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等见品第三十四

(一)

闻如是

一时尊者舍利弗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众多比丘到舍利弗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尔时众多比丘白舍利弗言「戒成就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戒成就比丘当思惟五盛阴无常为苦为恼为多痛畏亦当思惟苦无我云何为五所谓色阴痛阴想阴行阴识阴尔时戒成就比丘思惟此五盛阴便成须陀洹道

比丘白舍利弗言「须陀洹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须陀洹比丘亦当思惟此五盛阴为苦为恼为多痛畏亦当思惟苦无我诸贤当知若须陀洹比丘思惟此五盛阴时便成斯陀含果

诸比丘问曰「斯陀含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斯陀含比丘亦当思惟此五盛阴为苦为恼为多痛畏亦当思惟苦无我尔时斯陀含比丘当思惟此五盛阴时便成阿那含果

诸比丘问曰「阿那含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阿那含比丘亦当思惟此五盛阴为苦为恼为多痛畏亦当思惟此五盛阴时便成阿罗汉

诸比丘问曰「阿罗汉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汝等所问何其过乎罗汉比丘所作以过更不造行有漏心得解脱不向五趣生死之海更不受有有所造作是故诸贤持戒比丘须陀斯陀含阿那含当思惟此五盛阴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舍利弗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波罗㮈仙人鹿野苑中

尔时如来成道未久世人称之为大沙门尔时波斯匿王新绍王位是时波斯匿王便作是念「我今新绍王位先应取释家女设与我者乃适我心若不见与今当以力往逼之」尔时波斯匿王即告一臣曰「往至迦毘罗卫至释种家持我名字告彼释种云『波斯匿王问讯起居轻利致问无量』又语彼释『吾欲取释种女设与我者抱德永已若见违者当以力相逼』」

尔时大臣受王教勅至迦毘罗尔时迦毘罗卫释种五百人集在一处是时大臣即往至五百释种所持波斯匿王名字语彼释种言「波斯匿王问讯慇懃起居轻利致意无量吾欲取释种之女设与吾者是其大幸若不与者当以力相逼

诸释种闻此语已极怀嗔恚「吾等大姓何缘当与婢子结亲」其众中或言当与或言不可与

尔时释集彼众中名摩呵男语众人言「诸贤勿共嗔恚所以然者波斯匿王为人暴恶设当波斯匿王来者坏我国界我今躬自当往与波斯匿王相见说此事情

摩呵男家中婢生一女面貌端正世之希有摩呵男沐浴此女与著好衣宝羽车送与波斯匿王又白王言「此是我女可共成亲

波斯匿王得此女极怀欢喜即立此女为第一夫未经数日而身怀复经八九月生一男儿端正无双世所殊特波斯匿王集诸相师与此太子立字

诸相师闻王语已即白王言「大王当知求夫人时诸释共诤或言当与或言不可与使彼此流离今当立名名曰毘流」相师立号已各从坐起而去

波斯匿王爱此流离太子未曾离目前然流离太子年向八岁王告之曰「汝今已大可诣迦毘罗卫学诸射术

是时波斯匿王给诸使人使乘大象往诣释种家至摩呵男舍语摩呵男言「波斯匿王使我至此学诸射术唯愿祖父母事事教授

摩呵男报「欲学术者善可习之」是时摩呵男释种集五百童子使共学术流离太子与五百童子共学射术

尔时迦毘罗卫城中新起一讲堂天及人民若魔天在此讲堂中住诸释种各各自相谓言「今此讲堂成来未久彩已竟犹如天宫而无有异我等先应请如来于中供养及比丘僧令我等受福无」是时释种即于堂上敷种种坐具幡盖香汁洒地烧众名香复储好水燃诸明灯是时流离太子将五百童子往至讲堂所即升师子之诸释种见之极怀嗔恚即前捉臂逐出门外各共骂之「此是婢子诸天世人未有居中者此婢生物敢入中坐」复捉流离太子扑之著地是时流离太子即从地起长叹息而视后是时有梵志子名好苦是时流离太子语好苦梵志子曰此释种取我毁辱乃至于斯设我后绍王位时汝当告我此事

是时好苦梵志子报曰「如太子教」时彼梵志子日三时白太子曰「忆释所辱」便说此偈

「一切归于尽  果熟亦当堕
集必当散  有生必有死

是时波斯匿王随寿在世后取命终便立流离太子为王是时好苦梵志至王所而作是说「王当忆本释所毁辱

是时流离王报曰「善哉善哉善忆本事」是时流离王便起嗔恚告群臣曰「今人民主者为是何人

群臣报曰「大王今日之所统领」流离王时曰「汝等速严驾集四部兵吾欲往征释种

诸臣对曰「如是大王」是时群臣受王教令运集四种之兵是时流离王将四部之兵往至迦毘罗越

尔时众多比丘闻流离王往征释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是时世尊闻此语已即往逆流离王便在一枯树下无有枝叶于中结加趺坐是时流离王遥见世尊在树下坐即下车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流离王白世尊言「更有好枝叶繁茂尼拘留之等何故此枯树下坐

世尊告曰「亲族之故胜外人

是时流离王便作是念「今日世尊故为亲族然我今日应还本国不应往征迦毘罗越」是时流离王即辞还退

是时好苦梵志复白王言当忆本为释所辱

是时流离王闻此语已复兴嗔恚「汝等速严驾集四部兵吾欲往征迦毘罗越

是时群臣即集四部之兵出舍卫城往诣迦毘罗越征伐释种

是时众多比丘闻已往白世尊「今流离王兴兵众攻释种

尔时世尊闻此语已即以神足往在道侧一树下坐流离王遥见世尊在树下坐即下车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流离王白世尊言「更有好树不在彼坐世尊今日何故在此枯树下坐

世尊告曰「亲族之荫胜外人也

是时世尊便说此偈

「亲族之荫凉  释种出于佛
尽是我枝叶  故坐斯树下

是时流离王复作是念「世尊今日出于释种吾不应往征宜可齐此还归本土」是时流离王即还舍卫城

是时好苦梵志复语王曰「王当忆本释种所辱

是时流离王闻此语已复集四种兵出舍卫城诣迦毘罗越

是时大目乾连闻流离王往征释种闻已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目连白世尊言「今日流离王集四种兵往攻释种我今堪任使流离王及四部兵掷著他方世界

世尊告曰「汝岂能取释种宿缘著他方世界乎

目连白佛言「实不堪任使宿命缘著他方世界

尔时世尊语目连曰「汝还就坐

目连复白佛言「我今堪任移此迦毘罗越著虚空中

世尊告曰「汝今堪能移释种宿缘著虚空中乎

目连报「不也世尊

佛告目连「汝今还就本位

尔时目连复白佛言「唯愿听许以铁笼疏覆迦毘罗越城上

世尊告曰「云何目连能以铁笼疏覆宿缘乎

目连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目连「汝今还就本位释种今日宿缘已熟今当受报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欲使空为地  复使地为空
本缘之所系  此缘不腐败

是时流离王往诣迦毘罗越诸释种闻流离王将四部之兵来攻我等复集四部之众一由旬中往逆流离王是时诸释一由旬内遥射流离王或射耳孔不伤其耳或射头髻不伤其头或射弓坏或射弓弦不害其人或射铠器不伤其人或射床座不害其人或射车轮坏不伤其人或坏幢麾不害其人是时流离王见此事已便怀恐怖告群臣曰「汝等观此箭为从何来

群臣报曰「此诸释种去此一由旬中射箭使来

流离王报言「彼设發心欲害我者普当死尽宜可于中还归舍卫

是时好苦梵志前白王言「大王勿惧此诸释种皆持戒虫尚不害况害人乎今宜前进必坏释种

是时流离王渐渐前进向彼释种是时诸释退入城中流离王在城外而告之曰「汝等速开城门若不尔者尽当取汝杀之

尔时迦毘罗越城有释童子年向十五名曰奢摩闻流离王今在门外即著铠持仗至城上独与流离王共鬪是时奢摩童子多杀害兵众各各驰散并作是说「此是何人为是天为是鬼神也遥见如似小儿

是时流离王便怀恐怖即入地孔中而避之

释种闻坏流离王众是时诸释即呼奢摩童子而告之曰「汝年幼小何故辱我等门户岂不知诸释修行善法乎我等尚不能害虫况复人命乎我等能坏此军众一人敌万人然我等复作是念『然杀害众生不可称计世尊亦作是说「夫人杀人命死入地狱若生人中寿命极短」』汝速去不复住此

是时奢摩童子即出国去更不入迦毘罗

是时流离王复至门中语彼人曰「速开城门不须稽留

是时诸释自相谓言「可与开门为不可乎

尔时弊魔波旬在释众中作一释形告诸释言「汝等速开城门勿共受困于今

是时诸释即与开城门是时流离王即告群臣曰「今此释众人民极多非刀剑所能害尽尽取埋脚地中然后使暴象蹈杀

尔时群臣受王教勅即以象蹈杀之

流离王勅群臣曰「汝等速选面手释女五百人

诸臣受王教令即选五百端正女人将诣王所

是时摩呵男释至流离王所而作是说「当从我愿

流离王言「欲何等愿

摩呵男曰「我今没在水底随我迟疾使诸释种竝得逃走若我出水随意杀之」流离王曰「此事大佳

是时摩呵男释即入水底以头发系树根而取命终

是时迦毘罗越城中诸释从东门出复从南门入或从南门出还从北门入或从西门出而从北门入是时流离王告群臣曰「摩呵男父何故隐在水中如今不出

尔时诸臣闻王教令即入水中出摩呵男已取命终尔时流离王以见摩呵男命终时王方生悔心「我今祖父已取命终皆由爱亲族故我先不知当取命终设当知者终不来攻伐此释

是时流离王杀九千九百九十万人流血成河烧迦毘罗越城往诣尼拘留园中是时流离王语五百释女言「汝等慎莫愁忧我是汝夫汝是我妇要当相接

是时流离王便舒手捉一释女而欲弄之

时女问曰「大王欲何所为

时王报言「欲与汝情通

女报王曰「我今何故与婢生种情通

是时流离王甚怀嗔恚勅群臣曰「速取此女兀其手足著深坑中

诸臣受王教令兀其手足掷著坑中及五百女人皆骂王言「谁持此身与婢生种共交通

王嗔恚尽取五百释女兀其手足著深坑中是时流离王悉坏迦毘罗越已诣舍卫城

尔时祇陀太子在深宫中与诸妓女共相娱乐流离王闻作倡伎声即便问之「此是何音声乃至于斯

群臣报王言「此是祇陀王子在深宫中作倡伎乐而自娱乐

流离王即勅御者「汝回此象诣祇陀王子所

是时守门人遥见王来而白言「王小徐行祇陀王子今在宫中五乐自娱勿相触娆」是时流离王即时拔剑取守门人杀之

是时祇陀王子闻流离王在门外住竟不辞诸妓女便出在外与王相见「善来大王可入小停驾

流离王报言「岂不知吾与诸释共鬪乎

祇陀对曰「闻之

流离王报言「汝今何故与妓女游戏而不佐我也

祇陀王子报言「我不堪任杀害众生之命

是时流离王极怀嗔恚即复拔剑斫杀祇陀王子是时祇陀王子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中与五百天女共相娱乐

尔时世尊以天眼观祇陀王子以取命终生三十三天即便说此偈

「人天中受福  祇陀王子德
为善后受报  皆由现报故
此忧彼亦忧  流离二处忧
为恶后受恶  皆由现报故
当依福祐功  前作后亦然
或独而为者  或复人不知
作恶有知恶  前作后亦然
或独而为者  或复人不知
人天中受福  二处俱受福
为善后受报  皆由现报故
此忧彼亦忧  为恶二处忧
为恶后受报  皆由现报故

是时五百释女自归称唤如来名号「如来于亦从此间出家学道而后成佛然佛今日永不见忆遭此苦恼受此毒痛世尊何故而不见忆

尔时世尊以天耳清彻闻诸释女称怨向佛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尽来共观迦毘罗越及看诸亲命终

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尔时世尊将诸比丘出舍卫城往至迦毘罗越五百释女遥见世尊将诸比丘来见已皆怀惭愧

尔时释提桓因及毘沙门王在世尊后而扇尔时世尊还顾语释提桓因言「此诸释女皆怀惭愧

释提桓因报言「如是世尊」是时释提桓因即以天衣覆此五百女身体上

尔时世尊告毘沙门王曰「此诸女人饥渴日久当作何方

毘沙门王白佛言「如是世尊

是毘沙门天王即办自然天食与诸释女皆悉充足

是时世尊渐与诸女说微妙法「所谓诸法皆当离散会有別离诸女当知此五盛阴皆当受此苦痛诸恼堕五趣中夫受五盛阴之身必当受此行报以有行报便当受胎已受胎分复当受苦乐之报设当无五盛阴者便不复受形若不受则无有生以无有生则无有老以无有老则无有病以无有病则无有死以无有死则无合会別离之恼是故诸女当念此五阴成败之变所以然者以知五阴则知五欲以知五欲则知爱法以知爱法则知染著之法知此众事已则不复受胎以不受胎则无生

尔时世尊与众释女渐说此法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出要为乐尔时世尊观此诸女心开意解诸佛世尊常所说法尔时世尊尽与彼说之尔时诸女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各于其所而取命终皆生天上

尔时世尊诣城东门见城中烟火洞然即时而说此偈

「一切行无常  生者必有死
不生则不死  此灭为最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尽来往诣尼拘留园中座而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是尼拘留园我昔在中与诸比丘广说其法如今空虚无有人民昔日之时数千万众于中得道使法眼净自今以后如来更不复至此间

尔时世尊与诸比丘说法已各从坐起而去往舍卫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流离王及此兵众不久在世却后七日尽当磨灭

是时流离王闻世尊所记「流离王及诸兵众却后七日尽当消灭」闻已恐怖告群臣曰「如来今以记之云『流离王不久在世却后七日及兵众尽当没灭』汝等观外境无有盗贼火灾变来侵国者何以故诸佛如来语无有二所言终不异

尔时好苦梵志白王言「王勿恐惧今外境无有盗贼畏难亦无水火灾变今日大王快自娱乐

流离王言「梵志当知诸佛世尊言无有异

流离王使人数日至七日头大王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将诸兵众及诸婇女往阿脂罗河侧而自娱乐即于彼宿是时夜半有非时云起暴风疾雨是时流离王及兵众尽为水所皆悉消灭身坏命终入阿鼻地狱中复有天火烧内宫殿

尔时世尊以天眼观见流离王及四种兵为水所漂皆悉命终入地狱中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作恶极为甚  皆由身口行
今身亦受恼  寿命亦短促
设在家中时  为火之所烧
若其命终时  必生地狱中

尔时中多比丘白世尊言「流离王及四部兵今已命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流离王者今入阿鼻地狱中

诸比丘白世尊言「今此诸释昔日作何因缘今为流离王所害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日之时此罗阅城中有捕鱼村时世极饥俭人食草根升金贸一升米彼村中有大池水又复饶鱼罗阅城中人民之类往至池中而捕鱼食之当于尔时水中有二种鱼一名拘璅二名两舌是时二鱼各相谓言『我等于此众人先无过失我是水性之虫不处平地此人民之类皆来食啖我设前世时多有福德者其当用报怨

「尔时村中有小儿年向八岁亦不捕鱼复非害命复彼鱼在岸上者皆悉命终小儿见已极怀欢喜

「比丘当知汝等莫作是观尔时罗阅城中人民之类岂异人乎今释种是也尔时拘璅鱼者今流离王是也尔时两舌鱼者今好苦梵志是也尔时小儿见鱼在堓上而笑者今我身是也尔时释种坐取鱼食由此因缘无数劫中入地狱中今受此对我尔时坐见而笑之今患头痛如似石犹如以头戴须弥山所以然者如来更不受形以舍众行度诸厄难比丘由此因缘今受此报诸比丘当护身意行当念恭敬承事梵行人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天子欲命终时有五未曾有瑞应而现在前云何为五一者华萎二者衣裳垢三者身体污臭四者不乐本五者天女星散是谓天子当命终时有此五瑞应尔时天子极怀愁忧椎胸唤叫尔时诸天子来至此天子所语此天子言『汝今尔来可生善处快得善处快得善利以得善利当念安处善业』尔时诸天而教授之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处云何快得善利云何安处善业

世尊告曰「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是谓名为快得善利彼云何名为安处善业于如来法中而得信根剃除须发以信坚固出家学道彼以学道戒性具足诸根不缺饭食知足恒念经行得三达明是谓名为安处善业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人为天善处  良友为善利
出家为善业  有漏尽无漏

「比丘当知三十三天著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所以然者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是故比丘于此命终当生天上

尔时彼比丘白世尊「云何比丘当生善趣

世尊告曰「涅槃者即是比丘善趣汝今比丘当求方便得至涅槃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沙门出家有五毁辱之法云何为五一者头发长二者爪长三者衣裳垢坋四者不知时宜五者多有所论所以然者多有论说比丘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人不信言二者不受其教三者人所不喜见四者妄言五者鬪乱彼此是谓多论说之人有此五事比丘当除此五而无邪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诸比丘五百人俱

尔时毘娑罗王勅诸群臣「速严驾宝羽之车至舍卫城亲觐世尊

是时群臣闻王教勅即驾宝羽之车前白王言「严驾已讫王知是时

尔时频毘娑罗王乘宝羽之车出罗阅城往诣舍卫城渐至祇洹精舍欲入祇洹精舍夫水灌头王法有五威容悉舍之一面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渐与说微妙之法尔时王闻法已白世尊言「唯愿如来当在罗阅城夏坐亦当供给衣被饭食敷卧具病瘦医药

尔时世尊默然受频毘娑罗王请是王以见世尊默然受请即从坐起头面礼足绕三匝便退而去还诣罗阅城入于宫中

尔时频毘娑罗王在闲静处便生此念「我亦堪任供养如来及比丘僧尽其形寿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但当愍其下劣」是时频毘娑罗王寻其日告群臣曰「我昨日而生此念『我能尽形寿供养如来及比丘僧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瘦医药亦复当愍诸下劣』汝等各各相率次第饭如来诸贤长夜受福无穷」尔时摩竭国王即于宫门前起大讲堂复办种种食具

尔时世尊出舍卫国及将五百比丘渐渐人间游化至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是时频毘娑罗王闻世尊来至迦兰陀竹园中寻时乘羽宝之车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毘娑罗王白世尊言「我在闲静之处便生此念『如我今日能供办衣被饭食卧敷具病瘦医药便念下劣之家』即告群臣『汝等各各供办饮食之具次第饭佛』云何世尊此是其宜为非其宜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大王多所饶益为天世人而作福田

尔时频毘娑罗王白世尊言「唯愿世尊明日就宫中食

尔时频毘娑罗王以见世尊默然受请时王寻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世尊明日清旦著衣持钵入城至王宫中各次第坐尔时王给以百味食手自斟酌欢喜不乱尔时频毘娑罗王见世尊食讫除去钵器便取一卑座在如来前坐

尔时世尊渐与王说微妙之法令發欢喜之心尔时世尊与诸大王及群臣之类说微妙之法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淫为秽恶出要为乐

尔时世尊以知彼众生心开意解无复狐疑诸佛世尊常所说法尔时世尊尽与说之当于坐上六十余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六十大臣及五百天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即与频毘娑罗王及诸人民说此颂偈

「祠祀火为上  书中颂为最
王为人中尊  众流海为
星中月照明  光明日为上
上下及四方  诸所有万物
天及世人民  佛为最尊上
欲求其福者  当供养于佛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便从坐起而去尔时罗阅城中人民之类随其贵贱从家多少饭佛及比丘僧

尔时世尊在迦兰陀竹园中住国界人民靡不供养者尔时罗阅城中诸梵志等次应作食是时彼梵志集在一处各作是论「吾等各各出三两金钱以供食具

尔时罗阅城中有梵志名曰鸡头极为贫匮趣自存活无金钱可输便为诸梵志所驱逐使出众中

是时鸡头梵志还至家中而告其妇「卿今当知诸梵志等所见驱逐不听在众所以然者由无金钱故

时妇报言「还入城中随人举必当得之」又语其「七日之后当相报偿设不偿者我身及妇没为奴婢

是时梵志随其妇言即入城中处处求索了不能得还至妇所而告之曰「吾所在求索了不能得当如之何

时妇报曰「罗阅城东有大长者名不奢蜜多罗饶财多宝可往至彼而求债之『见与三两金钱七日之后自当相还设不还者我身及妇没为奴婢』」

是时梵志从妇受语诣不奢蜜多罗从求金钱「不过七日自当相还若不相还者我与妇没身为奴婢」是时不奢蜜多罗即与金钱

是时鸡头梵志持此金钱还至妇所而告之曰「以得金钱当何方宜

时妇报言「可持此钱众中输之

彼梵志即持金钱往众中输之诸梵志等语此梵志曰「我等办具已讫可持此金钱还归所在不须住此众中

彼梵志即还到舍以此因缘向妇说之其妇报言「我等二人共至世尊所自宣微意

尔时梵志即将其妇至世尊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又复其妇礼如来足在一面坐尔时梵志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尔时世尊告梵志曰如今可为如来及比丘僧办其饮食

尔时梵志还熟视其妇时妇报曰「但随佛教不足疑难

尔时梵志即从坐起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及比丘众当受我

是时世尊默然受梵志请

尔时释提桓因在世尊后叉手侍焉尔时世尊回顾谓释提桓因「汝可佐此梵志共办食具

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是世尊

尔时毘沙门天王去如来不远将诸鬼神众不可称计遥扇世尊是时释提桓因语毘沙门天王曰「汝亦可佐此梵志办此食具

毘沙门报曰「甚善天王

是时毘沙门天王前至佛所头面礼足绕佛三匝自隐其形化作人像领五百鬼神办食具是时毘沙门天王勅诸鬼神「汝等速往至栴檀林中而取栴檀铁𢊍中有五百鬼神于中作食

是时释提桓因告自在天子曰「毘沙门今日以造铁厨与佛比丘僧作饭食汝今可化作讲堂使佛比丘僧于中得饭食

自在天子报曰「此事甚佳」是时自在天子闻释提桓因语去罗阅城不远化作七宝讲堂所谓七宝者水精琉璃马瑙赤珠车𤦲复化作四梯水精琉璃金梯陛上化作银树银梯陛上化作金树银茎银枝银叶若复金梯陛上化作银叶银枝水精梯上化作琉璃树亦各杂种不可称计复以杂宝而厕其间复以七宝而覆其上周匝四面悬好金铃然彼铃声皆出八种之音复化作好床敷以好悬缯幡盖世所希有尔时以牛头栴檀然火作食罗阅城侧十二由旬熏遍满其中

是时摩竭国王告诸群臣「我生长深宫初不闻此香罗阅城侧何缘闻此好香

群臣白王「此是鸡头梵志在食厨中然天栴檀香是其瑞应

是时频毘娑罗王勅诸群臣「速严驾羽宝之车吾欲往至世尊所问讯此缘

是时诸臣报王「如是大王

频毘娑罗王即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国王见此铁厨中有五百人作食见已便作是语「此是何人所作饮食

诸鬼神以人形报曰「鸡头梵志请佛及比丘僧而供养之

是时诸国王复遥见高广讲堂问侍人曰「此是何人所造讲堂昔所未有为谁所造

群臣报曰「不知此缘

是时毘娑罗王作是念「我今至世尊所问此义然佛世尊无事不知无事不见

是时摩竭国频毘娑罗王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频毘娑罗王白世尊言「昔日不见此高广讲堂今日见之昔日不见此铁厨今日见之将是何物为是谁变

世尊告曰「大王当知此毘沙门天王所及自在天子造此讲堂

是时摩竭国王即于坐上悲泣交集不能自胜世尊告曰「大王何故悲泣乃至于斯

频毘娑罗王白佛言「不敢悲泣但念后生人民不睹圣兴当来之人悭著财物无有威德尚不闻此奇宝之名何况见乎今蒙如来有奇特之变出现于世是故悲泣

世尊告曰「当来之世国王人民实不睹此变

尔时世尊即与国王说法使發欢喜之心王闻法已即从坐而去

是时毘沙门天王即其日语鸡头梵志曰「汝舒右手」是时鸡头即舒右手毘沙门天王即授与金铤又告之曰自以此金铤于地上

是时梵志即投于地上乃成百千两金毘沙门天王报曰「汝持此金铤入城中买种种饮食持来此间

是时梵志受天王教即持此金入城买种种饮食持来厨所是时毘沙门天王沐浴梵志与著种种衣裳手执香火教白「时到今正是时愿尊屈顾

是时梵志即受其教手执香炉而「时唯愿屈顾

尔时世尊以知时至著衣持钵将诸比丘众往至讲堂所各次第坐及比丘众亦次第坐是时鸡头梵志见饮食极多然众僧复少前白世尊言「今日食饮极为丰多然比丘僧少不审云何

世尊告曰「汝今梵志手执香炉上高台上向东西并作是说『诸释迦文佛弟子得六神通漏尽阿罗汉者尽集此讲堂』」

梵志白言「如是世尊」是时梵志从佛受教即上楼上请诸漏尽阿罗汉是时东方有二十一千阿罗汉从东方来诣此讲堂南方二十一千西方二十一千北方二十一千阿罗汉集此讲堂尔时讲堂上有八万四千阿罗汉集在一处

是时频毘娑罗王将诸群臣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及礼比丘僧是时鸡头梵志见比丘僧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以饭食之具饭佛及比丘僧手自斟酌欢喜不然故有遗余之食是时鸡头梵志前白佛言「今饭佛及比丘僧故有遗余饭食在

世尊告曰「汝今可请佛及比丘僧七日供养

梵志对曰「如是瞿昙」是时鸡头梵志即前长跪白世尊言「今请佛及比丘僧七日供养自当供给衣被饭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尔时大众之中有比丘尼名舍鸠利是时比丘尼白世尊言「我今心中生念『颇有释迦文佛弟子漏尽阿罗汉不集此乎』又以天眼观东方界南方西方北方皆悉观之靡不来者皆悉运集今此大会纯是罗汉真人运集

世尊告曰「如是舍鸠利如汝所言此之大会纯是真人西北无不集者」尔时世尊以此因缘告诸比丘「汝等颇见比丘尼中天眼彻睹如此比丘尼等乎

诸比丘对曰「不见也世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弟子天眼第一者所谓舍鸠利比丘尼是

鸡头梵志七日之中供养圣众衣被饭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复以华香散如来上是时此华在虚空中化作七宝交露台是时梵志见交露台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听在道次得作沙门

尔时鸡头梵志即得为诸根寂静自修其志除去睡眠设眼见色亦不起想念其眼根亦无恶想流驰诸念而护眼根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不起细滑之想意知法亦然是时便灭五结盖蔽人心者令人无智慧亦无杀害之意而净其心不杀不念杀不教人手不执刀杖起仁慈之心向一切众生除去不与取不起盗心而净其意恒有施心于一切众生亦使不盗已不亦复教人使不恒修梵行清净无瑕秽于梵行中而净其心亦不妄语亦不教人使行妄语恒念至诚无有虚诈诳惑世人于中而净其心非两舌亦不教人使两舌若此间语不传至彼设彼间语不传至此于中而净其意于食知足不著气味著荣色不著肥白但欲支其形体使全其命欲除故痛使新者不生得修行道长处无为之地犹如有男女以脂膏涂疮者但欲除愈故也此亦如是所以于食知足者欲使故痛除愈新者不生

或复是时达晓行道不失时节不失三十七道品之行或坐或行除去睡眠之盖或初夜时或坐或行除去睡眠之盖或中夜时右脇著地脚脚相累系意在明彼复以后夜时或坐或经行而净其意是时饮食知足经行不失时节除去欲不净想无诸恶行而游初禅有觉有观息念猗欢乐而游二禅无有乐护念清净自知身有乐诸贤所求护念清净者而游三禅彼苦乐已灭无有愁忧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于四禅

彼以三昧心清净无瑕秽亦得无所畏复得三自忆无数世事彼便忆过去之事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万生数千万生成劫败劫成败之劫我曾生彼处姓某字某食如此之食受如是苦乐寿命长短死此生死此生彼因缘本末皆悉知之彼复以三昧心清净无瑕秽得无所畏观众生类生者死者彼复以天眼观众生类死者善趣恶趣善色恶色若好若丑随行所种皆悉知之或有众生类身意行恶诽谤贤圣造邪业本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或复有众生身口行善不诽谤贤圣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复以清净天眼观众生类若好若丑善趣恶趣善色恶色皆悉知之得无所畏复施心尽漏后观此苦以实知之此是苦此是苦苦尽苦出要如实知之彼作是观已欲漏心有漏心无明漏心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是时鸡头梵志便成阿罗汉

尔时尊者鸡头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五事最不可得云何为五应丧之物欲使不丧者此不可得灭尽之法欲使不尽者此不可得夫老之法欲使不老者此不可得夫病之法欲使不病者此不可得也夫死之法欲使不死者此不可得是谓比丘有此五事最不可得若如来出世若如来不此法界恒住如故而不朽败有丧灭之声若生若逝皆归于本是谓比丘此五难得之物

「当求方便修行五根云何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谓比丘行此五根已便成须陀洹家家一种转进成斯陀含转进灭五结使成阿那含于彼般涅槃不来此世转进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自身作证而自游化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当求方便除前五事修后五根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五人不可疗治云何为五一者谀谄之人不可疗治奸邪之人不可疗治恶口之人不可疗治嫉妬之人不可疗治无反复之人不可疗治是谓比丘有此五人不可疗治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奸邪恶口人  嫉妬无反复
此人不可疗  智者之所弃

「是故诸比丘常当学正意除去嫉妬修行威仪所说如法当知反复识其恩养小恩尚不忘何况大者勿怀悭贪又不自誉复不毁他人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者释提桓因告三十三天曰『若诸贤与阿须伦共鬪时设阿须伦不诸天得胜汝等捉毘摩质多罗阿须伦将来至此身为五系』是时毘摩质多罗阿须伦复告诸阿须伦曰『卿等今日与诸天共鬪设得胜者便捉释提桓因缚送此间』比丘当知尔时二家共鬪诸天得胜阿须伦不如是时三十三天躬捉毘摩质多罗阿须伦王束缚其身将诣释提桓因所著中门外自观彼五系

「是时毘摩质多罗阿须伦王便作是念『此诸天法阿须伦所行非法我今不乐阿须伦便当即住此诸天宫』是时以生此念言『诸天法整阿须伦非法我欲住此间』作此念已是时毘摩质多罗阿须伦王便自觉知身无缚系五欲而自娱乐设毘摩质多罗阿须伦王生此念已『诸天非法阿须伦法整我不用此三十三天欲诣阿须伦宫』是时阿须伦王身被五系五欲娱乐自然消灭

「比丘当知缠缚之急莫过此事魔之所缚复甚于斯与结使魔以被动魔被缚不动魔不被缚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使心不被缚乐闲静之处所以然者此诸结使是魔境界若有比丘在魔境界者终不脱生不脱愁我今说此苦际若复比丘心不移动不著结使便脱生我今说此苦际是故诸比丘作是学无有结使越出魔界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是时阿难白世尊言「夫言尽者名何等法言尽乎

世尊告曰「阿难色者无为因缘而有此名无欲无为名灭尽法彼尽者名曰灭尽无为无作皆是磨灭之法无欲无污彼灭尽者故名灭尽阿难当知五盛阴无欲无作为磨灭法彼灭尽者名为灭尽此五盛阴永以灭尽更不复生故名灭尽

是时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〇)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生漏梵志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生漏梵志白世尊言「云何瞿昙有何因缘有何宿行使此人民之类有尽有灭有减少者本为城廓今日已坏本有人民今日丘荒

世尊告曰「梵志欲知由此人民所行非法故使本有城廓今日磨灭本有人民今日丘荒皆由生民悭贪结缚习行爱欲之所致故使风雨不时雨以不时所种根栽不得长大其中人民死者盈路梵志当知由此因缘使国毁坏民不炽盛

「复次梵志人民之类所行非法便有雷电霹雳自然之应天降雹雨坏败生苗尔时人民死者难计复次梵志人民之类所行非法共相诤竞或以手拳相加瓦石相掷各各自丧其命复次梵志彼人民之类已共诤竞不安其所国主不宁各兴兵众共相攻至大众死者难计或有被刀者或有矟箭死者如是梵志由此因缘使民减少不复炽盛复次梵志人民之类所行非法故使神祇不祐而得其便或遭困厄疾病著床除降者少疫死者多是谓梵志由此因缘使民减少不复炽盛

是时生漏梵志白世尊言「瞿昙所说甚为快哉说此人本减少之义实如来教本有城廓今日磨灭本有人民今日丘荒所以然者以有非法便生悭生悭疾便生邪业生邪业便天雨不时五谷不熟人民不炽故使非法流行降灾变坏败生苗彼以行非法著贪悭疾是时国主不宁各兴兵众共相攻伐死者叵计故使国土流荒人民迸散今日世尊所说甚善快哉由非法故致此灾患正使为他所捉便断其命由非法故便生盗心以生盗心后为王杀以生邪业非人得其便由此因缘便取命终人民减少故使无有城廓之所居处

「瞿昙今日所出以自过多犹如偻者得盲者得眼目冥中得明无目者为作眼目今沙门瞿昙无数方便而说法我今重自归佛愿听为优婆塞尽形寿不敢复杀若沙门瞿昙见我若乘象骑马我由恭敬所以然者我为王波斯匿毘娑罗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受梵之福我恐失此之德设我偏露右肩时唯愿世尊受我礼拜设我步行时见瞿昙来我当去履唯愿世尊受我等礼

尔时世尊俨头可之是时生漏梵志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前白佛言「我今重自归沙门瞿昙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

尔时世尊渐与说法使發欢喜之心梵志闻法已即从坐起便退而去

尔时生漏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


校注

(东晋译)十三字【大】符秦建元年三藏昙摩难提译【宋】【元】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明】 城【大】国【宋】【元】【明】 陀【大】沱【明】 此【大】〔-〕【宋】【元】【明】 阴【大】阴苦空无我尔时阿那含比丘当思惟此五盛阴【宋】【元】【明】 其【大】甚【宋】【元】【明】 罗【大】阿罗【宋】【元】【明】 以【大】*已【宋】*【元】*【明】* 波【大】婆【宋】【元】【明】 㮈【大】柰【宋】【元】【明】【圣】 释【大】释种【宋】【元】【明】 今【大】者【宋】【元】【明】 起【大】*兴【宋】【元】【明】【圣】* 至【大】〔-〕【宋】【元】【明】 国【大】卫国【宋】【元】【明】 慇懃【大】殷勤【明】 释【大】一释【宋】【元】【明】 宝羽【大】羽葆【元】【明】 人【大】人时此夫人【宋】【元】【明】 妊【大】任【圣】 闻王语【大】问讯王【宋】【元】【明】 勒【大】离【宋】【元】【明】 坐【大】*座【宋】*【元】*【明】* 流离【大】*瑠璃【圣】* 离【大】去【宋】【元】【明】 曰【大】言【宋】【元】【明】 在【大】不在【宋】【元】【明】未有在【圣】 彩【大】䌽【圣】 穷【大】穷然后我等当入此堂长夜之中受福无穷【宋】【元】【明】 幡【大】憣【圣】 座【大】坐【圣】 名【大】名曰【宋】【元】【明】 此【大】此诸【宋】【元】【明】 日【CB】【宋】【元】【明】曰【大】 集【大】会【宋】【元】【明】【圣】 至【大】往至【宋】【元】【明】 便【大】兴【宋】【元】【明】【圣】 时【大】报【宋】【元】【明】 运【大】云【宋】【元】【明】 加【大】跏【宋】【元】【明】【圣】 树枝叶【大】树树枝【宋】【元】【明】 此【大】在此【宋】【元】【明】 荫【大】*荫【宋】【元】【明】【圣】* 当【大】王当【宋】【元】【明】 攻【大】征【宋】 一【大】一枮【宋】【元】【明】 乾【大】揵【宋】【元】【明】【圣】 命【大】因【宋】【元】【明】 曰【大】言【宋】【元】【明】 宿【大】释宿【宋】【元】【明】 已【大】以【圣】 王【大】〔-〕【圣】 兵【大】众【宋】【元】【明】 往【大】任【圣】 轮坏【大】坏轮【宋】坏轮【明】轮【宋】 皆【大】皆共【宋】【元】【明】 尽当【大】当尽【宋】【元】【明】 奢【大】*舍【宋】*【元】*【明】* 王【大】王兵【宋】【元】【明】 奢【大】*舍【宋】【元】【明】【圣】* 也【大】*耶【宋】*【元】*【明】* 为是【大】是为【圣】 能【大】亦能【宋】【元】【明】 杀【大】杀害【宋】【元】【明】 越【大】越城【宋】【元】【明】 日【CB】【宋】【元】【明】【圣】曰【大】 埋【大】理【圣】 面【大】好面【宋】【元】【明】 城【大】〔-〕【圣】 已【大】以【圣】 烧【大】绕【宋】【元】【明】 兀【大】*刓【元】【明】* 坑【大】深坑【圣】 越【大】越城【元】【明】 诣【大】〔-〕【宋】【元】【明】 时【大】〔-〕【宋】【元】【明】 倡伎【大】*妓【宋】【元】【明】倡妓【圣】* 王【大】〔-〕【宋】【元】【明】 子【大】子王【圣】 白【大】白王【宋】【元】【明】 不【大】今【圣】 后【大】复【宋】【元】【明】 此【大】此生【宋】【元】【明】 王【大】*天王【宋】*【元】*【明】* 是【大】时【宋】【元】【明】 诸【大】说【元】 盛【大】〔-〕【宋】【元】【明】【圣】 若不受形【大】以无形像【宋】【元】【明】 形【大】形像【圣】 合【大】有合【宋】【元】【明】 染【大】深【圣】 常【大】〔-〕【圣】 习【大】*集【元】【明】* 烟【大】烟【圣】 座而【大】〔-〕【宋】【元】【明】【圣】 虚【大】墟【宋】【元】【明】 使【大】获【宋】【元】【明】 以【大】已【宋】【元】【明】【圣】 在【大】存【宋】【圣】 磨【大】摩【圣】 消【大】*销【宋】*【元】*【明】* 已【大】*以【宋】*【元】*【明】* 火灾【大】灾火【圣】 大王【大】王大【宋】【元】【明】【圣】 是【大】*〔-〕【宋】*【元】*【明】* 漂【大】*㵱【圣】* 内【大】城内【宋】【元】【明】 极为【大】为极【宋】【元】【明】 今【大】尔【宋】【元】【明】 短促【大】促短【宋】【元】【明】 中【大】〔-〕【宋】【元】【明】 绝【大】终【宋】【元】【明】【圣】 地【大】〔-〕【宋】【元】【明】 阅【大】*越【明】* 升【大】*斗【宋】*【元】*【明】* 贸【大】买【明】 平【大】乾【宋】【元】【明】乎【圣】 等【大】等我等【圣】 多【大】〔-〕【宋】【元】【明】 复彼【大】后收【宋】【元】【明】 堓【大】岸【宋】【元】【明】【圣】 押【大】𡑅【宋】【元】【明】 谓【大】诸【宋】【元】【明】 当【大】当知【元】【明】 华【大】华冠自【宋】【元】【明】 坋【大】*圿【元】【明】* 污【大】汗【宋】【元】【明】【圣】 座【大】生【圣】 椎【大】搥【明】推【圣】 尔【大】将【宋】【元】【明】 快得【大】已生【宋】【元】【明】 得善处【大】〔-〕【宋】【元】【明】 饭【大】*饮【宋】*【元】*【明】* 来【大】来法【宋】【元】【明】 佛【大】诸佛【宋】【元】【明】 天【大】〔-〕【圣】 爪【大】抓【圣】 [No. 133] 毘【大】*婆【宋】*【元】*【明】* 宝羽【大】*羽宝【宋】*羽葆【元】【明】* 吾【大】欲【圣】 至【大】欲至【宋】【元】【明】 已【大】以【圣】 洹【大】*桓【圣】* 欲【大】步【宋】【元】【明】出【圣】 夏【大】忧【圣】 敷【大】*〔-〕【圣】* 毘【大】*婆【元】【明】* 是【大】是时【宋】【元】【明】 于【大】〔-〕【圣】 饮【大】*饭【圣】* 其日【大】〔-〕【宋】【元】【明】 亦【大】然【宋】【元】【明】 兰【大】阑【圣】 宝【大】*葆【元】【明】* 毘【大】*婆【宋】*【元】*【明】* 卧敷【大】敷卧【宋】【元】【明】 便【大】但【宋】【元】【明】 饮【大】*饭【宋】*【元】*【明】* 便取一【大】更取【宋】【元】【明】【圣】 淫【大】婬【宋】【元】【明】 开意【大】意开【宋】【元】【明】 坐【大】座【宋】【元】【明】【圣】 人【大】天【宋】 源【大】原【宋】【元】【明】【圣】 坐【大】*座【宋】*【元】*【明】* 是【大】此【宋】【元】【明】 三两【大】*二两【宋】【元】【明】【圣】* 债【大】请【圣】 主【大】王【元】 债【大】请【宋】【元】【明】【圣】 还【大】偿【宋】【元】【明】 诣【大】语【宋】【元】【明】【圣】 至【大】诣【宋】【元】【明】 等【大】〔-〕【宋】【元】【明】 如【大】汝【宋】【元】【明】【圣】 其【大】具【宋】【元】【明】【圣】 还【大】还顾【宋】【元】【明】 回【大】回【圣】 共【大】供【宋】【元】【明】 办【大】辨【圣】 栴【大】*旃【圣】* 铁【大】著铁【宋】【元】【明】 中【大】中尔时厨中【宋】【元】【明】 以【大】已【宋】【元】【明】【圣】 使佛【大】佛使【圣】 陛【大】*阶【圣】* 根【大】〔-〕【圣】 银【大】*金【宋】*【元】*【明】* 上【大】〔-〕【圣】 银【大】金【元】【明】 梯【大】梯陛【宋】【元】【明】 座【大】坐【圣】 褥【大】蓐【圣】 幡【大】憣【圣】 然【大】*燃【圣】* 熏【大】勋【圣】 诸【大】〔-〕【宋】【元】【明】 毘【大】*婆【元】【明】* 至【大】可至【宋】【元】【明】 至【大】〔-〕【宋】【元】【明】 此【大】此是【宋】【元】【明】 造【大】造铁厨【宋】【元】【明】 造此【大】作是【宋】【元】【明】 坐【大】座【宋】【元】【明】【圣】 人民【大】民人【宋】【元】【明】 尚【大】常【圣】 其【大】于其【宋】【元】【明】 自【大】〔-〕【宋】【元】【明】【圣】 投【大】没【元】 于【大】*乎【圣】* 白【大】曰【圣】 到【大】至【宋】【元】【明】【圣】 丘【大】丘尼【明】 食饮【大】饮食【宋】【元】【明】食饭【圣】 十【大】*万【元】【明】* 在【大】此【明】 辞【大】乱【宋】【元】【明】【圣】 日【大】日中【宋】【元】【明】【圣】 尔【大】今【圣】 运【大】*云【宋】*【元】*【明】* 饭【大】饮【宋】【元】【明】 华香【大】香华【宋】【元】【明】 虚【大】〔-〕【宋】【元】【明】 道【大】道已得为道【宋】【元】【明】 蔽【大】弊【宋】【元】【明】 杀【大】教【元】 婬妷【大】淫泆【圣】 妷【大】泆【宋】【元】【明】 婬【大】婬泆【宋】【元】【明】淫【圣】 使【大】梵【元】 非【大】不【宋】【元】【明】 若【大】若闻【圣】 间【大】*问【宋】闻【明】* 间【大】闻【明】【圣】 著荣【大】知禁【圣】 猗【大】待【宋】【元】【明】行【圣】 昧【大】明【宋】【元】【明】 姓【大】性【宋】【元】 死此生【大】生此死【宋】【元】【明】【圣】 者【大】有【元】 口【大】口意【宋】【元】【明】 以【大】如【宋】【元】【明】 习【大】集【元】【明】 已【大】〔-〕【圣】 夫【大】天【元】 出【大】出世【宋】【元】【明】 谀【大】论【圣】 (无反疗治)九字【大】〔-〕【圣】 识【大】议识【圣】 尚【大】常【宋】【元】【明】【圣】 ~S. 11. 1. 4. Vepacitti. 如【大】如者【宋】【元】【明】【圣】 者【大】〔-〕【宋】【元】【明】【圣】 毘摩质多罗【大】~Vepacitti. 彼【大】被【宋】【元】【明】 整【大】*正【元】【明】* 欲【大】〔-〕【圣】 与【大】兴【宋】【元】【明】【圣】 缚【大】缚若不兴结使魔已得脱毁人魔被缚不毁人魔不被缚【宋】【元】【明】 被缚【大】移【圣】 诸【大】〔-〕【宋】【元】【明】 作是【大】〔-〕【宋】【元】【明】【圣】 尽【大】之【宋】【元】【明】【圣】 磨【大】*摩【宋】【元】*【圣】 五【大】此五【宋】【元】【明】 以【大】已【圣】 结【大】〔-〕【圣】 雨【大】以【明】 雳【大】礰【圣】 诤【大】争【明】 拳【大】搼【圣】 伐【大】罚【宋】【元】 众【大】众中【宋】【元】【明】 刀【大】刀死【宋】【元】【明】 祐【大】神【圣】 疾【大】*嫉【宋】【元】【明】【圣】* 生【大】有【宋】【元】【明】 生【大】〔-〕【宋】【元】【明】 便【大】使【宋】【元】【明】 降【大】雨【宋】【元】【明】 著贪【大】贪著【宋】【元】【明】 主【大】王【宋】生【元】 叵【大】巨【元】难【明】 取【大】邪【圣】 出以【大】话已【宋】【元】【明】 申【大】伸【明】 而【大】时【元】 为【大】〔-〕【圣】 寿【大】〔-〕【宋】【元】【明】【圣】 毘【大】婆【宋】【元】【明】 等礼【大】礼拜【宋】【元】【明】 俨【大】顉【宋】【元】【明】 为【大】我为【宋】【元】【明】 含【大】鋡【圣】 六【大】五【圣】 〔-〕【大】光明皇后愿文【圣】
[A1] 洹【CB】恒【大】
[A2] 洹【CB】恒【大】
[A3] 缯【CB】绘【大】
[A4] 回【CB】【丽-CB】回【大】(cf. K18n0649_p0511c24; T50n2040_p0057b22)
[A5] 宜【CB】宣【大】
[A6] 瘦【CB】庾【大】
[A7] 请【CB】【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增壹阿含经(卷26)
关闭
增壹阿含经(卷26)
关闭
增壹阿含经(卷26)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