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譬喻经

归依彼世尊     应供等正觉

第一 佛陀品

一 佛陀之譬喻

佛说诸譬喻净意且谛听三十波罗密法王数难知

诸佛正菩提僧随世导师合十示归命礼拜头触地

佛国不知数见宝殊有限一切空及地致意吾运作

彼处白银地吾于建楼阁几重宝层阶高耸入苍穹

柱色映造法无从估其值门楣黄金造门伞美装饰

琉璃第一层辉似无垢云池中多水草满地铺黄金

珊瑚如其色何色映真红臙脂色光辉映照徧四方

门庭善规㓰大窗高尖塔四栏楯罗网香华鬘清爽

美仑楼阁具七宝所装饰青黄复赤白亦有漆黑色

[P.2]一〇

莲花映耀色兽鸟现光辉诸宿之星群日月饰虚空

一一

黄金罗网覆结黄金铃铎随风起鸣响黄金华鬘爽

一二

楼阁有绿窗红赤与黄色幢柱结华鬘纷纭诸色彩

一三

白银所造板红玉摩尼造猫睛石所成种种数百多

一四

敷诸色美床柔展迦尸衣钦婆罗黄麻织锦支那丝绵织与毛织胜色诸外衣一切种种覆致意吾设敷

一五

阶上此彼处贵宝饰尖屋摩尼辉炬火支撑确树立

一六

柱楹闪光辉美哉黄金门阎浮檀金色坚材白银造

一七

连锁几多分扉闩著色彩左右多福瓶莲花插青红

一八

一切往昔佛率诸僧弟子世间真导师形以色所造

一九

佛率众弟子圣者入其门黄金座椅上圣者坐一群

二〇

此世现住佛无上世几多往昔有几人上升于彼处

二一

自存无能胜几百辟支佛往昔彼等在伴吾于彼处

二二

天上或人间众多有劫树一切衣弃舍吾今披三衣

二三

种种美味物饮食善调理摩尼造耀辉盛吾钵行施

二四

吾捧天上衣彼等披净衣更有甜砂糖油蜜与糖浆美食心欢悦彼等圣者群

[P.3]二五

居蜜如狮子彼等入宝屋高贵座褥上暂为狮子卧

二六

彼等从座起正知跏趺坐摄佛一切食浸入定愉悦

二七

或为示诸法或享神足乐或达神通境耽于神通中其数几百千复有弄姿者

二八

诸佛问诸佛执境一切智甚深微妙事彼等智慧悟

二九

弟子问诸佛诸佛问弟子彼等互起问相互作问答

三〇

诸佛辟支佛弟子与侍者如斯耽愉悦彼等乐楼阁

三一

黄金白银网诸网相结造真珠网围绕宝伞头上罩

三二

有布遮阳光黄金五彩星散花色彩美一切掩头顶

三三

花束散其上香束复辉映衣束亦分撒复以宝束饰

三四

撒花美艳丽更以良香薰捺香五指印黄金覆其上

三五

四方有莲池红莲青莲覆莲花粉纷飞现出黄金姿

三六

一切树花开沿边绕楼阁诸花自散敷芳香注落上

三七

彼处孔雀舞天鹅演圣歌迦陵频迦鸟处处鸟群歌

三八

天鼓响四方到处琵琶音吹奏诸天乐尽萦各楼阁

[P.4]三九

佛土或铁围所居其上方各具大光辉宝成无裂罅

四〇

建立黄金台灯明树辉煌其数上万炬依次皆并立

四一

歌娘与彩女舞踊天女群种种舞台现萦绕诸楼阁

四二

须弥山顶上山颠见树梢幢幡吾所树五种彩色美

四三

天龙乾闼婆诸神悉并临合掌示归依环绕诸楼阁

四四

不问何善业吾皆应所行上升于三天身口意皆善

四五

有想或无想一切诸有情吾所积福果皆可获分享

四六

吾实为彼等寻致与福果彼等未留意神至使得知

四七

此世诸有情因食故有生美味由吾意得获一切食

四八

吾意行布施吾意持净信一切觉独觉供养胜弟子

四九

依吾心所愿修行诸善业舍弃此人身吾上往三天

五〇

天上与人界吾知此二界吾意所望果他界吾不知

五一

吾为神上首吾为治世主完具端美姿智慧亦无双

五二

种种佳美食珍宝亦不鲜种种胜妙衣由空现吾前

五三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天食即现前

五四

地山或空际乃至水森处吾掌一伸展诸宝现吾前

[P.5]五五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诸香即现前

五六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乘舆现吾前

五七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华鬘现吾前

五八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庄严具现前

五九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童女来吾前

六〇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糖蜜现吾前

六一

地山与空际或复水森处吾掌一伸展诸食现吾前

六二

漂泊无财者行人来乞者澄得正觉者吾行胜布施

六三

岩山大震撼轰动诸深山此世吾成佛神界普欢喜

六四

此世有十方运行无限际无论何方位佛国不知数

六五

吾辉映光明二道光运转彼处与其间光焰大辉映

六六

如此多世界一切众见吾一切心欢乐一切皆从吾

六七

更發优美音吾打不死鼓彼处与其间诸言倾耳闻

六八

法云以降雨人皆成无漏彼处虽劣者亦达预流果

六九

布施应施物满行戒无余出离波罗蜜到达无上悟

[P.6]七〇

质问贤者事行无上精进得忍波罗蜜到达无上悟

七一

真谛行加持满谛波罗蜜得慈波罗蜜到达无上悟

七二

得不得乐苦尊敬与不敬到处皆平等到达无上悟

七三

见怠惰怀怖见精进得安勉励行精进此为诸佛教

七四

见诤论怀怖见不诤得安亲和共和合此为诸佛教

七五

见懈怠怀怖见不懈得安励修八正道此为诸佛教

七六

多佛及罗汉徧集咸来聚对此佛罗汉礼敬应归命

七七

诸佛不思议佛法越思议具有净信者果更不思议

——如是世尊自己不断修佛之行为说诸佛之譬喻及诸法门

[P.7]二 辟支佛之譬喻

——谛听辟支佛之譬喻——

佛住祇多森林中鞞提诃牟尼那丹伽问彼「世有辟支佛者耶彼等缘何如是贤

是日一切智者佛妙音说示阿难陀「彼等奉事佛已尽未得解脱胜者说

彼等贤者希厌离虽无诸佛锐智慧若有些少之所缘彼等将达辟支位

此世之中除吾外实则无能较独觉彼大牟尼有住地吾宜说明彼阶境

诚然自成伟大仙记取诸佛之善言些蜜希冀无上药心净诸人倾耳听

几多辟支佛来集彼等其语如得悟吾今继传其诸说径含过患离欲事

[P.8]

爱欲诸事弃欲想欲乐世界断乐心摒弃妄想克战栗彼等就地即得悟

生者一切收拄杖其中一人亦无恼同情慈心深挚富应如犀角独步行

生者一切收拄杖其中一人亦无恼不求子弟况求友应如犀角独步行

一〇

接触生处有爱执追逐爱执现苦趣观由受执生过患应如犀角独步行

一一

亲者友者同情深心为所执致失利观于亲爱斯可怖应如犀角独步行

一二

如蔓竹枝互错综宛若妻子爱著强如竹之梢无执者应如犀角独步行

一三

恰如森中无缚鹿觅取饵食如意行贤人善观本具性应如犀角独步行

一四

友中糜集或住家行旅共语乞机缘善观无贪本具性应如犀角独步行

[P.9]一五

友牛欢愉共游戏面对子等大爱著起爱著者厌离別应如犀角独步行

一六

不论何方住四方心常满足无障碍纵临险境无恐怖应如犀角独步行

一七

或为出家难融和或为俗人有眷家他人子等不措意应如犀角独步行

一八

俱毘陀罗树叶断在家所持标帜除勇者断除家束缚应如犀角独步行

一九

若得坚固之友情彼得正生得贤友战胜一切诸危险俱行正念彼欢喜

二〇

不得坚固之友情彼正生不得贤友如王国土被征服弃位独行如龙象

二一

友应赞诸德完具应交同等之善友如得斯友生无过应如犀角独步行

二二

铁工之子运匠心打造黄金二腕环两腕共同见相击应如犀角独步行

二三

第二之者与吾共戏论之言执著生观果畏怖于未来应如犀角独步行

[P.10]二四

爱欲艳丽甘美乐几多变形拨扰心见诸爱欲有危险应如犀角独步行

二五

𨂰疽厄事为吾患病苦毒箭为怖畏见诸爱欲畏其果应如犀角独步行

二六

犹如寒暑与渴饥及风阳光虻与蛇克胜此等及一切应如犀角独步行

二七

巨大斑象肩负盛犹如离却彼象群如己之意住林中应如犀角独步行

二八

虽然假得之解脱善社交者无是处日种之言深植心应如犀角独步行

二九

摒弃牵强几谬见立于正道始得悟常思自立吾生智应如犀角独步行

三〇

不贪渴爱不行诈不犯恶德弃愚痴不欲世界相比并应如犀角独步行

三一

邪恶之事思不利回避心恶之伴侣勿交追恶放逸者应如犀角独步行

[P.11]三二

博识伟大持正法亲交友人富奇智知利以之断疑惑应如犀角独步行

三三

此世游戏与愉乐不索爱恋心不满远避华美语真实应如犀角独步行

三四

父母妻子诸眷属财宝谷类缘者等彼等诸爱皆弃舍应如犀角独步行

三五

执著于彼幸福尠其处少味苦更多识者辨彼毒之箭应如犀角独步行

三六

不论几多破诸结犹如河鱼突破网己烧之处火不返应如犀角独步行

三七

不动贪心目下垂防制诸根须护意〔怒火〕不烧无烦恼应如犀角独步行

三八

除去右家之标帜如摘昼度树之叶身缠袈裟为出离应如犀角独步行

三九

不贪诸味无烦扰次第乞食不养他于各家门心无执应如犀角独步行

四〇

心之五盖弃无遗一切烦恼除无余无执弃舍爱之罪应如犀角独步行

[P.12]四一

舍弃一切乐与苦先去心中喜与忧领会清静无苦乐应如犀角独步行

四二

为得一义谛精进行无懈怠心无执具足体智胜精进应如犀角独步行

四三

勿弃独居与禅思常于诸法如法行于三界中悟过患应如犀角独步行

四四

唯座灭爱常不懈贤明正智圣教通悟得正法圣道定应如犀角独步行

四五

闻声不惊如狮子以网难捕犹如风泥水不污如莲华应如犀角独步行

四六

兽王狮子牙坚强恰如威服诸兽状远离市集为住处应如犀角独步行

四七

慈悲喜舍〔四等心〕解脱修行适机缘世界众生皆无碍应如犀角独步行

四八

摒弃贪欲与嗔痴不论破几多诸结临命终时无恐怖应如犀角独步行

[P.13]四九

人为趋利多奔劳不逐利养友难得见己利者不清净应如犀角独步行

五〇

持戒清净智亦净安静觉醒唯专念胜观须达法分別知达道支菩提分

五一

修习胜者诸佛教智慧与愿如实相贤者彼等非弟子彼乃自存辟支佛

五二

体会多法伟大法统心渡越泛苦海第一义谛心高扬如彼狮子如犀角

五三

入定镇意镇诸根边土众生用深心他世此世燃灯火辟支佛等常利人

五四

彼等人王除覆障世界灯明固金辉祛疑应受世尊敬辟支佛等常利人

五五

辟支佛等善言辞人天界中诸人闻如实闻法不愚行彼等排徊诸苦界

五六

辟支佛等善言辞恰如少许甜蜜流如实闻法励行者具足智慧悟真谛

[P.14]五七

辟支佛等诸胜者讽颂几偈赞出离人中狮子释迦佛如法领解为此说

五八

此等数多辟支佛为怜世人多变化厌离执著增智慧自存狮子佛为说

[P.15]三 长老之譬喻

——谛听长老之譬喻——

一 舍利弗(鹙鹭子)

距雪山不远有蓝博伽山彼处是仙境善造木叶庵

岸平有小川胜境心神宽岸多美砂洲处近吾庵居

平坦无瓦砾清爽无恶臭近处小川流装点吾居境

宫毘罗摩竭有鰐亦有龟彼处小河流蜒仙境居

波提那鲍萨猛伽罗喜他洼古拉树蔓广点吾仙处

河川两岸边诸树放花果左右相垂覆广饰吾仙处

庵婆蔻拉伽提拉伽〔三树〕辛度瓦利他波咤厘〔二树〕薰芳天上香花开吾仙处

旃簸迦尼帕萨拉拉那伽芬那迦树花启他佳诸花薰芳天上香花开吾仙处

阿奇姆达树更有阿输迦巴基民玛拉更有安蔻拉频毘伽拉树花开吾仙处

[P.16]一〇

启他佳〔之花〕坎达犁〔之花〕台那斯利迦克布迦〔之花〕薰芳天上香花开吾仙处

一一

羯尼迦树〔花〕牙皂花树〔花〕阿萨那树〔花〕黑漆树诸〔花〕薰芳天上香广饰吾仙处

一二

吉利芬那伽芬那伽树〔花〕俱毘阮罗树诸树尽开〔花〕薰芳天上香广饰吾仙处

一三

郁陀罗树〔花〕库达迦树〔花〕迦昙婆树〔花〕洼古拉树〔花〕薰芳天上香广饰吾仙处

一四

依西姆兹迦或阿罗迦树摩睹轮义树或者迦达梨香水所滋育树果实纍纍

一五

或有莲花开花丝伸出外另有莲蓓蕾池中时开放

一六

结实满莲蓬莲茎水中洗辛伽提花叶展敷装饰池

一七

庵婆之茎赍般豆时婆迦实高天上香池中时开放

一八

波提那鲍萨猛伽罗喜他玛古拉鱼群尔时栖池中

一九

宫毘罗与鰐坦提茨伽瓦(水中动物)或有诸罗刹或有奥加瓦(水中动物)阿奢伽拉蛇时亦栖池中

二〇

播罗缚多鸟拉威汉萨鹅拿第洽拉鹅斫迦罗婆迦(鹅之一种)尚有拘耆罗苏伽与萨利如斯诸众鸟来近湖中栖

二一

鸪鸪他佳鸟库利拉迦鸟森林多鹤属笛音第巴鸟苏瓦波他鸟来近于湖中

[P.17]二二

鵞鸟与苍鹭尚有诸孔雀丹巴鹙拉迦亦有拘耆罗耆婆耆婆迦更有桑婆迦如斯诸众鸟来近湖中栖

二三

婆达喜萨鸟更有诸枭鸟鹗鹰数亦多摩诃迦罗鸟〔如斯诸众鸟〕来近湖中栖

二四

野猪及斑鹿豺狼数亦多苏伽波塔兽又有罗喜迦〔如斯众兽类〕来近湖边栖

二五

狮子与虎豹熊狼与鬣狗更有诸大象發情三征候〔如斯众兽类〕来近湖边栖

二六

或猿紧那罗林中常奔跃山野诸猎夫来近湖边栖

二七

镇头迦〔果树〕匹雅拉〔果树〕末度迦〔果树〕伽斯玛利树长青频结果不远吾仙处

二八

蔲孙芭尼帕萨拉拉三树长青频结果不远吾仙处

二九

或有诃梨勒或有阿摩勒庵婆与阎浮更有毘醯勒枣与胡桃树复有贝拉果

三〇

或有阿鲁拉亦有伽蓝芭或有他卡拉亦有毘拉莉或有吉瓦迦亦有萨哈迦〔如斯众多树〕不远吾仙处

三一

仙处之邻边有池人造美水澄清且冷胜境心神清

三二

生长钵头摩亦生优钵罗分陀利迦生曼陀罗华覆如是等诸华薰芳天上香

三三

如斯一切具林中花果实造作乐仙境彼时吾居住

三四

有德守禁戒常乐入禅思果达五神通苦行修楼脂

三五

弟子二万四皆尽奉事吾彼等婆罗门门阀高荣誉

三六

善观吉凶相亦知古传说语汇式典通诸种文法明问答解释秀通达法究竟

[P.18]三七

或为豫占术或精观相明地上与地中更亦观空中明确示先兆是吾弟子等

三八

少欲且贤善食少而不贪得不得满足常从吾身边

三九

乐禅于禅思坚固心寂静所望无一物常从吾身边

四〇

神通波罗蜜乞食父祖地坚固步虚空常从吾身边

四一

紧闭六根门无欲守诸根坚志不应酬近吾弟子难

四二

宴坐结跏趺起立则经行修行常澈夜近吾弟子难

四三

爱色不执著恶事亦不犯愚者不为愚近吾弟子难

四四

为验其神足彼等常进行强烈震大地近于彼等难

四五

彼等弟子乐而乐于禅悦采果阎浮洲近吾弟子难

四六

或至瞿耶尼弗婆毘提诃或行郁单越近吾弟子难

四七

致佉梨在前彼等尾随后二万四千人遮蔽空一面

四八

圣火燃不燃乳钵持杨枝诸食以岩碎惯食如树实

四九

彼等行水浴朝夕喜清洁淋注于头上近吾弟子难

五〇

腋毛爪伸长头秽齿成黄唯有戒芳香近吾弟子难

[P.19]五一

朝夕螺髻者伟大行者集得不得宣毕尔时御空行

五二

此等人去时大地响震动如羚羊皮响诸神怀喜心

五三

仙人等空翔去此复往彼委身己之力彼等行随意

五四

彼等震动地并行翔空际伟大力无胜如海动摇难

五五

或就地经行仙人如势坐亦或就摄食近吾弟子难

五六

彼等修慈行望使诸物生皆称赞无我无人轻彼等

五七

如无畏狮王威力犹象王难近如虎豹彼等来吾前

五八

诸神咒术者那伽乾闼婆罗刹鸠槃荼鬼魔陀那婆更有迦楼罗来近湖畔栖

五九

荷担一佉梨身著美皮衣空翔螺髻者来近湖畔栖

六〇

彼时身相应相互致敬意其数二万四竟无一咳音

六一

彼等足并足自制无声响凡近吾边者顶礼头触地

六二

行者等心寂弟子围绕吾吾住彼仙境耽乐于禅思

六三

仙者戒芳香同于花芳香树树实芳香仙处徧馨芳

六四

昼夜吾不知吾遂无不快吾勉弟子等于吾愈愉悦

六五

花开散其香各各树果香满溢天上香仙处无限辉

[P.20]六六

由深定起来精懃吾明智荷担一佉梨行入森林中

六七

卜兆与占梦观相更熟稔尔时吾步行诵念句真言

六八

阿诺玛达西彼之佛世尊世界为上首人中之长者爱孤等觉者来到此雪山

六九

慈悲彼牟尼步入此雪山人中之尤者彼结跏趺坐

七〇

吾见此觉者光辉心神善宛如青睡莲牟尼如火燃

七一

光辉似烛台闪电雷云间我见世导师如娑罗树王

七二

大雄之龙象灭苦乃牟尼人能见此佛免除一切苦

七三

吾见天中天求瞻其身相「彼为佛与否吾见具眼者

七四

足有千辐轮吾见此宝相得见其轮相判定为如来

七五

尔时手执四周吾清扫采来八枝花供养无上佛

七六

供养漏尽佛越渡瀑流佛皮衣袒右肩南无世导师

七七

漏尽等正觉依凭斯智慧智慧吾为宣请闻吾所言

七八

「无量增自存汝来济此世惟见汝姿形先渡疑念流

七九

生物之尊师幡幢与木桩依靠汝支拄两足之尊者

八〇

以瓶可量海能知其水量一切知者智不能知其量

八一

秤盘置地上虽能得承持一切知者智不能知其量

[P.21]八二

纲指测空间虽能知其量一切知者智不能知其量

八三

一切大海水所有诸大地与佛智相较不适比作譬

八四

天上人间界依汝智慧转汝为具眼者悬挂智慧纲

八五

以彼之智慧可达最上悟一切知者智摧毁诸外道

八六

宣说几偈竟苦行修楼脂敷展皮之衣彼坐于地上

八七

入于大海中八万由旬余耸高亦相同被称诸峰王

八八

须弥山高耸长幅亦相同碎为微尘粉十万俱胝〔数〕

八九

适用落叉〔数〕(十万)可能数至尽一切知者智数不能尽量

九〇

以彼细目网若围水中者无论何生物悉挂入网中

九一

彼实如大雄不问何外道跳入茂密见陷溺于执著

九二

洞悉见一切净尔智慧故彼等悬于网汝不越网目(智慧)

九三

尔时彼世尊名声高一切彼由入定起胜者眺四方

九四

彼之牟尼佛弟子尼萨巴数十万寂心围绕如彼者

九五

漏尽得清净六通者围绕彼知佛之心近世界导师

九六

彼等空中立以行右绕礼合掌念南无来临佛陀前

九七

阿诺玛达西牟尼彼世尊世间居上首人中之长者比丘众中坐微笑彼胜者

九八

婆留那侍者徧袒衣右肩顶礼知者仙问讯世导师

[P.22]九九

「世尊今以何因缘尊师现微笑诚如无缘故若无现微笑

一〇〇

阿诺玛达西牟尼彼世尊世间居上首人中之长者坐于众当中彼为语此偈

一〇一

「以花供养吾叹不得智慧吾为斯者颂倾耳听吾言

一〇二

闻知佛言语诸神皆来集听闻佛正法亲近正觉尊

一〇三

住于十世界威力优神群听闻佛正法亲近正觉尊

一〇四

「象马车诸兵步兵共四军皆常围绕彼供养佛果报

一〇五

具六万乐器更有美饰鼓常侍彼左右供养佛果报

一〇六

一万六千女盛粧妇人等美衣美饰具耳结摩尼环

一〇七

微笑长柳眉丰臀细腰女皆常围绕彼供养佛果报

一〇八

其间十万劫乐于神世界千度为神王统理神世界

一〇九

千度于此国成为转轮王广统诸国土不能尽其量

一一〇

迨至最后生应生于人间彼婆罗门女孕育舍利胎

一一一

依其母名姓得知为男性其名舍利弗锐利智慧者

一一二

八十俱胝财舍弃成无物出家求寂静仿徨此地上

一一三

计彼无量劫出生蔗王族呼为瞿昙姓出世为尊师

一一四

彼师法后嗣法子由法生其名舍利弗第一佛弟子

[P.23]一一五

婆儗㑩恒伽雪山〔水源〕量为满彼大海注流入海中

一一六

如实舍利弗能具三通者达于究竟智弥满诸生物

一一七

雪山及诸海更与大海较算数不能尽彼处砂数多

一一八

徧数无有余其数亦能尽舍利弗智慧数算无际限

一一九

适用〔数〕落叉恒河沙可尽舍利弗智慧徧数无际限

一二〇

〔海神〕扬其波数算不能尽如实舍利弗智慧无限际

一二一

释迦族之长无上等觉者喜彼之瞿昙达于究竟智〔佛之大弟子〕智慧属第一

一二二

释迦族之子依法转法轮倣此正转时普降正法雨

一二三

释迦族之长瞿昙皆熟知比丘众中坐置彼于上席

一二四

阿诺玛达西奉侍为吾师吾实尽所事尽吾所事毕不问于何处能为波罗蜜

一二五

积业无量劫此处示其果吾脱箭疾之以灭吾烦恼

一二六

涅槃无限制吾求不动道寻检诸异徒几生吾流转

一二七

恰似有病者应寻适药草为令其病愈搜索森林中

一二八

涅槃无制限吾求不死道撒散五百金出家为仙人

一二九

头梳螺髻荷吾著皮上衣神通得究竟吾行梵天界

[P.24]一三〇

且置圣者教异徒非觉者任何觉智者能解胜者教

一三一

希财物无益尔时吾〔沉思〕寻索无所限徘徊随异徒

一三二

恰如索髓人切破羊角樵彼为无髓树其处不见髓

一三三

如世异徒群有种种异见非限制彼等羊角樵无髓

一三四

迨至最后生吾为婆罗门弃财百俱胝出家无家者

——第一诵品——

一三五

殊胜圣学书亦通三吠陀删阇耶净者吾住于其边

一三六

大雄尔弟子其名阿说示威严难亲近尔时彼乞食

一三七

见彼智慧具圣者沐圣智大龙心寂静恰似莲华开

一三八

清意摄诸根气高如雄牛吾见心思慕「此是阿罗汉

一三九

「意乐身形美彼行善自制炼最上克己彼见不死人

一四〇

为满心意足吾问最上义吾问彼应语尔时吾再问

一四一

彼人行乞食吾行随其后应问不死道念得此机会

一四二

彼至道当中行近吾發问「贤者姓为何汝身随从谁

一四三

被问如狮子无怖彼说言「佛出于此世从彼为弟子

[P.25]一四四

「如何大名声可肖大雄者佛教与其法敬请为吾说

一四五

被问之所说深奥微妙道灭却渴爱箭除去一切苦

一四六

「诸法因缘生如来说其因诸法由缘灭大沙门斯说

一四七

说明吾此问而得第一果吾闻胜者教无秽亦无垢

一四八

吾闻圣者言吾见无上法吾浸此正法称唱如次偈

一四九

「若彼为真法往昔那由他多劫不得见今得无忧道

一五〇

然吾索诸法徘徊随异徒今吾达目的不应懈怠时

一五一

说示不动道吾得喜满足吾寻挚爱友吾行往仙处

一五二

遥见识吾来吾友学识深〔此友〕具威仪彼语如次言

一五三

「颜净眼清爽见而如圣者尔己得不死涅槃不动道

一五四

美姿汝今来如无妄念者炼最上克己心静婆罗门

一五五

「吾得不死法除去忧悲箭尔欲得此法吾等往佛前

一五六

诚然学识深吾诺彼友言〔相互〕手执手往赴尊师前

一五七

「释迦族圣子吾等来汝边蒙教出家法吾等住无漏

一五八

彼名拘离多具过人智慧具有神通秀相携辉弘教

[P.26]一五九

吾意不得遂徘徊随异徒今得见尔师吾意心满足

一六〇

地上生诸树季节到花开薰芳天上香生物皆欢悦

一六一

如实大雄者释迦族圣子吾立于汝教应绽放盛季

一六二

应开解脱花精进脱轮回令得解脱花万物皆欣悦

一六三

佛国有限人伟大唯牟尼具眼者汝子智慧世无双

一六四

从尔弟子等自制学行深炼最上克己常围绕尔前

一六五

贤者喜禅思寂静心安宁圣者具智慧常围绕尔前

一六六

少欲贤坚固食少心不贪满足得不得常围绕尔前

一六七

空闲喜头陀粗衣耽禅思贤者乐孤独常围绕尔前

一六八

励行正道者立于道果者得成学处者已得道果者愿最高义者常围绕尔前

一六九

预流无垢者及得一来果不还阿罗汉常围绕尔前

一七〇

善修七念处喜修觉支者数多弟子等常围绕尔前

一七一

殊胜神足通喜修静虑者励行正道者常围绕尔前

一七二

三明六通者神通波罗蜜满智波罗蜜常围绕尔前

一七三

如斯尔大雄学深弟子等难有近威严常围绕尔前

一七四

想念积深行弟子等围绕无怖如兽王尔光如明月

一七五

多罗尼鲁树地上茂密长伸展至极限始示其果实

[P.27]一七六

释迦族圣子尔为高名人(尔与其地等)凡从汝教者并得不死道

一七七

萨罗沙缚底羌达巴基河印度恒伽河舍牟浮摩企

一七八

此等河所流大海皆纳受舍去前之名悉皆名为海

一七九

如实在汝边四阶级出家舍去前所名皆称名佛子

一八〇

恰如月徧照运行天空上凡此诸星群如月辉最胜

一八一

大雄汝如此神人所围绕统领佛之国尔常现光辉

一八二

深渊起巨波不能越岸行凡虽触其岸纷碎而散去

一八三

外道实如是种种多异见希冀了解法不得适牟尼

一八四

反论具眼者纵令汝达彼汝近彼等边即为被击碎

一八五

如在水生长数多拘物头曼陀罗花朶水污入泥淖

一八六

多人实如是来此世生育如拘物头泥欲怒所烦恼

一八七

恰如钵头摩生育水当中污泥不能染花丝透清香

一八八

大雄汝如是此世大牟尼如水钵头摩不为世污染

一八九

如蓝玛迦月盛开水草花无月胜此月花开好季节

[P.28]一九〇

释族子如是汝开解脱花水生钵头摩无胜尔教者

一九一

娑罗树王花满溢天上香娑罗树围绕娑罗树王辉

一九二

大雄汝如是佛智慧花开比丘众围绕如彼树王辉

一九三

多岩彼雪山似生药之物龙与阿修罗诸神栖其处

一九四

大雄亦如是犹如生药物彼等有三明亦有六通者充满〔彼等中〕神通波罗蜜

一九五

大雄依慈悲彼等被汝谕常浴法愉悦安住于汝教

一九六

恰如兽王狮走出其栖居四方巡眺望三度举吼声

一九七

兽王之吼声惊倒诸兽类生为兽类尊常使兽惊惧

一九八

大雄尔之吼震撼此大地开觉者等觉恶魔众战栗

一九九

大牟尼尔吼异徒皆战栗如兽怖兽王如鸦军之迷

二〇〇

此世统众者大呼为众师继绍承其法向众广宣说

二〇一

然尔大雄者得悟正诸谛觉已十四日不向情说法

二〇二

意志正偏向了解诸业果汝知人机根声轰如雷云

二〇三

洽卡瓦拉山世界人群坐彼抱各异见求汝为解疑

[P.29]二〇四

心知一切人巧喻汝牟尼唯说一问答生物之疑解

二〇五

四方四维者世界此地满彼等皆合掌颂世界导师

二〇六

彼等永称颂赞叹几颂歌『无术寻知量如来不可量

二〇七

恰如依己力颂此大胜者常赞几亿劫斯赞实如斯

二〇八

不问神与人有诸学深者满足若诱汝遂应得破灭

二〇九

释迦族圣子高名立汝教满智波罗蜜安住于无漏

二一〇

摧击异道等吾转圣者教释迦族圣子今日吾法将

二一一

汝此为吾说业果不知数巧如射疾箭断去吾烦恼

二一二

恰有人不问头上常荷物苦于其所负负荷重之故

二一三

常为三火烧生生吾流转吾负生存荷恰如举山岳

二一四

负荷既取去由吾除去生释迦族圣子一切教吾为

二一五

只要佛国人除释迦族长智慧吾第一无有等吾者

二一六

静虑甚殊胜神足波罗蜜今日遂吾欲〔随意〕善化友

[P.30]二一七

修九次第定大牟尼通晓彼对吾说教灭除吾卧床

二一八

清净有天眼净虑吾殊胜从正道精进吾乐修觉支

二一九

弟子得通达一切吾得为除世之导师不见等吾者

二二〇

吾善等至律疾得禅解脱乐修七觉支成就声闻德

二二一

得达声闻德恭敬最上尊心常几梵行以净信涵容

二二二

如拔毒之蛇如去角之牛无些许慢心敬意以近众

二二三

若为有形者吾智遇富主阿诺玛达西颂彼智果报

二二四

释迦族圣子莅世转法轮吾今行正转颂彼智果报

二二五

吾于任何时意怠无气力少闻斯不行何处皆不俱

二二六

聪明与多闻守身正诸戒具有寂静心吾立于众首

二二七

来集此处人吾谓「皆幸福」「少欲心满足乐禅常禅思

[P.31]二二八

最初吾得见无垢亦无秽吾师彼雄者佛子阿说示

二二九

今日因彼故吾为法将军无论于何处充满波罗蜜吾今得无漏而住于无漏

二三〇

佛子阿说示亦尝为吾师何彼居方所吾头常向住

二三一

瞿昙释族长常忆吾所业令坐比丘中赐座据上席

二三二

四种无碍解及证八解脱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所教如斯舍利弗长老唱此等之偈已

二 摩诃目犍连(大采菽)

阿诺玛达西彼之佛世尊世界之上首人中之长者神群常随彼住于雪山中

尔时吾之名龙王婆留那随欲变身形吾栖大水中

舍众之集居吾具诸乐器彼时天女等围绕佛吹奏

诸多乐器鸣神等亦吹奏聆闻两音色佛亦得醒觉

邀请正觉尊吾行己世界而为佛设座时至吾告说

漏尽人几千来世导师前诸方光辉映接近吾世界

[P.32]

大雄就宝座人长天中天比丘众饮食尔时吾满足

大雄自存人致谢最上者比丘众中坐宣唱次诸偈

「供养诸僧众引导世间佛依其清净心彼往神世界

一〇

七十有七度统领神世界住于大地上统领八百度

一一

五十有五度为作转轮王彼生于其间富多数难量

一二

彼时无量劫出生甘蔗族彼姓称瞿昙出世为尊师

一三

彼由地狱殁尔时生人间名唤拘离多婆罗门族者

一四

善根所迫故其后彼出家瞿昙世尊前为第二弟子

一五

力优意志坚神通达究竟正知凡诸漏无漏证涅槃

一六

为持恶友故亦为压贪爱因而起恶心杀父与杀母

一七

地狱与人间皆为吾生处为持恶业人吾头被切断

一八

此为吾最后今立最后生如斯吾死时亦复仍如是

一九

孤独吾浸居吾喜修静虑正知凡诸漏吾住于无漏

二〇

更深复更厚此地亦难灭吾摇动拇指神通得究竟

二一

吾无高慢执慢心些许无沙弥等僧众吾不失敬心

二二

吾勉励业行由此无量劫吾达如上域直至诸漏灭

[P.33]二三

四种无碍解及证八解脱吾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如是尊者摩诃目犍连长老称唱此等偈

三 摩诃迦叶(大饮光)

巴多穆塔拉如是人中佛世界之上首救主入涅槃诸人欢愉悦供养为师尊

彼等畏怖生吾则且喜生亲族知己集吾说如次语「大雄今涅槃吾等尽供养

彼等皆首肯吾愈生笑意供养救主佛吾等得积福

备置高价供高立达百肘宫殿耸立空一百五十肘

多罗树耀彩备高贵供品净化己之心无上支提供

娑罗树王花如空燃火焰支提四方辉犹如帝释杖

人人心清净吾为诸多善忆先世所业吾生三天上

[P.34]

吾立神车上系马千头曳吾居所高耸耸立达七层

其数千楼阁一切黄金造己光辉映处照耀达诸方

一〇

赤玉之尖塔数多耸〔云霄〕其塔放光辉徧照于四方

一一

楼阁建造美生来依福业光辉摩尼造周边及十方

一二

映显此等物光辉甚广大凌驾一切神福业之果报

一三

六十劫往昔吾为转轮王四海尽平夷吾住于地上

一四

而今此贤劫己所业已满吾具伟大力三十度轮王

一五

具足七种宝吾为四洲长吾住居彼处耸如帝释杖

一六

长度二十四广十二由旬都城蓝玛迦城壁城门坚

一七

恰如三天都五百由旬长广幅为其半为数多神居

一八

如针于针筒共二十五根尔时针筒满相互为碰撞

一九

实如吾都城象马车满盈尔时人充满无上之都城

二〇

彼处饮且食吾再生天上最后吾之生依家世幸福

[P.35]二一

生婆罗门族积有数多宝八十俱胝金舍去吾出家

二二

四种无碍解及证八解脱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摩诃迦叶长老宣唱此等偈

四 阿那律陀(无灭)

世间之上首人中之长者须弥陀佛陀住处近吾居吾见〔此佛陀〕世界之导师

亲近须弥陀导世等觉者合掌礼恭敬吾请殊胜佛

大雄慈爱深世人之长者树下荫禅思吾施尔灯明

斯言我自存贤者示首肯尔时吾穿树结成受灯台

灯心施千个世界有缘佛灯明七日间燃而后止燃

依此得心净然而依心愿舍去人身后吾生于天宫

当吾生天后见有美造柱辉映无边处施灯明果报

[P.36]

尔时吾辉煌四方一由旬吾胜一切神施灯明果报

吾统诸神国神王三十劫无人轻蔑吾施灯明果报

一〇

吾为转轮王二十八度过尔时吾昼夜澈见一由旬

一一

吾立尊师教智见千世界吾今得天眼施灯明果报

一二

三万劫之昔有须弥陀佛吾供施灯明更以清净心

一三

四种无碍解及证八解脱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阿那律陀长老宣唱此等偈

五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满慈子)

圣学书殊胜通达三吠陀受弟子尊敬吾得近至人

巴多穆塔拉善逝世间解彼为大牟尼堪受人供养说法甚简洁为吾宣示业

其法吾听已厚敬礼尊师至诚合两掌站立指南方

吾听简洁法详细为说教所说言于耳大众弟子喜

彼等排异见持净心对佛如吾详细说亦犹简洁说

[P.37]

吾论事清净阿毘昙先导令一切者知吾住于无漏

五百劫之昔四人为善说具足七种宝彼为四洲长(四大洲)

四种无碍解及证八解脱亦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六 优波离

汉萨瓦提市[-1]吾名苏伽陀[-1]生为婆罗门八十俱胝财数多宝之财以及诸谷类

圣学书殊胜亦通三吠陀观相如是语通晓正法者

时一游行者结髻之出家瞿昙佛弟子彼苦行者等

名高婆罗门彼等围绕吾众人供养吾吾不供他人

尔时吾高慢不见值供养胜者未出世亦未言有佛

漫长昼夜过有世尊导师除去一切暗出世具眼者

其教行化处扩展众人知尔时佛来近其市名鵞鸟

[P.38]

彼佛近他人说法具眼者周围一由旬随众多无限

行者苏难陀苦行受人敬尔时随佛众以诸花覆彼

一〇

美花曼陀婆佛为说四谛十万俱胝人皆得法枢要

一一

七日之昼夜法雨降不止及至第八日胜称苏难陀

一二

神世及人世生生为流转流转几世界胜于一切者

一三

十万劫之后出生甘蔗族姓氏称瞿昙出世为尊师

一四

彼师法后嗣从法生法子弥多罗尼子尊师之弟子

一五

尔时佛世尊称赞苏难陀常语一切人显示己之力

一六

时人皆合掌南无苏难陀向佛尽奉事己索应行道

一七

吾闻牟尼言吾心浮泛思如得见瞿昙吾将尽奉事

一八

如是吾心思思考吾应为「吾应为吾业无上植福田

一九

一切称歌赞歌赞佛之教比丘于精律吾将望其位

二〇

无限吾财宝似海难摇动吾以此财宝为佛建伽蓝

二一

苏巴那伽蓝建立于市前吾费十万金吾造此伽蓝

[P.39]二二

殿堂与楼阁更有曼陀婆禅窟修业处亦作经行处〔吾费十万金〕吾造此伽蓝

二三

温室与火室围绕以水濠吾造诸浴室施比丘僧伽

二四

小台大座椅食物与容器伽蓝之药草此等吾皆施

二五

彼处备守护吾造坚墙垣如斯静心者修行无恼乱

二六

吾以十万金造彼僧伽蓝完成止住处吾礼佛世尊

二七

「吾建伽蓝毕圣者请接受赠与大雄者具眼者请受

二八

巴多穆塔拉善逝世间解知吾意导师受此尊贵供

二九

一切知者佛吾知大仙受准备美食物告彼今食时

三〇

如是告知已导师率弟子漏尽之千人近至其伽蓝

三一

吾知当坐时满足以饮食食事终了后吾说次言语

三二

「购以十万金建此宏壮阁伽蓝苏巴那恭请圣者受

三三

布施此伽蓝纯依吾心愿生生吾流转望能达所愿

三四

造此美伽蓝请彼佛容受比丘众中坐宣示次言语

三五

「造此美伽蓝若以施佛者吾将称赞彼倾耳听吾说

[P.40]三六

象马与车兵更有徒步兵(四军)如斯常围绕施伽蓝果报

三七

六万之乐器又有美饰鼓如斯常围绕施伽蓝报果

三八

八万六千女美饰妇人等美衣与饰具结摩尼耳环

三九

微笑长柳眉细腰臀形美如斯常围绕施伽蓝果报

四〇

三万劫之间乐享神世界千度为神王统领神世界

四一

依此达神王彼得获一切享乐无缺憾统领神世界

四二

千度生此国成为转轮王此量不能尽统治广大国

四三

十万劫之后出生甘蔗族姓氏称瞿昙出世为尊师

四四

彼师法后嗣从法生法子其名优波离尊师之弟子

四五

于律达究竟无论处非处忆持胜者教彼住于无漏

四六

释迦族之长此等皆熟知比丘众中坐置彼最高位

四七

尔来无量岁希求尔圣教今达吾目的断除一切缚

四八

恰如桩刺男为王刑杖胁只望得逃脱忘见此木桩

四九

大雄吾如是为有杖所胁被业桩所苦恼欲之痛

五〇

依此三火烧不见有之喜如受刑杖者寻索逃生路

[P.41]五一

恰如服毒男为其毒所苦灭毒之方法即时索取药

五二

速索灭毒药彼即發现药为彼脱毒故饮之可平安

五三

大雄吾如是吾如中毒人无明所苦故吾索教法药

五四

因索法之药吾见释迦教胜殊一切药灭一切欲箭

五五

吾饮法之药消除一切毒不老亦不死寂静见涅槃

五六

恰如鬼恼人苦于为鬼捉兹为逃脱鬼寻求驱鬼师

五七

寻索彼速见通驱鬼术者彼既为鬼苦灭鬼连根除

五八

大雄吾如是愚魅捕所苦兹为逃愚暗寻求智慧界

五九

吾见释迦佛彼除烦恼暗为吾除愚暗即如驱鬼师

六〇

吾断轮回流吾亦止爱流如驱鬼除根灭除一切有

六一

恰如金翅鸟食蛇飞冲下彼于大海周搅乱百由旬

六二

彼既捕执蛇头下使其苦彼鸟如斯欲执蛇飞将去

六三

大雄吾如是强如金翅鸟求彼无为法洗去数多罪

六四

于无上寂处吾见最胜法吾往其所执如执蛇金鸟

六五

阿萨瓦提草美蔓草林生此草过千岁只生一果实

[P.42]六六

其实难成故诸神皆崇爱如斯诸神喜最上之蔓草

六七

尔经十万劫吾礼尊圣者朝夕念南无如神爱蔓草

六八

跪拜非不毛南无不徒空虽遥吾亦去刹那亦不失

六九

吾虽探此有不见有再生解脱不执著吾往心宁静

七〇

恰如称莲〔草〕花放以阳光大雄吾如是花放因佛光

七一

恰如鹤鸟胎常不见雄鸟雷云轰作时其鸟常受胎

七二

只要雷不轰其鸟久保胎雷雨降临时彼如脱重荷

七三

巴多穆塔佛法之雷云鸣依其法云音吾孕法胎儿

七四

历经十万劫福胎常寄宿雷云法不鸣重荷不得脱

七五

释迦乐法云迦维罗卫城时尔使其鸣吾得脱重荷

七六

彼空无相法非欲求住法四种沙门果一切吾解明

——第二诵品——

七七

尔来无量岁希求圣者教吾今达目的见无上寂处

[P.43]七八

吾达律究竟歌赞如仙者尊教吾忆持无有等吾者

七九

于律及犍度三断或五戒言词与文字其处吾无疑

八〇

惩戒或赎罪处非处通达求宥与复归一切处究竟

八一

于律及犍度吾立脚其上由其二解明依真髓可解

八二

精巧于辞词通晓义无义无有不知者殊胜师之教

八三

释迦圣子教吾今为法官一切怀疑解断除诸疑念

八四

词句与叠句言辞与文字或穷极因缘一切吾通晓

八五

彼如有力王平夷苦他者占战彼获胜于彼造市镇

八六

或城与壁濠乃及柱楼门种种之望楼造作多市镇

八七

广场交路园区㓰好市场法庭决利害更作大会堂

八八

是为打倒敌知敌和不和军势守护王置彼将军位

八九

其为守护财护财善巧者吾不失此财置彼护财位

九〇

希乞王繁荣若王所爱者斯友应治理赋与管国事

九一

生起诸兆相通达吉凶相圣学书殊胜置彼司祭官

[P.44]九二

具斯诸部分称彼刹帝利难覆如轮王人人常拥护

九三

大雄汝如是刹帝利破敌天界与人界人咸称法王

九四

外道与恶魔夷平诸魔军打破彼黑暗于此造法市

九五

彼处戒城壁楼门汝智慧贤者信为其支柱汝护禁戒门

九六

念处市望楼圣者智慧为广场神足交路园美造法街路

九七

彼之修多罗毘昙毘奈耶九分佛圣言此即汝法堂

九八

空法无相法无欲求梵住无欲即苦灭此等汝法殿

九九

智慧居第一更精于辩说称舍利弗者正法之将军

一〇〇

通晓人死生神通得究竟名称拘离多汝之司祭官

一〇一

忆持古传统力壮大难近胜德头陀者汝之司法官

一〇二

忆持法多闻讽诵一切教名称阿难陀汝法护持者

一〇三

超越此一切世尊汝望吾于律任智者授吾以法庭

一〇四

佛子不论谁对律有發问于彼不考虑其义吾说明

一〇五

只要佛国人除彼大牟尼于律无如吾岂有更胜者

[P.45]一〇六

比丘众中坐瞿昙如是说「于律于犍度无如优波离

一〇七

其中尊师教佛说有九分凡于律所说见律根本者

一〇八

释族长瞿昙常忆吾所业比丘众中坐置吾于最高

一〇九

尔来十万劫吾达此地位今吾达目的吾于律究竟

一一〇

吾本释迦族喜为理发师吾舍族姓去为彼大仙子

一一一

往昔第二劫安伽萨王出名高力无限护国为大富

一一二

生为彼王子名唤羌达那刹帝利世家名望恃财富

一一三

十万象之群發情三征候一切庄严饰常此围绕吾

一一四

军势共行进吾思往御苑乘象锡利佳尔时出市行

一一五

善摄六根门具足诸正行觉者提瓦拉由彼来吾方

一一六

策行锡利佳尔时吾犯佛如斯象發怒遂不扬其足

一一七

见象意不快吾向佛發怒恼烦正觉尊吾向御苑进

一一八

彼处不见愉恰如头燃烧吾为热燃故如捧供之鱼

[P.46]一一九

此地达海边不见如吾燃吾往父之前向彼语次言

一二〇

「恰如兴怒蛇又如到火窟如醉大牙象吾犯自存佛

一二一

可畏伟胜者吾有犯觉者吾请牟尼恕吾等失市镇

一二二

若彼自制者吾不得彼意不过第七日王国将破灭

一二三

彼苏美伽拉拘舍悉伽瓦萨多迦犯罪军遂堕恶趣

一二四

自制行梵行仙者等怒时天界与大海诸山共破灭

一二五

三千由旬间吾将集诸人请饶恕罪过吾近自存佛

一二六

清发衣新衣诸人皆合掌投身佛足边吾述如次言

一二七

「大雄请恕我」诸人皆求愿「使吾等去热切勿亡此国

一二八

一切神与人罗刹陀那婆彼以铁造斧可常裂吾头

一二九

「火不止水上岩上种不生药上无毒虫佛不生起怒

一三〇

恰如地不摇如海不可量如虚空无际斯佛不搅乱

一三一

大雄常恕人行者常堪忍恕人堪忍者无有敢报仇

一三二

正觉闻斯语为吾等除热数多人之前尔时腾空际

[P.47]一三三

吾因其业故下堕卑贱层行越此生涯吾入无畏市

一三四

尔时吾虽燃对此善忍耐吾得佛之恕为吾除其热

一三五

今日吾复然三恶之火燃消我三恶火使吾至寂静

一三六

若有人借耳吾言请倾听吾观如其道向汝说真义

一三七

离彼自存人安定寂静者吾今以其业来生卑贱胎

一三八

汝勿失刹那过则人叹惜刹那既与汝勤修理想地

一三九

或人有下剂或人有吐药或人猛毒蛇或人有良药

一四〇

下剂履圣道吐药立圣果良药得果者索得福田人

一四一

教人持敌意恰似猛毒蛇毒蛇啮毒者其人被烧尽

一四二

其猛毒立刻破灭彼生命教持敌意者燃烧俱胝劫

一四三

忍辱与无害以慈心持戒不持敌意者彼渡人天界

一四四

不执得不得不执敬有无等大地等佛于彼无敬意

一四五

提婆达多辈鸯窟摩罗贼达那罗睺罗牟尼为平等

[P.48]一四六

对之无嫌恶对彼无怒心亲子与恶徒佛皆为平等

一四七

路上见袈裟涂粪被摒弃合掌于头上应礼仙者幢

一四八

过去与现在未来出佛等此幢为清净南无向彼等

一四九

教令毗奈耶吾心应忆持南无毘奈耶安住不论时

一五〇

栖居毘奈耶为吾经行处生活之法则亦为吾主食

一五一

毘尼达究竟亦通寂静心此之优波离礼拜尊师足

一五二

由村复至村徘徊街至街法之正觉尊南无其法性

一五三

烦恼被烧尽除去诸有结消灭一切漏今吾无后有

一五四

吾实今善来于殊胜佛前吾此得三明履行佛之教

一五五

四种无碍解及证八解脱吾证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优波离长老宣唱此等偈

七 阿若憍陈如(了本际)

巴多穆塔拉到达佛地佛世间居上首导师吾初见

一切诸夜叉菩提树下集彼等合掌拜围绕正觉尊

[P.49]

一切诸神喜交飞于虚空「今逢佛出世除去世间暗

彼等喜笑声〔虚空〕轰大响「等正觉教法灭去吾烦恼

诸神以威严吾知其语言心之雀跃喜吾供最初食

彼无上世尊了知吾心意神之众中坐宣说如次偈

「出离经七日吾得无上觉护持梵行者此吾最初食

由兜率来此向吾献供食彼者称赞吾倾耳听吾言

三万劫中间统理神世界彼胜一切神住于三天上

一〇

后由神国没彼生于人间千度转轮王统御彼国疆

一一

十万劫之后出生甘蔗族为瞿昙称姓出世为尊师

一二

时没于三天彼生于人间弃家往出家彼住共六年

一三

由彼第七年佛为说真理时名憍陈如最初彼开悟

一四

弃世效出离吾今为努力为灭诸烦恼出家成无家

一五

人天一切知唯彼亲近佛鹿林为吾说叩不死法鼓

一六

吾今得无上不死寂静道诸漏皆正知吾住于无漏

[P.50]一七

四种无碍解及证八解脱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阿若憍陈如长老宣唱此等偈

八 宾头卢颇罗堕誓

巴多穆塔拉最上自存佛彼于雪山前其时住心峰

于彼现四足兽王无畏形耳闻吾吼声诸人皆惊惧

吾采美莲华吾近人中长佛由静虑起吾表尊敬意

南无四方位南无佛至人己心得净化吾發狮吼声

善逝世间解接受人尊供坐于己座上宣说如次偈

知佛所述言一切诸神集「言说之尤者吾等来听法

诸神喜欢笑于世导师前牟尼见一切称赞吾吼声

「施此美莲华举此狮子吼吾称赞彼者吾言倾耳听

从此八劫后彼为转轮王具足七种宝尊为四州长

一〇

六十四方地彼为总君王其名钵头摩大力转轮王

[P.51]一一

十万劫之后出生甘蔗族称为瞿昙姓出世为尊师

一二

佛言宣述时彼为婆罗门由家出离去立刻彼出家

一三

努力彼专念心静无执著诸漏皆正知无漏证涅槃

一四

肉食兽森林独离彼卧床诸漏皆正知无漏证涅槃

一五

四种无碍解及证八解脱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宾头卢颇罗堕誓长老唱说此等偈

九 朅地罗林之隷婆多

婆儗啰恒伽雪山〔發〕水量吾守彼渡场吾渡此方岸

巴多穆塔拉两足世导师十万得道者欲渡恒伽河

工匠巧造作集来数多舟吾为舟作覆奉事人中长

彼佛来此处乘坐所赠舟止住水当中宣说如次偈

「渡运正觉尊无漏僧团者以其学心故彼乐神世界

彼生之处所舟形美宫殿空中有花覆常来覆彼上

五十八劫后刹利塔拉那平夷四方际彼为转轮王

[P.52]

五十七劫后刹利旃簸迦其如旭日升有大力辉煌

十万劫之后出生甘蔗族称为瞿昙姓出世为尊师

一〇

三天没去时彼生来人间名为隷婆多彼为婆罗门

一一

净根所迫使彼由家离去受佛瞿昙教于是得出家

一二

彼既出家后胜观专念励诸漏皆正知无漏证涅槃

一三

精进吾调牛运行安稳处于等正觉教吾保最后身

一四

四种无碍解及证八解脱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朅地罗林之隷婆哆长老宣唱此等偈

一〇 阿难陀(庆喜)

巴多穆塔拉牟尼出苑门普降不死雨多人获涅槃

十万雄者等威力六神通如影随其形围绕正觉尊

时吾乘象背持最优白伞见彼清爽姿吾心生喜悦

吾由象背降亲近人中长众宝造伞盖为佛遮头上

[P.53]

世尊大牟尼了知吾心意法话一时止宣示如次偈

「黄金为饰具白伞遮盖者吾称赞其人倾耳听吾说

此男去此世往住兜率天天女等恭敬无亏乐沉浸

三十四度间统领神世界地上八百度住世统诸军

五十八度间得为转轮王广大此地上统领诸国土

一〇

十万劫之后生来甘蔗族称为瞿昙姓出世为尊师

一一

释迦族标帜为其亲族者名为阿难陀彼为佛侍者

一二

精懃且贤善真谛深通晓顺从不顽固讽诵一切教

一三

精勤于专念心静无执著诸漏皆正知无漏证涅槃

一四

象群栖森林岁经年六十發情三征候牙强如大锄

一五

如斯大威力几十万贤者从者佛龙象不为外物惊

一六

吾于初中夜后夜亦南无清净心内喜圣佛吾奉事

一七

精懃且贤善思虑注意深吾达预流果通有学诸地

一八

吾精勤业行数经十万劫吾达如上域确立信大果

[P.54]一九

吾实为善来奉事于佛前吾今得三明吾行佛教法

二〇

四种无碍解及证八解脱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阿难陀长老宣唱此等偈

摄颂

尊佛以及诸缘觉     舍利弗与拘离多
迦叶更与阿那律     隷婆多与阿难陀
总共六百五十偈     此为第一佛陀品

校注

暹罗本中在此之前有 triṣṭubh 调之三偈此与辟支佛之譬喻情形相同为佛应阿难之问(在此就一切知之诸佛者如何问)所说又在此一偈之前半暹罗本中有「过去诸佛前吾希得佛位」以下相同 读为 ganhāvelā(暹罗本) 读为 samcitta(暹罗本) 钦婆罗(kambala)毛织衣之一种 黄麻(dnkūla)以此种植物之纤维所织成之柔软之衣 支那(cīna)指支那产之衣(cīnāṁsuka) 原语 Paṇḍu 橙色 神树与任何欲求之物此处指所谓衣树与欲求之衣 原语解为 samāhitvā 香之五指印(gandha-Pañcangulika)开浸香油之掌捺印印成掌形之一种善缘起之手印 以下为十波罗蜜布施出离智慧精进真谛加持 鞞提诃牟尼为阿难陀之异名 那丹伽(nataṅga)意义不明应为说明阿难陀之语 自第九偈以下至第四十九偈见 Sutta-nipāta, khaggavisāṇasutta VV. 35-75(南传藏卷二四)但彼此多少有所不同 此与 Sutta-nipāta 语之顺序不同 黑檀之一种 在 Sañchinna Sutta-nipāta 中为 Saṁsīna(落去)之意 此一句与 Sutta-nipāta 不同 二腕环相击如成为一则无此事为奖励独住Cf, jātaka VI, P. 64 订正为 ḍaṁsa 波罗奈之一王子虽欲出家但内外皆有障碍只以外形如出家者住于王苑于香醉山中之难陀姆罗伽(Nandamūlaka)坡谓一日种(Ādicea-bandhu)辟支佛观察王子为不得出家来至王苑而说此前半之偈教以出家之法(Sn. A. I, P. 103-105) 毒之箭 Kaṇḍa 在 Sutta-nipāta 中为有鈎(gaḷa)之箭 昼度树三十三天中之大树又译为梯沽树圆生树等 道支菩提分为八正道三十七菩提分各支到达之义 庵婆树读为 ambagaṇḍi(暹罗本) 读为 Uttrā hi(暹罗本) 读为 Jalajā(异本) 大蛇原意食羊之物 鵞之一种 译为好声鸟印度之郭公鸟 鹦鹉 译为鹫鹭(Sāri)或系鸫鸟 Jātaka VI, P. 540 解为蟹此处可视作鸟名 鹤之属 鸟名得解作鹦鹉雏鸟之意 赤铜色螺髻之意 译为共命鸟 或系鸟名原意为大黑 暹罗本为 Pasadā migā varāhā ca 鹿之一种Jātaka, VI, P, 537 中解作 sarabhamiga 發情期之象谓其身体表现三处發情之兆是为象之最狂暴时期 五药之一译为天主将来 药用植物译为余甘子 药用植物 Vilva 树之果 以下皆为植物之名 前半之偈出于 Sutta-nipāta V, 1020 paṭhavya 之意暹罗本为 paṭhavyā bhummantalikkle 仙者依神通使其定量之负荷(一加利之重量)先行自己则随后而行 读为 asmanā(暹罗本) 读为 Koṭṭitā(异本) devatā 广义为一切之神然此处为狭义与那伽乾闼婆同列举为药叉之意 过去二十四佛之第四佛Buddhavaṁsa, P. 29; Jātaka I, P. 35 青睡莲之类 意指「人中之长」 原文此处为述转轮王而于次之一〇九偈应述为神王之意然此乃依文意所见如后之再出则更换转轮王为适宜 Sāriputta 之 Sārī 为鹙鹭子之意 读为 Sakko tīsu visārado(暹罗本) 译为「马胜」为佛初转法轮时最初受教化五比丘之一 指摩诃目犍连 摩诃目犍连最初与舍利弗同为删阇耶之弟子 caitra(制恒罗)月之异称约当春三月 读为 Pupphito(暹罗本) 围绕世界一周之铁围山 读为 Sukhito(异本) 贪嗔痴之三火 订正为 uddhaṭaviso DhP. A. IV, P. 150 中舍利弗向其师阿说示尊者所居之方礼拜足不向彼而寝 订正为 Sāranan ti 今生之死期亦目标被切头而死之意目犍连遭执杖梵志之袭击而被杀增一阿含卷一八二六九(大正藏二六三九页)鼻奈耶卷二(大正藏二四八五七页)DhP. A. III, P. 95f 译为莲华上佛过去二十四佛之第十佛Buddhavaṁsa. P. 35. Jātaka. I, P. 37 此处为舍利塔(thūpa)之意 读为 Pabhāsayuṁ(暹罗本) 转轮王(Ubbiddha)一译为高耸 Rammaka 译为美好(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读为 hiraññassa(暹罗本) 译为善慧过去二十四佛之第十一佛Buddhavaṁsa, P. 37 此处所谓之论事(Kathāvatthu)是否为现存论藏中之论事颇为疑问此论事可作普通名词解 善说(Suppakāsaka) [0044001-1] Haṁsavatī(鵞市) [0044002-1] Sujāta(善生) Haṁsavhaya 即汉萨瓦提(鵞市) Sunanda(善喜) maṇḍapa 为祭日等一时所建之假屋为无壁只有屋顶之大厅 订正为 bhavesu saṁsarissati 读为 bhāsayanto(异本) Sobhaṇa(辉映) 读为 Sati 鹤依雷鸣而受胎jātaka II, P. 363 读为 athâppaṇihitam(异本) rūpadakkha 造形巧妙者之原义此尚关联由第七十九偈至第八十三偈Milindapañha P. 344 參照 神通第一之摩诃目犍连拘离多乃其名(以前已述) 指头陀第一之摩诃迦叶 从逻罗本读为 vimaye kathitaṁ ssbbaṁ Añjasa(直路) Candana(栴檀) Sirika(吉祥) Devala(执天)此佛之名不详若视为巴多穆塔拉佛之第一弟子则其为佛实不可解 Sumekhala(善带) 阿修罗之一种为(Danu)之子cf, jataka V, P. 393; Milindapañha P .153 读为 bhindeyyuṁ(异本) 读为 mahāvirā(暹罗本 attauantā mahāvirā) Aṅgulimāla(指鬘) Dhanapāla(护财) 倣悉达多太子之大出离(Mahābhinikkhamaṇa)出家之意 此为鹿野苑(Migārañña)详说为指仙人堕处鹿野苑(Isipatana Migadāya)此言佛于初转法轮憍陈如最初之得漏尽 原文 mahiyā catusaṭṭhiyā 意义不详 常住朅地罗(Khadira)树林故称为朅地罗林(Khadiravaniya)之隷婆哆 Tāraṇa(渡) 与此一前半句见为同一者 Sutta-nipāta V. 79(P. 14) 释迦族之标帜(Sakyānaṁ kulaketu) 此处从暹罗本读为 ṭhitā saddhā mahāpphalā
[A1] 波【CB】婆【南传】
[A2] 趺【CB】跌【南传】
[A3] 撒【CB】撤【南传】
[A4] 已【CB】己【南传】
[A5] 蜒【CB】蜓【南传】
[A6] 丰【CB】豊【南传】
[A7] 刺【CB】剌【南传】
[A8] 刺【CB】剌【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譬喻经(卷1)
关闭
譬喻经(卷1)
关闭
譬喻经(卷1)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