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

十不善品第四十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其有众生修行杀生广布杀生种地狱罪饿鬼畜生行若生人中寿命极短所以然者由害他命

「若有众生盗他物者种三恶道之罪若生人中恒遭贫匮食不充口衣不盖形皆由盗故劫夺物者即断他命根

「若有众生喜贪泆种三恶道若生人中门不贞良窃盗淫泆

「若有众生妄语者种地狱罪若生人中为人所轻言不信受为人所贱所以然者皆由前世妄语所致

「若有众生两舌者种三恶道之罪设生人中心恒不定常怀愁忧所以然者由彼人两头传虚言故

「若有众生麁言者种三恶道之罪若生人中为人丑弊常喜骂呼所以然者由彼人言不专正之所致也

「若有众生鬪乱彼此种三恶道之罪设生人中多诸怨憎亲亲离散所以然者皆由前世鬪乱之所致也

「若有众生嫉妬者种三恶道若生人中乏诸衣裳所以然者由彼人起贪嫉故

「若有众生起害意种三恶道设生人中恒多虚妄不解至理心乱不定所以然者皆由前世恚怒所致也无有慈仁

「若有众生行邪见者种三恶道若生人中乃在边地不生中国不睹三尊道法之义或复聋瘖痖身形不正不解善法恶法之所以然者皆由前世无信根故亦不信沙门婆罗门父母兄弟

「比丘知之由此十恶之报致此殃舋是故比丘当离十恶修行正见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十五日说戒时将诸比丘前后围绕往诣普会讲堂尔时世尊默然观察诸圣众寂寞不语是时阿难白佛言今日圣众尽集讲堂唯然世尊当与诸比丘说禁戒」尔时世尊亦复默然不语

是时阿难须臾复白佛言「今正是时宜说禁戒初夜欲尽」尔时世尊复默不语

尔时阿难须臾复白佛言「中夜欲竟众僧劳顿唯愿世尊以时说戒」尔时世尊复默然不语

是时阿难须臾复白佛言「后夜欲尽唯愿世尊以时说戒

佛告阿难「众中不净者故不说戒今听上座使说禁戒若僧上座不堪任说戒者听持律说禁戒若无持律者其能诵戒通利者当唱之使说戒自今已后如来更不说戒众中不净如来于中说戒彼人头破为七分如彼酬罗果无异

是时阿难悲泣交集并作是说「圣众今日便为孤穷如来正法去何速不净之人出何速疾

是时大目乾连便作是念「此众中何等毁法之人在此众中乃令如来不说禁戒」是时大目乾连入三昧定遍观圣众心中瑕秽尔时目连见马师满宿二比丘在众会中是时目连即从座起至彼比丘所而告之曰「汝等速起离此座中如来见讥由卿等故如来不说禁戒

尔时二比丘默然不语是时目连复再三告曰「汝等速起不须住此」是时彼比丘默然不对是时目连即前捉手将至门外还取门闭前白佛言「不净比丘已将在外唯然世尊时说禁戒

佛告目连「止目连如来更不与比丘说戒如来所说言不有二还诣座所

是时目连复白佛言「今此众中已生瑕秽我不堪任行维那法唯愿世尊更差余人」尔时世尊默然可之是时目连头面礼世尊足还就本座

是时阿难白世尊言「毘婆尸如来出现世时圣众多少为经几时乃生瑕秽乃至迦叶弟子多少云何说戒

佛告阿难「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毘婆尸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世间尔时三会圣众初一会时比丘有百千六万八千圣众第二会时十六万圣众第三会时十万圣众皆是阿罗汉彼佛寿八万四千岁百岁之中圣众清净彼佛恒以一偈为禁戒

「『忍辱为第一  佛说无为最
不以剃须发  害他为沙门

「是时彼佛以此一偈百岁之中而为禁戒已生瑕秽便立禁戒

「复于三十一劫中有佛名试诘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亦复三会圣众初一会时有十六万圣众第二会时十四万圣众第三会时十万圣众彼佛尔时八十年中清净无瑕秽亦说一偈

「『若眼见非邪  慧者护不著
弃捐于众恶  在世为黠慧

「尔时彼佛八十年中说此一偈后有瑕秽更立禁戒尔时试诘佛寿七万岁

「于彼劫中复有佛出现世间名曰毘舍罗婆亦三会圣众初会之时十万圣众尽是罗汉第二会时八万罗汉第三会时七万罗汉诸漏已尽毘舍罗婆如来七十年中无瑕秽尔时复以一偈半为禁戒

「『不害亦不非  奉行于大戒
于食知止足  床座亦复然
执志为专一  是则诸佛教

「七十年中以此偈为禁戒后有瑕秽更立禁戒毘舍罗婆如来寿七万岁

「于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名曰拘楼孙如来出现世间尔时二会圣众初会之时七万圣众皆是阿罗汉第二会时六万阿罗汉彼佛尔时六十年中无有瑕秽彼佛尔时以二偈以为禁戒

「『譬如蜂采华  其色甚香洁
以味惠施他  道士游聚
不诽谤于人  亦不观是非
但自观身行  谛观正不正

六十年中说此二偈以为禁戒自此已来以有瑕秽便立禁戒彼佛寿六万岁

「于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名曰拘那含牟尼如来至真等正觉尔时二会圣众初会之时六十万圣众皆是阿罗汉第二会时四十万圣众皆是阿罗汉尔时彼佛四十年中无有瑕秽以一偈为禁戒

「『执志莫轻戏  当学尊寂道
贤者无愁忧  常灭志所念

四十年中说此一偈以为禁戒自此已来便有瑕秽更立禁戒彼佛寿四万岁

「于此贤劫有佛名为迦叶出现世间尔时彼佛亦二会圣众初会之时四十万众第二会时三十万众皆是阿罗汉二十年中无有瑕秽恒以一偈以为禁戒

「『一切恶莫作  当奉行其善
自净其志意  是则诸佛教

二十年中说此一偈以为禁戒犯禁之后更立制限尔时迦叶佛寿二万岁

「我今如来出现于世一会圣众千二百五十人十二年中无有瑕秽亦以一偈为禁戒

「『护口意清净  身行亦清净
净此三行迹  修行仙人道

十二年中说此一偈以为禁戒以生犯律之人转有二百五十戒自今已后众僧集会启白如律『诸贤咸听今十五日说戒今僧忍者众僧和合』说禁戒以启此设有比丘有所说者不应说戒各共默然若无语者应为说戒乃至说戒复当问『诸贤谁不清净』如是再三『谁不清净』清净者默然持之然今人寿命极短尽寿不过百年是故阿难善受持之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过去久远诸佛世尊寿命极长犯律者少无有瑕秽然今人民寿命短少不过十过去诸佛灭度之后有遗法住世为经几时

佛告阿难「过去诸佛灭度之后法不久存

阿难白佛言「设如来灭度之后正法存世当经几时

佛告阿难曰「我灭度之后法当久存迦叶佛灭度后遗法住七日中汝今阿难如来弟子为少莫作是观东方弟子无数亿千南方弟子无数亿千是故阿难当建此意我释迦文佛寿命极长所以然者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此是其义当念奉行

尔时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阿难偏露右肩右膝著地白世尊言「如来玄鉴无事不察当来过去现在三世皆悉明了诸过去诸佛姓字名号弟子菩萨翼从多少皆悉知之一劫百劫若无数劫悉观察亦复知国王大臣人民姓字斯能分別如今现在国界若干亦复明了将来久远弥勒出现至真等正觉欲闻其变弟子翼从佛境丰乐为经几时

佛告阿难「汝还就座听我所说弥勒出现国土丰乐弟子多少善思念之执在心怀」是时阿难从佛受教即还就座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将来久远于此国界当有城郭名曰鸡头东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土地丰熟人民炽盛街巷成行尔时城中有龙王名曰水光夜雨泽香昼则清和是时鸡头城中有罗刹鬼名曰叶华所行顺法不违正教伺人民寝寐之后除去秽恶诸不净者又以香汁而洒其地极为香净

「阿难当知尔时阎浮地东西北十万由旬诸山河石壁皆自消灭四大海水各据一方阎浮地极为平整如镜清明举阎浮地内谷食丰贱人民炽盛多诸珍宝诸村落相近鸡鸣相接是时弊花果树枯竭秽恶亦自消灭其余甘美果树香气殊好者皆生乎地尔时时气和适四时顺节人身之中无有百八之患贪欲嗔恚愚痴不大殷勤人心平均皆同一意相见欢悦善言相向言辞一类无有差別如彼欝单曰人而无有异是时阎浮地内人民大小皆同一无若干之差別也彼时男女之类意欲大小便地自然开事讫之后地复还合尔时阎浮地内自然生粳米亦无皮极为香美食无患苦所谓金银珍宝车𤦲玛瑙真珠虎珀各散在地无人省录是时人民手执此宝自相谓言『昔者之人由此宝故各相伤害系闭牢狱更无数苦恼如今此宝与瓦石同流无人守护

「尔时法王出现名曰蠰佉正法治化七宝成就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宝守藏之宝是谓七宝领此阎浮地内不以刀杖自然靡伏如今阿难四珍之藏乾陀越国伊罗钵宝藏多诸珍琦异物不可称计第二弥梯罗国般绸大藏亦多珍宝第三须赖咤大国有宝藏亦多珍宝第四婆罗㮈蠰佉有大藏多诸珍宝不可称计此四大藏自然应现诸守藏人各来白王『唯愿大王以此宝藏之物惠施贫穷』尔时蠰佉大王得此宝已亦复不省录之意无财物之想阎浮地内自然树上生衣极细柔软人取著之如今欝单曰人自然树上生衣而无有异

「尔时彼王有大臣名曰修梵摩是王少小同好王甚爱敬又且颜貌端不长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不老不少是时修梵摩有妻名曰梵摩越玉女中最极为殊妙如天帝妃口作优钵莲花香身作栴檀香诸妇人八十四态永无复有亦无疾病乱想之念尔时弥勒菩萨于兜率天观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应从右胁生如我今日右胁生无异弥勒菩萨亦复如是兜率诸天各各唱令『弥勒菩萨已降神』是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身黄金色尔时人寿极长无有诸患皆寿八万四千岁女人年五百岁然后出尔时弥勒在家未经几时便当出家学道

「尔时去鸡头城不远有道树名曰龙华高一由旬广五百步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当其夜半弥勒出家即其夜成无上道三千大千刹土六变震动地神各各相告曰『今弥勒已成佛』转至闻四天王宫『弥勒已成佛道』转转闻彻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声展转乃至梵天『弥勒已成佛道』尔时魔名大将以法治化闻如来名教音响之声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七日七夜不眠不寐是时魔王将欲界无数天人至弥勒佛所恭敬礼拜

「弥勒圣尊与诸天渐渐说法微妙之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出要为妙尔时弥勒见诸人民已發心欢喜诸佛世尊常所说法悉与诸天人广分別其义尔时座上八万四千天子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尔时大将魔王告彼界人民之类曰『汝等速出家所以然者弥勒今日已度彼岸亦当度汝等使至彼岸

「尔时鸡头城中长者名曰善财闻魔王教令又闻佛音响将八万四千众至弥勒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弥勒渐与说法微妙之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出要为妙尔时弥勒见诸人民心开意解如诸佛世尊常所说法与诸人民广分別义尔时座上八万四千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是时善财与八万四千人等即前白佛『求索出家善修梵行成阿罗汉道』尔时弥勒初会八万四千阿罗汉

「是时蠰佉王闻弥勒已成佛道便往至佛所欲得闻法弥勒与说法初善中善竟善义理深邃尔时大王复于异时立太子赐剃头师珍宝复以杂宝与诸梵志将八万四千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尽成道果得阿罗汉

「是时修梵摩大长者闻弥勒已成佛道将八万四千梵志之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得阿罗汉修梵摩一人断三结使必尽苦际

「是时佛母梵摩越复将八万四千婇女之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是时诸女人尽得罗汉唯有梵摩越一人断三结使成须陀洹

「尔时诸刹利妇闻弥勒如来出现世间成等正觉数千万众往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各各生心求作沙出家学道或有越次取证或有不取证者尔时阿难其不越次取证者尽是奉法之人患厌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尔时弥勒当说三乘之教如我今日弟子之中大迦叶者行十二头陀过去诸佛所善修梵行此人常佐弥勒劝化人民

尔时迦叶去如来不远加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尔时世尊告迦叶曰「吾今年已衰耗年向八十余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君屠钵汉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后乃当般涅槃大迦叶亦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现世间所以然者弥勒所化弟子尽是释迦文佛弟子由我遗化得尽有漏摩竭国界毘提村中大迦叶于彼山中住又弥勒如来将无数千人众前后围绕往至此山中遂蒙佛恩诸鬼神当与开门使得见迦叶禅窟

「是时弥勒伸右手指示迦叶告诸人民『过去久远释迦文佛弟子名曰迦叶今日现在头陀苦行最为第一』是时诸人民见已叹未曾有无数百千众生诸尘垢尽得法眼净或复有众生见迦叶身已此名为最初之会九十六亿人皆得阿罗汉斯等之人皆是我弟子所以然者悉由受我教训之所致也亦由四事因缘惠施仁爱利人等利尔时阿难弥勒如来当取迦叶僧伽梨著之是时迦叶身体奄然星散是时弥勒复取种种香华供养迦叶所以然者诸佛世尊有恭敬心于正法故弥勒亦由我所受正法化得成无上正真之道

「阿难当知弥勒佛第二会时有九十四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行四事供养之所致也又弥勒第三之会九十二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

「尔时比丘姓号皆名慈氏弟子如我今日诸声闻皆称释迦弟子尔时弥勒与诸弟子说法『汝等比丘当思惟无常之想乐有苦想计我无我想实有空想色变之想青瘀之想腹胀之想食不消想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以然者比丘当知此十想者皆是过去释迦文佛与汝等说令得尽有漏心得解脱

「『若复此众中释迦文佛弟子过去时修于梵行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奉持其法来至我所或复于释迦文佛所供养三宝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弹指之顷修于善本来至此间或于释迦文佛所行四等心来至此者或于释迦文佛所受持五戒三自归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起神寺庙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补治故寺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受八关斋法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香花供养来至此者或复于彼闻佛法悲泣堕泪来至我所或复于释迦文佛专意听法来至我所复尽形寿善修梵行来至我所或复书读讽诵来至我所者承事供养来至我所者

「是时弥勒便说此偈

「『增益戒闻德  禅及思惟业
善修于梵行  而来至我所
劝施發欢心  修行心原本
意无若干想  皆来至我所
或發平等心  承事于诸佛
饭食于圣众  皆来至我所
或诵戒契经  善习与人说
炽然于法本  今来至我所
释种善能化  供养诸舍利
承事法供养  今来至我所
若有书写经  颁宣于素上
其有供养经  皆来至我所
缯䌽及众物  供养于神寺
自称南无佛  皆来至我所
供养于现在  诸佛过去者
禅定正平等  亦无有增减
是故于佛法  承事于圣众
专心事三宝  必至无为处

「阿难当知弥勒如来在彼众中当说此偈尔时众中诸天人民思惟此十想十一姟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弥勒如来千岁之中众僧无有瑕秽尔时恒以一偈以为禁戒

「『口意不行恶  身亦无所犯
当除此三行  速脱生死渊

「过千岁之后当有犯戒之人遂复立戒

「弥勒如来当寿八万四千岁般涅槃后遗法当存八万四千岁所以然者尔时众生皆是利根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见弥勒佛及三会声闻众及鷄头城及见蠰佉王并四大藏珍宝者欲食自然粳米并著自然衣裳身坏命终生天上者彼善男子善女人当勤加精进无生懈怠亦当供养诸法师承事名华㨶香种种供养无令有失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及诸大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校注

含【大】*鋡【圣】* 四【大】*三【圣】* (东晋译)十三字【大】符秦建元年三藏昙摩难提译【宋】【元】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明】〔-〕【圣】 八【大】*六【丽-CB】*七【圣】 趣【大】起【宋】【元】【明】 围【大】闱【宋】 今【大】尔【圣】 律【大】〔-〕【宋】【元】【明】 已【大】*以【宋】【元】【明】【圣】* 无【大】无有【宋】【元】【明】 并【大】并【宋】【元】【明】 去【大】去一【圣】 疾【大】驶【圣】 不【大】使不【宋】【元】【明】 乾【大】*揵【宋】【元】【明】【圣】* 弟【大】如来弟【宋】【元】【明】 千【大】十【明】 试【大】*式【元】【明】* 更【大】*便【宋】*【元】*【明】* 已【大】以【圣】 半【大】〔-〕【宋】【元】【明】 一偈【大】〔-〕【宋】【元】【明】 偈【大】偈半【圣】 (后有禁戒)八字【大】〔-〕【宋】【元】【明】 拘【大】世【宋】【元】【明】 落【大】如【圣】 (六十禁戒)十二字【大】〔-〕【宋】【元】【明】 已【大】以【圣】 四【大】*三【宋】*【元】*【明】* 为【大】而为【宋】【元】【明】 (四十禁戒)十二字【大】〔-〕【宋】【元】【明】 有瑕秽更【大】〔-〕【宋】【元】【明】 (二十禁戒)十二字【大】〔-〕【宋】【元】【明】 为【大】以为【宋】【元】【明】 (十二禁戒)十二字【大】〔-〕【宋】【元】【明】 已【大】以【宋】【元】【明】 序【大】厚【圣】 后【大】行【宋】【元】【明】 善【大】当【明】 为【大】极为【圣】 短【大】极短【宋】【元】【明】 十【大】〔-〕【宋】【元】【明】 莫【大】于莫【圣】 诸【大】〔-〕【宋】【元】【明】 知【大】〔-〕【宋】【元】【明】 伺【大】常伺【宋】【元】【明】 向【大】响【宋】【元】【明】类【圣】 裹【大】糩【圣】 车𤦲玛瑙【大】砗磲玛瑙【宋】【元】【明】 玛【大】马【圣】 虎【大】琥【宋】【元】【明】 蠰【大】*儴【宋】*【元】*【明】* 琦【大】奇【宋】【元】【明】 婆【大】波【圣】 录【CB】【丽-CB】【圣】禄【大】 曰【大】越【圣】 正【大】政【圣】 玉【大】王【圣】 优【大】忧【圣】 率【大】*术【圣】* 已【大】*以【宋】【元】【明】【圣】* 下【大】*生【宋】【元】【明】【圣】* 适【大】𡣪【宋】【元】【明】 焰【大】𭾖【圣】 响【大】*向【圣】* 习【大】*集【元】【明】【圣】* 成【大】得【明】 已【大】以【圣】 弥勒【大】弥勒佛【宋】【元】【明】 说【大】王说【宋】【元】【明】 竟【大】后【宋】【元】【明】 生【大】〔-〕【宋】【元】【明】 道【大】佛道【宋】【元】【明】 修【大】须【宋】【元】【明】【圣】 苦【大】若【明】 是【大】尔【宋】【元】【明】【圣】 门【大】闻【圣】 加【大】跏【宋】【元】【明】【圣】 已【大】以【圣】 香华【大】华香【宋】【元】【明】【圣】 恭【大】〔-〕【宋】【元】【明】 腹【大】肨【宋】【元】【明】膖【圣】 原【大】源【宋】【元】【明】 颁【CB】【丽-CB】颂【大】班【宋】【元】【明】【圣】 见【大】〔-〕【宋】【元】【明】 增壹译【大】〔-〕【宋】【元】【明】【宋】【元】【明】不分卷
[A1] 喜【CB】贵【大】
[A2] 于【CB】【丽-CB】与【大】(cf. K18n0649_p0649b02; T14n0453_p0423a11)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增壹阿含经(卷44)
关闭
增壹阿含经(卷44)
关闭
增壹阿含经(卷44)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