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卷第七十

十恶篇第八十四之三

邪婬部第六(此別三部)

  • 述意部
  • 呵欲部
  • 奸偽部

述意部第一

夫婬声败德智者之所不行欲相迷神圣人之所皆离是以周幽丧国信褒姒之愆晋献亡家㛤姬之罪独角山上悟骑颈之羞期在庙堂宁悟焚身之痛皆为欲界众生不修观解系地烦恼不能断伏且地水火风谁为宰主身受心法本性皆空薄皮厚皮周旋不净生藏熟藏秽恶难论常欲牵人堕三恶道是以菩萨大士常修观行臭处流溢遍身皆满六尘怨贼每相触恼五阴旃陀难可亲近凡夫颠倒纵此贪迷妄见妖姿恋著华态皓齿丹唇长眉高髻弄影逶迤增妍美艶所以雒川解珮能税驾于陈王汉曲弄珠遂留情于交巫山台上托云雨以去来麻姑水侧寄泉流而还往遂使然香之气逈袭韩寿之衣弹琴之曲悬领相如之意或因枕而成亲或借挂冠而为密岂知形如聚沫质似浮云内外俱空须臾散灭举身不净合体无常方弃沟渠以充蝼蚁凡是众生有此邪行乖梵天道障菩提业为四趣因感三涂果是知三有之本寔由婬业六趣之报特因爱染以润业偏重故圣制不为也

呵欲部第二

第一明贪欲滋多者如涅槃经偈云

若常愁苦  愁遂增多  如人喜眠
眠则滋多  贪婬嗜酒  亦复如是

又正法念经偈云

如火益乾薪  增长火炽然
如是受乐者  爱火转增长
薪火虽炽然  人皆能舍离
爱火烧世间  缠绵不可舍

又智度论偈云

世人愚惑  贪著五欲  至死不舍
为之后世  受无量苦  譬如愚人
贪著好果  上树食之  不肯时下
人伐其树  树倾乃堕  身首毁坏
痛苦而死  得时乐少  失时苦多
如蜜涂刀  舐者贪甜  不知伤舌
后受大苦

成实论偈云

贪欲实苦  凡夫颠倒  妄生乐想
智者见苦  见苦则断  受欲无厌
如饮咸水  转增其渴  以增渴故
何得有乐  譬如狗𫜪  血涂枯骨
增涎唾合  想谓有美  贪欲亦尔
于无味中  邪倒力故  谓为受味
故知色欲  苦实乐虚  要无贪求
方名真乐

第二明观女不净者但惟诸女外假容仪内怀臭秽迷人著相不觉虚诳唯大智者能知可恶也又禅秘要经云长老目连得罗汉道本妇将从盛服庄严欲坏目连目连尔时为说偈言

汝身骨乾立  皮肉相缠裹
不净内充满  无一是好物
韦囊盛屎溺  九孔常流出
如鬼无所宜  何足以自贵
汝身如行厕  薄皮以自覆
智者所弃远  如人舍厕去
若人知汝身  如我所恶厌
一切皆远离  如人避圊厕
汝身自庄严  华香以璎珞
凡夫所贪爱  智者所不惑
是不净聚  集诸秽恶物
如庄严厕舍  愚人以为好
汝脇肋著脊  如椽依梁栋
五藏在腹内  不净如屎箧
汝身如粪舍  愚夫所贪保
饰以珠璎珞  外好如画瓶
若人欲染空  始终不可著
汝欲来烧我  如蛾自投火
一切诸欲毒  我今已灭尽
五欲已远离  魔网已坏裂
我心如虚空  一切无所著
正使天欲来  不能染我心

又增一阿含经云宁以火烧铁锥而于眼不以视色兴起乱想又正法念经云女人之性心多嫉妬以是因缘女人死后多生饿鬼趣中虽有美言心如毒害强知虚诈能惑世间

等三明女人难亲可厌者故优填王经偈云

女人最为恶  难与为因缘
恩爱一缚著  牵人入罪门

非直牵人入恶道天中退落亦由女惑故正法念经偈云

天中大系缚  无过于女色
女人缚诸天  将至三恶道

又智度论云菩萨观欲种种不净于诸衰中女衰最重火刀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妬嗔谄妖秽鬪诤贪嫉不可亲近故佛说偈云

宁以赤铁  宛转眼中  不以散心
邪视女色  含笑作姿  憍幔羞惭
回面𥍉眼  美言妬嗔  行步妖秽
以惑于人  婬罗欲网  人皆投身
坐卧行立  回眄巧媚  薄智愚人
为之心醉  执剑向敌  是犹可胜
女贼害人  是不可禁  毒蛇含毒
犹可手捉  女情惑人  是不可触

又增一经偈云

莫与女交通  亦莫共言语
有能远离者  则离于八难

故萨遮尼乾子经尼乾子说偈云

自妻不生足  好婬他妇女
是人无惭愧  受苦常无乐
现在未来世  受苦及打缚
舍身生地狱  受苦常无乐

又杂譬喻经云佛在世时有一婆罗门生于两女女皆端正乃故悬金九十日内募索有能诃我女丑者便当与金竟无募者将至佛所佛便诃言此女皆丑无有一好阿难白佛言此女实好而佛言恶有何不好佛言人眼不视色是为好眼耳鼻口亦尔身不著细滑是为好身手不盗他财是为好手今观此女眼视色耳听音鼻嗅香身喜细滑手喜盗财如此之者皆不好也

又佛说日明菩萨经云菩萨呵色欲法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从病得差复思得病智者怒之知其狂而颠蹶死无日矣凡夫重色甘为之仆终身驰骤为之辛苦虽复𫓧质寸斩锋镝交至甘心受之不以为患狂人乐狂不是过也行者若能弃之不顾是则破枷脱锁恶狂厌病离于衰祸既安且吉得出牢狱永无患难女人之相其言如蜜而其心如毒譬如渟渊澄镜而蛟龙居之金山宝窟而师子处之当知此害不可暂近室家不和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阴贼灭人慧明亦是猎围尠得出者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又如密网众鱼投之刳肠俎亦如暗坑无目投之如蛾赴火是以智者知而远之不受其害恶而秽之不为此物之所惑也

又佛般泥洹经云佛告柰女好邪婬者有五自妨一多声不好二王法所疾三怀异多疑四死入地狱五地狱罪竟受畜生形皆罪所致能自灭心不邪婬者有五增福一多人称誉二不畏县官三身得安隐四死上天生五从意清净得泥洹道

奸偽部第三

又旧杂譬喻经云昔有大姓家子端正以金作女像语父母言有女似此者儿乃当取时他国有女貌亦端正亦作金男白父母言有男似此乃当嫁之父母各闻便远娉合时国王举镜自照谓群臣曰天下人颜有如我不诸臣答曰臣闻彼国有男端正无比则遣使请之使至告之王欲见贤者则严车进去已自念王以我明达故来相呼则还取书而见妇与奴为奸怅然怀憾为之结气颜色衰丑臣见如此谓行道消瘦马厩安之夜于厩中见王正大夫人与马下人私通心乃自悟王大夫人尚当如此何况我妇意解心悦颜色如故则与王相见王曰何因止外三日答曰臣来有忘还归取之而见妇与奴为奸意忿颜色衰变故住厩中三日昨见王正夫人来与养马儿私通夫人乃尔何况余人意解颜色复故王言我妇尚尔何况凡女两人俱舍便入山中𩮜发作沙门思惟女人不可从事精进不懈俱得辟支佛道

又旧杂譬喻经云昔有妇人生一女端正无比年始三岁国王取视呼道人相后堪为夫人不道人报王此女有夫王后得之王言我当牢藏岂可后得便呼鹤来汝处在何鹤白王言我止大山半腹有树人畜不历下有洄水船所不行王言我以此女寄汝将养便撮持去日日从王取饭与女如是久后上有一聚卒为水漂去有一树枝逐水下流有一男子得抱持树堕洄水中不得去岸有蒲桃树踊出住倚山傍男子寻之得上鹤树与女私通女便藏之鹤觉女身重左右求得男子举撮弃之如事白王王曰前道人善巧相人也师曰人有宿对非力所制逢对则可畜生亦尔

又旧杂譬喻经云昔有国王护持女急王夫人语太子曰我为汝母来不见国中欲一回出汝可白王如是至三太子白王王则听可太子自为御车群臣于路奉迎设拜夫人出手开张令人得见太子见女人面如是便诈腹痛而还夫人言曰我无相甚矣太子自念我母尚当如此何况余乎夜便委国舍去入山游观时道边有树下有泉水太子上树逢见梵志独行入水池浴出已饭食作术吐出一壶壶中有女与屏处室梵志得卧女人腹吐一壶壶中有男复与共卧卧已吞壶须臾之顷梵志起已复内妇著壶中吞已杖持而去太子归国白王请梵志及诸臣下作三人食持著一边梵志既至言我独自太子曰梵志汝当出妇共食梵志不得已出妇太子妇汝当出夫共食如是至三不得已出男共食食已便去王问太子汝何因知之答曰我母观国我为御车母开出手令人见之我念女人能多乐欲便诈腹痛还入山中见梵志藏妇腹中如是女人奸不可绝太王放赦宫中自在行来王勅后宫其欲行者任从志也师曰天下不可信者女人是也

又旧譬喻经云昔有四姓藏妇不使人见妇值青衣人作地突与琢银儿私通夫后觉妇妇言我生不邪行卿莫妄语夫言吾不信汝当将汝至神树所立誓妇言甚佳夫持斋七日始入斋室妇密语琢银儿汝诈作狂乱头于市逢人抱持牵引弃之夫斋竟便将妇出妇言我不见市卿将我过市琢银儿便来抱持诈狂卧地妇便号呼其夫何为使人抱持我耶夫言此是狂人何须记录夫妇俱到神所叩头言我生来不作恶但为狂人所抱妇便得活夫默然而惭佛言当知一切女人奸诈如是不可信也

又十诵律云佛在舍卫国有一婆罗门生女面貌端正颜色清净名曰妙光相师占曰是女后当与五百男共通诸人闻已女年十二无有求者时婆罗门有隣比估客常入海采宝是估客于楼上遥见是女即生欲心问余人言是谁女耶答是某甲婆罗门女有取者耶答言无有求问何故无人求耶答曰此女有一过罪相师占曰是女后当与五百男子共通所以无求者时估客念言除沙门释子无入我舍者即往求取到未久估客结伴欲入海中唤守门者语言我欲入海莫听男子强入我舍除沙门释子此是无过答言尔去后沙门于舍乞食是女见已语言共我行欲诸比丘不知白佛佛言此舍必有非梵行汝不应往此女后得病于夜命终其家人以庄严具合弃死处时有五百群贼于此处行见是死女即生欲心便就行欲是女先语沙门婆罗门共我行欲以此因缘故堕恶彼国北方生作婬龙名毘摩达多

正报颂曰

邪婬入地狱  登彼刀叶林
热铁钉其口  洋铜灌入心
毒龙碎骨髓  金刚鼠食阴
铜柱缘上下  铁床卧隐深

习报颂曰

昏婬乱情色  受苦无表
余业得人身  自妻常背己
彼此怀猜忌  孰肯顺情旨
稍有性灵人  宁得无惭耻

感应缘(略引十二验)

汉有谈生者年四十无妇常感激读经书通夕不卧至夜半时有一姝女年十五六姿颜服饰天下无双来就谈生遂为夫妇言曰我不与人同夜君慎勿以火照我也至三年之后乃可照耳谈生与为夫妇生一儿已二岁矣不能忍夜伺其寐便盗照视之其腰已下肉如人腰已上但是枯骨妇觉遂去云君负我我已垂变身何不能忍一年而竟相照耶谈生辞谢洟泣不可复止云与君虽大义今将离別然顾念我儿恐君贫不能自谐活暂逐我去方遗君物谈生逐入华堂兰室物器不凡乃以珠被与之曰可以自给裂取谈生衣裾留之辞別而去后谈生持被诣市睢阳王买之直钱千万王识之曰是我女被那得在市此人必發吾女塚乃收考谈生谈生具以实对王犹不信乃往视女塚塚全如故乃复發视果于棺盖下得衣裾呼其儿视貌似王女王乃信之即出谈生而复之遂以为女婿表其儿为郎中(右一验出搜神记)

晋时有卢充范阳人家西三十里有崔少府年二十时先冬至一日出宅西猎戏见有一麞便射之射己麞倒而复走起充步步趁之不觉远去忽见道北一里瓦屋四周有如府舍不复见麞到门中有一铃下唱客前复有一人捉一襆新衣曰府君以此衣将迎郎君充便取著以进见少府语充曰尊府君不以仆门鄙陋近得书为君索小女为婚故相迎耳便以书示充父亡时充虽小然己识父手迹便即歔欷无复辞托崔便勅内卢郎已便可使女郎庄严就东廊至黄昏内白女郎严饰竟崔语充君可至东廊既至妇已下车立席头即共拜时为三日供给饮食三日毕谓充曰君可归去若女有相生男当以相与生女当自留养勅外数车送客充便辞出崔送至中门执手洟零出门见一独车驾青牛又见本所著衣及弓箭故在门外寻遣传教将一人捉襆衣与充相闻曰媛始尔別甚怅恨今致衣一袭被缛自副充便上车去驰如电逝须臾至家母问其故充悉以状对別后四年三月三日充临水戏忽见傍水有独车乍沈乍浮既而上岸四坐皆见而充往开其车后户见崔氏女四岁男儿共载女抱儿以还充又与金鋺別并赠诗一首曰

煌煌灵芝质  光丽何猗猗
华艳当时显  嘉会表神奇
含英未及秀  中夏罗霜萎
荣耀长幽灭  世路永无施
不悟阴阳运  哲人忽来仪
今时一別后  何得重会时

充取儿鋺及忽然不见充后乘车诣市卖鋺冀有识者有一婢识此鋺还白大家曰市中见一人乘车卖崔女郎棺中金鋺大家即是崔氏亲姨母也遣儿视之果如婢言乃上车叙其姓名语充曰昔我姨姊少府女出而亡家亲痛之赠一金鋺著棺中可说得鋺本末充以事对儿亦悲咽便赍还白母母即令充家迎儿还五亲悉集儿有崔氏之状又有似充之貌儿鋺俱验姨母曰此我外甥也即字温休温休者是幽婚也儿大为郡守子孙冠盖相承至今其后植字子干有名天下(右一验出续搜神记)

晋武帝世河间郡有男女相悦许相配适既而男从军积年父母以女別适人无几而忧死男还悲痛乃至塚所始欲哭之叙哀而已不胜其情遂發塚开棺即时苏活因负还家将养数日平复其夫乃往求之其人不还卿妇已死天下岂闻死人可复活耶此天赐我非卿妇也于是相讼郡县不能决以谳廷尉廷尉奏以精诚之至感于天地故死而更生在常理之外非礼之所处形之所裁断以还开塚者(右一验出搜神记)

晋时武都太守李仲文在郡丧女年十八权假葬郡城北有张世之代为郡世之男字子长年二十侍从在厩中梦一女年可十七八颜色不常自言前府君女不幸早亡会今当更生心相爱乐故来相就如此五六夕忽然昼见衣服熏香殊绝遂为夫妻寝息衣皆有污如处女焉后仲文遣婢视女墓因过世之妇相闻入厩中见此女一只履在子长床下取之啼泣呼言發塚持履归以示仲文仲文惊愕遣问世之君儿何由得亡女履耶世之呼问儿具陈本末李张并谓可怪發棺视之女体已生肉颜姿如故右脚有履左脚无也自尔之后遂死肉烂不得生万恨之心当复何言泣洟而別

晋时东平凭孝将为广州太守儿名马子年二十余独卧厩中夜梦见女年十八九言我是前太守北海徐玄方女不幸早亡亡来出入四年为鬼所枉杀案主录当八十余听我更生要当有依马子乃得生活又应为君妻能从所委见救活不马子答曰可尔与马子克期当出至期日床前地头发正与地平令人扫去逾分明始悟是所梦见者除左右人便渐渐额出次头面出次项形体顿出马子便令坐对榻上陈说语言奇妙非常遂与马子寝息戒云我尚虚自节问何时得出答曰出当得本生生日尚未至遂往厩中言语声音人皆闻之女计生日至女具教马子出已养之方法语毕拜去马子从其言至日以丹雄鸡一只黍饭一盘清酒一醊其丧前去厩十余步祭讫掘棺出开视女身体貌全如故徐徐抱出著毡帐中唯心下微暖口有气令婢四人守养护之常以青羊乳汁沥其两眼始开口能咽粥积渐能语二百日中持杖起行一朞之后颜色肌肤气力悉复常乃遣报徐氏上下尽来选吉日下礼娉为夫妇生二男一女长男字元庆永嘉初为秘书郎中小男字敬度作太傅女适济南刘子彦征士延世之孙(右二验出续搜神记)

晋桓道愍者谯人也晋隆安四年丧妇道愍内顾甚笃缠痛无已其年夜始寝视屏风上见有人手惊起炳炬照屏风外乃其妇也形貌庄严具如生平愍了不畏惧遂引共卧言语往还陈叙存亡愍曰卿亡来初无音影今夕那得忽还答曰欲还何极人神道殊各有司属无由自任耳新妇生时差无余罪常疑君怜爱婢使以此妬忌之心受报地狱始获免脱今当受生为人故来与君別也愍曰当生何处可得相寻知不答曰但知当生不测何处一为世人无容复知宿命何由相寻求耶至晓辞去洟泗而別愍送至步廊下而归已而方大悑惧恍惚积日

宋咸宁中太常卿韩伯子某会稽内史王蕴子某光禄大夫刘耽子某同游蒋山庙庙有数妇人像甚端正某等醉各指像以妻匹配戏弄之即以其夕三人同梦蒋侯遣传教相闻曰家子女并丑陋而猥蒙荣顾辄克某月某日悉相迎某等以其梦指适异常试往相问而果各得此梦符协如一于是大惧备三牲诣庙谢罪乞哀又俱梦蒋侯亲来降已曰君等既以顾之实贪令对克期垂及岂容方更中悔经少时并亡(右此一验出志怪传)

宋时弘农华阴潼乡阳首里人也服八石得水道仙为河伯幽明录曰余杭县南有上湘湘中央作塘有一人乘马看戏将三四人至岑村饮酒小醉暮还时炎热因下马入水中枕石眠马断走归从又悉追马至暮不眠觉日已向晡不见人马见一妇来年可十六七云女郎再拜日既向暮此间大可畏君作何计问女郎姓何那得忽相复有一年少年可十三四甚了了乘新车车后二十人至呼上车云大人暂欲相见因回车而去道中路骆驿抱火寻城郭邑车至便入城进厅事上有信幡题云河伯信见一人年三十许颜容如画侍卫繁多相对欣然勅行酒炙云仆有小女乃聪明欲以给君箕此人知神敬畏不敢讵逆便勅备办令就郎中婚承白已办送丝布单衣及纱袷绢裙纱衫裈履屐皆精好又给十小吏青衣数十人妇年可十八九姿容婉媚便成三日后大会客拜合四日云礼既有限当發遣去妇以金瓯麝香囊与婿別泣洟而分又与钱十万药方三卷云可以施功布德复云十年当相迎此人归家遂不肯別婚辞亲出家作道人所得三卷方者一卷脉经一卷汤方一卷丸方周行救疗皆致神验后母老迈兄丧因还婚宦(右此一验出搜神记)

邪王奂仕齐至尚书左仆射甚信释典而妬忌之深便甞在斋内使爱妾治髭忽有乌衔黄梅过庭而坠谓妾有密期掷果为戏使奴出外觇视遇见一士向篱私游奴即往捦捉而此人言嗔洿媟便迩迸走奴还白之奂谓儞用有实苦加核问妾备自陈终不见察即遣下阶笞杀之妾解衣誓曰今日之死实为枉横若有人天道当令官知尔后数见妾来诉怨俄而出为雍州刺史性渐狂异如有凭焉无故打杀小府长史刘兴祖诬其欲反为御史中丞孔稚珪所奏世祖遣中书舍人吕文显直合将军曹道刚领齐仗兵收奂子彪素称凶剽及女婿殷叡遂劝奂曰曹吕今来不见真勅恐为奸变政宜录取驰以奏闻奂纳之便配千余人仗闭门拒守彪遂辄与官军战彪败而走宁蛮长史裴叔业于城内举兵攻奂斩之时人以为妾之报也(右二验出冥祥记)

宋东海徐某甲前妻许氏生一男名铁臼而许亡某甲改娶陈氏陈氏凶虐志灭铁臼陈氏产一生而祝之曰汝若不除铁臼非吾子也名之曰铁杵欲以钟𢭏铁臼也于是捶打铁臼备诸苦毒饥不给食寒不加絮某甲性暗弱又多不在后妻恣意行其暴酷铁臼竟以陈饿痛杖而死时年十六亡后旬余鬼忽还家登陈床曰我铁臼也实无片罪横见残害我母诉怨于天得天曹符来取铁杵当令铁杵疾病与我遭苦时同将去自有期日我今停此待之声如生时家人宾客不见其形皆闻其语于是常在屋梁上住陈氏跪谢抟颊为设祭奠鬼云不须如此饿我令死岂是一喰所能对谢陈夜中窃语道之鬼厉声曰何敢道我今当断汝屋栋便闻锯声屑亦随落拉然有响如栋实崩举家走出炳烛照之亦无异鬼又骂铁杵曰汝既杀我安坐宅上以为快也当烧汝屋即见火然烟焰大猛内外狼狈俄尔自灭茅茨俨然不见亏损日日骂詈时复歌云桃李华严霜落奈何桃李子严霜早落已声甚伤切似是自悼不得成长也于时铁杵六岁鬼至便病体痛腹大上气妨食鬼屡打之处处青𪒠月余而死鬼便寂然(右一验出冤魂志)

唐显庆三年岐州岐山县王志任益州县令考满还乡有在室女面貌端正未有婚娉在道身亡停在绵州殡殓居棺寺停累月寺中先有学停一房内夜初见此亡女来入房内庄饰华丽具申礼意欲慕相就学生容纳相知经月女与学生一面铜镜巾栉各一念欲上道女共学生具展哀情密共辞別家人求觅此物不得令遣巡房求之于学生房觅得令遣左右缚打此人将为私盗学生具说逗留口云非唯得娘子此物兼留上下二衣共某辞別留为信物令遣人开棺检求果无此衣兼见女身似人幸处既见此征遣人解放借问此人君居何处答云本是岐州人因从父南任父母俱亡权游诸州学问不久当还令给衣马装束同归将为女夫怜爱甚重(见西明寺僧法云本乡梓州具说如是)

唐武德中印人姓韦与一妇人言誓期不相负累年宠衰妇人怨恨韦惧其反己自缢杀之后数日韦身遍痒因發癞疮而死韦孝谐说向临云是某从兄(右一验出冥报记)

妄语部第七(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惟夫禀形人世逢斯秽浊之时受质偽身常作虚妄之境所以妄想虚搆惑倒交怀违心背境出语皆虚诳惑前人令他妄解致使万苦争缠百忧总萃种虚妄之因感得轻贱之报地狱重苦更加汤炭迷法乱真寔由妄语也

引证部第二

又正法念经偈云

妄语言说者  恼一切众生
彼常如黑暗  有命亦同死
语刀自割舌  云何舌不堕
若妄语言说  则失实功德
若人妄说语  口中有毒蛇
刀在口中住  炎火口中然
口中毒是毒  地上毒非毒
口毒割众生  命终堕地狱
若人妄说语  自口中出脓
舌则是泥犁  舌亦如炽火
若人妄谗语  彼人速轻贱
为善人舍离  天则不摄护
常憎嫉他人  与诸众生恶
方便恼乱他  因是入地狱

又优婆塞戒经偈云

若复有人  乐于妄语  是人现得
恶口恶色  所言虽实  人不信受
众皆憎恶  不喜见之  是名现世
恶业之报  舍此身已  入于地狱
受大苦楚  饥渴热恼  是名后世
恶业之报  若得人身  口不具足
所说虽实  人不信受  见者不乐
虽说正法  人不乐闻  是一恶人
因缘力故  一切外物  资生减少

以此证知妄语之人三世受苦又禅秘要经云若有四众于佛法中为利养故贪求无厌为好名闻而假偽作恶实不坐禅身口放逸行放逸行贪利养故自言坐禅如是比丘犯偷兰遮过时不说自不改悔经须臾间即犯十三僧残若经一日至于二日当知此比丘是天人中贼罗刹魁脍必堕恶道犯大重罪若比丘比丘尼实不见白骨自言见白骨乃至阿那般那是比丘比丘尼诳惑诸天龙鬼神等此恶人辈是波旬种为妄语故自说言我得不净观乃至顶法此妄语人命终之后疾于电雨必定当堕阿鼻地狱寿命一劫从地狱出堕饿鬼中八千岁时啖热铁丸从饿鬼出堕畜生中生常负重死复剥皮经五百还生人中聋盲瘖癃残百病以为衣服如是经苦不可具说又正法念经偈云

甘露及毒药  皆在人舌中
甘露谓实语  妄语则为毒
若人须甘露  彼人住实语
若人须毒者  彼人妄语说
毒不决定死  妄语则决定
若人妄语说  彼得言死人
妄语不自利  亦不益他人
若自他不乐  云何妄语说
若人恶分別  喜乐妄说语
飞堕火刀上  得如是苦恼
毒害虽甚恶  唯能杀一身
妄语恶业者  百千身被坏

又佛说须赖经云佛言夫妄言者为自欺身亦欺他人妄言者令人身臭心口无信令其心恼妄言者令其口臭令其身天神所弃妄言者亡失一切诸善于己愚冥迷失善路妄言者一切恶本断绝善行闲居之本又正法念经阎罗王责疏罪人说偈云

实语得安乐  实语得涅槃
妄语生苦果  今来在此受
若不舍妄语  则得一切苦
实语不须买  易得而不难
实非异国来  非从异人求
何故舍实语  喜乐妄语说
妄语言说者  是地狱因缘
因缘前已作  唱唤何所益
妄语第一火  尚能烧大海
况烧妄语人  犹如烧草木
若人舍实语  而作妄言说
如是痴恶人  弃宝而取石
若人不自爱  而爱于地狱
自身妄语火  此处自烧身
实语甚易得  庄严一切人
舍实语妄说  痴故到此处

又智度论偈云

实语第一戒  实语升天梯
实语小如大  妄语入地狱

又萨婆多论云不妄语者若说法议论传语一切是非莫自称为是常令推寄有本无过也不尔斧在口中又十诵律云若语高姓人云是下贱若两眼人云是一眼并得妄语又语一眼人汝是瞎眼人并得轻恼他罪

正报颂曰

妄语诳人巧  地狱受罪拙
焰锯解其形  热铁耕其舌
灌之以洋铜  磨之以刚铁
悲痛碎骨髓  呻吟常呜咽

习报颂曰

妄语入三涂  三涂罪已决
余业生人道  被谤常忧结
还为他所诳  恨心如火热
智者勿尤人  验果因须灭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五


校注

五【大】五(十恶之三)【宋】【元】【宫】 (十恶三)九字【大】〔-〕【宋】【元】【宫】不分卷【明】 (第六部)十五字【大】〔-〕【明】 部第一【大】〔-〕【明】 㛤【大】丽【宋】【元】【明】 山【大】上【宋】 悟【大】*悟【宋】【元】【明】【宫】* 不【大】之【宋】【元】【明】【宫】 常【大】*恒【宋】【元】【明】【宫】* 恋【大】封【宋】【元】【明】【宫】 雒【大】洛【宋】【元】【明】【宫】 浦【大】甫【明】 麻【大】舒【宋】【元】【明】【宫】 荐【大】廌【宋】【元】【宫】 枕【大】𣏞【宫】 寔【大】实【明】 部第二【大】〔-〕【明】 甜【大】舐【宫】 𫜪【大】咬【宫】 韦【大】革【宋】【元】【明】【宫】 溺【大】尿【宋】【元】【明】【宫】 圊厕【大】屎坑【宋】【元】【明】【宫】 是【大】身【明】 刺【大】铄【宋】【元】【明】【宫】 于【大】手【宫】 𥍉【大】摄【宋】【元】【明】【宫】 欲【大】弥【宋】【元】【明】【宫】 于两女女【大】两头女【宋】【元】【明】【宫】 呵【大】可【宋】【元】【明】 之【大】乏【宋】【元】【明】【宫】 渟【大】停【宋】【元】【明】【宫】 肌【大】几【宋】【元】【明】【宫】 意【大】立【宋】【元】【明】【宫】 部第三【大】〔-〕【明】 还【大】远【宫】 昨【大】伺【宫】 王【大】〔-〕【宋】【元】【明】【宫】 聚【大】卵【宋】【元】【明】【宫】 枝【大】奇【宋】【元】【明】 洄【大】回【宋】【元】【明】【宫】 岸【大】〔-〕【宋】【元】【明】【宫】 巧【大】功【宋】【元】【明】【宫】 王【大】正【宋】【元】【明】【宫】 来【大】汝【宋】【元】【明】【宫】 张【大】帐【明】 面【大】而【宋】【元】【明】【宫】 曰【大】语【宋】【元】【明】【宫】 太【大】大【宋】【元】【明】【宫】 号【大】哮【宋】【元】【明】【宫】 者【大】者耶答言未也【宫】 一【大】〔-〕【宫】 到【大】到家【宋】【元】【明】【宫】 人答言尔【大】答言可尔估客【宋】【元】【明】答言尔【宫】 道【大】道在【宋】【元】【明】【宫】 叶【大】业【宫】 裹【大】里【宋】【元】【明】【宫】 孰【大】熟【宋】 时【大】*〔-〕【明】* 卢充有【大】有卢充【宋】【元】【明】【宫】 张世之有【大】有张世之【宋】【元】【明】【宫】 指【大】措【元】 奂【大】奂仕【宋】【元】【明】【宫】 妬割【大】害【宋】【元】【明】割【宫】 有【大】〔-〕【宋】【元】【明】【宫】 妻【大】韦【宋】【元】【明】【宫】 姝【大】好【宋】【元】【明】【宫】 洟【大】*涕【宋】【元】【明】【宫】* 出【大】〔-〕【宫】 墓年二十【大】女【宫】坟年二十【宋】【元】【明】 年【大】〔-〕【宋】【元】【明】 先【大】充【宫】 北【大】比【宋】【宫】 间【大】门【宋】【元】【明】【宫】 襆【大】复【宋】 充【大】〔-〕【宋】【元】【明】【宫】 来【大】〔-〕【宋】【元】【明】【宫】 郎【大】廊【宋】【元】【明】【宫】 闻【大】问【宋】【元】【明】 媛【大】授【宋】【元】【明】【宫】 上【大】近【宋】【元】【明】 皆【大】〔-〕【宫】 与【大】与其【宋】【元】【明】【宫】 四【大】三【宋】【元】【明】〔-〕【宫】 秀【大】莠【宋】【元】 罗【大】罹【明】 哲【大】誓【宫】 诗【大】诗毕妇车【宋】【元】【明】【宫】 甥【大】生【宋】【元】【明】【宫】 一【大】此一【宋】【元】【明】【宫】 曰【大】白【宫】 形【大】刑【宋】【元】【明】 右一【大】此【明】 女【大】女子【宋】【元】【明】【宫】 马子【大】凭了【宋】【元】【宫】 除【大】屏除【宋】【元】【明】【宫】 次项【大】一吹顷【宫】一次项【宋】【元】【明】 戒【大】诫【明】 升【大】胜【宫】 貌【大】完【宫】 掾【大】椽【宫】 延【大】廷【宋】【元】近【宫】 严【大】饰【宋】【元】【明】【宫】 常【大】恒【宋】【元】【明】【宫】 悑【大】怖【宋】【元】【明】【宫】 庙【大】〔-〕【宋】【元】【明】【宫】 传【大】傅【宋】【元】【明】 令【大】今【宋】【元】【明】【宫】 克【大】〔-〕【宋】【元】【明】【宫】 央【大】史【宫】 反【大】及【宋】【元】【明】【宫】 云【大】一【明】 问【大】闻【宋】【元】【明】【宫】 抱【大】把【宋】【元】【明】【宫】 车【大】居【宋】【元】【明】【宫】 讵【大】拒【明】 別【大】〔-〕【宋】【元】【明】【宫】 琅【大】瑯【宫】 邪【大】瑘【宋】【元】【明】【宫】 忘【大】妄【明】 弘【大】〔-〕【宋】【元】【明】【宫】 恕【大】怒【明】 谓【大】猜【宋】【元】【明】疑【宫】 篱【大】攡【宋】【元】【明】【宫】 捦【大】㯲【宋】【元】【明】擒【宫】 洿【大】污【宋】【元】【明】【宫】 儞【大】弥【宋】【元】【明】【宫】 仗【大】伏【宋】【元】【明】【宫】 奂【大】〔-〕【宫】 辄【大】取【宋】【元】【明】【宫】 男【大】男名铁杵【宫】 祝【大】呪【宋】【元】【明】【宫】 名之【大】之名【宋】【元】【明】之【宫】 钟【大】杵【明】春【宫】 陈【大】冻【宋】【元】【明】【宫】 痛【大】病【宋】【元】【明】【宫】 得【大】今得【宋】【元】【明】【宫】 梁【大】梁【宫】 喰【大】餐【宋】【元】【明】【宫】 亦【大】亦了【宋】【元】【明】【宫】 腹【大】肠【宋】【元】【明】膝【宫】 冤【大】怨【明】 生【大】士【宋】【元】 娘【大】娘【明】 上【大】〔-〕【宋】【元】【明】【宫】 装【大】庄【宋】【元】【明】 卷第九十二终【明】 卷第九十三十恶篇第八十四之四首【明】 (第七部)六字【大】〔-〕【明】 部第一【大】〔-〕【明】 寔【大】实【明】 部第二【大】〔-〕【明】 犁【大】浊【宋】【元】【明】【宫】 为【大】〔-〕【宫】 身【大】生【宋】【元】【明】【宫】〔-〕【宫】 痖【大】哑【宋】【元】【明】【宫】 飞【大】死【宋】【元】【明】非【宫】 危【大】色【宋】【元】【明】【宫】 天【大】大【宋】【元】【宫】 本【大】根本【宋】【元】【明】 疏【大】数【元】 说【大】语【宋】【元】【明】 偈【大】说偈【宋】【元】【明】【宫】 戒【大】义【宋】 无【大】〔-〕【宋】【元】【明】【宫】 诳【大】谁【宫】 次页不分卷【明】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法苑珠林(卷75)
关闭
法苑珠林(卷75)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