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24]第五十一章 二王章
如是彼殁之时,称为塞那大阿提波达〔官〕,伴军兵马象来至都城,彼王葬仪隆重行之,于地上为王。于最初劫如示诸王之所行,(一、二)彼有信心,为大富有者,刚勇、宽仁,由欲离,心向喜舍有大资财,备军兵马象,(三)由名声离染污,同依荣光之德,如日月会之明。(四)充满无污之德,善辨別德、不德,脱恶,厌轮回,见〔事物〕之精髓者。(五)桑伽是彼之妻,王应彼女与特典,即王妃之位。(六)王为己弟名玛兴达智者与南部地方授副王之位,(七)彼于后宫犯罪被王所觉,变姿伴妻子,赴玛罗耶。(八)
[P.125]其时妃桑伽示〔向古之〕巴那达王子之姿如此己生王子,(九)王见彼生与否,为欢喜事,如须头达那〔净饭〕王已见悉达多〔太子〕之降诞蓝毘尼〔园〕。(一〇)言:「具富与善业之德我〔王〕子统一〔楞伽〕岛,更于全阎浮提王位为殊胜者。」(一一)于命名日添所有特典,使即副王之位,已授彼于南部地方。(一二)年青王玛兴陀住玛罗耶,盘算方策迎王之意,由兄王之许,(一三)三宗派住之比丘等来,于此面接王,结不摇和解。(一四)此年青王有名提沙之妻,此妃桑伽命名己生之〔王〕女。(一五)更〔有〕名乞提他之妻,彼女亦生四男并生一女。(一六)其时贤者之王又思惟:「如是弟可对余不抱疑惑。」善重熟虑,青年王名极美之桑伽〔王〕[P.126]女,使入与己〔王〕子加沙波。(一七、一八)王以南部地方与彼弟〔玛兴达〕,以种种己财物赠王子伽沙波者,(一九)在王位所有享乐亦与彼,提出岛之利益〔王〕专心治岛。(二〇)具善业由彼等〔王子、王女〕两者同栖,生有富德与善业子女等。(二一)
以所有施物行齿舍利之大祭典,王上至称宝〔殿〕之殿楼,(二二)又其时王见黄金之正等觉者〔佛〕像据无王座榻之目前,曰:「何故有如此者。」(二三)由此诸大臣之申述:「此非大王所存知者,人主!陛下之大父王之御代,(二四)股多王来袭此处,掠夺此岛,携行岛中所有重宝。」(二五)王闻此已,如己败战之耻,即日向诸大臣命军之征募。(二六)
其时,般多〔国之〕王子来岛,彼望王位,被王所斥。(二七)王引见甚为喜悦,飨应于彼,赴摩诃提多〔大渡海场〕港。王驻于彼处,准备大军势及彼要具无缺,[P.127]恰如派遣诸天之军,大名声之〔王〕与般多王子共送出己之将军:「前往毙彼般多王,由此都悉携运宝,与此王子之王位,经时归岛。」(二八、二九、三〇、三一)将军又受命:「如是可仕。」向王敬礼,伴军,即时乘船,(三二)由此赴对岸〔阎浮洲〕,如云霞之军势马象灭边境,包围玛多罗都。(三三)闭诸门,遮断往还,如是于城门望楼点火。(三四)如是新哈罗〔国〕之军势,侵入都,悉掠〔夺财物〕,我军队为击灭中,(三五)般多王闻此,引带己军,速出会彼,开始交战。(三六)兵力不充分,彼王为箭所刺,乘象背舍己之都(三七)向远而逃,于〔彼之〕所失己命,彼妃亦与王共同落命。(三八)由此以后此新哈罗国之军兵无怖而入城,于彼处掠夺所有之物,恰如诸天之军〔劫掠〕阿修罗之都。(三九)将军由此之后索求王宫之财宝,[P.128]由此岛运〔宝〕,又此置高价之〔宝〕,(四〇)于地方并都府悉取财宝,于此处行主权,治于己支配下,(四一)般多王子于彼即王位,行使特权,更附与彼领土,(四二)取所好象马人民任而之。任何时无怖畏之将军任其所欲住于此处彼处,(四三)来海岸,彼处安乐停住,彼沈著游乐,有如此之乘船,(四四)到著摩诃提达〔大渡海场〕拜大地之主〔王〕传彼之报告,示持来之财物。(四五)王云:「甚善!」行慰劳彼,欢喜军来己都,(四六)煽胜酒行祝战捷,振行乞食者所好之大喜舍,(四七)离欲〔者之王〕令楞伽岛之宝物悉为复旧,又诸黄金像安置于适当之场所,(四八)宝殿之大师像满于空座榻,以防备地上无怖畏〔处〕。(四九)由此以来王使〔楞伽〕岛为无〔外〕敌侵难之〔国〕,恰如北俱卢洲之增长〔国〕富,(五〇)于先王之世楞伽岛之生类受苦,然恰如夏日之云来,成为安稳。(五一)
[P.129]王之第二十年,粪扫衣部之比丘等出阿巴优达罗精舍,为〔一〕团。(五二)此年青王玛兴达为大师〔佛〕之〔大菩提〕树王,为优美,见美丽,思建立快堂,(五三)其时工匠等营造菩提树堂,擦尊贵菩提树派生之枝,目击有伤,(五四)「由此如何应消其伤耶?」以告年青王,彼赴其处行大供养,(五五)「大师!若为所有生类利益而出者,于此处建立无价之堂宇,为获善根之〔人〕,(五六)能为此堂之建造,则枝诸向上!」年青王如此礼拜求谅解,返还〔王〕宫。(五七)其时树王之枝于夜之中,已向上方。由此奴仆等向彼主〔年青王〕传述一切。(五八)年青王甚为喜悦,告于兄王,散余多之财宝行大供养。(五九)彼又建名玛兴达塞那之房舍,共施财宝于僧团,又行其他之诸善业。(六〇)彼施己分当之衣服、日伞、革履,同外出比丘[P.130]之食物并水浴与食堂。(六一)如是彼之〔年青〕王行仅少之善业,王之三十三年,业之所导而已往生。(六二)
然彼王之殁,己弟乌达耶据其位,前年青王一切授与彼。(六三)王布施等人之贵重财货,令贫者孤独者满足,以正法行清净三宗派共。(六四)充满千皿中之真珠,于其上载每一美丽摩尼珠,(六五)于千人之婆罗门授清净之宝器,兴乳味、乳粥,与黄金之绶,(六六)同为嗜好新衣服所诱惑,具有善根之〔王〕,以大恩惠令满足。(六七)又施三衣于住岛之比丘等,于一切妇女施与极美丽之衣裳。(六八)卫伽扬多〔大胜殿〕亦〔改〕筑似青铜殿,于此造黄金象眼之〔佛〕像。(六九)闻〔彼〕天圣师等之布萨堂,「此不可成空〔屋〕」,为僧团之住院。(七〇)施食邑,更任命守卫。规定「住三十二人之比丘」。(七一)王于河筑玛尼密伽罗堤堰,更于玛尼虚罗伽池设水路。(七二)尚且,王于伽丹达之都令堰之伽那瓦庇〔池〕,又造[P.131]支堤耶山之疗养院。(七三)于普达伽玛精舍、玛虚扬伽那精舍并库达提沙精舍奉仕食邑。(七四)彼于玛达罗山精舍增与〔数〕村,又于乌达罗鲁哈房舍筑殿楼。(七五)摩诃塞那精舍之佛〔像〕施采邑与守卫,更于苏巴精舍建立〔佛〕像堂。(七六)更于玛尼密伽罗殿造菩萨〔像〕,改筑石造圣王〔佛〕像之朽废堂,(七七)王又彼之菩萨像与堂合祀。于〔菩提〕树王之周围掘沟,行大祭。(七八)用黄金之板记述宝经之全〔文〕,彼行大供养,使说论藏。(七九)引阿兰达〔长老之〕像,于都行右绕之礼,对比丘少少顺次而唱,(八〇)浇少量之水,使人人无有疾病,王又如彼为己领土使拂怖畏。(八一)于黑玛瓦鲁伽灵祠取灌礼,记载年年营彼事之状。(八二)王又于月之四布萨日之时〔行〕添置食物施四千领之衣服。(八三)王[P.132]施与贫民等饮食物并衣服,与彼等同乐毘舍佉〔月之〕喜乐,(八四)于〔楞伽〕岛之比丘众行常住布施,又由布施贫民、旅人、乞丐已得满足。(八五)更造名为桑伽王妃对阿巴优达罗〔精舍〕准备财宝建造名桑伽塞那山〔房舍〕,(八六)妃造石造之大圣〔佛〕(像)之青髻珠,为大师〔佛〕行供养所有施物。(八七)又刚勇名摩达伽将军告具大财产之塞那塞那哈达房舍。(八八)如是彼盛名〔之王〕与众共行诸善业,彼第三十五年已赴天界。(八九)
由此,彼弟名乌多耶王族士为王,以所有之方法为〔楞伽〕岛住民之利益,(九〇)彼自为王,名伽沙婆己弟据大阿提巴达官之位。(九一)王思惟:「为爱护眷属。」彼副王名塞那〔王〕女乃为〔先王塞那〕之谓伽沙巴〔王〕子之妃,王呼〔副王之〕提沙他之〔王女〕为已自之配偶。(九二、九三)由王女器提〔所生〕副王玛兴达之子,〔谓〕器达伽普提之阿提巴达〔官〕为暗愚者,(九四)为大王之反贼,乘夜出[P.133]〔都〕,变一人姿赴鲁哈那。(九五)彼纳人民于掌中,悉灭领地,于彼处彼杀害己叔父。(九六)彼大地护者〔王〕已闻此,痛愤于此,谓欲引返彼,索彼此方策,(九七)王招谋王兄〔塞那〕之子为彼年青王伽沙巴,曰:「大善业者!应为余友。」(九八)「余应为何耶?」大地之主〔王〕答:「为汝子彼玛兴达成人为大力者。(九九)不论母方或父方亦〔足为〕鲁哈那地方之领主,刚勇,坚忍所有之物,勇猛、秀达,练达弓技,(一〇〇)熟习交战,智者而才人,为方策熟智之人。可带来遣彼杀害叔父之恶行者。」(一〇一)有恭敬心之伽沙巴婆闻彼语,向王申述:「大王!由陛下所申述者可赴彼。以如何〔遣我子?〕(一〇二)又守我〔家〕系乃君之悦,主!然时不移,为〔我〕君所欲之事。」(一〇三)王闻彼所语甚悦,彼悉整全军,(一〇四)应大注意可守护玛兴达王子,命令彼军将瓦吉罗伽,(一〇五)使都为空虚,所有军兵马象并要品悉与无缺,(一〇六)王自徒步而从彼,送出而〔言〕:「大善业者!行,[P.134]应守护〔大〕地。」(一〇七)玛兴达宛如率诸天之军兵有如玛兴达〔大帝释天〕之赴天、阿修罗之大交战,灿然辉煌。(一〇八)彼行不久,到达库达沙罗。由此诸地方一切州长并住民,(一〇九)为彼杀叔父之恶人有烦恼者行围取,〔云〕:「我等得主。」(一一〇)然彼又倒贼,驻屯于吉利曼多罗,悉纳大价之王财宝于掌中,(一一一)引带象马赴登上玛罗耶。玛兴达之军兵彼处此处破〔恶人等〕军,(一一二)续进追其迹,「在此」,發见象马而捕捉于玛罗耶〔山〕麓。(一一三)悉拂查玛罗耶之林、河川并沼池、道路,入于彼处。(一一四)又见暗愚者之人人,抑止怒气,我等之财宝已舍弃于河、穴、提及其他之〔场所〕,(一一五)只一人坐于森林中之山窟。人人搜索,见此邪恶之人而捉之。(一一六)此之众引连彼速来,以示坐库达沙罗伽之玛兴达。(一一七)见彼此,见笑曰:「鲁哈那已乐耶?」王之军将瓦吉罗伽渡河,[P.135](一一八)自率军赴摩诃伽玛。〔彼〕为鲁哈那之领主,行世间之爱护,(一一九)被暗愚者所压制之人人令之复旧,又〔确〕立彼灭〔佛〕教之处,(一二〇)向彼处此处送花苑、果园、穿通沼池使堰摩诃那提(大河)(一二一)于所有处为僧团易得四要品,放逐奸恶之州长并住民,(一二二)又扫清贼,除荆棘,宽仁而具财宝,使满足无间绝之世间,(一二三)可从求智,可仕财欲,举出利益〔之彼〕,对一切有愿之人,如成「望之树木」。(一二四)于领地舍弃前〔领主〕所行之恶行,修正法,住于彼处。(一二五)
又将军瓦吉罗伽捉捕阿提巴达〔官〕,赴阿努罗达〔都〕示于王。(一二六)王见彼又怒,直投狱看守彼,尽于方法使苦痛。(一二七)又彼有名声之〔王〕施三次等应具〔人〕贵重之财货,以黄金之板覆塔波园之塔。(一二八)彼处建殿楼使住比丘众,又修理都中已朽之诸精舍。(一二九)坚堰止伽丹巴河制造瀑布,彼扩大玛耶[P.136]池之堤防。(一三〇)于此处设水路,又年年为〔三〕衣施优秀柔软之布,(一三一)于饥馑之时为所有生类造布施堂,扩张摩诃巴利〔食堂〕行大施。(一三二)与三宗派所住之〔比丘等〕使与凝乳、食物,又常向贫民〔给食〕并与硬食施粥。(一三三)如是彼行升天之业,而为十一年身成天〔王〕之友。(一三四)此王在位十一年之间喜舍黄金,为数百三十万〔金〕。(一三五)此王等之一难打胜人主般多王。他坚固要害之鲁哈那虽为如己意,以从自己死之威力。(一三六)
以上善人之信心与感激而起造之大王统史
名二王章第五十一章〔毕〕
校注
弥𫄨罗之王须鲁质〔善喜〕与彼妃苏美达〔善慧〕之间久待望而后得王子之名。本生经四八九參照。 五〇章六〇偈參照。 与五〇章六〇偈兴器达同一人。 先王塞那之事实当为叔父。五〇章一二以下參照。 解原文 Tulābhāra Tulābhārapurusadāna 之意。 为 Mahāvāluka-gangā 之事。 与五〇章七七之精舍同一。 三七章一九一之注參照。 毘舍离城之饥馑,恶疫流行时之故事为倣。 Himāvaluka cetiya = 大塔 Mahāthūpa。 原文 anusaṁsaccharam 为 anusaṁvaccharaṁ? 于锡兰毘舍佉月之满月〔天秤座与满月之合日〕为佛诞、成道、入灭之当日,行大供养祭。【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6 册 No. 34 小王统史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19-09-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