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界品
〔一〕第一 眼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尊者罗睺罗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罗睺罗白世尊言:「善哉,大德!请世尊为我说法,我愿奉闻,退居一处、不放逸,热诚专注而住。」
四
「罗睺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眼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P.245]「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认为「无常而苦,是变易之法、并以『此是我所有』,『此即是我』,『此我之我』是适当耶?」
「大德!不然。」
略予当如是解说之:
五
「耳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六
「鼻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七
「舌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八
「身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无常。」
九
「意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或是乐耶?」
「大德!是苦。」
认为「无常而苦,变易之法,并以『此为我所有』,『此即是我』,『此是我之我』为适当耶?」
大德!「不然。」
一〇
「罗睺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生厌意,于耳生厌意,于鼻生厌意,于舌生厌意,于身生厌意,于意生厌意。』
一一
生厌意、离贪、解脱,于解脱生『我解脱』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
一二
依此等之解说应知十经矣。
〔二〕第二 色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睺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P.246]「大德!是无常。」
三~六
「声是……香是……味是……触是……
七
法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八
「罗睺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色生厌意,于声……于香……于味……于触……于法生厌意。』
九
生厌意……而知……。」
〔三〕第三 识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睺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眼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也。」
三~六
「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是……
七
意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八
「罗睺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识生厌意,于耳识生厌意,于鼻识……于舌识……于身识……于意识生厌意。』
九
生厌意……而知……。」
〔四〕第四 触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睺罗!汝对此所如何思惟耶?眼触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七
「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八
「罗睺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触生厌意,于耳触……鼻触……舌识……身触……意触生厌意。』
[P.247]九
生厌意……而知……。」
〔五〕第五 受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睺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眼触所生之受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六
「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七~八
「罗睺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触所生之受生厌意,于耳……鼻……舌……身……意触所生之受生厌意。』……而知……」
〔六〕第六 想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睺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色想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七
「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八~九
「罗睺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色想生厌意,于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生厌意。』……而知……。」
〔七〕第七 思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睺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色思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P.248]三~七
「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思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八~九
「罗睺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色思生厌意,于声思……香思……味思……触思生厌意,于法思生厌意。』……而知……。」
〔八〕第八 爱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睺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色爱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七
「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八~九
「罗睺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色爱生厌意,于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生厌意。』……而知……。」
〔九〕第九 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罗睺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地界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七
「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八~九
「罗睺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地界生厌意,于水界……火界……[P.249]风界……空界识界生厌意。』……而知……。」
第二 界蕴品
〔一一〕第一 眼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
[P.250]二
尔时,尊者罗睺罗!来诣世尊座前。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方。世尊如是言于坐在一面之尊者罗睺罗曰:
三
「罗睺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眼是常?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四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五
认「无常而苦,是变易之法,并以『此即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为适当耶?」
「大德!不然。」
六~一七
「耳、鼻、舌、身……
一八
意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一九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二〇
「认无常而苦、是变易之法,并以『此是我所有』、『此即是我』、『此是我之我』是适当耶?」
「大德!不然。」
二一
「罗睺罗!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而见:『于眼生厌意,于耳、于鼻、于舌、于身生厌意。』
二二
生厌意、离贪、解脱、于解脱生解脱智,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无再生。』」
由此等之解述,十经应知。
〔一二~二〇〕第二~第十
一
二
「罗睺罗!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耶?
[P.251]〔一二〕第二 色
三~五
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六~二〇
「声、香、味、触法……」
〔一三〕第三 识
三~二〇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一四〕第四 触
三~二〇
「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一五〕第五 受
三~二〇
「眼触所生之受、耳触所生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
〔一七〕第七 思
三~二〇
「色思、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思……」
〔一八〕第八 爱
三~二〇
「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
〔一九〕第九 界
三~二〇
「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P.252]〔二〇〕第十 蕴
三~二〇
「色、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三~二二
「罗睺罗!如是见……知更无再来生。」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尊者罗睺罗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罗睺罗,白世尊言:
三
「大德!如何知?如何见?则对此有识身及外一切相,我之状态,我所之状态,无慢使耶?」
四
「罗睺罗!任何之色——过去、现在、未来,或内、或外、或麤、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之色,以『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对此如实以正慧而见。任何之受……任何之想……任何之行……任何之识……过去、现在、未来、或内、或外、或麤、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之识,以『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如实以正慧而见。
五
罗睺罗!如是知,如是见,则对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我之状态,我所之状态,为慢使。」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尊者罗睺罗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罗睺罗白世尊言:
三
「大德!如何知?何见?对此有识身及一切相,我之状态,我所之状态,心依远离慢心、超越慢,得寂静解脱耶?」
四
「罗睺罗!任何之色——过去、现在、未来,或内、或外、或麤、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之色,以『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如实以正慧而见,则无取著解脱。
对于五蕴,亦复如是。
五
任何之受……
六
任何之想……
七
任何之行……
八
任何之识——过去、现在、未来,或内、或外、或麤、或细、或劣、或胜、或近、或远——一切之识,以『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如实以正慧而见,则为无取著解脱。
九
罗睺罗!如是知,如是见,则于此有识身及外之一切相,我之状态,我所之状态,依远离慢心,超越慢,得寂静善解脱。」
此颂曰:
校注
杂阿含三一(大正藏二.二二五b)。 此句、原文脱落以暹罗本补译之。 同右。 一二【南传】,~二〇凡〔一〕乃至〔二〕之文略之。 声思原文有 sottasañcetanā 是 saddasañcetanā 之误。 杂阿含八(大正藏二.五〇c)杂阿含一七(大正藏二.一一八c)及杂一(大正二.五a)。 杂阿含八(大正藏二.五〇c)杂阿含一(大正藏二.五b)。【经文资讯】《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14 册 No. 6 相应部经典(第12卷-第21卷)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2-26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汉译南传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OCR,智光法师提供,祥因法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