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卷第九十六

舍身篇第九十六(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色性无象触必归空三世若假入微终散虽复回天震地之威会归磨灭齐冠楚组之丽靡救埃壤所以形非定质众缘所聚四尘不同风火常异坼而离之本非一物燕肝越胆未足为譬菩萨利生方穷其旨而积此沦昏生生不已一念傥值曾未移时障习相荡旋迷厥路横指呼空名之为有养己伤命号之为毒蓄身外之财以充其欲攘非己之分用成其侈岂直温肌嗛腹若此而已哉至于积箧盈藏溢爼充庖无始迄今供此幻我亦未厌足静思此事岂不罪欤今既觉过徒畜坏瓶物我俱空宝惜何在是以体知幻偽大士常心舍妄求真菩萨常愿证知三界为晨夜之宅惺悟四生为梦幻之境外云生以身为逆旅死当以天地为棺椁内云王子投身功逾九劫刳肌贸鸽骇震三千将今类古冀望同尔欲使白牛有长路之能宝舟有彼岸之力也

引证部第二

如金光明经云佛告大众过去有王名摩诃罗陀常行善法无有怨敌时有三子殊特第一第一太子名摩诃波那罗次子名摩诃提婆小子名摩诃萨埵是三王子于园游戏渐到竹林憩驾止息第一王子作如是言我于今日心甚于是林中将无衰损第二王子复作是言我于今日不自惜身但离所爱心忧愁耳第三王子复作是言我于今日独无悑惧亦无愁恼山中空寂神仙所赞是处闲静令人安转复前行见有一虎适产七日而有七子围绕周匝饥饿穷悴身体羸损命将欲绝第一王子见是虎若为饥逼必还啖子第三王子言君等谁能与此虎食一王子言虎余命无几不容余处为其求食命必不济谁能为此不惜身命二王子言一切难舍不过己身三王子若诸大士欲利益他生大悲心不足为难时诸王子心大愁忧久住视之目未曾舍作是观已寻便离去尔时第三王子言我今舍身时已到我从昔来多弃是身都无所为随时将养令无所乏而不知恩反生怨害然复不免无常败坏今舍此身作无上业于生死海中作大桥梁永离忧患无常变异智慧功德具足成就即便语言兄等今者可与眷属还其所止尔时王子摩诃萨埵还至虎所脱身衣裳置竹枝上作是誓言我今为利诸众生故证于最胜无上道故欲度三有诸众生故是时王子作是誓已即自放身卧饿虎前以大悲力虎无能为王子念言虎今羸瘦身无势力不能得我身血肉食即起求刀了不能得即以乾竹刺颈出血是时大地六种震动日无精光又雨杂华种种妙香时虚空中有诸天见心生欢喜叹未曾有善哉大士真大悲者为众生故能舍难舍不久当证清净涅槃是虎见血流污王身即便舐血啖食其肉唯留余骨尔时两兄见地大动日无精光雨诸华香必是我弟舍所爱身时二王子心大愁悑洟泣悲叹容貌樵瘁复共相将还至虎所见弟所著衣裳皆悉在一竹枝之上骸骨发爪布散狼籍流血处处遍污其地见已闷绝不自胜持投身骨上良久乃即起举手呼天而哭我弟幼稚才能过人父母所爱奄忽舍我今还宫父母设问当云何答我宁在此并命一处不忍还见父母眷属时小王子所将侍从各散诸方互相谓言今者我天为何所在

尔时王妃于睡眠中梦乳被割牙齿堕落得三鸽雏一为鹰食尔时王妃大地动时即便惊心大愁悑而说偈言

今日何故  大地大水  一切皆动
物不安所  日无精光  如有覆蔽
我心忧苦  目𥇒𥌎动  如我今者
所见瑞相  必有灾异  不祥苦恼

于是王妃说是偈已时有青衣在外闻王子消息心惊惶即启王妃作如是言向者在外闻诸侍从推觅王子不知所在王妃闻已生大忧恼至大王所具传此事王闻闷绝悲哽苦恼收泪而言如何今日失我心中所爱重者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尔时大王  即从座起  以水洒妃
良久乃苏  还得正念  微声问王
我子今者  为死活耶  尔时大王
即告其妃  我今当遣  大臣使者
周遍东西  推求其子  汝今且可
莫大忧愁  大王如是  慰喻妃已
即便严驾  出其宫殿  是时大王
既出城已  四向顾望  求觅其子
烦惋心乱  靡知所在  最后遥见
有一信来  既至王所  作如是言
愿王莫愁  诸子犹在  不久来至
令王得见  须臾之顷  复有臣来
大王当知  一子已终  二子虽存
瘁无赖  第三王子  见虎新产
饥穷七日  恐还食子  见是虎已
深生悲心  發大誓愿  当度众生
于未来世  证成菩提  即上高处
投身饿虎  虎饥所逼  便起啖食
一切血肉  已为都尽  唯有骸骨
狼籍在地  是时大王  闻臣语已
转复闷绝  失念躄地  忧愁盛火
炽然其身  诸臣眷属  亦复如是
以水洒王  良久乃苏  复起举手
号天而哭  复有臣来  而白王言
向于林中  见二王子  愁忧苦毒
悲号啼哭  迷闷失志  自投于地
臣即求水  洒其身上  是最小子
我所爱重  无常大鬼  奄便吞食
其余二子  今虽存在  而为忧火
之所焚烧  或能为是  丧失命根
我宜速往  至彼林中  迎载诸子
急还宫殿  其母在后  忧苦逼切
与诸侍从  欲至彼林  即于中路
见其二子  号天扣地  称弟名字
时王即前  抱持二子  悲号洟泣
随路还宫  速令二子  觐见其母
佛告树神  汝今当知  尔时王子
摩诃萨埵  舍身饲虎  今我身是
尔时大王  摩诃罗陀  于今父王
输头檀是  尔时王妃  今摩耶是
第一王子  今弥勒是  第二王子
今调达是  尔时虎者  今瞿夷是
时虎七子  今五比丘  及舍利弗
目揵连是

尔时大王摩诃罗陀及其妃后悲号洟泣悉皆脱身御服璎珞与诸大众往竹林中收其舍利于此处起七宝塔是时王子摩诃萨埵临舍命时作是誓愿愿我舍利于未来世过算数劫常为众生而作佛事

又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略要云尔时佛告宿王华菩萨乃往过去无量殑伽河沙劫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尔时彼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及众菩萨诸声闻众说法华经是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而自念言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即服诸香满千二百岁已香油涂身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殑伽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名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其身火然千二百岁过是名已后其身乃尽喜见菩萨作如是法供养已命终之后复生净明德国中于净德王家忽然化生而白父言净明德佛今故现在我先供养佛已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复闻是法华经我今当还供养此佛乃至彼佛入涅槃已收佛舍利作八万四千宝塔即于八万四千塔前然百福庄严臂七万二千岁而以供养令无数求声闻众无量阿僧祇人發阿耨菩提心尔时诸菩萨天人阿修罗等见其无臂忧恼悲哀喜见菩萨是我等师教化我者而今烧臂身不具足于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于大众中立此誓言我舍两臂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实不虚令我两臂还复如故作是誓已自然还复当尔之时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宝华一切人天得未曾有佛告宿王华菩萨于汝意云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岂异人乎今药王菩萨是也若有發心欲得阿耨菩提者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珍宝而供养者

问曰菩萨舍身得自杀罪不答曰依律未舍命前得方便小罪偷兰遮若舍命已无罪可属所以不得杀人大罪若依大乘菩萨厌离生死为供养佛及为一切众生兴大悲心无害他意反招其福何容得罪故文殊师利问经云佛言若杀自身无有罪报何以故如菩萨杀身唯得功德我身由我故若身由我得罪果者剪爪伤指便当得罪何以故自伤身故菩萨舍身非是无记唯得福德是烦恼灭故身灭故得清净身譬如垢衣以灰汁澣濯垢灭衣在(自外经明菩萨舍身非唯一二如月光舍头尸毘割或作师子象王舍牙与皮或作鹿身禽王济厄樵人或作大龟大鼈救人水难或作大鱼肉山施饥拔苦如是具列非一并散配別篇恐以文繁不可重述)

颂曰

龚胜无遗生  季业有穷尽
嵆叟理既迫  霍子命亦殒
屡屡厚霜柏  纳纳冲风菌
邂逅竟慨时  修短非所慜
恨我吾子志  不得岩上泯
送心正觉前  斯痛久已忍
既知人我空  何愁心不谨
唯愿乘来生  怨亲同识朕

感应缘(略引九验)

  • 黄帝时寗封子
  • 宋沙门释慧绍
  • 宋沙门释僧瑜
  • 宋沙门释慧益
  • 梁沙门释道度
  • 周沙门释僧崖
  • 周沙门释静蔼
  • 隋沙门释大志
  • 唐沙门释会通

宁封子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人遇之为其掌火能出入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上下视其炭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之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焉(右此一验出搜神记)

宋临川招提寺有释慧绍不知氏族小儿时母哺鱼肉辄吐咽菜不疑于是便蔬食至八岁出家为僧要弟子精勤禀励苦行标节后随要止临川招提寺乃密有烧身之意常雇人斫薪𧂐于东山石室高数丈中央开一龛足容己身乃还寺辞要要苦谏不从即于焚身之日于东山设大众八关斋并告別知识其日阖境奔波车马人众及齐金不可称数至夜行道绍自行香行香既竟执烛然薪入中而坐诵药王本事品众既不见绍悟其已去礼拜未毕悉至薪所薪已洞然诵声未息火至额闻唱一心言已奄绝大众咸见有一星其大如斗直下烟中俄而上天则见者咸谓天宫迎绍经三日薪聚乃尽绍临终谓同学曰吾烧身处当生梧桐慎莫伐之其后三日果生焉绍焚身是元嘉二十八年年二十八

宋庐山招提寺有释僧瑜姓周吴兴余杭人弱冠出家业素纯粹元嘉十年与同学昙温慧光等于庐山南岭共建精舍名曰招隐瑜尝以为结累三涂情形故也情将尽矣形亦宜捐药王之辙独何云远于是屡發言誓始契烧身以宋孝建二年六月三日集薪为龛并请僧设斋告众辞別是日也云雾晦合密雨交零瑜乃誓曰若我所志克明天当晴朗如其无感便当滂注使此四辈知神应之无晦也言已云景明霁至初夜竟便入薪龛中合掌平坐诵药王品火焰交至犹合掌不散道俗知者卉走弥并稽首作礼愿结因缘咸见紫气腾空久之乃歇时年四十四其后旬有四日瑜房中生双桐树根枝丰茂巨细相如贯坏直耸遂成奇树深识者以为娑罗宝树克炳泥洹瑜之庶故见斯证因号为双桐沙门吴郡张辩为平南长史亲睹其事具为传替曰

悠悠玄机 茫茫至道 出入生死 孰为妙宝(其一) 自昔药王 殊化绝伦 往闻其说 今睹斯人(其二) 英英沙门 慧定心固 凝神紫气 表迹双树(其三) 其德可乐 其操可贵 文之作矣 或飏髣髴(其四)

宋释慧益广陵人少出家随师止寿春宋孝建中出都憩竹林寺精勤苦行誓欲烧身众人闻者或毁或赞至大明四年始就却粒唯饵麻麦到六年又绝麦等但食苏油有顷又断苏油唯服香丸虽四大绵微而神情笃正孝武深加敬异致问殷勤遣太宰江夏王义恭诣寺谏益益誓志无改至大明七年四月八日将就焚烧乃于钟山之南置镬办油其日朝乘牛车而以人牵自寺之山以帝王是兆民所凭又三宝所寄乃自力入台至云龙门不能步下令人启闻慧益道人今就舍身诣门奉辞深以佛法仰嘱帝闻改容即躬出云龙门益既见帝重以佛法凭嘱于是辞去帝亦续至诸王妃后道俗士庶填满山谷投衣弃宝不可胜计益乃入镬据一小床劫贝自缠上加一长帽以油灌之将就著火帝令太宰至镬所请喻曰道行多方何必殒命幸愿三思更就异途益雅志确然曾无悔念乃答曰微躯贱命何足上留天心圣慈同己者愿度世人出家降勅即许益乃自手执烛以然帽帽炽弃烛合掌诵药王品火至眉诵声犹分明次至眼乃昧贵贱哀嗟响振幽谷莫不弹指称佛惆怅抆泪火至明旦乃尽帝于于时闻空中笳筦异香芬帝尽日方还宫夜梦见益振锡而至更嘱以佛法明日帝为设斋度人令斋主唱白具叙征祥烧身之处造药王寺以拟本事也

梁普通年小庄严寺有道度禅师戒行淳直善明摩诃衍梁帝钦重齐同四果禅师每厌此身将同毒树若身命无常弃尸陀林施以鸟兽于檀度成满亦为善业八万户虫不可烧尽非所劝也稍积薪柴渐就减食其普通七年十一月三日钟自虚鸣寺众惊恐莫测何相其月八日钟复自鸣乃与大众共结善缘尔后不复更食唯用澡瓶以汲清水日饮一升至二十五日朝寺众同往见瓶發五色光曜气氛氲至二十九日旦寺主僧全等数人共登禅室遥见龛中紫光外照其日将暮忽有群鸟五六百头同集一树俄倾西飞是夜二更初竟寺有杂色光映烛房宇至五更中闻山顶上火声振惊走往观见禅师合掌火中春秋六十有六刺史武陵王乃遣洒扫收歛于其处而建塔焉后时闻山顶有石磬之声声甚清彻先烧身之处有大树枯死十有余年禅师入山常坐树下后春遂生枝叶(右此一验出梁高僧传)

周益州沙门释僧崖姓牟氏而幼年少言不杂徘戏每游山泉必先礼而后饮或谛不瞬坐以终日人问其故答曰是身可恶我思之耳后必烧之及年长从戎毅然纲正尝随伴捕鱼得己分者用投诸水谓伴曰杀非好业我今举体皆现在疮誓断猎矣遂烧其猎具譬首领数百人共筑池塞资以养鱼崖率众重往彼观望忽有异蛇长一尺许头尾皆赤须臾长大乃至丈余围五六尺獽众奔散蛇便趣水举尾入云赤光遍野久久乃灭寻尔众聚具论前事崖曰此无忧也但断杀业蛇不害人劝停池堰众未之许俄而隄防决坏遂即出家以周武成元年六月于益州城西路首以布裹左右五指烧之有问烧指可不痛耶崖曰痛由心起心既无痛指何所痛时人同号以为僧崖菩萨或有问曰似有风疾何不治之答曰身皆空耳知何所治又曰根大有对何谓为空答曰四大五根复何住众服其言孝爱寺兑法师者有大见解承崖發迹乃率弟子数十人往彼礼敬解衣施之顾大众曰真解般若非徒口说由是道俗通集倍加崇信如是经曰左手指尽火次掌骨髓沸上涌将灭火焰乃以右手残指挟竹挑之有问其故崖曰缘诸众生不能行忍今劝不忍者忍不烧者烧耳兼又说法劝励令行慈断肉虽烟焰俱炽以日继夕并烧二手眉目不动为四众说法诵经或及语切词要义则颔头微笑时或心怠私有言志崖顾曰我在山中初不识字今闻经语句句与心相应何不至心静听若乖我者则空烧此手何异樵头耶于是大众懔然莫不专肃其后复告众曰末劫轻慢心转薄淡见像如木头闻经如风过马耳今为写大乘经教故烧身手欲令倍重佛法也阖境士女闻者皆来绕数万匝崖怡然澄静容色不动频集城西大道谈论法化初有细雨殆将沾渍便敛心入定即云散月明而烧臂掌骨五枚如残烛烬忽然各生并长三寸白如珂雪僧尼佥曰若菩萨灭后愿奉舍利起塔供养崖乃以口啮新生五骨拔而折之吐施大众曰可为塔也至七月十四日忽有大声状如地动天裂人畜惊骇于上空中或见犬羊龙蛇军器等像少时还息人以事问崖曰此无苦也惊睡三昧耳吾欲舍身可办供具时孝爱寺导禅师戒行精苦耆年大德舍六度锡杖并及紫被赠崖入僧渊远送班纳意愿随身于时人物諠扰施财山积初不知二德所送物也至明日平旦忽告侍者法陀曰汝往取导师锡杖紫被及纳袈裟来为吾著之便往造焚身所于时道俗十余万众拥舆而哭崖曰但守菩提心义无哭也便登高座为众说法时时举目视于薪𧂐欣然独笑又倾右脇而寝都无气息状若木忽起问曰时将欲至下足先白众僧曰佛法难值宜共护持先所积柴垒以为楼高数十丈上作乾小室以油润之崖缓步至楼绕旋三匝礼拜四门便登其上凭栏下望令念般若有施主王撰惧曰我若放火便烧圣人将获重罪崖阴知之告撰上楼臂摩顶曰汝莫忧造楼得罪乃大福也令下火皆惧畏之置炬著地崖以臂挟炬先烧西北次及西南麻燥油浓赫然炽合于盛火中放火设礼比第二拜时身已自焦坼重复一礼时身踣炭上及薪尽火灭骨肉皆化唯心尚存赤而且湿肝肠脾胃犹自相连更以四十车柴烧之肠胃虽卷而心如本兑法师乃命收取葬于塔下初未烧前有问者曰菩萨灭度愿示瑞相崖曰我身可尽心不可坏也众谓心神无形不由烧荡及后心存方知先见然崖自生及终频现异相有数十条曾于一家将欲受戒无何笑曰将舍宝物生疑虑耶众相推问有杨氏妇欲施银钗恐夫责及因决舍之有孝爱寺僧佛兴者偏嗜饮啖流俗落度随崖舆后私發愿曰今值圣人誓断酒肉及返至寺见黄色人曰汝能断肉大是好事汝若食一众生肉即食一切众生肉又食者即食一切父母眷属肉矣必欲食者当如死尸中虫虫即肉也

又曰日有六时念善大好若不能具一时亦好如是一念其心亦好皆能灭恶也见其言词真正音句和雅将欲致问不久而灭于是佛兴翘心精进绕塔念诵又闻空中声曰汝勤持斋愿令众生得不食身又令饿鬼身常饱满观其感被皆崖力也初登柴楼有沙门僧育在大建昌寺门见有火光高四五丈广三四丈从地而起上冲楼边久久乃灭又初焚日州寺大德沙门宝海问曰等是一火何故菩萨受烧都无痛想崖曰众生有相故故痛耳又曰常云代众生受苦为实得不答曰既为心代受何以不得又曰菩萨自烧众生罪熟各自受苦何由可代答曰犹如烧手一念善根即能灭恶岂非代耶乃谓侍者智炎曰我灭度后好供养病人并难可测其本多是诸佛圣人乘权应化自非大心平等何能恭敬此是实行也坐中疑崖非圣人者乃的呼其人名曰诸佛应世形无定方或作丑陋诸病乃至畜生下类檀越慎之勿妄轻也及将动火皆睹异相或见圆盖覆崖有道人处其盖上或见五色光如人形像在四门者或见柴楼之上如日出形并雨诸华大者如雨[百*(升-┬+下)]小者如钟乳片五色交乱纷纷而下接取非一枨触皆消及崖灭后郫县人于郫江边见空中有油络轝崖在其上身服班纳黄偏袒紫被捉锡后有五六百僧皆罩竹繖乘空西没又潼州灵果寺僧慧策者承崖灭度乃为设大斋于故市中至于食前忽见黑云从东南来翳日癊会仍雨龙毛五色分明长者尺五短犹六寸又雨诸华幡香烟满空缤纷大众通见又初收心舍利至常住寺中皆见华丛含盛光荣庭宇又阿迦腻咤寺僧慧胜者抱病在床不见焚身心怀怅恨梦崖将一沙弥来帊裹三[百*(升-┬+下)]许香并檀屑四聚以绕于胜下火焚香悑曰凡夫耳未能烧身也崖曰无悑用熏病耳煨烬既尽即觉爽健又请现瑞答曰我在益州诡名崖耳真名光明遍照宝藏菩萨胜从觉后力倍于常有时在外村为崖设会胜自唱噵曰潼州福重道俗见瑞我等障厚都无所见因即应声二百人许悉见天华如雪纷纷满天映日而下至中食竟华形渐大如七寸槃皆作金色明净曜目四众竞接都不可得或缘树登高望欲取之皆飞上去又成都民王僧贵者自崖焚后举家断肉后因事故将欲解素私自平论时属二更忽闻门外唤檀越声比至开门见一道人语曰慎勿食肉言情酸切行啼而去从后走趁似近而远忽失所在又焚身后八月中獽人牟难当者就峤山顶行猎搦箭弓弩举眼望鹿忽见崖骑一青麖猎者惊曰欲在益州已烧身死今那在此崖曰谁道许诳人耳汝能烧身不射猎得罪也汝当勤力作田矣便尔別去又至冬间崖兄子于溪中忽闻山谷諠动若数万众目望见崖从以两僧执锡而行因追及之欲捉袈裟崖曰汝可劳捉我乃指前鷄猪曰此等音声皆有诠述如汝等语他人不解余国言音汝亦不解人畜有殊皆有佛性但为恶业故受此形汝但力田莫养禽畜言极周委故其往往现形预知人意率皆此也具如沙门忘名集及费长房三宝录并益部集异记

周终南山释静蔼姓郑氏荥阳人也夙标俗誉以温润知名而神器夷简卓然物表乃抚心曰生不幸会五浊交乱失于物议得在可鄙进退惟高蹈可乎遂心口相吊殡彰嵩岳寻括经论用忘悟寐复闻有天竺梵僧硕学高行世之不测西达咸阳求道情通掩抑十年后附节终南有终焉之志烟霞风月用祛亡返山本无水须便㵎饮甞于昏夕觉人侍立忽降虎来前爮地而去及明观之渐见润湿使人挑掘飞泉通涌从是已来遂省挹酌今锡谷避世堡虎爮泉是也后周武灭法于建德三年五月行虐关中其祸既毕至六月十五日罢朝有金城公任民部于所治府与诸左右仿佯天望勿见五六段物飞虚空在于鸟路大者上摩青霄小如十斛囷许渐渐微没自余数段小复低下其色黄白卷舒空际类幡无脚尔日天晴气静纤尘不动但增炎曦而已因往冬官府道经圆土北见重墙上有黄书拖棘上及往取之乃是摩诃般若经第十九卷问其所由答云从天而下飞扬坠此干时三宝初灭刑法严峻略示连席之官乃藏诸衣袖还缄箧笥初武帝知蔼志烈欣欲见之乃勅三卫二十余人巡山访觅毡衣道人朕将位以上卿共治天下蔼居山幽隐追寻不获后于太一山锡谷潜遁睹大法沦废道俗无依身被报缠无力毘赞告弟子曰吾无益于世即事舍身故先五众初不慕从蔼且广集大小乘三宝集记二十余卷藏诸岩穴使后代再兴后厌身情迫独据別岩告弟子下山明当早至蔼乃跏坐磐石留一内衣自条身肉段段布于石上引肠挂于松枝不伤自余筋肉手足头面脔析都尽竝唯骨现以刀割心捧之而卒侍人心惊通夜失寐明晨走赴犹睹合掌捧心身面西向跏坐如初所伤余骸一无遗血但见白乳滂流凝于石上遂垒石封外就而殓焉即周宣政元年七月十六日也春秋四十有五弟子等有闻当世具诸別传亲侍沙门慧宣者内外博通奇有志力痛山颓之莫仰悲梁坏之无依爰述芳猷树碑塔所后有访道思贤者入山礼敬循诸崖险乃见蔼书遗偈在于石壁题云初欲血书本意不谓变为白色即是菩萨之慈血也遂以墨书其文曰诸有缘者在家出家若男若女皆悉好住于佛法中莫生退转若退转者即失善利吾以三因缘舍此身命一见身多过二不能护法三欲速见佛辄同古圣列偈叙之

无益之身  恶烦人功  解形穷石
散体崖松  天人修罗  山神树神
有求道者  观我舍身  愿令众生
见我骸骨  烦恼大船  皆为覆没
愿令众生  闻我舍身  天耳成就
菩提究竟  愿令众生  忆念我时
具足念力  多闻总持  此报一罢
四大彫零  泉林迳绝  岩室无声
普施禽兽  乃至昆虫  食肉饮血
善根内充  愿我未来  速成善逝
身心自在  要相拔济  此身不净
底下屎囊  九孔常流  如漏隄塘
此身可恶  不可瞻观  薄皮裹血
垢污涂漫  此身臭秽  犹如死狗
六六合成  不从华有  观此臭身
无常所囚  进退无免  会遭蚁蝼
此身难保  有命必输  狐狼所啖
终成虫𦚭  天人男女  好丑贵贱
死火所烧  暂见如电  死法侵人
怨中之怨  吾以为仇  誓断根源
此身无乐  毒蛇之箧  四大围绕
百病交涉  有名苦聚  老病死
身心热恼  多诸过咎  此身无我
以不自在  无实横计  凡夫所宰
久远迷惑  妄倒所使  丧失善根
畜生同死  弃舍百千  血乳成海
骨积大山  当来兼倍  未曾为利
虚受勤苦  众生无益  于法无补
忍痛舍施  功用无边  誓不退转
出离四缠  舍此秽形  愿生净土
一念华开  弥陀佛所  速见十方
诸佛贤圣  长辞三涂  正道决定
报得五通  自在飞行  宝树餐法
证大无生  法身自在  不断三有
殄除魔道  护法为首  十地满足
神化无方  德备四胜  号称法王
愿舍此身  早令自在  法身自在
在诸趣中  随有利处  护法救
复业应尽  有为皆然  三界无常
来不自在  他杀及死  终归如是
智者不乐  应当是思  众缘既凑
业尽今

隋庐山甘露峰释大志姓顾氏会稽山阴人师事天台伏膺日久𫖮睹其容知其神志故见者眄睐测非凡器后于莲华山甘露峰南建静观道场头陀为业分尔一身不避虓虎闻有恶兽辄往投之皆避不啖经于七载禅业无绝晚住此山福林寺会大业并除流徙隐逸慨法倰迟一至于此乃变服毁形麁布为衣在佛堂内高声恸哭三日三夕初不断绝寺僧慰喻志曰余叹恶业乃如此耶恶尽此骸申明正教遂往东都上表曰愿陛下兴显三宝燃一臂于嵩岳用报国恩帝乃许之勅设大斋七众通集志不食三日登大棚上烧铁𬬻赤用烙其臂竝令焦黑以刀截断肉裂骨现又烙其骨令焦黑已布裹蜡灌下火燃之光曜岩岫于时大众见其苦行皆痛心髓不安其足而志虽加烧烙词色不变言笑如故或诵法句叹佛功德或为众说法言谈苦切臂烧既尽如先下棚七日入定跏坐而卒时年四十有三矣

唐终南山豹林谷沙门释会通雍州万年御宿川人少欣俭素游泊林泉苦节戒行是其本志投终南豹林谷潜隐综业读法华经至药王品便欣厌舍私集柴木誓必行之以贞观末年静夜林中积薪为窟诵至药王便令下火风惊焰發烟火俱盛卓尔跏坐声诵如故寻尔西南有大白光流入火聚身方偃仆至晓身火俱灭乃收其骨为起塔铭又贞观之初荆州有比丘尼姊妹同诵法华深厌形器俱欲舍身节约衣食钦崇苦行服诸香油渐断粒食后顿绝米唯食香蜜精力所被神志鲜爽周告道俗克日烧身以贞观二年二月八日于荆州大街置二高座乃以蜡布缠身至顶唯出面目众聚如山歌赞云会诵法华经至药王烧处其姊先以火拄妹顶讫妹又以火拄姊顶清夜两炬一时同曜焰下至眼声相转鸣渐下鼻口方乃歇灭恰至明晨合坐洞举一时火化骸骨摧朽唯二舌俱存合众欣嗟为起高塔又近并州城西有一书生年可二十四五诵法华经誓烧供养乃集数束蒿乾笼积之人问其故密而不述后于中夜放火自烧及人往救火盛已死又贞观年中西京弘福寺有僧名玄览赵州房子人常乐禅诵礼悔为业每语法属曰虽同常业而誓欲舍身至贞观十八年四月初脱诸衣服总作一幞付本寺僧唯著一覆单衣密去至京东渭阴洪陂坊侧旦临渭水称念礼讫投身滢中众人接出览告众曰吾誓舍身命久矣意欲仰学大士难舍能舍诸经正行幸勿固遮妨其业众语意盛故乃从之又即入水合掌称佛广發愿已便投旋涡于三日后其尸方出村人接取为起塔铭本寺怪其不归便开衣幞乃见遗文云敬白十方三世诸佛弟子玄览自出家来一十二夏虽沾僧数大业未成今欲修行檀波罗蜜行如萨埵舍身尸毘割股鱼王肉山经文具载请从前圣敢附后尘衣物众具任从佛教临终之日人多不委同学见书方往寻究知死符同遗文不异(右此四验出唐高僧传)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六

我于往昔  无量劫中  舍所重身
以求菩提  若为国王  及作王子
常舍难舍  以求菩提  我念宿命
有大国王  其王名曰  摩诃罗陀
是王有子  能大布施  其子名曰
摩诃萨埵  复有二兄  长者名曰
大波那罗  次名大天  三人同游
至一空山  见新产虎  饥穷无食
时胜大王  生大悲心  我今当舍
所重之身  此虎或为  饥饿所逼
傥能还食  自所生子  即上高山
自投虎前  为令虎子  得全性命
是时大地  及诸大山  皆悉震动
惊诸虫兽  虎狼师子  四散驰走
世间皆暗  无有光明  是时二兄
故在竹林  心怀忧恼  愁苦涕泣
渐渐推求  遂至虎所  见虎虎子
血污其口  又见骸骨  发毛爪齿
处处迸血  狼借在地  是二王子
见是事已  心更闷绝  自躄于地
以灰尘土  自涂坌身  忘失正念
生狂痴心  所将侍从  睹见是事
亦生悲恸  先声号哭  互以冷水
共相喷洒  然后苏息  而复得起
是时王子  当舍身时  正值后宫
妃后婇女  眷属五百  共相娱乐
王妃是时  两乳汁出  一切肢节
痛如针刺  心生愁恼  似丧爱子
于是王妃  疾至王所  其声微细
悲泣而言  大王今当  谛听谛听
忧愁盛火  今来烧我  我今二乳
俱时汁出  身体苦切  如被针刺
我见如是  不祥瑞相  恐更不复
见所爱子  今以身命  奉上大王
愿速遣人  求觅我子  梦三鸽雏
在我怀抱  其最小者  可适我心
有鹰飞来  夺我而去  梦是事已
即生忧恼  我今愁怖  恐命不济
愿速遣人  推求我子  是时王妃
说是语已  即时闷绝  而复躄地
王闻是语  复生忧恼  以不得见
所爱子故  其王大臣  及诸眷属
悉皆聚集  在王左右  哀哭悲号
声动天地  尔时城内  所有人民
闻是声已  惊愕而出  各相谓言
今是王子  为活来耶  为已死亡
如是大士  常出软语  为众所爱
今难可见  已有诸人  入林推求
不久自当  得定消息  诸人尔时
慞惶如是  而复悲号  哀动神祇
尔时大王  即从座起  以水洒妃
良久乃稣  还得正念  微声问王
我子今者  为死活耶  尔时王妃
念其子故  倍复懊恼  心无暂舍
可惜我子  形色端正  如何一旦
舍我终亡  云何我身  不先薨殁
而见如是  诸苦恼事  善子妙色
犹净莲华  谁坏汝身  使令分离
将非是我  昔日怨仇  挟本业缘
而杀汝耶  我子面目  净如满月
不图一旦  遇斯祸对  宁使我身
破碎如尘  不令我子  丧失身命
我所见梦  已为得报  直我无情
能堪是苦  如我所梦  牙齿堕落
二乳一时  汁自流出  必定是我
失所爱子  梦三鸽鶵  鹰夺一去
三子之中  必定失一  尔时大王
即告其妃  我今当遣  大臣使者
周遍东西  推求觅子  汝今且可
莫大忧愁  大王如是  慰喻妃已
即便严驾  出其宫殿  心生愁恼
忧苦所切  虽在大众  颜貌憔悴
即出其城  觅所爱子  尔时亦有
无量诸人  哀号动地  寻从王后
是时大王  既出城已  四向顾望
求觅其子  烦惋心乱  靡知所在
最后遥见  有一信来  头蒙尘土
血污其衣  灰粪涂身  悲号而至
尔时大王  摩诃罗陀  见是使已
倍生懊恼  举首号叫  仰天而哭
先所遣臣  寻复来至  既至王所
作如是言  愿王莫愁  诸子犹在
不久当至  令王得见  须臾之顷
复有臣来  见王愁苦  颜貌憔悴
身所著衣  垢腻尘污  大王当知
一子已终  二子虽在  哀悴无赖
第三王子  见虎新产  饥穷七日
恐还食子  见是虎已  生大悲心
發大誓愿  当度众生  于未来世
证成菩提  即上高处  投身虎前
虎饥所逼  便起啗食  一切血肉
已为都尽  唯有骸骨  狼借在地
是时大王  闻臣语已  转复闷绝
失念躄地  忧愁盛火  炽然其身
诸臣眷属  亦复如是  以水洒王
良久乃稣  复起举首  号天而哭
复有臣来  而白王言  向于林中
见二王子  愁忧苦毒  悲号涕泣
迷闷失志  自投于地  臣即求水
洒其身上  良久之顷  乃还稣息
望见四方  大火炽然  扶持暂起
寻复躄地  举首悲哀  号天而哭
乍复赞叹  其弟功德  是时大王
以离爱子  其心迷闷  气力惙然
忧恼涕泣  并复思惟  是最小子
我所爱重  无常大鬼  奄便吞食
其余二子  今虽存在  而为忧火
之所焚烧  或能为是  丧失命根
我宜速往  至彼林中  迎载诸子
急还宫殿  其母在后  忧苦逼切
心肝分裂  或能失命  若见二子
慰喻其心  可使终保  余年寿命
尔时大王  驾乘名象  与诸侍从
欲至彼林  即于中路  见其二子
号天扣地  称弟名字  时王即前
抱持二子  悲号涕泣  随路还宫
速令二子  觐见其母  佛告树神
汝今当知  尔时王子  摩诃萨埵
舍身饲虎  今我身是  尔时大王
摩诃罗陀  于今父王  输头檀是
尔时王妃  今摩耶是  第一王子
今弥勒是  第二王子  今调达是
尔时虎者  今瞿夷是  时虎七子
今五比丘  及舍利弗  目犍连是

校注

九十六【大】一百十五【明】 此有二部【大】〔-〕【明】 部【大】部述意部引证部【宋】【元】【宫】 第一【大】〔-〕【明】 入【大】八【宋】【元】【明】【宫】 磨【大】摩【明】 常【大】*恒【宋】【元】【明】【宫】* 肌【大】肥【宋】【元】【明】 惺【大】〔-〕【宋】【元】【明】【宫】 生【大】生则【宋】【元】【明】 身【大】身命【宋】【元】【明】 第二【大】〔-〕【明】 悑【大】*怖【宫】* 惧【大】懅【宋】【元】【明】【宫】 静【大】静能【宋】【元】【明】 人【大】行人【宋】【元】【明】 隐【大】隐受乐【宋】【元】【明】 已【大】已作如是【宋】【元】【明】 言【大】言怪哉此虎产来七日七子围绕不得求食【宋】【元】【明】〔-〕【宫】 一【大】二【宋】【元】【明】【宫】 虎【大】虎饥饿【宋】【元】【明】 二【大】一【宋】【元】【明】【宫】 三【大】二【宋】【元】【明】【宫】 言【大】言我等今者以贪惜故于此身命不能放舍智慧薄少故于是事而生惊怖【宋】【元】【明】 子【大】子作是念【宋】【元】【明】 矣【大】矣何以故【宋】【元】【明】 流污王【大】污王子【宋】【元】【明】 洟【大】涕【宋】【元】【明】【宫】 樵瘁【大】憔悴【宋】【元】【明】顦顇【宫】 之【大】〔-〕【宫】 发【大】𩬊【宫】 悟【大】悟【宋】【元】【明】【宫】 手【大】首【宋】【元】【明】 身【大】身以饲饿虎【宋】【元】【明】 悟【大】悟【宋】【宫】 外【大】外已【宋】【元】【明】 悑即启【大】怖寻即入内启白【宋】【元】【明】 收【大】𢪛【宋】【元】【明】【宫】 失【大】生【宋】 尊【大】尊欲重宣此义【宋】【元】【明】 尔时大王乃至目揵连是一百三十句五百二十字与三本大异故今以宋元对校明本附卷末 cf. P. 996c 瘁【大】顇【宫】 洟【大】涕【宫】 洟【大】涕【宋】【元】【明】【宫】 于【大】以【宋】【元】【明】【宫】 殑伽【大】*恒【宋】【元】【明】【宫】* 满【大】油【宋】【元】【明】 净【大】*日月净【宋】*【元】*【明】* 名【大】〔-〕【元】【明】 名【大】〔-〕【宋】【元】【明】【宫】 德【大】德佛【宋】【元】【明】 家【大】家结跏跌坐【宋】【元】【明】跏=加【宋】【元】 罪【大】者【宋】【元】【明】【宫】 澣【大】淖【宋】【元】【明】【宫】 垢灭衣【大】灭衣垢【宋】 股【大】刳【宋】【元】【明】 牙【大】身【宋】【元】【明】【宫】 拔【大】救【明】 厚【大】原【明】 柏【大】指【宋】【元】【明】【宫】 慨【大】既【宋】【元】【明】【宫】 岩【大】严【宋】【元】【明】 识【大】诚【宋】【元】【明】【宫】 遇【大】过【宋】【元】【明】【宫】 励【大】厉【宋】【元】【宫】 宝【大】宝者【宋】【元】【明】【宫】 至【大】至初【宋】【元】【明】【宫】 薪【大】*𧂐【宋】【元】【明】【宫】* 终【大】烧【宋】【元】【明】时【宫】 十【大】十五【宋】【元】【明】【宫】 辙【大】𨅊【宋】【元】【明】【宫】 晴【大】清【宋】【元】【明】【宫】 走【大】赴【宋】【元】【明】【宫】 盛【大】山【宋】【元】【明】【宫】 深【大】理【宋】【元】【明】【宫】 几【大】机【宫】 苏【大】*酥【明】* 笃【大】警【宋】【元】【明】【宫】 劫【大】古【宋】【元】吉【明】【宫】 次至【大】及【宋】【元】【明】【宫】 筦【大】管【宋】【元】【明】【宫】 馝【大】苾【宋】【元】【明】【宫】 方【大】方始【宋】【元】【明】【宫】 造【大】谓【宋】【元】【明】【宫】 稍【大】〔-〕【宋】【元】【明】【宫】 其【大】至【宋】【元】【明】【宫】 气【大】彩【宋】【元】【明】【宫】 裂【大】烈【宋】【元】【明】【宫】 歛【大】敛【宋】【元】【明】 姓【大】奴【宋】【元】【明】【宫】 纲【大】刚【元】【明】 攘【大】猎【宋】【元】【明】獽【宫】 譬【大】〔-〕【宋】【元】【明】【宫】 耶【大】邪【宫】 为【大】令【宋】【元】【明】【宫】 懔【大】禀【宋】 倍【大】信【宋】【元】【明】【宫】 枚【大】枝【元】【明】 啮【大】齿【宋】【元】【明】【宫】 火【大】火揵为【宋】【元】【明】【宫】 又倾【大】有顷【宋】【元】【明】 人【大】石偶【宋】【元】【明】偶【宫】 至【大】〔-〕【宋】【元】【明】 凭【大】凭【宋】【元】【明】 令【大】命【宋】【元】【明】【宫】 身【大】身面【宋】【元】【明】【宫】 兑【大】导【宋】【元】【明】 又【大】有【宋】【元】【明】 故【大】〔-〕【宋】【元】【明】【宫】 有【大】有三【宋】【元】【明】【宫】 柴【大】炭【宋】【元】【明】【宫】 [百*(升-┬+下)]【大】㪶兜【宋】【元】【明】斛兜【宫】 班【大】斑【明】 杖【大】枝【宋】【元】 [百*(升-┬+下)]【大】㪶【明】斛【宫】 四【大】为四【宋】【元】【明】【宫】 悑【大】*怖【宋】【元】【明】【宫】* 噵【大】导【宋】【元】【明】【宫】 就【大】于就【宋】【元】【明】【宫】 目【大】〔-〕【宋】【元】【明】【宫】 诠【大】痊【宫】 荥【大】荣【宋】【元】【宫】 生【大】生年【宋】【元】【明】【宫】 谷【大】咎【宋】【明】 殡【大】摈【宋】【元】【明】 甞【大】当【宋】【元】【明】 挑【大】洮【宋】【元】【宫】淘【明】 民【大】氏【宫】 腾【大】〔-〕【宋】【元】【明】【宫】 囷【大】堈【宋】【明】囤【元】 北【大】比【宋】【元】【明】【宫】 五【大】诘【宋】【元】【明】吾【宫】 磐【大】槃【宋】【元】 藏【大】脏【明】 腑【大】府【宋】【元】【宫】 上【大】山【宋】【元】【明】 迳【大】遥【宋】【元】【明】【宫】 底【大】氐【明】 六六【大】肉肉【宋】 华【大】化【宋】【元】【明】 必【大】心【元】 狐【大】豺【宋】【元】【明】犲【宫】 𦚭【大】蛆【宋】【元】【明】【宫】 数【大】薮【元】【明】 弃【大】畜【宋】【元】【明】【宫】 缠【大】颠【宋】【元】【明】倒【宫】 贤圣【大】圣贤【宋】【明】【宫】 餐【大】飡【宋】【元】【明】 自在【大】得通【宋】【元】【明】 生【大】缘【宋】【元】【明】【宫】 复【大】后【宋】【元】【明】 来【大】皆【宫】 自在【大】由己【宋】【元】【明】 日【大】时【宋】【元】【明】 台【大】台智者大师【宋】【元】【明】 分【大】介【宋】【元】【明】 并【大】屏【宋】【元】【明】 倰【大】陵【宋】【元】【明】【宫】 恶【大】要【宋】【元】【明】【宫】 燃【大】*然【宋】*【元】*【明】* 功【大】为【宋】【元】【明】【宫】 御【大】御【宋】【元】【明】【宫】 读【大】诵【元】【明】 米【大】味【宋】【元】【明】 二【大】三【宋】【元】【明】【宫】 火【大】大【宋】【元】 合【大】举【宋】【元】【明】 滢【大】波【宋】【元】【明】 两【大】而【宋】【元】【明】【宫】 妨【大】坊【宋】【元】 右【大】在【元】 此偈丽本与宋元明三本大异校合甚难故今明本与宋元二本对校此別出 cf. p. 990c 王【大】士【宋】 生大【大】深生【宋】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法苑珠林(卷96)
关闭
法苑珠林(卷96)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