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37]第五十二章 二王章
由此之后加沙婆为立王位,为贤者名加沙婆之年青王与南部地方,(一)年青之王女,王女于提沙为己妻居首〔妃之〕位。(二)又乞食者名匠之由诸方至者,王与名丹提沙罗之布施。(三)
彼阿提巴达〔官〕玛兴达其时住于鲁哈那,谓夺王之国土,率军兵而来,(四)闻彼而怒之王,送己军兵,大战士玛兴达,战争击破彼。(五)由此之后王欲为使〔敌〕后退,派遣玛兴达之父为副王加沙婆赴己子之处,(六)副王络种种之说法,弄样样之诡辩,使己子由战退而再归。(七)此阿提婆达〔官〕后讨地方之领主,见地方民众之怒,赴都之近处,(八)比丘众伴彼示于大地之主〔王〕,王与彼〔王〕女,再[P.138]派遣至鲁哈那。(九)王放逐住三宗派破戒之徒,新比丘等彼处此处使取住院。(一〇)使二度登位之〔王妃〕生子阿提婆达〔官〕于大精舍增加菩提树之土而供养。(一一)其时造三宗派三体石造〔佛〕像,黄金之光轮、日伞、髻珠,(一二)在阿婆耶吉利精舍建附己名之殿楼,于处使住比丘等,已施〔食〕邑。(一三)彼赠村于玛虚扬伽那精舍之灵祠,己所当用之衣服悉与所有之比丘等。(一四)其时对陆上并水中之有情与无畏,先王之所行事悉皆守〔此〕。(一五)生于王之一门此军将塞那意兰伽为上座部造住院于塔波园之西方,(一六)为法喜部之比丘等营造达磨罗玛〔法园〕精舍,同于海部〔设〕名加沙婆塞那〔精舍〕。(一七)又彼在支提耶山〔精舍〕造名哈达优哈〔心热〕房舍施于法喜部之比丘等。(一八)将军好爱此精舍之比丘等建与一一之庵室。(一九)彼于秀丽罗达摩罗山而造辉煌之庵室,施与教主行者[P.139]等。(二〇)于大精舍营善美之房舍名沙姆达吉利〔海山〕赠粪扫衣部之比丘等,(二一)于森林中建住院附己〔王〕统之名,施与住林中大精舍之比丘等。(二二)又于朽废精舍行修理工事,对衣损之比丘悉使与补布。(二三)为比丘尼等造提沙罗玛〔比丘尼〕房,依赖玛利恰瓦提达与大菩提树之照顾。(二四)又阿努罗达普罗之都并普罗提都设疗养院以灭乌婆沙伽病。(二五)
更于己所建之住院有食邑、同园丁之〔采〕邑,使布施〔佛〕像之庄严。(二六)彼于都之诸处建〔施〕药院,更于粪扫衣部之尼等与食物、衣服。(二七)将军又放缚多余之畜生,对贫民施大布施。(二八)与比丘等种种之药味、米饭、乳粥,样样之硬食物调糖为豚之姿。(二九)军将塞那行如是之善业,名声辉煌于四方。(三[P.140]〇)为彼缘者,称为卢伽将军于沙瓦罗伽村建甚美之精舍,(三一)彼向胜大精舍住之比丘等定与善为重要行事。(三二)名塞那之摩诃罗伽〔官〕建立大精舍为比丘等最胜之摩诃罗伽伽住院。(三三)其王之周罗罗伽大臣善再建彼朽废快房舍。(三四)王更对于三宗派,类似外伽扬达〔施〕美丽彩色工事,建种种之假堂,魅众之行供养诸多之〔佛〕齿,又在位十七年间,业之所导而已往生。(三五、三六)
其时,再度受登位式之妃所生彼年青王伽沙婆得灌礼,继承楞伽〔国〕之王位。(三七)彼有不还果之信,又如最胜智者之贤者恰如辩舌似诸天之师〔祈祷主〕,为宽仁之事,恰如与财者〔毘沙门天〕,(三八)为多闻者、说法者,通达所有学艺,明敏思虑适、不适,熟知方法之人,(三九)如帝释天石柱而不摇,安立善逝尊〔佛〕之教,依无所有外道之方式而被动之事,(四〇)又不许入奸诈、狡计、憍慢其他之诸恶业,为诸德之宝库为如海洋诸宝之〔富源〕。(四一)为地上月轮之人[P.141]王,己统所生阿提婆达〔官〕达普罗授为副王之位,(四二)以十王法、四摄法司理王事,守护世间如为一事,(四三)于大师〔佛〕之正法行而清所有之教,捉新比丘之扰乱住院。(四四)多达伽玛尼王所建立玛利恰瓦提伽之癈寺,建种种之住院(四五)与属上座部比丘等,行大祭,对彼等施五百之食邑。(四六)王于彼处,如彼世间导师弥勒〔佛〕于快乐兜率天,为荣诸天众说最胜法,如示世人,为调所有物之精舍,以种种宝庄严坐于假堂,(四七、四八)被都民并所有之比丘等绕围,楞伽王乃以佛之身形说阿毘昙磨。(四九)其时于黄金之板记述论藏,饰种种之宝造法集论之圣典,(五〇)建于都中央之最胜堂,于彼处安置,使行敬意。(五一)授己王子沙伽塞那巴提〔帝释将军〕之职,命为彼处之圣典守卫人。(五二)王年年如天都整理〔首〕都,装饰打扮,由军势围住,(五三)所有璎珞著身,如天王之光辉,坐占[P.142]象背,巡回都之街路,(五四)为最大敬意建立法集论,物皆调快伴精舍,(五五)于此以种种之宝装严美丽之舍利堂,供养安置假堂之舍利座。(五六)〔改〕筑摩诃梅伽〔大云〕林康大伽罗房舍,又于都〔建〕疗养院,更施彼等食邑。(五七)彼又于阿婆耶吉利〔精舍〕造般第伽房舍,并造西罗梅伽山〔房舍〕,于彼等与〔采〕邑。(五八)楞伽岛主之王于周提瓦那精舍之食堂施与村,又同于阿婆耶吉利精舍〔亦如是〕。(五九)又最胜正法者彼王能知努力故名达器那吉利〔南山〕之精舍赠与村。(六〇)帝释将军善建附己名之美丽房舍,与诸村共施与上座部。(六一)彼之妃瓦吉罗附己之名营造房舍,与村共奉彼等〔上座部〕。(六二)彼女建造巴达兰恰那〔比丘尼〕房,施与所受供养上座部之比丘尼等。(六三)帝释将军之母提婆妃为上座部[P.143]之灯火住森林之比丘等,营造命己名之住院。(六四)彼女为玛利恰瓦提〔精舍〕之大师像,造髻珠、足网、日伞并法衣。(六五)王在王宫付己名〔建〕王〔用〕之住院,而甚为美丽营名巴利伽殿楼。(六六)造名罗吉尼其他王妃向黑玛玛利伽灵祠供养头被与胴衣。(六七)又彼妃名西达奢〔王〕子为长官,闻玛罗耶王,为容姿胜〔如〕玛伽罗达伽,(六八)王于其死时,向比丘等建最胜之庵室,于其时行布施,与王子利益。(六九)
如是〔王〕于楞伽岛遵法续司王事,其时般多〔国〕王与周罗〔国〕王战斗而败,(七〇)为调动军力,遣送余多之礼物。楞伽主之彼王与大臣共计议,(七一)彼自行整军,以帝释将军为军之主将,赴摩诃提达〔大渡〕海场。(七二)立于海岸语先王等之战胜,鼓舞士气亦使乘船军兵。(七三)其时帝释将军引具军无恙渡海,至般多领土。(七四)般多王见彼军喜悦,谓:「以一〔王〕伞可治阎浮洲。」(七五)彼王引二军不能征服,生周罗之〔王〕统者,战斗中止而去。(七六)又帝释将军住言:「余此战。」乃般多〔王〕之恶业故,冒犯乌波沙伽病而殁。(七七)楞伽王为彼[P.144]病闻军之灭,觉怜悯之情,由此使军势引还。(七八)此时彼〔帝释将军〕之子授帝释将军之职,其王子为军主将而养育。(七九)其时都中由三宗派住〔之比丘等〕而祈愿镇护,对生类之疫病,旱魃使灭而除恐怖。(八〇)其王教世间行种种之镇抚,当〔彼〕第十年安乐而赴三十三天。(八一)〔彼立楞伽岛〕之王位,讲三藏,明所有学艺之灯,已为辩舌家、诗人,为强记博识明敏论师,又实行家,具智慧、信心、慈爱,为重他人之利益,通处世物柔,世人皆悉,此王者之王伽沙波,为净德〔者〕。(八二)
以上善人之信心与感激而起造大王统史
名二王章第五十二章〔毕〕
校注
daṇḍissara 此语于此如始出者。在梵语亦不见此之相当语 daṇḍa-issara。 义捷心哈氏解作 paṭina-bharanaṁ 在一本有 patimā-ābharaṇaṁ 从之。 māhalekha 为大记录官、大著述家而不明,由前后之关系而判断。 原文 amaramantar = skt. amara-rāja-mantrim = amara-guru = Bṛhaspati。 原文 dhanada = kuvera = vessavaṇa。 原文 indakhīla 或解为 Indakīla 山亦可。 见大王统史二六章之建立记事。岛王统史不出此精舍。 三七章二四三出觉音住之精舍。【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6 册 No. 34 小王统史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19-09-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