡盖作倡妓乐不可称计出舍卫城

是时波斯匿王还来入城是时王波斯匿有少事是时王遥见亡者问左右曰「此是何人供养乃至于斯

时不奢蜜曰「此舍卫城中有长者母无常是彼之具

时王复告曰「此诸象马车乘复用为

大臣报曰「此五百老母者用奉上阎罗王持用赎命

便笑而作是说「此是愚人之法命也难保有何可克如有人堕摩竭鱼口欲求出者实复难得此亦如是堕阎罗王边欲求实难可得

「此五百妓女亦用赎命

王报曰「此亦难得

时大臣曰「若此妓女不可得者当用余者赎之

王曰「此亦难得

大臣曰「若此不可得者当用五百珍宝赎之

王报曰「此亦难得

大臣曰此不可得者用五百衣裳赎之

王曰「此亦难得

臣曰「若此衣裳不可得者当用此五百梵志呪术呪术取之

王曰「此亦难得

大臣曰「若此五百梵志不可得者复当持此沙门高才说法持用赎之

王曰「此不可得

大臣曰「若说法不可得者当集兵众共大战鬪而取之

波斯匿王大笑而曰「此是愚人之法以堕摩竭鱼口终不得出

时王曰「汝当知之颇有生而不死乎

时大臣曰「此实不可得也

大王报曰「实不可得诸佛亦作是说夫生有死命亦难得

是时奢蜜跪白王曰「是故大王甚莫愁忧一切众生皆归于死

时王问曰「我何故愁忧

时臣白王「王当知之大王母者今日已死

波斯匿王闻此语已八九叹息而语大臣曰「善哉如汝所言乃能知善权方便

是时王波斯匿还入城办种种香华供养亡母供养亡母已便还驾乘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世尊问曰「大王何故尘土坌身

王白世尊「天母命终向送至城外今来诣世尊所问其所由然天母在时持戒精进恒修善法年向百岁今日已命终故来至世尊所耳若当我持象赎命可得者亦当用象赎之若当马赎命可得者当用马赎之若当车乘赎命可得者便当用车乘赎之若当金银珍宝赎命可得者当用金银珍宝赎之若当以奴婢仆从城廓国界赎命可得者当以城廓国界赎若以加尸国界人民赎命可得者当以加尸人民赎之莫令我天母命终

世尊告曰「是故大王甚莫愁忧一切众生皆归于死一切变易之法欲令不变易者终不有此事大王当知人身之法犹如雪要当归坏亦如土坏同亦归坏不可久保亦如野马幻化虚偽不真亦如空以诳小儿是故大王莫怀愁忧恃怙此身大王当知有此四大恐怖来至此身不可障护亦不可以言语呪术药草符书所可除去云何为四一者名为老坏败少壮使无颜色二者名病尽坏败无病三者名为死尽坏败命根四者有常之物归于无常是谓大王有此四法不可障护非力所能伏也

「大王当知犹如四方有四大山从四方来使压众生非力所却是故大王非牢固物不可恃怙是故大王当以法治化莫以非法王亦不久当至生死之海王亦当知诸以法治化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若复以非法治化者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是故大王当以法治化莫以非法如是大王当作是学

尔时波斯匿王白世尊曰「此法名何等当云何奉行

世尊告曰「此法名除愁忧之刺

王白佛言「实尔世尊所以然者我闻此法已所有愁忧之今日已除世尊国界事猥欲还所在

世尊告曰「宜知是时」波斯匿王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非独在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中为尊乃至世间人民中独尊今有四法本末我躬自知之而作证于四部之众天上人中云何为四一者一切诸行皆悉无常我今知之于四部之众天上人中而作证二者一切诸行苦三者一切诸行无我四者涅槃休息我今知之于四部之众于天上人中而作证是谓比丘四法之本是故于天上人中而独得尊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世尊欲诣罗阅城夏坐舍利弗亦欲诣罗阅城夏坐千二百五十弟子皆欲诣罗阅城夏坐然舍利弗目揵连夏坐竟当取涅槃

尔时世尊将诸比丘舍利弗目揵连等游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受夏坐已尔时世尊告舍利弗「今千二百五十弟子为汝等在此夏坐然舍利弗目揵连比丘当取灭度云何舍利弗堪任与诸比丘说妙法乎我今脊痛欲小止息

舍利弗对曰「如是世尊

尔时世尊躬僧迦利右脇著地脚脚相累计意在明

尔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我初受戒时以经半月得四辩才而作证义理具足我今当说之分別其义使汝等知布现分別之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是时诸比丘从舍利弗受教

舍利弗告曰「何等是四辩才我得证者所谓义辩我由此得证所谓法辩我由此得证所谓应辩我由此得证所谓自辩我今当广分別其义若当四部之众有狐疑者我今现在可问其义若复诸贤于四禅有狐疑者若复诸贤于四等心有狐疑者可问今当说之设复诸贤于四意断有狐疑者可问我义我今当说四神足四意止四谛有狐疑者便来问我义我今当说之今不问者后悔无益我今唯有世尊无所著等正觉所有深法所行众事亦问我义我当说之后勿有悔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到时著衣持钵欲入罗阅城乞食是时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诣谓曰「此是沙门瞿昙弟子无有出此人上我等尽共围已而取打杀

是时彼梵志便共围捉各以瓦石打杀而便舍去身体无处不遍骨肉烂尽酷痛苦恼不可称计

是时大目揵连而作是念「此诸梵志围我取打骨肉烂尽舍我而去我今身体无处不极患疼痛又无气力可还至我今可以神足还至精舍」是时目连即以神足还至精舍到舍利弗所在一面坐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语舍利弗言「此执杖梵志围我取打骨肉烂尽身体疼痛实不可堪我今欲取般涅槃故来辞汝

时舍利弗言「世尊弟子之中神足第一有大威力何故不以神足而避乎

目连报言「我本所造行极为深重要索受报终不可非是空中而受此报然我今日身极患疼痛故来辞汝取般涅槃

舍利弗言「诸有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多广演其义若彼人意中欲住劫过劫至不灭度何以不住而灭度乎

目连报言「如是舍利弗如来『若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欲住寿经劫者亦可得耳』但如来住劫住者我亦住耳但今日世尊不久当取般涅槃众生之类寿命极短又我不忍见世尊取般涅槃然我身体极为疼痛欲取般涅槃

尔时舍利弗语目连言「汝今小我当先取灭度」是时目连默然不对

是时舍利弗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舍利弗白世尊言「我今欲取灭度唯愿听许

是时世尊默然不对时舍利弗再三白世尊言「我今正是时欲取般涅槃

是时世尊告舍利弗「汝今何故不住一劫乃过一劫

舍利弗白世尊言「我躬从世尊闻躬自承受众生之类受命极短极寿不过百岁以众生命短故如来寿亦短若当如来住寿一劫者当亦住寿一劫

世尊告曰「如舍利弗言以众生命短故如来寿亦短然复此事亦不可论所以然者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有佛名善念誓愿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当于尔时人寿八万岁无有中夭者彼善念誓愿如来当成佛时即其日便化作无量佛立无量众生在三乘行有在不退转地住者复立无量众生在四姓家复立无量众生在四天王宫艶天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梵迦夷天欲天色天无色天亦于其日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而今舍利弗言『以众生寿短故如来寿命亦短』云何舍利弗而作是说『如来当住一劫至一劫我亦当住一劫至一劫』然复众生不能知如来寿命长短舍利弗当知如来有四不可思议事非小乘所能知云何为四世不可思议众生不可思议龙不可思议佛土境界不可思议是谓舍利弗有四不可思议

舍利弗言「如是世尊有四不可思议世界众生龙宫佛土实不可思议然长夜恒有此『释迦文佛终不住一劫』又复诸天来至我所而语我言『释迦文佛不久在世年向八十然今世尊不久当取涅槃』我今不堪见世尊取般涅槃又我躬从如来闻此语『诸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上足弟子先取般涅槃然后佛取般涅槃又最后弟子亦先取般涅槃然后世尊不久当取灭度』唯愿世尊听取灭度

世尊告曰「今正是时

舍利弗即住如来前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而入初禅从初禅起入二禅从二禅起复入三禅从三禅起复入四禅从四禅起复入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起入不用处识处空处从空处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尊者舍利弗从四禅起已告诸比丘「此名师子奋迅三昧

是时诸比丘叹未曾有「甚奇甚特尊者舍利弗入三昧速疾乃尔

尔时舍利弗即从坐起头面礼世尊足便退而去

当于尔时众多比丘从舍利弗后时舍利弗还顾语「诸贤各欲所至

众多比丘报曰「我等欲得供养尊者舍利

舍利弗言「止诸贤此则为供养已吾自有沙弥足得供养我耳汝等各还所在思惟道化善修梵行尽于苦际如来出世甚难可遇时时乃出犹优昙钵华时时乃出如来亦复如是亿劫乃出人身亦复难克有信成就亦复难得欲求出家学如来法亦复难得一切诸行欲使不灭尽此亦难得灭于爱欲永尽无余灭尽涅槃今有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云何为四一切诸行无常是谓初法本末如来之所说一切诸行苦是谓第二法本末如来之所说一切诸行无我是谓第三法本末如来之所说涅槃为永寂是谓第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是谓诸贤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

尔时诸比丘咸共堕泪「今舍利弗灭度何速乃尔

尔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止诸贤慎莫愁忧变易之法欲使不变易者此事不然须弥山王尚有无常之变况复芥子之体舍利弗比丘而免此患乎如来金刚之身不久亦当取般涅槃何况我身然汝等各修其法行得尽苦际

是时尊者舍利弗往诣精舍到已收摄衣钵出于竹园往诣本生住处是时尊者舍利弗渐渐乞食至摩瘦国尔时尊者舍利弗游于摩瘦本生之处身遇疾病极为苦痛唯有均头沙弥供养目下除去不净供给清净

是时释提桓因知舍利弗心中所念譬如力士屈申臂顷从三十三天没不现来至舍利弗精舍中至已头面礼足复以两手摩舍利弗足自称姓名而作是说「我是天王帝释

舍利弗言「快哉天帝受命无穷

释提桓因报言「我今欲供养尊者舍利

时舍利弗报言「止天帝此则为供养已诸天清净阿须轮鬼及诸天之众我今自有沙弥足堪使令

释提桓因再三白舍利弗言「我今欲作福业莫见违愿今欲供养尊者舍」是时舍利弗默然不对释提桓因躬自除粪不辞谦苦

是时尊者舍利弗即以其夜而般涅槃是时此地六震动有大音声雨诸天华作倡伎乐诸天侧塞虚空神妙诸天亦散拘牟头华或以栴檀杂碎之香而散其上舍利弗已取灭度诸天皆在空中悲号啼哭不能自胜虚空之中欲天色天无色天悉共堕泪亦如春月细雨和畅尔时亦复如是「今尊者舍利弗取般涅槃何其速哉

是时释提桓因集一切众香而耶维尊者舍利弗身种种供养已而收舍利及衣钵而付均头沙弥又告之曰「此是汝师舍利及衣钵往奉世尊到已以此因缘具白世尊若有所说者便奉行之

是时均头报言「如是拘翼

是时均头沙弥捉衣持钵及舍利至阿难所白阿难「我师已取灭度今持舍利衣钵上世尊

时阿难见已即堕泪而作是语「汝亦来共至世尊所以此因缘共白世尊若世尊有所说我等常奉行之

均头报言「如是尊者

是时阿难将均头沙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曰「此均头沙弥来至我所白我言『我师已灭度今持衣钵来奉上如来』我今日心意烦恼志性迷惑莫知东西闻尊者舍利弗取般涅槃怅然伤心

世尊告曰「云何阿难舍利弗比丘用戒身般涅槃乎

阿难对曰「非也世尊

世尊告曰「云何阿难用定身慧身脱所见身而取灭度乎

阿难白佛言「舍利弗比丘不用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解脱所见身而取灭度但舍利弗比丘恒喜教化说法无厌足与诸比丘教诫亦无厌足我今忆此舍利弗深恩过多是以愁悒耳

世尊告曰「止阿难莫怀愁忧不常之物欲使恒在者此事不然夫生有死云何阿难过去诸佛尽非灭度乎譬如灯炷油尽即灭如从宝藏定光至今七佛及弟子众尽非般涅槃乎如是辟支佛审谛高称远闻尼嗟优尼般嗟伽罗优般伽罗尔许辟支佛尽非灭度乎贤劫之初大国圣王名曰善悦摩诃提婆如是转轮圣王今为所在岂非尽非般涅槃乎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一切行无常  生者当有死
不生不复灭  此灭最第一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


校注

(东晋译)十三字【大】符秦建元年三藏昙摩难提译【宋】【元】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明】 之一【大】〔-〕【宋】【元】【明】 ~cf. S. 3. 2. 7. Appamāda. 道品【大】三十七道品【宋】【元】【明】 无【大】*若无【宋】*【元】*【明】* 意断【大】~Padhāna. 不【大】而不【宋】【元】【明】 忘【大】*妄【圣】* ~cf. S. 3. 2. 7. Appamādha. 王【大】*圣王【宋】【元】【明】【圣】* 于是【大】多修四意断于是【宋】【元】【明】 诸【大】〔-〕【宋】【元】【明】【圣】 如是【大】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四意断如是【宋】【元】【明】 ~cf. S. 3. 2. 7. Appamāda. 品【大】道品【宋】【元】【明】 ~cf. S. 3. 2. 7. Appamāda. 瞻【大】薝【宋】【元】【明】𭅇【圣】 为【大】最为【宋】【元】【明】为最【圣】 是故【大】如是【宋】【元】【明】 ~cf. S. 3. 3. 1. Puggalā.[No. 127.] 宝羽【大】羽宝【宋】羽葆【元】【明】 祇洹【大】*祇桓【明】* 旃陀罗【大】~Caṇḍāla. 婬【大】淫【圣】 目【大】眼目【宋】【元】【明】 口【大】〔-〕【宋】【元】【明】 意念【大】口修善法意念【宋】【元】【明】 乘马【大】〔-〕【圣】 乘【大】入【圣】 端政【大】*端正【宋】【元】【明】【圣】* 边【大】与边【宋】【元】【明】 何所【大】所可【圣】可所【宋】【元】【明】 行【大】报【圣】 以【大】*已【宋】*【元】*【明】* 或【大】或有【圣】 无【大】不【宋】【元】【明】 世【大】世世【圣】 之【大】〔-〕【宋】【元】【明】 善处【大】善处天上【宋】【元】【明】 讲【大】此【元】 此【大】讲【元】 能复【大】复能【宋】【元】【明】 呵【大】取【宋】所【元】【明】 元【大】原【宋】【元】【明】无【圣】 取【大】輙【元】【明】 他念【大】念他【宋】【元】【明】 恭迎【大】迎恭【宋】【元】【明】【圣】 决【大】快【宋】【元】【明】 明【大】暗【圣】 ~S. 3. 1. 3. Rājā.[Nos. 99(1240),100(67)] 身【大】〔-〕【元】【明】【圣】 尔【大】今【元】【明】【圣】 已【大】*以【圣】* 哽噎【大】哽咽【宋】【元】【明】【圣】 有【大】〔-〕【宋】【元】【明】 舍【大】弃【宋】【元】【明】 车【大】是【宋】【元】【明】【圣】 日【大】〔-〕【圣】 寿【大】受【圣】 免【大】勉【圣】 趣【大】起【宋】【元】【明】 此【大】〔-〕【宋】【元】【明】 刹利种【大】种刹利【宋】【元】【明】 为极【大】极为【宋】【元】【明】 时老病【大】病老时【圣】 共【大】共尊共【宋】【元】 圣贤【大】贤圣【宋】【元】【明】【圣】 为【大】谓【宋】【元】【明】 比丘【大】诸比丘【宋】【元】【明】 念【大】学【宋】【元】【明】【圣】 ~cf. S. 3. 3. 2. Ayyakā.[Nos. 99(1227), 100(54), 122.] 王【大】〔-〕【宋】【元】【明】 世人【大】人所【宋】【元】【明】 疋【大】正【圣】 严【大】严驾【宋】【元】【明】 彩【大】䌽【圣】 遥见【大】逢见【宋】【元】【明】 便【大】〔-〕【宋】【元】【明】 如【大】犹如【宋】【元】【明】 出【大】出者【圣】 可【大】〔-〕【宋】【元】【明】 此【大】若此【宋】【元】【明】 呪术【大】行况而【宋】【元】【明】行况【圣】 取【大】强取【圣】 大【大】〔-〕【宋】【元】【明】 奢【大】舍【圣】 甚莫【大】莫甚【圣】慎莫【宋】【元】【明】 便【大】〔-〕【宋】【元】【明】 命【大】之【宋】【元】【明】【圣】 加尸【大】*迦尸【明】* 天【大】〔-〕【宋】【元】【明】 甚莫【大】慎勿【宋】【元】【明】 揣【大】抟【宋】【元】【明】 拳【大】卷【圣】 名【大】*名为【宋】*【元】*【明】* 无病【大】无为【宋】 使【大】便【宋】【元】【明】 压【大】押【圣】 刺【大】利【元】 cf A. IV. 185. Samaṇasacca.[Nos. 99(972), 100(206)] 天上人中【大】人中天上【宋】 于【大】〔-〕【宋】【元】【明】 涅槃【大】般涅槃【宋】【元】【明】 堪【大】而堪【宋】【元】【明】 诸【大】〔-〕【宋】【元】【明】 襞【大】辟【圣】 僧迦利【大】僧伽梨【宋】【元】【明】 计【大】系【宋】【元】【明】【圣】 谛听【大】谛听谛听【宋】【元】【明】 自【大】揵疾【宋】【元】【明】疾【圣】 我【大】我义【宋】【元】【明】 后【大】今不问者后【宋】【元】【明】 杖【大】*扙【圣】* 诣【大】谓【宋】语【元】【明】〔-〕【圣】 中【大】欲来乞食诸瞿昙弟子中【宋】【元】【明】 便【大】〔-〕【宋】【元】【明】【圣】 痛【大】破【圣】 可【大】何【元】【明】 园【大】国【宋】【元】【明】【圣】 避非【大】〔-〕【宋】【元】【明】 非【大】〔-〕【圣】 身【大】身体【宋】【元】【明】 至【大】可【圣】 言【大】〔-〕【圣】 停【大】亭【圣】 乃【大】及【宋】【元】【明】 躬【大】躬自【宋】【元】【明】 受命【大】*寿命【宋】*【元】*【明】* 当亦【大】亦当【宋】【元】【明】 (故如短)六字【大】〔-〕【圣】 善念【大】德善念【宋】【元】【明】 来【大】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当于尔时人寿八万岁无有中夭者彼善念誓愿如来【圣】 世【大】世界【宋】【元】【明】【圣】 然【大】然我【宋】【元】【明】 念【大】四念【圣】 住【大】于【宋】【元】【明】 入【大】复入【宋】【元】【明】 无想【大】〔-〕【圣】 处【大】〔-〕【圣】 三【大】第三【宋】【元】【明】【圣】 舍利【大】舍利弗【元】【明】【圣】* 不【大】〔-〕【宋】【元】【明】 尔【大】〔-〕【宋】【元】【明】 须【大】如须【宋】【元】【明】 住【大】〔-〕【宋】【元】【明】 桓【大】*洹【圣】* 力士【大】力人【宋】【元】【明】 屈申【大】屈伸【宋】【元】【明】 阿须轮【大】阿须伦【宋】【元】【明】 利【大】利弗【圣】 夜【大】疾【宋】【元】【明】 变【大】反【宋】【元】【明】 震【大】振【圣】 侧【大】𡍫【元】【明】 若【大】若世尊【宋】【元】【明】【圣】 至【大】〔-〕【圣】 曰【大】白【元】 来用【大】用奉【宋】【元】【明】 上【大】奉上【圣】 常【大】当【宋】【元】【明】【圣】 脱【大】脱身解脱【圣】 身解脱【大】〔-〕【宋】【元】【明】 教诫【大】教戒【宋】【元】【明】【圣】 不常【大】无常【宋】【元】【明】【圣】 譬【大】〔-〕【宋】【元】【明】 油尽即【大】消息【宋】【元】【明】 即【大】则【圣】 如【大】于油【宋】【元】【明】 定光【大】锭光【元】【明】 尼嗟优尼般嗟伽罗【大】尼蹉优般尼嗟伽罗【宋】【元】【明】 非【大】〔-〕【宋】【元】【明】【圣】 含【大】鋡【圣】 八【大】七【圣】 〔-〕【大】光明皇后愿文【圣】
[A1] 呜【CB】【丽-CB】鸣【大】(cf. K18n0649_p0435b22)
[A2] 时【CB】【丽-CB】故【大】(cf. K18n0649_p0437a24)
[A3] 办【CB】辨【大】
[A4] 叹【CB】欢【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增壹阿含经(卷18)
关闭
增壹阿含经(卷18)
关闭
增壹阿含经(卷18)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