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

六重品第三十之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当思念六重之法敬之重之执在心怀无令忘失云何为六于是比丘身行念慈如镜视其形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复次口行念慈意行念慈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复次得法利之具能与诸梵行者共之亦无悋想此法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复次诸有禁戒不朽不败极为完具而无缺漏智者之所贵复欲使此戒分布与人使同其味此法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复次见贤圣得出要如是之见欲与诸梵行者共同此法亦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是谓比丘有此六重之法可敬可贵无令忘失是故诸比丘常当修行身意行设得利养之具当念分布莫起贪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阿耨达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斯是罗汉三达六通神足自在心无所畏唯除一比丘阿难是也

尔时世尊坐金莲华七宝为茎及五百比丘各各坐宝莲华尔时阿耨达龙王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

尔时龙王遍观圣众已白世尊曰「我今观此众中空缺不具无尊者舍利弗惟愿世尊遣一比丘唤舍利弗使来

尔时舍利弗在祇洹精舍补纳故衣尔时世尊告目连曰「汝至舍利弗所语舍利弗云『阿耨达龙王欲得相见』」

目连报曰「如是世尊

是时尊者大目连如人屈伸臂顷往至祇洹精舍舍利弗所语舍利弗言「如来有教云『阿耨达龙王欲得相见』」

舍利弗报曰「汝竝在前吾后当往

目连报曰「一切圣众及阿耨达龙王迟想尊颜欲得相见唯愿时轻时节

舍利弗报曰「汝先至彼吾后当往

是时目连复重语曰「云何舍利弗神足之中能胜吾然今先遣使在前耶若舍利弗不时起者吾当捉臂将诣彼泉

是时舍利弗便作是念「目连方便试弄吾耳

尔时尊者舍利弗躬解竭支语目连曰「设汝神足第一者今举此带使离于地然后捉吾臂将诣阿耨达泉

是时目连作是念「今舍利弗复轻弄我将欲相试乎今解带在地云『能举者然后捉吾臂将诣泉所』」是时目连复作是想「此必有因不苦尔」即时申手而取带举然不能使带移动如毫厘许是时目连尽其力势移此带不能使动是时舍利弗取此带系著阎浮树枝是时尊者目连尽其神力欲举此带终不能移当举此带时此阎浮地大振动

尔时舍利弗便作是念「目连比丘尚能使此阎浮地动何况此带我今当持此带系著二天下尔时目连亦复举之系著三天下四天下亦能举之如举轻衣」是时舍利弗复作是念「目连比丘堪任举四天下而不足言我今持此带系著须弥山腹」是时目连复能动此须弥山及四天王宫三十三天宫皆悉动摇是时舍利弗复以此带系千世界是时目连亦能使舍利弗复以此带系二千世界三千世界亦复能动是时天地大动唯有如来坐阿耨达泉而不移动犹如力士弄于树叶而无疑难

是时阿耨达龙王白世尊言「今此天地何故振动

尔时世尊具与龙王说此本缘龙王白佛「此二人神力何者最胜

世尊告曰「舍利弗比丘神力最大

龙王白佛言「世尊前记言『目连比丘神足第一无过是者』」

世尊告曰「龙王当知有四神足云何为四自在三昧神力精进三昧神力心三昧神力试三昧神力是谓龙王有此四神足之力若有比丘比丘尼有此四神力者亲近修行而不放舍者此则神力第一

阿耨达龙王白佛「目连比丘不得此四神足乎

世尊告曰「目连比丘亦得此四神足之力亲近修行初不放舍然目连比丘欲住寿至劫亦复能办然舍利弗所入三昧目连比丘不知名字

是时尊者舍利弗复作是念「三千大千刹土目连皆能移蠕虫死者不可称计然我躬自闻『如来座者不可移动』我今可以此带系著如来座所」是时目连复以神足而举此带然不能动目连生此念「非我于神足退乎今举此带而不能动我今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

尔时目连舍此带已即以神足至世尊所遥见舍利弗在如来前坐见已目连复作是念「世尊弟子神足第一无出我者然我不如舍利弗乎」尔时目连白佛言「我将不于神足退乎所以然者我先發祇洹精舍然后舍利弗發今舍利弗比丘先在如来前坐

佛言「汝不于神足有退但舍利弗所入神足三昧之法汝所不解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智慧无有量心得自在不如舍利弗从心也舍利弗心神足得自在若舍利弗比丘心所念法即得自在大目连即时默然

是时阿耨达龙王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今舍利弗比丘极有神力不可思议所入三昧目连比丘而不知名字」尔时世尊与阿耨达龙王说微妙之法劝令欢喜即于彼说戒清旦将诸比丘僧还诣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诸比丘自相谓言「世尊口自记『我声闻中神足第一者目连比丘是也』然今日不如舍利弗

尔时诸比丘起轻慢想于目连所是时世尊便作是念「此诸比丘生轻慢之想向目连受罪难计」告目连曰「现汝神力使此众见无令大众起懈怠想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目连礼世尊足即于如来前没不现往诣东方七恒河沙佛土有佛名奇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彼土是时目连以凡常之服往诣彼土在钵盂缘上行又彼土人民形体极大是时诸比丘见目连已自相谓言「汝等观此虫正似沙门」是时诸比丘复持示彼佛「唯然世尊今有一虫正似沙门

尔时奇光如来告诸比丘曰「西方去此七恒河沙彼土世界佛名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是彼弟子神足第一」尔时彼佛告目连曰「此诸比丘起轻慢意现汝神足使大众见之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闻佛教已以钵盂络盛彼五百比丘至梵天上是时目连以左脚登须弥山以右脚著梵天上

尔时便说此偈

「常当念勤加  修行于佛法
降伏魔众怨  如鈎调于象
若能于此法  能行不放逸
当尽苦原际  无复有众恼

是时目连以此音响遍满祇洹精舍诸比丘闻已往白世尊「目连为住何处而说此偈

世尊告曰「此目连比丘去此佛土七恒河沙正在东方以绳络盛彼五百比丘左脚登须弥山右脚著梵天上而说此偈

尔时诸比丘叹未曾有「甚奇甚特目连比丘有大神足我等起于懈慢于目连所唯愿世尊使目连比丘将此五百比丘来至此间

是时世尊遥现道力使目连知意

是时目连将五百比丘来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而为说法大目连将五百比丘至世尊所然释迦文佛弟子仰观彼比丘是时东方世界比丘礼世尊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告彼比「汝等比丘为从何来是谁弟子道路为经几时

彼五百比丘白释迦文佛「我等世界今在东方名奇光如来是彼弟子然我等今日亦复不知为从何来为经几日

世尊告曰「汝等知佛世界乎

诸比丘对曰「不也世尊

「汝等今日欲诣彼土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世尊欲还诣彼土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今当与汝说六界法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六界之法比丘当知六界之人禀父母精气而生云何为六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是谓比丘有此六界人身禀此精气而生六入云何为六所谓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是谓比丘有此六入由父母而得有以依六入便有六识身云何为六若依眼识则有眼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谓比丘此名六识身若有比丘解此六界六入六识者能度六天而更受形设于彼寿终来生此间聪明高才于现身上尽于结使得至涅槃

尔时世尊告目连曰「汝今还将此比丘诣彼佛土

目连报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复以络盛五百比丘绕佛三匝便退而去如屈伸臂顷以至彼佛土是时目连舍此比丘已礼彼佛足已还来诣此忍界是时彼土比丘闻此六界已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声闻神足难及所谓大目乾连比丘是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拔耆国师子园中

诸神足高德比丘贤者舍利弗贤者大目乾连贤者迦叶贤者离越贤者阿难等五百人俱是时大目乾连大迦叶阿那律晨旦至舍利弗所然阿难遥见三大声闻诣舍利弗所离越言「三大声闻往至舍利我等二人亦可往至舍利弗所所以然者备闻舍利弗说奇妙之法

离越报曰「此事可然

是时离越阿难往至舍利弗所是时舍利弗言「善来诸贤就此处坐」是时舍利弗语阿难曰「我今欲有所问『此牛师子园极为快乐自然天香流布四远云何当使此园快乐』」

阿难报曰「若有比丘多有所闻不忘总持诸法义味具足修行梵行如此诸法皆悉具足亦不漏脱与四部之众而为说法不失次第不卒暴无有乱想如是比丘在此牛师子园快乐

是时舍利弗语离越言「阿难今日以演说之我今复欲问汝义牛师子园快乐如是汝今次说义复云何

离越报曰「于是比丘乐闲静之处思惟坐禅正观相应如是比丘乐牛师子园中

是时尊者舍利弗语阿那律曰「汝今当说悦乐之义

阿那律报曰「若有比丘天眼彻视观众生类死者生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皆悉知之或有众生身意行恶诽谤贤圣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或复有众生身意行善不诽谤贤圣犹如士夫观空中靡不备悉有天眼比丘亦复如是世界无有疑难如是比丘在牛师子园中快乐如是也

是时舍利弗语迦叶曰「我今语汝如是诸贤以说快乐之义汝今次应说之

迦叶报曰「若有比丘行阿练若行复教他人使行阿练若叹说闲静之德己身著补纳之衣复教他使行头陀身自知足在闲居之处复教他人使修其行己身戒德具足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复教他人使行其法叹说其法已能劝化复教他人使行其法教训无厌足如是比丘在牛师子园中快乐无比

尔时尊者舍利弗语大目连曰「诸贤圣以说快乐之义汝今次说快乐之义牛师子园中快乐无双汝今欲云何说之

目连报曰「于是比丘有大神足于神足而得自在彼能变化无数千事而无疑难亦能分一身作无数身或复还合为一石壁皆过踊没自在亦如驶河犹如飞鸟在空中无迹譬如暴火燌烧山野亦如日月靡所不照亦能举手摩抆日月亦能化身至梵天上如此比丘宜牛师子园中

是时目连语舍利弗曰「我等各随其辩而说我等今问舍利弗义牛师子园极为快乐何等比丘宜在其中

舍利弗言「若有比丘能降心彼心不能降比丘设彼比丘欲得三昧即时彼比丘能得三昧随意远近成三昧者即能成办之犹如长者家有好盛著箱箧尔时彼长者随意欲取何等衣随意取之而无疑难亦能随意入三昧中此亦如是心能使比丘非比丘能使心随意入三昧亦无疑难如是比丘能使心非心使比丘如是之人宜在牛师子园中

是时舍利弗告诸贤曰「我等随其辩而说各随方宜善说此义今各相将往问世尊云何比丘得乐此牛师子园若世尊有所说我等当奉行

诸比丘报曰「如是舍利弗

是时大声闻等各各相将往至如来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大声闻以此因缘具白尔时世尊告曰「善哉如阿难所说所以然者阿难比丘闻法能持总摄诸法具足修行梵行如此之法善闻不忘亦无邪见与四部之众而说法言不错乱亦不卒暴

「离越比丘所说亦复快哉所以然者乐闲静之处不处人间常念坐禅无有诤讼止观相应闲居寂寞

「阿那律比丘亦复快哉所以然者阿那律比丘天眼第一彼以天眼观三千世界犹如有眼之人掌中观珠阿那律比丘亦复如是彼以天眼观此三千大千世界而无疑难

「今迦叶比丘亦复快哉所以然者迦叶比丘己身是阿练若行复能叹说闲居之行身能乞食复能叹誉乞食之德身著补纳衣复能叹说补纳衣之德己身知足复能叹说知足之德己身处岩穴复叹说岩穴之德己身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复能教人成此五分法身身能教化复能教人使行其法

「善哉善哉如目连所说所以然者目连比丘有大威力神足第一心得自在彼意欲所为能办或化一身分为万亿或还合为一石壁皆过无有罣碍踊没自在亦如驶水亦无触碍如空中之鸟亦无足迹犹如日月靡所不照能化身乃至梵天

「善哉如舍利弗之所说所以然者舍利弗能降伏心非心能降伏舍利弗若欲入三昧时则能成办无有疑难犹如长者好衣裳随意取之而无疑难舍利弗比丘亦复如是能降伏心非心能降伏舍利弗随意入三昧皆悉在前

「善哉善哉诸比丘汝等所说各随方便但今复听我所说云何比丘乐牛师子园中若有比丘依村落住彼到时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已乞食已还归所洗手面在一树下正身正意加趺坐系念在前彼比丘便作是念『我今不坏于坐要当尽有漏成无漏』尔时彼比丘即有漏心得解脱如是比丘宜在牛师子园中如是比丘恒勤精进莫有懈怠所在之处靡不宗奉者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呪愿有六德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六德于是施主檀越成就三云何檀越施主成就三法于是檀越施主信根成就戒德成就闻成就是谓檀越施主成就此三法施物之法复成三法云何为三然彼物色成就味成就香成就有此三法是谓比丘有此六事获大功德名德远闻获甘露之报是故诸比丘若欲成就此六事者当念惠施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与无央数之众而为说法尔时坐上有一比丘便生此念「愿如来告我有所论说」尔时世尊知比丘心中所念告诸比丘「若有比丘生此念『如来躬教训我』彼比丘戒具清净无有瑕秽修行止观乐闲静之处

「若比丘意欲求衣被饮食敷卧具病瘦医药者亦当戒德成就在空闲处而自修行与止观共相应

「若复比丘欲求知足当念戒德具足闲静处而自修行与止观共相应

「若复比丘欲求使四部之众国王人民有形之类所见识知彼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四禅中无悔心亦不变易当念戒德成就

「若复比丘意欲求四神足彼亦当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八解脱门而无罣碍彼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天耳彻听闻天人闻声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知他人心中所念诸根缺漏彼亦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知众生心意有欲心无欲心有嗔恚心无嗔恚心有愚痴心无愚痴心如实知之有爱心无爱心有受心无受心如实知之有乱心无乱心有疾心无疾心有少心无少心有量心无量心痛心无痛心有三昧心无三昧心有解脱心无解脱心如实知之如是者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得无量神足分一身作无复还合为一踊没自在化身乃至梵天彼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自忆宿世无数劫事或一生二生乃至千生百千亿生成劫败劫成败之劫不可称计我曾死此生彼名某字某或从彼终来生此间自忆如此无数劫事当念戒德具足而无他念

「若复比丘意欲求天眼彻视观众生类善趣恶趣善色恶色若好若丑如实知之或复有众生身意行恶诽谤贤圣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或复有众生身意行善不诽谤贤圣心意正见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意欲如是者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彼当念戒德具足自思惟无有乱想居在闲处

「诸比丘当念戒德具足无他余念威仪成就具足少过常恐何况大者若有比丘意欲使如来共论者常念戒德具足已戒德具足当念闻具足闻已具足当念施具足施已具足当念智慧具足解脱知见皆悉具足比丘戒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具足者便为天鬼神所见供养可敬可贵人所奉是故诸比丘当念五分法身具足者是世福田无能过者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校注

含【大】*鋡【圣】* 九【大】八【圣】 (东晋译)十三字【大】符秦建元年三藏昙摩难提译【宋】【元】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明】〔-〕【圣】 七之一【大】六【圣】 之一【大】之一(六法初)【明】 ~A. VI. 1. Āhuneyya. 执【大】轨【圣】 见【大】见邪见【宋】【元】【明】 cf. S. 6. 2. 4. Aruṇavatī. 惟【大】唯【宋】【元】【明】【圣】 舍【大】至舍【宋】【元】【明】【圣】 想【大】相【圣】 赴【大】起【圣】 轻【大】经【宋】【元】【明】【圣】 乎【大】于【圣】 曰【大】今日【宋】【元】【明】【圣】 带【大】带在地【元】【明】 使【大】*便【圣】* 作【大】复作【宋】【元】【明】 不苦【大】不可若【宋】不可苦【元】【明】 申【大】伸【宋】【元】【明】 毫【大】豪【圣】 振【大】*震【宋】*【元】*【明】* 地【大】提【圣】 动【大】〔-〕【圣】 来坐【大】众生【圣】 本缘【大】缘本【宋】【元】【明】 试【大】诫【宋】【圣】戒【元】【明】 转【大】动【宋】【元】【明】【圣】 不【大】一【圣】 大【大】是时大【宋】【元】【明】 恒【大】*江【圣】* 诸【大】〔-〕【圣】 持【大】持下【圣】 彼土【大】土彼【宋】【元】【明】 佛【大】名忍有佛【宋】【元】【明】有佛【圣】 络【大】*终【圣】* 左【大】以左【宋】【元】【明】【圣】 慢【大】怠【宋】【元】【明】 城【大】〔-〕【宋】【元】【明】 丘【大】丘曰【宋】【元】【明】【圣】 名【大】〔-〕【圣】 识身【大】〔-〕【圣】 身【大】〔-〕【宋】【元】【明】 尔【大】入【圣】 以【大】*已【宋】*【元】*【明】* 乾【大】*揵【宋】【元】【圣】*犍【明】* ~M. 32. Gosiṅga.[No. 26.(184)] 拔【大】跋【宋】【元】【明】 师子园=牛师子园【大】~Gosiṅgasālavanadāya. 离越【大】~Revata. 弗【大】弗所【宋】【元】【明】 阿难【大】何【圣】 有【大】闻【宋】 不【大】不可【宋】【元】 此【大】〔-〕【宋】【元】【明】 以【大】已【元】【明】 正【大】止【宋】【元】【明】【圣】 悦【大】快【圣】 世【大】诸世【宋】【元】【明】【圣】 语【大】问【宋】【元】【明】 阿练若行【大】~Āraññako. 他人【大】〔-〕【圣】 他【大】他人【宋】【元】【明】 圣【大】〔-〕【宋】【元】【明】 踊【大】*涌【宋】*【元】*【明】* 燌【大】焚【宋】【元】【明】【圣】 抆【大】挍【元】收【圣】 辩【大】*辨【圣】* 之【大】〔-〕【圣】 彼【大】彼比丘【宋】【元】【明】 衣【大】衣服【宋】【元】【明】 佛【大】佛言【宋】【元】【明】 止【大】正【圣】 复【大】复能【宋】【元】【明】 能【大】能成【宋】【元】【明】 之【大】〔-〕【宋】【元】【明】 万【大】〔-〕【宋】【元】【明】 踊【大】涌【明】 好【大】有好【圣】 已【大】〔-〕【宋】【元】【明】 在【大】住【宋】【元】【明】 加【大】跏【宋】【元】【明】【圣】 于【大】于【圣】 法【大】法法【圣】 ~A. VI. 2. Āhuneyya. 央【大】鞅【宋】【圣】 比【大】复比【宋】【元】【明】【圣】 饮【大】饭【宋】【元】【明】 敷【大】〔-〕【圣】 求【大】〔-〕【圣】 者【大】〔-〕【圣】 闲【大】空闲【宋】【元】【明】 复【大】〔-〕【圣】 神足【大】禅定【宋】【元】【明】 闻【大】〔-〕【宋】【元】【明】【圣】 痛【大】*度【宋】*【元】*【明】*疾【圣】* 如【大】知如【宋】【元】【明】【圣】 数【大】数身【圣】 化【大】能化【宋】【元】【明】【圣】 自【大】息【圣】 具足【大】见【元】【明】 少【大】〔-〕【宋】 常【大】当【宋】【元】【明】 比【大】有比【宋】【元】【明】 定【大】定身【宋】【元】【明】【圣】 诸【大】说诸【宋】【元】【明】
[A1] 观【CB】【丽-CB】视【大】(cf. K18n0649_p0536c16)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增壹阿含经(卷29)
关闭
增壹阿含经(卷29)
关闭
增壹阿含经(卷29)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