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74]第十 无记说相应

第一 谶摩长老尼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卫陀林给孤独长者之游园

其时偶然谶摩长老尼游行于拘萨罗国于舍卫城与沙计多中间之多罗那越赌地方入安居

波斯匿拘萨罗王由沙计多往舍卫城于沙计多与舍卫城中间之多罗那越赌取一夜之宿

波斯匿拘萨罗王呼一臣曰「汝臣下于此多罗那越睹如今日余应表敬意〔趋访〕见沙门或婆罗门

「唯然唯然大王」彼臣应诺波斯匿拘萨罗王虽察遍多罗那越睹亦未發现彼波斯匿拘萨罗王以表敬意〔趋访〕之沙门或婆罗门

彼臣见谶摩尼于多罗那越睹入安居见已彼至波斯匿拘萨罗王之处告王曰「大王于多罗那越睹无有大王表敬意〔趋访〕之沙门或婆罗门但大王有一名[P.375]谶摩比丘尼是彼世尊应供正徧觉者之女弟子而此大姊谓是『贤者能者多闻之智者巧说者善良之即慧者』扬好名声大王可对彼尼表敬意

于是波斯匿拘萨罗王至彼谶摩比丘尼之处礼拜彼尼坐于一方

坐于一方之波斯匿拘萨罗王向谶摩比丘尼曰「大姊如来死后犹存在否

「大王谓『如来死后存在』者此非世尊之所记说

「然则大姊如来死后不存在耶

「大王谓『如来死后不存在』者此亦非世尊之所记说

「然则大姊如来死后为存在又不存在耶

「大王谓『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者此亦非世尊之所记说

一〇

「然则大姊如来死后为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

「大王『如来死后为非存在或非不存在』此亦非世尊之所记说

一一

「如是问『大姊如来死后存在否』汝言『大王世尊不记说如来死后存在『如来死后不存在耶『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耶[P.376]『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世尊对此不为记说者为何之因为何之缘耶

一二

「然则大王就此反问于汝依汝认为适当者以回答

一三

大王汝对此以作如何思惟于汝以谁之计算者或说印者或说数者有能计算恒河之沙『沙有几何数量或沙有几百数量或沙有几百千数量耶』」

「大姊此不能

一四

「然则于汝以谁之计算者或说印者或说数者有能计算大海之水『水有几何计量或水有几百斗量或水有几百千斗量耶』」

「大姊此为不能

「此何故耶

「大姊海量大而甚深不可测难计量

一五

「是于此同理大王无论以如何之色示如来如来对此色已舍弃如断其根〔切断〕多罗树之干非为存在者是未来之不生者大王如来譬如大海脱离色之测量甚深不可测难计量故不适言如来死后是存在亦不适言如来死后不存在亦不适言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亦不适言如来死后不存在又非不存在

[P.377]一六~一九

无论以如何之受以如何之想以如何之行以如何之识示如来如来对此受识已予舍弃大王如来譬如大海脱离受之测量脱离想之测量脱离行之测量脱离识之测量甚深不可测是难量故不适谓如来死后存在亦不适谓如来死后不存在亦不适谓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亦不适谓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二〇

波斯匿拘萨罗王欢喜随受谶摩比丘尼之所说从座而起礼拜彼尼行右绕礼后离去

二一

波斯匿拘萨罗王其后至世尊之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二二

坐于一面之波斯匿拘萨罗王白世尊曰「大德如来死后存在否

[P.378]「大王『如来死后存在』者此是余所未记说

二三

「然则大德如来死后不存在耶

「大王『如来死后不存在』者此亦非余所记说

二四~二五

然则大德(參照九十两节)

二六

「大德问『如来死后存在耶』答以『大王余未记说如来死后之存在『如来死后不存在耶『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耶『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大德世尊对此未予记说者其为何因为何其缘耶

二七

「然则大王就此反问于汝依汝认为适当者以作返答

二八

大王汝对此作如何思惟于汝以谁之计算者或说印者或说数者对恒河之沙(參照一三节)

二九

然则于汝以谁之计算者或说印者或说数者以能计算大海之水(參照一四节)

[P.379]三〇~三四

同于此理大王以如何之色以如何之受以如何之想以如何之行以如何之识以示如来如来对此已予舍弃故不适谓如来死后存在不存在存在又不存在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三五

「大德殊妙哉大德稀有哉师之女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言与文言相接近相亲和皆无相违

三六

大德于此余一时曾至谶摩比丘尼之处以问此义彼大姊亦为余与世尊同是以此句此文说明此义殊妙哉大德稀有哉大德师与女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言与文言相接近相亲和皆无相违大德今吾等欲离去吾等多作务多所作

「大王如今即汝当作之时

[P.380]三七

于是波斯匿拘萨罗王欢受随喜世尊之所说即从座起礼拜世尊右绕离去

第二 阿㝹罗陀

尔时世尊住毘舍离城之大林重阁讲堂中

偶尔尊者阿罗陀住于世尊旁侧之林间小舍中

众多外道普行沙门等来至尊者阿罗陀之处与彼会释交换亲切慇懃之谈话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外道普行沙门告尊者阿罗陀曰「友阿罗陀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之如来以示此〔如来〕者于此等四种事处所示『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或『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友等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之如来以示此〔如来〕者于此等四种事处之外所示〔四种事处〕者『如来死后存在非不存在』」

作斯言已彼等外道普行沙门告尊者阿罗陀曰「彼比丘出家不久之新參或是愚蒙无能之长老

彼等外道普行沙门以新參愚蒙之言斥尊者阿罗陀即从座起而离去

[P.381]

尊者阿罗陀于此等外道普行沙门离去未久之时心生思念「彼等外道普行沙门若再来问余时将如何作答余为此等普行沙门以言世尊之所言无以非实诽谤世尊耶随顺世尊之法而说明法任何随顺法者同法者亦无陷于非难之地耶

于是尊者阿罗陀诣至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阿罗陀白世尊曰「大德余住于世尊傍侧之林间小舍中大德时有众多之外道普行沙门来余之处告余曰『友阿罗陀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之如来』作斯言已大德余告彼等外道普行沙门曰『友等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人之如来』作斯言已大德彼外道普行沙门言余曰『彼比丘出家未久之新參或是愚蒙无能之长老』时彼等外道普行沙门即从座起而离去

[P.382]

余于此等外道普行沙门离去未久之时心生思念『彼等外道普行沙门同法者皆无陷于非难之地耶』」

一〇

「阿罗陀色是常住耶抑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然则凡是无常者此是苦耶抑乐耶

「大德是苦」「然则凡是无常苦而变坏之法『此是吾所〔有〕此是吾此是吾之我』之认识为是耶

「否大德此非〔是〕

「受识是常住耶抑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然则凡是无常苦而变坏之法『此是吾所〔有〕此是吾此是吾之我』之认识为是耶

「否大德此非〔是〕

一一

「然则于此阿罗陀应以如是正智如实见凡过去未来现在之色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色乃『此非吾所有此非吾此非吾之我』应以如是正智如实见凡过去未来现在之受或内或外[P.383]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识为『此非吾所有此非吾此非吾之我

一二

阿罗陀如是见之有闻圣弟子厌嫌于色厌嫌于受厌嫌于想厌嫌于识厌嫌者则离欲由离欲而解脱于解脱则『我解脱』之智生当即证知于生已尽梵行已住应作已作更不如是再生

一三

阿罗陀汝对此作如何思惟『以认识色是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以受以想以行以认识识是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一四

「阿罗陀汝对此作如何思惟以认识色有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认识于色之外有如来否

「否大德不然

一五

「以受于受之外

一六

以想于想之外

一七

以行于行之外

一八

认识识有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认识识之外有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一九

「阿罗陀汝对此作如何思惟以认识色识是如来耶

[P.384]「否大德不然

二〇

「阿罗陀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认识此如来是无色无受无想无行无识者否

「否大德不然

二一

「于此汝阿罗陀正由于现法不真实确实得见如来者以示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之如来或以示『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或『如来死后非存在亦非不存在』此等四种事之外以此记说为是

「否大德不然

二二

「阿罗陀善哉善哉阿罗陀于过去于现在余皆以教导令知苦与苦灭

第三 舍利弗——拘𫄨罗 第一(住者)

一时尊者舍利弗与尊者大拘𫄨罗住于波罗奈〔城外〕仙人堕处之鹿苑中

尊者大拘𫄨罗于日暮时分独从思维而起来到尊者舍利弗住处与尊者舍利弗共会见交换亲诚慇懃之话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大拘𫄨罗告尊者舍利弗曰「友舍利弗如来死后存在耶

「友『如来死后存在』者此是世尊所不记说

「然则友如来死后是不存在耶

[P.385]

「然则友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耶

「然则友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

如是问「友『如来死后存在耶』汝言『友世尊不记说如来死后存在世尊不记说此是何因何缘耶

「『如来死后存在』者此则住著于色『如来死后不存在』此则住著于色『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此则住著于色『如来死后非存在亦非不存在』此则住著于色

九~一二

『如来死后存在不存在存在又不存在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友此则住著于受

[P.386]一三

如来不记说此即是此因此缘

第四 舍利弗——拘𫄨罗 第二(生起)

一时尊者舍利弗与尊者大拘𫄨罗

二~七

世尊不记说此是何因何缘耶

八~一二

「友对色识不能如实知见者对色识之生起不能如实知见者对色[P.387]之灭不能如实知见者对达到色识灭之道不能如实知见者则有『如来死后存在』有『如来死后不存在』有『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三~一七

对色识如实知见者对色受想行识之生起如实知见者对色受想行识之灭如实知见者对到达色识灭之道如实知见者则无有『如来死后存在』无有『如来死后不存在』无有『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无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八

此为如来所不记说之因之缘

第五 舍利弗——拘𫄨罗 第三(爱情)

一时尊者舍利弗与尊者大拘𫄨罗

二~七

世尊不记说此是何因何缘耶

八~一二

「友对于色对于受对于想对于行对于识不离贪者不离欲者不离爱情者不离渴者不离热恼者不离爱者始有『如来死后存在』[P.388]有『如来死后不存在』有『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三~一七

对于色对于受对于想对于行对于识离贪者离欲者离爱情者离渴者离热恼者离爱者则无有『如来死后存在』无有『如来死后不存在』无有『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无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八

此为如来所不记说之因之缘

第六 舍利弗——拘𫄨罗 第四(喜悦)

一时尊者舍利弗与尊者大拘𫄨罗

尊者舍利弗日暮时分独从思惟而起去往尊者大拘𫄨罗住处与彼共会面交换亲爱慇懃之谈话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问于尊者大拘𫄨罗曰「友拘𫄨罗『友如来死后存在者是如何耶』汝言『如来死后存在者乃世尊所不记说问于『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是如何耶』汝言『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亦是世尊所不记说』世尊不记说此是何因何缘耶

※四

「友以色识为乐以识为喜以识为快对识之灭不[P.389]能如实知见者始有『如来死后存在』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不以色不以识为乐不以识为喜不以识为快对识之灭如实知见者则无有『如来死后存在』无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此为世尊不记说之因之缘

「然则友世尊不记说此还有其他之事由否

「友

以有为乐以有为喜以有为快对有之灭不能如实知见者则有『如来死后存在』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P.390]

不以有为乐不以有为喜不以有为快对有之灭如实知见者则无有『如来死后存在』无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〇

此亦世尊所不记说之因之缘

一一

「然则友世尊不记说此者尚有其他之事由否

「友

一二

以取为乐以取为喜以取为快对取之灭不能如实知见者则有『如来死后存在』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三

不以取为乐不以取为喜不以取为快对取之灭如实知见者则无有『如来死后存在』无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四

此亦世尊对此未予记说之因亦为其缘

一五

「然则友世尊不记说此尚有其他之事由否

「友

一六

以爱为乐以爱为喜以爱为快对爱之灭不能如实知见者则有『如来死后存在』『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七

不以爱为乐不以爱为喜不以爱为快对爱之灭如实知见者则无[P.391]有『如来死后存在』无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八

此亦世尊所不记说之因亦是其缘

一九

「然则友世尊不记说此尚有其他之事由否

「如今于此友舍利弗从此汝更复何所愿友舍利弗得爱尽解脱之比丘无为其施设而有增长

第七 目犍连(处)

※二

婆蹉姓之普行沙门来至尊者大目犍连住处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问尊者大目犍连曰「尊者目犍连世间是常恒耶

「婆蹉以『世间为常恒』者此为世尊所不记说

「然则尊者目犍连世间是无常耶

「婆蹉以『世间为无常』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尊者目犍连世间是有边耶

「婆蹉以『世间为有边』者此世尊所不记说

「然则尊者目犍连世间是无边耶

「婆蹉以『世间为无边』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P.392]

「尊者目犍连是命即身耶

「婆蹉是『即命即身』者此世尊所不记说

「然则尊者目犍连命与身为各別耶

「婆蹉『命与身为各別』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尊者目犍连如来死后是存在耶

「婆蹉『如来死后存在』者此世尊所不记说

一〇

「然则尊者目犍连如来死后不存在耶

「婆蹉『如来死后不存在』者此世尊所不记说

一一

「尊者目犍连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耶

「婆蹉『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者此世尊所不记说

一二

「然则尊者目犍连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

「婆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一三

「尊者目犍连外道普行沙门等对如是问或以『世间为常恒』或以『世间为无常』或以『世间为有边』或以『世间为无边』或以『即命即是身』或以『命与身各別』或以『如来死后存在』或以『如来死后不存在』或以『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如是之释答是以何为因以何为缘耶

[P.393]一四

尊者目犍连然则而向沙门瞿昙作如是之问或不以『世间为常恒』或不以『世间为无常』或不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而作如是之释答者是以何为因以何为缘耶

一五

「婆蹉外道普行沙门等是以眼为『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作如是认识以耳以鼻以舌以身以意为『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作如是认识以故外道普行沙门等作如是问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作如是释答

一六

婆蹉如来应供正徧智者对眼不作如是认识『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以耳以鼻以舌以身以意不如是认识『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是故如来对如是问或不以『世间为常恒』或不以『世间为无常』或不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释答

一七

婆蹉姓之普行沙门从座而起往世尊住处

一八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白世尊曰「尊瞿昙世间为常恒耶

「婆蹉『世间是常恒』者此乃余所不记说

一九~二六

〔參照四~一二〕

二七

「尊瞿昙如来死后是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

「婆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此亦余所不记说

[P.394]二八

「尊瞿昙外道普行沙门等对如是问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作如是之释答是以何为因以何为缘耶尊瞿昙然而尊瞿昙对如是问或不以『世间是常恒』或不以『世间是无常』或不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作如是释答者是以何为因以何为缘耶

二九

「婆蹉外道普行沙门等于眼作『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以耳以鼻以舌以身以意于意作『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认识是故外道普行沙门等对如是问即作如是释答『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三〇

如来应供正徧智者于眼不作如是认识『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于耳不作如是认识『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是故如来对如是问或不以『世间是常恒』或不以『世间是无常』或不以『是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释答

三一

「殊妙哉尊瞿昙稀有哉尊瞿昙乃师与其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言与文言相接近相亲和无以相违背者

三二

于此尊瞿昙余时而至沙门大目犍连住处以问此义沙门目犍连亦与尊[P.395]瞿昙同以此句此文用以说明此义殊妙哉尊瞿昙稀有哉尊瞿昙乃师与其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言与文言相接近相亲和无以相违背者

第八 婆蹉(系缚)

※二

婆蹉姓之普行沙门来至世尊住处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白世尊曰「尊瞿昙世间是常恒耶

「婆蹉谓『世间是常恒』者此乃余所不记说

四~一一

〔參阅第七经四~一一〕

一二

「然则尊瞿昙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

「婆蹉谓『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此亦余所不记说

一三

「尊瞿昙外道普行沙门等对如是问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作如是释答是以何因以何缘耶然而尊瞿昙之于如是问或不以『世间是常恒』或『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如是释答者是何因何缘耶

一四

「婆蹉外道普行沙门等以认识色为我或认识我有色或认识我中有色或色中有我认识受识是我或认识我有识或我中有识或识中有我故外道普行沙门之于如是问即作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P.396]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一五

婆蹉如来应供正徧智者不认识色为我或我为色不认识我中有色或色中有我不认识受识是我不认识我有识或我中有识或识中有我故如来之于如是问不作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等

一六

婆蹉姓之普行沙门从座而起赴往尊者大目犍连住处

一七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告于尊者大目犍连曰「尊者目犍连世间是常恒耶

「婆蹉谓『世间是常恒』者此世尊所不记说

一八~二六

〔參阅第七经四~一一〕

二七

「然则尊者目犍连如来死后是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

「婆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二八

「尊者目犍连外道普行沙门等之于如是之问即作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是何因何缘耶然而尊者目犍连对尊瞿昙之如是问即不作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等者是何因是何缘耶

[P.397]二九

「婆蹉外道普行沙门认识以色是我或我为色或认识我中有色或色中有我认识受识是我或认识我是识或我中有识或识中有我故外道普行沙门等对如是问即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三〇

婆蹉如来应供正徧智者不认识以色为我不认识我为有色或我中有色或色中有我不认识以受识为我亦不认识我为有识或我中有识或识中有我以故如来对如是之问不作如是答或『世间是常恒』或『世间是无常』或『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三一

「妙哉尊者目犍连稀有哉尊者目犍连乃师与其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句与文句相接近相亲近而无相违背

三二

于此尊者目犍连余时而诣沙门瞿昙住处以问此义沙门瞿昙亦与尊者目犍连同以此句此文以说明此义殊妙哉尊者目犍连稀有哉尊者目犍连乃师与其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句与文句相接近相亲和而无相违背

[P.398]第九 论议堂

※二

婆蹉姓之普行沙门诣世尊住处与世尊共会面

坐于一面之婆蹉普姓行沙门白世尊曰「尊瞿昙往昔之时众多之种种外道沙门婆罗门普行沙门集会于此论议堂者之间起此谈论

『此富兰那迦叶拥有群众为一群之师知名誉高为一派之始祖为众人所笃敬说彼或弟子之远逝死去者等之出生事谓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说彼弟子之上士最上士最上无双者其弟子之远逝死去者之出生事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

此又末迦利瞿舍罗

此又尼乾陀若提子

此又散若耶毘罗提子

此又波浮陀迦旃延

此又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P.399]一〇

此又沙门瞿昙拥有群众为一群之师知名誉高为一派之始祖众人所笃敬或说彼弟子之远逝死去者等之出生事谓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说彼之弟子之上士最上士最上无双者其弟子之远逝死去者之出生事谓出生如此如此之处出生如此如此之处然则彼对其〔弟子〕如是说断渴爱毁结缚善灭憍慢以尽苦际

一一

尊瞿昙于此余有疑惑有困迷『如何而了知沙门瞿昙之法耶』」

一二

「婆蹉汝足以疑惑足以困迷故汝于疑惑之处生困迷婆蹉余于出生者说示有其燃源不说示无有燃源

一三

婆蹉恰如火之有燃源则燃无燃源则不燃同于此理余于出生说示有燃源不说示无有燃源

一四

「然则尊瞿昙有火焰时为风所吹可至远处此时尊瞿昙说示以何为薪源耶

「婆蹉有火焰时可至远处婆蹉余谓此风是薪源婆蹉风即为此时之薪源

[P.400]一五

「然而尊瞿昙有情或时而舍此身以出生为他身尊瞿昙说示以何为此薪源耶

「婆蹉有情或时而舍此身出生于彼之身婆蹉对此余说『爱』为薪源婆蹉爱于此时即为其薪源

第十 阿难(我是有)

※二

婆蹉姓之普行沙门来至世尊住处与世尊共会面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白世尊曰「尊瞿昙我是有者如何

作如是言时世尊默然

「然则尊瞿昙我是无者如何

世尊再次默然于是婆蹉姓普行沙门即从座起而离去

婆蹉姓普行沙门离去未久尊者阿难白世尊曰「大德何故世尊对婆蹉姓普行沙门之质问不予回答耶

「阿难余若对婆蹉姓普行沙门之问『我是有耶』答为『我是有』者阿难此则与常住论者之彼沙门婆罗门等相同

然而阿难又余若对婆蹉姓普行沙门之问『我是无耶』答为『我是无』[P.401]阿难此则与断灭论者之彼沙门婆罗门等相同

阿难余若对婆蹉姓普行沙门之问『我是有耶』答为『我是有』者则顺应余以智慧所發现之『一切法是无我』否

「大德不然

「阿难余若对婆蹉姓普行沙门之问『我是无耶』答为『我是无』者阿难此愚昧之婆蹉姓以『先前余非有我耶其我如今则无』则更增迷却

第一一 诜陀

尔时尊者诜陀迦旃延住于那地迦村之砖瓦家

婆蹉姓之普行沙门去至尊者诜陀迦旃延住处与尊者诜陀迦旃延共相会面交换亲爱慇懃之话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问尊者诜陀迦旃延曰「尊迦旃延如来死后存在耶

「婆蹉以『如来死后存在』者此为世尊所不记说

「然则尊迦旃延如来死后不存在耶

「婆蹉以『如来死后不存在』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然则尊迦旃延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耶

「婆蹉以『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然则尊迦旃延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

[P.402]「婆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如是问『尊迦旃延如来死后存在耶』『婆蹉汝言如来死后存在乃世尊所不记说

如是问『尊迦旃延如来死后不存在耶』『婆蹉汝言如来死后不存在乃世尊所不记说

作如是问『尊迦旃延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耶』『婆蹉汝言如来死后是存在又不存在乃世尊所不记说

一〇

作如是问『尊迦旃延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婆蹉汝言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乃世尊所不记说

一一

尊迦旃延沙门瞿昙对此不予记说是以何因以何缘耶

一二

「婆蹉凡说示依有因有缘者言有色言无色言有想言无想言非想非非想其因其缘一切之一切灭尽全无所残存则依何以说示于此说示或有色或无色或有想或无想或非想非非想耶

一三

「尊迦旃延汝出家有几何之久耶

「友不久是三年

一四

「友若于此期间有此之智慧者此则甚巨大况且胜于此者耶

无记说相应(终)

[P.403]其摄颂曰

谶摩长老尼
及阿㝹罗陀
舍利弗三经
至于拘𫄨罗
目犍连婆蹉
论议堂阿难
诜陀之此等
共是一一经

六处篇相应终

其摄颂曰

六处以及受
女人阎浮车
并沙门出家
乃至目犍连
质多聚落主
无为不记说
此等共十种
十力石山逃出
涅槃大海之果
八支圣道水湛
胜者语河长运

校注

于 PTS 原典取 anuppanna「出生」之原语于暹罗本有 anupapanna然此两语皆是反对之意此如原典之注 anuppatta 为正英译不附注以取意译为 rises up 英译注为 Abhikkante, lit. 'in the going beyond' or 'for. 'Comy. channā katā(secret things)但原典之注〔chinnā kattā(channā katā)是错误secret things 勿论是错〕是注原典注之 ko pana vādo「何语耶」之意真是言语导绝无一言况如何耶之意 此一行之意不明PTS 本有 Sāripuṭṭo ti Koṭṭhiko 于暹罗本有 Sāriputtā ti Koṭṭhiko 暹罗本之意想是「拘𫄨罗呼舍利弗」舍利弗——拘𫄨罗四经之中是由拘𫄨罗呼舍利弗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相应部经典(卷44)
关闭
相应部经典(卷44)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