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6]第十 夜叉相应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因陀峰山,因陀夜叉之住处。
二
时,因陀迦夜叉来诣世尊处。诣而以偈白世尊曰:
三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灵鹫山。
二
时,名释罗夜叉,来诣世尊处。诣已以偈白世尊曰:
三
一
尔时,世尊住伽耶之石床,针毛夜叉之住处。
二
时,怯罗夜叉与针毛夜叉路过世尊近处。
三
时,怯罗夜叉告针毛夜叉曰:「此是沙门。」
四
「不!此非沙门,是小沙门。至少知彼是沙门耶!小沙门耶!〔暂〕为小沙门。」
五
时,针毛夜叉来诣世尊处。诣已,以身碰世尊。
六
时,世尊将身闪避。
七
时,针毛夜叉,以此白世尊:「沙门!恐怖我耶?」
八
「不!友!我非恐怖,然而,与汝相触,总非善事。」
九
「沙门!我问汝,汝若不能说明,汝当乱心,当破汝之心脏,取汝之两脚,投诸恒河之彼岸。」
一〇
「不!友!我于包括天界、魔界、梵天界之世界,于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中,不见我心乱、破我心脏,取两脚投诸恒河彼岸者。然而,友!欲者先问。」
一一
一二
一
尔时,世尊住摩揭陀国,摩尼摩罗迦制底之摩尼跋陀夜叉住处。
二
时,摩尼跋陀夜叉来诣世尊处。诣己,于世尊处说此偈曰:
三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三
时,优婆夷叹息,而唱此等偈曰:
四
五
六
一
尔时,尊者阿那律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时,尊者阿那律,黎明即起,以诵法句。
三
时,夜叉童母之夜叉女,如是告其子曰: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P.210]二
其时,世尊就有关涅槃,说法教示、利益、鼓励比丘等。彼等诸比丘、深切注意、虔诚、心意集中、倾耳谛听。
三
四
五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之寒林。
二
其时,给孤独长者,有事到王舍城。
三
给孤独长者闻「佛实出现于世。」欲往拜见世尊。
[P.211]四
时,给孤独长者作如是思惟:「今日欲往拜见世尊,时已过迟。明日适时当始往拜见世尊。」则念佛而卧。其夜曾三度以为天亮而起身。
五
六
时,给孤独长者走出市镇,当离去时,光灭而暗,恐怖战栗,毛发竖立。长者就此欲退返。
七
时,尸婆迦夜叉来现其形,只令闻声:
八
时,给孤独长者,暗灭光现、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亦静止。
九
二度……乃至……
一〇
给孤独长者,三度光灭而暗,恐怖战栗,毛发竖立。长者又欲从此而退返。三度尸婆迦夜叉不现其形,只令闻其声……乃至……
[P.212]一一
时,给孤独长者,暗灭光现,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亦静止。
一二
时,给孤独长者,来诣寒林于世尊住处。
一三
其时,世尊于夜晓起身,在露地经行。
一四
世尊见给孤独长者从远而来,见已下经行处,即坐所设座,坐已,世尊以此言给孤独长者曰:「来!须达多。」
一五
时,给孤独长者:「世尊按名呼我。」于此,即于世尊足下,五体投地而白曰:「世尊!轻安而眠耶?」
一六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其时,叔迦罗比丘尼,为被大众围绕而说法。
三
时,集叔迦罗比丘尼之信乐夜叉,于王舍城从此街至彼街,从此路至彼路,以说此偈曰:
[P.213]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其时,有优婆塞施食于叔迦罗比丘尼。
三
时,叔迦罗比丘尼之信乐夜叉,于王舍城从此街至彼街,从此路至彼路,以唱此偈曰: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其时,有优婆塞施衣于毘罗比丘尼。
三
时,毘罗比丘尼之信乐夜叉,于王舍城从此街至彼街,从此路至彼路,以唱此偈曰: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阿罗毘之阿罗婆迦夜叉住居。
二
时,阿罗婆迦夜叉、白世尊曰:「沙门!出去。」「是!友。」世尊便出去。「沙门!进来。」「是!友。」世尊便进来。
[P.214]三
再度〔……乃至〕……
四
阿罗婆迦夜叉,如此三度白世尊:「沙门!出去。」……〔乃至〕……「是!友。」世尊便进来。
五
阿罗婆迦夜叉,四度白世尊:「沙门!出去。」
六
「不!友,我不应出去,由汝所欲为。」
七
「沙门!我且问汝,汝若不能答我者,我以汝心乱,破汝心脏,取汝两脚,投诸恒伽河之彼岸。」
八
「不!友!我于包括天界,魔界,梵天界之世界,于含括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中,不见以我心乱,破我心脏,取我两脚、投诸恒伽河之彼岸者。然而汝若欲问则问。」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此嗢陀南:
校注
杂阿含经卷四九.七(大正藏二.三五七c)。 骨(aṭṭhi)中所含者有三百肉片,肉(Yakaviṇḍa)中所含者有九百肉片。 杂阿含经卷二二.二(大正藏二.一五三c)。 杂阿含经卷四九.三一(大正藏二.三六三b)。 童子,系缚鸟足放之,鸟乍飞又落,恶心于心中生起,旋又归于心。 杂阿含经卷四九.二六(大正藏二.三六二a)。 此偈,只于缅甸本才有。(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杂阿含经卷五〇.一(大正藏二.三六四a)。 虔诚之优婆夷,令其幼子左奴出家。左奴为沙弥精勤于讽诵经典,并云以此讽诵经卷功德与父母。但其现生父母虽不能知,其前生之母乃一夜叉女,得受此功德。夜叉女因此得受诸天爱敬。后来左奴及长大并不喜悦为沙门,乃往生母处诉心意。彼夜叉女一者曾救挽其名誉;一者曾为遮止左奴之还俗,于是左奴倒地吹泡。(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此偈仅只缅甸本才有,或许系不必要者。(CBETA 按:汉译南传大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今于此处加上之注标。) 得神变分之日。谓在初八日前后,或十四日之前日,或安居后之自恣之日,特別是云守持斋戒之日。能于此日守斋戒者,可得神变,故称得神变分日。 在底本中脱漏此二句,兹依暹罗本补充。 杂阿含经卷四九.二八(大正藏二.三六二c)。 杂阿含经卷四九.二九(大正藏二.三六二c)。 傍晚,世尊坐在香殿阳台上说法。夜叉女之郁多罗抱腰牵引富那婆薮之手在便所及尘埃等处寻找食物。来至香殿之后,听到有人集聚之声音,心想或许是宴会,而欣悦走近,忽然间听到世尊说法之声音。诸天虽知有夜叉之走近,却未予驱止而此夜叉则恰如饿鬼。 magganā = patthanā。 杂阿含经卷二二.一七(大正藏二.一五七b)。 通往墓地之城门,走过此城门,便有通往墓地之道路。 amanussā 非人。 底本之 assasari-rathā,读为 assatari-ratha。 杂阿含经卷五〇.三(大正藏二.三六五a)。 原文 appaṭivāṇīyaṁ 佛音解释为:虽一直饮用,却不觉得饱(Punappunaṁ bhūnjantana naruccati)。护法则提出不还果解之。《长老偈注》六十一页。 杂阿含经卷五〇.三(大正藏二.三六五a)。 杂阿含经卷五〇.四(大正藏二.三六五b)。 杂阿含经卷二二.二八(大正藏二.一六一a)。 vyāharissasi 底本脱落 vyā。 此二句,仅只缅甸本有,应予省略。【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13 册 No. 6 相应部经典(第1卷-第11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2-14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