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 输毘多品
一三一 输毘多(众宝庄严)
一
巴多穆塔拉,彼为最胜者,众多人群绕,说示不死法。
二
佛之威严满,吾闻宣说言,深敬示合掌,时吾心镇静:
[P.164]三
五
慈愍之仙者,于法置恒规,比丘众中坐,为说如次偈:
六
「世间大导师,若有赞智慧,十万劫之间,彼不堕恶趣。
七
烧尽众烦恼,心镇而安静,名唤输毘多,为尊师弟子。」
八
烦恼吾烧尽,除去诸有结,吾达于三明,吾行佛教法。
九
五万劫之昔,萨穆伽七人,大力具七宝,出为转轮王。
一〇
四种无碍解……
——如是尊者输毘多长老宣唱此等偈。
一三二 须陀苏那(善见)
一
广阔河岸边,有无花果树,吾索其果树,得见世导师。
二
花开现金色,时将截其茎,供献世缘者,尸弃佛彼之。
三
「永恒不死道,汝须智慧达,吾崇大智慧,殊胜牟尼佛。」
四
崇敬佛智慧,施供无花果,吾今得其想,崇尚智果报。
[P.165]五
彼时吾献花,三十一劫间,吾不知恶趣,是崇智果报。
六
十三劫昔十,二伽鲁伽达,大力具七宝,出为转轮王。
七
四种无碍解……
——如是尊者须陀苏那长老宣唱此等偈。
一三三 栴檀普奢迦(旃檀供养)
一
羌达帕迦河,时为紧那罗,吾是食花者,身著多花衣。
二
世间居上首,阿塔达西佛,如鵞王翔空,倾斜山峡出。
三
「吾南无贵尊,圣心更清明,脸色既清净,诸根亦清悦。」
四
博识且宏智,由空佛端降,外衣展敷地,结跏而趺坐。
五
手持旃檀香,吾往胜者前,清净心内喜,以此捧献佛。
六
世间居上首,礼敬正觉尊,涌出欢喜〔心〕,指向北方去。
七
施旃檀供养,因此十八劫,恶趣吾不知,供佛此果报。
八
九
四种无碍解……
——如是尊者旃檀普奢迦长老宣唱此等偈。
——第八诵品——
[P.166]一三四 普巴奢达尼耶(花繖盖)
一
二
巴多穆塔拉,慈者彼大仙,怜愍诸人群,尔时空经行。
三
四
圣书婆罗门,时切几花茎,弟子等聚来,散花向空上。
五
城市尽其限,散花成繖盖,依佛威力故,七日不消失。
六
诚净根所致,吾享无亏乐,诸漏皆正知,超越世执著。
七
十一劫往昔,三十五人王,大力具七宝,出为转轮王。
八
四种无碍解……
——如是尊者普巴奢达尼耶长老宣唱此等偈。
一三五 罗睺山尼耶迦(孤独想)
一
二
[P.167]三
如斯一边坐,圣书婆罗门,常慕佛容姿,智慧以净心。
四
于彼吾心净,坐于树叶席,结跏趺端坐,当场吾死逝。
五
彼时吾得想,三十一劫间,吾不知恶趣,智慧此想果。
六
七
四种无碍解……
——如是尊者罗睺山尼耶迦长老宣唱此等偈。
一三六 旃簸迦普毘耶(旃簸迦花)
一
佛坐山峡间,光辉如黄花,如曙晓明星,照耀诸方所。
二
吾具诸巧艺,弟子有三人,持荷一佉梨,彼等随吾后。
三
苦行者袋中,有装七茎花,取花为智慧,献毘舍浮佛。
四
时吾献花供,三十一劫间,恶趣吾不知,智慧供养果。
五
六
四种无碍解……
——如是尊者旃簸迦普毘耶长老宣唱此等偈。
[P.168]一三七 阿塔山达萨(谕义)
一
广大公堂坐,智力者漏尽,比丘众等随,吾见世导师:
二
「三明六通具,大威十万人,围绕正觉尊,谁见不起信。
三
人天世智慧,无与伦比者,智慧正觉尊,谁见不起信。
四
如玉出矿山,喻法身光明,他物无能秽,谁见不起信。」
五
六
由此心清净,且依赞佛德,十万劫之间,吾不知恶趣。
七
八
四种无碍解……
——如是尊者阿塔山达萨伽长老宣唱此等偈。
一三八 耶伽兰萨尼耶(一光)
一
二
阿塔达西佛,慈愍慈心深,说法具眼者,牟尼慰众生。
三
己心得清净,合掌于头上,尊师吾礼敬,指向东方去。
[P.169]四
五
四种无碍解……
一三九 娑罗普巴达耶迦(娑罗花布施)
一
时吾为兽王,生为尊狮子,觅求山险路,得见世导师:
二
「此人诚大雄,人天中长者,令悟数多人,然吾尊崇彼。」
三
四
依献此花供,九十一劫间,恶趣吾不知,施花此果报。
五
六
四种无碍解……
——如是尊者娑罗普巴达尼耶长老宣唱此等偈。
校注
此为 triṣṭubh 调之一偈所插入者,底本附以三、四两节之号码为错误,四节之号码应除去。 Rohiṇi(赤牛)。 Sunanda(善喜)。 读为 ayājiyiṁ(异本)。以下同样原文用第三人称之动词应订正为一人称。此处婆罗门系指长者之前生。 读为 aphari satte(暹罗本)。參阅前之第六八庵婆达耶迦长老之第一偈。 Vasabha(牡牛)。 以下同应视为第一人称。 Siridhara(吉祥持)。 Vihatābha(杀光)。 [0229001-1] 读为 puragacchi so(暹罗本)。 Sukhitta(善投)。 Kesava(美发)。 [0230002-1] Amittavāsana(无敌住)。 读为 Ekaraṁsaniya(暹罗本及他异本)。 读为 Sasākhaṁ。 Virocana(徧照)。 读为 Parapāṇu。 读为 Ekaraṁsi(异本及暹罗本)。 Sāladada = Sālapupphadāyaka。【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29 册 No. 17 譬喻经(第1卷-第39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