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述意部
- 会名部
- 辩处部
- 能见部
- 业因部
- 引证部
夫避苦求乐。寔品物之常情。厌浊欣净。是生灵之旧理。但行有美恶土成麁妙。娑婆五痛。由积恶而丘坑。安养七珍。因习善而华胜。业成三辈报为九品。宝台珍观。假胜念而崔嵬。玉沼琼池。借善心而皎洁。花开莲合。验慈父之非虚。浪动波回。闻法言之在耳。自非功勤志固行满因圆。何能随千心而上金台。依十念而升乐国也。
述曰。世界皎洁。目之为净。即净所居。名之为土。故摄论云。所居之土无于五浊。如玻璃珂等名清净土。法华论云。无烦恼众生住处名为净土。净土不同有其四种。一法性上。以真如为体。故梁摄论云。以莲华王为净土所依。譬法界真如为净土所依体故。二实报土。依摄论云。以二空为门。三慧为出入路。奢摩他毘钵舍那为乘。以根本无分別智为用。此皆约报功德辩其出体。三事净土。谓上妙七宝。是五尘色性声香味触为其土相。故摄论云。佛周遍光明七宝处也。又华严经云。诸佛境界相中种种间错庄严。故净土论云。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又新翻大菩萨藏经云。假使如上世界。乃至大火洞然如来在中。若依经行。若住坐卧。其处自然八功德水出现于地。四化净土。谓佛所变七宝五尘为化土体。故涅槃经云。以佛神力地皆柔软。无有丘墟土沙砾石。乃至犹如西方无量寿佛极乐世界等。又大庄严论云。由智自在随彼所欲。能现水精瑠璃等清净世界。又维摩经云。佛以足指案地现净等事。又十地经云。随诸众生心所乐见。为示现故。此诸经论所明。并约化为净土。由佛神力现故有。摄故即无。故名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