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

八难品第四十二之二

「当云何与车那比丘从事

世尊告曰「当以梵法罚之

阿难白「云何梵法罚之

世尊告曰「不应与车那比丘有所说亦莫言善复莫言恶然此比丘亦复不向汝当有所说

阿难白佛言「设不究事者此则犯罪不重乎

世尊告曰「但不与语即是梵法之罚然由不改者当将诣众中诸人共弹使出莫与说戒亦莫与法会从事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欲与彼怨家  而报其怨者
恒念莫与语  此恶无过者

是时拘尸那竭人民闻如来当取灭度克在夜半是时国土人民往至双树间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人民白世尊言「今闻如来当取灭度我等当云何兴敬

是时世尊顾视阿难是时阿难即作是念「如来今日身体疲倦欲使我旨授彼」是时阿难右膝著地长跪叉手白世尊言「今有二种之姓一名婆阿陀二名须拔陀今来自归如来圣众『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自今已后不复杀生』复有名帝奢二名优波帝奢复有名佛舍二名鸡头如是之比皆来归如来『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自今之后不复杀生奉持五戒』」

是时世尊广为说法發遣使归是时五百摩罗众即从座起绕佛三匝便退而去尔时世尊告阿难曰「吾最后受证弟子所谓拘尸那竭五百摩罗是也

尔时须拔梵志从彼国来至拘尸那竭国遥见五百人来即问之曰「汝等为从何来

五百人报曰「须拔当知如来今日当取灭度在双树间

是时须拔便作是念「如来出现于世甚为难遇如来出世时时乃有如优昙钵华亿劫乃出我今少多有疑不解诸法唯彼瞿昙沙门能解我狐疑我今可往至彼瞿昙所而问此义

是时须拔梵志至双树间到阿难所白阿难曰「吾闻世尊今日当取灭度为审尔不

阿难报曰「审有其事

须拔白言「然我今日犹有狐疑唯愿听许白世尊此言『余人不解六师所说为得见沙门瞿昙所说乎』」

阿难白言「止须拔勿娆如来

如是再三复白阿难曰「如来出世甚不可遇如优昙钵华时时乃有如来亦复如是时时乃出然我今观如来足能解我狐疑我今所问义者盖不足言又今阿难不与我往白世尊又闻如来却观无穷前睹无极然今日独不见接纳

是时世尊以天耳遇闻须拔向阿难作如是论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止阿难勿遮须拔梵志所以然者此来问义多所饶益若我说法者即得度脱

是时阿难语须拔言「善哉善哉如来今听在内问法」是时须拔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又复须拔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须拔白世尊言「我今欲有所问唯愿听许

是时世尊告须拔曰「今正是时宜可时问

是时须拔白佛言「诸异沙门瞿昙知诸算术多所过度所谓不兰迦叶阿夷瞿耶楼胝休迦旃先毘卢持尼揵子等如此之三世事乎为不解耶其六师之中复有胜如来乎

尔时世尊告曰「止须拔勿问此义何烦问此胜如来乎然我今日在此座上当与汝说法善思念之

须拔白佛言「今当为问深义唯愿世尊以时说之

尔时世尊告曰「我初学道时年二十九欲度人民故三十五年在外道中学自是已来更不见沙门婆罗门其大众中无八贤圣道者则无沙门四果是谓须拔世间空虚更无真人得道者也以其贤圣法中有贤圣法者则有沙门四果之报所以然者因有沙门四果之报皆由贤圣八品道也若须拔若我不得无上正真之道皆由不得贤圣八品道以其得贤圣八品道故成佛道是故须拔当求方便成贤圣道

然须拔复白佛言「我亦乐闻贤圣八品道唯愿演说

世尊告曰「所谓八道者等见等治等语等命等业等方便等念等三昧是谓须拔贤圣八品道

是时须拔即于座上得法眼净尔时须拔语阿难言尔我今快得善利唯愿世尊听为沙门

阿难报言「汝今自往至世尊所求作沙门

是时须拔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言「唯愿世尊听作沙门」尔时须拔即成沙门身著三法衣时须拔仰观世尊颜即于座上有漏心得解脱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我最后弟子之中所谓须拔是也

尔时须拔白佛言「我今闻世尊夜半当取般涅槃唯愿世尊先听我取涅槃我不堪见如来先取灭度

尔时世尊默然可之所以然者过去恒沙诸佛世尊最后取证弟子先取般涅如来后取灭度此是诸佛世尊常法非适今日

是时须拔见世尊已可之即在如来前正身正意系念在前于无余涅槃界而取灭度是时此地六变振动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一切行无常  生者必有
不生则不死  此灭为最乐

是时世尊告阿难曰「自今已后勅诸比丘不得卿仆相向大称尊称贤相视当如兄弟自今已后不得称父母所作字

是时阿难白世尊言「如今诸比丘当云何自称名号

世尊告曰「若小比丘向大比丘称长老大比丘向小比丘称姓字又诸比丘欲立字者当依三尊此是我之教

是时阿难闻世尊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鹿野苑中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是时波呵罗阿须伦及牟提轮天子非时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如来问阿须伦曰「汝等甚乐大海中乎

阿须伦白佛言「实乐非为不乐

世尊告曰「大海之中有何奇特之法汝等见已于中娱乐

阿须伦白佛言「大海之中有八未曾有之法诸阿须伦娱乐其中云何为八于是大海之中极深且广是谓初未曾有之法

「复次大海有此神德四大江河一一河者将从五百以投大海便失本名字是谓第二之法也

「复次大海皆同一味是谓第三之法也

「复次大海以时朝贺不失时节是谓第四未曾有之法

「复次大海鬼神所居有形之类无不在大海中者是谓第五未曾有之法

「复次大海之中皆容极大之形由旬乃至七千由旬形亦不逼迮是谓第六未曾有之法

「复次大海之中出若干种珍宝砗𤦲玛瑙真珠琥珀水精琉璃是谓第七未曾有之法

「复次大海之中下有金沙又有须弥山四宝所成是谓第八未曾有之法此名八未曾有之法使诸阿须伦娱乐其中

是时阿须伦白世「如来法中有何奇特使诸比丘见已娱乐其中

佛告阿须伦曰「有八未曾有之法使诸比丘娱乐其中云何为八又我法中戒律具足无放逸行是谓初未曾有之法诸比丘见已娱乐其中如彼大海极深且广

「复次我法中有四种姓于我法中作沙门不录前名更作余字犹如彼四大江河皆投于海而同一味更无余名谓第二未曾有之法

「复次我法中施设禁戒随亦不越是谓第三未曾有之法

「复次我法中皆同一味所谓贤圣八品道是谓第四未曾有之法也如彼大海悉同一味

「复次我法中种种法充满其中所谓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真直行诸比丘见已娱乐其中如彼大海诸神居其中是谓第五未曾有之法

「复次我法中有种种珍宝所谓念觉意宝法觉意宝精进觉意宝喜觉意宝猗觉意宝定觉意宝护觉意宝是谓第六未曾有之法诸比丘见已娱乐其中如彼大海出种种珍宝

「复次我法中诸有众生类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于无余涅槃界而取灭度然我法中无有增减如彼大海诸河投之无有增减是谓第七未曾有之法诸比丘见已娱乐其中

「复次我法中有金刚三昧有灭尽三昧一切光明三昧得不起三昧种种三昧不可称计诸比丘见已娱乐如彼大海下有金沙是谓第八未曾有之法诸比丘见已娱乐其中于我法中有此八未曾有之法诸比甚自娱乐

是时阿须伦白世尊曰「如来法中使有一未曾有法者胜彼海中八未曾有之法百倍千倍不可为比所谓贤圣八道是也世尊快说斯言

尔时世尊暂与说法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漏为大患出要为妙以见彼心开意解诸佛世尊常所说法尽与说之

尔时阿须伦便作是念「应有五谛今世尊但说四谛与诸天说五谛」是时天子即于座上得法眼净阿须伦白世尊言「善哉世尊快说斯言今欲还所在

世尊告曰「宜知是时」即从座起头面礼足复道而去

天子语阿须伦曰「汝今所念极为不善『如来与诸天说五谛与我说四谛』所以然者诸佛世尊终无二言诸佛终不舍众生说法亦无懈倦说法亦复无尽亦复不选择人与说法平等心而说有四谛汝今莫作是念而呰如来言有五谛

是时阿须伦报曰「我今所造不善自当忏悔要当至如来所便问此义

尔时阿须伦及天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天地大动有八因缘云何为八比丘当知此阎浮里地南北二万一千由旬东西七千由旬厚六万八千由旬水厚八万四千由旬火厚八万四千由旬火下有风厚六万八千由旬风下际有金刚轮过去诸佛世尊舍利尽在彼间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大风正动亦动火已动水便动水已动地便动是谓第一因缘使地大动

「复次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来下在母胎中是时地亦大动是谓第二因缘使地大动

「复次菩萨降神出母胎时天地大动是谓第三因缘使地大动

「复次菩萨出家学道成无上正真等正觉是时天地大动是谓第四因缘使地大动

「复次若如来入无余涅槃界而取灭度是时天地大动是谓第五因缘使地大动

「复次有大神足比丘心得自随意欲行无数变化或分身为百千之数复还为一飞行虚空石壁皆过踊没自由观地无地了悉空无是时地为大动是谓第六因缘地为大动

「复次诸天大神足神德无量从彼命终还生彼间由宿福行具足诸德舍本天形得作帝释若梵天王时地为大动是谓第七因缘地为大动

「复次若众生命终福尽是时诸国王不乐本邦各各相攻伐或饥俭死者或刀刃死者是时天地大动是谓第八因缘使地大动如是比丘有八因缘使天地大动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尊者阿那律游在四佛所居之处

是时阿那律在闲静之处便作是念「诸释迦文佛弟子之中戒德智慧成就者皆依戒律于此正法中而得长养诸声闻之中不具足戒律者斯等之类皆离正法不与戒律相应如今此二法戒与闻何者为胜我今可以此因缘之本往问如来是事如何」阿那律复作是念「此法知足者之所行非无厌者之所行少欲者之所行非为多欲者之所行此法应闲居者之所行非在愦闹之所行此法持戒人之所行非犯戒者之所行三昧者之所行非乱者之所行智慧者之所行非愚者之所行多闻者之所行非少闻者之所行」是时阿那律思惟此八大人念今我可往至世尊所而问此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是时王波斯匿请如来及比丘僧夏坐九十日是时阿那律渐渐人间将五百比丘游化转至舍卫国到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阿那律白世尊言我在闲静之处思惟此义『戒与闻此二法何者最胜乎』」

是时世尊与阿那律便说此偈

「戒胜闻胜耶  汝今起狐疑
戒胜于闻者  于中何狐疑

「所以然者阿那律当知若比丘戒成就者便得定意已得定意便获智慧已得智慧便得多闻已得多闻便得解脱已得解脱于无余涅槃而取灭度以此明之戒为最胜

是时阿那律向世尊说此八大人念佛告阿那律曰「善哉善哉阿那律汝今所念者正是大人之所思惟也少欲知足在闲居之处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多闻成就汝今阿那律当建是意思惟八大人念云何为八此法精进者之所行非懈怠者之所行所以然者弥勒菩萨应三十劫当成无上正真等正觉我以精进之力超越成佛

「阿那律知之诸佛世尊皆同一类同其戒律解脱智慧而无有异亦复同空无相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庄严其身视无厌足无能见顶者皆悉不异唯有精进不同于过去当来诸佛世尊精进者吾最为胜是故阿那律此第八大人之念此为最为上为尊为贵为无有喻犹如由乳有酪由酪有由酥有醍醐然复醍醐于中最上为无有比此亦如是精进之念于八大人念中最上实无有比

「是故阿那律当奉八大人念亦当与四部众分別其义设当八大人念流布在世者令我弟子皆当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所以然者我法少欲者之所行非多欲者所行也我法知足者之所行非无厌者之所行也我法闲居者之所行非众中者之所行也我法持戒者之所行非犯戒者之所行也我法定者之所行非乱者所行也我法智者之所行非愚者之所行也我法多闻者之所行非少闻者所行也我法精进者之所行非懈怠者所行也是故阿那律四部之众当求方便行此八大人念如是阿那律当作是学

尔时阿那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八部之众汝等当知云何为八所谓刹利众婆罗门众长者众沙门众四天王众三十三天众梵天众比丘当知我曩昔已来至刹利众中共相问讯言谈讲论亦复无人与我等者独步无侣亦无俦匹少欲知足念不错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多闻成就精进成就

「复自忆念至婆罗门众中长者众中沙门众中四天王众中三十三天众中魔王众中梵天王众中共相问讯言谈讲论独步无侣亦无俦于中最尊亦无等伦少欲知足意不错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多闻成就精进成就我当尔时在八部众中独步无侣与尔许众生作大覆盖是时八部之众无能见顶亦不敢瞻颜何况当共论议乎所以然者我亦不见天上人中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众中有能成就此八法者除如来存不论之是故比丘当求方便行此八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阿那邠邸长者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世尊告长者曰「长者家中广施不乎

长者白佛「贫家惠施昼夜不断四城门中及大市中家中行路及佛比丘僧是为八处惠施如是世尊其有所须须衣惠衣须食与食国中珍宝终不违逆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悉给施之亦有诸天来至我所在虚空中而告我曰『分別尊卑此者持戒此者犯戒与此获福与彼无报』然我心正无有彼此不起增减之心普等慈心于一切众生有其众生依命根存形有食则存非食命不济施惠一切众生其报无量受其果报有增减

佛告长者「善哉善哉长者平等施者福第一尊然众生之心复有胜如施持戒人胜犯戒者

是时虚空神称庆无量时而说此偈

「佛说择施尊  愚众有增减
求其良福田  何过如来众

「然今世尊所说极为快哉施持戒人胜犯戒者

尔时世尊告阿那邠邸长「今当与汝说贤圣之众善思念之抱在心怀或施少获福多或施多获福多

阿那邠邸长者白佛言「唯愿世尊敷演其义云何施少获福多云何施多获福多

佛告长者「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须陀洹得须陀洹是谓长者贤圣之众施少获福多施多获福多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四向成就人  四者成果实
此名贤圣众  惠施获福广

「过去久远诸佛世尊亦复有此贤圣之众如我今日无异正使当来诸佛世尊出现于世者亦得如此贤圣之众是故长者欢喜悦心养圣众

是时世尊与彼长者说微妙法立不退转之地长者闻法已喜庆无量即从坐起头面礼足绕佛三匝便退而去

是时阿那邠邸长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以财物惠施获八功德云何为八一者随时惠施非为非时二者鲜洁惠施非为秽浊三者手自斟酌不使他人四者誓愿惠施无憍恣心五者解脱惠施不望其报六者惠施求灭不求生天七者施求良田不施荒地八者然持此功德惠施众生不自为己如是比丘善男子善女人以财物惠施获八功德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智者随时施  无有悭贪心
所作功德已  尽用惠施人
此施为最胜  诸佛所加叹
现身受其果  逝则受天福

「是故比丘欲求其果报者当行此八事报无量不可胜计获甘露之宝渐至灭度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〇)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趣泥犁之路向涅槃之道善思念之无令漏失

诸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诸比丘从佛受教

佛告比丘「彼云何趣泥犁之路向涅槃之道邪见趣泥犁路正见向涅槃之道邪治趣泥犁之路正治向涅槃之道邪语趣泥犁之路正语向涅槃之道邪业趣泥犁之路正业向涅槃之道邪命趣泥犁之路正命向涅槃之道邪方便趣泥犁之路正方便向涅槃之道邪念趣泥犁之路正念向涅槃之道邪定趣泥犁之路正定向涅槃之道是谓比丘趣泥犁之路向涅槃之道诸佛世尊常所应说法今已果矣汝等乐在闲居处树下露坐念行善法无起懈慢今不勤行后悔无及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非时泥犁道  须伦天地动
大人八念众  善男子施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校注

含【大】*鋡【圣】* 七【大】*六【圣】* (东晋译)十三字【大】符秦建元年三藏昙摩难译【宋】【元】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明】〔-〕【圣】 第四十二之二【大】分之余【圣】 之【大】二余【宋】【元】 那【大】*匿【元】【明】【圣】* 佛【大】佛言【宋】【元】【明】【圣】 旨【大】指【元】【明】 义【大】仪【圣】 优【大】*忧【圣】* 已【大】*以【圣】* 优【大】忧【宋】【元】【明】【圣】 佛【大】弗【宋】【元】【明】【圣】 为【大】〔-〕【宋】【元】【明】 座【大】*坐【圣】* 彼【大】波波【宋】【元】【明】 观【大】睹【宋】【元】【明】【圣】 独【大】犹【宋】【元】【明】【圣】 遇【大】遥【宋】【元】【明】【圣】 问【大】闻【宋】【元】【明】 耑【大】湍【宋】【元】【明】【圣】 胝【大】般【宋】波【元】【明】 比【大】辈【宋】【元】【明】 三【大】〔-〕【圣】 解【大】详【宋】【元】【明】【圣】 三【大】二【宋】【元】【明】【圣】 尔【大】〔-〕【宋】【元】【明】【圣】 般【大】*〔-〕【宋】*【元】*【明】* 槃【大】槃然后【宋】【元】【明】 后【大】而【宋】【元】【明】 也【大】*〔-〕【宋】*【元】*【明】* 变振【大】反震【宋】【元】【明】 死【大】尽【宋】 卿仆【大】经心【宋】【元】【明】 称【大】*者称【宋】【元】【明】【圣】* 已【大】〔-〕【宋】【元】【明】以【圣】 向【大】称【宋】【元】【明】【圣】 诫【大】戒【宋】【元】【明】【圣】 ~A. VIII. 19. Asurinda.[No. 26(35)] 大【大】〔-〕【宋】【元】【明】 波呵罗阿须伦【大】婆呵罗阿须伦【宋】【元】【明】【圣】~Pahārāda asurinda. 之【大】*〔-〕【宋】*【元】*【明】* 本【大】大【圣】 之法也【大】*未曾有法【宋】*【元】*【明】*【圣】 朝【大】潮【宋】【元】【明】 由旬【大】~Yojana. 形【大】形千由旬形【宋】【元】【明】 砗𤦲玛瑙【大】车𤦲马𤧚【圣】 琥【大】虎【圣】 白【大】曰【元】 尊【大】尊曰【圣】 海【大】大海【宋】【元】【明】 谓【大】名【宋】【元】【明】 相随【大】随其教戒【宋】【元】【明】 随【大】随其教式【圣】 叙【大】绪【圣】 味【大】味是也【宋】【元】【明】【圣】 意【大】意止四意【宋】【元】【明】 第【大】〔-〕【宋】【元】【明】【圣】 生【大】生之【宋】【元】【明】 丘【大】丘于其中【宋】【元】【明】 甚【大】于其中【宋】【元】【明】〔-〕【碛-CB】 哉【大】哉善哉【宋】【元】【明】 暂【大】渐【宋】【元】【明】 时【大】时世尊【宋】【元】【明】【圣】 以【大】已【宋】【元】【明】 习【大】*集【元】【明】【圣】* 阿【大】时阿【宋】【元】【明】【圣】 法【大】〔-〕【宋】【元】【明】 而呰【大】勿咎【宋】【元】【明】 便【大】更【宋】【元】【明】 ~A. VIII. 70. Bhumicāla.[No. 26(36)]. 亦【大】亦复【宋】【元】【明】已亦【圣】 兜术【大】~Tusitā. 天【大】是时天【宋】【元】【明】 在随【大】由【宋】【元】【明】 踊【大】涌【元】 想【大】相【宋】【元】【明】 大【大】有大【宋】【元】【明】 ~A. VIII. 30. Anuruddha.[No. 26(74). No.46] 阿那律【大】~Anuruddha. 之【大】*〔-〕【宋】*【元】*【明】*【圣】 事如何【大】时【宋】【元】【明】【圣】 者【大】〔-〕【宋】【元】【明】 今我【大】我今【圣】 我【大】又我世尊【宋】【元】【明】【圣】 于【大】与【元】 酥【大】*苏【圣】* 当【大】当念【宋】【元】【明】 令【大】今【宋】【元】【明】【圣】 ~A. VIII. 69. Parisā. 众【大】*王众【宋】*【元】*【明】* 已【大】以【圣】 俦【大】*畴【宋】*【元】*【明】* 匹【大】疋【圣】 我当【大】当我【宋】【元】【明】 议【大】义【圣】 惠【大】与【宋】【元】【明】 有其【大】又且【宋】【元】【明】又具【圣】 果报【大】报果【宋】【元】【明】 有【大】〔-〕【圣】 善哉【大】〔-〕【宋】【元】【明】 时而【大】〔-〕【宋】【元】【明】 增减【大】减增【圣】 者【大】者曰【宋】【元】【明】 尔【大】是【宋】【元】【明】【圣】 贤圣【大】圣贤【宋】【元】【明】 养【大】奉【宋】【元】【明】 之【大】*〔-〕【宋】*【元】*【明】* 法【大】〔-〕【宋】【元】【明】 坐【大】座【宋】【元】【明】 ~A. VIII. 37. Sappurisa. 无(一者)(二者)等记数【宋】*无(六者)(七者)(八者)等记数【圣】 惠施【大】施惠【宋】【元】【明】 报【大】诸【宋】 胜【大】称【宋】【元】【明】【圣】 犁【大】犁之【圣】 果【大】毕【宋】【元】【明】 居【大】居之【宋】【元】【明】 勤【大】懃【圣】 〔-〕【大】光明皇后愿文【圣】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增壹阿含经(卷37)
关闭
增壹阿含经(卷37)
关闭
增壹阿含经(卷37)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