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第三 见相应
第一 预流品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色,因现贪于色,而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识,由取识,因现贪于识而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执取无常、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
[P.203]「大德!不也。」
一〇~一二
受……想……行……
一三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执取无常、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
「大德!不也。」
一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执取无常、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诸比丘!圣弟子于如是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于苦集断疑惑,于苦灭断疑惑,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P.204]四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为我体。」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为我体。」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一〇~一二
受……想……行……
一三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为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执取无常、苦变易之法,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为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诸比丘!圣弟子于如是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此是世间,此我应于死后有,常、恒、永住而为不变易之法耶?」
[P.205]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此是世间,此我应于死后有,常、恒、永住,为不变易之法。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此是世间,此我应于死后有,常、恒、永住,为不变易之法。
九~一三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乃至……为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一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此是世间,此我应于死后有、常、恒、永住而为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诸比丘!圣弟子于如是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若无我、无我所者,当为无我、无我所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P.206]四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若无我、无我所者,当为无我、无我所。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若无我、无我所者,当为无我、无我所。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若无我、无我所者,当为无我、无我所耶?」
「大德!不也。」
一〇~一三
受……想……行……识……
一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若无我、无我所者,当为无我、无我所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因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无施,无供施,无烧施,无善恶业之果报。无此世,无他世,无母,无父,无生死之众生。于世间[P.207]沙门、婆罗门无有自证知、现证、宣说此世、他世正到正趣者。四大和合之士夫,命终之时,地还归于地身,水还归于水身,火还归于火身,风还归于风身,诸根转入于虚空。以四人载死人于舆床而往,乃至火葬场,虽语其骨成为鸽色,供物成灰,布施乃愚者之所说,说死后有是虚诳妄说。不论贤者、愚人,身坏而断灭,死后为无有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无施,无供施……乃至……身坏而断灭,死后为无有。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因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无施,无供施……乃至……身坏而断灭,死后为无有。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无施,无供施……乃至……身坏而断灭,死后为无有耶?」
「大德!不也。」
一〇~一三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P.208]「不执取于苦而有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无施,无供施……乃至……身坏而断灭,死后为无有耶?」
「大德!不也。」
一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执取于苦有变易之法者,起如是之见:无施,无供施……乃至……不论贤者,愚人,身坏而断灭,死后当为无有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自作、令他作、截、令截、煮、令煮、苦、令苦、恼、令恼、胁、令胁、杀、盗、穿墙、掠夺、偷夺,断阻道路,许往他之妻,妄语,虽如是作亦非作恶。以利刃之轮宝,作此地[P.209]上之生类为一肉聚、一肉块,此因缘故,无恶无招恶。虽往恒河之南岸自杀、令他杀、截、令他截、煮、令他煮,此因缘故,无恶、无有招恶。虽往恒河之北岸,自布施、令他布施、供施、令供施,此因缘故,无福,无招福。虽以布施、调御、禁戒、实语,亦无福,无招福报耶?」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自作,令他作……乃至……亦无福,无招福。」
六~八
受……想……行……
九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自作,令他作……乃至……无福,无招福。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虽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自作,令他作……乃至……无福,为无招福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想……行……识……乃至……
一五
「所见、所闻、所思、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自作,令他作……无福,为无招福耶?」
「大德!不也。」
一六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无因、无缘;众生成为杂染是无因、无缘。众生之清净是无因无缘;众生成为清净乃无因、无缘、无力、无勤、无人势、无人勇。一切之众生,一切之生类,一切之生,一切之命乃无自在,无力,无勤而决定、结合,依本性而转变,于六种姓受苦乐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至……受乐苦。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至……受乐苦。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无常耶?是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虽不取……有变易之法,而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至……受乐苦耶?」
「大德!不也!」
一〇~一三
受……想……行……识……乃至……
一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乃常耶?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虽不取苦而有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至……受乐苦耶?」
「大德!不也。」
[P.211]一五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乃至……为趣三菩提。」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非化,非化者,非令生,如柱之立坚固而住,不动,不转变,不相互逼迫,不能相互乐、苦,乐苦。
三
以何为七耶?地身、水身、火身、风身、苦、乐、命是。此七身乃非作,非作之所作,非化,非化者,非令生,如柱之立坚固而住,不动,不转变,不相互逼迫,不能相互乐、苦,乐苦。
四
以利刀截其头亦不害其命,以刀入其七身之间。
五
复以百四十万之生门为始,有七百、六百之生门。五百业、五业、三业、一业、半业、六十二道、六十二内劫、六种族、八人地、四千九百活命、四千九百出家、[P.212]四千九百龙家、二千根、三千地狱、三十六尘界、七想胎、七无想胎、七节胎、七天、七人、七鬼、七池、七崄、七百崄、七梦、七百梦、八百四十万大劫之间,不论愚人或贤者,流转轮回后,以究竟苦之边际。
六
于此间,谓:无有『因我此持戒、禁戒、苦行、梵行、令熟未熟之业,继续忍受已熟之业至灭尽。』以桀可量乐、苦,于轮回中无有边际,无有增减、消长。
七
譬如掷缕丸之散解,不论愚人或贤者,而散解乐、苦。」
八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九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散乐、苦。
一〇~一六
受……
一七~二二
想……
二三~二八
行……
二九~三四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散乐、苦。
三五~四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无常、苦而变易之法,当起如是之见耶?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散乐、苦。
[P.213]「大德!不也。」
四一~四六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虽不取彼,当起如是之见耶?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而解散乐、苦……乃至……
四七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为趣三菩提。」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起如是之见:世间为常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世间为常。
五~八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世间为常。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世间应为常耶?」
「大德!不也。」
一〇~一三
受……想……行……
一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P.214]「虽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世间应为常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〇〕世间无常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世间为无常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一三
「诸比丘!因有色……乃至……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见:世间应为无常耶?」
「大德!不也。」
一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见:世间应为无常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诸比丘!圣弟子……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一〕有边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世间应为有边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P.215]〔一二〕无边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世间为无边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三〕命即身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命即为身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四〕命身异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命与身为异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五〕如来有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有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六〕如来无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无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七〕如来有无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P.216]「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有无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八〕如来非有非无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非有、非无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八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非有、非无……乃至……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见:如来死后应为非有亦非无耶?」
「大德!不也。」
一〇~一三
受……想……行……识……
一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彼无常、苦变易之法,起如是见:如来死后应为非有亦非无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于苦集断疑惑,于苦灭断疑惑,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P.217]于此摄颂曰:
第二 重说品
第一章
〔一九〕第一 风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因现贪于何?以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因现贪于识,以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而住。
一〇~一五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P.218]「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而住耶?」
「大德!不也……乃至……」
一六
「诸比丘!如是因有苦,由取于苦,因现贪于苦,以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
〔二〇~三五〕第二~十七
于初重说,广说十八记別
〔三六〕第十八 非有非无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非有亦非无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非有亦非无。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因现贪于识,以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非有亦非无……乃至……」
第二章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P.219]「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因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有色无病之有我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死后为有色无病之有我。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因现贪于识,以起如是见:死后为有色无病之有我。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死后应为有色无病之有我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乃至……大德!不也。
一五
「诸比丘!如是因有苦,取于苦,因现贪于苦,以起如是见:死后为有色无病之有我。」
〔三八〕第二〇 无色我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取于何?因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无色无病之有我耶……乃至……
〔三九〕第二十一 有色无色
※三
……死后为有色而无色无病之有我耶?
〔四〇〕第二十二 非有色非无色
※三
……死后为非有色非无色无病之有我耶?
〔四一〕第二十三 一向乐
※三
……死后为一向乐无病之有我耶?……
[P.220]〔四二〕第二十四 一向苦
※三
……死后为一向苦无病之有我耶?……
〔四三〕第二十五 乐苦
※三
……死后为乐苦无病之有我耶?……
〔四四〕第二十六 非苦非乐
※三
……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因现贪于识,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不取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
「大德!不也。」
「诸比丘!如是因有苦,由取于苦,因现贪于苦,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一一~一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不取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诸比丘!如是因有苦、由取于苦,因现贪于苦,以起如是之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第二广说(终)
摄颂曰:
第三章
〔四五〕第一 风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取于何?因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因现贪于识,以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虽不取彼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耶?」
「大德!不也。」
「诸比丘!如是无常者,是苦。因有此,由取于此,以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四六~六九〕第二~二五
应如上之广说
[P.222]〔七〇〕第二六〔非苦非乐〕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因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识,因现贪识,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不取彼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
「大德!不也。」
「诸比丘!如是无常者是苦。因有此,由取于此,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一一~一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虽不取彼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
「大德!不也。」
「诸比丘!如是无常者是苦。因有此,由取于此,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第三广说(终)二十六经广说
第四章
〔七一〕第一〔风〕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P.223]「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因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因现贪于识,以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观此变易之法,得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观此变易之法者,得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诸比丘!是故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应以正慧如实观:一切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一六
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七二~九五〕第二~二五
〔应如上广说〕
〔九六〕第二十六〔非苦非乐〕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因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因现贪于识,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P.224]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观……变易之法,得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观……变易之法,得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诸比丘!是故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正慧如是以观一切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一六~一九
所有受……想……行……识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以正慧观……
二〇
诸比丘!如是观之,有闻之圣弟子厌患于色,厌患于受,厌患于想、厌患于行、厌患于识。厌患而离欲,离欲而解脱,解脱而解脱智生,即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见相应(终)
校注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五a)。 前半是与蕴相应一五〇经同。 前半是与蕴相应一五一经同。 前半是与蕴相应第一五二经同。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三c)。 以下出长部经典(原典一.五五页),中部经典(原典一.五一五页)。 「舆床」,原本 āyanti pañcamā 是 āsandi-pañcamā 之误。 「决定」一语,原本逸失。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四b)。 「煮、令煮」,原本 vadhato vadhāpayata 以 pacato pācayato 改之。 原本节号码有误,不改之。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四a)长部经典(原典一.五三页),中部经典(原典一.五一六页)參照。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四c)长部经典(原典一.五六页、五三【南传】,~四页)中部经典(原典一.五一七页)。 「七天」,原本 satta dibbā 以 satta devā 改之。 「七崄」之前语 pavudhā 完全不明白,于长部经典原注可说是 pavuṭā ti gaṇṭhikā。 本经以下第十八经止,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五b)。 由暹罗本之读法而译之。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五a)。 「由取」,原本于此后,插进「此」是现贪。 「知」,原本 pajānāmiti 是 pajānātiti 之误。【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15 册 No. 6 相应部经典(第22卷-第34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0-10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