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优波离品
四一 优波离
一
二
[P.92]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P.93]一八
一九
二〇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P.94]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〇
[P.95]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如是尊者苏那拘利耶维萨长老宣唱此等偈。
四三 拔提拘利吾达耶弗多(拘利吾达之子贤善)
一
二
[P.96]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P.97]——如是尊者者拔提拘利吾达耶弗多长老宣唱此等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如是尊者山尼达帕迦宣唱此等偈。
四五 潘奢哈提耶(五手)
一
二
[P.98]三
四
五
六
——如是尊者潘奢哈提耶长老宣唱此等偈。
四六 巴多玛奢达尼耶(莲翳)
一
二
三
四
五
——如是尊者巴多玛奢达尼耶长老宣唱此等偈。
四七 萨耶那达耶迦(褥施)
一
二
[P.99]三
四
五
——如是尊者萨耶那达耶迦长老宣唱如是偈毕。
四八 羌伽玛达耶迦(经行处布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如是尊者羌伽玛达耶迦长老宣唱此等偈。
[P.100]四九 须跋陀(好贤)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第五诵品——
[P.101]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〇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如是尊者须跋陀长老宣唱此等偈。
一
二
[P.102]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P.103]一七
一八
一九
——如是尊者纯陀长老宣唱此等偈。
摄颂:
校注
三杖缚为一束具有三脚,为仙者用具之一。 读为 carā sadā(异本)。 读为 samāyutaṁ(异本)。 注释中为 Bhāgineyyupāli 与前出之优波离区別。但其内容却与持律第一之优波离为同一人。 详解为 Soṇa-Koḷiyavessa(黄金二十亿),又异本为 KotiKaṇṇa(亿耳)Koḷiyavessa 或 Koḷivisa 与汉译亿耳比丘(Koṭikanna)当为另一人。可參阅 Theragāthā(南传藏卷二五)中別出两者之偈。汉译则往往与此混同。此在譬喻经之各写本中,亦同犯此类错误。 自此以下至第二十一偈止,插入有关甘蔗(okkāka.Ikṣuāku)王统之传说。甘蔗王之子女九人为四男五女。王后立新妃,宠爱新妃及其一子,驱逐先妃之子等于国外。彼等入最上之山即雪山,住于湖畔之萨伽(Sāka)树林中,兄妹相婚。保持血统之纯洁。此即释迦族之祖。D. 3. Ambaṭṭha(南传藏卷六、一三七页)、长阿卷一三、阿摩昼经 Sumangala. I. P. 174 及其他请參阅。 读为 tayā。 甘蔗王之长女名曰 Piyā 患癞病被弃于洞窟。为拘罗(kola)市之王而出家者,于其近傍将其救出。此后裔曰拘利族。见 Cf. MahāvastuI, P. 353; Sumaṅgala, I. P. 262。 应视作第十三偈续述至此。予意以为甘蔗王或拘利族之祖应视为一刹帝利。 Soṇa(黄金)。 Aṅgīrasa(肢光)为释尊之异名。 读为 Sattukāñ Ca(暹罗本)。 读为 tūlikā。 异本中为 Santiṭṭhāpaka 或为 Sanniṭṭhāpaka。 Arindama(摧敌)。 Hatthiya(手)。 Padumissara(莲华自在)。 或应读为 uccatte。 ratana(aratni)长度之单位,合二十一拇指中幅之长度。或与 12anguli(指)相当。 hattha(hasta)译为肘,长度之单位,为由肘至中指尖端之长度,但实测究为几何?颇有异说。一说为一尺八寸。兹示其关系单位相互之量如次:24 anguli = 1 hasta; 4 hasta = 1 dhanu(弓); 500 dhanu = 1 kro'sa(拘卢舍)8; kro'sa = 1 yojana(由旬)。 tagara, mallikā,多罗伽略称伽罗,为香之名。摩利迦为花之名,亦称次第花,为一种香草。 Jalajutama 即 Padumuttara 指佛而言。 过去七佛之第六佛。过去二十四佛之第二十四佛。 一般系指为摩诃周那,大纯陀(Mahācunda)比丘。即舍利弗之弟。但在此或指为他人之混同者。 Jāti 为素馨之类。 Dujjaya(难胜)。 Vaṅganta 为舍利弗及纯陀之父。 Sārī(鹙鹭)。 Cūḷacunda(小纯陀)。 兄指舍利弗(Sāriputta)。 此为指舍利弗涅槃之时,彼为办理荼毘等诸事,行施供养。此时纯陀传为舍利弗之沙弥。S. 47. 13. Cuṇḍa.(S. V. P. 161),杂阿卷二四(大正藏,卷二、一七六页中)參阅。 读为 dhātuṁ pattamhi ociya(暹罗本)。 Seyya = Sayana。【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29 册 No. 17 譬喻经(第1卷-第39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