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 勒叉那相应
第一 恶业品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粟鼠养饵所
二
三
时,尊者大目犍连清晨著衣、持钵,走近尊者勒叉那。
四
近至尊者勒叉那,而作如是言曰:「友,勒叉那!今入王舍城乞食。」
「友!唯然。」尊者勒叉那答尊者大目犍连。
五
于是尊者大目犍连由耆阇崛山下来,于一处所现微笑。
六
尔时,尊者勒叉那,向尊者大目犍连白言:「友,目犍连!以如何因?如何缘?而现微笑耶?」
「友!勒叉那!此所问为非时。当于世尊身傍,再作此问。」
[P.255]七
尔时,尊者勒叉那及尊者大目犍连,同至王舍城乞食。食后收钵挂置肩上,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八
坐于一面之尊者勒叉那,对尊者大目犍连作如是言曰:「尊者大目犍连!下耆阇崛山,于一处现微笑。友,目犍连!以如何因?如何缘而现微笑耶?」
九
「友!我由耆阇崛山下来,见锁骨行空,兀鹰、鸢等随之,由肋骨之间啄之离离散散,见彼举痛苦之声。
一〇
友!我生是念:『实稀有,实未曾有。众生实如是。〔夜叉实如是。〕实获得之自体如是。』」
一一
尔时,世尊向诸比丘曰:「诸比丘!弟子只要如实住眼。诸比丘!弟子住如实智。实弟子如是知、或见、或立证。
一二
诸比丘!我曾见彼之众生,但我未为说明,我虽说此,彼对我亦未必信。对我不信者,长夜不利、苦痛。
一三
诸比丘!如此众生是王舍城之屠牛者。彼由其业之报,多岁、多百岁、多千、[P.256]多百千岁,堕于地狱,由其业残余之报,如是,自体获此经验。」
是全经之略解说。
〔三〕第三 一块与捕鸟者
一
「友!我由耆阇崛山下来,见肉块行空,其……」
二
「诸比丘!如此众,生曾于此王舍城为捕鸟者……」
〔七〕第七 矢之裁
一
「友!我由耆阇崛山下来,见矢如毛之人行空。此等之矢,立而仆于彼之身,见彼發出痛苦之声。」
二
「诸比丘!如此众生,往昔于王舍城为审判者。……」
〔九〕第九 间谍
一
「友!我由耆阇崛山走下来,见针如毛之人行空。
[P.258]二
此等之针,札入彼头而由口出,由口入而由胸出,由胸入而由胃出,由胃入而由腿出,由腿入而由胫出,由胫入而由足出,见彼發痛苦之声。」
三
「诸比丘!如此众生,往昔于此王舍城为间谍。……」
[P.259]第二 恶业品
一
「友!我由耆阇崛山走下来,见沈没粪坑及于两手,喰粪之人。」
二
「诸比丘!如此众生,往昔于此王舍城为婆罗门,彼于迦叶正等觉者说教示时,诸比丘僧伽受请应供,将粪充于钵中而曰:『诸尊者!食所需者可持去!』……」
一
「友!我由耆阇崛山下来,见无头之胴体行空,眼与口则生于彼之胸部。」
二
兀鹰、黑鹤、鸢等对彼追随相啄,离离散散、彼發痛苦之声。
三
「诸比丘!如此众生,往昔于此王舍城为名曰哈利伽之司狱。……」
一
「友!我由耆崛山下来,见比丘行空。
二
彼之僧伽梨亦炽然燃烧,燃火上升,钵亦炽然燃烧,燃火上升,其带亦炽然燃烧,[P.261]燃火上升,身亦炽然燃烧,燃火上升,彼發痛苦之声。」
三
「诸比丘!如此比丘,于迦叶正等觉者教示时,为恶比丘。……」
〔一八〕第八 比丘尼
一
「我……见比丘尼行空。
二
彼女之僧伽梨亦炽然燃烧……」
三
「……为恶比丘尼。……」
〔一九〕第九 式叉摩那
一
「友……见式叉摩那行空。
二
彼女之僧伽梨亦炽然燃烧……」
三
「……恶式叉摩那。……」
〔二〇〕第十 沙弥
一
「……见沙弥行空。
二~三
彼之僧伽梨亦炽然燃烧……」,「……乃恶沙弥」……
〔二一〕第十一 沙弥尼
一
「友!我由耆阇崛山下来,见沙弥尼行空。
二
彼女之僧伽梨亦炽然燃烧,燃火上升,钵亦炽然燃烧,燃火上升,其带亦炽然燃烧,燃火上升,身亦炽然燃烧,燃火上升、彼女發痛苦之声。
三
友!时我生斯念:『实为稀有,实为未曾有。实为众生如是。实为夜叉如是。实为自体之获得亦如是。』」
四
尔时,世尊对诸比丘曰:「诸比丘!实则弟子如实眼住,诸比丘!实则弟子住如实智,实则弟子如是知,或见,或立证。
[P.262]五
诸比丘!我虽曾见彼沙弥尼,但我未作说明。我虽为说,彼对我亦未必信。不信我者,长夜有不利与苦。
六
诸比丘!此等之沙弥尼,于迦叶正等觉者之教示,为恶沙弥尼。彼女由其业报,则堕于多岁、多百岁、多千岁、多百千岁,地狱,因其业报之残余,如是自体获此经验。」
此颂曰:
校注
杂阿含一九(大正藏二.一三五a)。 啄原文 vitacchenti 依注(11.218)读为 vitudenti。 杂阿含一九(大正藏二.一三五b)。 杂阿含一九(大正藏二.一三五c)。 杂阿含一九(大正藏二.一三六c)原文以下至第九略去顺次之数字,分对前后而加之。 六、八、九杂阿含一九(大正藏二.一三六b)。 调师原文 sūcako 注(11. 220)读为 suto。 杂阿含一九(大正藏二.一三六c)。 杂阿含一九(大正藏二.一三七b)。 杂阿含一九(大正藏二.一三七c)。 杂阿含一九(大正藏二.一三七b)。 杂阿含一九(大正藏二.一三七a)。 杂阿含一九(大正藏二.一三七c)。 杂阿含一九(大正藏二.一三六c)。 杂阿含一九(大正藏二.一三八b)。【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14 册 No. 6 相应部经典(第12卷-第21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2-26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